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极高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古代文化的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以及它所带来的价值。
宗教:凝聚精神信仰,引领道德规范古代中国的宗教体系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仁义礼智信五常,通过尊敬祖先、尊师重道来培养人的品德;而道家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并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
这些宗教思想与实践赋予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信仰,并引领着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传承。
这种宗教信仰的特点,使中国古代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并对当代社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深邃,理论丰富中国古代哲学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例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
这些哲学家通过对人、天、地、道等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丰富而深邃的哲学体系。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家追求虚无与自然,墨家倡导兼爱和反对战争。
这些哲学思想不但为中国古代文化注入了思想的智慧,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在于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度,它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伦理和精神生活的指引,以及对人类智慧的丰富贡献。
文学:博大精深,表达情感与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体裁,如诗、词、曲、文、小说等。
古代文学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例如唐诗宋词体现了对自然的颂扬和对爱情的歌颂,四大名著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善恶。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在于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传递深刻的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并对全人类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艺术:精美绝伦,涵盖多个领域中国古代艺术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和广泛涉及的领域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工艺品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古代绘画和书法追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音乐和舞蹈注重和谐与韵律,戏剧和曲艺体现了民间生活和社会现象。
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
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1.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一直强调统一和稳定。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威和权力。
这种制度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长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先进的行政和官僚制度:古代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
这种制度确保了朝廷的权威和管理能力,并对国家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3.重视教育和儒家思想:古代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官方教义。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政治道德。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和道德伦理观念。
4.农业为主导: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灌溉系统的建设使中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
6.社会等级和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中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流动和个人发展的自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7.科技发展:古代中国是世界上许多科技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发明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和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中国在工程、农业、制造和航海领域的进步。
8.高度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古代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成就而闻名。
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形式繁荣发展,艺术品和文物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9.崇尚和平和精神追求: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平和道德美德。
儒家思想强调的和谐、公正和忍让等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和平的追求。
这种追求在中国古代文明中表现得深入人心,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10.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态智慧: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充满敬畏之情,并提出了诸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方法。
这些智慧方法包括农业和气候的调控、水利工程、山水画的创作,以及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研究。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文明具有中央集权、强调教育和儒家思想、农业为主导、社会等级与封建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成就、和平追求、对自然的敬畏等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义的⽂化是指⼈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化则指⼈类在科技、思想、⽂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所取得的成就。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较密切的⽂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程”。
仅就中国⽂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是记录和传播⽂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汉字(甲⾻⽂),形成了中华⽂化独具特⾊的语⾔⽂字。
⼆是创⽴了记录时间的⽅法——⼲⽀纪⽇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法——《易》。
重点是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健、君⼦以⾃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化的全⾯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化的“灵魂”,产⽣了中国古代⽂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和孔⼦。
反映了古⼈对⾃然、⼈⽣和社会的⼏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与儒客推崇)、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化⼤发展,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化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建⽴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貌和统⼀王朝的恢弘⽓度。
