我最得意的一节作文课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得意的一节课

得意的一节课

2. 请简述您最得意的一节课,将您的成功与大家分享。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中注重方法教学,挖掘探究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探究一:如何给一辆小车施加一个恒定的外力,让它运动起来?有的学生建议通过弹簧秤直接用手水平拉小车,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直接拉动物体我们很难保持拉力的恒定,这样讲解加深了学生对通过细线(保持细线与木板平行)跨过滑轮拉动物体是给物体施加恒力的常用方法印象,除此之外有的学生想出利用斜面使小车受到恒力的方法,我对该生提出了表扬。

探究二:为什么我们用一端带滑轮的木板进行小车运动实验,而不是用普通桌面的原因?强调普通桌面没有事先加工,各处粗糙不平,因此摩擦力各处不同,而实验使用的木板或铝板是事先加工好的,摩擦力处处相等,所以设计实验时经常使用“一端带滑轮的木板或金属板”的器材。

探究三:如何确定小车任意时刻的位移?学生有的想到在小车后面拖动纸带运用打点计时器完成,有的想到运用频闪照相机,还有的提出使用光电门处理,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设计实验的乐趣。

在讲解实验时我非常注重学生通过实验原理,体验实验设计的精妙,要求学生自己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写出实验器材,我非常重视器材的组合记忆,如电磁打点计时器,一定和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组合记忆,一想到电磁打点计时器,就想到还想到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不要分开记忆,强调数据处理中应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不能遗忘,测量时间的仪器是不需要的,依据两点的时间间隔0.02s推算等,学生记忆深刻。

对实验步骤我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高中实验大概都分成三大步骤:第一步、组装仪器阶段;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第三阶段是数据处理阶段。

对各阶段我通过学生分组叙述选出代表总结评出最佳答案,第一阶段强调从下向上组装,将木板放在桌面,并将带滑轮一端伸出桌外,让小车靠近计时器,这样可充分利用纸带打出更多的点,数据更可靠;第二阶段,强调先开电源,后放纸带。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朔城区第六小学苏翠仙我最得意的一堂课,不是激情澎湃,高潮迭起的课,也不是诗意盎然,优雅抒情的课,更不是五彩缤纷,多媒体手段用到及至的课。

恰恰相反,我最得意的课,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出的课,之所以得意,全在于它的简简单单,它的朴实无华,它的反璞归真。

记得那是星期三,我照例愉悦地来到学校,准备和学生做一份练习。

可刚坐下,张教导就来了:“你第一、二节有课吧,第二节课有可能有老师来听课”“啊?什么老师?”“不是十分清楚,好象是教委教授,调研新课程实施情况。

”“教授?我还没备课呢”我赶紧抓起语文书看可以上什么课。

本单元还有一篇诵读欣赏没上,是蒲松龄的《山市》,就上这篇了。

对我来说这是一篇新课文,我还第一次接触。

我先读了一遍课文,分清句读,弄清字音;又看了两遍,把一些不确定的字词的注释查了一下,归纳了一下整体内容;最后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缥缈的美景并考虑形成原因。

我想:既然我是这样看懂这篇文章的,为什么不让学生也这样学呢?于是我就确立了学生如何学习的大致思路:一、读准句读,字词;二、读通课文,理解意思;三、品读欣赏,读出自己的感悟。

按着这思路,我粗略地备了这堂课。

这堂仓促间上的课,却成了我这学期最得意的一堂课,究其原因,除了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或许人家也是客气)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得意之一: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常把课堂变为“讲堂”,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也就是课堂的主人了,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

这堂课上我就把传统的“讲堂”变为“学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决不包办代替,而我成了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这节课上,我的发言前后不超过10分钟。

在这堂课上,学生自己说“聊斋”,自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偶尔有不理解的,我也绝不代为解答,让他们自己凭着固有的知识与能力解答。

