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的起源和发展
最大诚信原则——弃权与禁止反言
最大诚信原则——弃权、禁止反言、不可抗辩条款本节内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含义1.弃权的构成要件2.禁止反言与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1.弃权;2.禁止反言;3.不可抗辩条款。
教学内容3.弃权和禁止反言2.保证1.如实告知约束投保人约束保险人案情介绍——案例:人身保险引纠纷2011年2012年2012年底2015年后续李女士孩子所在学校统一为孩子们向A 保险公司投保了学平险李女士的孩子因病情加重不幸身亡李女士的孩子因患白血病获得了A 保险公司10000元的赔偿李女士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李女士在A 保险公司给孩子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约定死亡保险金额为12万元。
(一)弃权的定义弃权:所谓弃权,即放弃权利,在保险法中,是指当保险人已经意识到其有理由解除保险合同,或者有理由抗辩被保险人保险单下的权利主张时,明示或默示地向被保险人传达其放弃上述权利的意思表示。
构成弃权的要件:1.保险人必须知悉权利的存在。
2.保险人必须有明示或默示的意思表示。
(二)禁止反言禁止反言:在保险法中,是指保险人或其代理人对被保险人既然做出了某种错误陈述,并被不知情的被保险人所信赖,以至于如果允许保险人否认先前的陈述将导致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法律禁止保险人否认先前的陈述或改变立场。
禁止保险人出尔反尔(三)案情介绍——案例:人身保险引纠纷2011年2012年2012年底2015年后续李女士孩子所在学校统一为孩子们向A 保险公司投保了学平险李女士的孩子因病情加重不幸身亡李女士的孩子因患白血病获得了A 保险公司10000元的赔偿李女士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李女士在A 保险公司给孩子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约定死亡保险金额为12万元。
李女士是否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第16条】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承保在本保险公司已获得赔付的带病标的是否构成弃权?是否适用禁止反言?订立保险合同时,如果保险人已经知道被保险人患病的事实并且收取了保险费,说明保险公司已经放弃了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存在弃权的事实,保险合同成立,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合同的弃权和禁止反言的开题报告
保险合同的弃权和禁止反言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对于投保人和受益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保障手段。
保
险双方在签订保险合同时,需要考虑到保险合同中的一些条款,如弃权和禁止反言等。
然而,这些条款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保险合同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并分析其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三、研究内容
1、弃权的定义和形式
2、弃权与保险合同的关系
3、弃权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4、禁止反言的定义和形式
5、禁止反言与保险合同的关系
6、禁止反言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法律文献和案例进行梳理和
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五、研究意义
1、帮助投保人和受益人更好地理解保险合同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相应条款。
2、促进保险合同的健康发展,保障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相关法律人员和从业人员对保险合同的理解和应用的水平。
六、研究结论
保险合同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等条款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利于保险合同
的正确解释和操作。
因此,投保人和受益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需要注意这些条款及
其形式,以避免因此而产生纠纷。
简论新_保险法_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
简论新《保险法》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赵 冰今年2月份,新修订通过的《中(以下简称《保险法》)引起了各方热议。
其中,在第十六条中新增的有关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内容更是引人关注,相关评论和报道近期不断见诸报端。
据统计,我国寿险及健康险合同纠纷超过一半是由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赔引起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投保人都是故意隐瞒一些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保险公司往往负有责任。
《保险法》新增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为此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
一、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的相关概念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原则最早来自于英美法,后被大陆法所吸收,在大陆法系各国家的保险法中以最大诚信原则的形式得以体现。
但最大诚信原则的概念范围要比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更为宽泛。
除了弃权与禁止反言,最大诚信原则还包括如实告知、保证和说明三项内容。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的概念被弱化,其重要性也没有得到体现。
因此,有必要先对弃权和禁止反言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加以略述。
弃权与禁止反言,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原则,其法理基础和适用原则都有所不同。
本文仅就英美学者对其概念内涵的表述加以概述。
1.弃权的概念及适用条件根据英美学者在保险法相关著作中的表述,弃权是指“保险人知道其有正当的理由解除合同或者拒绝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但是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向被保险人传达其放弃该权利的情形。
”要判断保险人的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弃权,可以从以下三点判断:第一,保险人享有基于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而产生的如抗辩权等权利;第二,保险人知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事实;第三,保险人作出了弃权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点,则可以判断保险人弃权。
