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检查 分类
宫颈细胞学检查分类
宫颈细胞学检查主要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Bethesda系统进行分类,简称为TBS分类,主要分类如下:
1. 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包括微生物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放线菌属和单纯疱疹病毒等。
2. 非肿瘤性病变:包括炎症反应性细胞变化、放疗、子宫内节育器、子宫切除术后线细胞萎缩等。
3. 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包括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癌等。
4. 腺上皮细胞异常:包括不典型腺上皮细胞、疑似肿瘤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子宫颈管原位腺癌、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等。
除了TBS分类,宫颈细胞学检查还包括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宫颈液基细
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宫颈的健康状况,排查宫颈癌等疾病。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专业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宫颈细胞学的tbs分类及其鉴别诊断
一、宫颈细胞学的TBS分类1. TBS系统介绍宫颈细胞学的TBS分类系统是针对宫颈细胞学检查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来对宫颈细胞进行分类的。
TBS分类系统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TBS 1级、TBS 2级、TBS 3级、TBS 4级和TBS 5级。
2. TBS 1级TBS 1级细胞学表现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异常细胞发现。
3. TBS 2级TBS 2级细胞学表现为炎症细胞,包括炎症细胞、颗粒细胞和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的增生。
4. TBS 3级TBS 3级细胞学表现为有异常细胞但不具有恶性特征。
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EC)等。
5. TBS 4级TBS 4级细胞学表现为可能具有恶性特征的异常细胞。
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
6. TBS 5级TBS 5级细胞学表现为明显恶性的细胞变化,意味着可能有宫颈癌的存在。
二、鉴别诊断1. 鉴别TBS 1级和TBS 2级TBS 1级和TBS 2级的鉴别主要是通过细胞形态学特征来进行。
TBS 1级细胞常常呈现正常的上皮形态,而TBS 2级细胞则可能出现炎症细胞和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的增生,需要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别。
2. 鉴别TBS 3级和TBS 4级TBS 3级和TBS 4级的鉴别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检测等方法来进行。
TBS 3级细胞不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而TBS 4级细胞可能具有恶性特征,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胞分型和染色体异常检测来进行鉴别。
3. 鉴别TBS 4级和TBS 5级TBS 4级和TBS 5级的鉴别主要是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检测结果来进行。
TBS 4级细胞可能具有部分恶性特征,需要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和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测来进行鉴别。
三、结语宫颈细胞学的TBS分类及其鉴别诊断是对宫颈细胞进行准确分类和诊断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对宫颈细胞进行科学评价和诊断,并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整理)图谱宫颈细胞学
一、正常宫颈细胞学图1 为一群表层鳞状上皮细胞,少部分细胞轻度重叠,但结构清晰,多为扁平多角形,核呈现固缩并有核周空晕。
图2 中表层鳞状上皮细胞,中层细胞多嗜碱性而蓝染,细胞较大,核园或椭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
内可见微小空泡,浅嗜碱性,核园形偏心位,另见一鳞状上皮细胞。
形态无异形,是非恶性细胞学特征。
二、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的质量评价不满意制片的实例图5 宫颈上皮细胞数量太少并可见许多细胞碎片,该片不能认为是满意的细胞制片,一般满意的制片是标本的细胞总数不少于2000个。
平均40⨯高倍视野不少于8个细胞(低倍10⨯)。
图6 传统的手工涂片,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的上皮细胞被大量重叠的血细胞和炎症细胞遮掩。
