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1
概述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标准
5
治疗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ICD-10)
• 症状学标准
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伴有至少下列 3项 症状:
1 注意力不能集中,或随境转移 2 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3 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或思维赛跑感 4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 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6 轻率、鲁莽行为(如挥霍、冒险等)不计后果 7 睡眠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8 性欲亢进
双相障碍 -- 抑郁发作的治疗
1、单用心境稳定剂治疗 2、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2、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
情感稳定剂
• 经典药物:
– 碳酸锂:急性期治疗血锂浓度0.8-1.2 mmol/L,维持治疗血锂浓度0.6-0.8 mmol/L; 1.4 mmol/L视为有效浓度的上限,超过此值容易出现锂中毒。
3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4 前途悲观感
5 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
6 睡眠障碍 (7)食欲下降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ICD-10)
• 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造成痛苦,不良后果
• 病程标准:
至少已持续2周
•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或物质所致抑郁
鉴别诊断
• 继发性心境障碍
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物质应用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可有意识障碍等急性脑病综合征现象 症状随着原发疾病相消长 既往无心境障碍发作史
• 精神分裂症
原发症状是思维障碍,而非情感障碍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缓解期有残留症状或人格缺损
• 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大创伤性事件诱发 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现象及相关的情绪问题
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心理因素指各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认知障碍指精神障碍是,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视和错听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听的内容较单调固定.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指病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正确的,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思维奔逸指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的过份详尽和累赘,思维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回忆缺乏.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背景来解释.强迫观念时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主动注意是个体主观上有目标的注意,其注意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情感思维既往的经历有关,遗忘症指病人对某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是指病人回忆不出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多见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当病人意识清醒后回忆不出在意识障碍之前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错沟症是记忆的错误,对既往曾经历过的事件,主要是时间记忆错误.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虚构是指病人以虚伪的事(从未发生过),来填补其遗忘的经历,虚构的内容多变且常带有荒谬色彩,多见于痴呆病人.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大脑发育阶段,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中毒感染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碍,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智力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未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痴呆是发生在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发展是以慢性进行性过程,包括智能,记忆和人格的损害,其中智力的损害是基本的,换言之,仅有记忆和人格的损害不能称为痴呆.定向力指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也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病人对自身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的认识能力,并且能指出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病态,还能对病态的表现正确分析和批判,这样病人的自知力是完整的,或是说有自知力.情感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关联的.焦虑指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表现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焦虑症及老年期焦炉抑郁状态,称为广泛性焦虑,意志活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未达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行为.蜡样屈曲指病人处于严重的木僵状态时,其肌张力较高,病人的肢体可被动的认别人随意摆放,即使看来是既不舒适的姿势,病人也能较长时间保持定势不动,病人的四肢就像软的蜡一样可以任意弯曲造型故名蜡样屈曲.人格解体指病人感到自我存在的意识丧失,即病人体验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幻觉妄想综合征是以幻觉(常为言语性幻听为主)在幻觉的基础上继发产生妄想.