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用程序模型

合集下载

Arena应用程序编程模型

Arena应用程序编程模型

22
八、模块功能简介(三)
增值应用
Camera Recorder Media Player Radio IrDA Bluetooth File Manager MMS Email Push WAP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wser Game
23
八、模块功能简介(四)
生产测试
AMT2 AMT3 工程测试
24
八、工程与模块组织
11
五、 Server的设计(三)
12
六、应用模块设计(一)
设计原则 提供start/stop/pause/resume运行接口 启动应用时,会默认的为该应用创建一个缺省的消 息通道 应用的静态信息 应用的类型 提供APP的注销功能接口 。
13
六、应用模块设计(二)
应用的管理
查询注册过的APP的静态信息功能 查询系统实时统计信息的功能 查询指定APP的运行时信息的功能 提供系统选择应用并发策略的功能 统在启动APP时,必须调用AMS的接口来启动指定APP 系统在停止APP时,必须调用AMS的接口来停止指定APP 系统在暂停/恢复APP时,必须调用AMS的接口来暂停/恢复指 定APP
3
二、 MMI/APP与平台的接口综述(一)
GUI接口 MMI/APP Framework模块接口 移动业务能力集(Mobile Enables) 设备管理能力集(Device Manager Enables) 本地应用能力集(Local Enables) 其它可扩展的能力集(Other Extendable Enables)
5
三、开发平台和环境
开发过程 基于VC集成开发环境的实现 基于目标板的调试 测试验证 PC侧的开发 模拟库(虚拟OS、能力集、PS、FS、DD、FW) 手机模拟器 协议模拟器 UE侧的调试 依赖关系

软件开发各种模型

软件开发各种模型

软件开发各种模型
以下是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这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和顺序
性。

它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经过设计、编程、测试、发布和维护等阶段,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输出,并且前一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2.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非线性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在开发过程中不
断迭代和精化的过程。

在迭代模型中,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等阶段。

通过不断地迭代和精化,最终得到符合需求的软件产品。

3.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在开发过程中
不断进行风险分析和应对。

螺旋模型的特点是在每个迭代周期中都包含四个方面的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作和评审工作。

通过不断地迭代和风险分析,最终得到符合需求的软件产品。

4.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以快速响应变化和客户需求为特点的
软件开发模型。

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迭代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来应对变化。

常见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Agile等。

5.V模型:V模型是一种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
中的重要性。

V模型的特点是在开发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符合需求。

V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测试和验证活动。

这些是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每种模型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型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条件。

《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第四章练习题

《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C/S、B/S、SOA、BPM等都是不同的体系结构。

2.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基本加工。

3.高内聚、松耦合是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

4.软件设计把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转换成特定形式的设计表示,使其得以实现。

5.设计模型是从分析模型转化而来的,主要包括四类模型:体系结构设计模型、数据设计模型、接口设计模型、构件设计模型。

6.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四个非常重要的软件设计概念:抽象性、信息隐藏、功能独立性和模块化。

7.模块层次图和模块结构图是模块功能划分的重要方法。

8.UML设计中主要采用的图示有类图、对象图、包图等。

9.软件模块设计,包括模块划分、模块独立性、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

10.数据库的设计一般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1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模块化,逐步求精。

二、判断题1.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代码的过程。

(×)2.软件设计说明书是软件概要设计的主要成果。

(√)3.软件设计中的设计复审和设计本身一样重要,其主要作用是避免后期付出高代价。

(√)4.应用程序框架结构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大致完成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制,开发成一个客户需要的真正的应用程序。

(√)5.面向对象设计(OOD)是将面向对象分析(OOA)的模型转换为设计模型的过程。

(√)6.在进行概要设计时应加强模块间的联系。

(×)7.复用原则也是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8.以对象、类、继承和通信为基础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也是常见的软件概要设计方法之一。

(√)三、选择题1.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按照特定次序执行元素的模块属于(D)方法。

