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合集下载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讲解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讲解

通过循环换气,可以延长吹奏时间,减 少演奏者的疲劳感。
提高演奏的流畅性和表现力,使音乐更 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优点
保持吹奏的连续性,避免因换气造成的 音乐中断。
与其他换气法比较
与传统换气法比较
传统换气法是在吹奏过程中通过口腔自然呼吸,而循环换气 法则是通过鼻子和口腔的交替呼吸,实现气息的连续供应。
与腹式呼吸法比较
指法不熟练
指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手指的配合度。解决方 法是加强指法的练习,逐渐提高指法的熟练程度 。
节奏感不强
节奏感不强也会导致手指配合不协调。解决方法 是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如通过听音乐、打拍子等 方法提高节奏感。
06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价值
提高演奏技能水平
增强呼吸控制能力
通过循环换气法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从而更自如 地控制演奏中的气息。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 讲解
汇报人:XX 20XX-01-21
目录
• 笛子循环换气法基本概念 • 笛子循环换气法技巧指导 •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运用 • 笛子循环换气法练习方法与建议 • 笛子循环换气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价值
01
笛子循环换气法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笛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通过循环 换气法的推广和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气息不足
在吹奏笛子时,如果气息不足,就会导致呼吸不顺畅。解决方法是加强气息训练,如通 过深呼吸、慢呼吸等方法提高肺活量。
姿势不正确
吹奏笛子时,身体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呼吸的顺畅。解决方法是调整身体姿势,保持身 体自然、放松的状态。

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

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

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可能连续持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长乐句甚至一首乐曲,这就需要使用“循环换气法”。

笛子大师赵松庭首先在笛子上使用循环换气。

要使乐音连绵持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

但因为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内不可。

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实行。

所以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

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术的根本前提。

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人,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持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持续的目的。

但循环换气技术要以理智指令去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所以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艰苦长久的练习。

现在根据我自己练习的体会来较为详细地阐述循环换气的过程及其练习的方法。

一、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

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手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协助气流挤 (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

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二、练习呼与吸同时实行。

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

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能够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急速用鼻稍猛吸气。

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实行吹和吸的目的。

吹奏者能够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持续地冒出,持之以久。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使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

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因为能够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实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能够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

现分述如下: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

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

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

“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

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持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

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

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实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一一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作者:王彦来源:拙风文化网笛子上的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它产生于一九六八年。

在以往的每次笛子基训中,我总感到由于受气息的限制,吐音的时间长短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地吹奏,作曲者在创作吐音旋律时也要受此种因素的限制。

笛子是靠气息使其产生音响的乐器,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关系,气息受到限制,因而使笛子这种乐器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受到了限制。

我想起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老师曾将唢呐技巧上的循环换气方法运用到笛子上,解决了笛子吹特长音的困难,使笛子的表现力得到了解放,从而推动了笛子演奏技巧的发展。

这些回忆以及在吹奏吐音时所切身感到的限制,使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一一一种欲望:既然笛子在吹特长音时可以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所造成的限制,那么是否同样可以运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给吹吐音所带来的限制呢?就是说在笛子技巧上是否还有所突破和发展?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开始向前辈笛子演奏家还未触及到的领域一一人们不可思议的技巧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研和摸索,终于掌握了它的要领和规律,使欲望变成了现实。

在这以后的年代里,在繁重的八小时劳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我花费了所能花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在笛子上进行刻苦的练习,不断探索着这技巧的许多奥秘,使这一技巧趋于完善并应用于独奏曲中。

起初,我曾向一些朋友和同行谈起此技巧,但谁也不相信,认为受人的生理功能的限制,这种技巧是无法达到和实现的,而听了我的吹奏,又觉得奇怪和不可理解。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技巧只是像传说一样在笛子同行中流传。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动乱的年代,赵松庭老师在听了我的吹奏后,高兴地对此技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这一新技巧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对笛子技巧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贡献,应载入笛子发展史册。

而后,赵松庭老师将此技巧和我的名字一起写进了他所著的“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一书中,并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和讲课等机会推广介绍这一技巧,为宏扬祖国的民族乐器一一笛子技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循环换气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气息技巧。

对于这个技巧许多小伙伴不是很了解。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竹笛循环换气技巧介绍(1)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喉咽腔打开使口腔、咽喉容积增大,含气量增多。

(2)挤音。

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根向前上方的推力以及下颌的上拉力使口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口腔、咽腔里含的气就被挤出(这一环节是尤其重要,舌根前推与下颌上提的力是发音的关键)。

