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诗文的意义,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古诗三首》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基本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的基本意义。
2.难点: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字、图片和音乐等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古诗的翻译、注释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可以讲述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古诗的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境。
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解三首古诗:《静夜思》、《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难点: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意蕴。
四、教学准备
1.课文PPT。
2.古诗诵读录音。
3.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学习《春晓》(15分钟)
•介绍《春晓》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及节奏感。
4. 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20分钟)
•分析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感受诗人在荒凉景象中的离别之情。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弘扬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古诗。
让学生谈谈对古诗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经验。
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将学习《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含深刻的哲理。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传达的深刻哲理,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
朗读结束后,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三首》中的不同古诗形式和题材,了解古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2.能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体会古诗的韵律和音乐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三首》。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电脑。
3.其他:录音机、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通过谈论古诗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古诗三首》,并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古诗一《静夜思》(15分钟)教师先朗读《静夜思》,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次朗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语感和韵律感。
3. 学习古诗二《春晓》(15分钟)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并理解《春晓》。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意蕴,感受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4. 学习古诗三《将进酒》(2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将进酒》,让学生感受杜甫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风采。
引导学生对古诗的题材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三首古诗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诗,并结合其他课文或课外知识,进行古诗赏析和创作活动。
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语言之美,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对这首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长邀请式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古诗三首》这一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包含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和分析古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创作简单的古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鉴赏古诗,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实例分析法:以三首古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鉴赏卡片,用于学生小组讨论。
3.准备古诗创作模板,便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氛围,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
教师发放古诗鉴赏卡片,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分析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能够默写这三首古诗的部分内容;3.能够理解这三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理解和欣赏;2.古诗的背诵和表达。
难点1.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2.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夜思》的主题与背景。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老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
3.听读:听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4.分析: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诗人的心境。
5.默写:学生尝试默写诗歌的部分内容,老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
第二课时:《将进酒》1.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视频展示,引入《将进酒》的氛围。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3.听读: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中的豪迈和豪情。
4.分析:讨论诗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诗意和歌颂之美。
第三课时:《大枣》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引入《大枣》的主题。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讲解诗中情感的转折和意境的描写。
4.诗赏: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枣》诗歌,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5.合作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展示作品。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默写和作图: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3.课后习作:布置学生完成对古诗的感悟和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文学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和朗读《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理解其中意境和情感。
2.帮助学生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
2.分析、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所学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对古诗词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和理解。
2.能够自己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词三首》的课文PPT。
2.音频:例古诗词的朗读音频。
3.辅助教材:相关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注释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展示《古诗词三首》课文PPT,让学生逐句跟读。
2.细读课文,解释生字和短语的意思。
3.老师解读诗词的寓意和情感。
第三步:诗词朗读(15分钟)播放《古诗词三首》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演绎诗词的意境。
第四步:诗词分析(20分钟)1.分组学生对比诗词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讨论诗词的特点。
2.要求学生发表对所学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步:诗词表达(20分钟)1.学生自行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读和解读。
2.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所选诗词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
2.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课后练习和思考题。
3.撰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心得体会或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交流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认同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古诗词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以上为本课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會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一、课文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内容为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味,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和背诵方法。
3.增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辅助教材:黑板、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4.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引言、导入、内容讲解、
课文赏析、让学生感悟等环节。
四、教学步骤
1. 引言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2. 导入
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内容讲解
分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理解诗歌意境。
4.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味,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让学生感悟
通过课文赏析,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扩展延伸
1.提供更多古诗欣赏,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
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培养学生感受古诗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感受古诗意境,领悟诗句中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欣赏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材:准备课文《古诗三首》及相关辅导资料。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对于生僻的字词,教师给予解释。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概述本文档主要是针对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文,设计的优质课教案。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能够听、说《古诗词三首》。
•能够读、写《古诗词三首》。
•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文化内涵,品味其中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含义,学会吟诵并感悟其中的意境。
•难点: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理解的难度。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
•教具:课件、录音设备等。
•学生:提前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声音等形式,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词(15分钟)•分别学习三首古诗词,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解读古诗词,讨论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吟诵比赛(15分钟)•组织吟诵比赛,每组派出一位学生进行吟诵并讲解其理解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美感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词,提高文学修养。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写一篇心得体会,体现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继续热爱文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人优美的诗词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赏析三首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朗读并理解《古诗词三首》;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赏析。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含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词氛围,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2. 学习诗词(15分钟)逐句解读三首诗词,深入讨论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听读朗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4. 集体赏析(15分钟)共同欣赏诗词,展示学生的朗诵成果,讨论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5. 情感表达(10分钟)学生就诗词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写下诗词赏析或个人感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古诗词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古诗词三首》的朗读作业;2.完成诗词的赏析心得。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3.诗词赏析心得的深度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课堂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和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智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也影响到对诗词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感受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原文、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投影仪、音响设备、诗词卡片等。
3.背景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古代文化背景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绝壁、荷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气变化,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体会。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存在困难,需要特别关注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对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解析资料,以便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吟诗的语气和表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介绍京口、瓜州相关内容。
2.板书诗题,读题。
3.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 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诗句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 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 (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指名答。
)3.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指数名学生说。
6. 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是哪种“绿”色呢?结合插图,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
(学生口述)10.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1、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5课《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建议】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⑴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⑶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⑴学习《牧童》:①理解字词。
②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
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
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③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学习《舟过安仁》:①理解字词。
②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③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⑴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⑵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⑶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⑵“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
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
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
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六、练习设计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补充资料】作者生平: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