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区别和联系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伽马分布

一、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一个离散型概率分布,在一系列独立的重复的是/非试验中,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例如成功与失败。
如果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1-p,那么进行n次独立重复试验后,成功k次的概率可以用二项分布来描述。
1.1 二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设X表示n次重复试验中成功的次数,其概率质量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X=k) = C(n,k) * p^k * (1-p)^(n-k)其中C(n,k)表示组合数,即从n中选取k个的组合数,计算公式为C(n,k) = n!/(k!*(n-k)!).1.2 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E(X) = np, Var(X) = np(1-p).1.3 二项分布的特点二项分布的特点是其概率分布函数在图像上呈现出左侧低、右侧高的倾斜形态。
当试验次数n较大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二、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体积等)内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常用于描述单位时间内独立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
2.1 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设X表示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其概率质量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X=k) = (λ^k * e^(-λ)) / k!其中λ表示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
2.2 泊松分布的特点泊松分布的特点是其概率密度函数在大部分取值区间内值较小,且随着随机事件发生次数增多而减小。
在实际应用中,泊松分布常用于描述稀有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单位面积内颗粒的沉积数等。
三、伽马分布伽马分布是一种连续型概率分布,常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持续时间或等待时间的概率分布。
3.1 伽马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伽马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x|α,β) = ( β^α * x^(α-1) * e^(-βx) ) / Γ(α)其中α和β为伽马分布的两个参数,Γ(α)表示Γ函数,x≥0。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关系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关系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是概率论中两个重要的离散概率分布。
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被用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在计算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时。
本文将从概念定义、特点、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关系。
一、概念定义1. 二项分布:简单来说,二项分布是指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成功事件发生的次数服从的概率分布。
其中,每次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成功和失败,成功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失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p。
这些独立重复试验的结果是互相独立的,且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不变。
2.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或空间范围内,某事件发生的次数服从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的特点是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且事件之间是独立的。
泊松分布的参数λ表示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
二、特点对比1. 参数不同:二项分布的参数是试验次数n和成功概率p,而泊松分布的参数是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λ。
2. 取值范围不同:二项分布的取值范围是0到n,表示成功事件发生的次数;泊松分布的取值范围是0到无穷大,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
3. 分布形态不同:二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其形态逐渐趋于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呈现出右偏的形态,随着参数λ的增大,其形态逐渐趋于对称。
三、关系解释1. 二项分布是泊松分布的一个特例:当试验次数n趋于无穷大,成功概率p趋于0,使得λ=np保持不变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
这是因为在大量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很小,但整体成功的次数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符合泊松分布的特点。
2. 泊松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情况:当试验次数n趋于无穷大,成功概率p趋于0,使得λ=np保持不变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
这是因为泊松分布是用来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当试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事件发生次数也趋于无穷大,符合泊松分布的特点。
四、应用场景1. 二项分布的应用场景:二项分布常用于描述离散的二元事件,比如抛硬币的结果、赌博中的输赢、商品的合格率等。
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的区别

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的区别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是概率论中的两个常见分布。
虽然它们都与事件发生的次数有关,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 定义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在给定时间或空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它假设事件的发生是随机且独立的,并且平均发生率是恒定的。
泊松分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系统中某个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如一个工厂在一天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项分布是一种描述在一定次数的试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
它假设每次试验的结果是二元的(成功或失败),且每次试验的成功率是恒定的。
二项分布通常用于描述在一定次数的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以及成功的次数,如在一个班级的考试中,某个学生答对的题目数。
2. 参数泊松分布只有一个参数λ,它表示发生率或期望值。
二项分布有两个参数n和p,其中n表示试验次数,p表示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
3. 概率密度函数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X=k)=e^(-λ) * λ^k / k!,其中X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k表示实际发生的次数。
二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X=k)=C(n,k) * p^k * (1-p)^(n-k),其中C(n,k)表示从n个试验中选出k个成功的组合数,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1-p表示每次试验失败的概率。
