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介绍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旨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目标。
首先,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规划中指出,浙江省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其次,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强调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综上所述,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旨在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规划中强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信在浙江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将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一、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
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
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
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
(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
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
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
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正文:---------------------------------------------------------------------------------------------------------------------------------------------------- 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不再执行。
市长:卢子跃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76号)精神,市人民政府对2000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转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市人民政府决定,下列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1.《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丽政令第20号);2.《丽水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丽政令第36号);3.《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丽政办发〔2000〕11号);4.《关于印发丽水市直工业企业创业绿卡制度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丽政办发〔2003〕89号);5.《关于加强丽水市区举办商品展销会管理工作的意见》(丽政办发〔2003〕34号);6.《关于印发丽水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丽政发〔2005〕22号);7.《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丽政发〔2005〕79号)。
——结束——。
丽水市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丽水市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摘要:一、引言二、丽水市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基本情况1.项目背景2.项目规模3.项目定位三、社会效益分析1.提升交通运输效率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改善城市形象4.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四、经济效益分析1.投资回报2.带动相关产业3.创造就业机会4.促进产业链升级五、项目对丽水市的影响1.优化交通布局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丽水市决定建设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本文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详细分析该项目对丽水市的影响。
二、丽水市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基本情况1.项目背景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位于丽水市水东新区,是丽水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集公路、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项目规模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面积约400亩。
建设内容包括交通枢纽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等。
3.项目定位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定位于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满足丽水市及周边地区的出行需求,还将成为丽水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社会效益分析1.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将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将提高丽水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进一步吸引投资、人才和旅游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改善城市形象水东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建设将提升丽水市的整体形象,展示现代化城市建设成果,增强城市吸引力。
4.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丽水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经济效益分析1.投资回报项目投资约20亿元,预计运营后年均收入可达5亿元,回收期约为4年。
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041019124250
通济堰新渠 通济堰新渠金村溪—箬溪段
沿现状岸线拓宽至 4m
缸窑溪 缸窑溪源头—下游约 319m 处
从河道中心线处,向两岸拓宽 至 4m
魏村排涝渠 通济堰中干—汤村大溪边
渠道圈长 1.21km
新碧河新开 大陈至里河段新开连通工程
河道
新开河长 1.12km,宽 4m,深 2.5m
(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堰坝工程、水闸工程、桥涵工程及疏浚工程 1)堰坝工程 工程涉及堰坝对新治河已有堰坝进行生态提升改造,并根据河道形势及蓄水 要有在蒲塘新建 3 座堰坝。 2)水闸工程 工程设置新开魏村排涝闸,缸窑、双刀、上朱三座堰坝拆除改造为翻板闸。 3)桥涵工程 金村溪、箬溪、大垄源、通济新渠、缸窑溪、魏村排涝渠共布置跨河桥涵 37 座;新治河岚山头 3#堰坝处改建桥梁 1 座。
图 1.3-1 引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1.3 工程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符合《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瓯江流域综合规划》、《莲都区水
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 通规划》、《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片治涝规划》、《碧湖平原水利风景区供水规划》、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莲都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丽水市莲都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莲都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等规划要求。
号
1 宣平溪流
2 域整治工 程
3
4
工程任务一览表
工程类别 河道堤防(护岸)工程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生态廊道工程 河道(渠道)整治工程
工程内容
治理河道堤防(护岸)总长度 33.59km,其中 干流 7.16km,支流 26.43km。 堰坝:26 座,其中新建 5 座,提升改造 21 座; 滩林滩地保护和修复:4 处,总面积 0.1km2。 生态廊道(绿道):共长 36.1km; 驿站:10 座。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0号丽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丽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丽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6.2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0.2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41.5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2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对接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发展,加强浙闽赣边界区域协同发展。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保护碧湖、松古、壶镇等粮食生产空间,完善菌菇、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