举例来讲,在分期支付保险费的寿险合同中,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第二期保险费在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六十日后延期支付,而保险人接受了该保费,则意味着保险人放弃了其因投保人延期支付保费产生的宣告合同中止的权利。
禁止反言原则
禁止反言原则
禁止反言原则”(equitable estoppel)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般契约理论,其基本内涵是“My word is my bond”——言行一致,不得出尔反尔。
英美法系国家传统的契约理论是:合同成立、变更均须有对价(consideration),才能产生强制执行之效力。
可是实践中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某人许诺赠与他人物品或答应他人无偿为其做某事,但不久又反悔而使受诺人遭受损失。
受诺人受到损失后却无法律依据阻却权利人权利的行使。
20世纪40年代以前,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使法律天平平衡的砝码,一是在衡平法上采用禁反言,再是尽其所能寻找有效的约因。
这种方法往往产生牵强附会,徒增了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怀疑。
1877年英国法官卡恩斯勋爵(Lord Cairns) 审理Hughes V .Metropolitan Railway Co.案时就提出了禁止反言的观念,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至1947年,卡恩斯勋爵的观念被英国大法官丹宁(Lord Denning)传承,并将其确立为一个法律原则。
相关文献
∙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
∙船舶建造合同下相对性原则的案例评析-水运管理-2012年第4期 (3)∙禁止反言作为CISG补缺性一般原则-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8期
(2)
以上文献来自于
>> 查看更多相关文献。
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原则
笨占 I 缸会
己1年 月 上 口D 9 ( )
。
j j
固 法 的 鐾反 畜原
向仲 侠 李 兰
摘 要 禁反 言原 则一 项公认 的国际 法规 则 , 源 于英 美法 中的禁 反言规 则 , 发 展 出 了 自身的 特点 。禁反 言原 则 在 国际 起 但 法 渊源上 属 于一般 法律原 则 , 包括 单 方声明 和默 认 两种形 式 在 国 际 司法 实践 中禁反 言原 则被 广泛运 用 于各种 案件 当中。 关键 词 禁反 言 单 方 声明 默认
规 则有 着不 同的特 点 。 英 美法 中的禁反 言规则 发端于 中世纪 的英 国 , 由于长久 的历
史发展 形成 了一个 类 型多样 、 用不 同 的规 则 体系 。 作 主要 的禁 反 言 类 型 有 记 录 禁 反 言 ( s p e ye od 、判 决 禁 反 言 (s — et p l re r ) o b et o t p l rpee t i ) 允诺 禁反 言 (rmi oy s p e) o e ye rsna o 、 p b tn po s ret p 1 等等 , s o
禁反言 规则 被作用 重要 的判案 依据 被 国际法院所 被 明确 作为 一个 国际法规 则大量 适用 于 国际司法 实践 , 并且 已经 土 主权 问题上 ,
发展 出较 为完整 的适 用规 则 。
一
引 用 , 为确 定主 权 归属 的重要 原则 。 成
、
国际法 和禁反 言原 则
( 禁 反言规 则 的法律 地位 二) 通 说 认为 , 反言 原则 是 国际法 中的一 般 法律 原则 。 恩 ・ 禁 伊
论民事诉讼中的禁止反言规则发展与协调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论民事诉讼中的禁止反言规则赵根喜一、民事诉讼中的禁止反言规则之含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八条第四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由此,笔者认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适当的场合对对方提出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或证据自认后,不得随意撤销,或者主张与承认事实相反的事实,这项规则在理论界被称为“禁止反言规则”。
顾名思义,所谓禁止反言,就是禁止违反先前的言论。
禁止反言规则体现了诚信原则和程序安定原则,即当事人在作出自认后不能出尔反尔,避免造成审理中的混乱,确保程序的安全与稳定。
二、禁止反言规则与自认规则的关系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适用证据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一方在自认后法院即可认定自认的事实或证据,并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我国关于自认的规定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证据规定》、《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中,但这些司法解释尚未使用“自认”这一法律术语,而称之为“当事人的承认”。
因此,根据目前我国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自认规则可以描述为: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确定其证据的证明力。
可以看出,禁止反言规则由自认规则派生而来,是对自认规则的一种补充和强调,是针对自认规则中出现的具体情况的细化规定。
三、实践中如何把握禁止反言规则在实践中,当事人自认的场合有两种:即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
这两种情形下的自认是否允许撤回?禁止反言规则在实践中具体怎样把握?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诉讼中的自认。
一般情况下诉讼中的自认应当适用禁止反言规则,但是以下两种情形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论新《保险法》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
中 图 分类 号 : 9 2 24 D 2 .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2 X(00 0 O 1 0 17 9 0 2 1 2一 14— 5 J
Ab ta t h e v ri n o n u a c a siults t rn i ls o ie n so p 1 sr c :T e n w e so fI s r n e L w t a e he p ic p e fwa v r a d e tp e .Fr m he p o t
1 引 言
破, 笔者 认为基 于 以 下 两点 原 因 : 一 , 其 投保 方 与保 险人 产生 的纠纷 日益 增 多 , 投保 方 的合法 权 益 经 常
在保 险业 高度发 达 的英 国和 美 国 , 权 和禁 止 受 到侵害 , 投 保 易 、 赔 难 ; 费 快 、 款 慢 ” 为 弃 “ 索 收 赔 成 反 肓原则在 阻断保 险人 不 当行 使解 除权 和抗辩 权方 人们对 保 险 的普遍 印 象 。“ 险 就 是 骗 钱 ” 为许 保 成 面发挥 着 重要 作 用 , 以保 护 投 保 方 ( 保 人 及 被 保 多保 险消 费者 的共识 , 国保 险 业 遭受 了前 所未 有 投 我 l 由 险人 ) 的利益 。而大 陆 法 系保 险法 中却很 少能 够看 的诚信 危机 。l其 二 , 于投 保 方 对 保 险 标 的风 险 到对弃权 和禁止 反 言 原则 的具 体 表述 , 这 并 不代 情 况 的实际掌 控 , 但 加之 投 保 方 与保 险人 间 实 际上 为
O n t e W a v r a d Eso e n t w r i n o n u a c w h i e n t pp li he Ne Ve so f I s r n e La
民事诉讼中禁止反言规则
民事诉讼中禁⽌反⾔规则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原则。