A.逻辑内聚B.时间内聚C.过程内聚 D.顺序内聚2.概要设计是软件工程中很重要的技术活动,下列不是概要设计任务的是(B)。

物理建模系列(四) 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

物理建模系列(四) 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

物理建模系列(四)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1.模型特征(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如图甲所示;(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乙所示;(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2.思维模板例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 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A.2∶1B.1∶1C.3∶1 D.1∶ 3【解析】设光滑斜槽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g sin θ,由几何关系,斜槽轨道的长度s =2(R +r )sin θ,由运动学公式s =12at 2,得t =2s a =2×2(R +r )sin θg sin θ=2R +r g,即所用的时间t 与倾角θ无关,所以t 1=t 2,B 项正确. 【答案】 B[高考真题]1.(2013·课标卷Ⅱ,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 静摩擦力随外力而改变,当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产生加速度,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物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当F ≤F fmax 时,a =0;当F >F fmax 时,a 与F 成一次函数关系,选项C 正确.【答案】 C2.(2016·课标卷Ⅱ,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解析】 两球的质量m =ρ·43πr 3,f =kr ,对两球由牛顿第二定律 a =mg -f m =g -kr ρ·43πr 3=g -k ρ·43πr 2,可得a 甲>a 乙,由h =12at 2知甲球的运动时间较短,选项A 、C 错误;由v =2ah 得v 甲>v 乙,故选项B 正确;因f 甲>f 乙,由W f =f ·h 知阻力对甲球做功较大,选项D 正确.【答案】 BD3.(2016·天津卷,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A .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 .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C .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D .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解析】 启动时,乘客的加速度向前,车厢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以后面的车厢为研究对象,F 56-3kmg =3ma ,F 67-2kmg =2ma ,则5、6与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选项B 正确.根据v 2=2ax ,车厢停下来滑行的距离x 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C 错误.若改为4节动车,则功率变为原来2倍,由P =8kmg ·v 知,最大速度变为原来2倍,选项D 正确.【答案】 BD[名校模拟]4.(2018·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2 kg 、m 2=3 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 1=40 N 、F 2=1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 1、m 2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28 NB .弹簧秤的示数是30 N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D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2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解析】 以m 1和m 2为整体作研究对象:F 1-F 2=(m 1+m 2)a ;隔离分析m 1:F 1-F =m 1a ,得F =28 N ,故弹簧秤示数为28 N ,A 对,B 错;F 2撤去瞬间,弹簧弹力不变,m 1的加速度仍为6 m/s 2,F =m 2a ′,a ′=283m/s 2,C 对,D 错. 【答案】 AC5.(2018·山东济南一中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4.0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6.0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 与A 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下列结果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A .A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 m/s 2B .B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C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60 ND .A 、B 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24 N【解析】 剪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大小仍为m A g ,对于整体:(m A +m B )g -m A g =(m A +m B )a ,a =6 m/s 2,方向向下,对于B :-F N +m B g =m B a ,F N =24 N ,B 、D 正确.【答案】 BD6.(2018·山西晋中高三质检)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的A 点处旋转一光滑的木板AB ,B 端刚好在斜面上,木板与竖直方向AC 所成夹角为α,一小物块由A 端沿木板由静止滑下,要使物块滑到斜面的时间最短,则α与θ间的大小关系为( )A .α=θB .α=θ2C .α=2θD .α=θ3【解析】 如图所示,在AC 上选取一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圆,使该圆过A 点,且与斜面相切于D 点.由等时圆模型的特点知,由A 点沿斜面滑到D 点所用时间比由A 点到达斜面上其他各点所用时间都短.将木板下端与D 点重合即可,而∠COD =θ,则α=θ2. 【答案】 B课时作业(八)[基础小题练]1.(2018·山东济南一中上学期期中)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已知cos 53°=0.6,sin 53°=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5mg 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35mg C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D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53g 【解析】 小球静止时,弹簧弹力F =mg tan 53°=43mg , 细绳拉力T =mg cos 53°=53mg .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合力大小仍等于53mg ,故加速度为53g ,D 正确. 【答案】 D2.(2018·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A 施加一水平力F ,则A 、B 的加速度可能是(g 取10 m/s 2)( )A .a A =6 m/s 2,aB =2 m/s 2B .a A =2 m/s 2,a B =6 m/s 2C .a A =8 m/s 2,a B =4 m/s 2D .a A =10 m/s 2,a B =6 m/s 2【解析】 A 、B 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μm A g =m B a B ,a B =6 m/s 2,a A 至少为6 m/s 2,A 、B 的加速度才可能不同,可能的组合只能是D 项.【答案】 D3.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 的三角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一水平推力F 经过物体的重心向右推物体时,物体恰好以一较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立即使推力反向变成拉力,则推力反向的瞬间(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F m,方向水平向左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F m,方向水平向右 C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D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 )2+F 2【解析】 开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知推力F 等于摩擦力,即F =F f ,某一时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立即使推力反向变成拉力,物体仍然向右运动,摩擦力仍然向左,则合力为F 合=F +F f ,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 =F +F f m =2F m,方向水平向左,故A 、B 错误;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和摩擦力,支持力等于重力,摩擦力等于F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F ′=(mg )2+F 2,故D 正确,C 错误.【答案】 D4.(2018·安徽淮南一模)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块A 、B 大小相同,将它们用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A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两物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的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A ,斜面仍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此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为mgB .