严格落实武夷山-仙霞岭等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稳定山林生态屏障,加强重要流域源头保护,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丽水市水库建设规划方案
丽水市水库建设规划方案引言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城市,丽水市依赖着丰富的水资源供应。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丽水市面临着日益紧张的水资源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和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丽水市水库建设规划方案。
建设目标本规划方案的建设目标是保障丽水市水资源供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建设内容1. 建设新水库或扩建现有水库通过建设新水库或扩大现有水库的容量,增加丽水市的水资源储备量。
根据地理条件和水资源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水库,并考虑到水库的容量、灌溉需求、旅游开发等因素进行设计。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水资源利用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引入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实现对水量、水质、水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科学管理。
3.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机制,统筹安排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确保不同用水领域的合理用水量,避免浪费和滥用水资源。
4. 加强预警和抗灾能力建设先进的水资源预警系统,提前预防和应对水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
加强水库的防洪和抗旱能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对水资源紧张地区进行保护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5. 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在水库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采取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保护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水库的生态功能,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建设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丽水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制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同时进行水库选址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和环境可行性。
2. 设计和建设阶段根据前期准备阶段的结果,进行水库的设计和规划。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期计划,组织施工队伍,实施水库的建设。
3. 完成验收和投入使用在水库建设完成后,进行验收和试运行,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果。
丽水总规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简介丽水撤地设市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11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进行修编;2001年4月14日在《丽水日报》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2001年6月 18日市一届人大二次全会讨论通过;200 2年2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批准。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绘就了未来丽水的宏伟蓝图。
一、规划年限:2000-2020年。
近期2000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 1年-2020年。
二、城市性质:浙江西南部中心城市。
三、城市建设目标:青山碧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
四、城市规划区面积:198.8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万人,中期24万人,远期33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32.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8.46平方米。
六、城市总体布局:'中心城区+水阁、联城双组团'形态。
水阁为工业区组团,联城为生活区组团。
七、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向西方向并为超远期西进与碧湖平原联为一体,形成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八、城市道路网:由外环路、方格网和3个城市出入口为主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
方格网主要由南北向13条和东西向18条主、次干道组成。
九、城市主要功能布局:●行政中心位于人民路以北、城北路以南、中山街以东、紫金路以西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政功能区。
●工业用地呈'两区一点'布局,即天宁工业区、水阁工业区和纳爱斯工业点。
●文化中心两个,设在江滨区块和市政广场东侧。
●体育中心保留现有体育馆,新建两处体育场;●科研文教区以现状为基础,沿北环路西段一带形成集中的科研文教区,中小学结合居住区根据服务半径布局;●商业中心:老城区进行改造,调整布局,同时在江滨区块兴建一个商业区,形成集商饮、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中心区;●旅游以山水特色形成环山、环水旅游线。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6•【字号】丽政发〔2015〕14号•【施行日期】2015.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丽政发〔2015〕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15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全面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地”、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承上启下之年。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关于经济发展类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农业增加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出口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
——关于结构优化类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旅游总收入增长25%;民间投资增长15%左右;城市化率力争达到57%以上。
——关于环境保护类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五大约束性指标均按省定目标要求严格执行。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5天以上,地表水Ⅰ—Ⅲ类水比例保持在96%以上。
——关于民生事业类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名义增长8%和1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0%;千人床位数达到5.5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入民资效果显著。各城市充分发挥 民间资本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建设 停车场库、商业设施等多种功能地下空间,有力推动了各类地下 设施建设。如温州出台了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的鼓励政策,引进民 间资本在城市主干道温州大道下建设了集商业、停车、管廊及兼 顾人防需要一体的多功能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入 实施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改善 民生、建设“两美”浙江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 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下,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制度和政 策不断完善。
—2—
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期限、规划范围、主要任务、内容成果 等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有力指导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尤其是 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编制,实现了各设区市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的全覆盖。除专项规划外,各设区市在 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杭州市编制了分区 层面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宁波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实施评估和地铁沿线规划研究工作。此外,杭州、宁波等城市 结合新城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 细规划编制,在地上地下统筹布局、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地下 空间开发指标设置、地下空间互联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多类型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为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提供了重要指导。
