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

合集下载

CNS功能障碍的诊治

CNS功能障碍的诊治

7
以觉醒程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ce) 对周围事物无主动关心与兴趣,表现 为持续性睡眠状态,但可唤醒。唤醒后回答问题正确,但停 止呼唤后又立即进入睡眠状态。 昏睡(stupor) 患者的觉醒水平、意识内容和随意运动均 明显降低。呼唤或推动患者肢体不能使其觉醒。对痛觉刺激 可有较强反应并能短暂觉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昏迷(coma) 严重的意识障碍,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 一切刺激无自主的反应(意识完全丧失,无自发睁眼,缺乏 觉醒—睡眠周期,任何感觉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
34
眼底检查
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高压; 视网膜水肿、黄斑部星芒状渗出物:尿毒症; 一侧视乳头水肿,另一侧萎缩:萎缩侧额叶底部
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注意力涣散, 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复杂事物难以识别和难于理 解,时间和空间定向力丧失,运动协调障碍。
谵妄 (delirium)
见于轻、中度意识障碍,注意力涣散,定向障碍,言 语增多,思维不连贯,多伴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 常有幻觉、错觉和妄想,在恐怖性错、幻觉影响下, 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大喊大叫,甚至冲动 攻击行为。 病情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 发病时意识障碍加重,间歇期可完全清楚。
3
解剖学基础
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
3. 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
2、丘脑非特异性核团 1.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4

机体接受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刺 激而产生冲动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它发放的兴奋 丘脑的非特 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散地投射
整个大脑皮层,对皮层的
诱发电位产生易化作用,从而使 皮层不断地维持觉醒状态。 颅内外各种病变若累及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任何一环节、丘脑、 大脑,即可引起意识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指的是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的损伤、感染、肿瘤、神经血管疾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脑部疾病1. 中风:中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大脑缺血或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2. 脑炎:脑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源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可导致发热、头痛、颈硬、意识改变等症状。

3. 脑肿瘤:脑肿瘤指的是脑组织中的异常增生,可以是恶性或良性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4.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突发异常放电引起的意识丧失、肢体抽动等症状。

5.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运动障碍等。

二、脊髓疾病1.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膀胱和肠功能受损等。

2.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症状包括发热、肢体无力、呼吸困难等。

三、神经血管疾病1. 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缺血性损伤,症状与中风相似。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疾病,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

四、其他疾病1.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受损,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2. 脑积水: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或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导致脑室扩张的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MRI、脑脊液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对于一些不可逆性的损伤,如中风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康复和辅助护理也非常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重症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重症的诊治
在硬脑膜外连接测定颅内压。压力传感器只有纽扣大小,经颅骨钻孔后,水平置入约 2cm即可。
(4)脑实质置管测压 目前,尖端应变计传感器和纤维光束传感器被应用于脑实质
置管测压。作为脑室置管困难时一种替代方法。但当脑肿胀时,脑脊液流动受限甚至 停止,颅内压不是均衡分布。这时脑实质置管所测压力可能是区域压力而不是真正的 颅内压。长期测压,基线易漂移。
CBF开始增加。
themegallery,
二、脑血流的测定方法
➢N2O法 ➢动静脉氧差法 ➢核素清除法 ➢近红外光光谱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
themegallery,
第三节 脑代谢的监测
一、颈静脉球部静脉氧饱和度
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bulb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监测技术是通过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测量 颈静脉球部以上一侧大脑半球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反映脑氧 供及氧需求之间的关系,间接提示脑代谢状况。
themegallery,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
临床上监测脑血流(CBF)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预防 脑缺血(氧)的发生,这类监测并不能定量测定CBF,但由于脑 缺血是阈值性的,一旦CBF减少引起脑氧合、氧代谢、脑功能发 生改变,就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非定量的CBF监测手段反映出来, 如EEG、局部脑氧饱和度(Sr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O2) 等。另一类是直接测量CBF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技术。rCBF 定量监测为研究CBF的调节、脑功能和脑代谢的关系提供了重要 手段,但用于动物实验,并不能用于临床。
themegallery,
themegallery,
一、病因与病理
(一)病因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与高血压有关的脑出血和非高血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保健与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01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
的正常功能。
远离烟酒
02
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
保持心情愉悦
03
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负担,促进身心
健康。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 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及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运动等方面,评估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显示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 断。
实验室检查
如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等,可提供疾病诊断的辅助信息。
治疗原则与措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 等,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伴发各 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01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癫痫药物 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
02
03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 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症状并 提高生活质量。
04
06
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探索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认 识逐渐深入。
研究现状
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神经药理学等多个 学科。同时,随着脑科学计划的推进和神经技术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年龄因素
关注儿童、老年人等年龄 较大或较小的人群,他们 通常免疫力较弱,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疾病患者
针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 的人群,加强筛查和监测。
疫苗接种情况
了解个人疫苗接种史,对 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 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提 醒。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普及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 犯脑和脊髓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
• 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分为脑炎、脑 膜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等类型。
•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SPECT和PET
可显示脑水肿、脑室变小、脑实质病 变等
可显示脑部血流和代谢情况,有助于 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头颅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清晰地显示 脑实质病变和脑室系统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符合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脑膜刺激征阳性,如颈强直、 克氏征和布氏征等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 失语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 增高,蛋白含量增高,
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细菌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脑脊液细菌培养、血细 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 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功能的一类疾患,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一系列特定的症状。