此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为MgC .此时A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2α)gD .此时A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 Mg 【解析】 第一次按题图甲放置时A 静止,则由平衡条件可得Mg sin α=mg ,第二次按题图乙放置时,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in α=(m +M )a ,联立得a =(1-sin α)g =M -m Mg ,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α=ma ,解得T =mg ,故A 、D 正确,B 、C 错误.【答案】 AD5.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1∶2)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1;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 竖直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x 1∶x 2等于( )A .1∶1B .1∶2C .2∶1D .2∶3【解析】 水平向右拉两物块时,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F -μ(M +m )g M +m=F 3m -μg ,隔离分析物块A 有F B -μmg =ma ,得F B =F 3=kx 1,x 1=F 3k .竖直向上加速提升两物块时,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F -(M +m )g M +m=F 3m -g ,对A 物体有F ′B -mg =ma ′,得F ′B =F 3=kx 2,x 2=F 3k.所以x 1∶x 2=1∶1,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 A6.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 ,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 ,则()A .F N =0B .0<F N <FC .F <F N <2FD .F N >2F【解析】 设两物块运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N ,则对于两物块整体而言,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 =(m 1+m 2)a ①,对于物块m 1而言,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N =m 1a ②;两式联立解得F N =F (1-21+m 2m 1),因m 1<m 2,故F N <F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创新导向练]7.就地取材——搬砖中蕴含的物理定律春晚上,旭日阳刚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 件的质量为m ,B 件的质量为3m ,水平作用力为F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 、B 间的摩擦力为( )A .μFB .2μFC.32m (g +a ) D .m (g +a )【解析】 由于A 、B 件相对静止,故A 、B 件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选项A 、B 错误.设民工兄弟对A 、B 件竖直方向的摩擦力为F f1,以A 、B 件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在竖直方向有2F f1-(m +3m )g =(m +3m )a ,设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为F f2,对A 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1-F f2-mg =ma ,解得F f2=m (g +a ),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答案】 D8.理想模型——通过“等时圆模型”考查动力学问题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 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现在有三条光滑轨道AB 、CD 、EF ,它们的上下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三轨道都经过切点O ,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在让一物块先后从三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 )A .t AB =t CD =t EFB .t AB >t CD >t EFC .t AB <t CD <t EF D .t AB =t CD <t EF【解析】 设上面圆的半径为r ,下面圆的半径为R ,则轨道的长度x =2r cos α+R ,下滑的加速度a =mg cos αm =g cos α,根据位移时间公式x =12at 2,则t =4r cos α+2R g cos α=4r g +2R g cos α,因为α>β>θ,则t AB >t CD >t EF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 B9.生活实际——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 设屋檐的底角为θ,底边长为2L (不变).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m =g sin θ,位移大小x =12at 2,而x =L cos θ,2sin θcosθ=sin 2θ,联立以上各式得t=4Lg sin 2θ.当θ=45°时,sin 2θ=1为最大值,时间t最短,故选项C正确.【答案】 C10.生活科技——跳伞运动考查动力学问题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a)所示.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α=37°,如图(b)所示.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降落伞的质量也为50 kg,不计运动员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 f与速度v成正比,即F f=k v(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k=100 N·s/mB.打开伞瞬间运动员的加速度a=20 m/s2,方向竖直向上C.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5 ND.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625 N【解析】当速度达到5 m/s时匀速运动,由k v=(M+m)g得k=200 N·s/m,A错;刚打开降落伞时,k v0-(M+m)g=(M+m)a,a=30 m/s2,方向竖直向上,B错,且此时悬绳承受的拉力最大,隔离分析运动员:8T cos α-mg=ma,T=312.5 N,故C对,D错.【答案】 C[综合提升练]11.(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为一条平直公路中的两段,其中A点左边的路段为足够长的柏油路面,A点右边路段为水泥路面.已知汽车轮胎与柏油路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5,与水泥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0.当汽车以速度v0=20 m/s沿柏油路面行驶时,若刚过A点时紧急刹车后(车轮立即停止转动),汽车要滑行一段距离到B处才能停下;若该汽车以速度2v0在柏油路面上行驶,突然发现B处有障碍物,需在A点左侧的柏油路段上某处紧急刹车,若最终汽车刚好撞不上障碍物,(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水泥路面AB段的长度;(2)在第二种情况下汽车从刹车开始运动了多长时间才停下?【解析】(1)汽车在A到B的过程中有:μ2mg=ma2AB间距为:x2=v202a2联立并代入数据得:x2=40 m.(2)由(1)可知,汽车恰不撞上障碍物,在A点的速度应为v0,则在A点左侧有:2v0-v0=a1t1且有:μ1mg=ma1在A到B的过程中有:v0=a2t2所求时间为:t=t1+t2联立并代入数据得:t=12 s.【答案】(1)40 m(2)12 s12.如图所示,航空母舰上的起飞跑道由长度为l1=1.6×102 m的水平跑道和长度为l2=20 m的倾斜跑道两部分组成.水平跑道与倾斜跑道末端的高度差h=4.0 m.一架质量为m=2.0×104kg的飞机,其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恒为F=1.2×105N,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在运动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飞机重力的0.1倍.假设航母处于静止状态,飞机质量视为不变并可看成质点,取g=10 m/s2.(1)求飞机在水平跑道运动的时间及到达倾斜跑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2)为了使飞机在倾斜跑道的末端达到起飞速度100 m/s,外界还需要在整个水平跑道对飞机施加助推力,求助推力F推的大小.【解析】(1)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推力与阻力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1、末速度大小为v1,运动时间为t1,有F合=F-F f=ma1v21-v20=2a1l1v1=a1t1其中v0=0,F f=0.1mg,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1=5.0 m/s2,v1=40 m/s,t1=8.0 s飞机在倾斜跑道上运动时,沿倾斜跑道受到推力、阻力与重力沿倾斜跑道分力作用,设沿倾斜跑道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2、末速度大小为v2,沿倾斜跑道方向有F合′=F-F f-mg sin α=ma2mg sin α=mg hl2v22-v21=2a2l2其中v1=40 m/s,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2=3.0 m/s2,v2= 1 720 m/s≈41.5 m/s故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的时间为8.0 s,到达倾斜跑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41.5 m/s.(2)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助推力与阻力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1′、末速度大小为v1′,有F合″=F推+F-F f=ma1′v1′2-v20=2a1′l1飞机在倾斜跑道上运动时,沿倾斜跑道受到推力、阻力与重力沿倾斜跑道分力作用没有变化,加速度大小仍有a2′=3.0 m/s2v2′2-v1′2=2a2′l2根据题意,v2′=100 m/s,代入数据解得F推≈5.2×105 N故助推力F推的大小为5.2×105 N.【答案】(1)8.0 s41.5 m/s(2)5.2×105 N。

