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828-2010 汽车水冷中冷器标准

合集下载

十、汽车发动机标准

十、汽车发动机标准

十、汽车发动机标准GB 3847—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1999、GB 18285-2000、GB/T 3846-1993、GB 14761.6-1993、GB 14761.7-1993GB 11340—2005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1340—1989、GB 14761.4—1993、GB 14762—2008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4762—2002GB 14763—2005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GB 14761.3—1993、GB 14763—1993GB 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 17691—2001、GB 14762—2002中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部分GB 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4761.5—1993、GB/T 3845—1993、GB 18285—2000中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部分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352.5—201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 18352.6—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5—2013 GB 20890—2007 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GB/T 5181—1985 GB/T 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GB/T 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77—2001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 525-1999GB/T 25983—2010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QC/T 33—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QC/T 33—1992 QC/T 280—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ZB T12 002—1987* QC/T 281—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ZB T12 003—1987* QC/T 282—1999 (2009) 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ZB T12 004—1987* QC/T 288.1—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QC/T 288—1999 QC/T 288.2—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 289—2001 (2009) 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QC/T 289—1999 QC/T 468—2010 汽车散热器QC/T 468—1999 QC/T 469—2016 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 469—2002 QC/T 471—2006 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 471—1999QC/T 481—2005 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 481—1999QC/T 489—1999(2009) 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JB 1419—1974*QC/T 508—1999(200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JB 3597.1—1984*QC/T 509—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2—1984*QC/T 51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3—1984*QC/T 51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JB 3597.4—1984*QC/T 512—1999(200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JB 3598—1984*及限值QC/T 515—2000(2009) 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 515—1999QC/T 516—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JB 3657—1984*QC/T 521—1999(2009)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JB 3681—1984*QC/T 526—2013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QC/T 526—1999QC/T 527—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连杆技术条件JB 3764—1984*QC/T 54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JB 3898.1—1985*器体JB 3898.2—1985*QC/T 54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Ⅱ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 542—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JB 3898.3—1985*装喷油器体QC/T 543—1999(200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Ⅰ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JB 3898.4—1985*QC/T 544—2000(2009)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 544—1999QC/T 551—1999(2009) 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JB 3922—1985*QC/T 558—1999(200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JB 3938—1985*方法QC/T 570—1999(2009)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JB 4043—1985*QC/T 590—1999(200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 591—1999(200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QC/T 631—200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总成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C/T 631—1999、QC/T 630—1999QC/T 637—2000(2009)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JB 3258—1983QC/T 644—2014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T 644—2000QC/T 488—2000QC/T 747—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748—2006 汽车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台架试验方法QC/T 777—2007 汽车电磁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828—2010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QC/T 829—2010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试验方法QC/T 901—1998(2009)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n 29008—1991中发动机部分QC/T 907—2013 汽车散热器散热性能试验方法QC/T 968—2014 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含量的测定方法QC/T 1070—2017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气缸体总成QC/T 1071—2017 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气道稳态流动特性测试方法QC/T 29025—1991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2009)QC/T 29031—1991(2009)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 29061—2013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QC/T 29061—1992 *********GB /T 4556—2001 GB/T 10327—2011 往复式内燃机防火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T 4556—1984GB 10327—1989GB /T 12732—2008 汽车V带GB 12732—1996 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GB 14097—1993 GB 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GBn 264—1986 GB 19756—200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T 725—2008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GB/T 725—1991 GB/T 726—1994 往复式内燃机旋转方向、气缸和气缸盖上气门的标志及直列式内燃机右机、左机和发动机方位的定义GB/T 727—2003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GB/T 727—1985 GB/T 1147.1—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1147—1987 GB/T 1147.2—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150—2010 内燃机湿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GB/T 1150—1993 GB/T 1151—1993 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GB 1151—1982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GB/T 1859—1989、GB/T 8194—1987GB/T 1883.1—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GB/T 1883—1989GB/T 1883.2—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2部分:发动机维修术语GB/T 1883—1989GB/T 2061—2004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及黄铜带箔材GB/T 2061—1989 GB/T 2940—2005 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GB/T 2940—1982 GB/T 3821—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 3821—1983 GB/T 4672—2003 往复式内燃机手操纵控制机构标准动作方向GB/T 4672—1984 GB/T 4759—2009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GB/T 