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的防治与调护张学文

合集下载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
门。
开。
“ 鸡鸣而起 .星高而息 是张学文
从1岁起。 5
1 5  ̄.张学文又考— 西省中医 98 身) 中医师资
张学 文 年 龄 最小 .被 称 为 “ 轻 的 国医 他 随 父亲 学 习 中 医 ,临 证 诊 病 .辨 认 药 班 学 习 。毕 业 后 留幢 任 教 。 年 大 师 ” 。殊 不知 .张 学 文是 陕 西 唯 一的 材。张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部听 自己背 国 医大 师 .也 是 西北 五 省唯 一的 国 医大 诵 ‘ 药性赋 》、 ‘ 场头歌诀 》.稍有错 医学院举办的 “ 垒国首屠温瘸师资班” 师 。他 从 医5 余年 。执 教4 余载 .在 中 误 . 马 上给 予 纠 正 ,井 要 求 反复 吟 诵 。 0 O 医 急 症 、温 病学 、疑 黼 高 造 诣 .对 等 领 域 均 有较
新观 点、新 方药 、新成果 接连不 断
后3 天清醒了,高 了 褪
折日 在患者心中 ,他既是和蔼可亲、 艮
平易 近 人 的 父兄 朋 友 . 也是 言 必 引经 、 用必 据 典 的 专家 教 授 , 更是 德 高 望 重 医术 精 湛 的名 医 大家 在 首 届 国 医 大 师 中 .已 经 7 岁 的 4
‘ 湖脉 学 》、 ‘ 性 赋 》 、 ‘ 头 瞅 以能成为临床大家,与他对经鼹医籍的 颤 药 汤 诀 》等 .很 快 跨 进 了 中 医 药 的 神 秘 之 熟 读 深悟 、 强 记 硬 背 、灵 活 运 用 分 不
张学文 :中医急症高手
文 =周 颖
举 止 儒 雅 是陕 西 中 羟)、 < 犟 杂病沧 ) 经典,他潍 伤l 等 的 。 以优 异 成 绩 出师 后 . 他 开始 了 独 立
摩‘ 芷。爱年释 .毒 f 体台一点批 嘲 的从医生涯。1 5 年,张学文到该县武 唾j 93

6位国医大师治中风验方

6位国医大师治中风验方

6位国医大师治中风验方脑卒中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三高”患者增多而日益猖獗。

卒中不仅在急性期极度危及生命,而且其后遗症也十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在这个世界卒中日,我们一起学习6位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的经验方药,看中医面对这个健康杀手有哪些“制敌利器”——朱良春:镇肝息风汤加减【组成】怀牛膝30g,生代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乌梅15g,生龟甲15g,玄参15g,天冬15g,黄芩15g,茵陈15g,天麻10g。

【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中风急症。

见突然昏仆、口眼歪斜、神志模糊、头转向一侧、舌体与头向同侧歪斜、舌质红、苔黄燥、脉弦大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经验】此方在镇肝息风汤原方基础上用乌梅易白芍,治疗中风急症,屡收著效。

朱老指出,镇肝息风汤旨在镇、降、肃、敛,以镇、降、肃折其病势,以酸敛真阴而防其虚脱,益阴潜阳,敛正祛邪,用之对证,屡见效验。

乌梅敛肝远胜于生白芍,且涩精气功同山茱萸,故以乌梅易白芍,乃因白芍敛肝力微不易见功,拟乌梅、龙骨、牡蛎同用,疗效更胜一筹,颇能提高镇肝息风汤治疗中风急症的疗效。

任继学:活络化浊散【组成】槐花5g,葛根5g,白蔻3g,大黄3g,瓜蒌5g,厚朴5g,地龙3g,川芎3g,红花1.5g,豨莶草10g。

【功效】化痰降浊,活血通络。

【用法】共为细末,每日1剂,温水送服。

【经验】任老认为,中风后期以五脏虚损为主,但也有湿、热、痰、瘀等邪实的表现,任老多责之为嗜食肥甘、素体肥胖之人,因肥则腠理致密,脂膏堆积于内,附于脉络,气血不通,积损为患。

故临床常见肢瘫言謇、头晕肢麻等症。

方中槐花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厚朴可燥湿消痰;地龙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与川芎、红花等配伍,加强活血之效:豨莶草归肝、肾经,祛风湿,利关节。

临床上若伴有高脂血症者,则加桑寄生、茺蔚子、黄精、灵芝、生山楂等以降脂化瘀:若过于肥胖者,则加滑石、泽泻、木通、茯苓皮等利水除湿,痰浊尽除,气血通畅,则病自愈。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讲到中风先兆证,强调的是中风病的预防。

说实话,我作为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可能和乡下大夫不一样,我觉得体检是很必要的环节,当然我很理解很多人并不能做到年年体检正规的体检。

我自己的父母在乡下,我们两口子作为医生都不能让他们做到每年体检。

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所以没必要,当然农村条件差,老人家也不舍得花钱。

作为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可以理解。

但是,昨天偶然看见一个视频,堂堂一个中医名家,之前讲黄帝内经的,竟然说不需要体检,讲要自己养生,医院里检查不出来的都治不了,检查出来的更治不了,我简直惊呆了。

中医是要讲传统,讲简便廉验,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中医跑出来否认现代医学的进展,这个有点过分了,前段时间看过白岩松一个节目,就讲错误的科普不如不科普。

所以大家在看科普讲科普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不要瞎说,不要假大空。

受众的层次不一样,如果普通老百姓接受虚假的科普知识,而且还信以为真,是很要命的事情。

最近看电视,看到某省卫视一个节目,前半截很科普很科学的讲痛风怎么样怎么样,听的我一个干过风湿病和内分泌的医生都觉得很科普很对,但后半截就开始卖药了,讲他们研究出了个什么药多么多好,根治痛风。