如果重叠细胞大于75%的话,将不能满意地作出准确诊断。
图7传统手工涂片常有细胞干缩人工假象,机器自动制片避免了这一麻烦,除非医师采样时,细胞未及时放入保存液中。
如果整片中干缩细胞多于75%,将会影响医师的诊断结果。
图8 传统手工涂片常有细胞干缩人工假象,堆积的细胞核,染色质结构不清晰,整片着色模糊。
劣质的涂片,导致无法作出准确的诊断。
本例随访跟踪为上皮内中度不典型病变。
质量满意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图9上皮细胞数量勉强足够,平均每个高倍视野大约10-12个细胞,整片估计大约有3000至5000 个细胞,勉强能够满足诊断分析。
图10 上皮细胞数量基本足够,平均每高倍视野大约20-30个细胞,整片估计有5000-10000个细胞,基本能够满足诊断分析。
估计有多于10000个细胞,满意的制片质量将帮助细胞学家作出准确的诊断报告。
图12 高倍视野下见细胞较为密集的均匀分布,细胞染色好,结构清晰,该为优良的制片。
细胞学诊断为上皮细胞萎缩。
见外底层样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中层细胞,并有几个胞浆蜕变呈嗜伊红色,类似角化不全细胞。
三、良性反应性宫颈细胞学改变图13宫颈内膜上皮的鳞状化生是指正常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细胞取代,未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浆淡嗜碱性,随之成熟而嗜酸性增加,核卵圆形,胞浆较多,边界常不清楚。
宫颈细胞学
Company Logo
子宫内膜细胞一 般成团的常见, 病变的子宫内膜 细胞胞浆经常出 现大小不一的空 泡
子宫内膜细胞的 胞浆有随着病变 程度增加,胞浆 逐渐减少的特点。
Company Logo
鉴别技巧一:正常的颈管细胞成团排列时,可见 胞浆界限清晰,规则,成蜂窝状,与细胞核有时 不位于同一层面。通过微调,如果能显示典型的 蜂窝状结构,说明其来源于颈管腺细胞,且提示 为正常。
很多。 2.对ASC-H的检查结果要高度重视,不能轻
易放过。
ASC-H的细胞数量通常较少,如果见到大量 的高核浆比的非典型小细胞时,要首先考虑 HSIL的诊断。
ASC-H可能出现,或需要鉴别的情况包括: 化生细胞,非典型腺细胞,变性的组织细胞, 子宫内膜细胞,裸核细胞,萎缩标本等。
ASC-H诊断标准: 1.细胞比较幼稚,多为不成熟。 2.高核浆比,核异型明显。 3.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以诊断HSIL。
(八)刷状缘
刷状缘是宫颈管细胞的一种排列方式
刷状缘的顶端如果可见纤毛,提示为输卵 管化生
(九)肿瘤素质
肿瘤素质即背景中的出血,坏死或变性颗 粒状蛋白质性残留物。
液基制片中,坏死性物质常集中在细胞簇 的周围,被称为“粘附的肿瘤素质”。
鳞与腺上皮病变的鉴别
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的判读中,腺细胞异常是难点。
半大小,形状较长,颜色偏红。
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
核增大较正常中层鳞状细胞核大 可见核固缩和核碎裂;
1~2.5倍, 颈管细胞增大更明显。 有时见小核仁。
偶见双核或多核。
胞浆丰富,淡染。
核轻度深染,染色质细而均匀。 可见储备细胞增生和化生细胞。
核形整齐光滑,大小较一致。
TBS宫颈细胞学诊断规范标准
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自1943年巴氏提出五级分类诊断法以来世界各个国家沿用多年,为宫颈癌的防治作出重要贡献,使晚期宫颈癌发病率大大降低。
1988年WHO提出宫颈病变细胞学描述术语,主张癌前病变用CIN1、CIN2、CIN3表示。
一.1988年美国由50位细胞病理学家在华盛顿、马里兰州的Bethesda城召开会议讨论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方式、称The Bethesda System,TBS。
认为巴氏五级分类诊断报告目前不再被接受,采用描述性诊断报告,并提出两个对癌前病变的术语: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二.1991年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TBS使用中的问题和诊断标准。
1994年由Robert J.Kurman和Diane Solomon出版了“子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的书(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Vaginal Cytologic Diagnoses)。
现在美国等不少国家采用描述性诊断。
把美国提出的描述性诊断简称TBS(The Bethesda System)。
在使用中有所改变,因而称为改良TBS。
三.2001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在美国Bethesda城召开包括中国细胞病理学术委员会参加共42个学术团体协办的研讨会,推出2001年TBS相关术语,包括:标本类型:直接涂片或液基制片;标本质量评估:满意和不满意;总分类:阴性,其它:子宫内膜细胞≥40岁;上皮细胞异常;简述细胞自动识别方法和结果;以及辅助诊断;提出有关建议。
2004年又出第二版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书(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 主编 DianeSolomon 和Ritu Nayar.四.1988年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TBS三个基本原则:●加强实验室检查与有关临床医师的沟通。
宫颈细胞学
满意标本(液基制片ThinPrep)
满意标本(液基制片ThinPrep)