J2EE的四层模型

J2EE的四层模型

J2EE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为组件,各个应用组件根据他们所在的层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

事实上,sun设计J2EE的初衷正是为了解决两层模式(client/server)的弊端,在传统模式中,客户端担当了过多的角色而显得臃肿,在这种模式中,第一次部署的时候比较容易,但难于升级或改进,可伸展性也不理想,而且经常基于某种专有的协议,通常是某种数据库协议。

它使得重用业务逻辑和界面逻辑非常困难。

现在J2EE 的多层企业级应用模型将两层化模型中的不同层面切分成许多层。

一个多层化应用能够为不同的每种服务提供一个独立的层,以下是J2EE 典型的四层结构:◆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的客户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Web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层组件◆运行在EIS服务器上的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层软件J2EE应用程序组件J2EE应用程序是由组件构成的.J2EE组件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软件单元,它们通过相关的类和文件组装成J2EE应用程序,并与其他组件交互。

J2EE说明书中定义了以下的J2EE组件: ◆应用客户端程序和applets是客户层组件.◆Java Servlet和JavaServer Pages(JSP)是web层组件.◆Enterprise JavaBeans(EJB)是业务层组件.客户层组件J2EE应用程序可以是基于web方式的,也可以是基于传统方式的.web 层组件J2EE web层组件可以是JSP 页面或Servlets.按照J2EE规范,静态的HTML页面和Applets 不算是web层组件。

正如下图所示的客户层那样,web层可能包含某些JavaBean 对象来处理用户输入,并把输入发送给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nterprise bean 来进行处理。

业务层组件业务层代码的逻辑用来满足银行,零售,金融等特殊商务领域的需要,由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nterprise bean 进行处理. 下图表明了一个enterprise bean 是如何从客户端程序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必要的话), 并发送到EIS 层储存的,这个过程也可以逆向进行。

软件开发七大过程模型

软件开发七大过程模型

软件开发七⼤过程模型⽬录⼀.瀑布模型⼆、喷泉模型三、快速原型模型四、增量模型五、螺旋模型六、Rational统⼀模型七、微软过程模型总结⼀.瀑布模型瀑布模型严格遵循软件⽣命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计划、分析、设计、编程、训试和维护,上⼀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到下⼀阶段,整个模型就像⼀个飞流直下的瀑布。

瀑布模型的过程如下图:瀑布模型有许多优点:可强迫开发⼈员采⽤规范的⽅法:严格规定了各阶段必须提交的⽂档:要求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要进⾏严格的评审。

但这也造就了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且缺之灵活性,⽆法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明确⽤户难以确切表达或⼀时难以想到的需求,直到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发现与⽤户需求有很⼤距离,此时必须付出⾼额的代价才能纠正这⼀偏差,这开发模型主要适⽤于需求⾮常明确的应⽤。

⼆、喷泉模型喷泉模型主要⽤于描述⾯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喷泉”⼀词体现了⾯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间隙特征。

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多次重复,每次重复都会增加或明确⼀些⽬标系统的性质,但却不是对先前⼯作结果的本质性改动。

⽆间隐是指在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编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是允许各开发活动交叉、迭代地进⾏。

喷泉模型具有的优点是:⽆缝、可同步开发,提⾼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于⾯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但是对于这样的模型同样是具有缺点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增加各种信息、需求和资料,需要严格管理⽂档,这样就造成了审核的难度逐渐增⼤。

三、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对于许多需求不够明确的项⽬,⽐较适合采⽤该模型。

它采⽤了⼀种动态定义需求的⽅法,通过快速地建⽴个能够反映⽤户主要需求的软件原型,让⽤户在计算机上使⽤它,了解其概要,再根据反馈的结果进⾏修改,因此能够充分体现⽤户的参与和决策。

原型化⼈员对原型的实施很重要,衡量他们的重要标准是能否从⽤户的模糊描述中快速地获取实际的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是:由于该模型是通过原型与⽤户进⾏交互,所以在确定需求上优于瀑布模型,通过开发原型和演⽰原型对开发者和使⽤者了解系统都有积极作⽤。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软件系统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问题领域,并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

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基于对象的方法,它将问题领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对象,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包括UML(统一建模语言)和领域模型(Domain Model)等。

UM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它提供了用于描述系统结构、行为和交互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

2.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建模方法:数据流图是描述软件系统中数据流动的图形化工具。

它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流和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数据流图主要包括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等基本元素。