防不胜防的广告,防不胜防的虚假信息。

可能是山东人实在,我觉得实在是种美德。

我看张志远教授的书觉得他讲的很实在很干货,临床上很有用,没想到昨天我主任也跟我讲了句,这书很实在。

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需要的也是实在的干货。

在网络平台写东西,也要实实在在一点,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我现在一方面写的是自己临床干了什么,主要是开方的思路,一方面就是学习心得一类的东西。

我不会臆造什么理论出来,觉得这也好那也好的,讲一通,实际上自己看病都没这么用过。

王清任讲,这是该杀的罪过。

中风要预防,最起码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基础病的情况,要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要体检才能发现的。

通窍活血利水治脑积水——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之二

通窍活血利水治脑积水——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之二

1 4.
Clnia ou n l f i c lJ r a i e eM e ii e2 1 VOL o Ch n s d c n 0 1 () 3



NO. 4
通 窍 活 血 利 水 治 脑 积 水

国 医 大 师 张 学 文 治 疗 脑 病 经 验 之 二
Tr ai yd o e ausb n q a et ngh r c ph l y To g io Huo ueLih h r p x s ui e a y t ——Thes c n x e in ef rte tn n e h l p t y f r l ez d e p r c o ai g e c , a o ah m ZHAb Xu n ne o 。 e t r p D v o m ZHANG e . we Wl
— —
刘 绪银
( F- 骨 医院 ,湖 南 邵  ̄f -
邵 阳 ,4 2 0 2 9 0)
中图分类 号:R 4 29 【 摘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40 1 .2 证型 :DB 6 47 6 2 1 )0 .0 40 G
要 】 张学文教授认 为脑积 水的属 中医本虚标 实之病,病机 以肾虚为本 , 瘀血 、痰浊 、水饮 为标,病机关键是颅脑水瘀 、

s rac r xu ,Ta z u a ui n, t g e i y sbr i ui u f e a eYu e n ho nd Sh yi paho en ssoft ke i an Sh yu N a l o Yo s i e t e rn i l sa eHua u s ui he o u ng a.Tr am ntp ic p e r y Lih ,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清脑通络汤.草决明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豨莶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

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中风先兆(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淤阻、脉弦细等。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脑萎缩西医认为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大脑机能减退性疾病,主要指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50岁以后,发病与遗传,感染,中毒,代谢与内分泌障碍等相关,常继发于各种脑病,主要是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所致。

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性格行为改变,记忆障碍(健忘),智能障碍,严重时发展成痴呆。

张师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有与脑痿相关的认识,如《灵枢.口问》日:”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痿眩冒。

”本病当属中医的”痴呆”,”震颤”,”健忘”,”痿病”等病证范畴。

发病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调节摄入失当,营养不良,气血精化源匮乏,或情志,劳累,房事过度,气血阴精耗伤,阴精虚则血燥,气虚则行血不力,因虚致瘀,大病久病,脏腑失调,痰浊内生,阻滞血脉,或跌扑损伤脑络,血脉瘀滞;或感染邪毒,内陷损伤脑髓,均可导致脑络瘀滞,以致气虚精不能上奉,脑失充养,髓海不足,脑髓萎缩。

因此,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化痰,补养气血,滋肾开窍,不可急于滋补,以免滋腻生痰滞血,脑窍更加壅塞。

只有痰化瘀去,血脉流利,方可使气血上汇于脑,脑才得充养。

张师认为本病初起常是阴血耗伤,肝肾不足,阴虚肝热,脑脉不利,治疗以滋阴清肝,化痰通络为主,常用验方清脑通络汤及古方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当归,川芎,磁石,生山楂,五味子,鹿角胶。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理法方药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导致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㖞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本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对中医急症、中医脑病、疑难病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等领域均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是对脑病学的研究更是功勋卓越。

笔者有幸师从于张学文,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张学文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论治张学文根据中风病的发病规律,并结合自己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将中风病概括为四期六证,即中风先兆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证期,而六证则为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闭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

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证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肝热血瘀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或面赤目胀,心烦急躁,或短暂性语言謇涩或失语,或一过性肢体瘫痪无力。

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

舌质红黯或舌下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此期多为中风早期,治宜清肝化瘀,通脑活络,自拟清脑通络汤,药物组成: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水蛭、赤芍、天麻、山楂、磁石、丹参、川牛膝等。

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语言不利,面色白光白。

舌质淡黯,苔白或白腻。

脉细涩等。

此期可见于缺血性中风发作期、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治宜益气活血,自制“通脉舒络液”(丹参、黄芪、川芎、赤芍等)静脉点滴加辨证口服汤剂治疗,总有效率达98.2%。

痰瘀闭窍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神志不清,肢体偏瘫,喉中痰鸣,语言不利或失语。

舌体胖大或歪斜,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滑。

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

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

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何光明【摘要】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治疗外感温热疾病必须辨明兼夹之邪,防兼夹之邪生变.内伤杂病其传变规律更为复杂,如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生理病理规律、经络相传规律以及气血、阴阳等传变规律等均应熟练掌握.可借鉴西医学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采用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情志也是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应防情志生变.【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2页(P153-154)【关键词】老中医经验;既病防变;治未病;张学文【作者】何光明【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鹤壁 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8“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现将国医大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关于既病防变的见解和应用心得整理如下。

1 疾病急性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张学文认为所谓既病防变,不是简单的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加重。