标本不满意:粘液多。 (液基制片ThinPrep)
标本不满意:血多, 黏液多, 鳞状上皮细胞少. (液基制片ThinPrep)
(2)非肿瘤性所见
多种菌落、炎症、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性和修 复性改变。 2001年TBS系统将反应性ASC的改变归入NILM。如何 界定 NILM 和上皮异常增生:核虽然增大, N/C<50 % ,核圆形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倾向于非肿瘤性过 程(反应性)或倾向于鳞状上皮化生,应归入NILM。 “ 无 上 皮 内 病 变 或 恶 性 肿 瘤 ” ( 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代替“在 正常范围内” 。
行经前期
第25天~28天
一、女性生殖道细胞学检查
(四)阴道良性病变脱落细胞学 1.慢性子宫颈炎 涂片中有较多的黏液、吞噬细胞 、白细胞及细胞碎片,背景“污浊”,上皮细胞 的核深染、轻度增大,胞质出现空泡,底层细胞 增多,严重者可见核异质细胞。
2.老年性阴道炎 见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涂片 中以萎缩型的基底层细胞为主,细胞较小且大小 不一,核固缩、深染及碎裂,胞质变薄,伴有多 少不等的各种炎症细胞。
5、腺上皮异常
非典型子宫颈管细胞,非特异:细胞呈片状
或带状排列,轻度拥挤,核重叠。核大小和 形状轻度不一致,核增大,是正常颈管细胞 的3-5倍。N/C增高,可见核仁。液基涂片: 细胞多呈团,成三维结构。
腺上皮异常
子宫颈管原位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s):细胞呈片状、簇状、 带状和菊芯团形,核拥挤,核增大,大小不一,深 染,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小或不明显 。核分裂常见,核排列成栅栏状,N/C增高。图片 背景比较干净。 诊断颈管原位腺癌是困难的。对有疑问的病例,判 读为“非典型子宫颈管/腺细胞,倾向于肿瘤”是恰 当的。近半数子宫颈管原位腺癌伴HSIL .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一)鳞状上皮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鳞状细胞(三)移行区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
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
(五)子宫颈间质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 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
(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因之现发病率相当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合适的临床处理的前题。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
+1.癌前病变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remalignant lesions)子宫颈鳞状上皮有恶性潜能的改变为癌前病变,近几十年大多数病理学家使用异型增生和原位癌(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CIS)系统或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系统,对这类癌前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分类。
近10年又出现仅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来命名宫颈癌前病变,并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的Bethesda系统。
2003年WHO分类中子宫颈癌前病变采用的名称是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将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置于同义语中。
目前是异型增生/原位癌、CIN和SIL这三种系统同时并存,病理医师可各取所需,但一致认为与HPV关系密切(表1)。
现美国较多采用SIL系统,国内也有些医院开始使用,然而SIL还包括了除CIN以外的其他病变(表2和3),因此不应将SIL 与CIN完全等同,特别是低级别病变。
表1 HPV相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名称 HPV危险范畴不同分类系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级别CIN 异型增生-原位癌 S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外生性湿疣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扁平型湿疣低危和高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CIN 1 低危和高危低级别CIN 轻度异型增生低级别SILCIN 2 高危高级别CIN 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CIN 3 高危高级别CIN 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和原位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该表译自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 Genetics, 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edi by Tavassoli FA and Devilee P, LARC Press, Lyon,2003,Tabale 5.02.