4. 特点泊松分布的特点是,它适用于事件发生率低,但发生次数较多的情况。
例如,某一地区每年雷击的次数、一条街道上每小时经过的汽车数等。
二项分布的特点是,它适用于事件发生率较高,但试验次数较少的情况。
例如,一次考试中,某个学生答对的题目数、一件产品的合格率等。
5. 应用泊松分布的应用场景包括,人口出生率、电话接通率、网络流量等。
在工业生产中,泊松分布也经常用于描述故障发生的次数,以便制定维修计划。
二项分布的应用场景包括,硬币翻转、骰子掷出某个点数的次数、样本调查等。
在质量控制中,二项分布也经常用于描述一个批次中次品的数量,以便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这个批次。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比较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比较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是概率论中常见的两种离散概率分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分布。
一、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最基本的离散概率分布之一,描述了在一系列独立重复的伯努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不发生的概率为1-p。
若进行n次试验,成功的次数为X,则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记为X~B(n,p)。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P(X=k) = C(n,k) * p^k * (1-p)^(n-k),其中C(n,k)表示组合数。
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E(X) = np,Var(X) = np(1-p)。
二项分布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问题:1)进行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利试验;2)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3)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常数p。
二、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描述了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适用于描述低概率事件在长时间或大空间内的发生情况。
泊松分布的参数λ表示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事件的平均发生率。
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P(X=k) = (λ^k * e^(-λ)) / k!,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
泊松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均为E(X) = Var(X) = λ。
泊松分布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问题:1)事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独立分布的;2)事件在任意非重叠的时间或空间区间内的发生概率相等;3)事件的平均发生率λ是已知的。
三、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比较1. 适用范围:二项分布适用于描述有限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成功次数的分布,适用于成功概率固定的情况;而泊松分布适用于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适用于事件发生率很低的情况。
2. 参数设定:二项分布需要设定试验次数n和成功概率p两个参数;泊松分布只需要设定平均发生率λ一个参数。
3. 连续性:二项分布是离散分布,描述的是离散的事件发生次数;泊松分布是连续分布,描述的是连续的事件发生情况。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区别和联系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这三个家伙可都是概率论里的“大腕儿”,虽然有时候让人头疼,但是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可是无处不在哦!咱们就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吧。
咱们来看看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呢,就像是一个抽奖活动,你不知道会抽到什么奖品,但是你知道每次抽奖只有两个选项:中奖或者不中奖。
而且呢,每次抽奖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这个概率就是二项分布的概率参数,也就是成功的概率。
那么,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概率是多少,比如说成功的概率是0.5,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在10次抽奖中中奖的次数是多少了。
当然啦,如果你想更了解二项分布,还可以了解一下它的期望值、方差等等概念。
接下来,咱们说说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呢,就像是一个正常的人长相一样,它的形状是对称的,中间高两边低。
而且呢,正态分布在统计学里的地位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因为它可以用来描述很多自然现象,比如人的身高、考试成绩等等。
而且呢,正态分布还有一个很酷的特点,就是它的均值和方差是可以自己设定的哦!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正态分布的形状,以便更好地描述我们关心的数据。
当然啦,正态分布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比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等。
咱们来说说泊松分布。
泊松分布呢,就像是一个钟表一样,它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而且每个时间点的事件发生次数也是固定的。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儿像二项分布,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比如说,泊松分布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而二项分布没有这个限制;泊松分布的事件发生次数也是固定的,而二项分布则没有这个要求。
泊松分布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单位时间面积。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儿专业,其实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某个事件发生的总面积是多少。
泊松分布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比如计算电话呼叫次数、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等等。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率论里的概念。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二项分布在实际 生活中广泛应用 于成功率已知的 n次独立重复试 验中,例如抛硬 币、扔骰子等。
二项分布的公式和参数
二项分布公式:P(X=k) = C(n, k) * p^k * (1-p)^(n-k),其中X表示成功次数,n表示试验次数, 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参数解释:n表示试验次数,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X表示成功次数
定义上的区别和联系
二项分布:表示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或单位面积上)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概 率分布。 联系:两者都是离散概率分布,但二项分布强调的是成功次数,而泊松 分布强调的是发生次数。
区别:二项分布需要满足独立重复的条件,而泊松分布则没有这个限制。
它以法国数学家西莫 恩·德尼·泊松的名字 命名,他在19世纪早 期研究了这种分布。
泊松分布适用于描述 在固定时间段内独立 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例如电话呼叫、到达 的顾客等。
泊松分布的参数是平 均发生率,决定了分 布的形状。
泊松分布的公式和参数