1. 中风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突然发生局部性缺血或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偏身癱软。

2.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运动障碍。

其典型特征是肌肉僵硬(尤其是四肢和颈部肌肉)以及震颤,表现为手脚颤动或僵直,行走困难等。

患者常常还伴有体温调节障碍、睡眠紊乱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

3.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记忆丧失以及认知能力下降。

该疾病开始时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遗忘,但逐渐发展到乏力、失语,最终导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其他常见的症状还包括情绪波动、夜间觉醒频率增加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1.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关于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

例如,在帕金森氏症的诊断中,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肌肉僵硬、震颤、行走困难等动作障碍的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观察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

在中风的诊断中,医生还会注意观察局部神经损伤的征象,如面部偏斜或眼球运动异常等。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等。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并通过观察脑电波形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其他异常。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与免疫相关的精神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与免疫相关的精神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与免疫相关的精神行为障碍一、神经梅毒(一)概述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指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侵犯脑、脑膜或脊髓后所致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梅毒可分为先天性神经梅毒和后天性神经梅毒。

先天性神经梅毒主要系母婴经胎盘传播所致,后天性神经梅毒主要经性行为感染所致。

依据病理和临床表现不同,神经梅毒可分为以下 8 种类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型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脊髓脊膜炎和脊髓血管神经梅毒、梅毒瘤、先天性神经梅毒。

2015 年我国梅毒的发病数为 433974 例,发病率为 31.85/100000,报告发病数仅次于病毒性脑炎和肺结核,居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第 3 位、性传播疾病首位。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梅毒的病因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

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中有10%最终可发展为神经梅毒。

神经梅毒可发生在梅毒的任何阶段,脑脊液异常在早期梅毒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梅毒患者中也很常见。

神经梅毒早期主要以梅毒性脑膜炎为主,病理可见脑膜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炎症通常侵犯脑膜小血管,促使内皮细胞增生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脑和脊髓的缺血坏死。

此后炎症继续向皮质和皮质小血管侵犯,导致皮质神经元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

麻痹性痴呆以皮质损害为主,进展缓慢。

麻痹性痴呆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1.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梅毒性脑膜炎:常在原发性感染后 1 年内出现,症状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类似。