解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颌舌肌、茎突肌的收缩使舌根向上方运动,颌舌肌收缩,使舌根向口腔前部运动。

这两组运动使口腔的容积积极迅速减小,从而口腔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挤气的原动力。

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倘若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得当,便可以获得类似于吹气的效果,使竹笛发音。

(3)吸气。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

解剖学告诉我们:吸气肌肉群包括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胸大肌及提肋肌等几部分。

它们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使肋骨分别提高或转动,以扩大胸腔的容积,肺叶得以扩张,肺部气压减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体外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吸入。

(4)续吹。

当相对软短暂的吸气动作结束后,下一个连续的动作便是打开会厌与软颚。

续吹的关键是减少挤音、吹音衔接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痕迹。

即尽可能地减少挤气与吹气时口风的角度、速度、口劲以及口形的变化。

续吹之后,便进入了下一次换气的准备。

准备、闭咽与挤音、吸气、续吹4个动作的连续进行,循环换气便得以不断延续。

注意事项①吸气、挤气不可有多余肌体或表情的动作。

②尽量使续吹的气完美地与挤气衔接起来,不留蛛丝马迹。

③从中音区开始练习,逐渐分别向高、低音区扩展。

循环换气的练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气息的基本功基础上,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笛子自学

笛子自学

笛子高深技巧气息控制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

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

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

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10—15秒钟就不错了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

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

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

即应吸入第二口气。

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2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①耸肩。

吸气时双肩上抬,使气吸得很浅,只能吸人胸部。

用这种方法吸气,胸部逼紧。

在演奏时缺乏气息的有力支持,不仅使音色较紧,而且长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

吸气时错误地将小腹用力向里收缩,结果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紧压肋骨,使呼吸失去弹性。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笛子初学者首选注意的就是换气的问题,那么吹笛子时要如何换气?吹笛子时换气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一:自然换气自然换气是指人们通常的呼吸换气,一般不需经过更多的训练就可本能地做到和完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一切活动中,无时无刻地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

若从吹奏笛子的角度来讲,这种换气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1、缓吹与缓吸“吹”与”吸”在交替转换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换气动作,这个动作的优劣会对吹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这个动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缓慢,另一种是急切。

在慢速乐曲中,或者是在有八分、四分休止符以下的,有充足时间吸气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缓吹或缓吸。

这种换气较易,但一定要注意掌握运用好正确的呼吸方法。

全身肌体应放松,气息应均匀平稳。

吸气的动作要快,尽量少用或不用嘴吸气,每当换气之后吹出第一个音时,要注意发音的力度平衡,不能虎头蛇尾。

2、急吸与急吹在快速乐曲中,或者在连续的音符排列和没有休止符换气的情况下,就要采取此种急吸、急吹的办法来完成演奏。

急吸、急吹一般多用于欢快、火热、奔放、激情等乐曲中。

在这种情况下的换气,吸气时可用口鼻共同吸气,以便能充分供氧和减少疲劳。

在急吸气时,要特别注意胸部的起伏晃动不可太大,嘴巴也不要张开的很大,要有控制地,轻松而敏捷地微张双唇即可。

3、停而不吸与停而不吹在日常演奏中,各种意想不到的节奏变化都会时常遇到,有一句话说:“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无声就是停止演奏。

然而,这种停止却不是休息或意识上退出演奏,而是一种乐曲情绪发展的需要。

要求音停而不能吸(换)气。

音停、气收,而也不能换气,意识、心态也不可放松下来。

这种停而不吸和停而不吹,虽说只是一字之别,然而,在实际演奏中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停而不吸,是说在某一个乐句乐段并未完全结束之际,一种情绪还在延续并将转换的瞬间,突然收住气,使情绪在这一个突然静止之中,给听众一个预感和回味。

笛子循环换气法 鼓腮换气法

笛子循环换气法 鼓腮换气法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方法是: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
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以免失去控制。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落石出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笛箫——循环换气法

笛箫——循环换气法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清心竹乐 笛子工厂店冲钻大促销 点击进入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循环换气的方法和要领: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笛子如何循环换气

笛子如何循环换气

笛子如何循环换气吐音循环换气比起长音循环换气来有许多限制。

这些限制,除了时间上的以外,主要的就是有它机械式的规律性——换气规定在1/4拍位的“补”字上。

下面店铺整理了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舌头问题笛子双吐技巧是舌头来回伸缩的连续运动,由于双吐循环换气延长了双吐吹奏的时间,所以,舌根极容易产生疲劳而僵硬;有的吹奏者为了想吐奏快些,将舌根及喉管收缩得过分紧张,这更增加了舌根的疲劳,便双吐循环换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它的解决的办法是:1、在练习时,努力使舌头、舌根及喉管放松,不要为了追求快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2、在舌头感到疲劳时,应停止练习,让舌头各部位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练,这样不敢使舌头的动作变形。

