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复习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科学概念: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有的却是迅猛激烈的。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从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4.温州的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
高原的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海拔高,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如内蒙古。
山地的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陡峭起伏),层恋叠嶂。
如吉林长白山。
丘陵的特点:山顶浑圆,高低起伏,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如福建。
盆地的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如四川。
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如长江三角洲。
5.地球内部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6.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
8.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它也有好处,如可以改变地形、地貌。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2.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粘土。
13.细菌:分解动植物的残留物。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植物的叶、根、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即疏松土壤,寻找腐殖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西藏属于高原,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包括:高原、高山、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海洋、湖泊、河流等。
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哪些信息?3.盆地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特点: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着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球表层不断变化,有时猛烈,如地震、火山。
有时很缓慢,如流水、风、冰川。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2.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表面发生极其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
如“喜马拉雅山”。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岩石变化由四个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7、.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河道中的卵石变圆,主要是上游的高山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了许多裂缝,甚至崩塌,碎石在被搬运过程中,受到流水的冲击和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的结果。
8.1963年,冰岛以南大西洋中,一昼夜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一块新土地。
.2019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1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还会引起板块的各种运动,如拉张、挤压等,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5、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7、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同时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二、解释概念。
风化:岩石在大气、水、气温和动植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岩石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河流:是地球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的统称,它是由冰雪融化或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而成的。
河流的形成过程,也是流水对地表土地侵蚀的过程。
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水。
如果植被好,那径流中含土量少,较清澈;如果这个地方是一片荒漠,植被缺乏,那可能径流混浊。
三、举例。
高原:地形特征是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如青藏高原。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围绕,中间地势起伏。
如四川盆地。
平原:低平而宽广。
如华北平原。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如新疆的天山。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如山东丘陵。
四、简答。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3-1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4.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21.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面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然而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和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6.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7.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一)各节知识点一、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2.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
3.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4.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二、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三、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3.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四、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
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知识清单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知识点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2.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3.常见的地形及其特点: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4.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和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5.地球上海洋面积(71%)比陆地面积(29%)大。
6.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
7.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风的作用(雅丹地貌)、水的作用……8.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三个圈层。
9.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10.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11.通过地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迅速拉开时,泥层会断裂,迅速挤压时,泥层会隆起。
12.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3.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地震造成山地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扭曲变形。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
14.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了解)室内如何逃生: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如果住在楼房中,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1、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上下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阔,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x疆的吐鲁番是盆地、x藏是高原的地形。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从外到里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局部。
绝大局部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宏伟的喜马拉雅山。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互相碰撞、别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宏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1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8、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拟轻。
19、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场。
2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2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聚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纱。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题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填空:1、我们乘坐交通工具穿越在广袤的地球表面作长途旅行,就可以看到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由于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地震和火山是由于地球引起的()A、内部运动B、外部运动C、风化现象2、土壤的成分中,用肉眼可以看清楚的是()A、沙砾B、粉沙C、黏土3、土壤中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A、小石子B、腐殖质C、黏土4、下列那种行为可以防止土壤流失()A、建筑B、植树造林C、砍伐树木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1、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2、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
()3、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几百万年前形成的,没有变化。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5、土壤中只含有沙、小石子和黏土三种成分。
()四、看图填空,完成岩石风化流程图。
---------→---------→五、实验题。
根据提示,请你制定一份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计划:实验名称: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计划1、实验材料:2、土地被雨水侵蚀情况猜想:3、不需要控制的条件:4、需要控制的条件:5、控制方法:六、连线题:将左边的自然现象与右边和它相对应的结果连接起来。
风化可形成山脉、湖泊、峡谷等新地形。
地震所喷射出来的物质可形成山脉等新地形。
火山使岩石碎裂,经过一系列变化,变成土壤。
七、名词解释。
风化:八、观察题。
(观察下列图片完成表格。
)九、简答题。
1、什么是土壤?2、影响雨水侵蚀土地现象的因素有什么?十、实践题。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3、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冰川。
4、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5、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6、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8、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9、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粘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10、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2、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13、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4、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15、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地形地球仪。
16、地形及地形的特点:17、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
