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X办发〔X〕X号),加快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示范区,打造集聚现代农业资源的创新高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高地。
在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到X年,在X、X、X各布局1家省级示范区。
到X年,全省建成省级示范区8—10家,新增国家级示范区1家。
二、重点任务(一)强化X区引领作用。
继续加X区建设力度,发挥X区典型示范作用。
支持X区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发挥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的导向作用,设立联合基金推动农业重点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实现突破,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供给。
通过支持X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X园区”建设,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X区进行产业化示范并在全省推广。
(X区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配合)(二)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加大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建设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养机制,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分层次全覆盖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农民。
(省科技厅牵头,省农业厅配合)(三)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定位,围绕X、X、X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重点推动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以羊乳为主的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2020年6月25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2020年6月25日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农〔2020〕1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水利(水务)厅(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2020年6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doc
XX农业高XXXX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为落实《XX办XXXX推进农业高XXXX示范区建设发展XX》(XX〔2021〕4号)的要求,推进XX农业高XXXX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抢占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XX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连片带动乡村振兴,制定本指引.一、指导思想以XX新时代XX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XX党的十九XX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XX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XX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XX类要素XX,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XX的试验区。
二、建设目标与基本定位(一)建设目标.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XX农业高XXXX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XX高地。
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XX可复制、可推X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二)基本定位.1.深化。
以XX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XX机制XX力度,打造农业科技XX机制XX“试验田”,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推进“放管服”XX,充分调动XX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2。
聚焦“三农"发展。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XX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
突出科技特色。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针对制约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XX科研创新,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走质量兴农之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9.02•【字号】黑政办规〔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21号佳木斯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北大荒农垦集团:《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日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22〕34号)要求,推进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建设,根据农高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对照建设目标,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创新能力建设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水稻生态循环、智能农机装备、绿色有机稻米加工、现代科技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在农高区打造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鼓励设立分支机构,打造科研基地、教学基地和实验实践基地。
支持农高区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
推动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农高区合作,探索建设涉农大学生共享型实习实践基地。
对农高区新认定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
对农高区实质引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分支机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对农高区新备案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建设资金。
农高区新建或引进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享受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补工作经费。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规划 (2)1.1 示范区建设背景 (2)1.2 示范区建设目标 (3)1.3 示范区建设原则 (3)第二章示范区布局 (3)2.1 示范区空间布局 (3)2.2 示范区功能分区 (4)2.3 示范区配套设施 (4)第三章科技创新与研发 (4)3.1 创新体系建设 (4)3.2 研发平台建设 (5)3.3 科技成果转化 (5)第四章产业发展 (5)4.1 优势产业培育 (5)4.2 产业链建设 (6)4.3 产业融合发展 (6)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 (6)5.1 农业设施建设 (6)5.2 交通设施建设 (7)5.3 信息化建设 (7)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7)6.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6.2 污染防治措施 (8)6.3 生态修复工程 (8)第七章人才队伍建设 (8)7.1 人才引进与培养 (8)7.1.1 人才引进 (9)7.1.2 人才培养 (9)7.2 人才激励机制 (9)7.3 人才交流与合作 (9)第八章政策与法规保障 (10)8.1 政策支持体系 (10)8.1.1 政策目标 (10)8.1.2 政策措施 (10)8.2 法规制度建设 (10)8.2.1 完善农业科技相关法规 (10)8.2.2 加强农业科技执法 (11)8.3 政策宣传与推广 (11)8.3.1 宣传策略 (11)8.3.2 推广措施 (11)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监管 (11)9.1 项目申报与审批 (11)9.1.1 申报程序 (11)9.1.2 审批流程 (12)9.2 项目实施与管理 (12)9.2.1 实施计划 (12)9.2.2 质量管理 (12)9.2.3 资金管理 (12)9.3 项目评估与监管 (12)9.3.1 评估体系 (12)9.3.2 监管机制 (13)第十章合作与交流 (13)10.1 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0.1.1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13)10.1.2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3)10.1.3 国际市场拓展 (13)10.2 国内合作与交流 (13)10.2.1 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 (13)10.2.2 与地方和农业企业合作 (13)10.2.3 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合作 (14)10.3 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4)10.3.1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4)10.3.2 产学研交流平台建设 (14)10.3.3 产学研政策支持 (14)第一章总体规划1.1 示范区建设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凌示范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段,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以教学和科研单位为主。
陇海铁路、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在区内穿过。