必须掌握病变的内在规律,认识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预判,主动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控制在较轻的阶段,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疾病的传变规律有多种,如外感热病的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内伤杂病的五行生克规律传变以及经络传变等,但归结到一点就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疾病发生后,由于邪正力量的变化,就产生了疾病的变化。

如正不胜邪,疾病可能会出现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单纯到复杂的发展变化。

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

如在温病的治疗中,卫分证为初期阶段,邪气尚浅,病情尚轻,往往不被重视而发生传变。

张学文强调治疗卫分证一是要“弃丸用汤”。

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为不少医生所喜用,但此类药只能用于普通感冒,用于温病则药力太弱,故应选用汤药,强力祛邪,以防传变;二是早期就要防耗伤津液。

国医大师张学文谈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张学文谈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张学文谈养生之道*导读:中国有30位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中国有30位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国医大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中国西北惟一的国医大师,77岁的张老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医大师。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学文先生所治病种涉猎广泛,擅长诊治内科急危重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中风、胸痹、高热、中毒等病症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和方法,创立了颅脑水淤证新理论,形成了毒淤交夹、水淤交夹、痰淤交夹等独特的病机学说和治疗方法,著有《医学求索集》、《淤血证治》、《疑难病证治》等10余部著作和7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省部、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张学文先生虽渐入耄耋之年,由于养生有道,他依然保持着硬朗身体,敏捷的思维。

近日西安秋雨连绵,似乎不便见客,但张老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张老愿意把惠及自己的养生之道也惠及众人,普度慈航。

愿健康如水,遍洒大地人间。

心态平衡是健康良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竞争激烈,人们受外界干扰,难免浮躁紧张,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张老说,保持心态平衡和乐观情绪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快乐是健康的良药,乐观豁达、开朗豪放、知足常乐,遇事多思其有利一端,对人多念其友好一面,多闻乐事,多交性格开朗之人,可消除不良情绪。

常言道: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每天不离欢笑,但不得狂笑,以免耗神伤心;怒最伤人心神,损人寿命,当以忍让戒怒,容则能恕人,忍则能耐事,对事物超然脱俗。

张老说,他一直秉承着凡事听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这是维持心态平衡的4味良药。

调节情绪心静如水中医讲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张老也将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放在养生之首。

