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山地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形态,备受人们追捧。
然而,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笔者在此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山地住宅规划1. 山地住宅的选址山地住宅的选址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建筑设计和生活质量。
一方面,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自然因素。
同时也要考虑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用地政策等社会因素。
另一方面,山地住宅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因此选址时也要考虑供应链和物流等问题,保证生活质量。
2. 山地住宅的布局山地住宅的布局需要兼顾美观、便捷和实用。
首先,要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尽量将其融入设计中,以充分利用场地的美学价值。
其次要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布局便捷且合理,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3. 山地住宅的绿化和环保山地住宅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设计绿地和景观,保持空气清新、环境舒适。
同时,还需要推广节能环保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1. 考虑地形地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融于周围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利用山体的高低变化,巧妙设计梯度和层次感,提升建筑美学价值。
2. 选择材料与风格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选材和风格,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风格能够产生不同的美感和效果。
建议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环保因素,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3. 科技智能化随着科技智能化的发展,山地住宅建筑设计也需要跟随潮流,采用洁净、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建造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住宅。
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建筑舒适度和安全性。
结语总之,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需要全面考虑周边环境、居住者需求、绿化与环保等多个因素,实现美学与实用的融合。
此外,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环保材料,建造更加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住宅。
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研究
对于山地建筑理论的研究,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从国内较为权威的理论研究网站可以查到的资料看来,可以知道的是,对于山地建筑的理论、设计等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首先,虽然基于人们自身的应对外界的能力不断在增强而对于山地的天然屏障的依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深厚难舍。与此同时,农耕时代使得人们对于平地的热爱已经大大超越了对于山地的开发应用,平地和山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人们对于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的研究探讨有在增加,其趋势大致是可喜的上升状态;其次,从相关研究报告的数量就可以看出,针对山地建筑设计的研究已经渐渐的被人们重视,但是,从研究报告的质量上看来,可以明显地看出,对于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
在对本小区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排水系统和防洪排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包括室外道路中雨污水管排水系统和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道路雨污水管将雨水收集后流至雨水主干管网,最终排入沁河;生活污水排水经污水管收集后汇入市政综合污水管网,最终流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小区内的防洪排水系统采用的是经济、合理、安全的排水系统,防洪管道与沁河连接,将收集到的山体中流出的水体流至沁河中。
关于外国的山地建筑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其特点,由于有些国家的地理面貌的先决因素,其山地覆盖面积较小,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但是从国际的大趋势看来,人们对于山地建筑设计的研究热情是高涨不息的。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对于生态环境与人文建筑相适应的过程。
3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采用天然地基建筑
山地建筑采用天然地基设计浅基时,应保证基底传力至稳定持力层,并避免过大的基底传力至临近台地边坡下的挡墙类支护体上,根据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第5.4节的规定,对土层的稳定边坡坡角及基底传力扩散角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推导出建筑基底边缘至挡墙墙背(对应基底传力至挡墙基脚以下)的最小水平距离,或逐步加深前排基础埋深,从而尽量消除设挡墙后基础对挡墙的附加力影响。对于抗震设防地区,按照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还应注意分析建筑基底地震水平附加推力对支挡结构的影响。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背景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区域的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土地资源有限,雨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着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策略及实施方案。
重要性1.资源利用优化山地区域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优化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规划设计可以根据山地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大化提升土地的价值和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合理化。
2.环境保护减灾山地区域因地理环境的限制,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民居住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规划设计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小灾害风险,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整合及民生改善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的整合和民生的改善。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和更便捷的生活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设计策略1.打造山地特色首先,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山地区域地形特点,并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山地资源的最优利用。