4759—1995 GB/T 4760—1995 声学消声器测量方法GB 4760—1984 GB/T 5264—2010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GB/T 5264—1985 GB/T 5770—2008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GB/T 5770—1997 GB/T 5771—2010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1—1986 GB/T 5772—2010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GB/T 5772—1986 GB/T 6072.1—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GB/T 6072.1—2000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GB/T 6072.3—2003 GB/T 6072.4—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GB/T 6072.5—2003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5部分:扭转振动GB/T 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6部分:超速保护GB/T 6072—1985 GB/T 6072.7—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7部分:发动机功率代号GB/T 6809.1—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GB/T 6809.1—2003GB/T 6809.2—2013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2部分:气门、凸轮轴传动和驱动机构GB/T 6809.2—2006 GB/T 6809.3—2013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3部分:主要运动件GB/T 6809.3—2006GB/T 6809.4—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4部分: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GB/T 6809.4—1989GB/T 6809.5—201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5部分:冷却系统GB/T 6809.5—2010 GB/T 6809.6—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6部分:润滑系统GB/T 6809.6—1999 GB/T 6809.7—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7部分:调节系统GB/T 6809.7—2005GB/T 6809.8—201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8部分:起动系统GB/T 6809.8—2000GB/T 6809.9—2013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9部分:监控系统GB/T 6809.9—2007GB/T 8188—2003 内燃机排放术语和定义GB/T 8188—1987 GB/T 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 8190.1—1999GB/T 8190.2—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2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GB/T 8190.2—1999GB/T 8190.3—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3部分: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GB/T 8190.4—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GB/T 8190.4—1999 GB/T 8190.5—2011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5部分:试验燃料GB/T 8190.6—200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6部分: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GB/T 8190.7—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7部分:发动机系族的确定GB/T 8190.8—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8部分:发动机系组的确定GB/T 8190.9—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9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 8190.10—2010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0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现场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GB/T 8190.11—200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1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 10398—2008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和测试方法GB/T 10398-1989、GB/T 10399-1989 GB/T 10414.2—2002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GB/T 10414.2—1989 GB/T 10716—2012 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 10716—2000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GB/T 10826—1989 GB/T 10826.2—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2部分:喷油器GB/T 10826—1989 GB/T 10826.3—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3部分:泵喷嘴GB/T 10826—1989 GB/T 10826.4—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4部分:高压油管和管端连接件GB/T 10826—1989GB/T 10826.5—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5部分: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GB/T 11355—2008 V带和多楔带传动额定功率的计算GB/T 11355—1989 GB/T 11356.1—2008 带传动V带轮(基准宽度制) 槽形检验GB/T 11356.1—1997GB/T 11356.2—1997 带传动普通及窄V带传动用带轮(有效宽度制)槽形检验GB 11356—1989中窄V 带轮槽形检验部分GB/T 11545—2008 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疲劳试验GB/T 11545—1996 GB /T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GB/T 12734—1991 GB/T 13352—2008 带传动汽车工业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GB/T 13352—1996GB/T 13405—1992 GB/T 14096—2008 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GB/T 14096—1993 GB/T 17804—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图形符号GB/T 17804—2003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GB/T 20064.1—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试验GB/T 20064.2—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2部分:脱开角试验办法GB/T 20787—2006 往复式内燃机中、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底脚结构噪声测试规范GB/T 21404—2008 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GB/T 21405—2008 往复式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附加要求GB/T 21406—2008 内燃机发动机的重量(质量)标定GB /T 20651.1—2006 往复式内燃机安全第1部分:压燃式发动机GB/T 21428—2008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组安全性GB/T 23337—2009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GB/T 23338—2009 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GB/T 23340—2009 内燃机连杆技术条件GB/T 23342—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回弹式绳索起动装置基本安全要求GB/T 23640—2009 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GB/T 24748—2009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技术条件GB/T 26653—2011 排气歧管铸铁件GB/T 32796—2016 汽车排气系统用冷轧铁素体不锈钢钢板和钢带JB/T 2291—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芯子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JB/T 2292—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出水口、加热口及盖JB/T 2293—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风洞试验方法JB/T 6012—2005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JB/T 6012—1992 JB/T 6012.2—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2部分:金相检验JB/T 6720-1993JB/T 6012.3—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3部分: 磁粉探伤JB/T 6719—1993JB/T 5093—1991 JB/T 6012.4—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4部分:摩擦焊气门超声波探伤JB/T 6013—2011 柴油机低压金属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3—2000 JB/T 6014—2011 柴油机高压油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4—2000 JB/T 6015—2011 柴油机低压输油胶管组件技术条件JB/T 6015—2000 JB/T 8118—1997 内燃机活塞销技术条件JB/T 8118—1995 JB/T 8126.1—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JB/T 8126.1—1999 JB/T 8126.2—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JB/T 8126.1—1999 JB/T 8126.6—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6部分:V带轮技术条件JB/T 6718—1993* HJ 437—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 438—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HJ 439—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