张老指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中 风--名医屡效方

中 风--名医屡效方
中 风--名医屡效方
中风先兆——清脑通络汤(张学文方) (组成)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脑降压,活血通络。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 (方解)草决明、菊花清肝脑之热,水蛭、赤芍、川芎、山楂、丹参化心脑之瘀,磁石平肝阳之亢,川牛膝补肝肾之虚,地龙、豨莶草通络降压,且草决明和山楂可以降血脂,以软化血管。 (加减)肝肾不足加山茱萸、杜仲、桑寄生,语言迟钝者加胆南星、菖蒲、郁金、天竺黄,胸闷胸痛者加瓜蒌、薤白、三七;肢体不利者加鸡血藤、威灵仙。 (按语)清脑通络汤是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针对临床常见的中风先兆症(俗称小中风)的经验方。高血压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早期以头昏眩晕、肢麻舌麻、血压升高或上下波动、血脂增高等为主要特征。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早期病机肝热血瘀拟定的清脑通络汤,应用于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高冠心”是临床常见疾病,此方加上瓜蒌、薤白、三七等,也可以运用于既有高血压又有冠心病的患者。 (方源)《疑难病证治》 中风——复脑愈风汤(高辉远方) (组成)生黄芪20g,赤芍、防风、当归、川芎、地龙、红花、石菖蒲、远志各10g,络石藤15g,胆南星8g,全蝎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祛风化痰。用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痿不用,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淡暗、苔薄白,脉虚弱,证属气虚血滞,痰瘀阻络者。 (方解)本方为王清任黄芪赤风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而起废痿,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气虚而致血瘀,风痰留阻经络,形成本虚标实,单补气则血瘀不祛,风痰难除。所以辅以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以和营活血化瘀,全蝎、胆南星以祛除风痰;石菖蒲、远志芳香辛烈,则为化痰开窍之上品,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走而不守,上行头顶,能使化痰祛瘀,诸药直达病所;地龙、防风、络石藤以祛风通络行滞,以利于恢复上下肢体之功能。全方补气化瘀,祛痰通络,清脑活肢,其风乃愈,故名曰复脑愈风汤。 (加减)若口眼歪斜加僵蚕、白附子、羌活;血压偏高者减黄芪量,再加钩藤、菊花、珍珠母;病肢浮肿加薏苡仁、连皮茯苓、防己;肢体强痉屈伸不利者加木瓜、白芍、桑枝;下肢瘫软无力者加牛膝、狗脊、续断;病情偏寒者加桂枝:有阴伤者酌加玉竹、生地黄、白薇。 (验案)王某,男,52岁,干部,1991年9月13日就诊。素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51天,曾在当地医院CT检查;脑出血吸收甚少,不除外脑梗死。虽经用甘露醇、肌苷、脑活素及曲克芦丁等药物治疗,但未见好转,特求诊高教授。症见偏瘫步态,口角左歪,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无力及走路足趾擦地。右半身麻木,活动不灵,头晕不适,言语謇涩,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腻,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之候,自拟复脑愈风汤加减,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处方:生黄芪15g,赤芍、防风、钩藤、石菖蒲、远志、红花、羌活、荷叶各10g,胆南星8g,全蝎、炙甘草各5g。连服12剂药后,头晕、右半身麻木无力明显减轻,口眼歪斜好转,纳食、睡眠均有改善,舌苔转薄,原方去钩藤、远志、荷叶,加川芎、地龙、桑枝各10g,又投药30余剂,肢体活动基本正常,步履尚稳,言语较前清晰,而自动出院。 (方源)《中风病中医特色诊疗》 中风——三七贝母汤(李仲愚方) (组成)三七粉、川贝母粉各10g(冲服),白茅根、藕节各30g。 (功效主治)消瘀止血,利水降脑压。用于中风急性期。 (方解)三七化瘀止血,化死血、消瘀血,不伤新血,具有止血与活血化瘀双重调理作用,对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均适用;川贝母清热化痰,可除痰瘀所化之热痰、瘀热,痰消则可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内压;白茅根具双重作用,既可利尿降低颅内压.又可止血、消瘀血。藕节为化瘀止血之良药。全方止血化瘀,止血无凝血之碍,化瘀无动血之嫌,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各种缺血性、出血性中风。 (加减)中脏腑而见神昏,可加用开窍药如草决明、青葙子、夏枯草、菊花、僵蚕、钩藤等。中脏腑兼见脱证,可加入附片、干姜以固脱。元气暴脱应加入人参。清醒之后,可适当加入破血逐瘀之品,如姜黄、鸡血藤、牡丹皮、桃仁、血竭、琥珀等。其中,琥珀活血消瘀力量较强,是化瘀血块的好药。 (验案)孙某,男,61岁,急性脑梗死(大面积)1天余入院,意识模糊,双瞳结膜水肿。面色潮红,喉间痰鸣,舌尖红.苔黄厚腻,大便秘结,小便正常。左侧偏瘫,肌力0级。此为中风急性期,痰瘀夹肝风化火。当涤痰消瘀,清肝泻火。予三七粉、贝母粉各10g冲服,藕节、白茅根各30g,草决明、夏枯草、竹茹、天竺黄各15g,酒大黄10g后下,煎服。服上方3剂后,病人意识转清醒,大便通畅,球结膜水肿消失,喉间痰鸣减少。该方以三七贝母汤为主方,加竹茹、天竺黄增强化痰之力,草决明、夏枯草增开窍之功,并以酒大黄通腑活血。该病人以后经调理恢复较好。 (按语)中风急性期以临床表现之病情轻重。中医传统上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前者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偏身麻木;后者则兼见神昏与半身不遂。李老认为,无论中经络或中脏腑,按病因而论,则不外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类,均应以消瘀止血、利水降脑压为治疗大法。 (方源)《中风病中医特色诊疗》 第15章 内科病证(15) 第4章内科病证(4)(3) 中风——乌附星香汤(李仲愚方) (组成)制川乌10g(另包先煎2小时),制南星、制白附子各10g(另包先煎半小时),木香、桃仁、红花、姜黄各10g,生姜15g,酒大黄6g(后下)。 (用法)煎服。制川乌以开水先煎2小时,制南星、白附子亦应先煎半小时。至不麻口为度。 (功效主治)涤痰化瘀通络。用于中风功能恢复期。 (方解)李老认为,功能恢复期的主要病变或病理基础是痰瘀阻络。应以涤痰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制川乌大辛大热,温化痰饮,调理津气;制南星祛痰解痉,尤其对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喉间痰鸣可重用,旨在缓解挛急,涤除痰涎;白附子平肝涤痰解痉,可加强制南星作用;木香行气和胃;桃仁、红花、姜黄活血化瘀;生姜制约川乌、南星毒性;酒大黄反佐制约川乌、制南星燥性,又活血通便。 (加减)气虚者,加人参或党参。病左者,多加血分药,如当归尾、赤芍、生地黄、川芎;病右者,多加气分药。如黄芪、白术等。痰郁化热,可加天竺黄、郁金、天花粉之类,天花粉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咳出,亦可加茯苓使痰湿从小便而出。还可加通筋活络之品,如伸筋草、丝瓜术后,入我科时,病程已1个月。神清,痰多,右侧肢体瘫痪,肌力0级,肌张力较高,左侧中枢性面瘫,口角流涎,语言謇涩,吞咽困难,假性球麻痹,大便10余日未解,曾在院外用过诸多通便药无效。舌暗红。苔白厚腻。脉沉弦缓。予乌附星香汤化裁:制川乌10g(另包先煎2小时),制南星、制白附子各10g(另包先煎半小时),桃仁、木香、红花、姜黄、炒白术、郁金、地龙、僵蚕、天竺黄各10g,潞党参30g,酒大黄10g(后下)。煎服。服药1剂,大便即解出。服药3剂,大便正常,每日一行。服药半月,配合针灸治疗。右上肢肌力恢复到Ⅲ级,右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均有明显好转。继以上方出入。配合针灸治疗2个月后,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出院。该方加地龙、僵蚕以增强乌附星香汤通络之力。另加潞党参、天竺黄益气化瘀,整张处方不离涤痰通络之大法。 (方源)《中风病中医特色诊疗》 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方) (组成)炙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30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路路通20g,生山楂15g。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益肾通络。用于气虚血瘀、肾亏络阻之中风。症见肢体麻木,半身偏瘫,患肢无力,或口角流涎,腰膝酸软,耳鸣,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 (方解)此方以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王清任发前人所未发,倡气虚血瘀理论,创制补阳还五汤,为后世治疗气虚血瘀之证如中风、偏瘫、痿证等奠定了基础,拟定了大法。此方临床上应用的确有较好的疗效。但原方黄芪用量过重,而地龙、桃、红、归、芍又过轻,临床用黄芪120g(四两)者不多,故宜宗其法而变通其方,以适应现代疑难病证,尤其是气虚血瘀络阻之中风。方中黄芪原用生,今用炙,其补力益大,初用30g可矣,久用力不足者可逐渐加重至60~90g,用以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鸡血藤、当归补血,与黄芪相配,其有祛瘀不伤血之功。桃、红、芎、药、丹参活血祛瘀,地龙、路路通通络;桑寄生、川牛膝补益肝肾,生山楂消食散瘀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学文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用药独具特色。

