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美课件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形状-PPT课堂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形状-PPT课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dc09c510a6f524cdbf8516.png)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 而这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 大海龟的背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杨利伟 中国登月第一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太空飞 行,围绕地球飞行76圈。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 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 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应注意的问题
1、船在地球仪(伞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杨利伟 中国登月第一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太空飞 行,围绕地球飞行76圈。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 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 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应注意的问题
1、船在地球仪(伞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24页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19e2abf242336c1fb95e0c.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 形状》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精品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89c1b7fb9f3f90f77c61b43.png)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
2、班组完工后,对产 品的保护进行 系统管理,对 班组已完成并形 成系统功能的产品 ,经验收后,即组 织人力、物力和相 应的技术手段进行 产品保护,直 至形成最终产品,并指派专 人看护直至交付业 主使用为止。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精 品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精 品课件 1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 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圆形的!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精 品课件 1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古人利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收集信息,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盖 天 说
“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 宇宙结构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上,地 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23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a1f643964bcf84b8d57b42.png)
510067866 ÷9600000=53.13(个)
拓展
2、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 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每天行走: 4×8﹦32(千米) 每年行走:32 ×365 ﹦ 11680(千米) 需要几年:40091÷11680≈3.43(年)
0.43年×12=5个月 回来时年龄: 现在年龄+3年+5个月
1521年
见证全貌: 随着科技的进 步,人类进入 了太空,终于 从太空中看到 地球的全貌。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 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 号登上月球拍摄到地 球的照片
谜语:上一半下一半,
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 寒,中间热,一天一夜 转一圈。
这是什么呢?
地球的形状
• 长治县振兴学校 • 张燕鹏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 2、后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生了什
么样的改变? • 3、现在我们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 4、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BCD
到船身;
•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
断地球是球体。
古希腊哲学家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亚里士多德
分析认为
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拓展
2、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 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每天行走: 4×8﹦32(千米) 每年行走:32 ×365 ﹦ 11680(千米) 需要几年:40091÷11680≈3.43(年)
0.43年×12=5个月 回来时年龄: 现在年龄+3年+5个月
1521年
见证全貌: 随着科技的进 步,人类进入 了太空,终于 从太空中看到 地球的全貌。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 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 号登上月球拍摄到地 球的照片
谜语:上一半下一半,
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 寒,中间热,一天一夜 转一圈。
这是什么呢?
地球的形状
• 长治县振兴学校 • 张燕鹏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 2、后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生了什
么样的改变? • 3、现在我们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 4、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BCD
到船身;
•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
断地球是球体。
古希腊哲学家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亚里士多德
分析认为
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同课异构) (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同课异构) (1)](https://img.taocdn.com/s3/m/9a0cbbdeb84ae45c3b358cc9.png)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欢迎您关注“apple2banana3”订阅号,获取更多成套资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源!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不留遗憾,不负此生。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欢迎您关注“apple2banana3”订阅号,获取更多成套资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源!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不留遗憾,不负此生。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ccf4816f1aff00bfd51e3d.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
3.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 形状。
一、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古印度人和古中国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 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你对他们的 认识有何评价?
2.我国古代的张衡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有 什么发展?你对他们的认识有何评价?
古印度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由四只大象支撑,而大象站在一 只乌龟的背上,坐落在一片牛奶的海洋,周围则被一条大蛇 所缠绕。
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的想象:古人由 于认识上的局限, 认为宇宙是由天 地构成的,天像 一个锅,是半圆 的,地像一个方 形的棋盘,是平 的。日月星辰则 像爬虫一样过往 天空.
小船在桌面上航行,进港时,小船 的船身和桅杆______,出港时, 小船的船身和桅杆______(有变 化 没有变化) 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一次伟大的验证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终 于
看 到 了
张衡的“浑 天说”:“浑天 如鸡子。天体圆 如弹丸,地如鸡 子中黄,孤居于 天内,天大而地 小。天表里有水, 天之包地,犹壳 之裹黄”
分析认为
古希腊哲学家 验要求:
1、观察: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 小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 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
2、比较: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
3.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 形状。
一、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古印度人和古中国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 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你对他们的 认识有何评价?
2.我国古代的张衡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有 什么发展?你对他们的认识有何评价?
古印度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由四只大象支撑,而大象站在一 只乌龟的背上,坐落在一片牛奶的海洋,周围则被一条大蛇 所缠绕。
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的想象:古人由 于认识上的局限, 认为宇宙是由天 地构成的,天像 一个锅,是半圆 的,地像一个方 形的棋盘,是平 的。日月星辰则 像爬虫一样过往 天空.
