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长期静脉置管,用于输液、输血、化疗药物等治疗。
虽然PICC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其常见并发症不能被忽视。
以下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1.感染:感染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在每次操作前洗手,并戴手套和口罩;-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插入点附近的皮肤;-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入点干净;-检查管路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定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症状。
2.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内置管的损伤和持续性刺激,血栓形成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肢肿胀、疼痛和发绀症状;-维护患者上肢血液循环,定期活动患者的上肢;-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有堵塞,如有需要及时通畅。
3.穿刺点渗漏:穿刺点周围渗漏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维持患者的卧位,防止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导致穿刺点活动;-定期检查敷料和插入点周围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如有渗漏,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血气胸:PICC置管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肺部组织,可能会导致气胸。
护理措施包括:-在插管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定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神经损伤:在PICC插入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护理措施包括:-插管前准确测量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定期观察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漏血: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操作操作不当或插入点血管损伤,可能会导致漏血。
护理措施包括:-加压止血:如发生漏血,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并固定,然后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定期检查插入点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
在护理PICC患者时,护士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的常见并发症,并告知对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强调患者保持插入点周围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教育患者及家属定期观察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等血栓形成相关症状,并告知相关应对措施。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需要长期输液、化疗等患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PICC 置管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了解这些常见并发症,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1、穿刺点渗血、渗液穿刺后 24 小时内,由于穿刺针较粗、局部组织损伤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问题,渗血渗液的风险会增加。
2、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 1-7 天,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有时可触及硬结。
这主要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和刺激引起的。
3、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血栓性堵塞通常与血液反流、高凝状态等有关;非血栓性堵塞则可能是由于药物沉淀、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原因导致。
4、导管移位或脱出可能由于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外力牵拉、固定不当等原因造成,导管尖端位置不在理想的血管内,甚至完全脱出体外。
5、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则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6、血栓形成这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影响血液循环。
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穿刺点渗血、渗液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避免在血管条件差的部位穿刺。
(2)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穿刺后局部按压15-30 分钟,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小时。
(4)置管后 24 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提高穿刺技巧,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2)置管后及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可以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3 次。
3、导管堵塞的预防(1)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试题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试题PICC线(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皮穿刺中央静脉插管,常用于静脉补液、输血、静脉药物给药等情况。
然而,PICC线的使用也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处理PICC线相关的常见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静脉内血栓、感染和机械性损伤等三个方面来探讨PICC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一、静脉内血栓的预防和处理静脉内血栓是PICC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以下是几种预防和处理静脉内血栓的方法:1. 定期评估血栓危险度:在插入PICC线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活动能力等。
有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其他静脉通道。
2. 准确测量PICC线插入长度:PICC线的长度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插管部位来确定。
如果插管过深,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在插入PICC线时,需要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定期改变PICC线插管位置:长期静脉通道插入后,需要定期更换插管位置,避免长时间的静脉刺激和血栓形成。
4. 推荐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
但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防止出血风险。
5. 注意静脉内血栓的处理:如果发生静脉内血栓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治疗方法来溶解血栓。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感染是PICC线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是几种预防和处理感染的方法: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PICC线插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消毒和穿戴无菌手套等。
2. 定期更换敷料:PICC线插入后,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应定期观察穿刺口周围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3. 定期进行PICC线的冲管:定期进行PICC线的冲管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PICC常见并发症处理相应措施
PICC常见并发症处理相应措施1导管堵塞原因:维护不当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液体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每分钟少于50滴)或停止处理:1)输液不通在导管未端接三通接头→一端接20ml空针筒→另一端接备有溶栓药液的针筒→将三通置于关闭抽好药液注射器的方向→用力回抽空针筒将PICC导管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将三通口关闭旋转至空注射器接口,同时打开连接充满药液的注射器接口→再次关闭三通→保留后回抽,如见回血抽回血3-5ml弃去→用20NS脉冲后肝素正压封管;如仍不通畅再重复前面过程常用通管药物:血栓尿激酶5000单位/毫升,如1-4小时不成功,用10000单位/毫升酸性药物:维生素C(保留20分钟)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保留20分钟)脂肪乳剂:70%酒精(保留20分钟)磷酸钙:维生素C(保留20分钟)2)输液速度减慢:弄清堵管原因→注入相应通管药物2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穿刺侧上肢活动过渡.置管时送管过快.选择不当型号的PICC(通常出现在导管置入后48-72小时以内,女病人多见)症状:导管置入静脉有红.肿.痛,并能摸到索条状静脉处理:(一经发现立即处理)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避免剧烈活动→冷/热湿敷20分钟/次,4次/日→握拳/松拳注意:一般24-72小时见效,若三天后仍不见好转或症状加重,应考虑拔管3血栓性静脉炎原因:选择PICC导管型号不得当(过大)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尤其损伤静脉瓣)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症状:疼痛.肿胀.置管侧上肢臂围增粗,双臂肤色.皮温差异,B超报告血栓形成处理:立即与血管外科联系,进行溶栓治疗注意:千万别急忙拔管,最好将导管头部退至血栓附近,这样有助于局部溶栓。