如有学生读到“惟危楼一座”时,不理解“危楼”是什么意思,我就问“危楼,我们学过吗?”“危楼,危楼……”我听到学生们在低声吟诵思索。

我最得意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语文课严格说起来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语文课,因为课堂上发生了一点儿小意外,使得本节课既定的学习目标没能够完成。

但事后我反思这节课,却发现这堂课给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

今天我们学习15课《生命生命》。

本来计划第一课时把课文读准确、读熟练,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第一个小故事——飞蛾求生。

可没想到在理解课文的结构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对第一个小故事的学习。

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认识很快就统一了,这个题目是把同一个词语重复了两遍作为课文的题目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命题呢?带着这样一个思考进入读书环节。

为了配合了解课文结构的需要,我强调了读书的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熟练”,然后让学生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重复我的要求,结果无一人能说出来。

我先是很着急,可很快就冷静下来,引导着学生来分析我说的那句话:一、我说了几个要求(两个)二、分别是什么(一个是读准确,一个是读熟练)。

再来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来重复我的要求,有大约十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一提问,OK(老师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读准读取,一个是读熟练)。

我很高兴,万事开头难嘛!我趁热打铁,再要求学生先分说,再总说来重复我的要求,这一次举手的有二十多个,一提问,不错(一是读准确,二是读熟练,这是老师提的两个要求)。

再接再厉,我要求学生按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形式重复我的要求,结果举手的数量锐减,只稀稀落落的举起了七八只手。

无奈,再从头来。

终于,一片小手举了起来。

原计划一分钟左右的安排变成了整整十分钟,好在接下来了解课文的结构时,学生们很快就都发现了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的。

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课后认真地反思了这堂课,觉得至少有这些方面的收获:一是名家的课堂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

这样来教学生认识总分总结构来源于于永正老师的一堂课的启发。

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于老师的课堂这一环节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这一系列的口语训练,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上费了很大的劲才算勉强过关。

我最得意的一节写话课张丽芝

我最得意的一节写话课张丽芝

我最得意的一节写话课——《从现在开始》续写北正乡中心小学二年级张丽芝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童话类的课文特别喜欢。

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篇文章时,突然灵光一闪,想让孩子们续写下去,看看猴子当上大王后,动物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于是,就有了以下这堂写话课。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想象能力。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示主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你最喜欢谁啊,为什么?生异口同声:小猴子,因为它让动物们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其它的动物们。

师:是啊,老师也最喜欢小猴子,让我们都高兴的是,小猴子最终当上了大王,那么动物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二、联系实际,大胆想象1.学生大胆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学生回答的有书上描写的,也有自己想象中的),每种动物的都喜欢什么样子的生活方式?2.点拔指导:要抓住各种动物最显著的生活习性。

3.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小结。

三、自由习作,合作交流,相互修改1.学生自己构思,自由表达,写出初稿。

(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交流,相互修改,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

四、集体评议,点拔评价1.教师选择3篇典型的文章,范读。

2.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3.评选最佳,激发兴趣。

采用学生自荐、同学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习作。

4.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

我最得意的一节习作课栾建霞

我最得意的一节习作课栾建霞

我最得意的一节习作课——《贴鼻子》游戏井陉县北正乡中心小学栾建霞【设计理念】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适当把游戏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激发灵感,张扬个性,体验情感,发展语言,培养动态生成作文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及从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2.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记叙游戏的经过。

3.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亲身体会后把游戏活动中觉得最有趣的一个部分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大家认识它吗?(出示喜羊羊头像)你们看,它这样可爱,不过好像还缺了什么吗?(鼻子)对了,我们就来送给它一个漂亮的鼻子,好不好?【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们熟知又喜爱的喜羊羊形象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亲身体验,说出感受1.宣布游戏规则:用手帕蒙上眼睛,然后一边原地转圈,一边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完后再走到讲台上把鼻子贴在图上正确的地方。

【设计意图:改变旧的游戏规则,让学生边转圈边背古诗词,将积累古诗词与游戏整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