⽽禁⽌反⾔规则就是基于诚实信⽤原则⽽衍⽣出的⼦规则,如当事⼈在⼀审阶段以合同有效为由提出相应抗辩,在⼆审阶段再以合同具有可撤销事由提出抗辩的,基于禁反⾔规则,对其⼆审新提出的合同具有可撤销事由的抗辩,⼈民法院不予⽀持。
当事⼈在⼀审阶段未提出合同具有可撤销事由的抗辩,⽽在⼆审阶段提出的,考虑到合同效⼒问题是合同纠纷的前提性问题,⼈民法院仍应就合同是否具有可撤销事由以及撤销权是否已过存续期间进⾏审查。
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原则
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原则作者:向仲侠李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5期摘要禁反言原则一项公认的国际法规则,起源于英美法中的禁反言规则,但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
禁反言原则在国际法渊源上属于一般法律原则,包括单方声明和默认两种形式。
在国际司法实践中禁反言原则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案件当中。
关键词禁反言单方声明默认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59-02从1929年的塞尔维亚贷款案开始,经过长期的发展,禁反言被明确作为一个国际法规则大量适用于国际司法实践,并且已经发展出较为完整的适用规则。
一、国际法和禁反言原则(一)概述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原则起源于英美法中的禁反言规则(estoppel),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国际仲裁和诉讼当中。
虽然有着相似的名称,但是与英美法中的禁反言规则相比,国际法上的禁反言规则有着不同的特点。
英美法中的禁反言规则发端于中世纪的英国,由于长久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作用不同的规则体系。
主要的禁反言类型有记录禁反言(estoppelbyrecord)、判决禁反言(estoppelbyjudgment)、契据禁反言(estoppelbydeed)、表示禁反言(estoppelbyrepresentation)、允诺禁反言(promissoryestoppel)等等,各种禁反言类型都有独特的含义、作用和适用规则。
其中既包括证据法规则,又有实体法规则,总的说来,内容丰富,体系庞杂。
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尚未发展出如此丰富细致的规则体系,首先是因为它产生较晚,在1929年常设国际法院受理的塞尔维亚贷款案中,“禁反言”才首次出现在国际法中,目前的历史还不到一个世纪;在1933年的东格陵兰岛案中,禁反言原则才被首次用于确定领土主权归属。
其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法发展自身特点决定的,由于不存在一个国际法立法机构,禁反言原则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际仲裁机构和国际法院的案件裁判,比起国内法,国际法的司法实践活动就要相对要少一些。
最大诚信原则下 弃权和禁止反言
最大诚信原则下弃权和禁止反言1070300033 安颖诚信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观念与具体民法规范之间的连接纽带。
保险活动中对当事人的诚信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保险中的诚信原则被称为最大的诚信原则。
我国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有三项基本内容: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
保险对诚信的要求“最大”,是由于保险具有特殊性。
保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其次,保险合同是约定未来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的合同。
最后,保险的建立依赖于大多数人的参与,如果在保险中不强调诚实信用,保险就缺乏安全性。
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最早是英美合同法中的制度,到了20世纪,保险法领域开始给予这个规则以显著的重视。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陆续发展了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弃权与禁止反言。
弃权是指保险合同一方当事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权利。
而禁止反言则是指保险人一方对某种事实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做的错误陈述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合理依赖,以至于如果允许保险人一方不受这种陈述的约束将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权益时,保险人一方只能接受其所陈述事实的约束,失去了反悔权利的一种情况。
弃权的构成通常需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件:(1)保险人享有基于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权利。
(2)保险人知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事实,从而得以产生合同的解除权或抗辩权等权利。
(3)保险人作出弃权的意思表示。
保险人的弃权既可采取明示的方式也可采取默示的方式。
禁止反言的构成要件不同于弃权,具体表现为:(1)保险人对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作出清楚和确定的虚假意思表示。
(2)保险人合理预期其虚假的意思表示将导致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作为或不作为。
(3)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人的虚假意思表示予以合理信赖。
对于禁止反言适用的限制主要在于承保范围和事实两个方面。
承保范围对禁止反言适用的限制与对弃权适用限制相同,即禁止反言不能适用于承保范围中未包含的损失风险和除外的损失风险。
弃权和禁止反言的例子
弃权和禁止反言的例子弃权和禁止反言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需要做出选择或表达意见的情况。
然而,在某些场合下,我们可能会选择弃权或被禁止反言。
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两种情况。
一、弃权的例子1. 投票中的弃权在选举或决策投票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弃权。
这通常是因为我们对候选人或方案都不满意,或者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来做出决定。
例如,在一次学生会选举中,如果一个学生觉得所有候选人都不够好,他可能会选择弃权。
2. 购物中的弃权在购物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也可能会选择弃权。
例如,在一个商场里看到了很多衣服,但是却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款式和尺码,那么就可以选择放弃购买。
3. 辩论中的弃权在辩论赛中,有时候某个辩手可能会选择放弃某个话题或回答某个问题。
这通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回答该问题。
二、禁止反言的例子1. 法庭审判中的禁止反言在法庭审判中,被告人通常被禁止反言。
这意味着他不能否认自己的罪行或指责其他人。
例如,在一次谋杀案件中,被告人不能说他是无辜的,而只能通过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犯罪。