我国制冷空调标准大全

我国制冷空调标准大全

《中国制冷空调标准大全》一、基础与综合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 7778—2001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GB/T 12577—1990冷冻机油GB/T 16630—1996冷暖通风设备术语JB/T 4303—1995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4330—1999制冷设备术语JB/T 7249—1994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JB/T 7666—1995制冷用图形符号JB/T 7965—1995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B 8701—1998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JB/T 9058—1999二、安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冰箱、食品冷冻箱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3—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7—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32—1996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 8877—198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2001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080—2001空气处理机组安全要求GB 10891—1989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GB 17790—1999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 18361—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JB 8654—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JB 8655—1997房间风机盘管空调器安全要求JB 9063—1999三、压缩机与压缩冷凝机组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5773—1986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GB/T 10079—2001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3500—1992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电动机绝缘耐氟试验方法GB/T 13501—1992房间空气调节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GB/T 15765—1995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T 18429—2001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形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5.1—1991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技术条件JB/T 5145.2—1991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试验方法JB/T 5145.3—1991活塞式单机双级制冷压缩机JB/T 5446—1999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机JB/T 6906—1993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试验方法JB/T 6915—1993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JB/T 9056—1999四、冷水(热泵)机组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0870—2001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362—2001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1—2001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2—2001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8431—2001复合热源热泵型螺杆式冷水机组JB/T 7227—1994五、冷暖通风设备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GB/T 13326—1991小型贯流式通风机GB/T 13933—1992盘管技术条件JB/T 4292—1991冷暖通风设备型号编制方法JB/T 4302—1991热水型暖风机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7—1991变风量末端装置试验方法JB/T 5148—1991空调通风用空气—空气热回收装置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51—1991暖通、空调用轴流通风机JB/T 6411—1992排风柜JB/T 6412—1992进风加热机组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6413—1992热盘管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6414—199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用双进风离心通风机JB/T 7221—1994进风加热机组技术条件JB/T 7224—1994暖风机JB/T 7225—1994冷暖通风设备外观质量JB/T 7246—1994风机箱JB/T 8932—199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涂装技术条件JB/T 9062—1999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JB/T 9064—1999冷暖通风设备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9065—1999空气幕JB/T 9067—1999前向多翼离心通风机JB/T 9068—1999屋顶通风机JB/T 9069—2000空调用风机平衡精度JB/T 9070—1999六、空气调节房间空气调节器GB/T 7725—199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定值GB/T 12021.3—2000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4—199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1999风机盘管机组JB/T 4283—1991空调设备用加湿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6.1—1991空调设备用加湿器性能试验方法JB/T 5146.3—1991立柱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6415—1992空调用空气过滤器JB/T 6417—1992单元式列车空调机组JB/T 6420—1992汽车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JB/T 6914—1993除湿机JB/T 7769—1995屋顶式风冷空调(热泵)机组JB/T 8702—1998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JB/T 8544—1997柜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9066—1999七、冷冻与冷藏设备家用制冷器具冷藏箱GB/T 8059.1—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藏冷冻箱GB/T 8059.2—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冻箱GB/T 8059.3—1995家用制冷器具无霜冷藏箱、无霜冷藏冷冻箱、无霜冷冻食品储藏箱和无霜食品冷冻箱GB/T 8059.4—1993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技术条件JB/T 6527—1992卧式平板冻结机JB/T 7216—1994大型氨制冰设备JB/T 7222—1994食品冷柜JB/T 7244—1994谷物冷却机JB/T 8889—1999组合冷库JB/T 9061—1999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JB/T 10285—2001八、辅助设备与控制元器件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GB/T 17791—1999制冷用R12、R22、R502热力膨胀阀JB/T 3548—1991 制冷用电磁阀JB/T 4119—1991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JB/T 6918—1993 风量调节阀JB/T 7228—1994热泵用四通电磁换向阀JB/T 7230—1994制冷装置用截止阀JB/T 7245—1994氨制冷装置用淋水式冷凝器JB/T 7658.1—1995氨制冷装置用油分离器JB/T 7658.2—1995氨制冷装置用立式蒸发器JB/T 7658.3—1995氨制冷装置用卧式蒸发器JB/T 7658.4—1995氨制冷装置用蒸发式冷凝器JB/T 7658.5—1995氨制冷装置用空气冷却器JB/T 7658.6—1995氨制冷装置用搅拌机JB/T 7658.7—1995氨制冷装置用贮液器JB/T 7658.8—1995氨制冷装置用低压循环贮液器JB/T 7658.9—1995氨制冷装置用集油器JB/T 7658.10—1995氨制冷装置用中间冷却器JB/T 7658.11—1995氨制冷装置用紧急泄氨器JB/T 7658.12—1995氨制冷装置用空气分离器JB/T 7658.13—1995氨制冷装置用氨液分离器JB/T 7658.14—1995氨制冷装置用氨气过滤器JB/T 7658.15—1995氨制冷装置用氨液过滤器JB/T 7658.16—1995氨制冷装置用立式冷凝器JB/T 7658.17—1995氨制冷装置用卧式冷凝器JB/T 7658.18—1995氟利昂制冷装置用贮液器JB/T 7659.1—1995氟利昂制冷装置用水冷冷凝器JB/T 7659.2—1995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吊顶式空气冷却器JB/T 7659.3—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干式蒸发器JB/T 7659.4—1995氟利昂制冷装置用翅片式换热器JB/T 7659.5—1995制冷用压力、压差控制器JB/T 7961—1995制冷空调用直动式电子膨胀阀JB/T 10212—2000汽车空调用暖风水阀JB/T 10284—2001九、常用相关标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91—2000防潮包装GB/T 5048—1999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388—1986防水包装GB/T 7350—1999标牌GB/T 13306—1991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384—1992通风空调风口JG/T 14—1999暖通空调一般标准规范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家发改委等出台三项空调能效国家标准(最新空调标准)1,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国家标准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国家标准3,冷水机组能效国家标准在电力供应趋紧的今天,国家出台了3项空调能效标准,占城镇夏季用电高峰负荷40%的空调成为国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首批产品之一。