同时,可以针对地形起伏变化丰富的特点,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建筑风貌和生活场景,实现山地居民的愉悦生活。
2.坚持可持续发展其次,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
通过在规划设计中考虑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垃圾管理等环保问题,实现山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社会和谐最后,规划设计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人性化规划,充分考虑人口流动、旅游等因素。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该强化社区管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推动山地社会和谐发展。
实施方案1.要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建设,设立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对山地居住区进行规范管理,解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需。
2.建立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机制,让政府切实负起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浅谈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摘要】山地居住区规划,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山地特点出发,从建筑与山地地形之间的关系,规划山地道路系统,营造立体空间景观,营造立体生态特色和处理防洪、排洪等工程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地;山地居住区;立体空间景观;立体生态特色;防洪、排洪我国山地比较多,面积占国土三分之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因此,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山地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只要科学地加以规划就有可能建成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富有魅力和活力的社区。
在设计过程中,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正确处理建筑与山地地形之间的关系山形地势千变万化,设计中应在变化中寻找普遍规律,理顺关系。
一般将建筑摆放成与等高线平行或斜交的关系,既顺应周边关系,又经济合理,在条件限制下,也可以与等高线垂直,这时考虑场地关系要复杂些,可以将建筑进行错层、吊脚、筑台等处理。
建筑宜长短搭配,顺应地形,错落分布,即可创造丰富的空间关系,又可使建筑间互不遮挡,引进最大的阳光面。
山地地形特征明显,具有起伏变化较大,高差较大,地形复杂的特点,因此应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以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并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可设计地下、半地下建筑,利用屋顶布置绿化、庭院或活动场地,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是对山地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布置道路系统应结合基地自身的自然条件,建立布局合理、线形灵活,等级明确的道路网结构体系。
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
自然地形对道路有很大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或山区,道路选线常受地形、地貌、工程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有时候不得不在地面上要作较大的改变,纵坡也要作适当的调整。
山地道路如果片面强调平、直,就会增加土方工程量而造成浪费。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众多城镇化地区中,丘陵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其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和用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特点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相较于平原地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复杂,空间利用受限丘陵地区地势较为起伏,地形复杂,这就导致了城镇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丘陵地区,城镇的用地往往需要依赖于地形地貌的特点来进行规划,使得城镇空间的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还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 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往往比较脆弱,一旦城镇用地过度开发,容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丘陵地区开展城镇空间规划时,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3. 产业结构多样,用地需求复杂丘陵地区的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复杂,既涉及到传统的农业生产,又包括了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
这就要求城镇空间规划能够兼顾多种产业的需求,合理划分用地,促进各类产业的协调发展。
以上几点特点表明,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和措施,不能简单地套用平原地区的规划经验,而是要结合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二、丘陵地区城镇用地探讨1. 合理利用地形特点丘陵地区的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貌,这就为城镇用地的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利用山脚平原地段作为城市发展区,山地作为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区等。
这就要求城镇规划者能够善于发挥地形地貌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加强生态保护在丘陵地区进行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必须加强对丘陵地区城镇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建设区的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措施。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空间规划和用地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对于丘陵地区来说,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城镇空间规划和用地问题存在着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就针对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进行浅谈。
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
由于丘陵地区山峰起伏、植被茂盛、水源丰富等特点,使得城镇建设需要在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等方面做出更多的考虑。