现整理总结其部分临证用药思维与经验如下,以飨同仁。

喜用活血化瘀药张学文治疗内科杂症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尤其在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久病顽疾,多有瘀血阻滞之势”,凡疑难病久治不愈者,应考虑应用活血化瘀之法。

但在应用时,要分清主次,注意兼夹,掌握好化瘀药量的多少,由小到大慎重用药,密切观察。

活血化瘀药种类较多,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其药力强弱峻缓择优选择,一般依其作用强弱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性质平和的养血化瘀药,如丹参、山楂、当归、川牛膝、三七、丹皮、赤芍、益母草、泽兰等;二是活血祛瘀之力较强者,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三是药力峻猛的破血消瘕药,如水蛭、虻虫等。

丹参张学文临证善用丹参、生山楂、川牛膝、三七等药物,认为其活血化瘀之力平和,久服不伤正气,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用量也可稍大些。

三棱、莪术祛瘀又兼止痛之功,理气活血止痛之功甚好,尤其对胃脘痛(如慢性胃炎)、胸胁诸痛有较好疗效。

水蛭破血消癥之力较猛,临床常用研末冲服或水煎服,治疗瘀血阻滞之脑出血和一些血栓性疾患等收效甚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善用化痰祛湿药中医之“痰”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痰,咯吐而出,或黄或白,有形质可见,一般称之为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是指机体气机郁滞,气不化液,津液凝聚,或阳气衰微,无力蒸化敷布津液,或由于火热煎熬,瘀血阻滞、湿浊壅塞而生,或秽浊之气积聚,从而阻滞清窍、脉络,由于其乃病理变化而生,外无形征可察,症状离奇古怪,临床辨证疑惑难定,用药也颇感棘手。

临床许多疑病、奇病、怪病多责之于痰。

茯苓痰与饮同为病理性产物,又都是致病因素。

由于气滞血瘀,可致津液为痰,痰瘀胶结,终成痼疾。

故中医有“痰瘀同源”之说。

张学文认为痰瘀同治是治疗许多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结合辨证加入祛痰药,如橘红、半夏、茯苓、鲜竹沥、天竺黄、竹茹、胆南星等。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研究学术立治则张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汤加人参;养阴法用治消渴除肠胃实热方和干地黄汤;辟秽法用太乙流金散;凉血法用犀角地黄汤;疏风散邪法用连翘汤和犀角汤;燥湿法用白头翁汤或地榆汤;祛瘀法则以黄连、犀角与蟅虫、蒲黄配伍;芳香化浊法用五香连翘汤;开窍安神法用紫雪丹等;熄风法用大黄泻热汤;通利法用八正散或地肤子汤等。

并指出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之根本,分为先兆、急性发作、恢复、后遗症4期,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6证,分别采用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赤芍、胆南星、山楂、磁石、鸡血藤、丹参、川牛膝等)、通脉舒络注射液、蒲金丹(郁金、蒲黄、丹参等)、通腑化瘀法(生大黄、枳实、玄明粉、丹参、川牛膝、桃仁、菖蒲、胆南星等)、脑窍通口服液(丹参、赤芍、红花、茯苓、水蛭、麝香等)、桃红四物汤加鹿角胶、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丹参、黄芪等。

内科急症不仅以发病迅速、变化急骤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抽风、惊厥、剧痛、癃闭,而且以五脏器官损害而出现的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津液枯竭等危重病证,可采用简便迅速和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治法有汗、吐、下、开窍、救逆、祛痰、熄风、解毒、止血、针灸、按摩及外治法。

根据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的主要病机,提出“颅脑水瘀”论,属气滞者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川芎、川牛膝、茯苓、白茅根、水蛭、麝香等);气虚者用补阳还五汤加茯苓、白茅根、川牛膝、丹参或水蛭、三七;善用川牛膝、白茅根、茯苓、益母草、泽泻等具有活血利水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张学文

张学文

张学文张学文张学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容淡定、举止儒雅是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没有距离。

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

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张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

殊不知,张学文是陕西唯一的国医大师,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

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

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勤奋好学熟谙经典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基础“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935年,张学文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一个中医世家。

年幼时,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很快跨进了中医药的神秘之门。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从15岁起,他随父亲学习中医,临证诊病,辨认药材。

张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

自己也从不敢懈怠,早背诵,晚抄写,直到学会记牢。

对古代经典著作,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8岁,张学文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

张学文教授运用古方治疗疑难病症举隅

张学文教授运用古方治疗疑难病症举隅

张学文教授运用古方治疗疑难病症举隅张红艳1 潘忍宜2 指导:张学文311陕西中医学院2004级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46) 21陕西三原县医院针灸科(陕西三原713800) 3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张学文教授从医55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脑病及杂病,善用古方。

本文介绍其治疗疑难病症的医案三则,以窥其经验之一斑。

关键词:张学文 疑难杂症 古方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649(2006)1120003202 70华诞的博导张学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张氏世医的第三代传人,在至今55年的行医和45年的执教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治疗脑病及杂病。