水冷中冷器标准

水冷中冷器标准

水冷中冷器是汽车涡轮增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标准包括以下方面:冷却效率:水冷中冷器能够有效地冷却空气,使其在进入气缸之前能够有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进气密度,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空气流量:水冷中冷器需要保证足够的空气流量,以满足发动机在高负荷和低负荷下的需求。

体积和质量:水冷中冷器的体积和质量需要适中,以确保其能够适应车辆的空间和重量限制。

耐久性:水冷中冷器需要能够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并且不会出现泄漏、堵塞等问题。

噪音和振动:水冷中冷器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噪音和振动,以确保驾驶舒适性。

维护和保养:水冷中冷器需要易于维护和保养,例如更换冷却液等。

总之,水冷中冷器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的车辆和发动机需求来确定。

水冷式制动器执行标准

水冷式制动器执行标准
水冷式制动器执行标准
水冷式制动器是一种用于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制动系统。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 于水冷式制动器的执行标准:
1. GB/T 12676-2014《汽车制动器总成》:该标准适用于汽车制动器总成的技术要求和 试验方法。其中包括水冷式制动器的பைடு நூலகம்计、制造、安装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2. ISO 3450:2011《道路车辆 - 水冷制动器 - 性能试验方法》:该国际标准规定了水冷制 动器的性能试验方法,包括制动力、制动效率、制动温度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水冷式制动器执行标准
3. AAR S-4100《铁路车辆 - 制动器 - 水冷制动器》:该标准适用于铁路车辆中的水冷制 动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方面的要求。
4. ABS 186-1《船舶制动器》:该标准适用于船舶中的制动器,包括水冷制动器的设计、 制造、安装和操作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是用于指导水冷式制动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 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具体的执行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行业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 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操作和决策。

汽车散热器标准--讨论稿

汽车散热器标准--讨论稿

散热器置于-30℃的低温箱里 10 小时后取出,在室温环境为 20℃条件下进行落锤冲击试验,标准落锤为
钢制球形,直径为 Ø63.5mm,落下高度为 0.3m,冲击功为 3J。在低温箱取出后,10 分钟内完成试验。
5.9 压力循环性能试验
压力循环性能检测在专用试验装置上进行。将散热器置于常温环境中,内部通以压力交变的乙二醇和水
QC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 468-200×
代替 QC/T 468--1999
汽车散热器
Automobile radiator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QC/T 468-200X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技术条件 …………………………………………………………………………………2 4. 试验方法 ……………………………………………………………………………………3 5.车上可靠性 …………………………………………………………………………………5 6.检验规则 ……………………………………………………………………………………5 7.标志、包装、贮存 …………………………………………………………………………5
5.13.2.8 试验结束后,应按样品技术条件进行密封性检查;
表 5.1:进出水管扭转试验条件
5.13
频率(HZ)
间距(mm)
7.5
200

某轻型客车中冷器的匹配计算

某轻型客车中冷器的匹配计算

10.16638/ki.1671-7988.2017.14.013某轻型客车中冷器的匹配计算康江波,李立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发动机通过增压后可以显著提升其功率,在相同的功率下降低燃油消耗率。

与此同时,也会导致进气温度偏高、发动机爆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通过匹配中冷器,使增压后温度降低到发动机可以接受范围。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轻型客车开发过程中的中冷器匹配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中冷器的匹配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燃油消耗率;进气温度;中冷器;轻型客车中图分类号:U4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7)14-38-03Matching Calculation of Intercooler in a Light BusKang Jiangbo, Li Libo(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Ltd, Anhui Hefei 230601)Abstract: The power of the engin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pressurization, and the fuel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at the same power.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lead to high intake temperature, engine deflagration and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usually by matching the intercooler,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after the booster to the engine can be accept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intercool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light bus, and verifie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his method provides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cooler.Keywords: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Intake temperature; Intercooler; Light busCLC NO.: U462.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4-38-03引言通常对于增压发动机而言,进气温度会由于压力增大和热传导作用而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QC-T-634-20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要点