该地区是古代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目前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七大科研院所、及相关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级学会。
在小麦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
拥有各类农业科教人员6100多名。
国务院于1997年7月批准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
国家期望杨凌示范区通过发挥其农科教基地的作用,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来探讨解决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问题的途径。
探讨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器、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有效转化的机制和体制。
探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高新技术。
规划构思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杨凌建成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城。
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
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空间布局以“绿心”——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为中心,按照网络状的农业作物、林地和水网体系,将几个功能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为以下子园区:一、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重点展示区内各类农科技术、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改良、现代化乡村改造与建设成果。
二、农业科学园区:综合性的科研、实验、教学和信息中心。
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排各类农业科技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四、农业综合园区:栽培和展示各类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的基地。
五、农业中试园区: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生物工程、遗传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场所。
六、生活服务园区: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建设居住小区和公园。
七、农业观光及休闲带:沿渭河北岸建设农业观光及休闲带。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案(二)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环保要求。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建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工作原理示范区将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AI 等,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农业产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并优化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三、实施计划步骤1.规划设计: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重点。
2.技术导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品种,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
3.人才培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人才,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4.产业孵化:建立产业孵化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5.辐射推广:通过示范区的辐射效应,将成功经验和技术推广至全国,带动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具有丰富农业资源和良好农业基础的地域。
五、创新要点1.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经济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3.农业金融制度创新: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
4.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高效化。
5.农业服务体系创新: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六、预期效果预计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预计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以上。
2.提升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预计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以上。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佳政规〔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佳政规〔202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黑政规〔2021〕8号,简称《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进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建三江农高区)建设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为引擎,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为总抓手,以建设“黑土地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推动水稻全产业链发展为主导,通过“水稻生态循环产业、绿色有机稻米加工业、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提升水稻产业整体效益和水平,率先走出一条“绿色水稻全产业链”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二、建设目标到2024年,基本完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战略性优化,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初步完成。
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星创天地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新增10个以上,引进并建成专家工作站5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2%以上,累计转化各类成果50项以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项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8%以上;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涉农龙头企业新增6家以上。
2024年,建三江农高区各项经济指标、创新指标与绿色发展指标大幅度提升,总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一)加强项目配套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政府债券作用,将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债券资金用于建三江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4.28•【字号】苏政办发〔2019〕46号•【施行日期】2019.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4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化体制改革。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突出问题导向。
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化肥农药投入偏高、名特优农产品偏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
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农高区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为了全面提升农高区的发展水平,制定并实施农高区创建方案势在必行。
二、总体目标。
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农高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打造现代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农业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1. 加强科技创新。
(1)建设农高区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项目;(3)推动农业生产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优化产业结构。
(1)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2)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提升生态环境。
(1)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2)推进农田生态修复,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工作;(3)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模式。
4. 改善农民生活。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3)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各方面力量参与农高区创建工作;2.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的考核评估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五、预期效果。
经过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的全面推进,预计将在未来3-5年内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高区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六、结语。