突出代表:⽓势雄伟的万⾥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统。
尤其是《汉武⼤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化⾼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个阶段,少了些⽓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艺术异彩纷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出了一段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历史。
古代中国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包容性、开放性、智慧性”。
包容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点,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文化一直以“大包容”著称,多元文化融合、新思想求新,以宽容变通的精神贯彻营造着民族文化的融合。
比如《拙政园》,它是一部古典童话,以新鲜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故事,它向世人展示出古代中国多元文化包容性的精神。
开放性是古代中国文明又一个重要特征。
古代中国人民坚持耕种文明,以艰苦的精神发挥有限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中国古代历史以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与世界沟通对话的模式,从古至今,这种开放性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此外,智慧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重要特点。
古代中国的智慧性在其历史文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以文明把握但又不断向新观念开放,涵盖多重文化交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既可在古代文献中看出,也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尽情感受。
古代中国的智慧性显现出明治维新以及改革开放的决心,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变了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脉络。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包容性、开放性、智慧性”,它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中的重大课题,也是现代中国的根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开创了未来的新时代。
In ancient China, civilizat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t created a historic period with great influence.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ere "inclusiveness, openness and wisdom."Inclusivene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known for its great tolerance. The ethnic culture has been promoted by the spirit of tolerance and flexibility, and the fusion of multiple cultures and the pursuit of new ideas.For example, in the classical fairy tale "Zhuo Garden", it tells the story of multiple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an interesting way, which shows the spirit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 ancient China.Openness is 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cient Chinese people lived in farming civiliz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The opennes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creating a pattern of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which is still relevant today.In addition, wisdom is 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cient Chinese wisdom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civilization grasp and open to new ideas, covering multiple cultural exchanges, can be seen i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an also be fel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a show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opening a new historical era and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and the world.To sum up,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are "inclusiveness, openness and wisdom".It is a major topic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basis of modern China, reflecting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古代文明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卓越的创造力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高度关注。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一、思想深邃、哲学思想发达中国古代文明以其思想深邃、哲学思想发达而闻名。
在古代,中国人民总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与天地间的和谐共济。
这种思想在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以及庄子的墨家思想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些思想开创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传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文化多元、民族融合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多元和民族融合。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多个民族、多个文化共存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接纳了来自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并将他们的文化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中。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三、工艺精湛、科技创新中国古代文明的工艺技术非常精湛,并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在农业、冶炼、纺织等方面有着卓越的发展,还取得了许多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学艺术繁荣、文化传承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也取得了繁荣的成就,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以其深情厚意、含蓄细腻而闻名。
诗词、散文、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被广泛创作和传播,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将文化传承了下来。
中国古代的书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也融入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
五、尊师重教、道德伦理中国人民在古代非常重视教育和道德伦理。
尊师重教的风气在中国历史上始终盛行。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倡了道德的养成。
这种价值观使中国古代社会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
