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抗菌药物PKPD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抗E菌更药必新物须了对高其传于作统M用的I靶C认水细为菌平抗特的菌有给的药药效物模应血式。药浓度
对于G+球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
延长的PAE 短PAE或无PAE见于β-内酰胺类对G-菌。
三、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 FIC、Kcs、PAE等为指导。
时间依赖性 (短PAE)
Time above the MIC
>45% interval
时间依赖性 (长PAE)
24-hr AUC/MIC
浓度依赖性 (长PAE)
Cmax /MIC (>8~10) 24-hr AUC/MIC
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 曲 南、大环内酯(除阿奇 霉素) 、林可霉素 阿奇霉素、四环素类、万 古霉素、利奈唑胺、碳青 霉烯类、替加环素、达托 霉素
3、杀菌曲线
是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曲线。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 坐标,以细菌计数为纵坐标描记的时效曲线。
曲线一般分三个时相:延迟期、杀菌期和恢复再生 长期。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持续时间。
Log CFU
9 8 7 6 5 4 3 2 1 0
1234567
时间
耐药菌 中敏菌 敏感菌
4、联合药敏指数(FIC)
1、MIC、MBC
最低抑菌浓度 (MIC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最低杀菌浓度 (MBCs;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通常以MIC50、MIC90、MBC50、MBC90来表示 MBC 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2.分布: 表观分布容积(Vd)、血浆蛋白结合率。
3.代谢: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药物生物转 化的主要酶系。
4.排泄: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主要参数为:血浆消除半衰期(T1/2 β) 消除速率常数(Ke) 药物清除率(CL)。
二、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参数(PD)
120
100
80
累积抑菌率(%)
60
40
20
0Biblioteka Baidu
0.063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浓度(mg/L)
注:△左氧沙星单用,▲左氧沙星联用,○头孢硫脒单用,●头孢硫脒联用
5、 抗菌药物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 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2、累积抑菌百分率
累积抑菌(率%)
100
90
图 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0 1 2 3 4 5 6 7
抗菌药物浓度(logC)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累积抑菌百分率 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 效价强度。
四. PK/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
-内酰胺类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PK/PD参数为T>MIC 。 到达临界浓度后,抗菌作用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多无PAE,浓度降至<MIC细菌恢复生长。 对临床常见细菌感染T>MIC期望值应为青霉素类45
%,头孢菌素类50%,碳青霉烯类35%,T>MIC达 到给药间期的60-70%,预期可达最佳细菌学疗效
美罗培南对细菌MIC=4时的%T>MIC及Peak/MIC
抗菌药物PKPD
内容简介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抗菌药物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PD)
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PK/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的指导意义
一、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
1.吸收: 吸收半衰期(T1/2α)、生物利用度(F)、 达峰时间(Tmax)、 血药峰浓度(Cmax)等
氨基甙类、氟喹诺酮类、
PK-PD相关性体外杀菌曲线研究
lgcf u/ ml
lgcfu/ml
lgcf u/ ml
12
12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0
0.5
1
2
4
6
8
12
24
0
时间(h)
0MIC
1/4MIC
1MIC
4MIC
8MIC
16MIC
64MIC
0.5
1
0MIC 8MIC
2
4
6
8
时间( h )
1/4MIC 16MIC
1MIC 64MIC
12
24
4MIC
12 10 8
6
4
2
0 0 0.5 1
0MIC 8MIC
2
4
时间(h)
1/4MIC
6
8
1MIC
16MIC
64MIC
12 24 4MIC
图1.加替沙星杀菌曲线
图2.阿米卡星杀菌曲线
图3.哌拉西林杀菌曲线
注:从三种药物不同浓度对E. coli ATCC25922的杀菌曲线结果可见,加替沙星和阿米 卡星的杀菌曲线显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哌拉西林则显示了非浓度依赖性,其杀 菌活性的饱和状态产生于4MIC处.