3.结构化建模方法:结构化建模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建模方法,它主要通过流程图和结构图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流程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动,结构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模块关系。

常见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包括层次图、树形图和PAD(程序设计语言图)等。

4.状态图模型:状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状态和状态转换的图形化工具。

它主要包括状态、转移和事件等元素,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状态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清晰地理解系统的状态转换规则和事件响应机制。

5.时序图和活动图:时序图和活动图是UML中的两种重要建模方法。

时序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和消息传递顺序,而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活动和操作流程。

这两种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操作流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建模方法可供选择,如数据建模、用例建模、业务流程建模等。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建模。

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模型

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模型

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模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开发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要成功开发出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模型至关重要。

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理解并选择恰当的模型能够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项目的顺利交付。

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抽象和概括,它规定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包括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等。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线性开发模型,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明确的几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都必须在前一个阶段完成并通过评审后才能开始,就像瀑布一样,水流依次经过各个阶段,不可回溯。

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阶段清晰,文档规范,易于管理和控制项目进度。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对需求变更的响应能力较弱,一旦在后期发现需求的错误或变更,修改成本巨大。

因此,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技术成熟、变更较少的项目,比如一些基础的企业管理系统。

敏捷开发模型则是一种更加灵活和迭代的方法。

它强调团队的快速响应和适应变化,通过短周期的迭代开发,不断交付有价值的产品。

敏捷开发通常采用 Scrum 或 Kanban 等框架,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沟通和客户的持续参与。

这种模型能够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提高客户满意度。

但它对团队的自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团队成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敏捷开发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变化频繁、需要快速交付的项目,比如互联网产品的开发。

迭代模型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但每个迭代周期的成果都是一个可运行的产品增量。

通过多次迭代,逐步完善产品,直到满足最终的需求。

迭代模型能够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获取用户反馈,调整开发方向,同时降低项目风险。

应用程序开发的模式和策略

应用程序开发的模式和策略

应用程序开发的模式和策略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程序开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应用程序开发中来,但是,不同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往往会使用不同的模式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应用程序开发的模式和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第一节:传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模式在过去,应用程序开发往往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

需要多位专业人员,如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测试人员等进行协作,完成应用程序开发的不同阶段。

这种传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模式,被称为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开发过程严格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过程是线性的,开发人员不允许跳过任何一个阶段。

这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软件项目,它强调了文档化、形式化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各个阶段之间的严格分隔,导致开发周期较为漫长。

此外,一旦进入下一个阶段,上一个阶段的错误也不能轻易修改。

这将导致较高的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

因此,这种模型逐渐被舍弃。

第二节:敏捷开发模式的出现为了应对传统开发模式的缺点,敏捷开发模式应运而生。

敏捷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发过程并不是严格的、线性的,而是更加灵活、自由的。

每个阶段都是可变的,开发人员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修改。

注重快速响应和高质量交付的敏捷开发模式,从效率、质量、用户体验三方面对传统瀑布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和优化。

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迭代开发和持续交付,它强调多对话和高度沟通的协同工作方式,通过加速开发和版本迭代的速度,不断更新产品的功能与质量。

此外,敏捷开发模式还提供了让普通人可以开发软件的可能性和平台。

例如,很多开源项目都使用了敏捷方法。

通过敏捷开发,开发人员可以更加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跟进业务需求修改方案,更加顺畅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第三节: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模式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编程方法之一。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软件工程是涉及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领域。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模型用于组织和管理项目的不同阶段。

以下是十大常见的软件工程模型:1.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这是最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依序执行阶段(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和维护)。

每个阶段按顺序进行,前一阶段完成后才开始下一阶段。

2.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通过迭代构建原型来理解和确认用户需求。

在反复的原型构建和用户反馈中,逐步完善系统需求。

3.迭代模型(Iterative Model):迭代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成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包括需求、设计、开发和测试等阶段。

每次迭代都会增加新功能或修复问题。

4.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将系统功能分成多个增量,在每个增量中逐步构建、测试和交付部分功能。

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不断迭代的螺旋来完成软件的开发。

每个螺旋圈代表一个迭代周期,包括计划、风险评估、工程和评审等阶段。

6.敏捷开发模型(Agile Model):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交付、持续反馈和灵活响应变化。

7.V模型(V-Model):V模型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与对应的测试阶段相对应。

每个开发阶段都有对应的验证和确认测试阶段,形成V形状的结构。

8.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喷泉模型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和复用,鼓励团队在开发中积累并共享知识。

9.融合模型(Hybrid Model):融合模型是将多种软件工程模型和方法结合使用,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来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模型元素。

10.脚手架模型(Scaffold Model):脚手架模型强调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现有的、可复用的组件或结构,以加速和简化开发过程。

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取决于项目的特点、需求和团队的工作方式。

软件开发模型(最新总结ppt)

软件开发模型(最新总结ppt)