表2L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1扁平状湿疣轻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外生性湿疣(尖锐湿疣)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不成熟性湿疣(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乳头状不成熟性鳞化(也可视为不成熟性湿疣的同义语)扁平状不成熟性LSIL(罕见且对之现有争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有棘细胞增生的乳头状病变(不是粘膜息肉)该表修改自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by Crum CP and Lee KR,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 ***表3H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2和中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CIN3和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角化的SIL有不成熟化生表型的SIL原位乳头状鳞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表修改自Crum CP 和Lee KR主编的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学诊断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2.1熟悉移行带的组织学特点:CIN多发生在宫颈移行带,有一319例宫颈锥要标本研究显示,CIN仅3.1%发生于外宫颈,10%病变完全被宫颈内膜上皮包围,其余87%均位于移行带。
TBS诊断标准
宫颈细胞学------TBS诊断系统正常子宫颈的组织学(一)鳞状上皮子宫颈的突入阴道部分由非角化性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在生殖年龄大约每4~5天更新一次,上皮的成熟被雌激素促进,被孕激素抑制。
成熟的复层鳞状上皮与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相似,但无钉突,一般有10多层细胞,可分为5个层次(亦可分为3层,基底细胞层,包括1和2;中层细胞,包括3;表层细胞,包括4和5):1.基底细胞层,又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内底层细胞是紧贴基底膜的最下面一层,为一排低柱状细胞,细胞较小,直径12~15μm。
胞浆较少,巴氏染色呈深蓝、暗绿或灰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
核相对较大,圆形或椭圆形,直径8~10μm,居中或略偏位,核浆比1:(0.5~1)。
核染色质呈均匀颗粒状,苏木素染色呈蓝色,再生活跃时可出现核分裂。
免疫组化表明子宫颈鳞状上皮中的ER主要位于基底细胞中。
2.基底旁细胞层(外底层细胞),由2~3层多边形细胞组成,有细胞间桥。
细胞直径15~30μm。
胞浆比基底细胞多,核圆形,较基底细胞小,染色质略疏松,核浆比为1:(1~2),偶可在其最下面两层细胞中见到核分裂。
胞浆巴氏染色呈淡绿色或灰色;HE染色呈暗红色。
在粘膜萎缩、溃疡、糜烂等病变时常见。
基底旁细胞在滤泡期ER阳性而PR阴性,在黄体期ER阴性而PR阳性。
3.中间细胞层,又称浅棘细胞层,该层次约有5层细胞,细胞体积比基底旁细胞大,多边形、圆形或菱形,直径30~40μm,上两层细胞开始变扁。
这些细胞有明显的间桥,胞浆丰富,有较多的糖原和空泡,巴氏染色呈淡绿色或灰蓝色;HE染色呈淡红色。
核比基底旁细胞略小,核浆比为1:(2~3),亦呈圆形。
4.致密层,又称上皮内层,该层厚度不一,为紧密堆砌的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多边形或舟形细胞组成,无细胞间桥,细胞核直径6~8μm,染色较深,但染色质颗粒仍较细致均匀。
核浆比1:(3~5)。
胞浆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浅红色,无核分裂,常不太好识别。
宫颈细胞学检测.1
二)、可以去除粘液、红细胞 等杂质,制成优质薄片,涂片内 细胞分布均匀,图像清晰,检测 者容易发现癌变细胞。传统涂片 厚,细胞重叠,视野不清难于发 现癌变细胞。
三)、诊断迅速,准确率高, 有资料统计约在60%-70%以上。 传统涂片假阴性高。
四)、诊断上采用世界通用的TBS 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是目前宫 颈细胞学最新分类和最权威的诊 断标准。准确地反映了宫颈癌和 癌前期病变的最新认识,诊断明 确,内容全面,贴近临床诊断。 传统巴氏诊断分级中的核异质细 胞、可疑癌细胞的概念令临床医 师费解,和临床诊断不能统一, 不利于沟通。
当癌瘤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液 时可引起肾区、腰骶部疼痛。癌 瘤压迫盆骶部神经时可有臀部、 骶部疼痛,甚至放射、传导至下 肢。
⑷其他症状:如膀胱受侵犯可引 起尿痛、尿血、尿的次数增多。 如直肠受侵犯可出现排便困难、 便血、直肠阴道瘘等。晚期可出 现消瘦、发热。
⑸晚期出现继发感染、贫血及恶 病质,如有肺部转移可出现胸痛、 咳嗽、咯血,骨转移可引起相应 部位的持续疼痛。