如此反复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舌头的力度,速度也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唾液的问题在运用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时,由于舌头长时间在口腔里来回不停地运动,使口腔内产生了许多唾液,给继续吐奏造成了困难。

根据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唾液产生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而在刚学会这一技巧时,最容易产生唾液,随着不断的练习,吐奏时间虽然延长了,但唾液产生得并不多,这里有一个人的生理功能适应和习惯的过程,但这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只能使唾液产生得少一些,而不能使唾液不产生。

碰到这种情况是将产生的唾液存放在腮两边,这样还可以继续吐奏一段时间。

通过不断地练习适应,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即使吐奏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唾液也不会成为继续吐奏的障碍。

另外,觉得唾液产生的多少与平时吃的食物及每个人胃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吃面食比吃其他食物所产生的唾液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唾液是酸性的,面食是碱性的,可以中和一部分唾液。

而胃酸多的人唾液极容易产生。

这要吹奏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捉摸。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鼻子的问题在进行双吐循环换气吹奏时,由于鼻子不断地较长时间的连续吸气,且吸进去的气速又很快,空气与鼻腔的磨擦力与自然吸气相比要大得多;而有时由于空气干躁或者身体与吸进去的空气之间温差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鼻腔发热、干燥,有时甚至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吼痛而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天冷时较多。

怎样吹笛子连吐和双吐

怎样吹笛子连吐和双吐

怎样吹笛子连吐和双吐双吐,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笛子爱好者始终跨越不过去的“坎儿”。

其实双吐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法逾越,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多加练习,双吐就再也不会是大家演奏时的“难关”了。

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连吐双吐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连吐双吐的技巧:双吐原理单吐要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型的基础上,把舌头放在下牙堂,类似于发出轻声说“吐”的声音。

而双吐除了如此,还需要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型的基础上,把舌头放在下牙堂,舌根部后缩,发出另一种类似于轻声说“库”的声音。

接而将两种声音进行交错结合,发出“吐库吐库”的声音,而速度上却要比单吐快一倍。

双吐音常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里。

吹笛子连吐双吐的技巧:练习要点一. 好的双吐,要和单吐一样做到短促、清晰、有弹性、音符时值平均(详情请见上一篇的单吐讲解)。

开始练习双吐的时候,可以先单独练习“吐”的音,然后再单独进行练习“库”的音,使“库”与“吐”的音量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这两种音都能做到发音清晰、短促有力、长短统一,之后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做“吐库吐库”。

二. 练习时速度不宜过快、单音持续过长。

不要因为吐音改变基本吹奏嘴型。

三. 初学者往往吐音吹奏较长时间后会出现,嘴酸,喷口水等情况。

这是由于嘴劲力量不够所造成的,可多用高音区单吐练习提高嘴部肌肉耐力,从而改善。

四. 双吐总是吹乱。

这是吐音中最常见的问题须在三方面进行考虑:1.手指速度不够,遇到蹩手的音型组合不能马上熟练;2.舌头力量不足,吐音速度不够;3.手指运动速度与舌头运动速度不统一。

这是吐音里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影响演奏效果的。

练习时需通过节拍器,又慢到快进行练习,统一舌头与手指的运动速度,这样演奏的吐音才能准确、干脆。

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那么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面部动作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

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手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挤(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

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练习呼与吸同时进行。

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

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可以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急速用鼻稍猛吸气。

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进行吹和吸的目的。

吹奏者可以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不断地冒出,持之以久。

也可以用嘴对着自己的手来吹气练习,使手上皮肤感到气流不断。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在笛子上练习。

能使塑料管吹水泡不断,或能在唢呐上循环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循环换气。

笛子循环换气要比唢呐循环换气难得多。

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气盘将嘴唇托住,不存在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

因此在换气时可以采用颊肌隆起,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的气流送到吹孔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因此,笛子循环换气除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就增加了困难。

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面颊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便会破坏正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口腔内部容积的办法来储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先决条件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灵感来自长声循环通气技术。

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要学习呼气循环通风技术,首先必须掌握长声循环通风技术。

这是学习呼气、循环和通气技能的先决条件。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一些球员可以自由使用长声循环通气技能,但吐痰的基本技能较差,因此吐痰循环通气很难学习。

