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个假想敌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2、掌握作品主要内容及层次结构;

3、体会文本对一种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

4、分析艺术手法;

5、把握“学者散文”的典范风格;

6、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关爱、孝敬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作品主要内容及层次结构;

2、体会文本对一种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

3、分析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文本对一种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

2、把握“学者散文”的典范风格。

四、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2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父母之爱

一、作者生平事迹

引入《乡愁》

其实,我们对余光中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诗——《乡愁》,现在还能背下来么?(引导学生背一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呢?

小时候邮票(小)母亲亲情(母子深情)

长大后船票(窄)新娘爱情(绵长的夫妻情感)

后来呵坟墓(矮)母亲亲情(厚重的生死悲痛)

而现在海峡(浅)大陆乡土情、爱国之情(绵延无尽的思乡哀愁)在这首《乡愁》中,作者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作者抒发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的。

总评:

余光中(1928---),籍贯福建,当代台湾著名文学家。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1、生平经历(求学、任职)

余光中(1928--),1928年重阳节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及妻子均为常州人,故也自称“江南人”。小学时,在南京念书(在秣mo4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中学在四川完成,后来因为战乱,大学念的非常不易,可谓是辗转各地: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qin2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主要在台湾和香港各大学任教(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92,他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2、创作风格及作品

余光中先生于2002年在山东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孝子当然不会发扬光大,而浪子则一去不回头。往往是回头的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能够融贯中外,吸收外来的营养,又能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主要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余光中在创作上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由最初钟爱古典而倾向西化后回归传统(最初,他沉迷于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因此,在60年代以前又主要推崇西方现代主义创作风格;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60年代以后转向中国古典传统诗歌创作。)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因而造就了他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在传统与现代、西化与回归中进进出出,也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

复杂而多变的诗人:

最初---------60年代以前--------60年代以后

钟爱古典-----倾向西化-----回归传统

情通古今、意贯中西

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

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其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左手写文,右手写诗)故诗作最丰,约六百余首。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国的呼唤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念之情,“乡愁”式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

一大主题。其散文被称为“诗化了的散文”。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常常思想驰骋千里和句式变化多端,注重散文的容量和弹性,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的四个假想敌》则是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文中充满了对女儿们深深的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及其“敌人”们的风貌。

二、讲解思路

(一)先预习、默读感知文章层次结构,并归纳段意;

(二)分析文中重点段落,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三)总结艺术特征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释;

(四)概括文中“父亲”形象;

(五)拓展讨论。

三、文本赏析

(一)解题

1、“我的四个假想敌”中的“敌”是“敌人”,作者真的是描写他的敌人吗?“敌人”是指“女婿”。

2、标题的作用:幽默、衬托对女儿的爱。

(二)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三个自然段):

写“我”不愿四个女儿全都嫁给广东男孩,但又明白为父者于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父亲与男友,先天就有矛盾。

第二部分(从“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至“早已有了前例”):

写女儿一个个长成少女,却“开门揖盗”,“少男”们伸手摘桃,做父亲的徒然心有不甘;又写女儿心有别属,里应外合,势有不保,于是引美国诗人为同调,竟迁怒于襁褓中的男婴——未来的女婿。

第三部分(从“不过一切都太迟了”至“慢一点出现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