丽水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推动丽水经济开发区持续、健康建设发展,科学合理指导丽水经济开发区东扩区块的开发建设,进而加快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实现与中心城区(北城)互动,强化丽水中心城市接受辐射的能力,推动丽水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范围位于丽水市区南部,南至大梁山脚规划中的丽龙高速公路,西邻水阁工业区快速干道,北至南明山脚。
用地范围面积约35平方千米,金丽温高速公路将它分成东北和西南两大片区。
其中东北片区(富岭组团)约10平方千米,西南片区(七百秧工业组团)面积约25平方千米。
第1.0.3条本规划范围内的任何建设活动及下层规划设计均应符合本文本的规定和要求。
第1.0.4条本文本与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1.0.5条本规划经丽水市政府批准后,解释权属丽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1.0.6条本文本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及技术规定应符合国家、浙江省及丽水市相关技术管理规定。
第1.0.7条规划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8)3.《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40180-93)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9.《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0.丽水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11.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12.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委托书第1.0.8条以《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指导,与现状用地条件相结合,与周边区域相协调,注重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章发展规划第2.0.1条充分利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山区用地优势,以担当丽水经济增长中心为目标,从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高度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进一步加快南城的发展步伐。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作者:应少栩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3期摘要: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通过山海协作的内涵要义、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山海协作工程的逻辑脉络和现实思考。
同时,通过对武义县、磐安县等地相关部门、企业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山海协作在考核机制、地区交流、管理机制、合作广度深度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协作机制、强化宣传机制、推动内容创新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山海协作”工程的具体内容,才能对山区26县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制度保证和平台支撑。
关键词:山海协作;共同富裕;山区26县;逻辑脉络;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013 — 05改革开放以来,在“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思想的指引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工业基础等率先发展起来。
但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其内部城乡、区域、群体等差距的拉大。
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成为全国先富起来的地区,但省域内沿海与山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1978年,浙江省内最高的杭州市为565元,最低的丽水市为226元;2000年,杭州市为22342元,丽水市为6304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从2.5倍扩大到3.544倍。
如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缩小各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全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是浙江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2年4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决定组织省内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相互结对,共同实施社会经济协作活动,即“山海协作工程”。
丽水市质量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
丽水市质量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一六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质量发展现状 (2)(一)现实基础 (2)1. 质量水平持续上升 (2)2. 质量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5)(二)发展前景 (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战略目标 (10)三、以“三强”建设为统领,持续提升质量效益 (13)(一)标准强市建设 (13)(二)质量强市建设 (17)(三)品牌强市建设 (21)四、以“六大工程”为核心,稳步推进质量创新 (25)(一)质量共治推进工程 (25)(二)质量技术支撑工程 (26)(三)质量诚信建设工程 (30)(四)生态质量示范工程 (31)(五)农村电商创新工程 (32)(六)质量文化营造工程 (34)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35)(一)加强组织领导 (35)(二)完善工作机制 (36)(三)加大财政投入 (36)(四)强化人才培养 (37)前言质量是发展的基石,是生态的根本,是绿色的源泉。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社会强。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建设质量强市、实现生态发展的重要时期。
编制《丽水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与满意度、打造“两山”样板、争创“两区”示范,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强省的意见》;6.《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丽水市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28•【字号】浙政办发〔2016〕122号•【施行日期】2016.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
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是指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产业范畴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并结合我省实际界定。
一、现实基础(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立足区域禀赋条件,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 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 88%提高到2015年的5 81%,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
丽水市产业的发展趋势
丽水市产业的发展趋势丽水市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言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近年来,丽水市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丽水市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丽水市产业的现状1.传统产业表现:(1)农业:丽水市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农业产值占全市GDP的一半以上,但农业发展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工业:丽水市工业主要以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为主,近年来工业产值逐渐增长,但依然面临“低端、重工”等问题,发展空间有限。
2.新兴产业表现:(1)现代服务业:丽水市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推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丽水市金融业规模扩大,旅游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快速增长。