因此,有必要加强吐痰基本功的练习,使吐痰的力量、速度和清晰度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为学习和掌握吐痰循环和通气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掌握要领学习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关键在于,呼吸节拍的位置只能是“吐、补、吐痛”的“补”音,而不是其他任何声音。

这是掌握这项技能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水平的关键。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知道了要领,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演奏中,“不”这个词不能发声,只能用这个词的虚拟声音形成的口形来收缩和按压嘴唇和脸颊,缩小阻尼器。

此时,风门比在气管中吹气小。

为什么在循环通风中吹相同的声音时,会有不同尺寸的挡板?这是因为要发出笛声,呼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力;二是实现一定的流量。

通常,吹奏长笛时,要利用肺部的空气。

通过腹部的收缩和压缩,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流动性,从而发出笛声。

此时,阻尼器相对较大。

在实施循环通风时,由于使用了口中的空气,因此压力和呼吸量受到限制。

因此,吹笛子所需的最小冲击强度和流量只能通过减少风门来实现,以使空气束变小和集中,并加快流速。

然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具有很足的口劲。

有的初学者在练习吐音循环换气时,往往会发出“补”的声音来。

究其原因,就是口劲不足。

这不但影响了演奏效果,而且想提高速度也很困难。

因为,发出了声音,风门就不是缩小了,而是无规则扩大,气流束也就分散、不集中。

这样,用气管里来的气所吐奏的音与换气所吐奏的音之间,就会出现轻重、强弱、高低的差别,从而使整个吐音循环换气的过程显得不圆满,有痕迹。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

笛子特殊气功技巧——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的产生和运用作者:王彦来源:拙风文化网笛子上的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法,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它产生于一九六八年。

在以往的每次笛子基训中,我总感到由于受气息的限制,吐音的时间长短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地吹奏,作曲者在创作吐音旋律时也要受此种因素的限制。

笛子是靠气息使其产生音响的乐器,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关系,气息受到限制,因而使笛子这种乐器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受到了限制。

我想起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老师曾将唢呐技巧上的循环换气方法运用到笛子上,解决了笛子吹特长音的困难,使笛子的表现力得到了解放,从而推动了笛子演奏技巧的发展。

这些回忆以及在吹奏吐音时所切身感到的限制,使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一种欲望:既然笛子在吹特长音时可以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所造成的限制,那么是否同样可以运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冲破气息给吹吐音所带来的限制呢?就是说在笛子技巧上是否还有所突破和发展?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开始向前辈笛子演奏家还未触及到的领域——人们不可思议的技巧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研和摸索,终于掌握了它的要领和规律,使欲望变成了现实。

在这以后的年代里,在繁重的八小时劳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我花费了所能花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在笛子上进行刻苦的练习,不断探索着这技巧的许多奥秘,使这一技巧趋于完善并应用于独奏曲中。

起初,我曾向一些朋友和同行谈起此技巧,但谁也不相信,认为受人的生理功能的限制,这种技巧是无法达到和实现的,而听了我的吹奏,又觉得奇怪和不可理解。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技巧只是像传说一样在笛子同行中流传。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动乱的年代,赵松庭老师在听了我的吹奏后,高兴地对此技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这一新技巧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对笛子技巧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贡献,应载入笛子发展史册。

而后,赵松庭老师将此技巧和我的名字一起写进了他所著的“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一书中,并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和讲课等机会推广介绍这一技巧,为宏扬祖国的民族乐器——笛子技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笛子循环换气是吹奏笛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那么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训练步骤循环换气的具体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在进行竹笛上的练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准备练习。

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分解练习。

1、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

注意这个动作的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的肌肉互相配合,习惯这种运动。

2、练习挤气与吸气的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地把空气吸入体内。

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

在练习了上面的两个分解动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吹塑料管的阶段了,这是一种民间的练习方法,即:用一根吸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含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分解动作中的要领,吹出气泡,并且使气泡大小均匀,连续不断。

一般的练习者在做分解动作的练习时,可以将它完成得很好,而在练习吹气泡时,却很难保持气泡的连续不断。

这时因为口腔的空气挤出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上来还有一个时间差,要想缩短这个时间差,需要对口腔中软颚进行训练,使它在挤气后能迅速的将气管到口腔的通道打开,让口腔能在挤气后又迅速地充满空气。