】2、请同学轮流上台贴鼻子。

提出要求:在做游戏时,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

要调动所有的感官系统去观察。

温馨小提示:(1)认真观察贴鼻子同学的动作。

(2)自己当时的动作、心理活动及其他同学的表情、语言、动作,想一想他们在想些什么?3、开始游戏。

4、比赛结束,采访参加贴鼻子的学生(说出最真实的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想些什么?你是怎样把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的?采访观众:(1)你看到了什么?(从贴鼻子同学的动作和其他同学的表情、动作这些方面回答。

(2)你听到了什么?(其他同学都说些什么? )(3)想到了什么?(由看到,听到然后再去思索,把自己的思索大胆的说出来)【设计意图】:我没有让学生完全投入到游戏中,而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调动所有的感官系统去观察,思考。

《我最得意的一节作文课》的优秀教学设计

《我最得意的一节作文课》的优秀教学设计

《我最得意的一节作文课》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思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精彩部分,并把它们说出来,写下来。

教具准备:小黑板、小刀六把、苹果六个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黑板(一个学生的作文)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可怕的夜晚师:看了这样一段话,大家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生:不好!师:为什么?生:他总是在说害怕,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生:他没有把为什么害怕写出来师: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一个夜晚,你会害怕吗?生:会!师:为什么?生:四周围黑洞洞的,就像是在电影恐怖片里。

打雷的'声音和闪电可怕,如果被打到,那可完了。

风吹的声音可怕,树摇的影子,鬼哭狼嚎似的,真可怕可怕。

如果停了电,更可怕。

师:很好,这样的经历,老师也有过,确实可怕。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位同学的作文,修改一下,让人看了产生共鸣呢?师生共同修改,改后作文如下: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天渐渐暗下来了,屋外黑洞洞的。

一会儿竟刮起大风来,风吹着外面的树木,发鬼哭狼嚎般地声音,我的心呯呯直跳。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把夜晚照得如白天一般,紧接着轰地一声,震耳欲聋,我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

我赶紧关掉电视,万一雷打到我头上来,那可就惨了。

我躲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动也不敢动。

后来,实在憋不住了,我探出头来,又道闪电划过,我发现窗外有一个黑影在摇动,哇有鬼呀!我壮着胆仔细一看,原来是树被风得摇摇摆摆的。

我赶紧把头又缩进被子里面唉,多么可怕呀!师:比较一下两段文章,大家知道,经过修改后,为什么觉得好多了吗?因为,我们抓住了可怕这个词,并且知道,引起大家可怕的原因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当时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当时的环境详细地描述下来,不用我们说可怕,读者自然就能够体会当时的可怕了二、活动:活动一:削苹果六个苹果,六把小刀,每个小组请两个代表参加削苹果大赛。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王彦丽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王彦丽

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北正中心小学王彦丽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

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课件。

3.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

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

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好吗?二、学习内心独白法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

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活动。

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

不给吧,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

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课程,请你设计一个“我最得意的说课案例”并写出评析。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课程,请你设计一个“我最得意的说课案例”并写出评析。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课程,请你设计一个“我最得意的说课案例”并写出评析。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团山子小学刘江《巨人的花园》说课案例与评析(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

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文章中重点句子有两句:一是“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二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

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郭瑞雪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郭瑞雪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十年的教学生涯,已数不清自己上过了多少节课,可是我还真的不敢妄自说对哪节课十分满意,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每次备课都很充分,但每节课上下来总感觉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说到满意,什么是“满意”,作为教师关注的不外乎两点:1.自己满意:一节课是否达到了最初的教学设想,是否解决了重点难点;通过教学反思,是否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2.学生满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生为本,让学生满意是“满意课堂”的核心。

下面就说说我最近上的一节公开课吧。

教学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因为是教研公开课,所以我在备课时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比平时多了更多的准备和推敲。

首先课本内容比较抽象,给学生自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而我们采用的又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便设计了“导学案”,通过“给出一个条件”,“给出两个条件”,“给出三个条件”,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来分散难点,画三角形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很简单,同学们画的不亦乐乎,画完后进行小组比较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很容易发现什么情况下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什么情况下能保证三角形全等;同时又利用“模仿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将本来很无味的“作图”让同学们津津有味的自学成才;接下来的“例题拓展”将本节课的重点体现的一览无余,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解题格式,又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本节课对后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是解决线段相等或是角相等问题的重要依据。