2. 企业管理中的禁止反言在企业管理中,有时候员工被禁止反言。
例如,在一个公司里,如果一个员工对某个决策持不同意见,但是领导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该员工不能公开批评领导或质疑决策。
3. 政治宣传中的禁止反言在政治宣传中,有时候人们也会被禁止反言。
例如,在某些国家里,政府可能会限制公民对政治领袖和政策表达不同意见,并且可能会追究相关责任。
结语以上就是弃权和禁止反言的例子。
弃权和禁止反言虽然有时候可以避免争议和冲突,但是也可能会剥夺个人表达意见和权利的机会。
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国际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
国际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摘要:国际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是将英美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类比适用于国际社会的产物。
在国际法中,禁止反言原则不但是一项国际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还构成国际习惯法规则。
禁止反言是以诚信原则,禁止不一致行为和契约理论未基础构建起来的国际法原则。
在端隆寺案中,国际法院可能出于维持现状的考虑而忽略了适用禁止反言原则的限制性条件。
建议国际法院对禁止反言原则采取更系统的做法,确保该理论的效力,维护国际法的法律确定性。
关键词:国际法;禁止反言;诚信原则;端隆寺案The principle of Estoppel in International LawLIANG Fei-yu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w,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710061,Shaanxi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Estoppel in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product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Estoppel in Anglo American law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international law, estoppel is not only a general legal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law, but also a rule of international customary law.Estoppel is an general principle based on the good faith, the prohibition of inconsistent acts and the theory of contract.In the Temple of Preah Vihear case,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may have neglected the restrictive 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stoppel principle for the sake of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should adopt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estoppel principl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y and maintain the legalcertainty of international law.Key Word:International Law;Estoppel;Good Faith;Temple of Preah Vihear case一、前言从语义上来说,“禁止反言”一词来源于法语单词estophiper,意思是关闭一个开口。
简论新_保险法_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
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提升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的投保意识。政府环保 主管部门、 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协 会可以通过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检 查、 开办企业环境风险 管理学习 班、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知识讲座、
组织编写和发放环境污染责任保 险知识普及手册等方式, 加强企业 的环境风险和环境保险宣传, 为环 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 外部环境。
道有解除 事由 之日 起∀ , 而 瑞士 合同另有约定外, 投保人自保 险 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 作者单位 : 西南财大 ) 保险契约法 第 8 条第 3 款第 4 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
( 上接第 18 页 )
社会整体环境保护意识的水 平是与社会文明程 度相一致的。 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推进社会 文明进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 力, 共同努力。要加强环境风险宣 传, 提高企业环境风险认识和企业
23
新 保险法 专栏
对于保险专业知识及合同条款不 甚了解的投保人尤为不利。投保 人出于对 ! 专 业的 ∀ 代理人 的信 任 , 按代理人所称或任由代理人 对保单进行操作, 然而一旦出险 , 却因 未如实 告知 遭遇保 险人拒 赔。根据旧的 保险法, 被保险人 往往会被判定败诉, 但这显然是 不公平的。作为保险人的利益代 表 , 投保人完全有理由认为代理 人作出的表示可以代表保险人的 意志。近几年 来, 很多学者已经 关注于这一问题, 从一些法院的 判决来看, 禁止反言的原则也开 始被采用。此次 保险法 修改将 禁止反言条款引入, 可谓大势所 趋 , 人心 所向。这不仅对于被保 险人的利益给予了保障, 同时对 于保险业长期的健康发展也不无 裨益。 三、 新 保险法 中弃权与禁 止反言条款的不足与相关建议 虽然新 保险法 较以往有了 较大改善, 也更加适应我国保险 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市场环境, 但 单就新增的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内 容 , 依笔者愚见 , 仍有些许不足 , 有待改善。 首先, 对于弃权的条款 , 我国 保险法 中只规定 ! 自保险人知 项的规定: ! 保险人已知或应知隐 当期保险费 , 或者超过 约定的期 匿的事实或不实告知之事实时 , 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 ,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 日本 商 合同效力中止 , 或者由 保险人按 法典 第 644 条第 1 款和 678 条 照 合同 约定的 条件减 少保险 金 第 1 款中的规定 : ! 但保险人知悉 额。 ∀保险人接受投保人延期支付 该事实或因过失不知时, 不在 此 的保费 , 则投保人会认 为保险人 限。 ∀ 同为大陆法系国家的瑞典和 认可合同继续有效 , 若 此时保险 日本在规定保险人对投保人未如 人根据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中止合 实告 知的情 形时 , 将保 险人 ! 应 同 , 不仅投保人损失了保费, 被保 知∀ 和! 