六、社会制度稳定、统一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文明还表现出社会制度稳定和统一中央集权的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多个朝代,但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其他时期,中国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延续力
地理因素:东亚大陆特殊的地理环境提
供了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从而可以借助自 然之力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
文化同化:长期以来,中国文化明显的
先进性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 族,反复出现“征服者被征服”的现象。
融合力
融合力:
中华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者黄 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之 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及不同地域 的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等),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伴随农耕文明中华民族表现出的观念
宗族血缘观念。 勤劳务实的观念。 保守自足的观念。 顺应自然的观念。 重整体轻个人的观念。 重农轻商的观念。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 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 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 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 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 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 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 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 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农耕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是农耕经济。
农业的发展使
得社会逐渐形成,人们开始定居并建立了氏族制度和农业社会秩序。
农耕文明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兴起。
2.社会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征是以君主为中心,各个阶级之间有明确的地
位和责任分工。
皇帝、贵族、士人和农民等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
位和权力。
3.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道德修养、君臣之道、家庭伦理等,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的宗教和教育体系的核心。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
化传统的国家。
中国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思想、艺术和科技成就而
闻名于世。
瓷器、丝绸、诗词和书画艺术等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体制以中央集权
为特点。
封建王朝通过___来管理国家事务,君主对政权具有绝对
的控制权。
这种政治体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稳定和统一提供了重要
保障。
总之,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农耕文明、社会等级制度、
儒家思想的影响、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些特点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也为中国的发展和独特
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
中国历史有什么特点?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特点如下: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扩展资料:民国时期的中国历史: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
一部民国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阻止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
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
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
一部民国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中国古代四大文明
中国古代四大文明中国古代有四大文明,分别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和海河文明。
这些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为中国古代历史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四大文明及其特点。
一、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约5000年至公元前约3000年间。
黄河文明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黄河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人们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耕生产。
此外,黄河文明还创造了独特的文字系统——甲骨文,这是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的中国文字系统之一。
这一文字系统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也为后来的文字系统奠定了基础。
二、长江文明长江文明是指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约35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
长江文明是中国四大文明中最长久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长久的文明之一。
长江文明的特点之一是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优越,水运交通便利,这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长江流域,人们发展了丰富多样的手工业,如陶器、丝绸、金属制品等。
这些手工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也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三、辽河文明辽河文明是指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约30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
辽河文明是中国四大文明中相对较为独特的一种。
辽河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由于辽河地区地势复杂,有助于培养了该地区的军事才能。
辽河地区的国家对抗及各部落间的征战频繁,这使得军事实力在辽河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辽河流域还出现了一些有着浓厚文化色彩的著名战争,如红山文化战争等,这些战争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海河文明海河文明是指以海河流域为中心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约20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
海河文明是中国四大文明中相对较为边缘的一种。
海河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发达的海上贸易。
位于海河流域的地区,地处黄海之滨,地形平坦,这为海上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
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1. 史前文化中国史前文化是指在公元前 3000 年之前,我国人民所创造的文化。
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半农业经济形态,同时兴起了一些祭天、祭祖的习俗。
古代商代的卜辞、铭文、诗歌等文物,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2. 原始社会文化原始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1 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化,主要表现为祭祀、神话、遗址、器物、文字等方面的文化遗存。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主要用于预言和卜筮。