情感综合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综合征,可表现为抑郁状态及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是在情感低落的基础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所以病人在抑郁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遗忘综合症,又称柯萨柯夫综合中症,其特征是病人表现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颅脑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衰弱综合征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及损伤的初期或恢复期,有时亦可见于慢性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精神衰弱症状,谵妄状态指急性脑病病人如出现生动的错觉或幻觉,恐惧紧张兴奋冲动,吵闹不安,痴呆综合症指病人出现了全面性智能障碍,常伴有人格改变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使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的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5.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的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完整版)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帮助人类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为根本目标。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教育辅导,协同,社会性,研究者。
安全护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协助病人维持希望,积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症状:指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知觉:是一种事物的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游走etc,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见于精分、神经症等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于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可纠正。
临床多见错听&错视。
病理性错觉常于意识障碍下产生,带恐怖色彩。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的谵妄状态。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
为临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真性幻觉:指患者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的幻觉。
假性幻觉:指患者不是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等的幻觉。
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深信不疑。
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功能性幻听。
反射性幻觉:指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的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4心境障碍(精)
除计算疾病所造成的过早死亡外,还考虑疾病造 成的个体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而导致的有效生命期 的缩短。
全球疾病负担中精神疾病的情况
15-44岁组中,负担占前10位的疾病有5项 为精神疾病: 1、抑郁症(10%) 2、自杀 3、双相情感障碍 4、精神分裂症 5、酒精及药物依赖
抑郁症的处理: 经济方面
1990年美国抑郁症的开支 437亿美元
药物所致的躁狂和抑郁
部分抗精神病药物 部分抗癫痫药物 部分抗帕金森病药物 部分降压药物 皮质激素
如果存在其它疾病或情况,同时又存在 抑郁综合征,可以分别进行诊断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
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 美国1984年终生患病率4.9% 1994年共终生患病率17.1%
•情绪高涨(一周以上) •思维联想 加快----奔逸----“破裂” Flight of ideas Pressure of speech •活动增多
•认知障碍
•躯体症状
夸大
自我评价过高
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性欲亢进
②急性躁狂 发病急骤、进展快、症状较重、协调性精神运动 性兴奋 ③谵妄性躁狂 意识不清(定向障碍)、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 兴奋——可衰竭致命 ④慢性躁狂 智力水平低、反应较迟钝——脑器质性疾病
抑郁影响更大 没有差别 抑郁影响较小
躯体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关节炎 肺病 无
社会
个人角色
卧床天数
当前健康状况
Wells et al. JAMA 1989; 262; 914-919.
抑郁症患者就在我们身边
DSM-IV 主要疾病的年患病率
20
患 病 率 10 (%)
0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适应障碍
• 临床相可有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合症状群出现 •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 短期抑郁反应 • 中期抑郁反应 • 长期抑郁反应 • 焦虑性适应障碍 •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 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 诊断标准
重的威胁性 • 分类:严重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场面
美国911事件
人们惊恐、无助的表情
地震现场
海啸现场
痛失亲人
急性应激障碍
• 发病机理
• 巴甫洛夫:超限抑制 • Kaplan: 将应激后果归纳为三期
• Ⅰ期:冲击期,一种“茫然”休克状态 • Ⅱ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
• 决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患者个体的易感性;文化 传统、教育水平和生活信仰;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理应激源
• 分类
• 严重的生活事件 • 生活工作方面有关的刺激 • 生存环境改变的刺激
• 应激源的分析
• 应激源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 • 个体对应激源的态度、个性特点及耐受性、躯体情况 • 社会支持系统
伴情绪障碍 • Ⅲ期: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 • 临床相:
• 精神运动性抑制:最常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 病程:短,数小时至一周,最长不超过一月 • 预后良好,恢复后难以全面回忆
缄默状态
悲痛中的居丧者
急性应激障碍
不安、恐惧,也可抑郁或欣喜若狂 •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或刻板、转换动作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频、性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sychia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临床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内容有精神疾病症状学、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躯体治疗等。
精神病学的基本任务:1、掌握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及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
2、能运用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临床常见症状做出正确诊断。
