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认识地球的形状课件ppt

小学科学认识地球的形状课件ppt
精确测量
测绘技术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数据,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更直观了解地球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环境,模拟地球的真实场景,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 地球。
地球模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运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地 球的运动规律和形状特征。同时,还可以模拟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环境等条件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古代中国哲学家
如庄子等,也对天地形状 进行了哲学思考,但并未 形成明确结论。
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方法及结论
肉眼观测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肉眼观测太阳 、月亮和其他星体的运动,来推
测地球的形状。
仪器观测
虽然古代缺乏现代天文仪器,但一 些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已 经能够使用简易的观测设备来观测 天体。
观测结论
多数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是球形 的,但这一结论在当时并未得到广 泛认可。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对于地球观念影响
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和文化交流 渠道,东西方文明开始相互了解
和交流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佛教传播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将印度的 地球观念带到了中国、日本等地

西方科学传入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西方列强 的入侵,西方的地球观念开始传 入中国等东方国家,并逐渐取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地球形状变化原因及影响因素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形变
地球自转
01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导致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高出约21千米,
形成椭球体形状。
地球公转

【信息素养】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六课地球的形状 课件+教案 (希沃白板专用+PPT图片版)

【信息素养】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六课地球的形状 课件+教案 (希沃白板专用+PPT图片版)

【信息素养】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地球的形状课件+教案(希沃白板专用+PPT图片版)(共25张PPT)教学设计学段:三年备课教师:学校:课题地球的形状目标确立依据课标要求内容要求: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教材分析《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

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

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

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

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学情分析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

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

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难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小学科学天文地理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天文地理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天文地理知识点大全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岩石层,地核则是地幔之下的炽热金属层。

2. 大地形和水文系统地球上的大地形主要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

水文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和特点。

3. 气候和气象现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雨、风向等。

气象现象包括雨、雪、雷电、云朵等天气变化和表现。

4. 生物和生态系统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类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生态单位,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5. 国家和地理位置学习地理知识还包括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国界等重要地理信息,例如中国的位置和重要的省份、城市。

二、天文知识点1. 星星和星座天空中的星星有很多不同的亮度和颜色,它们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星座。

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和猎户座等。

2. 行星和太阳系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组成。

3. 月球和行星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转。

行星也有它们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4.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指太阳被月球遮挡的现象,而月食是指地球阻挡住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的现象。

5. 太阳能和星际空间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地球上生命的能量来源,例如太阳能。

星际空间还有许多神秘的星系、星云和黑洞等待我们去探索。

以上是小学科学天文地理知识点的大致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同时,地理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特点,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科学的奇妙之旅吧!。

小学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案)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形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探索地球的形状及其特征,并了解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

一、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2.理解地球形状对地球其他特征的影响;3.探索地球形状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2.理解地球为什么呈现椭球形状;3.了解地球形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2.地球的形状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步骤二: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介绍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提醒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特征,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

步骤三:探索(15分钟)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地球形状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状是否对地理现象产生影响,并让他们提供一些具体例子。

3.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通过辅助工具(如地球仪、纸张、尺子等),以及测量和绘制地球的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是如何呈现椭球形状的。

步骤四:讲解(10分钟)回顾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并讲解地球的形状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造成的。

解释地球的赤道略大于极点,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地球的自转速度和离心力。

步骤五:应用(1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地球形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例如:为什么地球上的季节会有变化?为什么地球上存在日食和月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他们通过海报、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地球形状的理解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步骤六: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展示,全班共同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椭球体,并对地球形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与地球形状相关的现象,并以图文形式提交。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整理2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整理2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1、古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2、(“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3、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这种学说被称为(浑天说)。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5、人站在海岸看远处的航船,先看到进港船只的(桅杆),再看到(船身);出港船只则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

6、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者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他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7、(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晰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8、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2005年10月,(“神舟6号”)把(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

9、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10、(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

2、地球的表面1、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2、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有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平原、峡谷等。

3、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白色)表示冰川,(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

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

利用教材提供的是几个科学故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其所然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其所以然。

因此,本课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例如借助地球仪、黑板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的意义,借助地球仪和粉笔头,可以模拟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航船的情景等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

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②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④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

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形状。

2. 理解地球的形状和云图的关系。

3. 明白地球的形状与赤道、南北极的位置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 平面地图和地球仪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云图。

3. 小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用世界地图图片或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带领学生猜测地球的形状。

2. 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形状?(2)出示地球云图,向学生解释云图上的白色部分是云层。

