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3. 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受散文的韵律美,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的学习。

2. 散文结构的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散文中的典型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故乡的美好时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故乡的榕树》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3)诗歌中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细腻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和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可以是回忆、描述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榕树象征故乡、亲情、友情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向往。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一段关于故乡的描写。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写作实践的成果和进步。

4. 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故乡榕树的视频和图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乡的榕树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故乡的榕树,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作文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故乡榕树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学会运用这些语句和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是找出与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

难点: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及散文“行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三、教法、学法情景法、诵读法、提问法、拓展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 布置预习利用早自习,让学生了解作者;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黄河浪,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县人。

曾用笔名洪荒等,酷爱文艺,擅长丹青。

代表作《失落的珍珠》、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1979年,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预习词语:蓊郁、拖曳、赏心悦目、悠然自得、汲水、鬓曲、粗犷。

2. 导入新课记得我在你们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热爱音乐的人就是不热爱生活的人。

”下面,我们先欣赏的一首歌——《故乡的云》(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

听完了这首歌,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或者谈一谈听完这首歌后的感受。

学生纷纷提出:家乡的那片竹林、家乡的那条小河、心里酸酸的、想家……教师:其实,“思乡怀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赤子抒发过。

李白曾留下脍炙人口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也留下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游子,就有乡愁。

今天,我们的新课也跟乡愁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黄河浪的思绪,去领略一番吧!3. 整体感知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故乡的榕树》,并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

问题:围绕故乡的榕树,作者写了与之相关的哪些事情?分析:我仿佛又看到……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的露珠。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概括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板书课文《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内容大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导入新课。

2.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实例分析。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并在阅读中正确运用。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教学难点:(1)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材。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榕树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5. 实践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悟。

(2)学生尝试写一篇以故乡榕树为主题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故乡的榕树》,总结课文内容。

2. 完成练习题: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收集有关故乡榕树的材料,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故乡的榕树》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浓浓的乡情。

2、把握形散神聚的特色。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思维特点,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模仿创作。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那就是我》一、导入 1分钟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句句乡音,缕缕乡情,伴随着漂泊的游子默默走过异乡的风风雨雨....最容勾起他们思乡情的,或者那一盏渔火,或者是那一朵浪花,或者是那一缕炊烟,或者,就是香港作家黄河浪的那《故乡的榕树》(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 2分钟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香港作家。

1941年生于福建长乐县,中学时酷爱文艺,出版过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请》。

1979年,本文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成为冠军的理由是什么?)三、走进文本(一)那树——与榕树凝眸(理清回忆性散文的思路)7分钟1、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层次。

文章第几小节点题?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几棵榕树?明确:1-2 住所榕树眼前3-11故乡榕树回忆12-13 住所榕树眼前2、这几棵榕树,重点写了哪棵?它有何特点?5 、6、7三段分别从哪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明确:驼背的榕树特点是“奇特”,三段分别表现其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

3、本文是一篇很出色的借物抒情的回忆性散文,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找出过渡句:① 第三段是过渡段。

其中,由眼前的榕树和哨音自然引发相关联想,“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是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离乡千里万里外了”一句,和上面的夏夜和上文中的“梦乡”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榕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2 教学内容呈现故乡的榕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享个人对故乡榕树的记忆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个人对故乡榕树的记忆和情感。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介绍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关注。

第三章:文本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3.3 教学活动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以故乡的榕树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4.3 教学活动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邀请学生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鼓励。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反思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5.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反思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邀请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第六章:课堂讨论与互动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

6.3 教学活动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的榕树》,主要围绕教材第10课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表达情感;探讨故乡的榕树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故乡的榕树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故乡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产生对家乡的共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思考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乡的榕树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道仿写题,巩固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故乡的榕树》2. 内容:a. 作者:郁达夫b. 写作手法:对比、描写c. 情感:对故乡的热爱d. 象征意义:故乡的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乡的榕树的感受。

b. 仿写一篇以“家乡的……”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a. 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榕树的感受。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写作表达。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投入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和总结教学PPT:用于展示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及分析图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乡的联想和兴趣。

6.2 主体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故乡的榕树》,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

(3)培养学生对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引入课题,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第三课时: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第四课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第五课时: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创意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地域特色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榕树这一象征意义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故乡的榕树》是现代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乡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榕树的方法及表达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4.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榕树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故乡的榕树》课文文本6.2 辅助材料:有关榕树图片、视频资料,家乡风景图片等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榕树文化,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榕树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展示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榕树的外貌特征。

(2)播放榕树生长环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活习性。

(3)引导学生谈论对故乡榕树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榕树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历史背景,以及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