一、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定义:瀑布模型即生存周期模型,其核心思想是 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 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 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 结构: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 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 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 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 逐级下落。
八、并发开发模型: 定义:也称为“并发工程”,它关注于多 个任务的并发执行,表示为一系列的主要 技术活动、任务及其相关状态。 构成:并发过程模型由客户要求、管理决 策和评审结果驱动,不是将软件工程活动 限定为一个顺序的事件序列,而是定义一 个活动网络,网络上的每一个活动均可与 其他活动同时发生。这种模型可以提供一 个项目的当前状态的准确视图。
瀑布模型图:
计划 需求分析 设计 需求变更
点: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 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 动的工作结果影响,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 。 缺点: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 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 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 发的风险; 3、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 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六、WINWIN模型 :
定义:WINWIN模型融合了螺旋模型的基本成分 以及原型实现的迭代特性,夸大风险以及标识。 路程经过过程早期谈判使客户以及开发者之间达 成一致协议,它将变成进展成软件以及系统定义 的关键标准。 优点:WINWIN模型夸大风险阐发以及标识,使 得开发职员以及用户对每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 所相识,继而做出应有的反应。采用WINWIN模 型的优点是客户以及开发者到达一种平衡,实现 共赢,可是需要额外的谈判内容。

软件工程之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之过程模型

软件⼯程之过程模型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个发⽣、发展、成熟,直⾄衰亡的全过程⼀样,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也有⼀个定义、开发、运⾏维护,直⾄被淘汰这样的全过程,我们把软件将要经历的这个全过程称为软件的⽣命周期。

为了使软件⽣命周期中的各项任务能够有序地按照规程进⾏,需要⼀定的⼯作模型对各项任务给以规程约束,这样的⼯作模型被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或软件⽣命周期模型。

它是⼀个有关项⽬任务的结构框架,规定了软件⽣命周期内各项任务的执⾏步骤与⽬标。

本章将介绍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组件模型等过程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模型并不是有关软件开发进程的固定格式,⽽只是⼀种参考标准。

实际上,不同的软件项⽬需要不同的过程模型提供⽀持,并且还需要根据项⽬的具体情况,软件开发机构⼯作⽅式、管理模式等,对⼀些标准模型进⾏适当的调整与补充,以适应项⽬应⽤的需要。

⼀、软件⽣命周期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软件⽣命周期包含: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维护三个时期,并可以细分为可⾏性研究、项⽬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与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确认验证、系统运⾏与维护等⼏个阶段。

应该说,这是软件⽣命周期的基本构架,在实际软件项⽬中,根据所开发软件的规模、种类,软件开发机构的习惯做法,以及软件开发中所采⽤的技术⽅法等,可以对各阶段进⾏必要的合并、分解或补充。

1.软件定义期软件定义是软件项⽬的早期阶段,主要由软件系统分析⼈员和⽤户合作,针对有待开发的软件系统进⾏分析、规划和规格描述,确定软件是什么,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做准备。

这个时期往往需要分阶段地进⾏以下⼏项⼯作。

(1)软件任务⽴项软件项⽬往往开始于任务⽴项,并需要以“软件任务⽴项报告”的形式针对项⽬的名称、性质、⽬标、意义和规模等作出回答,以此获得对准备着⼿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层描述。

(2)项⽬可⾏性分析在软件任务⽴项报告被批准以后,接着需要进⾏项⽬可⾏性分析。

简述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简述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以下几种:
1.瀑布模型:这是一种线性的开发模型,具有不可回溯性。

开发人员必须等
前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进行后一阶段的工作,并且前一阶段的输出往往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

2.快速原型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
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

3.增量模型:这种模型是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增
量组件,从而分批次地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这些增量组件。

运用增量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是递增式的过程。

4.螺旋模型:这是一种用于风险较大的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模型。

它把
开发过程分为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4种活动。

5.喷泉模型:这是一种过程模型,同时也支持面向对象开发。

这些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特定的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软件架构中的设计模型

软件架构中的设计模型

软件架构中的设计模型在软件开发中,软件架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软件架构涉及到程序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

在软件架构中,设计模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结构。

本文将介绍软件架构中的设计模型,包括常见的三种设计模型: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块化和服务导向架构。

一、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是一种常见的架构设计模式。

MVC 是一种典型的分层架构,它将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分开,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性降低,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MVC 将一个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显示用户界面,控制器负责管理用户输入和操作。

在 MVC 中,模型和视图之间的通信是单向的。

模型不直接与视图通信,而是通过控制器将信息传递给视图。

控制器是 MVC 的主要协调者,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调用模型、更新视图和反馈用户操作。

二、模块化模块化是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可重用和独立的模块的过程。

这些模块可以独立地设计、开发和测试,模块之间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功能。

因此,模块化架构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在模块化架构中,每个模块都具有清晰的职责和接口,这使得系统更加模块化和可组合。

模块化架构可以通过提高复用性,减少开发时间和测试成本来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

三、服务导向架构服务导向架构(SOA)是一种基于服务的架构。

SOA 将一个应用程序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可重用的独立服务,这些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或企业内部进行互操作。

每个服务都具有清晰的服务接口和业务逻辑,使用标准化的协议和格式进行通信。

在 SOA 中,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消费者之间是松耦合的,他们通过业务通信发起请求和响应,并且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