18、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19、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20、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21、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色表示平原。
22、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昼夜之内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
2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5、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2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27、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28、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洋等地形地貌。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2、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3、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冰川。
4、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5、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6、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8、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9、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粘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10、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2、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1 / 2913、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4、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15、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地形地球仪。
16、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 / 2917、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
18、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19、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20、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21、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色表示平原。
22、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昼夜之内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
2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5、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2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27、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3 / 2928、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洋等地形地貌。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课堂笔记
【温馨提醒】第三单元的概念性知识较多,类似于上个学期《岩石和矿物》单元。
因此,这个单元在复习的时候,需要同学们在笔记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书本(包括资料库的内容)。
谢谢!3.1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2.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称为丘陵。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形成山脉。
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由于丘陵坡度较缓,可以在上面开发梯田。
3.黄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沟壑纵横,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4.地球上海洋多,陆地上(海洋:陆地=7:3)。
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全部分布在中国东部,我们浙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上)。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7.我们常用地形图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形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8.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火山爆发会形成火山岛。
2.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
3.地震会引起地裂、塌方,形成堰塞湖。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运动引起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都有关(火山必须提到地幔,因为有岩浆活动)。
6.板块运动:我们将地球表面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在运动的状态中。
(1)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丘陵、山地或者高原。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
(2)板块分离:形成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
当海水进入,形成海洋;继续分离,形成大洋。
非洲板块内部分离,形成裂谷。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离,形成红海。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是很猛烈的,如火山、地震。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每年继续升高1厘米)、风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科学五年级上册三、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教案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材简析】“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即地形(地貌)。
本单元“变化”意味着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引起地球表面的变化呢?这个单元以建模的思想帮助学生经历猜想、建立模型、模拟探究、形成解释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第1课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影响地形变化因素”的观点的机会;第2课承前启后,为3~4两课学习奠定基础;3~4课研究地球内因导致的地形变化;5~6两课研究地球外因导致的地形变化;最后一课进行总结,并探索人类对地形的影响。
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地球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为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本单元在设计上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模式。
在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后续各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亲历相应的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逐步形成对地形变化成因的科学解释,在单元最后一课,带领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新认知。
本单元共安排了7节课。
第1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学习主题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亮明“影响地形变化因素”这一观点的机会,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反思、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
本课的设计线索:对地球全貌的观察--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每一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观察。
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体面貌的冰山一角,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具体呈现。
对地球全貌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联的同时,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一颗探索的种子。
第2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二是为第3、第4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含解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
A .长石 B .石英C .云母2 . 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 .汶川地震B .岩石变成泥沙C .河流中鹅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3 . 把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搅拌后静置一会儿,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枯枝碎叶等,水底沉淀着泥沙颗粒,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
通过这实验可以发现:土壤里有( ) 。
A .空气B .动植物残骸C .小颗粒的黏土、大颗粒的沙 4 . 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 )而形成的断裂谷。
A .两个板块碰撞B .两大板块受拉张C .火山和地震5 . 丘陵与高山、高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A .丘陵比高山和高原小B .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高C .丘陵有尖峰D .丘陵比高原高6 . 观察地球仪,我发现地球上( )面积最大。
A .陆地B .海洋C .冰川二、判断题7 . 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
(______)8 . 地球内部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_______)9 . 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_______)10 . 多种植物,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_______)11 . 看到猪在街上乱跑就是要发生地震。
(_______)12 .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_____)三、综合题13 . 设计制作"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计划表。
14 . 以下是小明记录的一天中的气温,请你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从记录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吗?请写出二个来。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教材分析•作者:来源:时间:2004-7-25 8:40:37 阅读146次【大中小】一、教科书分析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第一次从外层空间拍摄下地球,发现大气层就像是裹在地球表面的一层“薄纱”。
说它“薄”,它也约有2000千米厚。
透过大气层,可以看见地球表面约有71%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难怪看见的人会说,地球是一个海洋的星球,应该叫“水球”才对。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约占“水球”29%的陆地上。
这29%的陆地中的大部分是比较低缓的平地,将近20%是高高低低的山脉,12%的面积是沙漠,而森林占25%,还有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分布在上面。
本次课就是在前面课的基础上,针对有关地球表面的问题展开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课文首先从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入手,对地球的表面情况建立起总体的认识。
了解大气圈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包围在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的气体;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是构成地球的固体;水圈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是构成地球的液体。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形成了有着11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的生物圈。
课文中没有提到生物圈,但我们都知道,在地球生物圈十几亿年的繁衍发展中,大气圈、水圈及岩石圈都积极参与其中,才有了今天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坏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A ) A. 热胀冷缩 B. 热胀 C. 冷缩
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