PICC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管,避免感染;掌握正确的拔管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血管;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THANKS
监督检查
定期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规范落实。
感染后治疗策略选择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局部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 消毒、换药等局部处理
。
拔管处理
若感染严重或无法控制 ,需考虑拔除PICC导管
并送检。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 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在拔管中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引导,明确导管位置、血栓及血管情况,为拔管提供
准确信息。
X线检查
02
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及异位情况。
DSA检查
03
在DSA引导下进行拔管,可实时观察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
保拔管安全。
拔管技巧培训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
包括PICC导管的结构、功能、拔管适应症与禁忌症、拔管操作流程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地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导 管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更换 导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 处理并发症而产生的额外医疗 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原则
picc并发症
picc并发症PICC并发症是指患者在使用静脉导管射入式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简称PICC)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PICC是一种通过肌肉层插入上肢浅静脉,直达上腔静脉的导管。
由于其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相对简便等特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输液、营养支持、化疗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与任何其他外科操作一样,PICC插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PICC并发症主要可以分为机械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两类。
机械性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气胸、动脉穿刺和血肿等。
其中,穿刺点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10%,主要是由于穿刺过程中静脉壁的破裂造成的。
另外,气胸是指在PICC插管过程中导管误插至胸腔造成的气体积聚。
动脉穿刺是指在插管过程中误插到动脉血管,可能导致出血和缺血性损伤。
血肿是指在插管过程中导管周围的血管受损,导致局部出血造成的血液积聚。
感染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深部组织感染。
局部感染是指PICC插入部位周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其发生率约为1%-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指PICC导管与血液进行接触后引起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在0.5%-10%之间。
导管相关性深部组织感染是指PICC导管插入部位周围深部组织感染,其发生率相对较低。
PICC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基础疾病、体质、操作技术以及导管材料的选择等。
因此,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要在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并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皮肤消毒。
此外,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适当选择其他血管通路,如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简称CVC)。
总的来说,PICC并发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应用,但通过严格的操作、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将其风险降到最低。
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PICC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PICC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PICC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一)导管推进困难1.原因(1)静脉解剖因素:血管的静脉瓣较多;血管痉挛;静脉屈曲;静脉分支;结构变异;血管管径过细,等等。
(2)穿刺置管血管有静脉置管、静脉手术或静脉损伤史(如使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瘢痕或管腔缩窄。
(3)其他因素:疼痛、过度紧张导致静脉痉挛;穿刺鞘脱出静脉,病人体位不当,置管前长度测量有误等。
(4)已经存在的胸腔内或血管内留置器材的影响(心脏起搏器)、肿瘤压迫等。
2.临床表现置管过程中病人可出现不适表现;导管未推进到所需位置可没有临床表现;导丝不易撤回或撤回后发现有导丝打折或弯曲;不能抽到回血或不能冲洗导管;输注刺激性药物病人有疼痛、不适表现,冲洗导管时有发胀或发凉的感觉等。
3.预防和处理(1)插管前先了解清楚病人的有关信息:如胸腔内是否有肿瘤或肿块,已有的血管内留置器材,使用器材的既往史,并发症发生的既往史,手臂、肩膀、胸部的手术外伤史。
(2)选定血管后止血带再向上结扎一下可以了解更多血管情况;有条件或怀疑血管问题者可先进行穿刺血管的B 超检查。
(3)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贵要静脉穿刺。
(4)固定好穿刺鞘,使之不脱出血管。
(5)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6)边推进导管边冲管,推进时动作须轻柔;推进过程遇阻力时可先后退,再向前推进导管,因导管可能进入侧支血管。
(7)耐心,并帮助病人保持舒适和放松;适当使用局麻药物。
(8)热敷穿刺肢体。
(9)借用血管扩张器、超声、放射显影等方法置管。
(10)置管后摄胸片可以确认导管是否推进到所需位置,并帮助减少相关并发症。
(二)导管移位1.原因病人体位不当;病人血管变异;在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置入过浅。
置入后有3%~12%的病人可自发移位。
置入后导管自发移位的原因包括固定不佳、解剖因素、胸腔内压力增加、血管穿透伤等。
2.预防(1)置管时病人体位正确,穿刺侧肢体与身体成90°角。
(2)强化导管固定,使用胶布、免缝胶带、固定翼、缝合固定等方法,以减少导管的移动。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局部出血、血肿
原因:
1.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2.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3.同一侧胳膊多次穿刺
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2.同一侧胳膊再次穿刺时正 确压迫前次被穿刺血管处 3.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 热敷 4.涂抹静脉炎膏 5.理疗促进血肿吸收
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
原因:
1.技术不过关 2.人体解剖不熟悉
血凝堵塞
末端开口式导管堵塞中最常见的原因
非血凝导管堵塞的原因
1.维护不当 2.脂类堵塞
3.药物沉淀
4.配伍禁忌 5.导管易位
非血凝导管堵塞的发现
1.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无效
2.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 3.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 阻力增加 4.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
非血凝导管堵塞的预防
3.胸腔压力改变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6.每天监测体外导管长度
7.健康宣教:嘱患者脱穿衣服动作轻柔,睡觉 时避免抓挠,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少做 屈肘动作,保持敷贴干燥
八.感染
原因:
1.透明贴膜覆盖区域及 导管被污染
预防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按时更换无菌敷料 3.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5.做好院外护理的宣教 6.患者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 7.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8.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预防:
1.根据血管的粗 性选择合适的导管 2.提高穿刺技术 3.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因 血管条件差可能穿刺失 败的几率