SOA 提供了一种架构模式,将各个部分分开处理,有助于减少应用程序中的耦合。

四、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软件架构中的三种常见的设计模型: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块化和服务导向架构。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各种不同技能的人员参与工作、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等,以及允许采用不同的软件工具和不同的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人员管理、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等,如图所示。

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建模,即用一定的流程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可用规范的方式操作全过程,好比工厂的生产线。

---------------------------------------------------------------------------------------------------------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是1970年W·Royce提出的瀑布模型。

该模型给出了固定的顺序,将生存期活动从上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级过渡,如同流水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投入使用。

但计算拓广到统计分析、商业事务等领域时,大多数程序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等)编写。

瀑布模式模型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并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需求等缺点。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还有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等。

编辑本段典型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增量模型(演化模型)(Incremental Model);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7.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8.混合模型(hybrid model);9.RUP模型;10.IPD模型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

软件工程的六个常用模型及模型的选择

软件工程的六个常用模型及模型的选择

软件工程的六个常用模型及模型的选择目录软件工程的六个常用模型及模型的选择 (1)软件生命周期: (1)能力成熟度模型(CMM):(5个等级,等级越高软件开发能力越强) (1)瀑布模型: (1)V模型: (2)原型模型(原型化模型、快速原型模型): (3)增量模型: (4)螺旋模型: (5)喷泉模型: (6)如何选择软件过程模型: (6)软件生命周期:问题定义(项目计划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编码阶段(源程序)→测试(软件测试报告)→维护(软件维护说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5个等级,等级越高软件开发能力越强)1、初始级(有能力的人和个人英雄主义,管理无章)2、可重复级(有基本项目管理,有章可循)3、已定义级(过程标准化)4、量化管理级(量化管理)5、优化级(持续的过程改进)瀑布模型:定义: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模型: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生命周期一致,也称经典生命周期模型,实际应用时是带反馈的。

缺点:1、每个阶段的划分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2、开发风险大:线性开发,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将结束时才能看到成果3、早期错误发现晚:错误一般在测试阶段才能发现4、不适应需求变化:不能适应需求不明确和需求变化适应范围:适用于系统需求明确且稳定的、技术成熟、工程管理比较严格的场合,如军工、航天、医疗。

V模型:定义:瀑布模型的变种,由于其模型构图形似字母V,所以又称软件测试的V 模型。

模型:顶端(编码)左边(设计分析(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右边(测试(单元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运行维护))缺点:V模型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需求的满足情况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验证。

软件开发模型及应用

软件开发模型及应用

软件开发模型及应用软件开发模型是指在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确保开发质量而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和方法。

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开发需求和项目特点。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模型等。

瀑布模型是最为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型之一,它以线性的顺序进行开发,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集成和维护。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发过程不可逆。

瀑布模型适用于对需求较为稳定、项目周期较长、项目风险较低的开发项目。

迭代模型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集成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产生一个可部署的软件产品版本,可以逐步完善软件功能。

迭代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项目周期相对较短的开发项目。

原型模型是以演示型原型和进化型原型为代表,通过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来帮助开发团队和用户理解需求、减少需求变更的风险。

演示型原型只是给用户展示一下软件功能,进化型原型则建立在演示型原型的基础上,可以不断迭代完善。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较不明确、用户参与度高、交互体验重要的开发项目。

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基于迭代开发和用户参与的开发模型,通过将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短周期的迭代来逐步完成软件产品。

敏捷开发模型注重团队合作、用户参与和快速响应需求变化,能够在项目持续交付的同时保持软件质量的稳定。

敏捷开发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项目周期较短、用户参与度高的开发项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还有其他一些特定场景下使用的模型,比如融合开发模型、并行开发模型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模型。

在选择模型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开发质量的提高。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开发任务。

隐马尔科夫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四)

隐马尔科夫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四)

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是一种在语音识别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统计模型。

它的应用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在人工智能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HMM的基本原理。

HMM是一种用来描述一系列观测数据序列的概率模型。

它的核心思想是假设观测数据序列背后存在一个隐含的状态序列,而观测数据的生成过程是由这个隐含状态序列控制的。

在语音识别中,HMM可以用来建模一个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信号序列。

声音信号的特征可以被看作是观测数据,而人说话时所处的发音状态可以被看作是隐含的状态序列。

通过观测数据序列来推断出隐含状态序列,就可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识别。

HMM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有多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声学建模,即对语音信号的特征进行建模。

在HMM中,通常会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来描述不同发音状态的概率分布。

每个发音状态都可以用一个GMM来表示,而HMM则可以将这些发音状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音模型。

这样一来,当一个声音信号输入时,HMM可以根据观测数据来推断出最有可能的发音状态序列,从而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识别。

另一个关键环节是语言建模,即对语音信号的语言特征进行建模。

在语音识别中,通常会使用n-gram模型来对语言特征进行建模。

这样一来,HMM可以综合考虑声学特征和语言特征,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除了声学建模和语言建模,HMM还可以在识别和解码阶段进行Viterbi算法来寻找最可能的词序列。

这一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HMM所带来的多义性和多解性问题,从而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总的来说,HMM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识别语音信号,从而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HMM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五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模型解析