QC-T-634-20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要点

QC-T-634-2000 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要点1. 范围本文档规定了涉及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的技术参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运输等要求。

2. 引用标准•GB/T 191 无锡蒸压试验站试验委员会•GB 9186 道路车辆噪声限值及检测方法•QC/T 809-1999 汽车供暖器3. 术语和定义3.1 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指通过水箱中的循环水加热并将温度传递到空气中,将汽车内部温度升高的装置。

3.2 进风系统指将外部空气引入车内进行空气循环的系统,一般由风道、空气滤清器、挡风玻璃除雾器和送风机等组成。

3.3 散热器指通过散热将引入车内的水温降至规定温度以下的装置。

4. 技术要求4.1 安全性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的设计、制造和检验应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其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4.2 效率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的加热效率应符合以下要求:•散热器在任何工况下的最高水温不应超过105℃•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的温度调节应在不破坏装置性能的情况下调节范围内稳定可靠•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的制热能力应保证车内空气温度在-20℃以下时不低于25℃,在-10℃时不低于30℃4.3 噪声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在任何工况下的噪声水平应符合GB 9186的要求。

5. 试验方法5.1 加热效率试验根据QC/T 809-1999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5.2 噪声试验根据GB 9186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5.3 压力试验根据GB/T 191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 检验规则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范的规定对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进行质量检验。

7. 包装、标志和运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8. 其他本文档未涉及到的技术要求和内容,应按照各自的标准执行。

汽车空调冷凝器企业标准

汽车空调冷凝器企业标准

Q/SYS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S001-2012汽车空调冷凝器2012- 02 - 01发布 2012 – 02 -31实施*******************************发布前言本标准严格按GB/T 1.1-2000 及GB/T 1.2-2000的要求编写而成。

本标准由*************************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发布日期2012-02-01,本标准实施日期2012-02-31。

汽车空调冷凝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用冷凝器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用冷凝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969.1-8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ZB J73027-89 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的一般规定GB 2516-81 米制螺纹标准QC/T 656-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ANSIB 1.1-87 美制统一螺纹标准3要求顾客有要求的按顾客要求(标准、图纸、传真等),在顾客无要求的情况下,按以下要求:3.1 焊接要求3.1.1铝波浪带与铝口琴管焊接应牢固,焊缝均匀,焊接率不低于95%。

每个脱焊处的长度应小于20mm。

铝波浪带焊后不允许变形,不允许烧坏。

焊料不允许堆积、聚积。

3.1.2铝圆管与铝接头和铝口琴管焊后,焊缝应均匀,不允许焊料堆积。

3.2 内腔清洁度3.2.1冷凝器内腔内残存水量应不大于70mg/㎡。

3.2.2 冷凝器内腔残存杂质质量应不得超过20 mg/㎡,且最大长度或半径不得超过0.5㎜。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 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 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以下简称“冷凝器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ASTM G 85-02 改进型盐雾腐蚀试验执行标准3 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3.1.1 冷凝器总成应符合本标准之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外观:冷凝器总成不应存在裂纹、破损、毛刺、变形或其它缺陷,所有接口应用合适的封盖密封。

3.1.3 冷凝器总成的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的要求。

3.2 耐振动性要求在振动频率33.3Hz,振动加速度2.9g的试验台上试验,冷凝器总成应无破损、裂纹、变形,上下壳体结合无松动。

3.3 冷凝器芯体要求3.3.1 换热量和通风阻抗换热量:不小于8000W。

通风阻抗:不大于150Pa。

3.3.2 制冷剂泄漏率制冷剂泄漏量应小于5g/a。

3.3.3 气密性冷凝器应能承受2.94MPaG的气压,在水中恒压3min,无泄漏。

3.3.4 耐压性冷凝器应能承受4.41MPaG的水压,维持恒压5min,无泄漏。

3.3.5 耐破坏性冷凝器在8.83MPaG水压下维持恒压2min应无破坏。

3.3.6 耐振动性将在振动频率33.3Hz,振动加速度7.0g的试验台上,经宽度方向4h,厚度、长度方向各2h的振动后,冷凝器应无破损、裂纹、翅片松动或其它异常,且仍应满足3.3.3和3.3.4的要求。

汽车空冷式增压中冷器技术条件标准编制说明

汽车空冷式增压中冷器技术条件标准编制说明

《汽车空冷式增压中冷器技术条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2007年度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制项目计划二、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本标准的制定为规范中冷器的设计标准,制造工艺、试验方法及质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中冷器的性能和质量。