首先要保障集中连片的生态绿地和水域系统,避免城市化进程加剧生态和环境破坏。
此外,丘陵地区的城镇建设要结合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特点,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并避免破坏社区的整体文化传承。
在城镇规划中,应将城市建设尽量向平坡地带开发,以减少土地改造和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合理配置城市主干道、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并保持街区的连续性和相对封闭性,构建适合当地文化和生活特点的城市空间。
对于丘陵地区城市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在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应优先考虑选择适宜于管道和道路建设的土地,而不是清理和平整丘陵地区。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应着力优化周边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文化等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丘陵地区城镇用地问题丘陵地区城镇用地问题主要是针对城市开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城市用地利用的探讨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丘陵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市用地的功能潜力,保障土地综合利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要掌握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和实施原则,因此需要建立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制度,规范用地审批和管理,保障土地供给和利用的合理性。
其次,丘陵地区城镇用地需要遵循"先疏后密、打破城乡界限、统筹兼优"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用地,在城区可用、适用于建设的地区选择建设。
此外,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定土地开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地分配土地利用的用途和功能,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一定的重视和保护。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城镇用地的稀缺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得城镇用地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对于丘陵地区的城镇用地规划和用地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丘陵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地区之一。
这里的土壤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城镇用地开发方面需要更多的谨慎和考虑。
在城镇用地规划方面,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如下: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划丘陵地区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多变的地区,因此在城镇规划中需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
在选择城镇用地时,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从而更好地规划城镇空间。
二、合理利用城镇用地空间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紧缺,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城镇用地空间。
在规划城镇用地时,应该根据城镇的功能和定位来确定各个用地成分的比例和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城镇用地的合理利用。
三、加强城镇用地环保措施由于丘陵地区的土地和环境比较脆弱,需要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城镇用地规划中,应该关注环保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城镇用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加强绿化、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污染等方式,来保护城镇用地的环境质量。
在城镇用地探讨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挥土地多功能性丘陵地区的土地多功能性比较明显,可以发挥土地的多种用途以应对城镇的多样化需求。
在城镇用地探讨中,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灵活规划土地的多种用途,充分发挥土地的多功能性和经济效益。
二、推进城镇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丘陵地区的农业经济相对发达,与城镇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城镇用地探讨中,应该注重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如规划城市农业园区、生态农业观光等,从而实现城镇农业经济的互动发展。
三、合理利用闲置土地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有一定的闲置率,需要加以合理利用。
在城镇用地探讨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将闲置土地加入正常的城镇开发和建设中,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丘陵地区也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丘陵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地势复杂,土地利用受限,城镇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合理规划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及用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进行探讨。
一、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特点1. 地势较高、坡度大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坡度大,地形起伏较大。
城镇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地势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起伏,进行点、线、面结合的空间布局,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城镇空间结构。
2. 土地利用受限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受限,山地、林地等片区较多,可利用土地少,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发展的用地,避免过度开发与恶化环境。