农高区创建实施方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确保方案顺利实施,为农高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4)2.1 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1 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2 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2.1 创新能力不足 (4)2.2.2 科技投入不足 (5)2.2.3 人才队伍短缺 (5)2.2.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不完善 (5)2.2.5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 (5)2.2.6 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 (5)第3章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 (5)3.1 建设原则 (5)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6)4.1 创新主体培育 (7)4.1.1 农业企业 (7)4.1.2 科研院所与高校 (7)4.1.3 农民群众 (7)4.2 创新平台建设 (7)4.2.1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7)4.2.2 建立农业科技园区 (7)4.2.3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8)4.3 创新政策与环境优化 (8)4.3.1 政策支持 (8)4.3.2 环境优化 (8)第5章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8)5.1 研发方向与重点领域 (8)5.1.1 研发方向 (8)5.1.2 重点领域 (8)5.2 研发组织与管理 (9)5.2.1 研发组织 (9)5.2.2 管理机制 (9)5.3 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 (9)5.3.1 推广体系构建 (9)5.3.2 推广体系运行 (9)第6章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9)6.1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机制 (9)6.1.1 构建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政策体系 (10)6.1.2 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协同机制 (10)6.1.3 强化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金融支持 (10)6.2 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创新 (10)6.2.1 种业创新 (10)6.2.2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0)6.2.3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0)6.2.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10)6.3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10)6.3.1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10)6.3.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0)6.3.3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0)6.3.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1)第7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1 转化体系建设 (11)7.1.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1)7.1.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 (11)7.1.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11)7.2 转化模式与机制 (11)7.2.1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11)7.2.2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11)7.2.3 加强产学研合作 (11)7.3 成果推广与应用 (11)7.3.1 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12)7.3.2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2)7.3.3 加强成果应用示范 (12)7.3.4 完善成果应用服务体系 (12)第8章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 (12)8.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8.1.1 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金 (12)8.1.2 加强农业学科建设 (12)8.1.3 推进产学研结合 (12)8.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8.2 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13)8.2.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3)8.2.2 设立人才专项奖励 (13)8.2.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3)8.3 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 (13)8.3.1 强化人才团队建设 (13)8.3.2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3)8.3.3 加强人才流动与共享 (13)第10章示范区建设保障措施与实施策略 (13)10.1 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 (13)10.2 投融资保障 (14)10.3 政策支持与监管 (14)10.4 实施步骤与评估考核 (14)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红头文件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红头文件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红头文件》是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国家农业农村部发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顺应绿色发展趋势,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产业管理体系,不断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扶持进入资本市场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动态。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红头文件首先要求,构建产业组织体系,凝聚投资者,确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
同时,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为产业提供资本支持,提高产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融入和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亦应保证以下条件:一是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二是改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和产业关联;四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创新推进产业发展。
最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还将以科技、精准、生态、节能等理念为指导,加快提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红头文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是农民持续稳定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规划与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规划与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规划原则 (4)第2章基地现状分析 (5)2.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5)2.2 土地资源与土壤条件 (5)2.3 农业产业现状 (5)第3章设施规划总体布局 (5)3.1 功能区划分 (5)3.1.1 核心科研区 (5)3.1.2 生产示范区 (6)3.1.3 技术推广区 (6)3.1.4 产业孵化区 (6)3.1.5 生活服务区 (6)3.2 设施布局 (6)3.2.1 核心科研区 (6)3.2.2 生产示范区 (6)3.2.3 技术推广区 (6)3.2.4 产业孵化区 (6)3.2.5 生活服务区 (7)3.3 空间组织 (7)3.3.1 道路系统 (7)3.3.2 绿化系统 (7)3.3.3 排水系统 (7)第四章生产设施规划与建设 (7)4.1 温室设施 (7)4.1.1 规划原则 (7)4.1.2 设施类型 (7)4.1.3 建设规模 (7)4.1.4 设施布局 (7)4.1.5 设施配置 (8)4.2 大棚设施 (8)4.2.1 规划原则 (8)4.2.2 设施类型 (8)4.2.3 建设规模 (8)4.2.4 设施布局 (8)4.2.5 设施配置 (8)4.3 露地栽培区 (8)4.3.1 规划原则 (8)4.3.2 栽培类型 (8)4.3.3 土壤改良 (8)4.3.4 水利设施 (8)4.3.5 病虫害防治 (8)4.3.6 田间管理 (9)第5章仓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 (9)5.1 仓储设施 (9)5.1.1 仓库布局 (9)5.1.2 仓库结构 (9)5.1.3 仓库设施 (9)5.2 物流设施 (9)5.2.1 物流通道规划 (9)5.2.2 物流设备配置 (9)5.2.3 临时堆场设置 (9)5.3 冷链设施 (9)5.3.1 冷库规划 (9)5.3.2 冷链设备配置 (9)5.3.3 冷链物流 (10)5.3.4 冷链信息化管理 (10)第6章研发与试验设施规划与建设 (10)6.1 研发中心 (10)6.1.1 建设目标 (10)6.1.2 功能定位 (10)6.1.3 设施规划 (10)6.2 试验基地 (10)6.2.1 建设目标 (10)6.2.2 功能定位 (10)6.2.3 设施规划 (11)6.3 检测与质量控制 (11)6.3.1 建设目标 (11)6.3.2 功能定位 (11)6.3.3 设施规划 (11)第7章信息化与智能化设施规划与建设 (11)7.1 信息管理系统 (11)7.1.1 系统概述 (12)7.1.2 系统架构 (12)7.1.3 功能模块 (12)7.2 智能监控系统 (12)7.2.1 系统概述 (12)7.2.2 系统架构 (12)7.2.3 功能模块 (12)7.3 互联网农业 (13)7.3.1 概述 (13)7.3.2 应用场景 (13)7.3.3 建设内容 (13)第8章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规划与建设 (13)8.1 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13)8.1.1 收集系统规划 (13)8.1.2 运输系统规划 (13)8.