新知识在学生的画、比较以及模仿中探究出来,最后的环节便是“运用新知”,在习题的设计难度上我进行了细心的比较,由浅入深,而每道题又有它独特的要点体现。

就这样,一节课在学生的不断探究、交流和发现中结束了,课堂气氛很好,练习也做的很轻松。

看到这节课的效果我感触很大,一直在说“放开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我却未曾敢真正的放手,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原来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自己操作、自己讲,老师只充当组织者、引领者效果真的不错,这便是我这节课最得意的地方。

我最得意的语文课教学5则范文

我最得意的语文课教学5则范文

我最得意的语文课教学5则范文第一篇:我最得意的语文课教学我最得意的语文课教学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这之上表演的有老师,也有学生。

古往今来,在这里有多少文人雅士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这一方净土之上,而今天更是有更多的教育者前赴后继的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不停的劳作着。

教育再不停的向前发展,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课堂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纵观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应该看到有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教育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不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将没有出路,而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课堂教学的转变将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阵地,应该大刀阔斧地砍去一切病变部位,使教育获得新生。

我们的好多教育研究专家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提出了很多的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这对于新时期的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在近几年教学中也在积极的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契机,积极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一段时间下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在参加语文教师培训班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研讨,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种种不足,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不断吸收,这一切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刚刚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阅读了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散步》,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可讲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为了能把这节课上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篇课文的课堂设计中我颇化了一番功夫。

下面我就将我这一堂课的设想和教学的步骤叙述如下: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而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重要词语的读音和相关语句的停顿,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必须把握住文中的难字难词的字形和读音,在解决这一基础的情况下,去初步的把握文章的内容,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对之予以概括。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是前段时间讲的分式方程这个节,我采用的是学案的形式,第一部分先复习最简公分母,给出几组分式,让学生试着找最简公分母,并回顾找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自主学习,主要是分式方程的概念即怎样判断一个方程是分式方程,我主要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即提问什么叫做分式方程,然后就这个概念给以强调,必须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最后请学生做题判断,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较好;第三部分是合作探究,主要探讨分式方程的解法。

我首先给出一道例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预习课本并讨论怎样来解分式方程,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这道例题,并严格规范解题格式,老师必须演板规范,接着再给出一道分式方程无解的例题,通过比较说明解分式方程检验的必不可少性,并实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只要是分式方程必须得实行检验;第四部分达标测试,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请个别学生上台演板,完成学生纠正,个别不太熟练的学生通过组长的指导,慢慢完成练习。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我自己觉得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几点:(1)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我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他们这节课学习的比较快乐!(2)分式方程的概念讲解的很清楚,该强调的地方也强调的比较到位。

(3)分式方程的解法师生共同总结完成,而不是由老师一味的灌输。

并严格规范了解题格式,学生课堂练习的书写格式都较好。

但是也存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因为受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课堂上主要的知识点还是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而没有贯彻新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第二,板书设计不合理。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罗列清楚,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但我的板书不清楚,分式方程的概念没有写出来,解分式方程时的步骤仅仅嘴上总结,没有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写出来。

我最得意的一课

我最得意的一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是《三星堆文化欣赏》
几年前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欣赏课文中的《三星堆文化》一课,课本上介绍得特别简单,学生从课中根本不能充分的了解到三星堆的千古文明史。

鉴于此,我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如:翻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去了解有关“三星堆”的知识。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去“新华书店”翻阅各种资料、查看各种图表;有的同学还亲自到“三星堆公园”去了解有关“三星堆文明史”的有关知识。

通过努力,他们找到了很多有关“三星堆”的资料。

在课堂上,大家把自己了解到的东西互相交流,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有的说“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鸭子河畔的三星村。

