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欣赏价值。
高中阶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审美上得到熏陶和启示。
下面是对几首经典古诗词进行鉴赏,希望能够为高中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照亮了整个床前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清朗的感觉。
诗人眺望明月,才觉得似乎有霜降临,与月光共照。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制造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给人以思乡之愁。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描述,表达了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意愿。
诗人用“依山尽、入海流”一句简洁而具体地描绘了白日和黄河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广阔而无穷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决心,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进一步超越自我,不断向前。
整首诗给人以壮志豪情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3.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雄浑激昂、豪放悲壮的诗风展现了杜甫的彷徨和苦闷。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寒冷、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给人以凄美、辽阔的感觉。
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的艰辛心境和对逆境的坚持。
整首诗给人以慷慨悲愤之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结合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多种元素,融汇了文学、音乐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一片瑰宝”。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鉴赏古诗词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登高》作者: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它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内涵。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揭示出自然的壮美和长河的宏伟,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则是作者对追求进步、不断创新的推崇与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博大精深,字句间别具情味、意境深远,传达了作者的抱负和理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晚间的宁静月色为象征,表达了饱含思乡之情的感受。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一代名句,既表现出明月的美丽,又形象地暗示出作者的思念之心。
后文“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表达出作者心头思乡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表现美感和审美价值。
三、《悯农》鐮声何处秋塞近,人事如今都走遍。
只有馀杭——塘上月,波心愁听《戍鼓》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反映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以及生活状况的艰苦,表现出了对农民的同情关怀。
诗中通过突出“鐮声”“馀杭——塘上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同时,诗中的“人事如今都走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暗示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心。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代表作,以形象的雨景描绘出春天丰收的景象,表现出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月夜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鉴赏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
下面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鉴赏,以期能够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奔放畅达而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之作,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简短,句式清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情激昂、壮美雄浑而著称。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边塞壮丽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词简练,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花间一壶酒》- 李清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唱和男女之事、沉醉花鸟之境为主。
《花间一壶酒》是她的代表之作,通过酒和月、酒和影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渴望。
词中错落有致地描绘了花、酒、月、影,以及主人公独酌无相亲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的个性特点。
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解诗词的表面含义。
通过理解词句和上下文的关联,了解诗词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象征、夸张、拟人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体会诗词的意境。
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高中常考诗词鉴赏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3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高中常考诗词鉴赏2木兰诗/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二古诗词鉴赏高二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1.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分)(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高中古诗词鉴赏大全
高中古诗词鉴赏大全一、《江畔独步寻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万八千山峰头,梦里不知许多愁。
蓬莱斗折可登临,未敢高声语动清虹。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
在高中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来鉴赏几首著名的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魅力。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位孤独的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又寄托了作者心中的感叹和思考。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描绘了自然景象,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宏伟。
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则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的感慨和无奈。
诗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彰显了作者自己的遭遇和心境,颇有哀意。
《清明上河图》——张若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诗来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后一章,描绘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中的情景。
诗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将读者引入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而“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句则表达了对这样美景的怀疑,颇有讽刺之意。
最后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则彰显了作者的孤独和感慨,表达了深情而寂寞的内心。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诗中通过讲述汉武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生和情爱的深思熟虑。
诗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等,描绘了贵妃的美貌与汉武帝对她的倾慕,引人入胜。
高二上册古诗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
高二上册古诗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1★雨后池上【作者】宋代刘攽【体裁】七言绝句【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打磨。
②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③垂杨:杨柳。
④荷: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
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作者】盛唐王维【体裁】六言绝句【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鉴赏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诗词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就是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范例一:《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幽咽,又急又高的天气,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篇开始就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呈现了大自然的厚重和深奥,生动地表现出山水之美。
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则表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和境遇,反映了一个忧国忧民又无法改变世界的知识分子的疾苦和愁怨。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致和诗人内心独白的描写,营造出了壮阔、凄美的气息,体现了杜甫的感性表达和细腻的心灵世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范例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简洁却纯净,抒发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寥寥数语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典型的自然描写,把深夜中的月亮经过自然的变幻,处理成异常浪漫的光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家园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把“思故乡”作为全篇充满艺术感的节及,更是耐人寻味。
整首诗用简短洗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思故乡”,更是让人理解到即使在一个人的深夜,思想也头头是道,表现出诗人的志趣。
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是李白田园诗中的代表之作。
作者:陆游庐山谷中鸟四时,空水共潮平。
最喜莫言天与水,水天有情知何极。
《庐山谷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作者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态。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大江东去》唐代:陈子昂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峡北入天山。
江陵何困汉将之,楚天遥远空波浩。
–《登幽州台歌》此诗的主题是怀古咏史,颂扬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气魄。
诗人通过大江东去、浪淘沙的景象,来烘托古人的“风流人物”形象,表达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族传统。
诗中写出了故垒西边、三峡北入天山等重要地点,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江陵困汉、楚天遥远等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和历史感染力。