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
原因:
导管插入过长
预防:
1.正确测量导管长度 2.及时询问病人,认真听取 病人主诉 3.操作结束后立即拍X光片 4.可根据病人主诉,及时调 整导管长度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c.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机械性损伤
d.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原因:长时间不动、血液流动缓 慢、血管内皮损伤等
处理方法:抗凝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 红等
预防措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活动、定期检查、 注意卫生等
原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入侵
症状:红肿、疼痛、发热等
血栓和导管堵塞 的发生率分别为 5%-10%和3%5%
定期更换输液管,避免细 菌滋生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 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 部位移位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及时 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原因:血液凝固、药物沉淀、导管移位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症状:输液不畅、局部疼痛、皮肤红肿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并发症的 影响
遵循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 处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保持PICC管道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输液管,防止堵塞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管道移位
出现并发症时,及时就医处理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移位 观察导管位置,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案例一:患者出现静脉炎,处理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热敷、抬高患肢等。 案例二: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处理措施包括使用尿激酶、更换导管等。 案例三:患者出现气胸,处理措施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等。 案例四:患者出现导管移位,处理措施包括重新定位导管、固定导管等。
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PICC(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将导管经过静脉穿刺直接插入到上体大静脉或心脏入口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
虽然PICC在临床应用中很常见,但其并发症仍然不可忽视。
以下将详细介绍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首先,PICC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包括插管点出血、出现血肿、导管脱出、局部感染等。
护理措施如下:1.插管前准备:在插管前,先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异常,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进行相关抗菌处理。
2.插管操作:护士应具备熟练的PICC插管技术,插管时注意插管部位的消毒,确保无菌操作,避免导管被感染。
3.导管脱出处理:如果患者出现PICC导管脱出的情况,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用无菌敷料覆盖脱出口,保持通畅。
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局部感染处理:如果患者出现PICC插管部位局部感染,护士应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其次,PICC常见的系统性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上皮内皮化生、深静脉血栓、插管部位炎症等。
护理措施如下:1.导管堵塞处理:如果导管出现堵塞或阻塞,护士应使用导管内冲洗、推注或引流注射等方法进行处理,保持导管通畅。
2.上皮内皮化生处理:上皮内皮化生常发生在导管插管入口处,容易产生感染,造成并发症。
护士应注意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3.深静脉血栓处理:深静脉血栓是PICC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护士应通过合理的抗凝治疗,及时行肢体按摩、运动,避免血栓形成,并做好密切观察,发现早期症状及时处理。
4.插管部位炎症处理:如患者出现导管插入部位红肿、痛、渗液等炎症症状,护士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干净,给予抗感染治疗。
另外,PICC还可能导致穿刺部位的神经或淋巴管损伤、气胸、气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措施如下:1.神经或淋巴管损伤处理:护士在插管过程中应准确判别血管与神经的位置,避免损伤。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PICC置管操作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需要预防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并发症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的原因包括导管被夹闭、导管打折、不正确或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等。
为预防导管堵塞,应在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并在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
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
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若导管出现堵塞,应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穿刺点渗血、水肿的原因包括穿刺针过粗、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等。
为预防穿刺点渗血、水肿,应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并在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若发生穿刺点渗血、水肿,可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3:静脉炎静脉炎的原因包括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等。
为预防静脉炎,应在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
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若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1)导管堵塞预防: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
(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①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
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预防: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
处理: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穿刺完毕后穿刺点加压止血;
有出血倾向病人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加压包扎,有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应用止血剂。
2、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向外拔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送管动作轻柔
3、刺激神经
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
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4、空气栓塞
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导致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注入。
表现:胸痛,气急,低血压,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处理包括体位、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
5、导管异位
原因:病人体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异常静脉解剖位置;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改变体位;导管进入颈静脉可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6、送管困难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头静脉穿刺;病人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分叉;病人情绪紧张。
处理:等待,放松。
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输液一边送管,重新穿刺。
预防: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
7、拔导丝困难
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
处理:不要强行送管;如遇阻力,调整穿刺时的体位,暂停1—2分钟后轻轻拔出导丝
8、穿刺入动脉
处理:拔管,压迫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