3. 生态环境保护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在城镇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红线,保护水源地、湿地、森林等生态功能区,确保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原则1. 顺应地形地貌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应该顺应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地势起伏,灵活布局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2. 均衡城乡发展丘陵地区城镇规划要均衡城乡发展,避免城市过度集中、乡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3. 绿色生态发展丘陵地区城镇规划应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建设,提高城镇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丘陵地区城镇规划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土地的综合利用,科学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丘陵地区城镇用地探讨1. 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针对丘陵地区地形复杂的特点,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科学规划市中心、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等功能区域,形成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
3. 科学规划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丘陵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要科学合理,保护农田等基本农业用地,同时规划农村居住区、集贸市场等农村用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应该考虑到地形的变化。
丘陵地区的坡度较大,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因此在规划城镇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合理规划不同地带的功能区域。
在丘陵的山坡上可以规划农田和园林绿地,而山谷和平原地带可以规划住宅区和商业区。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丘陵地区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资源的浪费。
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丘陵地区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在规划城镇空间时,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的比例,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还应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排水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
由于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的限制,城镇的用地往往有限,因此在规划城镇空间时,应注重提供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并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还需要注意灾害防治的问题。
由于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在用地规划时,应避开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选择相对安全的地块进行城市建设。
还应加强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预警和处理灾害事件,确保居民的安全。
丘陵地区的城镇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变化、环境保护、居民生活需求和灾害防治等因素,科学规划城镇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护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只有这样,城镇才能在丘陵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由于山地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居住区规划的时候必须全面掌握该地区的特殊性。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与实际相结合,包括地势、气候以及交通等诸多因素。
本文现将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内容实施探究,重点剖析了道路排水、交通规划事宜以及护坡等。
与此同时,还就现阶段山地居住区设计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还就挡土墙的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山区居住区的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对其有关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于山地居住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关键词:山地居住区护坡交通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并且高原、丘陵、平原极为常见,不同的地形中会产生的建筑形式。
就丘陵地区而言,主要呈现出来的是显著的山坡及台地形式。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时候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审核,山地地区的建筑难度往往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极少会选择山地丘陵地区,因为其交通不便、山坡形式较为复杂多样,而且在道路排水方面同样具有诸多的限制。
因此笔者认为对山地居住区进行道路交通、地理地貌、挡土墙以及护坡、道路排水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是山地居住区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设计中的具体要求较多。
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将各种可能性的因素包含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规避各种可能性的风险。
就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而言,首先需对其进行整体布局,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实际上,道路选线直接影响着山地居住区的规划效果。
日常的实践过程中常采用的设计方式分别如下:第一,关于台地式道路交通法。
这种方式通常是用在山地地区,是极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具体的做法如下:对规划区域的坡地进行设计,使其成为若干级台地的形式。
当规划地区的高差较小的时候,那么就对其进行平坡式的规划方案。
如场地高差值比较大(坡度大于8%),就可借助居住区内的道路网将不同的区域规划在不同的台地上。
山地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三、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与地形分析
某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6.2hm2,周边景观资源比较丰富,北有公园,东有水库,四面热带雨林植物园,四周绿水环绕。其地形经GIS分析,基地的高程为41.50~52.64m,北高南低。基地南侧中部区域有一条自然冲沟,地势相对较低。整个用地的坡度普遍处于10%以下,较为适宜进行开发建设。中部冲沟区域坡度处于10%~20%,在规划设计中需着重从竖向角度予以考虑。用地坡向以东南坡和西南坡为主,属于向风坡、向阳坡,是符合当地建筑选址要求的坡向(图3)。
山地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摘要:山地居住区本身所具备的自然、生态等特点,符合当代人回归自然、拥抱生态的居住需求。在山地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面,需要对高程、坡度及坡向等要素进行充分考虑,合理规划居住区的道路组织及空间布局。
