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少年/ 不识 /愁滋味,爱上/ 层楼。爱上层楼,
赋新词强说愁。 为赋新词 / 强 /说愁。
qiǎng qiǎng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而今/ 识尽/ 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
道“天凉好个秋”! 却道 /“天凉好个秋”!
作 业:
1.抄写本词到积累本上并背诵全词 2.《一课一练》本词相关练习
第三单元
宋词集粹(下)
谢
谢
观
看!
问 题 探 究
“少年”和“而今”,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而今(老年)”是主,少 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 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 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 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 苦之深重。
小 结
全词以“少年”“不识”“ 愁”与 “而今”“识尽”“ 愁”对比,突出 了词人愁苦之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 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 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 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创 作 背 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 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 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何“欲说还休”?
一方面,心怀如此深重的愁苦,却不能像年轻时那样 毫无顾忌,只能“欲说还休” 另一方面,词人的忧愁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国 家但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 大忌的,作者不能直说,只得反复沉吟欲说还休。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思考:少年时的愁是怎样一种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
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
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故作深沉。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思考:叠句的作用?
此叠句有力带起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
Leabharlann Baidu
为了写出好词,故作深沉,夸大内心的伤感,
“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文而文,豪言壮语,缺
少生活的体验和积淀。如今,词人已非翩翩少年,
想起往昔那无愁装愁的样子既是回忆,也是自省。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成年后的愁又是怎样一种愁呢? 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年来,
言“天凉”,其中满含辛酸,将词人无处倾诉的苦衷写
了出来。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与不满。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结: 词的上片是追忆,下片转入记实。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 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 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 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 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 以想见。
成因果关系,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
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同上片结句构成因 果关系。即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 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 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叠句把两个不同层
次联系起来,起到“中间枢纽”作用。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结: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深受投降派的排斥,控油满腔抗金救国热情,却
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
虚度年华,这是一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尽”:
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
领起“欲说还休”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为何两个“欲说还休”连用?
采用叠句,结构上与上阕的“爱上层楼”呼应,表现
了词人内心深沉的孤独与压抑。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只好避开时事,避开忌讳的抗金复国之至,谈谈天气
“天凉好个秋”,结局看似洒脱,却欲言不能,只能拖
hái hái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译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第三单元
宋词集粹(下)
十一 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了 解 词 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 早已被金兵占领。他曾组织起义队伍, 投入抗金斗争。他将恢复中原的希望 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但仕途不顺, 几经沉浮。1207年9月病卒。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 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备,一生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 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 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 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 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最终 抱憾而终。
问 题 探 究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 “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
“少年”和“而今”,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问 题 探 究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
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
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少
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到压抑、无以 言说、无法解脱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