(2)电子信息产业:丽水市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了以智能硬件、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二、丽水市产业发展的机遇1.区位优势:丽水市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杭州和温州都在200公里以内,交通便利。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温州作为浙江省经济中心,为丽水市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2.生态优势:丽水市地处江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太湖、云和山、大温泉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兴起,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3.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丽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引进人才等。
三、丽水市产业发展的趋势1.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趋势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高品质食品需求的增加,丽水市农业产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未来,丽水市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并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 都市后花园绿色康养谷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都市后花园绿色康养谷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0年第07期浙江省丽水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浙江大花园核心区、中国生态第一市。
2013年5月被中国老年协会授予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的“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11月被中国气象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并于2019年7月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全覆盖市。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古迹石刻、括苍古道、晋朝古樟、唐末佛教圣地白云寺,以及华东地区唯一药用植物园等优质康养资源,被誉为“丽水后花园”“城市会客厅”“市民康养谷”。
康养基地以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建设,位于丽水城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总面积2587.33公顷,海拔51.2—1073.2米。
基地内有华东地区城市中保存最好的次生阔叶林、浙江第一古樟和众多古树名木,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保护库、景观资源最丰富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森林氧吧”。
康养基地已累计投入5.75亿元,建成国际速降轮滑道以及丽水最佳森林旅游探险基地,31.1公里康养步道和45公里行车道等,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森林康养能力不断提升。
独特的生态区位,优质的森林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全年全天候全免费对市民开放,夏季每天访客量超过2万人次,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成为了市民养生休闲的首选地。
发展森林康养与丽水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谋划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2017年12月,丽水市政府和省林业厅联合主办召开浙江(丽水)森林康养发展大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丽水聚首,共同探讨森林康养发展前景。
2018年4月,丽水市政府与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签订《森林康养(疗养)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约定联合建立森林疗养试验示范,合作开展国际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共同推动森林疗养创新驱动工程。
2018年11月,丽水市政府正式发布《森林康养丽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计划用3年建成华东森林康养核心基地,筑起国家森林康养创新高地,树立全国森林康养发展标杆。
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修改)项目号:专规225院长:顾浩总规划师:陈伟明所长:赵鹏项目负责人:沈欣映杨川[建]城规编号甲级021042工程设计证书号甲级120116-sj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1月9日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修改)编制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审定人顾浩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沈欣映园林高级工程师杨川园林高级工程师专业审核人胡京榕园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参加人员杨川园林高级工程师沈欣映园林高级工程师李鑫园林助理工程师协编单位:丽水市建设局孙俐珑局长丽水市建设局刘旭东副局长丽水市建设局吴洵麒局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陈逸龄副局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蔡俊华总工丽水市建设局(规划局)李官奎处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处潘雪珍工程师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处许美华副处长丽水市建设局城管处蔡晓红工程师丽水市建设局城管处丁勇方局长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局沈洪涛副局长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局武巧民处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王岗副处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陈艳科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规划管理科第一章概况与现状分析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浙闽两省边界地区,辖区面积1.73万平方千米。
市政府驻地莲都区,位于东经119°38′~120°08′,北纬28°26′~28°44′。
东南部与青田县接壤,南邻云和县,西与松阳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西北与武义县相连,南北长70.45千米,东西宽51.3千米,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
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
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
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
市区(莲都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四面群山环抱,中间陷落为起伏丘陵盆地。
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呈西南——东北走势。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丽政办发〔2017〕22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丽政办发〔2017〕22号莲都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13日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为接轨市本级国资营运公司(以下简称营运公司)市场化转型,进一步促进政府投资健康发展,结合操作实践,制定丽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实施办法。
一、计划编制(一)市发改委每年9月份发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申报。
(二)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营运公司及相关单位根据行业规划或发展需要,提出项目建设申请,报市发改委综合汇总。
市发改委与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充分对接,统筹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
(三)计划成稿后,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再报市委常委会审定。
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需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确定后由市政府委托市发改委下达计划。
(四)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允许调整计划,特殊情况若确需调整,需按计划编制程序重新研究确定。
二、任务落实(一)建设模式。
1.修缮改造等小型项目,一般由政府直接出资,按行业分工由相关专业单位承建或委托相应营运公司代建,公司按相关标准收取代建费。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项目维护,除有特殊约定外,仍按现有体制由市建设局下属的市政处、园林局负责维护。
2.非经营性项目或准经营性项目,可由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协议委托相应营运公司投资建设,政府一般以BOO(建设—拥有—经营)或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购买服务。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入 实施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改善 民生、建设“两美”浙江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 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下,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制度和政 策不断完善。