因过失未知∀ 也考虑在内。 险人也失去了相应保障。保险人 不难发现, 瑞士和日本的相关 规 在获知投保人违约的情况下接受 定更为严谨。因为保险代理人的 保费也会产生类似问题。 个人行为和保险人的疏忽 , 都 有 最后, 关于禁止反言的 相关 可能致使保险人应知而未知投保 规定。 保险法 规定 , ! 保险人在 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形, 而仅仅 规 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 定! 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 ∀ , 可 实告知的情况的, 保险 人不得解 能 会造成 法官在 判案时 产生 疑 除合同。 ∀其实还有一点不容忽视 虑。 的是, 对于带有复效条 款的保险 其次, 实务中常有这样的 情 合同, 在合同复效时若 保险人明 况 : 在分期缴纳保费的保险合 同 知投保人有未如实告知情节而接 中 , 保险人接受投保人延期支 付 受复效申请 , 同样应该 适用禁止 的保费或在获知投保人有其他违 反言规则 , 这样才能更 加全面地 约行为的情况下仍然接受其支付 保护被保险人的权益。 的保费。根据前述内容, 这两 种 2009 版 保险法 已经出台并 情况都应视为保险人的弃权 , 但 将于今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故而对 保险法 中并没有相关条款进行 法条进行修改并不现实, 但 保险 约束, 这显然对投保人不利。因 法司法解释 尚未出台, 建议在司 为 , 依据 保险法 第三十六条 的 法解释中对 保险法 中弃权与禁 规定: ! 合 同约 定分 期支 付保 险 止反言相关原则的不足进行补充 费 , 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 除 完善, 从而为我国保险业的健康稳
最大诚信原则下弃权和禁止反言
最大诚信原则下弃权和禁止反言1070300033安颖诚信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观念与具体民法规范之间的连接纽带。
保险活动中对当事人我国保险合同的最大的诚信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保险中的诚信原则被称为最大的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有三项基本内容: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
保险对诚信的要求“最大”,是由于保险具有特殊性。
保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其次,保险合同是约定未来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的合同。
最后,保险的建立依赖于大多数人的参与,如果在保险中不强调诚实信用,保险就缺乏安全性。
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最早是英美合同法中的制度,到了20世纪,保险法领域开始给予这个规则以显著的重视。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陆续发展了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弃权与禁止反言。
弃权是指保险合同一方当事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权利。
而禁止反言则是指保险人一方对某种事实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做的错误陈述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合理依赖,以至于如果允许保险人一方不受这种陈述的约束将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权益时,保险人一方只能接受其所陈述事实的约束,失去了反悔权利的一种情况。
弃权的构成通常需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件:(1)保险人享有基于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权利。
(2)保险人知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事实,从而得以产生合同的解除权或抗辩权等权利。
(3)保险人作出弃权的意思表示。
保险人的弃权既可采取明示的方式也可采取默示的方式。
禁止反言的构成要件不同于弃权,具体表现为:(1)保险人对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作出清楚和确定的虚假意思表示。
弃权与禁止反言是因为什么的原因而产生的
弃权与禁止反言是因为什么的原因而产生的
弃权与禁止反言是因为保险代理人的原因而产生。
保险代理人在谋求多收代理费时,往往对保险标的或投保人申报事项不作严格审核,而以保险人的名义向投保人作出承诺,出具保险单,收取保险费。
合同一旦生效后,发现投保人违反了保险条件,发生了弃权行为。
因为保险代理人可以拒绝承保或附加条件。
从保险代理关系上讲,保险代理人以保险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这可以视为保险人的行为弃权。
保险人不能解除保险代理人接受的不符合保险条件的保单,这被称为禁止反言。
弃权和禁止反言:
“放弃与禁止反言”是约束保险人的重要原则。
弃权和禁止反言的具体含义一般包括两点:
首先,由于保险合同是以双方的诚信为基础,在本质上体现了平等,如果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放弃了某种权利,就不能向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主张该权利。
第二,被保险人因合理信赖保险人的陈述或行为而遭受损害的,保险人不得来回往返。
简述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内容。
简述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内容。
弃权是指在某种决策或表决过程中,个体或团体选择不参与,放弃发表意见或投票的权利。
禁止反言则是一种规定或规范,要求参与者不得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反对意见或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弃权和禁止反言往往与政治、企业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领域密切相关。
首先,弃权常见于政治领域。
在一些投票、表决或选举的过程中,个体或团体选择弃权可能出于多种原因。
一方面,弃权可以表达对现有选项或制度的不满,是一种抗议行为。
例如,在选举过程中,如果选民对所有候选人都感到不满,他们可能会选择弃权,以表达对整个政治系统的不信任。
另一方面,弃权也可以是一种策略。
某些政党或团体可能会鼓励其支持者弃权,以削弱其他候选人或意见的支持度。
然而,禁止反言就是另一种不同的情况。
它常出现在组织、企业或团队的管理过程中。
禁止反言可以适用于会议、讨论或决策制定过程,目的是为了保持团队的团结和一致。
当禁止反言规则存在时,参与者被要求不得提出异议、批评或质疑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这一规则的设计初衷是减少争论、提高效率和协作。
然而,对于弃权和禁止反言这两种做法,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把握和运用。
在个体弃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关注问题,积极参与决策过程。
通过了解问题和候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民主的作用,以实现更好的决策结果。
对于禁止反言的情况,我们也应该审慎应用。
当一种观点被完全忽视或抹消时,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尊重多样性和包容不同观点的精神,可以促进创新、改进决策质量,并避免集体思维盲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弃权和禁止反言的问题。