由于流水的( C )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B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搬运 C、海水冲刷
肥力
• 雨如何影响土地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可以改变地
形地貌
• 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 ➢土地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被的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坡度越陡侵蚀越严重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雨量大小对侵蚀有影响,雨量越大侵蚀越严重
• 岩石变化的原因
➢冷热的作用 ➢流水的作用 ➢植物的作用 ➢动物的作用
• 风化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风化
➢风化过程的特点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短期内不易觉察
• 土壤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作用:
➢空气: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水: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回顾
•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
• 地球结构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 地球内部的运动
新科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总结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世界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可以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地球陆地分为七大陆地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世界地图七大洲四大洋3.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因为亚洲与欧洲是直接相连在一起的,同时亚欧大陆也是地球最大的一块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就是由大洋洲组成)和南极大陆6块大陆。
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高原(特点:海拔较高,外围较陡,内部地势相对平缓)、平原(特点:海拔低,地势平坦)、丘陵(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山地(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盆地(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7.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因为: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呈阶梯状分布,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地貌记录表8.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喷发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太阳、水、风、大气、生物等。
包括:风化作用、河流、冰川、湖泊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2.2.地球的结构1.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的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 侵蚀 。 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土壤中的 细沙 和黏土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 降雨量大小 2、 、 等会影响到土壤被分侵蚀的程度。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BA、石块 B、泥沙 C、小鱼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坚硬的石头永远都不会改变模样。( )
√
×
2、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变得又圆又光滑。( 3、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
)
)
√
4、沙漠中的风蘑菇是由风形成的。( 5、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
×) √
6、岩石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
)
7、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 )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 )
8、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地壳
、 地幔 、
地核 。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 高 ,压力越 大 。 3、地球表面在 流水 、 风 、 冰川、 海浪 等自然力的作用
土壤中有什么
5、可以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C )。
A、沙砾
B、沙
C、黏土
A )。
6、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A、沙砾 B、沙 C、粉沙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
√
)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A、水分 C B、黏土 C、腐殖质 )。A、沙砾 B、沙 C、粉沙 A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C、空气 )。A、给植物提供盐分
)。
2、最大的土壤颗粒是( 3、因为土壤中有( A、沙 B、黏土 C
4、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B、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B
C、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
海浪 等自然力也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水流出山谷后,坡度慢慢变小,水的流速也( B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2、在上游的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 A )。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3、水的流速快,携带泥沙的能力就( A )。 A、强 B、弱 C、无法判断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 B )形成的。 A、土壤流失 B、土壤沉积 C、海水冲刷 5、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B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搬运 C、海水冲刷 6、河流对土地有( C )作用 A、侵蚀 B、沉积 C、侵蚀和沉积
)。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C )。
)造成的。
C B、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C 5、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A、沙砾 B、沙 C、黏土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
)
A、河水冲涮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判 断
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 )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 4、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 ) 5、地震会产生湖泊。( √ ) 6、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 )
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4、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 火山 和 地震 等形式。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 现象叫 风化 。 、 大气 、 气温 、 动植物 作用下,
2、岩石在 水
模样会发生改变。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
√
)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 大石块 ,中游河床 上堆积了很多的 鹅卵石 ,下游的河床上堆满了 细沙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 侵蚀 和 沉积 现象发生。 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 侵蚀 使得
沉积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
地方。因为它们的作用,使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3、风 、 冰川、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堆满细沙。(
√
)
√
2、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
×) √
3、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4、河水有很强搬运能力,能把上游沙石搬到下游( 5、我国的平原大多在河流的下游。(
√
)
)
6、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 )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
)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4、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5、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 ) )
√
6、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7、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 (
沉积
低洼的地方被填平
人类活动
加剧或减轻 自然灾害
地球表面的地形
高原、 山地 1、我国地形主要有 平原 、 、 丘陵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山地 。
盆地 。
2、我国的地形 西 高 东 低,西部多 高原 ,东部多 平原 , 呈 阶梯 状分布。 3 、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 ,深蓝色表示海 很 深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浅。
现象叫( C )。A、沙化
B、石化
C、风化
2、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 了( A )。A、热胀冷缩 B、热胀 A、热胀冷缩 B、水的冲刷 C、冷缩
3、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 B )形成的。 C、植物的作用
4、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溶洞,是由于( B )作用形成的。
A、冷和热 B、流水 C、动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C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3、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B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
C、闪电次数 C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
)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 √
)
)
√
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
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由 沙 、 小石子、黏土 、 腐殖质 、 水 和 空气
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
是 沙砾 、
沙 、
粉沙 和
黏土 。
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
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腐殖质 和
盐分
。
土壤中有什么
1、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A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C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C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4、东非裂谷是( C )形成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
判 断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3、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
4、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 6、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7、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海洋、陆地--高原、 山地、平原、丘陵、 盆地、峡谷、冰川……
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 小石子、 沙、 黏土、 腐殖质、 空气、水
地 球 的 表 面
内力
地 形 不 断 变 化
岩浆活动和 板块运动
隆起和沉降
岩石 土壤
风化
外力
凸起的地方被削掉 水、风、生物、 侵蚀 冰川、重力等
√
) )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
土壤中有什么
蚂蚁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在土壤中群居 在土壤中筑窝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
蜗牛
老鼠
细菌
植物的茎、根、叶
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 更容易进入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