3、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实践 ——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从历年累计城市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看,杭州、宁波两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量最高,在 1000 万平方米以上;温州、台州、绍兴、嘉兴、 金华其次,在 500 万到 1000 万平方米之间;湖州、丽水在 250 万到 500 万平方米之间;舟山、衢州在 250 万平方米以下,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发展阶段相 关的地区差异特征。从年度数据看,2014 年全省城市地下空间 竣工面积为 1644.65 万平方米。
一、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1—
1、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2011 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17 号),强调了城市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2012 年,省建 设厅会同省人防办联合发布了《单建掘开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工程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试行)》,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兼顾人防需要。2013 年,省建设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地下建 筑物登记暂行办法》,为地下建筑物登记提供了重要依据。2013 年,省建设厅、公安厅联合发布了《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 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规范了城市地下停车设施的建 设和管理。各地也制定出台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政策 文件,如丽水市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鼓励政策,杭州、 温州、金华等城市对地下空间权属、用地管理、土地登记等进 行了规定。以上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政策法规的完善。 2、开展了多样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实践 为规范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2010 年 省建设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 导则(试行)》。作为全国省级层面首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 导则,该导则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阶段城市地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1.03•【字号】丽政办发〔2016〕145号•【施行日期】2017.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丽政办发〔2016〕1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并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月3日“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根据《浙江省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朱从玖副省长关于“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工作的批示意见,全面提升拓展“丽水山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特制定“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以“浙江制造”高度来打造“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升级版。
以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以做大做强“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以品牌引领的“1+N”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平台服务集聚效益为推动力,探索丽水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金融化、电商化发展的、生态精品农业现代化的“丽水山耕”模式,加快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政府农业治理体系创新,农民增收致富。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着力构建保障“丽水山耕”品牌质量和信誉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监控体系,提升品牌品质度;整合传播渠道,建立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品牌”营销体系,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完善“丽水山耕”商标品牌培育、管理、保护机制,提升品牌美誉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承诺和售后质量问题先行赔付制度,提升品牌诚信度;深入挖掘、培育、创新、传播“丽水山耕”文化,提升品牌品位度;深化“丽水山耕”金融体系建设,提升品牌金融保障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十二五”期间丽水市建设事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一、城市发展概况“十二五”期间,市建设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和省建设厅、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丽水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城乡建设实现了较大跨越。
至2015年底,城市建设总投入152.8亿元,全市建成区面积102.6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0.64万人、城市化率56.4%,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55平方公里、18.14万人和8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超出“十二五”预期目标2.4个百分点。
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34.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3.60万、城市化率72%,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59平方公里、4.2万人和6.9个百分点。
这五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区街头绿地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中心城市按照“北居、中闲、南工”城市功能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休闲养生(养老)基地。
各县(市、区)城市建设定位逐步清晰。
如,龙泉的“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云和的“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松阳的“千年古县、田园松阳”,青田的“欧陆风情、山水家园”,遂昌的“五行遂昌,一诺千金”,庆元的“寻梦菇乡、梦幻廊桥”,景宁的“中国畲乡、小县名城”,莲都的碧湖-大港头组团发展战略等。
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1、规划龙头地位进一步突出。
十二五期间,完成《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工作,并于201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于2015年1月经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5年12月经省级部门和专家审查通过。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
丽水市区相继完成42项控规、专项规划、概念性规划等规划研究。
全市共完成各类专项规划126个,详细规划91个,城市设计75个,建制镇总体规划24个,集镇建设规划18个,村庄建设规划807个。
2、规划议事制度进一步完善。
强化多规融合理念,始终坚持“超前性、协调性、统一性、严肃性”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严格实施“阳光规划”。
强化城乡规划是建设、管理及项目的源头、龙头作用,同时根据《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加强城乡统筹,及时修改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
在丽水市建设局网站设立“阳光规划”栏,作为规划事前公示、事后公布的平台。
同时在规划展示馆中设立规划公示区,将现阶段在编的一些规划、重大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等在展示馆中展出,征求市民的意见。
3、规划编制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2年成立了丽水市城乡规划编审中心。
开展城乡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城乡规划编制方法以及重大项目可行性前期规划的研究,为上级提供决策建议;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编制、评审工作。
4、四美建设和规划特色进一步提升。
将美丽县城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绿富美”新丽水建设的载体,累计启动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村庄82个,其中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获得2014年度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试点村。