我们有幸师从张学文教授侍诊,获益良好。

兹摘录临证治验数则,以窥一斑。

1 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案 郑某,男,38岁。

于2005年12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诉:反复口舌生疮,牙龈肿痛7~8年,颜面、口周、头颞侧发际内,项部及背部常出疖子,上眼睑易出红斑且发痒肿胀,反复外阴溃疡。

自服“三黄片”等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由于工作繁忙,稍有劳累则可反复发作。

故请张师诊治。

症见:口舌生疮,疮面约2~3mm,疮面发白,周围红肿,牙龈肿胀,颜面、口周、项背部长有疖子,伴见口臭。

食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根部黄腻,脉弦数。

综合脉证,乃湿热内蕴,肝经郁热之候。

属祖国医学狐惑病范畴,故治以黄连解毒汤加味,以清心泻肝,清热解毒。

药用:黄连、生草、大黄各6g,黄柏、山栀、僵虫、赤芍、玄参各10g,川牛膝、连翘、麦冬、二花、山楂各15g,蚤休、生地各12g。

7剂。

并嘱药渣再熬待温后泡洗双脚。

12月22日复诊。

药后诸症均较前明显好转,口疮溃疡较前减轻,右眼睑潮红,食纳可,夜休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既切中病机,仍宗前法,原方去蚤休、黄柏,加野菊花12g、黄芩10g,15剂。

张学文未病先防的学术经验

张学文未病先防的学术经验

张学文未病先防的学术经验何光明【摘要】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祛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熟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瘀解毒为原则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在陕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治疗中风先兆以预防中风的思路,认为血瘀是中风形成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热血瘀是中风先兆的常见证候,研制出以活血化瘀、清肝通络为治法的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获得较好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5【总页数】2页(P616,625)【关键词】老中医经验;未病先防;流行性出血熟;中风先兆;张学文【作者】何光明【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鹤壁 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擅长中医温病、脑病和疑难病的治疗。

笔者有幸于1985~1988年随师学习,获益颇多。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

病邪有内外,外邪须防,内邪须袪。

预防疾病应在辨明某种疾病自身运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再通过辨证来认识这种疾病特殊的病理机制。

简言之,就是依据辨证论治的理论,结合疾病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寻找出“病机关键”,针对病机关键进行阻断以达到预防效果。

外邪指风﹑寒﹑暑﹑湿﹑燥﹑热和疫疠之气等外来的致病因素,往往会在人体正气不足时侵入人体致病。

预防外邪致病的主要方法就是防止外邪侵入,即防邪。

防邪之法首先要扶助正气,消除或减轻容易招致外邪入侵的体内因素,如阳虚易致寒邪入侵,阴虚易致阳邪犯人等。

其次,尚应预防性运用祛邪解毒之药,以帮助正气将入侵之邪消灭于萌芽。

郭谦亨、张学文于20世纪80年代,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肆虐进行了中医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
周颖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总页数】6页(P48-53)
【作者】周颖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8
【相关文献】
1.刻铜高手张樾臣与著名画家交往逸事
2.中医急症高手--记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
3.张汝京:中芯国际的“追梦高手”
4.中国国家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愿出
1000万美金,较真“隔空打人高手”5.浅谈小学数学文化课的三要素——以数学文化读本(六下)《昆虫界的几何高手——蜜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的经验
金杰;郭智宽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1(26)3
【摘要】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临床经验。

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及临床验案进行分析归纳。

结果:张学文教授多用清心开窍法治疗中风昏迷;滋阴熄风法治疗颤证;化痰开窍法治疗中风失语;滋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痴呆。

结论: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295-296)
【关键词】国医大师;张学文;脑病;清心开窍;滋阴熄风;化痰开窍;滋补肝肾
【作者】金杰;郭智宽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1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痰熄风、益肾平肝降逆治梅尼埃综合征——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之三 [J], 刘绪银
2.化痰熄风、化瘀通窍治疗癫痫——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之五 [J], 刘绪银
3.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脑萎缩——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之八 [J], 刘绪

4.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情志病篇之焦虑症 [J], 董斌;马洋;张天垚
5.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经验情志病篇之强迫症 [J], 董斌;马洋;王向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学文运用丹参对药经验介要

张学文运用丹参对药经验介要

张学文运用丹参对药经验介要
郭教礼;杨世忠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0(0)10
【摘要】对张学文教授运用丹参药对的经验进行总结,包括:丹参配连翘,活血又解毒;丹参配桂枝,行血能通阳;丹参配菊花,预防小中风;丹参配川芎,上行治头痛;丹参配葛根,相合治颈椎;丹参配黄芪,益气可救急;丹参配当归,养血治经病;丹参配山楂,开胃又消脂;丹参配麝香,速愈脑积水。

【总页数】4页(P712-713)
【关键词】丹参;药对;活血化瘀;张学文;临床经验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川芎药对经验拾萃 [J], 严亚锋;白海侠;李军;张学文
2.张国伦教授运用丹参饮临证经验 [J], 王劲红;杨振伟
3.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运用丹参与三七经验撷菁 [J], 张惠云;张宏科
4.张庆祥教授运用对药角药治疗咳嗽经验 [J], 崔一平;田裕豪;张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张学文;陶根鱼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
【年(卷),期】1991(006)004
【摘要】本文认为中风先兆证的病机要点在于“血瘀肝热”,因而采用自拟的具有化瘀通络、清肝和血功效的小中风片处方,治疗中风先兆证301例。