”有的说:“三星堆的文物是在一个菜地下面挖掘出来的。

”有的说:“三星堆文明据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有的说;‘三星堆文物的发现是古蜀文明的又一见证“等等。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所以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会学习。

而且在交流知识的同时,同学们也增进了感情,养成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作者:闵小红来源:《师道》2017年第05期这是我六年前的一个案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五下的一首古诗,当时我已教过两届学生,没想到第三次执教时却出现了被学生“考倒”的尴尬局面。

教学时,我按照“赏景导入感受美,揭示诗题”“自读自悟体会美,理解诗意”“品词析句欣赏美,感悟诗情”“比较阅读发现美,表情达意”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这首古诗。

学生们侃侃而谈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六月西湖中别有的一番风韵。

他们的感悟点之多、语言表达之流畅、思维之敏捷不禁令我拍案叫好。

正当我为这小小的成功暗自喝彩时,小博士邱雨夔却提出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问题:“闵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

诗题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为什么全诗通篇写景,对离别却不提一字?我们在诗句中也丝毫读不出依依惜别之情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片哗然,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懵住了:读背这首古诗无数遍,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思考过,教参上也从未提及。

学生兴致正浓,避而不谈肯定不行,怎么办?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这时候不能慌,应该放下尊严直面问题,把来自学生的“皮球”暂时先踢回去,让他们自己先“处理球”,教师可利用这个缓冲相机行事。

于是我很快调整了思绪,先表扬了邱雨夔:“你能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这种质疑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然后,我把目光转向全体同学,坦然地说:“说实话,邱雨夔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明白。

既然这样,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再读读整首古诗,想象当时的情景,猜想一下诗人到底为何不提离别呢?”“毕竟西湖六月中……”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读着。

一阵议论纷纷后又安静下来,几只小手不太自信地举着。

生:我想是因为西湖的景色太美了,诗人一时忘记了离别的愁绪。

生:可能是诗人与林子方的感情太深厚了,他不愿提及分别,使对方难过,就只好装作在欣赏西湖美景,就像我们学过的《黄鹤楼送别》里的李白和孟浩然。

生:我们学过很多送别诗,诗人都将离别的酸楚化作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发对友人的不舍或安慰。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新教材下的又一次体验》唐山市玉田县实验小学王海侠2004.9新教材下的又一次体验近几年,通过对新课标的不断学习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美术课堂上我曾不断的进行大胆的常试和研究,虽有收获但总觉得还有些拘束,随着新教材的普遍推广,我试图放松自己,打破极限,真正的将教材、学生和我融在一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让教师在课堂中更加游刃有余。

下面我根据一年级新教材所设计的课题《蝴蝶飞呀飞》来谈一下新的体会。

一、巧妙设制课堂情境,培养创造的欲望,轻松教与学传统美术除了画画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内容了,沉闷而又乏味。

学生照着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极大限制。

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如小鸟飞翔般轻松愉快的过程,新的美育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

美术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

1、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

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

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已的作品。

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

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

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弧形的,放射形的,还有席地而坐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

一是根据课的需要,其次,有了艺术氛围较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我走进了美术的天堂,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一节美术课都要到美术教室来上。

《蝴蝶飞呀飞》一课,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只是在黑板上画了树木和花草,让学生有一种身处自然的感觉,感受这就是蝴蝶的美好家园。

通过自己的双手画、折、剪出蝴蝶形象,为“家园”增添生趣,丰富画面,进而展示自己的作品。

2、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

我最得意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我最得意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我最得意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歌曲导入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新授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授新知时,我们应认识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

若一味地要他们读字母、单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

刚刚接触第一册小学英语,在学Unit1的Let’s learn部分时,我首先由一首《Hello》歌曲导入,让学生把心集中起来。

具体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具拿出来,试着和手里的文具打招呼。

举起铅
“Hello,pencil,do,oh,do.”拿起尺子“Hello,ruler,do,oh,do.”…… 学生们边学边唱,很自然的就学到了新的学习内容,并且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会说,我会唱,伸出手来就能把自己手中的文具说出来,学生感到了学英语的趣味,自然也就很爱学英语了。