3、防治精神疾病以及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精神病学》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本大纲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体现精神病学飞速发展的新水平,重点讲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教学大纲中未提及的教材内容学生可自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 )掌握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
教学内容( 1 )概述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脑与精神活动。
( 3 )病因学精神疾病的病因。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 1 )掌握感觉障碍、错觉、幻觉的概念,幻觉的分类,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
( 2)掌握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特点。
( 3)掌握妄想的特征以及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癔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的临床表现。
( 4)掌握遗忘、心因性遗忘的概念和柯萨可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AD: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缓慢发展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
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
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
Ganser氏综合征:也称心因性假性痴呆,为一种功能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痴呆氏可逆的,临床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与近似的错误回答。
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无变化。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TD: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迟发性运动障碍。
超价观念:是指一种病人个人所持有的确信,这种确信,有一定事实依据,只是过于偏激或片面,且这种确信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5类:1酚噻嗪类;2硫杂蒽类;3丁酰苯类;4二苯二氮卓类;5苯甲酰胺类;以及长效制剂。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电休克治疗(EST):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定向力: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是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
恶性综合征: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药物反应,常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僵直、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死亡。
儿童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且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二级预防保健(发病前期及临床期)指精神疾病发病前或发展期护士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精神卫生健康问题,阻断精神疾病发展的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
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的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的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是坏人要害他而释放的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的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他,因此而拒食。
临床医学导论(2010NS疾病与心理障碍症状学)
病理情绪症状
Elation 情绪高涨 Depression 情绪低落 Anxiety 焦虑 Phobia 恐惧
情绪高涨
情绪低落
焦虑
Phobia
a persistent irrational(不合理) fear of a particular object or situation
(七)意志障碍及行为障碍 Hyperbulia (意志增强) Hypobulia (意志减弱)
——颈椎骨质增生
中 枢 性
4. 惊厥(convulsion)
全身骨骼肌的不自主 单次或连续强烈收缩 强直性或阵挛性
源于大脑或脊髓
机制:
皮层异常放电 血钙过低——神经肌肉应激功能↑ 病毒感染(狂犬病)
病因:
——颅内疾病 ——全身疾病
其它神经系统症状 共济失调(ataxia)
肌力正常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动作笨 拙、不协调及不能维持躯体的姿势和平衡 发病机制:与深感觉、前庭小脑系统有关
妇产科(女
肿瘤科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意识障碍 头痛、眩晕 惊厥、其它 心理障碍症状? 感知觉、思 维、智力、 意识、人格、 情感、意志 行为
神经系统 疾病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意识障碍 头痛、眩晕 惊厥、睡眠障碍
•掌握——常见病因、 处理原则
•熟悉——辅助检查
•了解——发病机理
中枢神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常见症状◎思维
●妄想(delusion)种类
疑病妄想:虚无妄想 钟情妄想(delusion of love) 嫉妒妄想(de1usion of jea1ousy) 思维被洞悉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Delusions of persecution
《精神障碍护理学》简答案例
《精神障碍护理学》简答案例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精神障碍护理学》练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 精神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的革新运动包括哪些?(1)认为精神障碍是可以治疗的,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运动;(2)弗洛伊德突破了器质性病因论研究的瓶颈,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第二次革新运动;(3)社区精神卫生运动被称为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运动;(4)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是精神医学的第四次革新运动。
2.精神障碍的病因包括哪些?神障碍病因学,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躯体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心理应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素质因素。