中冷器是发动机增压中冷技术在整车上普遍应用的产物,它的作用是对增压器增压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进行冷却,进一步增大发动机进气密度和进气量,降低燃烧温度的峰值,提高发动机功率和降低油耗,改善排放。

所以,本标准的制定对机动车的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三、标准编制所参考和引用的国内外标准SAE J1148 (R)ENGINE CHARGE AIR COOLER NOMENCLATURESAE J1393 On-Highway Truck Cooling Test CodeSAE J1726 (R)Air-to-Air Charge Air Cooler(CAC) Inernal Cleanliness QC/T 468-1999 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GB/T 12542-90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道路试验方法WJ2429-97 装甲车辆柴油机中冷器规范JB 2293 汽车、拖拉机散热器风洞试验方法GB 1173-86 铸造铝合金技术条件YB 562 水箱冷却管专用铜带、黄铜带GB/T 2041 黄铜板GB/T 2060 黄铜带GB/T 2061 水箱散热片专用铜带、黄铜带GB/T 2532 水箱主片和水室用黄铜板和带GB 3131-88 锡铅焊料GB 3193-82 铝及铝合金热轧板GB/T3194-1998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GB 3197-82 焊条用铝及铝合金线材GB 3614-83 铝合金箔GB 3881-83 钎接用铝合金板GB 4436-84 铝及铝合金管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 4437-84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QC/T 484 汽车 油漆涂层JB 4072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QC/T 572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人、物和环境QC/T 57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杂质的分析方法四、标准重要内容的解释和说明3术语及定义 引用和参见标准SAE J1148、SAE J13934.2 外观及尺寸 引用和参见标准QC/T 468-19994.3.1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参考国外标准制定;5 试验方法 引用和参见标准WJ2429-97、QC/T 468-1999附录 A、B、C、D、E、F 引用和参见标准WJ2429-97关于下面试验方法的几点说明5.1 传热性能、风阻性能5.2 密封性检查5.3 耐压性能试验5.4 耐振性能试验5.5 进气阻力试验5.6 耐高温压力脉冲性能试验5.1、5.2和5.5 是关于中冷器性能方面的试验,也是主机厂匹配中冷器时必须要求做的试验项目。

QC T 288.1-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

QC T 288.1-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

C/T 288.1-2001(2001-12-30发布,2002-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QC/T 288-1999《汽车用冷却水泵总成质量分等》的修订版。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对于密封性要求,仅规定了气密封试验;——增加了水泵总成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增加了水泵主要零件如轴连轴承、叶轮、水封、皮带轮等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水泵总成的可靠性试验,同时取消了耐久性试验项目;——取消了质量分等用的水泵总成性能表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QC/T 288-1999《汽车用冷却水泵总成质量分等》作废。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泵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胜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88.1-2001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代替 QC/T 288-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以下简称水泵)。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极限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于连续批的检查)JB/T 5086.1-1999 内燃机水封技术条件JB/T 5086.2-1999 内燃机水封试验方法JB/T 8563-1997 滚动轴承水泵轴连轴承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288.2-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3 技术要求水泵总成及其零部件应按规定批准的有效同样文件来制造并检验合格。

3.1水泵总成。

3.1.1 水泵总成图或有关技术文件中应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中冷器技术要求

中冷器技术要求

贝洱试验标准PN AR.002401998年8 月版替换1997年8 月版任何情况下都以原版语言的最终版本文件为准原版语言:德语中冷器强度试验试验数据1. 目的此标准规定了对空/空中冷器强度试验试验参数。

强度试验包括抗振荡压应力试验和振动试验。

2. 应用范围这个标准可应用于试验样品,初始样件和批量生产的产品。

也可用于技术文件(图纸,说明书和工作规章)作为参考。

3.试验方法和试验参数试验中涉及的试验数据详见表 1 至表7。

如果技术文件(图纸,说明书,工作规程或类似文件)包含了不同的信息,则以文件中说明的数值为准。

3.1 温度试验3.1.1 温度变化试验牢固在液/空冷却器或者电容器上的空/空中冷器必须与模块一起做试验。

温度变化试验的试验数据见下表1。

试验完毕和经过50%的所要求的温度循环次数后,需按321节所述检验试验样品的不渗漏性。

把有问题的试验样品暴露在室温下来自于风扇的固定空气流量的状态下。

在达到试验要求的最短时间后,试验介质的温度将会增加20%。

然后继续进行试验直到样品损坏,但试验最长时间为最短时间要求的两倍1.2 Long time test时间长度试验Charge air/ air coolers with plastic air reservoirs or elastomer seals are exposed to compressed air for a given time at Increased ambient temperature.As other materials are used for air inlet reservoirs than for deflection or air outlet reservoirs, which are exposed to less stress, a differentiation must be made h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uro II standard。