(变异区即宫颈外口,为子宫颈 管的柱状上皮与子宫颈阴道部的 鳞状上皮交界处)。
(3)宫颈管内膜刮取术: 在细胞 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但阴道镜检查不能发现其部位者 应作这种检查。有助于明确宫颈管
内有无癌灶存在。
⑷宫颈锥形切除术: 适用于细胞 涂片结果与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 查或宫颈管刮取术检查的结果不 一致者;明确原位癌有无早期浸 润及其病变范围;作为部分宫颈 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治疗方法。近 来也有人以阴道镜下活检加宫颈 管刮取代替椎切术,病理结果与 子宫颈椎切标本检查结果均相同。
5、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的现行 记录。 6、目前的妇科病征∶不正常的阴 道分泌、性交后出血、月经之间 出血和停经后出血。完成妇女健 康检查表。
宫颈病理
周先荣第一节正常子宫颈组织学1.子宫颈外口被覆非角化鳞状上皮,在育龄妇女由3 层组成:基底细胞层、中间带和浅表层。
各层的形态表现随着年龄而变化,绝经后期细胞萎缩。
细胞周期动力学研究表明: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增生最活跃的层次是旁基层细胞,其再生周期为3 d,而基底层细胞的再生周期为30 d,子宫颈全层细胞的再生周期大约为5.7 d。
绝经后期细胞再生能力大为减弱,但在加用雌激素制剂后再生能力可大为加强。
2.子宫颈内口黏膜由腺上皮和间质组成。
子宫颈部位腺上皮为黏液性腺上皮,黏液的成分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子宫颈黏液组成成分的异常变化会影响精子的正常通过,此外,狭窄、位置异常、或由于宫颈锥切术后黏液分泌的不足等均可影响正常精子细胞的穿越。
宫颈黏液腺上皮下有1层通常在常规染色条件下不可见的储备细胞(reserve cells),这些细胞和鳞状上皮化生、CIN以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子宫颈内口被覆的表面上皮下为由黏液腺体和间质组成的黏膜,其通常的厚度为5 mm,少数情况下可达10 mm。
3.移行带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被称为移行带。
此交界处并不位于解剖学上的宫颈外口,而只是邻近宫颈外部,这样就使得它容易为阴道镜所检查。
移行带的位置在生育年龄的女性是不固定的,常反复发生一种上皮取代另一种上皮——“上皮之间的竞争” 。
影响移行带的临床因素有:年龄、激素水平、分娩与否及产次、宫颈的形状等。
在组织学上鳞状上皮和黏液柱状上皮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锐利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个逐步移行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为化生性的成分。
4.鳞状上皮化生是指分泌黏液的腺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灶性或广泛性所取代的过程。
子宫颈鳞状上皮的化生存在于妇女整个一生中,从宫内胎儿后期直至80 多岁均可见到。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子宫颈的鳞状上皮化生是代表了对众多因素包括激素、酸性阴道环境、创伤、炎症、慢性刺激等理化因子的一种生理性反应。
根据鳞状上皮化生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储备细胞增生、未成熟鳞化、成熟鳞化。
宫颈组织学特点教科书
子宫颈上皮由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1.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由深至浅可分为4层:基底层、副基底层、中间层及表层。
基底1副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副基底细胞组成,为生发细胞层,负责鳞状上皮的再生。
基底细胞起千细胞的作用常无明显细胞增殖表现,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以增生成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或分化为成熟鳞状细甗,副基底细胞为增生活跃的细胞,常见核分裂象,表达Ki67。
中间层与表层为无复制功能的分化细胞,细胞渐趋死亡、脱落。
2.子宫颈管柱状上皮被覆在颈管表面和下方的腺体,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质内充满黏液。
子宫颈管上皮内存在储备细胞(reserve cell),位于柱状上皮之下,具有分化或增殖能力。
3.子宫颈转化区(cervical transformation zone)又称子宫颈移行带。
子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的部位称为鳞-柱交接部(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随着女性的生理年龄来回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部位,因此分为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鳞-柱交接部(图26-1)。
胎儿期,来源于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头侧生长生理备交接部好子官颈口,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交接部。