此外,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教等。
3. 奴隶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21 世纪初叶到公元前 221 年的中国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具、铁器等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生活方式,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宗教方面,古代中国崇拜天地、祖先、死神等神灵。
文化方面,古代奴隶社会创造了汉字、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等丰厚的文化遗产。
4. 封建社会文化封建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221 年到公元 1911 年的中国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得以进一步展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孔子、荀子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形成了众多的经典之作。
此外,中国紫禁城、太和殿、长城等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5. 现代文化20 世纪初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取得了新的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强大崛起。
在文化方面,中国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文献,其中包括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在现代文化方面,中国电影、文学艺术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中华古文明的特色与成就
中华古文明的特色与成就通过学习《世界文明史》这门课程的前一部分内容,使我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就斐然,颇具特色。
结合老师上课所讲,我认为,中华古代文明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方面。
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中,思想如一颗璀璨明珠屹立在中华文明金字塔的顶端。
在先秦时期,就有老庄的“道法自然、法静无为”思想,这个思想对当代环境保护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对后来中华文明影响最深的,在当代依然风靡全球的,孔孟的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华几千年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今,在全球又兴起了一股“尚儒”之风,各地兴建了许多孔子学院,可以说,这是中华古代文明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也是中华古代文明在思想方面的最大的成就。
在此时期,还出现了墨翟的“兼爱、尚贤、非攻”思想,和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这些亦是中华文明在思想方面的伟大成就。
“兼爱、非攻”无不体现“和谐”,“法治”与当代社会和的“依法治国”相适应,“尚贤”与“科教兴国”亦存在一丝渊源……当代社会对此时期思想的应用,就更好的体现了当时思想的成就。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古代文明思想也得到不断发展,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明代时王阳明的唯心注意思想,特别是明末清初时期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思想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当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文学方面。
如中华文明思想发展,文学的发展史亦是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
甲骨文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大闪光点。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和发展的农业文明之一,历经漫长的时间沉淀和演变。
古代中国人民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农作物的种植、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农田管理和农民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农业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古代中国农民运用的农业工具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更新和改进,这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农业工具是犁、耒和耳,在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农民主要使用木制的犁和耒来耕种土地,后来逐渐发展出铁制的农具,增加了农田的开垦和土壤改良的效果。
此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水车、风车、冲击机等农具,使得农民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农田的农事活动。
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地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土地的利用率。
其中,灌溉系统是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古代中国农民利用河流、湖泊和井首等水源,修建了一系列复杂的灌溉系统,使得水流能够顺利引入田间,滋润着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古代中国还发明了取水工具如提斗轮、水灌车和水轮机等,使得水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
农田管理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中国人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使得土地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均田制、庐田制和保田制等制度。
均田制通过对土地进行平均分配,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庐田制则通过调节土地的轮作和休耕,使得农田能够得到及时休养和恢复,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
保田制则通过对农田的长期性保护,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能力。
农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古代中国农民在社会地位上不仅享有较高的尊重和地位,而且也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古代中国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的劳动,认为农民的工作是造福全社会的核心所在。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特点与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久不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深深根植于家庭价值观念。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关系被视为亲密、血缘和传递道德价值观念的纽带。
这种价值观念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即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尊重。
这种家庭观念的核心是孝道,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敬。
这种家庭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广泛存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尊重传统和尊重老年人的文化传统。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孔子》和《老子》等,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尊重老年人的传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年长者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威。
这种尊重老年人的传统使中国社会具有稳定和凝聚力,也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