然后轻松自然地延伸到下一部分的Let’s do 部分内容,“Show me your pencil. Show me your pen. ……”开头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最得意的长处、本事教学设计习作目标: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2、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课前打算:有关图片或照片实物投影教学课时:三课时第—课时设计习作目标: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2、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愉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你了解自己有什么长处、本事,最得意的本事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交流汇报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3、这一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些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事。

二、学习范作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作1〕这两篇例文作者个字写了什么本事、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一画,读一读。

2、商量交流3、小结小作者抓住了自己最得意的长处,真实具体的写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使自己对小作者有肯定的了解。

三、迁移仿作1、小组合作交流:依据例文,你了解这次习作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吗?〔可以写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也可以写某一方面的本事。

自己的长处还应用一两个具体事例来表现〕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本事。

1〕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指名大组交流。

四、练习习作,集体评议1、学生练习草稿。

请同学们把刚刚说的美好心愿、深动的情景和节日的气氛写下来。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2〕大组交流3、学生修改、抄写第二课时设计习作目标:1、培养学生特长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2、学生作文修改,抄写作文教学过程: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小组交流作文。

3、学生开始抄写作文。

4、教师注意个别指导,同时强化学生的写字指导。

第三课时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特长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我最得意的板书设计

我最得意的板书设计

我最得意的板书设计单位:古城中心中学姓名:陈敬香(作品一:2课时)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验证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内盛放的是氧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硫+氧气二氧化硫木炭+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四、化学用语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AB特征:多变一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缓慢氧化)(作品二:3课时)课题3 制取氧气一.工业上制取氧气1.原料:空气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常用药品:(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2.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 H2O2H2O + O2↑(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特征:一变多催化剂: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仪器装置(可画在小黑板上)【图解】适用于固+液、液+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适用于固(+固)反应,加热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生成气体的溶解性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排水法适用于难(不易)溶于水的气体4.验证: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5.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已收满。

6.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7.注意事项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1/12(作品三:4课时)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排布特点:分层排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学生的作文总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每当写到关键的时候,他们总是一个两个词,一句两句话带过了。

不是他们不想写好,而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关键,或者知道这是关键,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体会,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

创设好的作文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其语言逻辑能力。

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激情充分点燃,使其产生骨梗在咙,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的作文才会有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精彩部分,并把它们说出来,写下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小刀六把、苹果六个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黑板(一个学生的作文)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可怕的夜晚
师:看了这样一段话,大家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他总是在说害怕,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生:他没有把为什么害怕写出来
师: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一个夜晚,你会害怕吗?
生:会!
生:四周围黑洞洞的,就像是在电影恐怖片里。

打雷的声音和闪电可怕,如果被打到,那可完了。

风吹的声音可怕,树摇的影子,鬼哭狼嚎似的,真可怕可怕。

如果停了电,更可怕。

师:很好,这样的经历,老师也有过,确实可怕。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位同学的作文,修改一下,让人看了产生共鸣呢?
师生共同修改,改后作文如下: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天渐渐暗下来了,屋外黑洞洞的。

一会儿竟刮起大风来,风吹着外面的树木,发鬼哭狼嚎般地声音,我的心呯呯直跳。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把夜晚照得如白天一般,紧接着轰地一声,震耳欲聋,我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

我赶紧关掉电视,万一雷打到我头上来,那可就惨了。

我躲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动也不敢动。

后来,实在憋不住了,我探出头来,又道闪电划过,我发现窗外有一个黑影在摇动,哇有鬼呀!我壮着胆仔细一看,原来是树被风得摇摇摆摆的。

我赶紧把头又缩进被子里面唉,多么可怕呀!
师:比较一下两段文章,大家知道,经过修改后,为什么觉得好多了吗?因为,我们抓住了可怕这个词,并且知道,引起大家可怕的原因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当时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当时的环境详细地描述下来,不用我们说可怕,读者自然就能够体会当时的可怕了
二、活动:
活动一:削苹果六个苹果,六把小刀,每个小组请两个代表参加削苹果大赛。