关键词: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在一步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地皮被纳入城市建设中,尤其是用于居住区的建设。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是指在综合考虑经济、安全、施工和美观等多个因素要求后,按照政府规划任务和城市经济人文发展现状来设计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并协调好住宅建筑物布置、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娱乐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为居民打造一个经济适用、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喜欢在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纳入文化和自然元素,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住宅区。
关于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
山地居 住 区是指 建设 在 上述 “山地 ” 环 境 中 的居住 生 活聚居 地 。 山地 居 住 区 总体 被 山地 城 市 道 路 或 自然 分 界 线 所 围 合 ,周 边 需 配 建 相 对 完 整 、能满足 该 区域居 民基 本 物 质 与文 化 生 活 所 需
1 山地居 住 区 规 划 设 计 的 影 响 因 素
收 稿 日期 :2018—03—02 作 者 简 介 :颜 林 (1964一 ),男 ,云 南 昆 明 人 ,工 程 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总 图。
56
有 色 金属 设 计
第 45卷
山地 坡度 较 大 ,地 表 径 流 速 度快 ,若 山 地植 被 差 ,容 易 因大量 的 降水 而 引 发 山 洪 、滑 坡 、水 土流失 等 自然 灾 害 ,山地 地 形 成 因复 杂 ,容 易受 外界 条件 的变 化而 变化 ,存 在地 质不 稳定 性 。 1.2 人文 因素
探讨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
探讨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山地住宅由于有着高绿化率、低密度、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这三大先天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环境优美的山地住宅,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也是人类追求居所的最高境界。
一、山地住宅规划的交通组织设计由于山地住宅用地形态复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自成体系,小区内的交通以车行为主,步行为附,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内道路的使用效率是构成小区优雅环境的前提条件。
道路流线尽量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因势利导,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和施工土方量,还要结合市政管道的敷设进行设计。
做到既适应用地地形因素,又保证空间在视觉上不断变化,简单明了。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为原则进行布置。
二、山地住宅的竖向设计山地住宅小区的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尽量减小土方工程量,利用建筑基础、地下车库、路槽及管沟挖方余土,移挖作填,使填挖方基本平衡,避免出现余土外运现象。
排水暗管均设于路下,然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管道的敷设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架空、直埋和地沟。
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光缆等均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三、山地住宅的空间布局:1. 山地住宅要满足住宅日照,通风,密度,朝向,间距等方面的要求,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或防风条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使居住环境方便,安全,安静,便于居民联系交往,便于管理。
2.山地住宅规划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态系统,让建筑和自然和谐的融合。
对小区内的环境尽量加强绿化,做到区内区外浑然一体,使山地住宅成为绿色住宅。
3. 山地住宅的类型也决定了小区的空间形态。
联排住宅具有线性特点,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复杂的地形特点,有意识地将建筑的走向予以调整,形成弯曲和错位,打破空间的单一性。
利用山地地形自然形成围绕山峰布置的组团。
双拼住宅和独立别墅可作为整个小区的核心和亮点,并以错落方式布局,创造出整个小区在空间节奏和景观层次上的变化。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
而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地理环境都是丘陵地区,这就给城镇空间规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有序发展城镇,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需要注重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山地资源通常是城镇空间规划中的紧俏资源,山地资源的利用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对于一些山区、丘陵地区来说,由于地形的限制,选择宜居的区域进行城镇建设非常有限,而这些区域大多具有良好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因此在城镇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山地资源的居民及游客利用,探索出一条既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又让山地资源发挥其价值的道路。
比如说,鼓励开展生态旅游,开展小镇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丘陵地区城镇规划需要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
在规划中,应严格区分城市中心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物流区等各种功能区,互不干扰,互相配合。
这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内部协调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第三,丘陵地区城镇规划需要合理说明用地安排。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结合土地特征,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要求规划合理,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合理提高土地的市场价格水平。
最后,丘陵地区城镇规划还要考虑到交通的便捷度。
建设交通枢纽是关键,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规划科学设计城市交通枢纽。
与此同时,如果城市规划中区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需要考虑购买土地,或者规划新的交通干道,以提高城市的通行效率。
总之,在城镇化进程中,丘陵地区的城镇规划和用地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内部协调能力,同时,要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保证城市用地利用率和交通便捷度。
对于丘陵地区城镇规划来说,只有严格按照规划制定,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社会需求。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