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可累及脑神经,以面神经及听神经受累最为常见。

神经系统查体常无阳性体征。

(2)脑血管型神经梅毒:常在原发感染后 5~10 年出现症状,症状取决于受累血管,表现为弥漫性脑膜炎合并局灶性病变,如偏瘫、截瘫、失语、癫痫样发作、意识改变等。

可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情绪异常、人格改变等前驱症状。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精品PPT课件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精品PPT课件
12
卡比多巴(carbidopa,-甲基多巴肼)
是较强的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且不 易透过脑屏障,单独使用无治疗作用。 卡比多巴是L-多巴的主要辅助药。 与L-多巴合用可减少后者在外周脱羧,即使 其多入脑而增加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 心宁美:卡比多巴与L-多巴以1:10配比, 作为治疗帕金森病首选药。 苄丝肼 与L-多巴按1:4配比— 美多巴
14
硝替卡朋(nitecapone)— COMT抑制药
毒性低,抑制抑制外周COMT作用强:
❖ 既可降低 L-DOPA 的降解 ❖ 又可减少 3-O-MD(3-氧位甲基多巴) 对
L-DOPA 转运入脑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提高了L-DOPA生物利用度和在纹状体中 的浓度
15
金刚烷胺(amant胺学说
氧化应激-自由基学说
4
5
多巴胺学说:
两种递质处于平衡状态,通过对脊髓前角 神经元的抑制和兴奋共同调节运动功能
由于黑质致密区DA神经元退变 纹状体 多巴胺 通路中多巴胺功能 胆碱功 能 PD肌张力增高症状。 1960∼1962年,Hornykiewicz发现:PD患 者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大幅下降,黑质 中DA神经元发生脱失,其投射到纹状体 的神经末梢变性。
2.治疗肝昏迷 L-多巴在脑内转化为NA,对 抗伪递质,可暂时改善脑功能。
10
[不良反应] 主要与生成的DA有关
1.早期反应(外周性反应-逐渐耐受)
❖ (1)胃肠道反应 用药初期80%出现,与DA刺激 CTZ有关,餐后用药可减轻。多潘利酮
❖ (2)心血管反应 用药初期30%患者有轻度体位 性低血压,应严格控制剂量;老年者易致心律失 常,冠心病患者禁用。-受体阻断药
6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腔,脑在颅腔,脊髓在脊椎管;颅骨保护脑,脊椎保护脊髓。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简介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挑战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多样性和 难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同 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个性化 治疗方案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VS
机遇
随着神经科学、影像学、基因组学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 不断深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其中的细胞、蛋白质、糖等成分,用于诊断脑 膜炎、脑炎等疾病。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如电解质、血糖、血脂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其他诊断方法
脑电图(EEG)
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图形, 用于诊断癫痫、睡眠障碍 等疾病。
肌电图(EMG)
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图形, 用于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 肌肉接头疾病。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对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 脑出血等,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手术方式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等。
手术风险
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手术 计划,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康复评估,了解 其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需求。
保持良好心态与情绪稳定
减轻压力
学会管理和减轻压力,如通过冥 想、呼吸练习、放松训练等方式
来缓解压力。
积极乐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增强来自免疫系统和提高心理韧性。社交互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 和同事保持联系,有助于缓解孤独 感和抑郁情绪。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挑战与机遇
脑出血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典型症 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CT检查可迅速明确出血部 位和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包括大脑和脊髓。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因。

1.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认知障碍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渐进性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下降。

虽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

2. 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行动迟缓等。

其主要原因是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和丧失,导致黑质功能异常。

3. 中风中风(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心房颤动等。

4. 脑肿瘤脑肿瘤主要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或周围出现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有些肿瘤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也有部分与环境、暴露于有害物质和电离辐射有关。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医学界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且有效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抗抑郁药以及特定用于帕金森氏病和癫痫等疾病的药物。

2.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仪器监测并改变身体的生理活动来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身体功能的方法。

常用于头痛、焦虑、失眠和肌肉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3. 物理治疗对于一些运动障碍或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包括康复训练、按摩、理疗以及适应性设备使用等。