QCT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

QCT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

QCT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前言以满足发动机冷却水泵行业进展的需要,便于产品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泵业。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任胜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 288. 2-2001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的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要求及性能参数的测量和运算。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以下简称水泵)。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214-1991水泵流量的测量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扬程H(m):是指水泵所输送的液体由进口至出口时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增加量。

3.2 流量Q(L/min):是指水泵出口在单位时刻内所输出的液体体积。

3.3 轴功率P(kW):是指水泵所需的功率。

3.4 汽蚀余量NPSH(m):是指水泵进口处单位重量的水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裕能量。

3.5 水泵失效:是指水泵的要紧零件有专门磨损、损坏,致使其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4 试验项目4.1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试验项目为:密封性试验。

4.2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的试验项目包括:a)汽蚀试验;b)可靠性试验;c) 封性试验;d)性能试验。

5 试验条件5.1 试验介质a)性能试验和汽蚀试验:清水;b)可靠性试验:所装发动机使用的冷却液;c)密封性试验:空气。

5.2 试验介质温度a)性能试验和汽蚀试验:水温为80℃±2℃;b)可靠性试验:发动机连续运转时冷却液的最高温度(最高温度未知时为90℃±2℃);c)密封性试验:气温为环境温度。

5.3 试验台a)性能试验可在开式或闭式试验台上进行,见图1和图2;b)汽蚀试验应在闭式试验台上进行;c)可靠性试验可在开式或闭式试验台上进行。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

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汽车空-空中冷器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空中冷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以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的汽车所装用的空-空中冷器总成(以下简称“中冷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4—1998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GB/T 3614—1999铝合金箔GB/T XXX及铝合金轧制板材GB/T 4437.1—2000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一部分:无缝园管YS/T 69—1993钎接用铝合金板材Q/XX B102车辆产品零部件追溯性标识规定3技术要求3.1中冷器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制造。

3.2材料要求中冷器所用的相应材料,应分别满足GB 3880、YS/T 69、GB 4437.1、GB 3614、GB 3194、GB 3190的要求。

3.3外观表面质量及尺寸3.3.1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a)板材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裂边、腐蚀、穿通气孔、硝盐痕,不允许有扩散斑点;b)板材表面答应有轻微的压划痕等缺陷,但缺陷深度不得跨越板材厚度的答应偏差,并应保证最小厚度。

13.3.2钎接用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a)板材表面不答应有裂纹、腐蚀、穿通气孔;b)板材表面允许有轻微的压划痕。

3.3.3铝合金管的表面质量a)管材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裂纹;b)管材表面的缺陷深度不得超过管材内、外径的允许偏差范围,并应保证管材的最小尺寸。

发动机冷却和中冷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和中冷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和 xx 系统设计标准1.适用范围本设计标准适用于重型汽车冷却、中冷系统设计。

本设计标准规定了冷却、中冷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通用原那么,和一般的设计方法。

2.设计原那么设计良好的冷却、中冷系统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原那么:2.1 首先应优先考虑冷却、中冷系统的冷却能力问题。

其中所要求的冷却常数、中冷系统冷却效率及发动机进气温度等皆应一一满足。

2.2 冷却、中冷系统的安装方式及在整车中的合理位置也应充分考虑,不应有因为安装点位置及结构引起系统损坏或造成潜在易损坏因素。

系统在整车中的位置将影响其性能,应谨慎考虑。

2.3 冷却、中冷系统的管路应合理并力求简洁清晰。

防止因管路走向不合理而引起的系统内阻的增加和性能的下降。

2.4 冷却、中冷系统应有良好的保护装置,防止系统异常损坏和性能下降。

2.5 冷却、中冷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装车工艺性要求和维修的接近性要求。

3.设计方法3.1 中冷器和散热器的设计、选择及安装: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冷却系统可以选用迎风面积大、芯子薄、散热效率高的热交换器。

在有风扇离合器控制风扇运作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空间加大热交换器的尺寸,这样可以降低风扇的功耗和降低风扇工作噪声。

在无中冷器的情况下且无风扇离合器情况下,按经验推荐,发动机功率每 100 千瓦的散热器迎风面积应为0."3 ~0."375m2 之间。

由于排放法规要求,现代重型车上一般具有空空中冷系统。

所以在推荐迎风面积上稍作增加。

散热器散热面积〔冷侧〕的推荐值大概为:0."1 ~0."16 m2/kW( 发动机功率 )。

在中冷系统布置空间足够时,一般推荐采用一字流向的中冷器,反之那么为U 型流向的中冷器。

因为U 型的中冷器的内阻大于一字流的中冷器。

另外中冷器气室应尽量防止遮蔽散热器芯子太多面积。

中冷器和散热器的芯子可参考以往系统配置,因为主片模具价格较贵,如无必要,尽量采用同样的管型和散热带波高。

中冷器设计标准

中冷器设计标准

中冷器设计标准一、冷却效率中冷器的冷却效率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冷却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采用高效的冷却元件和优化冷却气流通道,以实现更高的冷却效率。