五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模型解析

五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模型解析在现代软件开发中,采用有效的开发模型可以帮助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简言之,开发模型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抽象表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五种流行的有效软件开发模型。

模型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最传统的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划分为一些连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完全结束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些阶段包括:需求定义,系统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

该模型适合小规模的软件开发和较为简单的系统,并且具有易于理解和实现的优点。

模型2: 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些更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可单独开发并测试,然后将所有小模块组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该模型的好处是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内可以持续分析和评估开发进度,确保开发的质量和时间:通过小模块的反馈与测试的及时改进优良的软件质量。

模型3: 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也被称为“快速应用开发”模型。

在该模型中,开发人员首先制作原型软件,然后从原型软件中收集到用户反馈,然后采用这些反馈加强整个系统的开发。

相比于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提供用户所需的软件,并且依据反馈进行修改,可以有效增强用户体验。

常见的例子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制作简单的产品原型以及软件程序,然后根据市场反馈,继续持续增强软件性能,并逐步实现产品的重点功能。

模型4: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强调由不完全的迭代和不完整的开发管理启动,重视风险分析并采取主动控制措施。

该模型是一种演化模型,强调通过模拟多个实验观察系列结果以选择最佳方案。

模型5: V模型V模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内置了测试阶段。

该模型强调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有相应的测试,导致更少的错误和缺陷,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开发质量。

总的来说,每个开发团队可以基于其业务需求,选择最适合其业务需求的模型,以便更高效利用资源和更快地开发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AF是重量型框架,确实够重量的,方方面面都做得规规矩矩。

如果看了前面三节,可能会认为,这N多的Attribute到底都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有多少这样的Attribute?如果不够用了怎么办?等着官方开发吗?
好吧,我不是为了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下我们的应用程序吧!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解决方案中的项目都是做些什么用途吧:
XAF的默认项目结构中,XCRMDemo.Module中写了代码,就会同时生成了web和win项目。

也就是说,上图中的模块是从上到下的继承关系。

但实事上,做过开发的朋友都知道,web中显示的textbox和win中显示的textbox是完全不同的控件,一个是html支持的,一个是winform中的控件。

XAF只是把他们做成了同一个名称的控件,让类型与控件有了对应关系,但有些时候,Web 下面和Win下面可能并没有一个同样功能的控件,比如我使用了第三方的控件Excel编辑控件,但我只找到了Win版本,没有Web版本,这时,我们只能把控件扩展写到XCRMDemo.Win.Module中去。

再来看看应用程序模型,展开XCRMDemo.Module项目,双击Model.DesignedDiffs.xafml 文件,可以看到:
如果你是从上面章节中下载的源码,请编译一次ctrl+shift+B
可以看到,这里可以控制着应用程序中的方方面面功能。

其中,ActionDesign,是对按钮进行设置的,比如之前开发中使用过的New按钮,Save,SaveAndClose等等。

假如我们想要开发的系统仅有中文,也可以直接在这里修改进行汉化。

为了展示效果,我做个简单的修改设置:
如上图所示,我将Cancel的标题,即为在界面上显示的文字修改为“取消”
并用同样的方法将,Delete,New,Save等几个按钮都做修改。

可以看到已经有了变化。

Views:这个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结点,可以设置视图的多数信息,布局,控件可用,按钮隐藏等等。

在XAF中,共有4种视图类型:
列表视图
详细视图
搜索视图
DashboardView
其实在过去的章节中,除了DashboardView以外,我们都已经见过了。

例如上图就是列表视图,点击新建按钮,出现的就是详细视图。

在客户类中,点击选择客户分类的弹出窗口,就是搜索视图。

视图都是根据业务模型推导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BOModel中做的设置,将会生效于BOModel的视图,举例说明:
我们已经写了客户类,在界面上任何地方显示的都是“客户”这两个字,下面我们把文字改成客户信息。

看列表视图效果:
看详情视图效果:
可以看出列表和详细视图经过一次修改都被改变了,这里只是演示标题,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要修改的是其他信息,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有用的,一次修改多处变化,不用像普通的开发一样反复的修改很多次。

来再看看视图的修改:
按图上的路径打开详细视图设置,可以看到右侧的属性设置窗口,其中包含了很多设置,AllowDelete\AllowEdit\AllowNew这些,可以直接控制视图上的按钮显示情况。

此时修改Caption,则只会影响详细视图了。

BOModel是用于模型的设置,指我们建的类,客户,业务对象,DomainObject这些名词都对应着模型,只是叫法不同。

CreatableItems:这里面的模型会在界面上出现一个下拉框,点击后直接调用了新建功能,显示出详细视图。

ImageSources:在导航菜单、各种视图中,会使用到图标信息,这里列出了相关信息。

Localization:这里列出了一部分需要本地化的内容。

NavigationItems:之前在代码中使用过[NavigationItem("基础信息")]这样的Attribute,事实上它是指示此处的NavigationItems的创建,是个树形结构,可以更直观的进行操作修改出想要的结构。

Validation:可以看到系统中用到的所有验证规则,这里还没有演示过,后续将在代码中给出示例。

ViewItems:系统已经存在的编辑器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一般不会在这里作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