与西药对照组101例进行比较,结果前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临床及实验研究说明,小中风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中风先兆证、防止或延缓中风发病的有效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张学文;陶根鱼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05
【相关文献】
1.小中风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J], 支英豪
2.小中风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J], 支英豪;林亚明;梁晓鹰;张俐;汤小虎
3.中风预防片治疗中风先兆证113例近期疗效观察 [J], 李祥舒
4.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J], 吴伟凡;赵玉驰;吴伟;高娟;梁大年;张松;张海
涛;陈光华
5.中风先兆片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 [J], 何光明;黎发本;魏晓玲;邓志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先兆期 四期:急性发作期 病中恢复期 疾病后遗期
气虚血瘀证 痰瘀阻窍证 瘀热腑实证 颅脑水瘀证 肾虚血瘀证
肝热血瘀证
是中风早期证候(中风先兆证)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或目胀面赤,心烦躁急,肢体麻木, 或短暂性语言謇涩或一过性肢瘫无力,大便秘结,或排 便不爽。舌质红黯,或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脉象弦滑 或细涩、或弦硬。 病机:肝经郁热,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化热灼津伤血为瘀;或肾精亏乏,肝血不足而致血瘀。 治疗:清肝化瘀通络,自拟清脑通络汤。 基本药物: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水蛭、 赤芍、天麻、山楂、磁石、丹参、川牛膝等,大便干结 可加大黄。
临床应用:如用清开灵治疗中风急症,黄连 解毒汤等清热解毒方药加减治疗中风病,在 临床上均取得疗效。 许多脑病也由于六淫邪毒过盛而引起高烧头 痛、项强抽搐、神昏谵语等属于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热毒内炽、痰热腑实等,可选用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清开灵、脉 络宁等中成药及黄连、黄芩、牛黄、大黄、 生石膏、栀子、板蓝根、夏枯草等中药。
运动功能康复
偏瘫患者应当也必须尽力加强功能锻炼,这一点在此类患 者的康复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训练可以在有关人员协助下开展以下 常用项目,包括练习洗脸动作、更衣动作、洗澡动作、饮 食动作和排便动作,如果病情允许,亦可以诸如叠被、洗
碗、种花、扫地等家务劳动,这对偏瘫康复颇多裨益。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脑病学 家,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终身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 导师。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 技成果评审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兼 职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 症、脑病协作组组长等职。1990年被 确定为首批全国500名需要继承学术 经验名老中医之一;1991年起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 有突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陕西省 首届名老中医”称号,2009年获“国 医大师”称号。在中医急症、中医脑 病、温病学、疑难病、活血化瘀等诸 多领域均有所研究,对“毒瘀交夹” 、“水瘀交夹”、“痰瘀交夹”、“ 气瘀交夹”、“颅脑水瘀”等病机理 论的认识颇多创新,自成体系。
其实质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 体气机失调、血行不畅,甚则血瘀为患 中风病发病之前,应当重视心理调节、讲 究生活规律、节制饮食、劳逸适度,积极 消除引起中风病的各种不良因素
中风先兆证研究
我们自1983年开始进行中风病预防研究 提出“中风先兆证”的概念,对其含义、证 候学特征、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规 范化研究 研制了防治中风先兆证的新药——小中风片 (清脑通络片) 通过规范性临床观察732例中风先兆证患者, 发现可降低中风发病率,其中治愈率73.1% (治疗28天时进行统计),总有效率为86%。
瘀热腑实证
常见于中风急性期 临床表现:神志昏蒙,偏身不遂,舌强语謇, 口舌歪斜,面红气粗,痰声辘辘,呕恶便闭。 舌质红,苔黄腻或黑,脉弦滑。 病机:因精亏血瘀,胃肠乏液,传导失司而致腑气不通, 上闭下实;或因肝肾阴虚,肝阳暴亢,气血上逆,以致 络破血溢:肝阳化火,燔灼中焦,传导失司而致大便不 通。 治疗:治宜通腑化痰,活血化瘀。方用 三化汤加减:生大黄、芒硝、丹参、 川牛膝、菖蒲、胆南星、瓜蒌、决明子等。
三、中风病机关键是瘀阻脑络
病理因素:虚、火、痰、风、气、血
发病机制:瘀血阻滞脑络为关键环节。
以虚而言,精虚则精血不充、血少而行迟为瘀
气虚则行血无力而为瘀
嗜食肥甘,嗜好烟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滞 脉络而致痰瘀交夹 或痰生热,热生风,风助火热,燔灼津血而为瘀 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生风生火而致瘀
中风病因中“毒”的因素
“热毒内郁”导致中风学说 中医理论认为“毒邪”致病,内伤杂病和外感热病。 很多病都兼有“毒邪”,或以“毒”为主要致病因素。 外毒即外受毒气或毒邪 内毒系机体在有害因子作用下所化生的对人体有害的 物质,如“血毒”、“痰毒”、“火毒”、“热毒”、 “便毒”等等。 很多毒邪所致疾病属疑难病证,如“阴阳毒”、“水 毒”、“痉厥”等。 毒可致热,又伤阴耗气,动血腐肉,损伤脏腑,故对 某些因素所致病证中,正确应用解毒疗法,的确可以 提高疗效,解决疑难。
不妥之处 敬请各位指正!
谢 谢!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外合治 外治常用艾叶、川芎、花椒、桂枝、川牛 膝、威灵仙、红花、伸筋草等煎汤热浴, 每日1~2次。 另可加肌注丹参注射液,或其他中药静脉 滴注剂,其次可配合按摩、针灸、刮痧、 香疗等等,以“疏其经脉,令其条达”, 恢复经脉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每获良效。