家庭或友谊关系有时可能涉及敏感话题或重大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各方坦诚沟通,尊重个人意见,并通过平等的讨论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弃权和禁止反言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或决策策略,在不同领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个体或团体而言,适当的弃权可以表达意见,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和对改变的需求。
禁止反言作为一种规定,需要谨慎使用,以确保多样性和公正性。
浅析国际法中的禁反言原则
浅析国际法中的禁反言原则摘要:禁反言原则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它源于英美法系中平衡法的禁反言理论,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及大量的国际司法实践,该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研究该理论将更有利于我国领土海域争端的解决。
关键词:禁反言原则承认禁反言原则最早源自于英美法系中商法的基本原则中,逐渐地也在国际法中引入此原则。
1929年的塞尔维亚贷款案是禁反言原则第一次适用于具体的国际案例之中。
然而在1933年的东格陵兰岛案中,禁反言原则方被首次用于解决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发展至今,禁反言原则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适用规则,乃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
目前,在同样涉及到我国的南海争端问题中,禁反言原则也已成为争端国辩护的理论依据之一。
一、禁反言原则概述(一)英美法系与国际法中禁反言原则比较禁反言原则,是指基于一方由于其自身的行为使之不得主张有损他方的权利,他方有权信赖这种行为而行事,此时允诺方不得反悔。
英美法系中的禁反言原则与国际法中的禁反言原则粗略比较之下,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实际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一、两者的适用主体完全不同。
前者所适用的主体应当是平等关系中商事主体双方,主要是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法定主体。
关于后者应适用何种主体,国家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经常出现的一个主体,但却并不是唯一的主体。
随着近几年一些国际法规则逐渐开始适用于自然人、商业组织、环境污染等领域,国际组织与自然人是否能成为国际法中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主体也为人讨论。
在笔者看来,国际组织应当可以作为主体之一,因为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之一,理应适用国际法中类似禁反言原则这样的一般法律原则,否则将是对一般法律原则的普适性的一种违背。
而且将国际组织纳入进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主体之中,更有利于规范各类国际组织,将诚实信用原则更有效地贯彻始末。
反观自然人,在与他国的交涉过程中,他们所表达的观点终究代表国家的意志,是国家意思表示的一种表现形式。
故我认为,自然人不能作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主体。
论保险法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 11 —20 12 学年第 2 学期)论保险法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摘要】紧扣《保险法》条文,明晰了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的概念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分析了两者的构成要件,指出了《保险法》中弃权与禁止反言条款的诸多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认为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在适用过程中应优先于诚实信用原则,并应对这两个原则的适用加以限制,以期我国保险制度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弃权禁止反言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引言在保险业高度发达的英国和美国,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在阻断保险人不当行使解除权和抗辩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保护投保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利益。
将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写入我国保险法的呼声早已持续多年,终于在2009年2月份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第16条第3款和第6款中分别对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之所以要在保险法中引入这两项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投保方与保险人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投保方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投保易、索赔难;收费快、赔款慢”成为人们对保险的普遍印象。
“保险就是骗钱”成为许多保险消费者的共识,我国保险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其二,由于投保方对保险标的风险情况的实际掌控,加之投保方与保险人间实际上为多对一的关系,从可行性及效率的角度出发,保险人客观上无法逐一了解每一个保险标的的风险情况,因此保险合同也被称之为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合同。
正是由于投保方与保险人在掌控保险标的信息上的悬殊,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投保人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本着最大的善意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向保险人告知重要事实,履行投保方的告知义务。
上述两点原因通常表现为一定的因果联系,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过程中,保险人往往以言语或行为确认合同的有效性;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又以投保方没有如实告知主张合同无效,并不退还保费;如没有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则正常收取保费。
论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的起源和发展
论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的起源和发展摘要对价理论是英美契约法中的重要内容,它一直是契约有效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对价理论的缺点渐渐暴露。
其形而上学,顽固不化的缺点受到了许多学者,尤其是法官的批判,导致该理论由于众多例外规定而日渐衰败。
