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见到效果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偏见到效果历史

伽达默尔在分析历史意识时,着重强调了几个特殊概念,分别是偏见、解释距离、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他在对每一个概念的分析中发展了他对历史意识的思考。他从为偏见正名开始了历史意识批判,同时也意识到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偏见传递过去,于是发展了解释距离的思想,注意到理解的视域,进而综合提出效果历史理论来强调理解的历史性。

标签:偏见;效果历史;解释距离;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从海德格尔那里继承了存在的历史性的思想,于是他在思考理解的历史性时,沿着历史式存在方式的观点用几个关键词来串联历史意识理论。传统的历史意识思想认为,历史意识将历史事件视为被对象化的他者,历史意识的任务就是要重建历史对象的世界,以此来把握它的意义。历史意义的试图确认历史事件的源头,是想要重建原初时间环境中的事物以把握其意义。但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些活动虽然也重要,但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揭示事件的意义,因为作为存在者的人不能返回原来的时间环境。他指出:“必须将过去纳入我们的世界中……历史精神的本质不在于对过去的恢复,而在于与当代生活在思想上的沟通。”在发展历史意义批判的解释学意义的过程中,伽达默尔详细论证了一些重要概念。

效果历史被看作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中心理论。他用效果历史的概念表示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指的是我们皆生存于其中的历史,它强调意识与历史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效果”,也就是理解者和对象之间在历史的作用下相统一的过程。伽达默尔称历史赋予人的意识以限度,以至于我们不会超出这些限度。历史的认识者会不自觉地带有历史的前见,因为人的存在是在历史环境中的存在。因此他认为对效果历史的反思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不是因为反思的不足而是由于历史存在,因为人的有限性,我们在一个处境之中而不能在它之外客观地看待。历史既不是人的主观创造,也不是对过去客观事实的简单重现或复制。在我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虽然不能完全客观地把握其原意,因为文本是历史性的产物,但可以在与被理解对象的相互通融中达成一致,实现理解。历史既是理解的前提也是理解的产物,因为任何历史都是被理解的历史,“或者说是相对于理解而言的‘效果历史’”。

效果历史的用途之一是对传统的合理性辩护,伽达默尔特别提出启蒙运动对传统偏见的批判,他说:“启蒙运动的根本偏见是反对偏见本身的偏见,它剥夺了传统的力量。”无论是产生于草率的偏见或是由于对权威的信赖而产生的偏见,都被断定为是妨碍人到达正确认识的东西,伽达默尔指出这样的认识是忽视了偏见为真的情况。每个人身上都有深刻的传统印痕,传统制约着人的认知。偏见在理解过程中受到检验,但偏见是永远不可能也不应当消除的,它是显示文本真理的切入点。

一方面伽达默尔承认“偏见”一词的所具有的否定含义,一方面却选择把其作为历史意识批判的开始,为偏见概念正名,是为了说明人的理解从属于人的经验

世界的方式。其实在他进行对偏见的论证是接受了海德格尔的理解的前提上,即每一种解释都建立在前有(fore-having)的基础上,为了理解这物,先要使这物存在,我们不可能理解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某物。我们从一个概念框架开始我们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解是任性的,我们的先入观念不是不受检验的,于是这个前提需要被批判,因为历史意识是应该消除偏见和保持客观性的。在效果历史里,偏见不是一个封闭性的结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

为偏见正名使伽达默尔证明,距离作为历史意识的特点并不是一个理解障碍。这个历史意识处境中一部分的距离被称为时间距离,除时间外的其他有着相似功能的距离被统称为解释距离。伽达默尔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把时间距离作为其解释学的重要环节,人想要理解某物就要通过传统进入他所熟悉的某物来了解,那么传统对人来说既是根本的也是陌生的。“理解就是这种熟悉性与陌生性之间的游戏。”人类经验的熟悉性产生了偏见,而我们不可能事先区分偏见是使理解容易进行的生产性偏见还是产生误解的偏见,在理解的过程中,人才能认识到有误的偏见。

当我们把解释距离尤其是时间距离看作是一种连续,那么这种对偏见的过滤就会变得容易。这种连续能够使过去成为现在。在解释处境中,保持某种距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处境。认识解释距离我们不仅要确认和纠正有误的偏见,并且也应认识到历史对理解有着一种效果。“理解本质上是一个历史的效果事件。”

与效果历史有着紧密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视域融合。普通情况下视域指的是从一个特殊立场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作为哲学术语时还强调超越最近的边界,融入一个更大的理解范围的能力之意。如果视域很有限,那么人只会注重视线所及内的东西,而不能注意到一定距离之外的事物的价值所在,所以只有在这种意识的迁移中,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当我们要进行理解,就需要进入一个人的视域,试图站在他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他的视域内去理解他(“视域”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现在常用的“语境”有异曲同工之处)。视域是不停运动的,此视域与其他的视域相遇融合,就形成了新的理解。

伽达默尔认识到历史意识的这种迁移对理解来说非常重要。视域的存在使得效果历史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得理解也产生质的飞越。当我们站在另一个人的立场上时,我们将自己放置在了那个立场上,并且带着当下自己的立场,试图去理解那个对象。当我们看待历史时,历史应该是过去与现在、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将当前的视域同过去视域相结合,这样的状态叫作视域融合。我们作为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之间通过精神层面的不断对话实现视域融合。解释距离向人们表明历史对理解是有影响的,历史对限度赋予理解,并且这些限度是可以改变的,它们构成了理解的视域,人在處境中迁移,改变自己的视域。

伽达默尔为偏见正名和对解释距离、效果历史、视域融合的分析“构成了他对历史意识概念的修复”。在对待历史时,其理论遭遇了客观性困境——追求历史本真不是真正目的,而是要在过去和现在的视域中重新对历史进行解读,在历史性基础之上,任何人都不能摆脱传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解释文本,因为具

有效果历史性质的理解是在历史传统制约下进行的。虽然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理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他重视人的历史性,摒弃了历史主义的片面性问题,并把历史性加入理解过程中是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是历史的存在,所以理解是建立在历史性的基础上的。对历史的理解不能只追求客观的纯粹理解而抛弃历史性,时间距离也不是产生误解的原因。他为我们揭示了如何看待历史——把历史性引入理解当中,从解释学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美)奥坦伯德·约翰逊.伽达默尔[M].何卫平,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

[4](日)丸山高司.伽达默尔:视野融合[M].刁榴,孙彬,赵玉婷,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美)乔治娅·沃恩克.伽达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实施:美学与诗学[M].吴建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