询问学生想一想,云层形成的规律会与地球的形状有关系吗?(3)带领学生观察地球云图上的云的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发现,云的分布大致呈现出一条曲线,这个曲线是等距的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与地球的形状有什么关系?3. 概念理解(1)给学生普及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形状,即类似一个球。

(2)解释为什么地球的形状与云图的分布有关。

地球是近乎球体的形状,云层呈现的分布曲线正好是绕着地球中心,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4. 深化学习(1)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地球仪模型。

学生可以发现,地球仪上有两个特殊的点,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两个点连接起来构成地球的轴线。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点与地球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2)解释地球的形状与赤道、南北极的位置的关系。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在赤道附近最宽,南北极附近最窄。

5. 拓展应用(1)通过拓展问题引导思考:如果一个人站在地球正中心的话,他会怎么感受地球的形状?(2)通过展示不同角度俯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在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变化。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简单总结地球的形状是近乎球体的,而赤道附近最宽,南北极附近最窄。

7. 检查评价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或出示相关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查评价。

8.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形状,还了解到地球的形状与云层分布、赤道、南北极的位置有关。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使用地球仪或者地图去寻找自己所在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提问: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

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小学科学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小学科学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小学科学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探索宇宙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小学科学中对地球认识与地球运动的内容。

一、认识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天然的行星。

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42千米,表面有大量的水和陆地。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陆地和水域、高山和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椭球体。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球的弯曲边缘或者从太空中观察到地球的圆形来判断它的形状。

2.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外壳,地幔是固态的热塑性流体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

这些层的不同物质构成使得地球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主要运动。

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千米左右。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半面对太阳时,这部分地区就会出现白天;而当太阳照不到地球的一部分时,这部分地区就会出现黑夜。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

地球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圈约365天又约6小时。

这365天就是一年的长度。

地球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更接近太阳,所以会更热。

三、地球的其他运动和特点除了自转和公转,地球还有其他重要的运动和特点。

1.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是指地球的轴与公转轨道不垂直,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地球的轴倾斜使得我们观察到的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在不同季节中变化。

2. 地球的四季地球的轴倾斜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在北半球,轴倾斜使得夏季时北半球更接近太阳,阳光更直接,所以天气更热。

而在冬季时,北半球远离太阳,阳光更斜,所以天气更冷。

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课堂实录与分析:乘着“立-破-立”的踏板冲浪

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课堂实录与分析:乘着“立-破-立”的踏板冲浪

乘着“立-破-立”的踏板冲浪——小学科学《地球的形状》课堂实录与分析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它的名字叫生:地球(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师: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生:地球是圆形生:地球是球形(分析: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生:看电视生:书本(分析: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师:刚有同学说地球的形状是圆形的(拿出一张圆片球)生:不是圆形生:是球形(指向瑜伽球)(分析:学生对于球体的概念是模糊的,使其明确地球是一个类似瑜伽球的球体,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师:我们现在的人都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且是个不规则的球体,称为生:椭球体(出示板书)师:我们对于地球的形状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也和你们一样,对于地球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古人的世界。

首次引入眼帘的是这样图片(沙滩和草原)生:古人认为天是圆生:地平面是平师:古人认为地球是生:天圆地方(出示板书)(分析:沿着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去进行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那时候的人们是眼见为实)师:但是一部分善于思考的人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出示船远去时船身和桅杆先后消失图片)生:船变小了生:有一部分先消失了师: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生:海浪遮住了生:地球是圆的师:我们口说无凭,用实验来验证下。

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生:要做直线运动生:视线要平视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瑜伽球、船、记录单等开展实验。

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师:来到学生的中间进行巡视,提示学生船行驶的路径,并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生:(很快学生发现船身和桅杆先后消失)师:(让结束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回到实验桌上)(分析:用瑜伽球比用篮球模拟地球有很大的优势,瑜伽球不篮球体积更大,且瑜伽球易变形,只需要把瑜伽球的上下两端挤压就可以变成椭球体,为最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时埋下伏笔。

小学科学36《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36《地球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36《地球的形状》(教案)地球的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并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判断地球的形状。

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能简单解释其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激发好奇)(1)教师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是平的还是圆的?”(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简单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2.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来认识地球的形状)(1)准备一个小水壶和一张纸张。

(2)将纸张稍微弯曲,并用手按住,像地球一样看似平坦。

(3)让学生观察纸张边缘是否呈现出弯曲的形状,并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弯曲。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指导学生尝试将纸张绕成一个圆筒状。