4.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解决特定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最佳选择。

比如,对于脑肿瘤、血管畸形和严重脊髓损伤等需要直接干预的情况,外科手术可以起到明显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控制机构之一,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这些关键器官的功能受损或紊乱。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茨海默氏病、多发性硬化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肌肉强直、震颤和动作减少。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下半身或四肢功能丧失。

2. 记忆力下降: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最早表现为记忆力逐渐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

3. 情绪和行为改变: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多发性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易怒和情绪失控。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通常使用多巴胺补充剂来缓解运动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可以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改善记忆力。

对于一些精神问题导致的行为改变,如焦虑和抑郁,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恢复运动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进行特定的肌肉锻炼来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态度,学会应对困境。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或癫痫,手术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去除异常组织或缓解受压神经。

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饮食1. 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和减少精神压力等。

2. 营养均衡:饮食对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也起到很大影响。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 族和ω-3脂肪酸,例如通过多吃富含这些成分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豆类来促进脑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眶额叶皮层
– 与特殊气味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回忆有关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额叶运动区之前的 广泛的区域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执行认知功能
– 思维和知觉的所有方面 – 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 解决问题 – 情绪 – 与前脑的边缘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两侧大脑半球分别控制对侧身体 • 两侧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 右侧大脑半球
– 视空间技巧 – 面部表情的理解 –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蚌医一附院ICU 邓晰明收住ICU 的重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多数病人症状轻微,短时期即可消失。

严重者往往预后不良,应予以重视,最大限度地预防脑并发症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即脑功能障碍,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以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为许多全身疾病和颅内疾患的严重后果,是临床各科常见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脏器功能障碍。

脑是调节身体各器官的中枢,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代谢紊乱或中毒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疾患均可影响到脑,严重时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受损,直至脑死亡。

临床上脑功能障碍多见于循环骤停、严重感染、缺氧、代谢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感染、出血、栓塞及创伤等。

因而在抢救这类危重病患者时,应尽早实施脑保护、及时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和清除内、外源性毒性物质。

脑功能障碍的预后除与原发病种类有关外,主要与衰竭程度和治疗措施有关。

轻型脑功能障碍患者多可恢复,重型每遗有智力、意识和运动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

【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因分为颅内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两大类(表1)。

表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病因颅内疾病全身性疾病乙型脑炎、心脏骤停复苏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多器官功能障碍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等尿毒症型脑病、肝性脑病脑出血、脑梗死、肺性脑病、粘液性水肿昏迷、低血糖昏迷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高渗性和低渗性昏迷、垂体危象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寄生虫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肾上腺危象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中毒【发病机制】脑组织耗氧量很大,脑内能源贮备很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差。

缺氧使组织氧分压<30 mmHg 即发生脑内乳酸血症,严重缺氧伴有低血压时脑细胞可死亡。

心搏停止2~4min 脑内代谢停止,4~5 min 时ATP 耗尽,脑细胞肿胀。

8 min 时即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

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内液体积聚形成脑水肿。

大脑的不同部位对缺氧的耐受性时限不尽相同:大脑皮层为6 min,中脑为15 min,延髓为30 min。

脑缺氧4~5 min后,一切需能的代谢停止,“钠泵”衰竭,细胞膜失去完整性,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肿胀。

血脑屏障的损害,使其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间水肿和出血。

颅内压力的增高,首先可以通过脑脊液的生成速率减少和蛛网膜绒毛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来代偿。

代偿极限是颅腔容积的8~10%,超过此极限必将出现脑功能障碍。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较少形成脑疝,解除后功能恢复较快,如脑水肿、蛛网膜下腔血、弥漫性脑膜炎等。

局限性颅内压升高时,颅内各部位间压力差明显,常出现脑组织移位,即发生脑疝。

当压力解除后,脑功能恢复较慢。

脑疝直接危及生命,有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及复合性脑疝。

【诊断】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通常依据1974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表2)。