(2)介绍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引导学生讨论榕树对故乡文化的贡献,以及自己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榕树的生态价值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榕树对环境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2)介绍榕树对环境的意义,如提供栖息地、调节气候等。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榕树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榕树的经济价值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经济价值,激发学生对家乡资源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2)介绍榕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榕树资源。

第五章:榕树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榕树的独特描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悟《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分析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物让你对故乡难以忘怀?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故乡的榕树》。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榕树有何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榕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榕树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榕树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棵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树,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乡的榕树代表了什么意义?二、综合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故乡的榕树》的篇1一、教材情况分析: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

(读一遍需近20分钟)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

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

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1.点拨、诵读教法2.投影胶片等3.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3分钟)思乡怀旧是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的榕树》。

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述和赞美,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榕树的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赞美,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榕树的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榕树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故乡的榕树》。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关于自己故乡的描述,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故乡的榕树》2. 作者:不详3. 课文主要内容:描述榕树的特点,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 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拟人、排比等。

5. 课后作业:仿写一段关于自己故乡的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关于自己故乡的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的故乡位于一片肥沃的田野,每当春天来临,麦田里的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乡愁》邓方乡愁起时是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倾诉……乡愁浓时是杯中香茗的热腾乡音话家常的甘畅魂牵梦萦的深情乡愁深时是炊烟散尽的空无雨停更深的寂寞流水长行的孤独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1975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 注音:鬈( )曲兀( )立汩汩( ) 镌( )刻苍虬( ) 凹( )槽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 )庇( ) 蓊( )郁粗犷( )摇曳 ( ) 泯( )灭袅袅( ) 虔( )诚淳( )朴脸颊( )黝 ( ) 黑笼( )罩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5.兀立:高耸突出6.镌刻:雕刻7.虔诚:恭敬诚恳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分析和主题理解。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故乡、榕树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5.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故乡榕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3 课堂活动:组织一次以“故乡的榕树”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或绘画活动,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阅读材料。

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提前通知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要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掌握本文“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解读作者的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教学重点与难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满文军《望乡》)
回想一下,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抒写乡情乡愁的?
(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引入)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

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展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白:上课之前,我们通过字词读音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齐声朗读
同学要务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白:接下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
你能不能找到明显的过渡句?
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
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白:作者用榕树来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情。

那么作者是不是直接写到故乡的榕树的?作者是如何从现实走进回忆的,又从回忆转回现实来表达自己浓浓的乡情的呢?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
板书: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四、质疑思考,互动合作:
1.作者围绕着故乡的榕树写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明确)小溪和周围的景物;“驼背”的传说;烧香求树神;用汁液治癣;折枝祭祖先;榕树下纳凉;愉快的夏夜
白:(过渡)作者的心像小鸟一样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榕树上,想起了与榕树有关的美好回忆。

榕树既是眼前景,又是思乡情的触发点。

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什么呢?
2.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浓浓的故乡情呢?
(明确):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白:这是一个重要的、常用的写作方法,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希望同学能学以致用,把它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写作上。

五、拓展探究,讨论分享:
白:这是一篇忆故乡、抒乡愁的文章,文章的题目能不能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
温馨提示:体会“榕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1. 你认为本文一定要以《故乡的榕树》为题吗?如果换成以《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你觉得怎样?
(提示):不可以换题。

原因:榕树是本文的线索
榕树下的回忆
寄情于景
情感表达更含蓄
白:故乡的榕树让作者魂萦梦绕,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设你离开了故乡,故乡的哪些景物、哪些人和事会让你深深思念……
2.想一想,假如你离开了故乡,故乡的哪些景物,哪些人和事会让你深深思念,请同学们说说“我思念故乡的……”
(用“故乡的云”为背景音乐。


六、深层感悟,体味语言:
白:学习总是由浅入深。

刚刚我们已经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的乡愁,接下来我们来深层感悟、体味语言
1.同样是吹着用榕叶卷起的哨笛,“我”与儿子却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想想看,为什么会由这样的差别呢?
(提示)差别就在于“我”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眼前的榕树和悠悠的哨音,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激发起“我”内心已有的体验。

而儿子没有这样的负担他只觉得好玩。

这就是乡土情结在起作用。

2.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

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举例)第4段:作者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第9段:通过形象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表达了对榕树的无限感激与赞美之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真挚恳切,令人心怀激荡。

朗读诗歌,感情共鸣:
白:上面我们已经欣赏了散文的语言,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乡愁之情。

我准备了两首诗,请同学们任选一首,有感情地朗诵。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总结全文:文章以榕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叙述了很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

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了思乡之情。

七、作业布置: 1.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首诗

2.课后完成《导学大课堂》第15页8—13题
八、板书设计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