浅谈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的问题。
在分析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丘陵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然后对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接着讨论了丘陵地区城镇用地情况以及用地规划措施,最后探讨了丘陵地区城镇用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在总结了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丘陵地区城镇规划政策,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用地探讨、可持续性发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城镇发展现状、城镇用地规划、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丘陵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类型之一,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丘陵地区的城镇发展备受关注。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土地资源有限等特点,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与用地管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丘陵地区城镇发展现状不容忽视。
部分丘陵地区的城镇规划粗放、用地过度,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城镇扩张受限,使得城市规划难度增加,规划设计难以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对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管理的研究迫在眉睫。
只有深入分析丘陵地区城镇发展现状,探讨其规划与用地管理的相关问题,才能为丘陵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意见。
1.2 研究意义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及用地探讨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也是因为丘陵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限制使得城镇空间规划和用地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在丘陵地区,城镇发展往往受限于地形起伏、土地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城镇空间,并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丘陵地区城镇发展的关键。
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规划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城镇空间规划能够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功能分区,促进城镇发展和经济增长;通过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山地丘陵型村庄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山地丘陵型村庄规划设计方法探讨王 林 徐科峰(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摘要:结合莱芜市两镇18村村庄规划实践项目,归纳总结莱芜地区村庄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村庄所属地域地形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村庄实例研究山地丘陵型地形地貌现状条件下,村庄规划各阶段重点控制和引导内容,针对山地丘陵型村庄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策略。
关键词:村庄规划;莱芜地区;山地丘陵;技术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1村庄规划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政治任务和社会焦点话题,村庄规划设计方法一直伴随着村庄建设发展这一话题成为国内各领域专家学者学生研究的重要课题[1]。
结合莱芜村庄规划整治实例,研究山地丘陵型村庄的现状特点,寻求山地丘陵型村庄的规划思路和策略。
1村庄规划建设现状及其问题近年来,山东莱芜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先后协调编制完成了190余个村庄规划,编制率高达60%。
作为规划工作一分子,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积极深入村庄实地开展调研、整理收集现状资料,总结归纳村庄规划建设各阶段内容仍然面临三大主要问题如下:1.1土地使用问题用地分界不清,用地布局分散。
现状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界线划分不明确,导致新增家庭或回流人员在居民点外围占用耕地或林地建设新房,从而造成村庄住宅用地的无序蔓延;村民住宅用地分布凌乱,居民点内部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伴随人口流失、老龄化的村庄居住空间空心化现象突出。
1.2基础设施问题现状大部分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缺失。
人口和其他生产力要素大量流失,导致村庄发展缺乏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突出。
市政设施仍处于遗忘角落,“给排水、天然气、热力、通信、环卫”等市政设施的缺失严[2]。
1.3道路问题道路宽度不够,工程质量差,不成系统。
目前,莱芜地区的大部分村庄道路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是随着村民家庭小汽车的增加,过去的道路等级和宽度标准不再适合当下的交通需求;二是村庄内部无硬化道路,晴天尘土大,雨天泥水多,村民的生活极为不便;再就是过境交通严重干扰道路两旁村民的日常生活;村庄道路整体上没有形成等级体系。
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1)
3地理地貌的保护
在山地丘陵地区进行建设更要注意保 护环境。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在 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自然山 林,少做开挖,少做台地,只有在建筑的地 方将建筑基底做台地,其余用地尽可能随 坡就势,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原有环境之中 起伏跌宕、蜿蜒曲折的地貌特征得以保留, 为下一阶段小区内部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无 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强调对原有地理地貌 的保留可以有意识建立起建筑与环境在肌 理质地上的联系,通过对建筑表面的处理 来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这也是人们常 用的手法之一。
匦固型兰二:!!!:型竺型!:竺
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代欧1 (1.台安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处 辽宁鞍山
11 41 00
工程技术
付秋菊2 2.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辽宁沈阳
11
0006)
