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案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念过家乡?家乡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到亲切?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课文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文理解与分析a.课文描绘了哪些家乡的景物?b.作者对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c.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和句型?请举例说明。
二、课文深入学习a.课文中的“月是故乡明”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b.作者为什么说“我对故乡的思念,永远不会衰竭”?c.课文中有哪些描写家乡景物的细腻语句?三、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家乡的感情。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作文分享与点评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全班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课文拓展与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景除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还有哪些?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收集关于家乡的图片和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第四课时一、家乡图片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家乡图片,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2.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对待家乡的态度。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以点带面,自学本单元其它几篇文章。
3.情感目标: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人与月”。
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2.在本专题的文章中,家、故乡等概念有时是具体的,指的就是家庭、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有时又是抽象的,指人的精神的寄托之所,有着很复杂的人文指涉,研读时要仔细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赏读研习(一)自读奠基1.纠字音大苇(wěi)坑篝(gōu)火嚼(jiáo)烂粘(zhān)清光四溢(yì)萌(méng)动晶莹澄(chéng)澈(chè)风光旖(yǐ)旎(nǐ)无垠(yín)慨(kǎi)然惆(chóu)怅(chàng)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5篇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的教育,通过系统教学和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流畅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
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4自然段)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描绘了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画面。
第二层(第5-6自然段)写了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以各地美丽的月景,衬托家乡月亮的美,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小月亮”的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紧扣文题,分为三部分,首尾呼应,构思精巧,感情层层深入。
课文中不仅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也有许多古雅的用词。
显示了高度的文化品位。
课文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浓烈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3.运用抓对比写作手法、抓典型事例、抓直抒胸臆的句子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略读课文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阅读,运用批注梳理文章典型事例,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抓对比写作手法、抓典型事例、抓直抒胸臆的句子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诵读诗句,揭示文题。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生读: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2024)
2024/1/28
14
04
主题思想及文化内涵挖掘
2024/1/28
15
乡愁主题思想阐述
故乡与乡愁
阐述《月是故乡明》中表达的故乡情 结和乡愁主题,分析作品中流露出的 对故土、亲人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
时空与记忆
情感与意象
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情感语言和意象手 法,如“月亮”、“柳树”、“炊烟 ”等,解读这些元素在表达乡愁主题 中的作用。
探讨作品中时空背景与乡愁情感的内 在联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时空的转 换和记忆的回溯来表达乡愁主题。
2024/1/28
16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2024/1/28
家庭观念差异
01
比较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分析中西方家庭文化对个体乡愁
情感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02
探讨中西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
8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结构特点
文章以“月是故乡明”为主线,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联想,串联起作者对家乡 和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祖国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写作特点
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意境;同时 ,通过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的挖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
2024/1/28
特殊的意义。
0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季羡林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苦
难。通过对季羡林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
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21
类似主题作品比较阅读
2024/1/28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与季羡 林的《月是故乡明》相比,两篇文章都以“故乡”为主题,但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有所不 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亲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的深情厚意。
2.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
比如:“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的月亮诗词、散文等拓展材料。
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李商隐《陈后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宁静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启发,你们对月亮有怎样的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象征着什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月是故乡明》教案
写作手法运用
象征手法
01
月作为故乡的象征,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对比手法
02
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凸显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
真。
细节描写
03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乡村生活的点滴,使读者仿佛置身
其中。
写作风格特点
朴实自然
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实际,使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真挚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作者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 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 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通过解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月 亮意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 己的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完成教材中配套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
对于练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和纠正,避免在后续学习中出 现类似问题。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展视野
阅读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如 古诗、散文、小说等,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月亮的象征意义和审
人。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全文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月之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作者心中的故乡,也是读 者心中的一片净土。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对故乡的那份难 以割舍的情感。
3《月是故乡明》教案
3.默读第3自然段,从看月亮、梦月亮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从场景描写中感受到作者诗性萌动,对于故乡月亮的印象深刻。
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成年漂泊经历,理解“月是故乡明”。
1.默读第4自然段,画季老的人生经历导图。
2.学生交流。
老师课件补充季老的人生经历导图。
3.补充季老在留学时的感慨。
“后来战火蔓延,德国四面被封锁,供应日趋紧张。
我天天挨饿,夜夜做梦,梦到中国的花生米。
”——选自季羡林《留德十年》4.结合季老的生平资料,你又感受到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5.小结:季老远离故土的酸楚、无奈,对故国无比的思念。
6.朗读第4自然段的相关文段:感受季老对于异乡美妙绝伦的大月亮和故乡小月亮不一样的情感。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敌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7.学生交流、汇报。
8.小结: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季对于故乡小月亮的无比怀念。
任务二:聚焦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理解“月是故乡明”。
学习要求:找到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
学习要求:回顾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学习要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直接抒发对其的情感。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再大再圆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明月,请你也写一写你家乡中的一种景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习要求:朗诵积累,感受“月是故乡明”。
1.再次朗诵积累有关月亮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经典教案
《月是故乡明》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月是故乡明》的主旨,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领略作者的文学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语言魅力、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珍视家庭亲情,树立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月是故乡明》的主旨,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难点:深入探究文章的语言魅力、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理解作者的独特写作风格。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PPT、录音、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作者季羡林的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季羡林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月是故乡明》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对家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月亮在你们心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氛围。
(3)教师简介作者季羡林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理解文章主旨(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月亮,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认为‘月是故乡明’?这个观点对你有何启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4.探究语言魅力与情感表达(1)教师选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其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提问学生:“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打动你?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总结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拓展文化内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提到的中秋节、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有何意义?它们与文章主题有何联系?”(2)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月亮相关的传统文化或习俗?它们在你的家乡有何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体验。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设计理念】《月是故乡明》安排在人教版2019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