不同的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3. 判断某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应从哪几个方面加以分析?①纵向比较,即与患者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活动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同龄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一般限度;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④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4.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其关系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物体的色、光、声、味、形、冷热、软硬以及躯体的各种疼痛感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等均属于不同类型的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是人类最初级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是人脑对感觉到的事物经过综合,并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完整的印象。
但知觉不能等同于各种感觉的相加,而是经大脑皮层的调节与整合,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相互关系组合为一个整体。
5. 幻觉的概念与特征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觉是精神障碍患者最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之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精神病学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 1、由于⼤脑弥漫性器质性损害,导致的智能各个⽅⾯障碍为 A、⼼因性痴呆 B、部分性痴呆 C、全⾯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假性痴呆 2、⽆意识障碍⽽出现⾔语、动作、情感的抑制 A、影响妄想 B、强制性思维 C、痴呆 D、关系妄想 E、⽊僵 3、男性,40岁,1年前提拔到领导岗位,近半年出现脑⼒活动效率明显下降,体⼒易疲劳,有时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兴奋伴有不快感,但⽆⾔语运动增多,易激惹,肢体肌⾁酸痛,醒后感到不解乏,不愿上班。
最可能是患有 A、躁狂症 B、焦虑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E、恐怖症 4、导致⽼年前期痴呆最常见疾病是 A、帕⾦森病 B、肝⾖状核变性 C、阿尔茨海默病 D、匹克病 E、亨廷顿病 5、思维破裂 A、联想过程缺乏⼀定⽅向,概念间缺乏内在联系 B、⼤脑中反复出现的观念,明知不必要,却摆脱不了,感到⾮常痛苦 C、以往经验在记忆中⼤量脱失 D、持续地重复某⼀单调的语句 E、缺乏事实依据,患者却坚信不移的病理信念 6、有关⼼⾝医学与⼼⾝疾病的发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功能是通过情绪为媒介来实现的 B、⼼⾝疾病与⼼理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C、所有的消极情绪对⼈体有害⽆益 D、个体易感性与⼼⾝疾病的发⽣发展有关 E、有⼈提出A型⾏为模式与冠⼼病的发⽣有关 7、病⼈18岁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能减退,称为 A、痴呆 B、遗忘 C、精神发育迟滞 D、虚构 E、记忆减退 8、病⼈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头脑中涌现⼤量思维,伴不⾃主感是 A、强迫观念 B、强制性思维 C、被动体验 D、物理影响妄想 E、思维被插⼊ 9、周某,65岁。
医⽣问他:“你吃饭了吗?”答“刚吃过”,问:“你多⼤岁数了?”答“刚吃过”。
问:“你家在那⾥住?”答:“刚吃过”。
A、刻板⾔语 B、模仿⾔语 C、重复⾔语 D、持续⾔语 E、⾳韵联想 10、下列关于躁狂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具有感染⼒ B、可情绪反应不稳定 C、注意⼒增强,持久 D、病前可有乏⼒,失眠等症状 E、起病可急性或亚急性 11、崔某,男,43岁,近20年来每年发作⼀次⿁神附体,以⼤仙⼝⽓说话,要求⽗亲烧⾹拜佛,持续数⼩时后痊愈,⼀个半⽉前开始疲乏⽆⼒,不认家⼈,好忘事,⼩便尿在裤内,右侧轻偏瘫,右⼿拿不住东西,好跟别⼈说话。
第七版精神病学名词解释Q-Z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s):是指由于脑部疾病和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潜隐记忆:是一种歪曲的记忆,指病人对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不清,或相互颠倒。
强迫观念:强迫观念(obsessiveidea)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
强迫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来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是以强迫症状——即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制性哭笑:病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或带有强制性的哭或笑,病人缺乏任何内心体验,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哭或笑。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
强制性思维: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
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
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
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
情感高涨:是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幻觉不相称的病态喜悦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低落: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
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躯体化障碍Briquet 综合征,女性多见,常在成年早期发病。
医学专题精神病学第七版第八章心境障碍
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 一些抑郁发作患者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 吲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浓度越低,抑郁程 度越重,伴自杀行为(xíngwéi)者比无自杀企图者更低; 抑郁发作患者和自杀患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5-HT 或5-HIAA的含量降低。
• 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 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 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发作。另外经济状况 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三、临床表现
➢ 心境障碍典型(diǎnxíng)临床表现可有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一)抑郁(yìyù)发作
抑郁发作(depressive)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 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泣低”症状,但这些 (zhèxiē)重度抑郁发作时典型症状不一定出现在 所有的抑郁障碍患者中。