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颈发育增大子官颈管黏膜组织向尾侧移动,即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子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交接部外移。
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内侧,由于覆盖的子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ceclopy)。
由于肉眼观似“糜烂”也称糜烂样改变;此后,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作用下,外状上皮由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内侧向子宫颈外口方向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即生理鳞-柱交接部。
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转化区。
在转化区形成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子宫颈腺管口或伸人腺管,将腺管口堵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形成瘢痕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或堵塞,腺体分泌物潴留于腺管内形成子官颈腺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Naboth cyst)。
(整理)宫颈液基细胞学
Cytology diagnostic principles华夏病理学论坛病理基础版kint123第一章宫颈正常TCT表现 (1)一、鳞状上皮 (1)二、腺上皮细胞 (6)三、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 (8)第二章良性和反应性改变 (13)一、良性鳞状上皮改变 (13)二、良性宫颈腺上皮改变 (14)三、修复性改变 (16)四、放疗反应 (18)五、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的细胞学改变 (19)六、子宫全切术后腺细胞 (20)第三章鳞状上皮异常 (20)一、鳞状上皮内病变 (21)(一)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1)(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24)(三)、SIL诊断中的问题 (29)二、鳞状细胞癌 (30)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34)(一)ASC-US (34)(二)ASC-H (37)第四章腺上皮异常 (38)一、宫颈原位腺癌(AIS) (38)二、宫颈腺癌 (40)(一)、宫颈内膜腺癌 (40)(二)、子宫内膜腺癌 (44)第一章宫颈正常TCT表现一、鳞状上皮表层和中间层鳞状上皮均为大多角形细胞,胞浆粉红色或绿色,中间层细胞核稍大。
副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为未成熟鳞状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位于鳞状上皮的深部,一般取材时取不到,而未成熟上皮完全由副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多见于移行区,称为鳞状化生,也可见于低雌激素状态时的鳞状上皮萎缩,因此,TCT中所见的副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常是取自鳞状化生或萎缩的上皮。
副基底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大小不一,但常大于中间层细胞,基底细胞更小,胞质少。
基底和副基底细胞是萎缩的标志,萎缩较明显的TCT中,可看不到表层和中间层细胞,而仅见基底和副基底细胞。
此外,萎缩的上皮易于损伤和发生炎症,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其继发的形态学改变不要与有意义的病变相混淆。
片状未成熟细胞拥挤,呈合体细胞样,与HSIL相似(Fig.1.6),但其染色质精细,分布均匀,核形光滑,且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1. 组织学基础与细胞基本形态 2. 鳞与腺上皮病变的鉴别 3. 阅片体会及病例讨论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一)宫颈的组织学基础与细胞基本形态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取 样刷在取样过程中,主要 刷取的为宫颈外口的鳞状 上皮细胞与宫颈管的柱状 上皮细胞。有时也能取到 从宫腔脱落下降至宫颈口 的子宫内膜细胞,以及接 触到阴道壁上覆盖的鳞状 上皮细胞。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二)鳞与腺上皮病变的鉴别
❖ 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的判读中,腺细胞异常是难点。
❖ 成片,成堆,成团细胞的判读,准确的区分是腺 细胞来源还是鳞状细胞来源,并判断出良恶性, 是难点中的重点。
❖ 任何细胞的鉴别,都离不开胞浆,核,排列方式 几个方面,这是鉴别诊断中的要点。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技巧应用:正常的宫颈管细胞。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C ❖ 成团的细胞,可以看见典型的片状胞浆,四周包裹异型的细胞核,提