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
通过对学过的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04345_《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月是故 乡明》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 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朗读、讨论、分析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1/24
28
学生表现评价及建议反馈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学 习热情和主动性。
结尾升华
以“月是故乡明”为核心 ,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 亲情的珍视。
8
关键语句解读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
此句点明文章主旨,表达对故乡月亮的偏爱和深厚感情。
“事虽然细微,那时候却觉得非常美好。”
通过回忆童年趣事,展现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024/1/24
“月亮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月亮。”
20
学生自主创作展示
创作主题
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和记忆。
创作要求
作品需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可以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 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意象的丰富性。
展示方式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朗诵或展示,也可以制作成海报或 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
2024/1/24
14
04
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挖掘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1/24
15
乡愁主题思想阐述
1 2
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作品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以及亲 情、友情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月是故乡明》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了解季羡林其人其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对故乡都有很深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故乡的文章。
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撰写的。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64页《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读题。
作者在文章中以山村小朋友为朋友,流连忘返于故乡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山水之美,故乡之美。
写的感人至深。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感受故乡的山美,水美,人美。
在阅读中碰到不懂的词、句或问题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
2、学生汇报交流:这篇课文写了故乡的山、水、月亮;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作者非常眷恋自己的家乡。
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板书:思乡之情)3、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再相互交流。
4、小组合作检查自读情况。
互相帮助正音正形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全班交流朗读,互相评议。
5、播放课件:配乐欣赏。
(请学生边看边谈谈自己的感受)6、感情朗读全文。
(配乐)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小组合作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画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组长记录要点。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练读,师正音。
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还有没有别的趣事?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月是故乡明学历案
《月是故乡明》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出的思乡之情。
2.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3.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引出本文作者季羡林,进而介绍季羡林的故乡及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故乡,并欣赏课文《月是故乡明》。
2.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读全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借助工具书或在线资源进行查阅,理解并积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思路。
3. 赏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体会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出的思乡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季羡林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故乡怎样的感情?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文章的主题。
5. 总结聚焦,深化主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拓展练习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拓展练习,如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文章,或者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思乡之情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通过这些拓展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文中描写了故乡那平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进行对比,表达出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进而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渺、篝”等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拓展阅读,加深对思乡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习文中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例如,文中将故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大月亮进行对比,如“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让学生理解这种对比手法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并能体会这种情感在文中的细腻表达。
例如,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描写并不是简单地描述其外形等,而是融入了童年的回忆等多种情感因素,如“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不少生字较为复杂,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如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关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课文以“月”为线索,写了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内容。
梳理“童年趣事”这部分时,要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
梳理“成年经历”这部分时,可提示学生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关注对比的手法:“成年经历”部分通过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月亮和故乡“小月亮”的对比,表达出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1.认识“俳、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题目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美丽清冷的月亮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预设1: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预设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预设3: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引导: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也出自一首古诗(板书:月是故乡明),你了解这首诗吗?预设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我可以背出这首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预设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预设3:哪里的月亮都是明亮的,但是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的是杜甫对家乡的怀念。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以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
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3、学生创作和表演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
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
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生:跟着朗读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放背景音乐)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生:聆听歌曲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月是故乡明》安排在人教版2019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
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
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
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
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
通过对学过的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
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
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19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1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季羡林 (1911.8-2009.7)
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其散文著作很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90多岁的他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
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
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用猜的方式导入介绍季老的突出贡献和高尚的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
“明月”情结。
二、检查预习
纠字音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一起朗读文章,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久石让的《故乡》。
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教师指导:本文基调深沉真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三、五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六段后面应该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七、八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
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
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
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的写了出来,没
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
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
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生:作者思乡情深。
师:那他是怎样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
生:借对故乡月亮的回忆、思念巧妙地表达思乡之愁。
师:围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生:童年的趣事、故乡的山(无)水(坑)即故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
在师生互动基础上,形成板书。
开篇点题
月对故乡与童离开故乡后思乡
年的回忆的生活
(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清了文章内容和脉络,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讨文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