公式:P(X=k) = λ^k * e^(-λ) / k! 参数:λ (lambda),表示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 适用场景:泊松分布常用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特点:当λ较小时,泊松分布与二项分布接近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C(n, k)表示组合数,即从n次试验中选取k次成功的组合方式数
二项分布的应用场景:适用于独立重复试验,例如抛硬币、扔骰子等概率试验
二项分布在概率论中的应用
描述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 模型
计算概率和期望值
应用于保险、生物统计学 等领域
与泊松分布的关系和区别
二项分布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描述:二项分布是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成功或失败次数的一种概率分布。 应用场景:在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可靠性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实例:在医学统计中,二项分布常用于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率、治疗成功率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二项分布时,需要注意数据的独立性和试验次数的限制。
二项式分布和泊松分布

二项式分布和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和泊松分布是概率论中常见的两种离散概率分布。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二项式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一、二项式分布二项式分布描述了在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
其中,每次实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
成功的概率记为p,失败的概率记为q=1-p。
用X表示在n次实验中成功的次数,则X服从二项式分布B(n,p)。
二项式分布的特点是:每次实验之间相互独立,实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成功和失败的概率不变。
二项式分布的应用场景很广泛。
例如,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可以使用二项式分布来计算在一批产品中不合格品的数量;在医学研究中,可以使用二项式分布来计算某种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
例如,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为90%,现在从该公司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0个进行质量检测,问有几个产品合格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二项式分布来解决。
假设成功事件为产品合格,失败事件为产品不合格,成功概率为p=0.9,失败概率为q=0.1。
那么在10次实验中,成功的次数X服从二项式分布B(10,0.9)。
我们可以使用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出有几个产品合格的概率。
二、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描述在一段固定时间或空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它适用于描述独立事件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发生的次数。
泊松分布的参数λ表示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平均发生的事件次数。
泊松分布的特点是:事件之间独立,事件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平均发生率不变。
泊松分布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
例如,在电话交换机的研究中,可以使用泊松分布来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话请求的数量;在网络流量分析中,可以使用泊松分布来描述单位时间内收到的数据包数量。
例如,某个餐厅在一小时内平均接待10个客人,问在下一个小时内接待超过15个客人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泊松分布来解决。
假设事件为接待客人,单位时间内平均接待的客人数为λ=10。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应用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应用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是概率论中常见的两种分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概念及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离散型概率分布的一种,描述了在一系列独立重复的同类试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保持不变且相互独立。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可以表示为:P(X=k) = C(n,k) * p^k * (1-p)^(n-k)其中,n表示试验的次数,k表示成功的次数,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C(n,k)表示组合数。
二项分布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描述产品合格率;在医学实验中,可以用来描述药物疗效;在市场营销中,可以用来描述广告点击率等。
二、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内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可以表示为:P(X=k) = (λ^k * e^(-λ)) / k!其中,λ表示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内事件平均发生率,k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
泊松分布常用于描述稀有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概率,例如在电话交换机中描述单位时间内收到的电话数、在保险业描述车辆事故发生的次数等。
三、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应用案例1. 电商平台广告点击率预测假设某电商平台在进行广告投放时,希望预测用户点击广告的概率。
可以利用二项分布来描述每次广告曝光后用户点击的概率,通过统计多次广告曝光和点击的数据,估计用户点击广告的整体概率。
2. 交通拥堵预测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利用泊松分布来描述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数量。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预测未来某一时段交通流量的波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3. 医院急诊就诊量预测医院急诊就诊量的波动较大,可以利用泊松分布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就诊人数。
通过建立泊松分布模型,医院可以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急诊服务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正态近似法 正态近似法
p −π0
当 n 较大、 和 1-p 均不太小, np 和 n(1-p) p 如
均大于 5 时,样本率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可采用检验统计量
Z=
π 0 (1 − π 0 ) n
,作样本率 p 与已知总体率π0 的比较。
例
新治疗方法治疗 180 人,117 人治愈。常规治疗方法的治
三、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
• 例7-1 设某毒理试验采用白鼠共3只,它 们有相同的死亡概率π,相应不死亡概率 为1-π 。记试验后白鼠死亡的例数为X, 分别求X=0、1、2和3的概率
P ( X = k ) = ( n )π k (1 − π ) n − k k 右侧( n )π k (1 − π ) n − k 为二项式[π + (1 − π )]n 展开式的各项 k
例 7-6
据 以 往 经 验 新 生 儿 染 色 体 异 常 率 为 0.01, 某 研 究 者 想 了
解 当 地 新 生 儿 染 色 体 异 常 是 否 低 于 一 般 , 他 随 机 抽 查 当 地 400 名 新 生 儿,结果 1 名染色体异常,请作统计推断。 H0: π =0.01, H1: π <0.01 α=0.05 P(X≤ 1)= P(X=0)+ P(X=1) =(0.99)400+
(a + b) = ( ) a b + ( ) a b + ( ) a b +... +(
n n−1
(a + b) = ?+ ?+ ?+ ? .............