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内,也扩展到世界各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家之一。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贸易路线,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大陆的联系更加紧密。
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在国际贸易中广为流传,为中华文明带来了长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放也为文化、技术和科学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通有无。
例如,中国的纸张制造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中国文化中诸如道教、儒教等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崇尚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鼓励人们尊重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存。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讲义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讲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古代文明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芒。
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时期兴起、发展,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
古代文明的多元性首先体现在地域的差异上。
例如,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为农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古埃及人凭借着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
他们对来世的信仰深刻影响着其建筑、艺术和宗教仪式。
而在两河流域,诞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这里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虽然也为农业提供了水源,但河水的流量并不稳定,时常泛滥成灾。
这促使美索不达米亚人修建了复杂的灌溉系统,并且在数学、天文和法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文明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有着严密的城市规划,其建筑和工艺展现出高度的技术水平。
而恒河流域的文明则在宗教和哲学方面大放异彩,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在这里孕育和传播。
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社会中根深蒂固,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的黄土肥沃,适宜农耕,孕育了早期的华夏文明。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逐渐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丝绸的生产成为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
古代文明的多元性还表现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方面。
古埃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城邦国家众多,政治形式较为多样,有君主制、共和制等。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不同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而古代中国经历了从夏商周的世袭制到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在经济方面,各个古代文明也各有特色。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讲义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讲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明犹如璀璨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多元而迷人的特点。
这些古代文明不仅在地域上分布广泛,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从地域上看,古代文明的诞生地遍布全球。
如在亚洲,有古老而神秘的华夏文明,其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核心,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精湛的手工艺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宗教体系和城市规划引人注目。
在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宏伟的金字塔和神秘的象形文字见证了其曾经的繁荣。
而在欧洲,古希腊文明以其民主政治、哲学思辨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古代文明的政治制度差异显著。
古埃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法老拥有绝对的权力,统治着整个国家。
这种制度使得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金字塔的修建成为可能。
而古希腊则发展出了城邦民主制度,公民有权参与政治决策,虽然这种民主只是局限于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但它为后来的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在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立郡县等行政区划,实现了对广袤领土的有效管理。
经济上,不同古代文明也有着各自的特色。
古埃及的农业依赖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从而保障了粮食的高产。
他们还发展了精湛的灌溉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同时还发展了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如丝绸、陶瓷等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古希腊由于其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农业相对不发达,但其依靠海洋优势,发展了海外贸易和航海业。
文化方面,古代文明的成果更是丰富多彩。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其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充满神秘色彩。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考至今仍被人们探讨和研究。
古代中国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流派,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古印度的佛教传播广泛,对亚洲许多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古文明的特色与成就
中华古文明的特色与成就通过学习《世界文明史》这门课程的前一部分内容,使我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就斐然,颇具特色。
结合老师上课所讲,我认为,中华古代文明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方面。
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中,思想如一颗璀璨明珠屹立在中华文明金字塔的顶端。
在先秦时期,就有老庄的“道法自然、法静无为”思想,这个思想对当代环境保护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对后来中华文明影响最深的,在当代依然风靡全球的,孔孟的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华几千年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今,在全球又兴起了一股“尚儒”之风,各地兴建了许多孔子学院,可以说,这是中华古代文明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也是中华古代文明在思想方面的最大的成就。
在此时期,还出现了墨翟的“兼爱、尚贤、非攻”思想,和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这些亦是中华文明在思想方面的伟大成就。
“兼爱、非攻”无不体现“和谐”,“法治”与当代社会和的“依法治国”相适应,“尚贤”与“科教兴国”亦存在一丝渊源……当代社会对此时期思想的应用,就更好的体现了当时思想的成就。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古代文明思想也得到不断发展,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明代时王阳明的唯心注意思想,特别是明末清初时期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思想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当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文学方面。