在这种情况下,弃权和禁止反言规则被法官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开始作为维系契约公平行的主要工具、对价值理论的对立面为法院所接受,并广泛适用于个法律领域。
关键词对价理论,弃权,禁止反言,构成要件一、弃权与禁止反言的起源与发展1.1对价理论的历史弃权和禁止反言是因英美契约法中对价理论的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
因此,要论述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应当从对价理论的历史开始。
对价理论是英美契约法中的重要内容。
对价理论是因统一契约诉讼而产生的;而在此之前,在英国习惯法中最初是靠各种各样的诉讼程序解决契约效力问题的,到了近代则这一问题是通过对价理论解决。
对价原理最早产生于中世纪后期并逐渐发展起来。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英国法将对价理论运用于有关契约的诉讼中;到了十八世纪,对价原理成为合同效力的决定性原理。
对价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当事人只承担存在对价的契约中所设定的责任,责任范围仅限于对价限定的范围内,且在契约责任成立的范围之内实施绝对责任。
对价理论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理论框架内的规则具有准确、明确、技术性的特点,是一种纯粹意义的契约法则;其二是对非典型事件不予考虑,表现出教条、机械、刻板的特点。
严格的对价理论容易导致即使严格的对价理论和绝对的契约责任观念使19世纪的美国法官们在契约案件中只能在当事人不履约时强制执行其履行责任,而不能根据契约公正与否是确定契约中双方的权利义务。
而正是因为这一特点,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种类也随之日趋多样化,对价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开始衰退:一方面,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大量出现动摇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另一方面,大陆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在美国被采纳,打破了合同责任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绝对状态,从而使以对价为轴心的封闭的合同体系出现开放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的起源和发展摘要对价理论是英美契约法中的重要内容,它一直是契约有效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对价理论的缺点渐渐暴露。
其形而上学,顽固不化的缺点受到了许多学者,尤其是法官的批判,导致该理论由于众多例外规定而日渐衰败。
在这种情况下,弃权和禁止反言规则被法官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开始作为维系契约公平行的主要工具、对价值理论的对立面为法院所接受,并广泛适用于个法律领域。
关键词对价理论,弃权,禁止反言,构成要件一、弃权与禁止反言的起源与发展1.1对价理论的历史弃权和禁止反言是因英美契约法中对价理论的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
因此,要论述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应当从对价理论的历史开始。
对价理论是英美契约法中的重要内容。
对价理论是因统一契约诉讼而产生的;而在此之前,在英国习惯法中最初是靠各种各样的诉讼程序解决契约效力问题的,到了近代则这一问题是通过对价理论解决。
对价原理最早产生于中世纪后期并逐渐发展起来。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英国法将对价理论运用于有关契约的诉讼中;到了十八世纪,对价原理成为合同效力的决定性原理。
对价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当事人只承担存在对价的契约中所设定的责任,责任范围仅限于对价限定的范围内,且在契约责任成立的范围之内实施绝对责任。
对价理论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理论框架内的规则具有准确、明确、技术性的特点,是一种纯粹意义的契约法则;其二是对非典型事件不予考虑,表现出教条、机械、刻板的特点。
严格的对价理论容易导致即使严格的对价理论和绝对的契约责任观念使19世纪的美国法官们在契约案件中只能在当事人不履约时强制执行其履行责任,而不能根据契约公正与否是确定契约中双方的权利义务。
而正是因为这一特点,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种类也随之日趋多样化,对价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开始衰退:一方面,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大量出现动摇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另一方面,大陆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在美国被采纳,打破了合同责任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绝对状态,从而使以对价为轴心的封闭的合同体系出现开放态势。
二十世纪对价理论因众多例外规定而日益衰落。
1.2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诞生弃权与禁止反言于二十世纪出现于英美法律体系中。
这样的情况下,法官只能要么严格遵循对价理论,要么扩充对价理论的内容,要么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代替对价理论。
但是,很明显,对价理论根本不能适应所有契约类型,所以继续严格遵循对价理论是不可行的。
因此,大部分法官、学者选择后两种方法。
美国著名法学家卡多佐提出对对价理论进行扩张性解释,该理论推动了1932年美国的《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的修正。
并且,为避免《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的内容与《欺诈法》相冲突,法院制订了“自制”或“弃权规则”,规定把弃权作为“非缔约性质的行为”,是“弃权”不用受书面证明和对价理论的约束即拥有执行力。
同时,在修正后的《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第90条规定“允许如果实在允诺人通过合理的推想可以预见到能够引起受孕诺人或第三人的行为或负担,并确实引起了此种行为或负担的情况下,如果只有通过允诺的履行才能避免不公正,则该允诺必须得到履行”,确立了禁止反言原理。
1947年,英国大法官丹宁审理High trees一案,确立了允诺的禁止反言,并将其确立为一个法律原则。
案情如下:原告于1934年将伦敦的一套公寓楼租给被告,租期为99年,从1937年起算,租金为每年2500英镑。
被告租房后将房屋转租。
1939第二次世界大战年爆发,很多人离开伦敦,房客很少,被告无力支付房租,原被告双方于1940年11月协商同意将租金减半,但未说明租金减半的期限。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客源大增,原告希望恢复原先确定的房租价格。
为了向法院了解他们是否有权这样做,原告起诉,要求被告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按1937年确定的租金水平交纳租金。
理由是,被告并没有为降低房租的协议提供约因。
丹宁大法官指出,降租协议是基于战时特殊情况而达成的,显然不能适用于整个99年租期。
1945年上半年,战争结束,客源大增,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降租协议据以存在的事实依据已消失,因此原告有权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按原租金水平收取房租,故判原告胜诉。
丹宁大法官在判决中指出:如债权人对债务人已表示接受少数数目以清偿较大数目的债务,经债务人已依约履行,即使债务人未给予债权人其他的酬劳或对价,此项约定即生效,禁止债权人再违反先前的允诺。