摘要:本文根据本溪新家源居住区用地实例对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上考虑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地理地貌的保护, 挡土墙,护坡,场地及道路拂水等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注意事嘎。 关键词:城市建设 道路交通 挡土墙 护坡 中图分类号:Tu98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 SX(2011)05(b)一0094-01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丘陵的国家,在国土 构成比例中,除去水体,山地丘陵占有相当 的比重。由于山地丘陵地形坡度变化较大, 需要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方能满足城市建 设的需要,因此在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上, 山地丘陵往往是不被优先考虑。但是,随着 城市建设的飞快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量越来越大,而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的用 地正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经济实力的提高 使得对土地的改造成本有时不再是主要的 考虑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一定工程地 质要求的山地丘陵被越来越多的用下城市 建设。 本溪新家源居住区用地约27公顷,地 势东北高谣南低,最高点高程210m,最低点 高程151m,总高度相差近60m,地势变化2 大令人惊讶。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开发这 么大的住宅小区,国内外是没有现成的经 验可以借鉴的。 道路系统设计完成后,就要控制合理 的道路纵坡坡度,以保证道路上车辆能够 顺利进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规定:城 市支路(街坊路)道路纵坡坡度不超过8.0%, 在其解释条文中提出山地丘陵地区可提高 到9.O%,但这些均是针对非多雪严寒地区。 在多雪严寒地区,规范中规定道路纵坡坡 度小得超过5.O%,并一再强调不得突破。所 以,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要求,是保障交通安 全畅通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于山地而言,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简单, 比较经济。而超过3.Om的挡墙,在结构上通 常要通过加筋等结构措施来处理,施工起 来麻烦一些,造价也相对高一些。 5护坡
浅析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居民不断增多,房地产行业也随之发展,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为了满足更多住房需求,山地住宅小区应运而生。
在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先做好小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宽敞的生活环境,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绿色环保在住宅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山地就是其中之一。
山地住宅小区具有一定的特色,重视人性化的设计和布局,对设计规划有很高的要求。
设计人员要明确山地住宅小区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各个设施的完善。
尤其要明确山地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不仅要保障质量安全,还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进而为居民设计出符合审美、居住、环保等要求的优质小区。
1.山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1.自然环境特征山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应该从地形、水文和植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地形坡度会直接影响山地环境,因为此类区域有较大的地形高低差,表面存在起伏,甚至会出现悬崖峭壁,所以设计难度较大。
但同时可以为设计创作提供新的方向,有助于空间层次、人文景观的塑造;在水文方面,要对地下水、地表径流进行合理的把控,如果没有做好水文调查,会直接影响建筑质量,造成坍塌等问题。
所以,要对排水路径、排水方式进行合理的额分析设计,对地表沟壑合理利用,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同时确保水环境的合理性[1];在植被方面,应该从景观组织角度进行把控,从群体布局、空间组织多个方面分析,保障植被覆盖率、分布方式的合理性,确保山地和植被之间的有效融合。
1.人文特征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崇尚“天道”的观念,如孔子主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在山地住宅小区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守“天人合一”的原则,要对山体走向、围合、起伏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的朝向、方位、布局,保障设计规划的合理性。
丘陵山地住宅建筑总图设计若干思考
根据规划要求,共设置3个机动车出入口,1为主要的出入口,5为次要出入口。场地内1号路、4号路与某路构成环路,其余2号路、3号路、5号路、6号路均为尽端路,宽度均为5m宽,慢行双车道,两侧设有0.5m宽露肩。
经过多次纸上定线、现场踏勘和工程量比选,最终选定1~6号路作为项目的主要机动车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淑娴.关于建筑总图设计方法分析与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7期
[2]连荔;余晓东.谈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设计思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07期
6防灾设计
在本项目中,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为主要灾害,并综合考虑火灾、突发事件等,划出禁止建设区。对于场地中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行洪道以及抗震不利分区等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地区,将其规划为禁止建设区,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设计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护坡、挡土墙等防灾减灾设施,加强验收监督,将防灾设施高质量建设到位。
一般的工程中,室外管线都是沿着主要道路敷设,然后分别供到各个建筑。本项目中由于室外道路不但呈曲线布置,且线路迂回曲折,尤其是电力、电信管需要用最短的距离敷设到各个院落即可,全部沿着机动车道路敷设就会因为迂回造成不必要的管材浪费;给水管线由于兼具消防的作用,需要呈环布置,因此需要沿道路敷设;由于场地高差起伏较大,排水管线不沿道路敷设时,要解决很多跌落问题,由此引起的工程造价也很大。
对于单个院落的场地设计,常用的山地建筑处理手法主要有错层、跃层、退台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地形。尽量利用原有台地高程,对于南侧有机动车道路的院落,院落高程和南侧道路标高高差较大,并且有南侧道路标高高于北侧现状台地标高的特殊情况,有些高差在3~4m。
完全利用原有台地标高,日照和通风就有问题,完全填方,工程量很大。因此,考虑设计地下室或设计成下沉庭院等设计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作者:代欧付秋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要:本文根据本溪新家源居住区用地实例对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上考虑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地理地貌的保护、挡土墙、护坡、场地及道路排水等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挡土墙护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094-01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丘陵的国家,在国土构成比例中,除去水体,山地丘陵占有相当的比重。