二、空气动力学性能中冷器作为汽车前端的重要部件,其空气动力学性能对整车的空气动力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优化中冷器的形状和结构,降低风阻系数,提高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三、热传导性能中冷器需要有效地将发动机的热量传导到冷却系统中,因此,其热传导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选择高效的导热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导热结构,以实现更高的热传导性能。

四、耐腐蚀性中冷器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需要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如不锈钢材料和高耐腐蚀涂层等,以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五、结构强度中冷器的结构强度对于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应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加强筋等结构措施,以保证中冷器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是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趋势,应优化中冷器的结构和材料,降低其重量,从而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来实现轻量化设计。

七、成本考虑中冷器的成本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降低中冷器的制造成本,同时保持其性能和质量。

八、安装和维修便利性中冷器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应设计合理的安装接口和维修保养方案,以方便用户安装和维护保养。

例如,可以设计简易的安装结构和易更换的零部件等措施来提高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QCT-29078-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

QCT-29078-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

Q C T-29078-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078一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空气压缩机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压机)。

2引用标准GB 3821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 3853一般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 4980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JB 8产品标牌JB 2759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ZB T24001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活塞技术条件ZB T2400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活塞环技术条件3术语:适于配套主机要求的最高工作压力(表压)。

3.1标定排气压力pe3.2标定转速n:适于配套主机要求的最高工作转速。

e3.3标定排气量Q:在标定工况下适于配套要求的最小排气量。

e注:标定工况是指一级吸气压力为0.1MPa(绝对压力),吸气温度为293K,相对湿度为零,排气压力为标定排气压力和曲轴转速为标定转速时的工况。

:在标定工况下实际消耗的最大功率。

3.4标定轴功率Ne3.5容积比能(比功率)q:生产单位容积压缩空气时所消耗的能量其值按下式计算::排气量与空压机行程容积的百分比,3.6 空压机的容积效率(充气系数)ηv其值按下式计算:3.7 速度特性:在排气压力恒定的条件下,空压机的排气量、轴功率和排气温度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4 技术要求4.1 空压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零件、部件和附件应按有关技术文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4.3 空压机的气缸直径参照表1的规定。

按表2划分为3级。

4.4 标定排气压力pe4.5 标定工况下空压机的实测排气量应不小于标定排气量。

828号文件对应的设备性能要求

828号文件对应的设备性能要求

828号文件对应的设备性能要求条文1:当空调水系统的输送管道长度小于500m时,空调冷水管道、四管制和两管制热水管道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应当分别为0.0241、0.00673和0.0072。

当空调水系统的输送管道长度超过500m时,每超过100m,其最大输送能效比(ER)的允许增加值分别为0.0019、0.00058和0.00015。

条文2:对于采用二次变频泵的空调冷(热)水系统,在计算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时,水泵计算扬程应当取一级泵和二级泵扬程的叠加值,温差取二级环路的供回水温差值;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允许增加14.3%。

上海地区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不应大于表1中的规定值。

水泵设备表中应注明设计工作点的效率和ER值;表1 夏热冬冷地区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应当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2的规定。

注:额定制冷工况的参数是根据国家标准《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水)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水)机组》GB/T18430.1-2001中的规定。

条文4: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时、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6-2004)中的3级标准和国家规定的最小能效等级标准值。

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不应低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中的2级标准。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IPLV(C)+IPLV(H))/2不应低于表4的规定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T 828-2010是汽车行业的一项标准,全称为《汽车水冷中冷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水冷中冷器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旨在确保汽车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下面是对该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与意义
汽车水冷中冷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发动机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再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水冷中冷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对于保证汽车水冷中冷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 性能要求
QCT 828-2010标准对汽车水冷中冷器的性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热性能:水冷中冷器应具有足够的传热能力,确保发动机的热量能够被及时传递给冷却液。

(2)阻力性能:水冷中冷器应具有较低的阻力,以减小冷却液流经水冷中冷器时的压力损失。

(3)耐腐蚀性能:水冷中冷器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冷却液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侵蚀。

(4)密封性能:水冷中冷器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防止冷却液漏出。

(5)结构与外观:水冷中冷器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外观,方便安装和维护。

2. 试验方法
为了验证水冷中冷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QCT 828-2010标准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具体试验项目包括:传热性能试验、阻力性能试验、耐腐蚀性能试验、密封性能试验以及外观质量检查等。

这些试验方法旨在全面评估水冷中冷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

三、应用与影响
QCT 828-2010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汽车水冷中冷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该标准的规定,汽车制造商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水冷中冷器的性能要求,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此外,该标准也为客户在选择汽车水冷中冷器时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