丹宁大法官在判决书中的这段阐述,包含了“允诺禁止反言”制度的基本要求:允诺、信赖、损害、正义,并且突破了衡平法上禁反言仅用于对事实的陈述的藩篱,将“允诺禁止反言”原则首次适用于对未来的承诺,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赋予了没有约因的允诺以法律拘束力。
虽然《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第90条规定确立了禁止反言原理,但并未运用到“弃权规则”领域。
并由于即使“弃权规则”的确立缓和了对价理论所带来的问题,但该理论要求仍旧十分严格,它要求发生弃权时,弃权一方必须明知或者知悉他享有此项权利,否则不能构成放弃。
所以,通过1970年的Panchaud Fr’eres SA一案使禁止反言原则应用到了弃权领域。
并在1980年,美国通过《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了,这意味着美国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认禁止反言规则,《第二次合同法重述》根据《第一次合同法重述》做出来部分修改:“如若诺言人可以预见相对人或者第三人存在因信赖诺言人的允诺而为特定行为或不行为的可能性,并且事实证明相对人或者第三人的确因信赖该允诺为特定行为或不行为,则在没有其他地方避免不同的结果时,该允诺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损害赔偿的范围以维持公平所需为限”。
二、弃权与禁止反言的含义、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2.1弃权弃权是指保险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放弃他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某种权力。
通常是指保险人放弃合同解除权与抗辩权。
弃权分为明示弃权和默示弃权。
如果保险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告诉受益人无须在保单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损失证明,则保险人就作出了明示弃权(明示放弃其要求受益人提交损失证明的权利)。
如果保险人在多次宽限届满后接受逾期保费,则保险人就作出默示弃权(默示弃权其在宽限期结束后如仍未收到保费将宣布保单失效的权利)。
弃权的构成要件:一是保险人有弃权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可以采用明示和默示,明示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默示有作为和不作为;不作为方式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意思表示的形式。
二是保险人必须指导或应当知道有权利存在,而知悉权利的存在,原则上要以保险人确切知情为谁,即知道被保险人有违约的情况。
三是保险人弃权的意思表示必须向该保险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做出且到达该当事人。
2.2禁止反言禁止反言,也称禁止抗辩或禁止反悔,是指保险合同一方既然已放弃其在合同中的某种权利,将来不得再向另一方主张这种权利。
从法律意义上解释,一个人对他人所做的陈述已被他人合理相信,允许这个人推翻过去所做的陈述将是不公平的。
在保险实务中,禁止反言主要用于约束保险人。
英国的禁止反言判例渊源:1602年的屏乃尔案,禁止反言原则出现前的判例,该判例确立了“在借款协议中,在给付到期日前所给付的部分金钱,不得视为对全部债券清偿的给付”的规则。
1854年的Jorden v.Money案,这是涉及禁反言理论的第一案件,是关于基于事实的禁止反言的判例,其所确立的规则是“普通法中所承认的禁止反言理论适用于现时事实上的虚假意思表示而非本案所针对于未来意图意思表示”。
1947年的高树案,这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判例,是关于基于允诺的禁止反言的判例,其所确立了新的规则,即允诺禁止反言规则,其所确立的规则的内容是“信赖允诺的行为可以为对价的替代,也可以使该允诺强制执行”;允诺禁反言规则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禁反言规则。
美国的禁止反言判例渊源则是《第一次合同法重述》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
禁止反言的构成要件:一是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对有关重要事项,向投保人作出诱导性的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这种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的目的是使投保人信赖保险人,并在这种虚假意思表示或行为的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
二是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的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使投保人因信赖保险人而听信于保险人并不违背其意图。
三是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在作出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后,投保人出于善意而相信保险人的这种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
四是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在保险人做出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后,投保人在相信保险人虚假陈述和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做出某种行为。
所谓善意,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判断出或没有能力判断出保险人的陈述或行为是虚假的,从而实施某种行为。
这表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是基于善意而信赖保险人的虚假陈述或行为而实施某种行为,则不能禁止反言原则来对抗保险人的主张。
三、总结总的来说,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的历史如下:十九世纪末,由于对价理论的形而上的特点,使其不能适应随经济发展而日趋丰富的契约种类,且对价理论不能解决日益普遍的“契约中出现第三人利益”的现象。
对价理论开始衰落。
面对这种状况,弃权规则先产生了,后来为了扩张弃权规则的内容,禁止反言规则出现,丰富了弃权原理的内容。
在美国的《第一次合同法重述》、英国的高树案、美国的《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等判例和法律条文出现的推动下,允诺禁发言融入到弃权原理当中,形成了弃权与禁止反言规则。
参考文献:[1] 邱凯. 保险合同的弃权和禁止反言[D].华东政法学院,2007[2] 胡楠. 国际商务中的弃权规则和禁止反言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8[3] 孙艳. 我国保险法中弃权与禁止反言制度初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2[4] 崔鸿伟. 保险法中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研究[D]. 吉林大学,2011[5] 王刚. 保险人禁止抗辩规则研究——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D]. 郑州大学,2006[6] 范秀文. 弃权、禁止反言与不可抗辩辨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85-87[7] 张蕊. 英美法禁反言规则概念浅析[J]. 法制与社会,2010(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