小船在桌面上航行,进港时,小船 的船身和桅杆______,出港时, 小船的船身和桅杆______(有变 化 没有变化) 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一次伟大的验证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终 于
看 到 了
张衡的“浑 天说”:“浑天 如鸡子。天体圆 如弹丸,地如鸡 子中黄,孤居于 天内,天大而地 小。天表里有水, 天之包地,犹壳 之裹黄”
分析认为
古希腊哲学家 验要求:
1、观察: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 小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 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
2、比较: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共15页)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共1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05d945a76e58fafbb0035d.png)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 析认为: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 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 似球体。
月食示意图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据此,人们猜测……
测
模 拟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 表进出港的航船
实 实验过程:
验
•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ຫໍສະໝຸດ 察你有什么发现?了
怎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 漫
?地 球
长的
,形
曲 折 , 反 复
状 和 大 小
求经
证历
)
。
•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古
古代印度人
人 对 地 球
认为,大地 被四头大象 驮着,站在
形
一只巨大的
状
海龟上,海龟
的
站在大蛇身
猜
上,大蛇咬 住尾巴形成
测
了天空。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 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 地,犹如卵壳裹黄。
• 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
• 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
得出什么结论?
注意: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 船者要控制船速,不要太快。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29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23f9eb69dc5022abea0031.png)
答: 800天。
2、假如帆船从海上向岸边驶来,你 是先看到船身还是先看到桅杆?你 能用球和铅笔模拟这个过程吗?
试一试 2、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的有( A )
A、日食现象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C )
铅笔在球面上运动的现象
一个同学移动铅 笔,另一个同学 观察。
铅笔在篮球和平面上的移动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平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 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 和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在篮球表面,笔尖先消失,长度变小 。
那是因为 篮球是球体的 。
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 桅杆先消失吗?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课外实践
1、把你今天知道的地球知识告诉你身边 的人,并且要想办法给他证明地球是 个球体。
2、你想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吗?请你在 课外去查阅有关的资料。
了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地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加林
球
1961年 前苏联
美国阿波罗11号
“东方一号”飞船
登上月球拍摄到
绕地球飞行
地球的照片
中国航天史大事记 ★神舟1-4 是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 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首次进行多人(2名)多天的航天飞行。
地球的形状
我们生活在哪里?
城 市
2、假如帆船从海上向岸边驶来,你 是先看到船身还是先看到桅杆?你 能用球和铅笔模拟这个过程吗?
试一试 2、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的有( A )
A、日食现象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C )
铅笔在球面上运动的现象
一个同学移动铅 笔,另一个同学 观察。
铅笔在篮球和平面上的移动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平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 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 和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在篮球表面,笔尖先消失,长度变小 。
那是因为 篮球是球体的 。
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 桅杆先消失吗?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课外实践
1、把你今天知道的地球知识告诉你身边 的人,并且要想办法给他证明地球是 个球体。
2、你想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吗?请你在 课外去查阅有关的资料。
了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地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加林
球
1961年 前苏联
美国阿波罗11号
“东方一号”飞船
登上月球拍摄到
绕地球飞行
地球的照片
中国航天史大事记 ★神舟1-4 是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 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首次进行多人(2名)多天的航天飞行。
地球的形状
我们生活在哪里?
城 市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e38edc8d376eeaeaa3169.png)
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进港时总是先看到船只的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你所 能看到的海面其实是一个大的 弧面而并非是平坦的平面 .船远 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 被弧面所遮挡,看起来就像船 逐渐在往下沉 ,所以船身比桅杆 先消失。
1519年,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 回到西班牙。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 2、我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 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识地球的?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印度认为,四头大象驮着半圆 形的大地,站在海龟的硬壳背上,大象 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 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 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 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 晚。
古 代 中 国 人 ( 盖 天 说 )
盖天说认为,天像 一个锅,是半圆的;地 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日月星辰的出没, 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 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 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张衡认为,浑天 如鸡卵、地如卵黄, 居于内。天表有水, 水包地,犹如卵壳裹 黄。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 是圆弧形,所以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验证了什么? 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 坐“东方一号”进入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 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 是一个球体。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1520年10月
1521年6月
9月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古
古代印度人
人 对 地 球
认为,大地 被四头大象 驮着,站在
形
一只巨大的
状
海龟上,海龟
的
站在大蛇身
猜
上,大蛇咬 住尾巴形成
测
了天空。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 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 地,犹如卵壳裹黄。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 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 号登上月球拍摄到地 球的照片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据此,人们猜测……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模 拟 实 验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 表进出港的航船
实验过程:
•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观察你有 什么发现?
• 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 • 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2003年十月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 用摄像机拍摄下在太空看地球的精彩 画面。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了
怎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 漫
?地 球
长的
,形
曲 折 , 反 复
状 和 大 小
求经
证历
)
。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得出什么结论?
注: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 船者要控制船速,不要太快。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一次伟大的验证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 析认为: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 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 似球体。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月食示意图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球的形状》PPT完 美课件 1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