目前认为,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 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 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 痛苦或不良后果。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2.抑郁(yìyù)性认知
常有“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用。 无望(hopelessness):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
悲观失望,预见自己的将来要出现不幸,包括工作、 财政、家庭、健康等,认为自己无出路。
无助(helplessness):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常 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 信心扣决心,认为治疗是无用的。
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
0 引 言 1 护理过程
1 . 1 精神症状护理
心 因性精 神 障碍 病人 的精神 症状 复 杂多 样 ,程 度不 一 , 这给精 神科 临床护理 带来极 大 的难 度 。首 先 ,要求 每位 患者 的责任 护士熟 悉病历 ,了解病 人 的性格特 点 ,发病 的应 激因 素及 主要 的精 神症状 ,制定 有效 的护理措 施 ; 其 次 ,与 陪护 人 员建 立 良好 的护属 关系 ,对 陪护 人员做一 些关 于心 因性 精 神障碍 的知识 的宣教 ; 再次 ,针对精 神症状 护理人 员采 取多 接触病人 ,真 正 了解 病人 内心 的痛 苦体验 ,尽量满 足病人 合 理 的要 求 ,以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 系 ; 然后 ,帮助病 人控 制不 良情绪 ,引导 病人进行有 益身心健康 的活动 ,如唱歌 、跳舞 、 打球 、跑 步等 ,从而有 效控制病人 的兴 奋 、冲动行 为 ; 最后 , 选择适 当 时机 ,让病 人认识 到情绪 失控 、想 死观念 与 自杀等 都是病 态 的 ,从 主观 上克服 精神症 状 。对 有幻觉 妄想及 想死 观念 与 自杀行 为 的病 人做 到 : 活动 时不离 护理护 理人员 的视 线 ,防止病人 发生 自杀 、伤人 、毁 物等 意外 。总之 ,护 理人 员要机智冷静 、坚定沉稳 的应对精神症 状。
为病人 提供舒 适 、安 全 的睡眠环 境 ,室 内空气 清新 ,光 线柔 和 ,温 湿 度 适 宜 ;帮 助患 者 养 成 良好 的作 息 制 度 ; 对 存 在严 重 睡 眠 障碍 并 影 响他 人 的患 者 ,即请 医生 予 以适 当
3 0 6
世 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 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5期
・
护理 ・
心 因性精神 障碍 患者 的临床 护理与预 防
心因性疾病(1)
整理ppt
11
对呼吸系统疾病:
嗽。
对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甲亢; *亚甲炎。
整理ppt
12
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道综合征; *性功能障碍。
对皮肤系统疾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斑秃和银屑病。
对妇科疾病:
*月经紊乱、闭经、功血和不孕症。
整理ppt
27
(2)心身疾病提出的意义:
• 提出了心理因素在身体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中 的致病作用;
• 明确了心理因素的病因地位; • 揭示了心身疾病存在的普遍性; • 肯定了认识心身疾病的重要性。
整理ppt
28
(3)心身疾病概念存在的问题:
• 在原有的心理学模式下,医生将精神和心理混 为一谈;
• 心身疾病由精神心理学者提出; • 非精神科医生不愿涉足,认为心理是精神科的
整理ppt
24
(2) 心理因素病因学说:
• 心理因素是导致部分身体疾病的原因; • 心理因素是导致部分精神疾病的原因; • 心理因素是“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的重要病
因。
整理ppt
25
(3) 心因性相关系统疾病:
在消化系统称为“心因性消化病”,包括绝 大多数功能性胃肠病和部分器质性消化病。
整理ppt
整理ppt
21
(4)黛力新在治疗心因性疾病中的位置:
• 为轻中度心因性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 • 预计短期内不会有疗效超过者; • 未来人群中将有20%需本药治疗; • 将给社会带来和谐。
整理ppt
22
(5)总结:
我作为一名消化科医师,是“黛力新”的有 效性改变了我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它反证了心因 性疾病存在的普遍性,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新的思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诊断依据: • 1.强烈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
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 内。 • 2.敏感、紧张、不稳定素质。 •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 伤情境的内容 。 • 4.在刺激消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 换环境之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
•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 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 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 轻度意识模糊。
(二)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为延缓反应,从精神创伤至 症状发生之间的潜伏期历时数周 至数月(不超过半年)。
•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 1. 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 • 2. 持续警觉性与激惹性增高,持续的
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
•
是指一组在严
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
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
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关系。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发生、临床病
象和病程演变有关因..素有:
• 1.生活事件和处境。
• 2.社会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
• 3.个性特点、教育水平及生活信仰等。
• 病因:
•
1. 自然灾害
•
2. 战争场面
•
3. 严重的生活事件
•
4. 环境的突然变化
• 急性应激反应期:
•
从急性精神创伤后数分钟至
数日(1周以内)。
(一)急性应激反应:
• 1.意识障碍 状
5.植物神经系统症
• 2.感知觉迟钝 6.假性痴呆症状
பைடு நூலகம்
• 3.情感障碍
• 4.运动障碍
•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
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 1 项:
(三)其他心因性精神障碍
• 反应性抑郁症 • 心因性妄想症 • “铁路性精神病”
• 1. 恐缩症 • 2. 气功偏差与民间迷信巫术所
致 • 的精神障碍 • 3. 感应性精神病 • ——均属于心因性精神障碍
• 治疗:
• 1. 改变或转换环境,与刺激脱离接触; • 2. 支持性心理治疗; • 3. 镇静与安眠类药物治疗; • 4. 保证营养与日常生活需要; • 5. 注意安全和护理。
• 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加强应 付刺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尤其是 对于容易患心因性精神障碍者来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