如中华文明思想发展,文学的发展史亦是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
甲骨文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大闪光点。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古代文明的特点
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无论是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代中国、印度等地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明特点。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明的几个重要特点,以展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古代文明往往与宗教和信仰紧密相关。
各个古代文明社会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和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古埃及为例,这个古老的文明曾崇拜多神教,并认为法老是神的化身。
古埃及人相信来世的存在,并以建造金字塔和制作木乃伊等方式表达对来世的畏惧和崇拜。
古希腊则崇拜众多的神祇,每个神祇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和职责。
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体系影响了古希腊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艺术和政治。
古代中国的文明则以儒家、道家和佛教等为主要信仰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道家注重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科技与工艺的进步古代文明在科技与工艺方面也有着显著的进步。
古代文明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实践,相继发明了许多前沿的科学技术,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埃及文明以其伟大的建筑工程和工艺品而著名。
例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仍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古希腊文明则在数学、几何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等伟大的古希腊学者和思想家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工艺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火药的发明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海上贸易和航海活动的发展。
三、城市化与社会组织的演进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市化和社会组织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古代文明的城市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初中历史八大古代文明基本特点与标志词
初中历史八大古代文明基本特点与标志词
1. 中国古代文明
- 特点: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思想,封建等级制度。
- 标志词: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
2. 古代埃及文明
- 特点:河流农业,象形文字,法老王统治。
- 标志词:金字塔、尼罗河、法老王、石碑。
3. 古代印度文明
- 特点:梵文圣书,种姓制度,影响。
- 标志词:吠陀、种姓制度、、泰姬陵。
4. 古代希腊文明
- 特点:城邦制度,奥林匹克运动会,民主政治。
- 标志词:雅典、神殿、奥林匹克、哲学家。
5. 古代罗马文明
- 特点:罗马法,帝国制度,军事强国。
- 标志词:罗马法、斗兽场、罗马帝国、修道院。
6. 古代阿拉伯文明
- 特点:,阿拉伯数字,科学技术进步。
- 标志词:麦地那、阿拉伯数字、阿拉伯香料、医药科学。
7. 古代玛雅文明
- 特点:城邦制度,农业经济,日历系统。
- 标志词:玛雅城邦、金字塔、玛雅日历、文明崩溃。
8. 古代亚述文明
- 特点:军事强国,君主专制,图书馆学术。
- 标志词:亚述帝国、阿述王、古代文字、宫殿和雕塑。
以上是初中历史八大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与标志词,每个文明都有独特的文化和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统一不同于波斯帝国的统一:波斯帝国的包容多样性的统一,而中国则是抽象的统一高善必也说,印度的文化有多样性,而中国则只有汉族的统一文化,缺乏多样性.在我看来,这些见解都缺乏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因而也是不足以说服人的。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分析一、中国古代文明在时间中发展的特点—论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约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500年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灿烂的古老文明。
从它们在时间中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些文明的连续性颇有不同,中国古代文明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明显的特色。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我们可以从政治史和文化史两个方面与其他古代文明作一些比较的探索。
首先,从政治史来看。
.在历史上,文明大体是和国家同时发生的。
世界上最占老的文明发生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和三千年代。
其中以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文明发生最早,约始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
两河流域北部和排尼基地区的文明、黄河流城的夏文明和克里特岛上的爱琴文明,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晚期。
公元前二千年代,在小亚细亚产生了赫梯文明,在希腊半岛上产生了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二千年代是青铜器时代的盛世,也是埃及和两河流域古文明的繁荣时期。
但是就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了(约公元前175。
年),克里特文明(约于公元前+五世纪)、迈锡尼文明(公元前十二世纪)也先后灭亡了。
公元前一千年代,铁器逐渐在广大的地区里代替了青铜器,文明也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开了。
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出现了雅利安人的国家,在伊朗高原出现了波斯国家,在爱琴地区出现了希腊诸邦,在意大利出现了罗马国家。
在古代世界起过重要作用的国家,这时都出现了。
也就在这个时期里,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开始失去政治上的独立,从属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
在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下发生的膝尼基文明、赫梯文明、巴勒斯坦文明,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
世界历史表明,在青铜时代产生的古老文明,除中国以外,到了铁器时代的早期就都已经失去了政治史上的连续性。
在公元前一千年代产生的古文明,大多数也没有能保持政治史上的连续性。
波斯征服了整个西亚、北非的最古老的文明地区,甚至达到印度河流域,以拜火教为其特征的古波斯.文明成了更古老的文明的继承者和代替者。
但是公元前四世纪后期,波斯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
在广阔的波斯帝国的旧墟上,后来建立起许多“希腊化”(}}llenistic)国家。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至公元三世纪初期,安J息P}x}thia)统治了伊朗以及两河流域。
公元三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萨珊王朝的波斯一度复兴。
但是它在七世纪中叶为阿拉伯人所征服。
从此,伊朗和西亚、北非其它古老文明地区一样,成了伊斯兰文明的地区。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间,在希腊地区重新形成了很多城邦,到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它们落人马其顿势力支配之下。
到公元前二世纪.马其顿和希腊又先后落人罗马人统治之下。
罗马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期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包括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希腊等更古老的文明地区。
但是,到公元三世纪。