对软颚的训练是吹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是循环换气练习中间的重点练习。

当完成吹气泡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在竹笛上练习了。

竹笛上的练习会使练习者发现:练习前准备练习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使气流保持连续不断,鼻子与口腔就得不停地做“吸”与“挤”这两个动作,而口腔和鼻子在运动的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并且身体各部及面部的表情都要处于自然状态,不给人换气的感觉,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

在刚开始上笛子练习时,可以采用单音练习,这样可以使练习者的思维集中在肌肉与气流的配合上。

竹笛的双音演奏与循环换气的应用训练

竹笛的双音演奏与循环换气的应用训练

•艺术教育165竹笛的双音演奏与循环换气的应用训练内容摘要 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20世纪以来,为了使笛子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国民族管弦音乐的发展,为了使笛子表演艺术能够更好的发展,一些笛子演奏家和制作家不断探索、苦心钻研,为笛子的改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讲的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

笛子本来是一种单音发生的乐器,但有许多演奏家创造了一新的演奏技巧,使笛子能够吹出“双音”来,包括改变笛子的构造,如“双管笛”、“双音笛”等。

但现在我要谈的是在不改变笛子构造即在传统的六孔笛子上作双音演奏和训练的问题。

关键词 竹笛;双音演奏;演奏方法笛子的双音演奏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泛音作和音。

在笛子的筒音,和一、二、孔发出5、6、7、i 的本音同时再发出它的关系泛音2、3、4、5或是低八度的5、6、7、1,形成双音。

这一演奏技巧对演奏者的要求很高,它要求风门松而且小,气息上提,需要用吹奏本音和泛音的两种嘴劲之间的一个特殊感觉去吹,才能吹出双音来。

这一吹奏技巧只有在笛子的个别音孔上适用,而其它音孔上则无法应用(如四、五、六孔),况且它的音量小且弱,所以使用者不多。

但偶而用几次倒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种技巧尚在究、发展、完善阶段。

第二种方法是“自声伴唱”。

它是指在不改变笛子构造即在统的六孔笛子上吹奏的本音加上人声的哼唱形成的一种双音效果它可以形成简单的和音,或简单的复调旋律来。

它可以是本音与人声同一高度的旋律也可以本音与人声不同的音高形成的和音或音同的复调旋律。

这种技巧不是太难掌握,但要使用得好也非易事。

但只要方法八音交响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可以熟练地掌握这一技巧。

在训练上首先要先练唱,不会唱也就谈不上“自声伴唱”,但这种唱不象声乐练习要求那么高。

它不必那么讲究共鸣,位置、音色等方面。

但它对音准要求很高,不然唱出的音和吹出的本音和在一起就会不合谐。

另一个要有一定的音量,才能和吹出的本音力度平衡。

初学时可在口腔内发出“鸣”的声音来,同时保持吹笛子的口形不变,可先练和笛子吹出的本音作同度长音练习,等熟练地掌握之后,再作与笛子本音不同的音程的练习及不同的节奏和不同旋律的复调练习。

【吧友教学】循环换气、风门、循环双吐技巧附视频讲解!

【吧友教学】循环换气、风门、循环双吐技巧附视频讲解!

【吧友教学】循环换气、风门、循环双吐技巧附视频讲解!
讲解:笛吧大神大熊猫Gaara
内容:循环换气、风门、循环双吐技巧
【循环换气】一种竹笛演奏技法,英文为Circle Breathing。

即指在竹笛吹奏的过程中,鼻子同步吸气,达到气流不断,演奏不停的效果。

从演奏效果看,分成“长音循环换气法”和“双吐循环换气法”两种。

竹笛长音循环换气演奏法,是浙派宗师赵松庭先生于五十年代时从唢呐等乐器上移植过来,并应用于《鹧鸪飞》、《幽兰逢春》等赵老代表曲目中。

双吐循环换气法,是一种亦有两种演奏方式,分别由新派竹笛演奏家李增光先生和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王彦先生探索得来,(也有说是马世新,李增光和王彦说更为普遍)。

实质上是一种快速抢气手法,采用双吐循环换气演奏技法的笛子曲包括《无穷动》、《绿洲》、《麦西莱浦》等曲目。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对于刚学习笛子的人来说,换气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吹笛子换气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吹笛子换气技巧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

下面分别介绍: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

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

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

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

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的方法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循环换气技法由来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

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

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

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

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

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

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

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

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

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使用的,它难于长
音特环换气。

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因为能够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实行,而在
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
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能够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

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

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
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

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

“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

在此普
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
持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

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

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
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
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
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实行单吹
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
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
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
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
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
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
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
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

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准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实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