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统计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2024版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精选)

2024版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精选)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REPORTING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思考:如何用统计知 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 据,尝试用统计图表 示出来,并解释统计 图的意义。
拓展延伸活动
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图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开展“小小统计员”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某项活动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 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和 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PART 04
学生活动设计
REPORTING
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任务分配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 配不同的统计任务,如收集班级同学身高、 体重数据等。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测 量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 类和汇总。
统计图表制作
分析与讨论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表进行制作,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 图等,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
小组成员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 数据规律,提出问题和建议。
个人实践活动
数据收集
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个人 消费情况、家庭用水量等,通过记录、 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REPORTING
教学内容
统计基础知识
包括统计的概念、意义,以及统 计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统计图表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各种统计图 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等)的特点和作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彩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和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选择合适的坐标轴刻度仍感到困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各类别数据的图表。它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条形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逻辑推理: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空间观念:通过绘制和观察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4.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释和交流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表达沟通技巧。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1.统计知识,主要是教学部门统计图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综合运用“合理保证金”。

这项活动是在完成单元5“百分比”的教学之后安排的。

旨在使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理解,了解教育储蓄和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1、扇形统计图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合理储备就是通过这种更复杂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毅力,不怕困难。

此外,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比,实现数学应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3、教材讲解1。

扇形统计图主题图教材呈现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我们想更清楚地了解每个零件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扇形统计图。

”这就形成了扇形统计图,特别说明了整圈用来代表全班学生的人数。

让学生看到,扇子可以清楚地显示喜欢各种运动的人在班级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而真正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图表、回答问题和提问,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做一做100克牛奶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以扇形统计图显示。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定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从而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教材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统计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制作统计图和统计表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另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统计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能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正确解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4.示范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5.动手操作: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老师进行总结。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 元 备 课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 元 备 课

我们长大了---统计
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数据描述中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3.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材简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知识之后安排的,是下一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众数,中位数,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众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四、采取措施
1.适当把握众数、中位数的教学要求。

2.重视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为计算而教学。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4.在统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课时划分
信息窗1众数——————————1课时
信息窗2中位数——————————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综合应用-远离肥胖—————1课时
测试与讲评————————--2课时。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节《统计与概率》集体备课 记录表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节《统计与概率》集体备课 记录表
1.突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
2.加强对统计和概率相关知识内在意义的理解。
3.加强对不同统计图特征的认识。
4.引导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梳理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5.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实验,使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
6.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判断
1.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600吨,那么表示1800吨的直条应画6厘米。()
5.折线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低或长短表示数量多少的图形。()
6.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7.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8.为了解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适合选用条形统计图。()
9.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这一组数据就没有中位数。()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统计与概率
重点
难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梳理本领域的总体内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复习形式(如提纲的形式、图表的形式等)进行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绘制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不深,对于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性,让学生明白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它们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案例、彩笔、白板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商场商品销售统计表、学校学生人数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执笔:陈华栋)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8页教学目标:(1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 )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

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你想知道六(1)班学生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吗?出示教材第106页上的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1、出示条形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个性化添改(1) 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教师归纳: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出示扇形统计图。

六( 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1) 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 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在这个 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2)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4、 完成教材 107页的“做一做”。

三、解决问题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 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 进行对照。

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 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 信息。

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口乒乓球…I 足球 」跳绳 「i 踢毽 ■其他个性化添改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统计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统计教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P95,教科书P96第4题,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2.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掌握根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各类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本子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1)]二、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师: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完成习题,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用情况。

三、经历统计,解决问题1.收集数据,完成调查表。

师: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身高、体重;也有很多的收获,比如有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的特长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两种统计图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但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图例的设置、坐标轴的划分等细节处理不够准确。

此外,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根据数据特点来选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发现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区别。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统计图样例、学生用书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纸、画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展示这些数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

2. 能够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3. 能够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解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理解。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难点:1. 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 对统计图表的准确解读和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如何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解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统计图表的种类,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2. 通过案例,展示如何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四、小组分享(10分钟)1. 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统计图表,并解读图表中的数据。

2. 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预测和分析等。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什么是统计?统计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教师举例说明众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b. 教师举例说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a.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b. 教师举例说明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 统计》教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 统计》教案

第六单元统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二)教材说明1.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安排。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

2.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意与所学的统计知识的联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三)教学建议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备课、2012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备课、2012最新版)
铺一铺教学设计
总编:65
课型:活动课
教学日期:11.2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9-1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图形;
知识与技能:会用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单元重难点: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课时安排:
常课5课时;单元测试1~2课时;机动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总编:61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日期:11.19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课后记:
区别平均数和中位数。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是透着感性的,因为平均数只是我们判断一组数据的趋势的一个中间量,在实际的数据中是不存在的,学生也能基本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是中位数却是实际存在的,往往更能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把中位数和平均数混淆,也在已有的知识构架中不容易接受这个新朋友,两者在概念上需要加以区分。
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主题: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制作统计图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课程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统计图、小组合作任务卡。

2.学生准备:彩色笔、尺子、计算器。

课程时间:40分钟课程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所学的简单数据整理知识,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整理。

2.教师展示生活中的统计实例,如某地区一周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某超市某月的销售量统计图等,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条形统计图,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步骤。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案例,让学生明确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条形图。

3.教师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准确、条形间距一致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和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条形统计图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年级:五年级主备教师:一、单元学习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二、单元重点: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三、单元难点: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

(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

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论发展初期即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故这类随机现象通常又被称为古典概型,本单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都属于古典概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统计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统计,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

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既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生活、生产中选择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但能够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历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点。

4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五.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第2 课时扇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由《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表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材除例1中使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3. 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举例、
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使用与
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鸡兔同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