(5)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形状。

3. 地球的自转(通过动画和模型展示地球自转)(1)教师通过图文或动画介绍地球的自转,包括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2)教师还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4. 地球的公转(通过实验和示意图展示地球的公转)(1)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用线穿过小球的中心,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2)教师代表太阳,围着小球作圆周运动。

(3)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呈现地球公转的现象,并解释地球公转的原理。

5. 拓展(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1)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地球的北极和南极会有极昼和极夜?(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3)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确保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判断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并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完整版)小学科学知识_地球与宇宙

(完整版)小学科学知识_地球与宇宙
对小学生来说,合理利用岩石、矿产资源的最好 行动是生活中减少对物品使用的浪费,重视资源的回 收利用等。
(二)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矿物、土壤
3 . 土壤的构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 底层是沙砾,中间是 沙和粉沙,最上层是 颗粒最小的黏土,浮 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 物残体。
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
(三)地球的物质之三:水
2.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 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 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 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 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一)地球的概貌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1.49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地球海洋面积3.61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地球的概貌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 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 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四)地球的物质之四:空气
5.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 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

小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点整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和介绍一些小学生应了解的地球科学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与季节等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椭球体,略呈扁球状。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山脉、水流和大洋的曲率,我们可以得出地球是圆形的结论。

此外,地球也被赋予了一个地理坐标系统,由赤道、南北极、经线和纬线构成。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它是我们所居住的地区。

-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固态石质物质组成。

-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由铁和镍等金属物质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体,内核是固体。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轴心旋转的运动。

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并造成地球各地的时差。

-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公转周期约为365天,这就是一年的长度。

公转导致地球的季节变化。

4. 地球的气候与季节: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而引起的,地球不同区域的阳光照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变化。

5.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和龙卷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6. 地球资源的保护:地球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财富,我们要学会保护地球资源。

小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减少电力和水的浪费、分类回收垃圾、种植树木和保护野生动物等。

7. 地球科学的实践:地球科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实验等形式来了解地球科学。

比如参观地质博物馆、观测天文现象、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等。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读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读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地球与天空1.1 地球1.1.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 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鼓起。

1.1.2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产生昼夜更替。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产生四季更替。

1.2 天空1.2.1 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 太阳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1.2.2 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月亮的圆缺变化产生月相。

1.2.3 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其他恒星。

- 星星有不同的大小、亮度和颜色。

第二单元: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2.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摄取有机物。

-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2 非生物2.2.1 非生物的分类-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等。

- 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2.2.2 非生物的作用-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生存环境。

-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角色。

第三单元:物质与变化3.1 物质3.1.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1.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2 变化3.2.1 变化的类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3.2.2 变化的原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 外因:温度、压力、光照等。

以上是对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 地球的形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 地球的形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第6课地球的形状》,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同时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推理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1.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 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 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 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教学难点: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宇宙和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推理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实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材料(小球、灯、白纸等)。

2. 教学素材:教科书、图片、实验记录表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提醒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运动》知识点

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运动》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1、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围绕太阳转。

3、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等。

4、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5、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海洋的面积(71%)大于陆地的面积(29%)。

6、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8、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9、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10、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11、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2、“地心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天文学大成》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天文学家托勒密(古希腊)哥白尼(波兰)地球形状球体球体地球是否运动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所处位置及其他天体运动方式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动,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13、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倾斜的。

(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3)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

14、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5、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科学探索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动画演示
科学探索
运用模拟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猜测
思考:这些实验材料用来模拟什么?
实验1: 模拟行船在不同表面的运动
模拟地球 (曲面)
模拟船只
模拟平面
实验材料:地球仪、纸船、桌子。
科学探索
实验方法
让纸船分别在球面上和在平面上模拟前进,观察的同学视 线与球面/桌面相平,分别观察现象。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因为 他认为只有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中 最完美。
科学探索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 盾,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 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 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 上垂悬着。
科学探索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地球的形状
新课聚焦
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
新课聚焦
利用天文望远镜、卫星、 航天等现代科学技术已经 证明地球和太阳、月亮一 样都是球体。
目 录
新课聚焦
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 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虽然有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古代的 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
交流研讨
天圆地方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体的?
海边先看到远处船帆 看月食地球影子是弧形 推测:地球是圆的
确证:地球 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 行,证实地球 是一个球体
拓展提高
查阅相关资料,人类的哪些具体的科技活动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聂海胜、费俊龙
尤里·加加林
科学探索
实验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