临床上宜采用1日多次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
疗效。
如图显示:在每日给药剂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头孢噻肟的浓 度超过对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维持时间超过50%给 药间隔时间,其细菌清除率显著增加,与其最大抗菌作用相差无 几。
I. Gustafsson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Sept.2001,p.2436-2440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 FIC<0.5 协同效应 FIC>0.5-1 相加效应 FIC>1-2 无关效应 FIC>2 拮抗效应
左氧沙星与头孢硫脒联用对粪肠球菌(n=30)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 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 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 合二为一 。
抗菌药的PK/PD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主要药效参数
对于G+球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
延长的PAE 短PAE或无PAE见于β-内酰胺类对G-菌。
三、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 FIC、Kcs、PAE等为指导。
时间依赖性 (短PAE)
Time above the MIC
>45% interval
时间依赖性 (长PAE)
24-hr AUC/MIC
浓度依赖性 (长PAE)
Cmax /MIC (>8~10) 24-hr AUC/MIC
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 曲 南、大环内酯(除阿奇 霉素) 、林可霉素 阿奇霉素、四环素类、万 古霉素、利奈唑胺、碳青 霉烯类、替加环素、达托 霉素
3、杀菌曲线
是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曲线。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 坐标,以细菌计数为纵坐标描记的时效曲线。
曲线一般分三个时相:延迟期、杀菌期和恢复再生 长期。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持续时间。
Log CFU
9 8 7 6 5 4 3 2 1 0
1234567
时间
耐药菌 中敏菌 敏感菌
4、联合药敏指数(FIC)
1、MIC、MBC
最低抑菌浓度 (MIC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最低杀菌浓度 (MBCs;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通常以MIC50、MIC90、MBC50、MBC90来表示 MBC 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2.分布: 表观分布容积(Vd)、血浆蛋白结合率。
3.代谢: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药物生物转 化的主要酶系。
4.排泄: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主要参数为:血浆消除半衰期(T1/2 β) 消除速率常数(Ke) 药物清除率(CL)。
二、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参数(PD)
120
100
80
累积抑菌率(%)
60
40
20
0Biblioteka Baidu
0.063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浓度(mg/L)
注:△左氧沙星单用,▲左氧沙星联用,○头孢硫脒单用,●头孢硫脒联用
5、 抗菌药物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 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2、累积抑菌百分率
累积抑菌(率%)
100
90
图 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0 1 2 3 4 5 6 7
抗菌药物浓度(logC)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累积抑菌百分率 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 效价强度。
四. PK/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
-内酰胺类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PK/PD参数为T>MIC 。 到达临界浓度后,抗菌作用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多无PAE,浓度降至<MIC细菌恢复生长。 对临床常见细菌感染T>MIC期望值应为青霉素类45
%,头孢菌素类50%,碳青霉烯类35%,T>MIC达 到给药间期的60-70%,预期可达最佳细菌学疗效
美罗培南对细菌MIC=4时的%T>MIC及Peak/MIC
抗菌药物PKPD
内容简介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抗菌药物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PD)
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PK/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的指导意义
一、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
1.吸收: 吸收半衰期(T1/2α)、生物利用度(F)、 达峰时间(Tmax)、 血药峰浓度(Cmax)等
氨基甙类、氟喹诺酮类、
PK-PD相关性体外杀菌曲线研究
lgcf u/ ml
lgcfu/ml
lgcf u/ ml
12
12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0
0.5
1
2
4
6
8
12
24
0
时间(h)
0MIC
1/4MIC
1MIC
4MIC
8MIC
16MIC
64MIC
0.5
1
0MIC 8MIC
2
4
6
8
时间( h )
1/4MIC 16MIC
1MIC 64MIC
12
24
4MIC
12 10 8
6
4
2
0 0 0.5 1
0MIC 8MIC
2
4
时间(h)
1/4MIC
6
8
1MIC
16MIC
64MIC
12 24 4MIC
图1.加替沙星杀菌曲线
图2.阿米卡星杀菌曲线
图3.哌拉西林杀菌曲线
注:从三种药物不同浓度对E. coli ATCC25922的杀菌曲线结果可见,加替沙星和阿米 卡星的杀菌曲线显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哌拉西林则显示了非浓度依赖性,其杀 菌活性的饱和状态产生于4MIC处.
临床上宜采用1日多次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
疗效。
如图显示:在每日给药剂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头孢噻肟的浓 度超过对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维持时间超过50%给 药间隔时间,其细菌清除率显著增加,与其最大抗菌作用相差无 几。
I. Gustafsson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Sept.2001,p.2436-2440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 FIC<0.5 协同效应 FIC>0.5-1 相加效应 FIC>1-2 无关效应 FIC>2 拮抗效应
左氧沙星与头孢硫脒联用对粪肠球菌(n=30)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 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 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 合二为一 。
抗菌药的PK/PD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主要药效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