由于山地丘陵地形坡度变化较大,需要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方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上,山地丘陵往往是不被优先考虑。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飞快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的用地正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经济实力的提高使得对土地的改造成本有时不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一定工程地质要求的山地丘陵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城市建设。
本溪新家源居住区用地约27公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高程210m,最低点高程151m,总高度相差近60m,地势变化之大令人惊讶。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开发这么大的住宅小区,国内外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2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山地丘陵地区进行规划设计首先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而在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地势变化大,地形十分复杂,道路的规划设计就尤其重要。
因此,在小区总体规划在合理布局额前提下,如何保证道路畅通,如何对道路选线,将是决定小区规划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山地丘陵地区道路交通设计一般有两种方法:(1)台地式道路交通法,这是在山地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所用得最多的一种设计方式,也是我们自从从事这个行业就一直被谆谆教导的一个模式。
做法是先将坡地简单的处理成若干级台地,再在台地上进行建设。
若高差不大,可用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而高差若很大,则需要通过由城市道路网以尽端式道路分台地来解决小区交通问题。
这种方法将严重破坏原有山体形态和自然特征,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是开发商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是不宜提倡的。
(2)运用合适的蛇形或曲线型道路是道路长度增大,以满足道路坡度要求,这种方式也可能要采用分组团交通模式,以有效减少对于山体的破坏。
它可以良好的体现人车混流的道路规划设计模式,通过运用曲线型道路来限
制车速,使人车平等的共享道路,从而创造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这种基于园林角度的道路设计,可以多角度的提供景观视点,为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优越条件。
道路系统设计完成后,就要控制合理的道路纵坡坡度,以保证道路上车辆能够顺利进行。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规定:城市支路(街坊路)道路纵坡坡度不超过8.0%,在其解释条文中提出山地丘陵地区可提高到9.0%,但这些均是针对非多雪严寒地区。
在多雪严寒地区,规范中规定道路纵坡坡度不得超过5.0%,并一再强调不得突破。
所以,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要求,是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一个必要条件。
3 地理地貌的保护
在山地丘陵地区进行建设更要注意保护环境。
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在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自然山林,少做开挖,少做台地,只有在建筑的地方将建筑基底做台地,其余用地尽可能随坡就势,保持原有地形地貌。
原有环境之中起伏跌宕、蜿蜒曲折的地貌特征得以保留,为下一阶段小区内部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强调对原有地理地貌的保留可以有意识建立起建筑与环境在肌理质地上的联系,通过对建筑表面的处理来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这也是人们常用的手法之一。
4 挡土墙
挡土墙是山地丘陵地区不可忽视的问题,过高结构造价提高,不经济,且给人视觉上以压抑感;挡土墙过低,放坡的距离就要加长,土地就不能得到高效利用,低矮的挡墙虽然能满足近人的尺度,但却不如相对高一些的挡墙更能体现山地城市的特色。
挡土墙究竟多高才合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中建设: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高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在1.5m左右高度退台。
而在实际操作规程中,一些地方曾硬性规定挡土墙高度不宜超过1.5m,在充分理解该规定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挡墙只在超过3.0m宜作退台处理时,可采用1.5m的规定要求。
在本案中,场地的自然坡度超过10%,局部还要更大。
若单纯满足1.5m的要求,就会浪费更多的土地。
而且挡墙的高度对人产生的压抑感也是相对的,并随着与人的距离的拉远而逐渐消失。
因此挡墙的高度要结合具体的场地环境而定,场地开阔时可高一些,场地狭窄时可矮一些,而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低于3.0m的当堵墙可采用自重力式;其中低于1.5m的可采用干砌石墙法,1.5~3.0m高的可采用浆砌片石法。
这两种方法对于山地而言,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比较经济。
而超过3.0m的挡墙,在结构上通常要通过加筋等结构措施来处理,施工起来麻烦一些,造价也相对高一些。
5 护坡
谈到挡墙,与之相关的就是护坡了。
挡墙可以看作是护坡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者比较而言,护坡显然要比挡墙浪费较多的土地,但它便于施工,又可以提供更多的绿化景观用地,一般在用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护坡应被优先选择;然而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却在日益增长,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因此,在这一方面来讲,护坡又是不宜提倡的。
关
于护坡的坡比值,《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中规定:“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坡比值grade of side slope-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预加设安全防护措施”。
规范中规定的土质护坡坡比值是一个经验性的一般规定,在应用时,应视具体的场地地质条件作土壤自然息角测试,即在场地中自然堆土,土堆静止时的角度就是该场地的最大土壤自然息角,那么土质护坡角度的最大值也应尽量不要超过这个数值,以保持土层的稳定,避免水土流失。
6 场地及道路排水
道路尽可能选在低洼处,使周围建筑高于道路,从而利于场地雨水的收集及排放;或者在低势低洼处结合环境设计溪湖水面,利用溪湖水作消防水池,场地雨水排放倒水池后,经过处理可作为消防水、绿化灌溉水及部分生活用水。
但在山地地区建筑低于道路也是经常会遇见的,这种情况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道路正对建筑出入口;(2)道路在建筑的背面或侧面。
建筑可以处理成地下或半地下,但建筑的采光与通风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之,山地丘陵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很多方法于理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检验,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不顾现状,纸上谈兵,并使得规划设计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有效的指导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