=Σ
n n k =0 k
) a b +( ) a b ( )a b
n−1 1 k n−k
n 0
第一节 二项分布的概念
一、Bernoulli试验 试验
X =0 k k
X =0
n! π X (1 − π ) n − X X !(n − X )!
(2)出现“阳性”的次数 X 至少为 k 次的概率为 P(X ≥ k) = ∑ P( X ) = ∑
X =k n n
X =k
n! π X (1 − π ) n − X X !(n − X )!
显然,P(X ≤ k)+ P(X ≥ k)=1+ P(X=k)。
表 7-1 死 亡 数 存 活 数
3 只 白 鼠 各 种 试 验 结 果 及 其 发 生 概 率
试 验 结 果 甲 生 乙 生 丙 生 试 验 结 果 的 概 率
X取 值 概 率
X
0 1
3− X
3 2
P( X ) = ( 3 )π k (1 − π ) 3− k k P( X = 0) = ( 3 )π 0 (1 − π ) 3 0
H0
H1 : π 1 ≠ π 2
α = 0.05
Sp =
例 7-5
p(1 − p) n
(7-7)
抽 居 民 3 0 0 人 的 粪 便 , 检 出 蛔 虫 阳 性 6 0 人 , 求 Sp
60 240 × S p = 300 300 = 0 . 0 2 3 1 = 2 . 3 1 % 300
第三节 二项分布的应用
一、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二、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三、两样本率的比较
第二节 二项分布的性质
一、二项分布的均数与方差 若 X ~ B( n, π ), 则
X 的 均 数 µX = n π
2 X 的 方 差 σX = n π (1- π )
(7-2) (7-3) (7-4)
X 的 标 准 差 σX=
nπ (1 − π )
例 7-3
例 7-1 B( n, π )=B(3,0.4)的 鼠 死 亡 数 X 的
(三)两样本率的比较
设两样本率分别为p1 和p2,当n1 与n2均较大,且p1 、 1-p1 及p2 、1-p2 均不太小 ,如n1p1 、n1(1-p1) 及n2p2 、 n2(1-p2)均大于5时,可采用正态近似法 正态近似法对两总体率作 正态近似法 统计推断。检验统计量u的计算公式为
p1 − p2 Z= S p1 − p2
( p − Zα
2
S p, p + Zα
2
2
Sp)
S
p
=
p (1 − p ) / n
2
式中:α = 0 . 05 时, Z 0 .0 5
= 1 . 9 6 ;α = 0 . 01 时, Z 0 .0 1
= 2 .5 8
(二)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1. 直接法
(1)出现“阳性”的次数 X 至多为 k 次的概率为 P(X ≤ k) = ∑ P( X ) = ∑
总体均数 总体方差 总体标准差
µX = 3 × 0 . 4 = 1 . 2 ( 只 )
2 σX =3×0.4×0.6=0.72(只 )
σ X = 3 × 0.4 × 0.6 = 0 . 8 5 ( 只 )
二、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1. 当 π=0.5 时 , 图 形 对 称 ; 当 π≠ 0.5 时 , 图 形 呈 偏 态 , 但 随 n 的 增大,图形逐渐对称。 2 . nπ ≥ 5,且n(1−π) ≥ 5( n 大 , π 不 接 近 0 、 1 ) 时 , 近似正态分布。
毒性试验:白鼠 临床试验:病人 临床化验:血清 死亡——生存 治愈——未愈 阳性——阴性
事件
成功(A)——失败(非A)
这类“成功─失败型”试验称为Bernoulli试 验。
二、Bernoulli试验序列 试验序列
n次Bernoulli试验构成了Bernoulli试验序列。 其特点(如抛硬币): (1)每次试验结果,只能是两个互斥 互斥的结果之 互斥 一(A或非A)。 (2)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 条件不变。即每次试验中,结 条件不变 果A发生的概率不变,均为 π 。 (3)各次试验独立 独立。即一次试验出现什么样的 独立 结果与前面已出现的结果无关。