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8.2.1 生物处理设施 (14)8.2.2 物理处理设施 (14)8.2.3 化学处理设施 (14)8.3 环保设施 (14)8.3.1 污水处理设施 (14)8.3.2 废气处理设施 (14)8.3.3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14)8.3.4 环保监测设施 (14)第9章休闲旅游设施规划与建设 (14)9.1 观光农业 (15)9.1.1 观光农业概述 (15)9.1.2 观光农业规划原则 (15)9.1.3 观光农业设施建设 (15)9.2 体验式农业 (15)9.2.1 体验式农业概述 (15)9.2.2 体验式农业规划原则 (15)9.2.3 体验式农业设施建设 (15)9.3 休闲设施 (15)9.3.1 休闲设施概述 (15)9.3.2 休闲设施规划原则 (15)9.3.3 休闲设施建设 (15)第10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6)10.1 投资估算 (16)10.1.1 投资估算依据 (16)10.1.2 投资估算范围 (16)10.1.3 投资估算方法 (16)10.1.4 投资估算结果 (16)10.2 经济效益分析 (16)10.2.1 分析方法 (16)10.2.2 营收预测 (16)10.2.3 成本预测 (16)10.2.4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16)10.3 社会效益分析 (17)10.3.1 技术推广与应用 (17)10.3.2 产业带动作用 (17)10.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7)10.3.4 生态与环境效益 (17)10.3.5 社会影响 (17)第1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一、我国农高区建设情况及分布截至目前,从全国来看各类农高区共有37个,其中国家级4个(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20个、其他农高区(包括无级别和正在筹划建设中的农高区)13个,主要分布于东部区域(占78.8%),仅有少数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1.2%)。
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与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农高区分布多。
结合已有农高区建设发展来看,未来可能的建设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新建农高区;二是国家科技园区升级改造成农高区;三是在现有农业园区基础上整合升级,建设成为农高区。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杨凌农高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农高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1997年7月29日正式挂牌,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已有22年发展历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次核心城市和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
杨凌农高区以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生猪、奶牛肉、花卉、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
企业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加工、环保农资和生物制药涉农企业。
食品加工业主要以果品、乳品、蜂品和肉类为主。
其中肉类加工以杨凌的本土企业本香集团最具盛名,安全猪肉是其知名品牌。
乳品加工企业以杨凌晨光乳业为代表,晨光乳业占地47亩,建有五条液态常温羊奶灌装生产线和羊奶粉生产线,既可以满足示范区群众的饮奶需求,又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销往陕西省内外。
示范区还是陕西地区最主要的环保型复合肥和环保型饲料聚集中心,拥有多家饲料、化肥、农药环保农资企业,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大环保农资生产基地,许多大型企业如博迪森等农资连锁企业网涵盖了陕西省许多地区,为杨凌农高区农资销售和出口奠定了基础。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泰政发[2014]12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04.24施行日期2014.04.24文号泰政发[2014]12号主题类别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泰政发〔2014〕12号)经科技部批准,山东泰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2013年9月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为加快推进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发展,对于健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园区建设有利于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发展。
泰安苗木花卉产业具有传统的发展优势,是南北苗木花卉的驯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
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集中解决苗木花卉产业的科技、驯化问题,打造带动北方、辐射全国的大型综合苗木花卉繁育中心与物流交易平台,对于促进区域乃至全国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园区建设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系统谋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榆 林 农 垦 从 15 9 8年 起 围 垦 沙 漠 、 兴 修 水 利 、
创 办 农场 ,半个 多 世 纪 以来 ,经过 两 代 农 垦人 的 艰
苦 奋 战 ,垦 区 现 已发展 到 拥 有 2 . 亩 土地 ,8 46万 万
榆 林 农 垦 的发展 状 况 从亏 损 到好 转再 到 逐 年大
18 9 1~ 19 90年 ,产 业 结构 调整 处 于起 步 阶段 。
种 植 业 中粮 经 比例 由 18 9 0年前 的 1 :1 展 到 6 0 发 :
二 、榆林农垦具有发展现 代农业
示范 区的独特优 势
一
1 ,畜牧 业 中 以奶 牛为 主 的养殖 业发展 迅 速 ,先后 兴
办 了制胶 、榨 油 、饲料 加 工等 小 型 工业 项 目,“ 、 种
幅增 长 ,很 大 程度 上得 益于 产 业结 构 的进 一 步调 整
亩 耕地 ,6个 国 有农 场 ,1 . 6万人 口的集 农 工商 、种
养 加一体 的 国有农 业产 业系 统 。 榆 林 农 垦 自上 世 纪 5 0年 代 创 办 以 来 ,大 致 经
历 了三个 发展 阶段 : 15 9 8~ 1 8 9 0年 ,单 一 农 业 经 营 阶 段 。粮 食 生
条 强垦 之 路 ,又 是一 项富 民之 策 。陕 西榆 林 农 垦
次 ,全 垦 区建 起 两个 现 代奶 牛 养 殖 场 ,且猪 、 羊等
畜 禽 养殖 业 发展 迅速 。2 0 0 8年 ,榆林 农 垦奶 牛存 栏 达 到 10 6 0头 ,猪 存 栏 1万 头 , 羊 子 存 栏 达 2 . 5万 只 ,畜 牧 业 成 了农 垦 系统 的重 要 支柱 产业 。第 三 , 农垦工 业生 产异 军突 起 。垦区 先后建 成 了年产 3 0万
2023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了当前国家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条件的文件和规定。
一、背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
二、申报条件1. 地域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业产业基础雄厚。
2. 技术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掌握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有创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
3. 产业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健全的产业配套设施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有较高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和市场推广。
4. 管理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业务运作机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执行力,有良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5. 创新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农业品牌和特色产品,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6. 其他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和教育,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建设目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旨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和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一批有品质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科技成果。
四、建设功能1. 科技创新功能:加强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品质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产业发展功能: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有规模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景区。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0.03.23•【文号】国科发区〔2020〕70号•【施行日期】2020.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国科发区〔2020〕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建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的顶层设计,有序指导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经科技部党组会议研究审议,现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推进实施。
科技部2020年3月23日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现就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重大决策部署,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体制机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聚焦关键。