凡积分< 8者预后不良;积分5~7者预后恶劣;积分< 4者罕有存活;正常人应为15分。

该表优点为简单、易行,但欠完整。

表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自发性睁眼4分正确回答5分遵嘱执行动作6分闻声后睁眼3分对话混乱4分痛刺激可引起保护性反应5分刺痛后睁眼2分答非所问3分能躲避疼痛4分无反应1分音意难辨2分刺痛后肢体屈曲3分无反应1分刺痛后肢体过伸2分无反应1分注:以上三种得分相加即为GCS评分,最高为15分,最低为3分,8分以下为昏迷。

昏迷的标准是①不能睁眼;②不能说出可以理解的语言;③不能按吩咐运作。

2.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经多国专家共同讨论修订,增为7项指标,35级,即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表3)。

正常积分为35;34~28分考虑有神经功能损伤;27~16为早期衰竭;15~8分为脑衰竭;<7分为脑死亡。

3.脑功能失常诊断及严重度评分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两种计分法均存在忽视早期诊断的不足。

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庐山)通过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中,对脑损害程度及条件做了新规定(5)。

该标准为GCS昏迷程度计分表的修订。

功能受损期定为1分,衰竭早期定为2分,衰竭期定为3分(表4)。

表3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Ⅰ睁眼运动Ⅱ言语反应Ⅲ运动反应Ⅳ瞳孔光反应Ⅴ脑干反射Ⅵ抽搐Ⅶ自发性呼吸自发性睁眼 4分正确回答5分遵嘱执行动作6分正常5分全部存在5分无抽搐5分正常5分闻声后睁眼 3分对话混乱4分痛刺激可引起保护性反应 5分迟钝4分睫毛反射消失4分局限性抽4分周期性4分刺痛后睁眼 2分答非所问3分能躲避疼痛4分两侧反应不同3分角膜反射消失3分阵发性大发作3分中枢过度换气3分无反应1分音意难辨2分刺痛后肢体屈曲3分大小不等2分眼脑及眼前庭反射消失2分连续大发作2分不规则/低呼吸2分无反应1分刺痛后肢体过伸2分无反应1分上述反射均消失1分连续大发作1分无1分无反应1分表4 脑功能失常诊断及严重度评分(庐山,1995)诊断依据评分兴奋及嗜睡;呼唤能睁眼;能交谈;有定向障碍;能听从指令1疼痛刺激能睁眼;不能交谈;语无伦次;疼痛刺激有屈或伸展反应2对语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无反应3【鉴别诊断】有些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呈现对刺激缺乏或缺少反应,貌似意识丧失,需进行鉴别。

1.精神病性木僵临床上呈不语、不动、甚至不进饮食,对强烈刺激也无反应,貌似昏迷或无动缄默。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实际患者并无意识障碍,且常伴有违拗、蜡样屈曲等精神病症状。

脑干反射正常,有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征。

2.闭锁综合征主要为桥脑腹侧局限性病变所致,故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理解他人的语言和动作,可以用睁、闭眼等眼球动作表示意识。

但四肢瘫痪,不能说话,不能吞咽,面无表情,形同闭锁。

3.精神抑制状态常见于强烈精神刺激后或癔病性昏迷发作。

虽表现僵卧不语,双目紧才,但扳开眼睑时可见眼球向上转动,各种神经反射多正常。

属一过性疾病,提示治疗有效。

4.其他如药物中毒或过量使用镇静剂等所致之无反应状态,不属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应加以区别。

【急救措施】1.病因治疗是防治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关键,包括治疗原发病及纠正和控制一切高危因素,但在具体实施上困难较大,应积极努力。

2.呼吸支持以保证脑氧供要保证气道通畅,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充分吸痰。

用一般的给氧方法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要施行机械通气,使PaO2>100 mmHg。

机械呼吸的正压通气方式,会使胸腔压力增高,颈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加重颅内高压。