《清平调·村居》唐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秋风吹冷,战衣已衰老。
衰草连天,晚砧送客闲相劝。
–《菩萨蛮·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此诗所画村庄,四时美景,生动形象。
诗人根据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生发了对家乡田园生活的神往之情。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在田园细节的精细描写中表现出家乡和故乡的万千情思。
通过辛辣痛快的文字,展现了作者深沉而复杂的人生感悟。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毒蛇遇雄风,雏鹤飞翔壮丽处。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涛骇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行路难·其一》此诗运用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气势磅礴、壮观雄阔的景象。
以金戈铁马为象征描写,描述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和拼搏的辉煌历史和英雄荣光。
诗人通过对毒蛇、雏鹤、山河、身世、惊涛、骇浪等精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热爱祖国、赞美时代和理想人生的精神追求。
《浣溪沙·北国风光》唐代:文征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浣溪沙·北国风光》此诗描绘了中国北方严寒季节的神秘幽美。
通过对冬季北国的景色和自然现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于神秘自然和美丽风景的沉迷和赞美。
文学_高二语文课要求的古诗词鉴赏
高二语文课要求的古诗词鉴赏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一)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
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
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寄托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鉴赏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下面将介绍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的鉴赏。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被誉为古诗中的绝世之作。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通过简单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他看到窗外的明月,不禁使他想起故乡,远在天涯的他感到思乡之苦。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流亡诗人的境遇和寄托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抒情的言辞,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和宽广的视野,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个人志向高远,追求卓越的心态,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雄健的行文,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悲凉的离别情怀而为人称道。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草木的生命变化,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的无常。
生命如草木一般,有枯有荣,有离别有相聚,而时间却在不停的流逝。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悲伤的抗拒。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使人不禁对人生的短暂而珍贵产生共鸣。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提高语言能力和审美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了解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
通过对意象、语言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2023文学_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2023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一)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赏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
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
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着称。
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
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
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
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
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
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
高中课前三分钟古诗鉴赏
高中课前三分钟古诗鉴赏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静夜思》《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经典高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导语】古诗词是古代⼈们抒发内⼼情感的出⼝,是表达⾃我的⼀种⽅式,富有中华⽂明特有的美感。
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寻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短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何! 譬如朝露,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惟) 青青⼦衿,悠悠我⼼。
但为君故,沉吟⾄今。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何时可掇?(明明⼀作:皎皎)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相存。
契阔谈讌,⼼念旧恩。
(谈讌⼀作:谈宴) ⽉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不厌⾼,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
译⽂ ⼀边喝酒⼀边⾼歌,⼈⽣的岁⽉有多少。
好⽐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们啊,你们令我朝⼣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今。
阳光下⿅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旦四⽅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中深深的忧思,喷涌⽽出不能停⽌。
远⽅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宴饮,重温那往⽇的恩情。
⽉光明亮星光稀疏,⼀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周却没敛翅,哪⾥才有它们栖⾝之所? ⾼⼭不辞⼟⽯才见巍峨,⼤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愿天下的英杰真⼼归顺于我。
鉴赏 《短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个乐曲的名称。
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收集的同名有24⾸,最早的是曹操的这⾸。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还有《长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帝曹丕《燕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艳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高中古诗词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6、《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1:《花犯》古诗词鉴赏原文: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古诗词鉴赏:本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宦游无定,到处漂泊的寂寞感伤之情。
上片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到去年之梅,下片由今年之梅联想到未来的梅子。
在赏梅中融进自己游踪不定之憾。
上片前六句写眼前“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之梅花。
“粉墙低”写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写梅花的晶莹可爱。
“净洗铅华”则写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质。
后五句回忆去年独自雪中赏梅的情景。
“香篝熏素被”描写雪中之梅的形与味,极其精彩。
下片五句又回到眼前,写赏梅匆匆,而梅已飘坠,最后四句跳到未来。
想象江上以梅荐酒及梦中寻梅的情景。
全篇处处写梅,而又结合自己的行踪,写出飘泊不定的生活。
结构圆美流宕,浑化无迹。
这首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而且以梅花自喻,委婉曲折。
整个词句不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前后呼应,一下串插,迂回反复,井然有序。
高考古诗词鉴赏2:《送李端》古诗词鉴赏原文: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古诗词鉴赏: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
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
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
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分)(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答: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分)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答:《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
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
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4分)答: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
写法、意境各2分。
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不同。
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
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4分)(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4分)答: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
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
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4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高二古诗词鉴赏(二)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6.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分)答: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1分。
意思对即可)(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4分,每首词2分,意思对即可)(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分)答:反衬。
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分,表现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3分)答: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两诗表达的感情各2分,共4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答: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答:“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5分)答:万户千门成野草(1分)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
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分析同“隔叶黄鹂空好音”)(2分)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