罗马帝国发生危机。
四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大举人侵,帝国分裂。
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文明,作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产生最晚、影响最大的文明,也中断了政治上的连续性。
上述古代文明在政治史上的断裂,各有其不同的具体原因。
但是从大体说来,上述文明是在三种情况下被打断的。
第一种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小邦林立的情况下,例如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当时文明本身的力t还比较薄弱,可以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文字尚未解读成功,其具体灭亡原因难以确定,尽管学者们有不同的推测;迈锡尼文明的灭亡则与多利安人人侵有关)而中断,甚至暂时退回野蛮状态.第二种是在从青铜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情况下,当时青铜时代的古文明已经衰老,而原先落后的地区则由于铁器的出现而迅速进人文明时期,于是后起的文明征服古老的文明6波斯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古老文明地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第三种是铁器时代的帝国在自身衰朽的情况下被外力所征服。
例如,波斯帝国亡于马其顿、希腊人,罗马帝国亡于日耳曼人.。
当我们转而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时候,我们同样地发现.中国在类似的时期也有过类似的危机。
夏、商、周三代,从实质上说也是青铜时代的小邦林立时期,三代的王不过是不同规模的邦的联盟的首领。
当商征服夏、周征服商的时候,并未发生政治史的断裂现象。
以周征服商为例,商本来是先进的“大邦殷”①、“天邑商”②,由于“沈酗于酒”,“败乱厥德”,以致“小民方兴,相为敌仇”③,原来落后的“小邦周”④乘机征服了商.不过,周在征服商以后,不仅没有打断商的政治传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它,《尚书》的《召浩》、《多士》、《多方》、《立政》等篇里都有明显的夏、商、周三代相承的观念。
据《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譬汝,则皇自敬德。
厥愈,曰;股之}4允若时。
不窗不敢含怒。
”这更说明周的统治者有意识地继承商代好的政治传统,明确地表示自己是商代杰出的王的继承者。
西周晚期的统治者逐渐腐朽,结果犬戎人侵,周幽王被杀。
周自镐京(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东迁至洛邑{在今河南洛阳附近),开始了东周。
西周灭亡前后的内外危机,在《诗经‘小雅》的哎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等篇和《诗经,大雅》的蛋民劳》、《板》、《抑》、《桑柔》、砚澹印》、《召曼》等篇里都有反映。
但是东周王朝靠诸侯(尤其是晋国和郑国)的力量终于推持住了。
公元前八世纪后期至公元前七世纪,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蛮夷(楚)逐渐强盛起来,威胁诸夏的生存。
《公羊传》(傅公四年)云:“南夷与北狄交。
中国不绝若线”。
这是对当时形势的相当切实的说明。
齐植公、晋文公先后起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侯,北击戎狄,南抑强楚,r扭转了危急的形势。
公元前六世纪以后,楚发展成南方大国,但是不再以蛮夷自居,而是以南方盟主的面目与中原盟主晋国争霸了。
孟子曾经说;“五猫者,三王之罪人也。
”①这句话是不大公正的。
他又曾说:“仲尼之徒无道植、文之事者”②。
这句话也不大符合事实。
孔子在评价齐桓公和管仲的时候曾说:“植公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枉矣。
”③《公羊传》(嘻公四年)说:“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沾(何休注:“估,服也s}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孔子认为齐植公、管仲的贡献在于维护了中原文明的连续性,(公羊传》认为齐桓公是王者(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等)事业的继承者。
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
西周末叶至春秋中期(约公元前八至六世纪)。
是中国历史上由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当时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曾受到落后的部落(如戎、狄)和后起的文明(主要是南方江汉地区的楚)的威胁。
不过,这一次危机也没有导致中国古代文明的中断。
东汉以后,中原的帝国腐朽,干是有三国(公元220一28。
年)的纷争。
西晋(公元265一317年)短期统一以后,中国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方是东晋(公元31}}}}年)和随后的“南朝”(公元420一589年》,北方经十六国之乱以后形成“北朝}r(公元386一581年)。
公元}}年,隋灭陈,再度统一中国。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混乱时期,各小国的政权几乎都不稳定。
少数民族在北方占了优势,十六国中大多数国家约君主都是少数民族。
他们屠杀汉人的事的确很多,但是他们无法打断汉魏以来的政治传统,也不能不吸收汉族豪门参加他们的统治集团。
后赵的君主石虎是一个十分残暴荒淫的人,但是他在公元336年(东晋成帝咸康二年)下令说:“三载考绩,默险幽明,斯则先王之令典,政道之通塞。
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谱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
从尔以来,遵用无改。
先帝创临天下。
黄纸再定(石勒曾两次按九品评定人物)。
至于选举,栓为首格。
自不清定,三载子兹。
主者其更拴论,务扬清激浊,使九流成允也.吏部选举,可依晋氏九班选制,永为摸法。
”①“三载考绩”,“黯险幽明气是传说中的舜制定的制度②。
象石虎这样的人也说要遵从尧舜以来的先王之道,继续实行魏晋以下所行的九品选官的制度,这当然不能说明石虎个人的明智和伟大,而是说明,中国已经有了这样坚固的政治传统,就连石虎这样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它。
自十六国至北朝,北方的政权仍是少数民族统治阶层和汉族统治阶层的联合政权,而且遵循的仍是以前的政治传统,所不同的只是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分不同而已。
因此,我们在西晋灭亡后的北方看到了西罗马灭亡后的欧洲所不能看到的现象:中国的政治史上的连续性甚至在北朝时期也没有中断。
这一点对中国古代文期的连续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文化史来看。
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
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
这里附带说明,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
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被后代所继承,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就有文化遗产的继承,但是,有文化遗产的继承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
例如,现在世界流行的阳历,可以溯源于古代埃及的历法。
七夭为一星期,圆周分为36。
,,可以溯源于巴比伦。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这些都可以说明,现在很多国家都继承了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某些文化遗产。
但是接受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化遗产的许多国家都是各自国家先前的作为系统的文化的继承者,因此各有自己的文化史上的连续性。
它们虽然继承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只作为因素,而非作为系统),但是和后者并无文化史上的直接的连续性。
一个文明在文化史上的连续性,总而言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即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其重要表现形式的连续性,一是学术本身(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哲学和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即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衡最古代的各个文明,那末看来只有中国在文化史上的连续性最具有完整的意义。
世界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也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献。
可是当它们失去独立以后,文字使用的范围逐渐限于神庙祭司之间,终于被人遗忘。
它们的历史被淹没了。
在以后很长的时期里,人们只能从希腊历史家的著作里得知它们的一些残缺不全的消息。
印度河流域文明、赫梯文明、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等都发生了文字被遗忘的现象。
现在我们对于这些文明的了解,要归功于近代考古学家的发现和研究,也要归功于古文字学家对于那些已死的文字的解读(decipher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