三、样本率的均数和标准差 样 本 率 p的 总 体 均 数
µ = µX = (nπ ) = π
1 n
1 n
(7-5)
样 本 率 p的 总 体 标 准 差
σp = σX =
1 n
π (1 − π )
n
(7-6)
总 体 率 π 通 常 未 知 , 采 用 样 本 率 p 代 替 总 体 率 π , 有 Sp 为 :
某 研 究 者 随 机 抽 查 当 地 400 名 新 生 儿 , 结 果 1 名 染 色 体异常,问是否该地染色体异常率与以往有所不同。 H0: π =0.01, H1: π ≠ 0.01 α=0.05 双 侧 P=2*P(X≤ 1) =0.181〉 0.05 故 无 理 由 拒 绝 H0, 即 据 此 样 本 不 能 说 该 地 新 生 儿 染 色体异常率与一般新生儿不同。
四、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
例 7-2 如 果 例 7-1 中 的 π =0.4, 则 3 只白鼠中死亡白鼠数 X 服从以 n=3、 π =0.4 的 二 项 分 布 , 即 X~ B(3,0.4), P(X=0)= P(X=1)= P(X=2)= P(X=3)= X 各取值的概率:
=CRITBINOM(3,0.4,0.217) =BINOMDIST(1,3,0.4,0)
第七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Binomial Distribution and Poisson Distribution )
本讲的内容
二项分布 概念、性质、 概念、性质、应用 泊松分布 概念、性质、应用 概念、性质、
复习中学数学概念
• ①、组合(Combination):从个 元素中抽取 个元 组合( 从个n元素中抽取 ) 从个 元素中抽取x个元 素组成一组( 不考虑其顺序) 素组成一组 ( 不考虑其顺序 ) 的组合方式个数记 为 n n! = k k !(n − k )!
愈率π0=0.45。新治疗方法是否更好。 检验假设为 H0:π=0.45;H1:π>0.45; α =0.05。 本例 n=180,p=117/180=0.65, Z =
0.65 − 0.45 = 5.394 0.45(1 − 0.45) 180
查 Z 界值表得单侧 P < 0.0005 。按 α =0.05 水准,拒绝 H0,接受 H1,即新的治疗方法比常规疗法的效果好。
为的阶乘, n!=1 (n! 为的阶乘, n!=1*2*……*n, 0!=1) *n, !=1
• ②、牛顿二项展开式: 牛顿二项展开式:
( a + b ) = a + 2 ab + b
2 2
3 3 2 2
2
3
(a + b) = a + 3a b + 3ab + b
n
n n 0 0 n n n n 1 1 n−1 n 2 2 n−2
400! (0.99)399(0.01)1 1!(400 − 1)!
=0.0180+0.0725=0.0905 因 为 P(X≤ 1)=0.0905> α, 故 无 理 由 拒 绝 H0, 即 据 此 样 本 不 能 说 该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低于一般新生儿。
例 7-6
据 以 往 经 验 新 生 儿 染 色 体 异 常 率 为 0.01,
S p1 − p2 X1 + X 2 X1 + X 2 1 1 = (1 − )( + ) n1 + n2 n1 + n2 地 学 生 的 肺 吸 虫 感 染 率 是 否 相 同 ,某 研 究
者 随 机 抽 取 8 0 名 A 地 学 生 和 8 5 名 B 地 学 生 ,查 得 感 染 人 数 A 地 2 3 , B 地 13。 请 作 统 计 推 断 。 本 例 n1 = 8 0 , n1 p1 = 2 3 , n1 (1 − p1 ) = 5 7 ; n2 = 8 5 , n 2 p 2 = 1 3 , n 2 (1 − p 2 ) = 7 2 , 可认为两地学生的肺吸虫感染样本率近似正态分布,故可用 Z 检验。 记 A 地 学 生 肺 吸 虫 感 染 率 为 π1 , B 地 学 生 肺 吸 虫 感 染 率 为 π 2 : π1 = 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