面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影响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主动引导,形成技术创新持续供给能力。
——科学定位,分类指导。
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形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分工明确,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总体布局。
科技部:今年将建1-2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科技部:今年将建1-2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8期
日前,科技部召开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实施农业科技园区“333”布局,即建设30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00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具体到今年,我国将统筹布局、积极培育,力争建设1-2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在国家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要把握农业科技园区的“农、高、科”定位和作用,按照国办《关于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农业科技园区“333”布局,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的大课堂、成果示范推广的主阵地、集
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园区落户,
培育世界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谋划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作者:沈和吴江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
2019年11月18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建好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农高区”),既要系统谋划,更要落实关键举措,使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新引擎,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彰显建好农高区重大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相对滞后但却是全面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规划在江苏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寄托着对江苏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殷切希望。
有利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以农高区为主阵地、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在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有利于深化体制改革。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科技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将南京农高区打造成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高质量建设南京农高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宝贵经验,主动接受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以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破解园区发展难题。
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成功做法。
重点学习以色列、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城乡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成功做法。
要认真借鉴先进省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创新成果。
重点学习陕西杨凌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山西晋中农高区,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城镇村融合发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要认真借鉴城市科创园区的宝贵经验。
重点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园区和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集聚、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文化培育、管理机制创新,以及特殊功能区和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增创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增创科教资源集聚新优势。
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专家人才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农高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增创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
深挖产业发展优势,抢先布局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推动先进技术、领军企业、创新项目、合作伙伴和高端智库融合,持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与效率。
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农高区产业优势、治理能力和发展潜力,集聚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生态。
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作用。
多渠道汇聚科教资源,把出成果和用成果统一起来,把创新农业高新技术、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统一起来,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
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和创新资源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全面提高产业链水平。
发挥制度创新在高质量建设农高区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加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力度,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与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南京农高区与国内外先进园区加强协同创新,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发挥好农业科技专家和新型职业农民作用,深度激发涉农科技“双创”活力,率先实现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努力形成更多制度红利。
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贴示范区创新发展需要,加快建立更有吸引力和更加灵活的招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各类制度障碍,不断激发园区内在发展活力。
落实落细关键要求
牢牢把握国家规划建设南京农高区的任务使命,在实践中确保做到“两个落实”。
落实南京农高区建设“两区三高地”任务书的要求。
“两区”,就是把农高区建设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因此,必须找准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汇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强而高、精而美,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三高地”,就是把农高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必须着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以高水平开放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建成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落实南京农高区建设“时间表”的要求。
国务院明确部署2025年在全国建设30家左右示范区,南京农高区要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八项任务和落实好四项政策措施,为“发达地区农业怎么走”蹚出一条路来。
有效扛起这一政治责任,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创新主体,紧紧围绕关键问题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紧紧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深化改革开放,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农高区建设始终,把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贯穿始终,把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始终,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高质量建设南京农高区,必须发挥省级层面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国务院对南京农高区的建设要求,在省市两级强化土地、资金、科教资源等要素保障,积极设立更具含金量的省市两级财政专项和农高区发展基金,支持农高区做强生物农业主导产业。
鼓励先行先试。
支持南京农高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探索,加快完善和优化农高区管理机构设置,优先实施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科技各类试点政策,给予农高区全方位支持。
及时总结推广农高区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带动全省各类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凝聚强大合力。
以高度负责、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协调,集聚优势资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同谱写好新时代南京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