如果加用PEEP时,压力不要>5 cmH2O。

吸呼比保持1:2或1:3,有利于头面部静脉回流。

吸痰时间要短,吸痰管不宜过粗,以防吸痰时加重缺氧。

过度通气可以增加CO2的排除,PaCO2的降低有利于治疗脑水肿。

但过度通气也可使脑灌注压下降。

因此PaCO2控制在30~35 mmHg为宜。

3.循环支持维持脑灌注压在70 mmHg水平是适宜的,保持适当的血压水平,既可以保证脑灌注压的相对稳定,又可以防止血压过高引起颅内压增高。

一般要求收缩压≤170mmHg,平均动脉压(MAP) ≤145mmHg。

如果收缩压<100 mmHg,应积极扩容并应用血管收缩药物。

4.亚低温疗法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超深低温2~16℃、深低温17~27℃、中低温28~32℃、轻低温33~35℃,后两者统称为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是应用物理降温加冬眠合剂、肌松药物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降为28~35℃,从而减轻脑损伤后病理损害程度,同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机制为:①降低脑组织的氧耗量,维持正常脑血流(CBF)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③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抑制脑损伤后脑组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单物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有效地阻止这些毒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④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对神经细胞的毒作用;⑤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地修复;⑥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

32~34℃体温对循环功能和凝血机制影响小,比较安全。

亚低温时间一般维持5~7天。

复温时间应稍长,每4 h复温1℃。

适当给予肌肉松驰剂,以避免低温引起寒颤。

实施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将水毯温度调至32~34℃,配合人工冬眠。

体温测量电极放入直肠内监测体内温度变化。

5.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可以减少颅内的水分,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脊液循环,恢复脑的正常代谢,预防脑疝发生。

(1)甘露醇:0.25~1 g/kg,快速静滴。

输注甘露醇,血浆渗透压增高,可使脑组织发生高渗性脱水。

甘露醇还可降低血粘稠度,改善脑的血流灌注和氧合作用。

应用中要注意维持正常血容量,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值调控补液量。

要控制血浆渗透压在320 mmol/L以下,防止发生急性肾衰谒。

本药反复多次给药,脱水利尿作用下降。

本药疗效为4~6 h,可间隔4~6 h给药一次。

如已发生脑疝,可增加用量至1.0~1.5 g/kg,必要时2 h给药一次。

(2)10%甘油果糖:0.5~1.0 g/kg,快速静滴,6~8 h给药一次。

其脱水作用小于甘露醇而尤于高渗葡萄糖,可与甘露醇合用。

(3)山梨醇:25%溶液100~250 ml,6~12 h给药一次。

(4)速尿:通过抑制肾小管袢的重吸收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利尿,全身性脱水可间接降低颅内压。

因不增加心脏负荷,可用于心功能不全而有脑水肿的病人。

20~40 mg/次,2~4次/d,静脉注射给药。

速尿可排出氯、钠和钾离子,故应监测血电解质变化。

除脱水治疗可以降低颅内高压之外,在脑室内测压的监护下,可以进行脑室引流,但放液不可过快,以防出现脑疝和血肿。

其不作常规降颅压治疗,适用于脑出血合并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压过高的患者,在用甘露醇前先注射速尿,有利于降低血压和调整血容量。

与甘露醇合用于严重脑水肿患者,可延长甘露醇降颅压作用或减少其用量。

6.应用糖皮质激素近年来报道常规剂量无明显抗脑水肿和降颅内压作用,大剂量虽可减轻脑水肿,但易引起感染,升高血糖,诱发应激性溃疡,多不主张应用。

7.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有:①能降低脑耗氧,改善脑组织代谢,从而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②能稳定细胞膜,改善离子的通透性;③能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④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⑤可去除自由基,因而用作脑水肿的治疗。

常用巴比妥,开始剂量为2~5 mg/kg,以后1次/d。

巴比妥的副作用是发生低血压、抑制呼吸和降低抗感染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