看谁削得快又削得好。

因为平时削苹果的经验不同,所以每个人削苹果的方法,动作,神态各不同,削出来的苹果也不同,女孩子削得慢些,但是削得很圆;男孩子削得快,但剩下的苹果又小又丑,大片的果肉都被连皮削掉。

场下的同学也没有闲着,不停地为场上的同学加没,有几个小家伙坐不住了,甚至站到凳子上喊加油了。

师:刚才的比赛,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玩、有趣、精彩
师:怎么好玩、有趣、精彩的呢?
生:王波的动作最好看!像砍柴一样
师:嗯,比喻得非常贴切,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大刀阔斧,斧砍刀劈
师:所以大家看,王波同学削的苹果也最有特点!
举起王波的苹果,生大笑。

师:谁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苹果。

生:丑八怪、瘦骨嶙峋、惨不忍睹、面目全非、棱角分明、可怜
师:嗯,不错,很准确。

特别是可怜这个词,还能够表达大家的心理。

师:还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吗?
生:余斯琪削得最好。

生:她削的苹果又大又圆,没有浪费一点。

生:她削的苹果皮都连在一起,像一条带子
师:其实我觉得各组的啦啦队都表现得不错。

你看有几个同学都爬到桌子上了,还有二组的啦啦队最卖力了,加油声叫得最响
活动二:吃苹果,每组请两个同学(一男一女)上来,把刚才各组削的苹果吃掉。

在我一声令下,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女生比较害羞,小口小口地吃,男生却顾不了那么多,风卷残云般,一下吃光了。

比赛结束,还没等我开口,学生就说开了。

余子鸣吃得最有趣了,嘴里全塞满了,胀得鼓鼓的,动都动不了了,苹果汗都从嘴角流出来了。

老师,刚才张晨吃的时候一笑,全喷出来了,连鼻涕都出来了,哈哈哈!
龙萍萍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像鸡啄米一样。

李军一口下去,连苹果籽都全吃下去了,没有吐出来!
师:啊,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好。

一些有趣的画面相信都存在大家的脑子里面了。

下节课我们可要把这一堂课的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了。

第二课时
三、习作前指导
1、指导习作内容(学会想)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课,我发现咱们班上的同学削苹果吃苹果的本领真是让人佩服。

既然大家这么高兴,就让我们用最普通的做法记录下这美好的一节课吧!那么你觉得这节课中哪些地方最值得你们回忆呢?。

2、指导文章的命题
师: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需要有一个新颖的内容,更还要有漂亮的外衣。

那就是它的名字,一个独具匠心的名字使人眼前一亮,总会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大家是不是也会给我们自己手中的文章起名字呢?
〈要求:多给文章起几个新颖的名字,最少3,看谁起得最多而且不重复。

<学生先思考,写在纸上,然后汇报>
四、写作10分钟,不停笔。

(学会写)
五、学生互相修改,复习上节课学过的修改作文的方法:抓住中心词,抓住最能体现中心词的人或事来写(学会改)(10分钟)
六、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错误。

板书:
难忘的一堂课
有趣的苹果大赛
这节课太有趣了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设计初了两个活动削苹果比赛、吃苹果比赛。

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两个活动紧紧相联,让孩子们处在不断的欢乐之中,在每个活动中我还让孩子们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让他们在听、看、想中把事情记在心里,感在心里。

后而又让他们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或事,充分调动他们感观,让其在写作文环节中有内容可说。

当学生谈论印象最深的地方时,实际上是告诉学生要写什么,说什么。

在有内容的基础上又让其多说几个新颖的题目,实际上则是对孩子思维的一次拓展。

另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停地快写,本身就是对他自己的一次挑战,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孩子们会细心地去想,去写。

最后在评的时候又要让学生互评,互改,这样,学生就把上一课时中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加以巩固,师生一起修改作文使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