中风病恢复早期的病理关键
中风病恢复早期的病理关键在于脑络不通,水瘀 交结,互阻颅内为基本特征的“颅脑水瘀证”。 经云:“谨守病机,无与众谋。”把握了本病的 病机,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总之,在防治中风病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在辨证 论治原则下,早期着重预防,中期注意化瘀,后 期重视调护。
气虚血瘀证
可见于中风病初期、缺血性中风发作期及中风恢复期和后 遗证期。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语言不 利,面色晄白,舌质淡黯、苔白或白腻,脉细涩。 病机:元气亏虚,中气不足而致气无力行血,血行缓慢 为瘀 治疗:70年代,我们研制的纯中药院内制剂“通脉舒络 液”针剂(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用作静脉点滴 并加辨证口服汤药,至今30年来仍效验不减。对于缺血 性中风的运用,其总有效率为98.2%,对中风病的恢复 期、后遗症期及诸多其它病凡属于气虚血瘀证者,使用 均有良好的效果。
痰瘀阻窍证
常见于中风急性期的闭证 临床表现:症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 肢体偏瘫,喉中痰鸣,语言不利或失语, 脉弦滑或弦硬,舌体胖大或偏歪,舌质黯,或 有瘀点、瘀丝 病机:因瘀滞脉络,脉络不利,气不行津,津 聚为痰;或因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而成痰, 阻滞脉络;或火热灼津耗血而为痰的 一类证候 治疗:治宜涤痰开窍,活血化瘀。我们 原研制了医院内部制剂“蒲金丹”针剂, 收效甚佳。配合“清开灵”滴注效果更好。
中风先兆证研究总结
中风先兆证 中风病 积极地进行干预性防治与调养,事半功倍 证候表现:一过性眩晕,肢体麻木,或头痛易怒, 舌质红或黯红,或有瘀点,舌下脉络迂曲,或有 瘀丝、瘀点,脉弦滑或硬等 病机:肝热血瘀 治法:清肝和血,化瘀通络 处方:清脑通络汤
量变阶段
中风先兆证研究体会
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坐位平衡与床上动作训练、手部与上 肢功能训练、双足与步行训练,以及采取药物外洗来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等辅助措施,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
主要病机与治疗
一、肝阳未平,阴液未复。症见头晕头痛,半身不遂,脉 弦细等,此时仍宜平肝潜阳,育阴生精,宜用钩藤、草决 明、川牛膝、怀牛膝、龙骨、牡蛎、龟板、鳖甲之类,稍 加通络之品。 二、气虚血瘀。此为多见,症见偏瘫,或瘫肢皮肤肿胀、 乏力,脉细涩,舌质暗淡,或舌下脉络迂曲,此宜益气活 血,用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加减。 三、颅脑水瘀。以神情呆钝,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 此为瘀血顽痰痹阻经脉,且又正气亏虚,其病势胶结顽痼, 恢复能力差,其治疗宜活血利水,兼以益气,宜通窍活血 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加乌稍蛇、僵蚕、全蝎、水蛭等 虫类入络剔邪之品。
颅脑水瘀证
是我们在国内最先提出的中风病特有证型 颅脑水瘀系指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络,致 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为主要表现的 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以“三失症”为主 神明失主症状 肢体失用症状 七窍失司症状
治疗:脑窍贵在清灵通利,故治则为 醒脑通窍,活血利水 拟出“脑窍通”以治颅脑水瘀诸病证 基本方: 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益母草、川牛膝、茯苓、血琥珀、 麝香(冲服)等
生活调养
偏瘫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所以容易出现厌食及褥疮,
而这两种病症却反过来直接影响患者的营养补充和自主 活动。
对于偏瘫患者,除了要经常帮助其进行被动性活动之外,
还应当尽可能地加强其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尽量多饮水, 多吃蔬菜、菌类植物及高蛋白食品,并应多晒太阳,提 高其自身抵抗力,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同时,可以应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强筋壮骨之 中药,煎后泡洗患侧或双手、双足等处,并配合针灸推 拿等多种治疗方法。
五、康复治疗必须多法结合
偏瘫的问题
偏瘫是中风病的重要后遗症之一
偏瘫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生活调养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方面
大凡患有脑中风后遗症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有沉 重的精神负担。 其一是担心病情继续发展,难以康复 其二是担忧长期治疗给自己家庭所带来的经济 负担和生活压力 其三是害怕周围的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厌烦 自己,歧视自己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努 力使病人放下心理包袱,积极配合医生的合理治 疗,医患密切配合,力争取得良好的疗效。
肾虚血瘀证
中风之病本为肝肾阴虚,精血涩少,加之肝阳 上亢而加重病情,或中风病后期,肝之精血更 衰,脉络之瘀滞不去,使清窍失濡,肢体失用。 临床表现:症见音喑失语,心悸口干,腰膝酸 软,半身不遂,舌质红或黯红,脉沉细等。 病机:因肾精不足,血亏液乏,血脉不利为瘀, 液亏不能上承清窍所致。 治疗:治宜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常用地黄饮 子去桂、附,加丹参、鹿衔草、桑寄生、川牛 膝、肉苁蓉、桃仁、红花等,或佐黄芪以益气 活血,水蛭以祛瘀生新。
临证体会
瘀血兼挟它症者居多 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并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的基本法则 灵活运用理气祛瘀法(如血府逐瘀汤)、清 热解毒化瘀法(如牛角地黄汤)、祛风化瘀 法(如当归饮子)、化痰活血法(如苇茎汤 合小金丹)、渗湿活血法(如益肾汤方)、 攻下化瘀法(如桃仁承气汤)、养阴化瘀法 (如桃红四物汤)、补气化瘀法(如补阳还 五汤)、开窍活血法(如通窍活血汤)及温 阳化瘀法(如急救回阳汤)。 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合理施治
论中风病的防治与调护 张学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