传统村落在全国占有重要席位。
我市有77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列全国第四,华东区第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其中松阳县有50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首批两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
美丽县城建设得到充分肯定,2015年8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美丽县城暨村庄规划设计现场会。
5、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进一步加强。
2014年7月,丽水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至此,丽水市共计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丽水、龙泉、松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座(鹤溪镇、西屛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座(小梅镇、王村口镇、古市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西溪村、下樟村、河阳村、独山村、大济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个(界首村、上田村、阜山村、曳岭脚村、大窑村、吴弄村、山下阳村、靖居村、橫樟村、石仓村)。
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丽水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丽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刘祠堂背、酱园弄、高井弄)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本完成,并于2015年12月成立了丽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建设总投资“十二五”期间,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推进,成绩显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7.27亿元,其中丽水市区完成76.90亿元。
2011—2015年全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汇总表2、道路建设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城市道路113.2公里,城市道路长度为1041.4公里,城市道路面积为1581.5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为16.74㎡,未达到“十二五”预期指标19.5㎡。
市区新增城市道路12.86公里,城市道路长度为175.06公里,城市道路面积为440.40万㎡,完成大猷街西段、市场二号路延伸段、水东路二期、城北路西段、水南路等道路建设,以及丽阳街西段、花园路的提升改造等,连接南北双城、承接内外交通的城市道路网络进一步优化。
道路维护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市政道路全面践行市场化维护,道路维护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维护市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市政道路维护理念从原先主控结构安全、设施损坏的粗放型,向功能健全、出行影响、整体观感等方面提升。
同时制定《市政道路设施养护考评制度》,运用考核成绩与维护款、合同履行直接挂钩的手段,强化设施维护监督考核,有效提升设施维护效果。
停车设施有效创新:目前共拥有70个公共停车场。
其中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项目,成为全省解决老城区停车难、行车难顽疾的创新举措。
3、园林绿化至2015年末,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823.24公顷,较2010年底新增700.2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562.3公顷,新增755.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172.05公顷,新增140.05公顷;公园个数84个,新增19个,公园面积901.04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超出十二五预期目标0.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建成区绿地率34.72%。
“十二五”期间全市城市绿化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新建公园。
缙云县新建公园数最多,达到6个,景宁增加4个,青田县、松阳县增加3个,市本级、龙泉市、遂昌县各1个。
(2)功能改造。
通过对园内的公厕、茶楼、廊亭、游步道、座凳等基础设施改造,公园品位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如丽水市区的处州文化公园改造提升、万象山公园,青田的太鹤山公园、龙津公园,云和的凤凰山公园等。
(3)景观改造。
运用主要节点、道路的改造方式推进旧城有机更新,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如市本级花园路的沿线改造、富岭出口环境提升工程,青田的城市主入口、江南大道改造项目等。
(4)街头绿化。
通过见缝插绿添彩、拆墙建绿透绿、立体空间补绿、认种认养建绿等方式,结合“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旧城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精心打造精美雅致、特色鲜明的街头绿地和城市园林作品,如华侨饭店门前、万地广场、长远花苑东侧道路景观等。
(5)立体绿化。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等举措,发动千家万户,通过垂直绿化、棚架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柱廊绿化等方式,实现绿化发展从平面向立面的转变,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有效增加城市绿视率。
4、环卫设施“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卫生工作在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浙江省模范城区的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
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9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989吨/日。
生活垃圾转运站105座,公共厕所379座。
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85万㎡。
基本实现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置无害化,初步实现垃圾处置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城市道路清扫率达到100%,公厕、果皮箱保洁率达到100%,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
中心城区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5、给水(1)给水设施不断改善至2015年末,全市水厂综合生产能力56.5万吨/日。
建有供水管道2739.39公里,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为25.97公里/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803.96公里,扩建和改建自来水厂6处。
市区有水厂2座,供水管道1183公里。
“十二五”期间,铺设给水管网383公里,北城建成联城东片供水加压泵站一座,南城建成南城东扩区块中、高压加压供水系统,建成联城东片供水加压泵站一座,新增供水范围43平方公里,新增用户28990户,新增用水人口8.68万人,城区统计在册供水管网约1100多公里,城市最高日供水量达到17万吨/日左右,平均日供水量14万吨/日左右,出厂水质合格率达100%,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100%,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
(2)创建省级节水城市2014年8月17日丽水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正式成立,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开展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为加强丽水市节约用水工作的管理,出台了《丽水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超计划用水加价费和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批复的通知》等政策,基本建立了城市节水用水管理制度。
6、排水(1)全市排水设施建设加快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3座,处理能力为23.1万吨/日,已建成排水管道1405.72公里,其中雨水管道594.07千米,污水管道681.6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30.98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为13.98公里/平方公里。
“十二五”全市新建和改造污水管211.67公里、雨水管205公里,新建和扩建6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2010年底的67.36%提高到89.96%,超过十二五预期目标9.9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2)市区排水管网不断优化市区现状两处污水处理厂的现状污水处理能力都为5 万吨/日,期间完成了中岸圩污水处理厂搬迁前期工作,启动腊口污水处理厂建设,现正进行厂区场地平整工作。
市区污水处理率为91.11%。
管道方面市区已建成排水管道总长555.20公里,其中雨水管道313.17公里,污水管道225.14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6.89公里。
与2010年年底相比,雨水管长度增加了82公里,污水管长度增加了42.14公里,疏通排水管道103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