示鳞状细胞来源。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D ❖ 成团的细胞,左边与右边似乎不一样,右边的细胞堆积,结构不是很
清楚,是鳞还是腺?正常还是异常?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技巧应用:右边部分为正常的颈管细胞。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二:刷状缘的形成提示颈管细胞来源, 但是要注意同一层次的核的排列是否在同一基线 上,是提示正常,不是要考虑腺的非典型改变。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成堆聚集的HSIL细胞, 注意观察周边比较清晰 的细胞胞浆特点:均匀 一致的胞浆常连成片, 周边平整锐利。
❖ 胞浆与核位于同一层面 上,不具有三维立体感。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成堆聚集的异常 颈管腺细胞,胞 浆一般不融合, 变得比较细长, 染色淡,可见空 泡。
❖ 核不位于同一基 线上。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鉴别特点——胞浆
❖ 鳞状细胞的胞浆为片状, 胞浆相对来说比较厚实, 但是在单个的高级别病变 细胞中,胞浆的厚实感并 不是很强,不过胞浆比较 均匀一致,一般不会出现 明显的空泡。
❖ 片状,均匀是鳞状上皮细 胞胞浆的特点。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颈管腺细胞核 的特点:
❖ 核染色质粗颗 粒状,但是分 布均匀
❖ 核膜光滑 ❖ 可见明显核仁 ❖ 核拉长,成雪
茄状。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子宫内膜细胞 核的特点:
❖ 核常为圆形, 肾形
❖ 核染色质有透 亮感
❖ 可见小核仁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鉴别——排列方式
❖ 鳞与腺的鉴别,排列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观察项 目,特别是对于一些成堆成团的细胞,有时候很 难看清楚单个细胞,其特征性的排列方式往往能 给我们的鉴别诊断带来帮助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四:卷,叠,鼓 ❖ 卷起来的为鳞 ❖ 叠起来的为颈管 ❖ 鼓起来的为内膜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案例分析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A: ❖ 散在的单个细胞,具有HSIL的显著特点:高核浆比,核膜不规则,
核染色质粗。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B ❖ 这些成团的细胞是腺还是鳞?正常还是异常?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鳞状细胞的核 特点(二)
❖ 核膜不规则, 核膜扭曲,核 沟可见。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鳞状细胞的 核特点(三)
❖ 核大小形状 不一,核与 核之间的异 型程度大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成团的细胞不能看清楚时,注意观察周边散在的细胞,在胞浆稀少时, 核的特点有助于鉴别诊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六:胞浆四周环绕的为鳞,一边甩出去 的为腺。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子宫内膜细胞一般 成团的常见,病变 的子宫内膜细胞胞 浆经常出现大小不 一的空泡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一:正常的颈管细胞成团排列时,可见 胞浆界限清晰,规则,成蜂窝状,与细胞核有时 不位于同一层面。通过微调,如果能显示典型的 蜂窝状结构,说明其来源于颈管腺细胞,且提示 为正常。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三:核膜不规则的为鳞,规则的为腺; 核染色质不均匀的为鳞,均匀的为腺;核仁不明 显的为鳞,明显的为腺;核与核之间鳞与腺的鉴别
❖ 是鳞还是腺?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是鳞还是腺?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鉴别技巧五:核与边缘平行的为鳞,垂直的为颈 管腺。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颈管腺细胞的胞浆为 柱状,一头一尾,头 宽尾细,单个病变细 胞很少出现两头尖细, 拖得很长的情况。
❖ 柱状,淡染是颈管细 胞的胞浆特点。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子宫内膜细胞 的胞浆稀少, 聚合在一起, 形成典型的桑 葚状,球状。
❖ 胞浆内往往有 小空泡形成。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 技巧应用:柱状的胞浆,边缘整齐,提示颈管腺细胞来源; 核不在同一基线上,提示腺细胞有异常。
宫颈细胞学系列--鳞与腺的鉴别
鉴别——核
❖ 鳞状细胞的 核特点(一)
❖ 核染色质粗 糙,成条索 状,炭块状, 可见明显的 核染色质聚 集点。核仁 一般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