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但城市和农村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旨在通过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经济发展的趋同化: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趋向一致。

2. 产业融合:随着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产业之间发生了融合,原本的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逐渐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

3. 人口流动的减缓:城乡一体化能够改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割状态,推动人口和人才的流动减缓,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和农村间的人身安全。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指利用地理位置和地方经济各自的特点,促使不同地区各自的经济活动在协调一致的方向上发展,使各地区之间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城乡一体化能够实现城乡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和技术共享,进一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推动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城市和农村经济之间的联系,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和发展。

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两者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渐变大,进而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局面。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城乡一体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乡一体化可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本文研究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探索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经济;对策因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相对分离的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进入中后期的必然要求,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一体化是完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路径,是国家统筹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的新举措。

1 .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1. 1思想意识淡薄。

首先,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以家庭为核心的意识加强,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同建设的意识逐渐减弱。

其次,城乡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思想观念相对淡薄。

一些干部对于城乡一体化的了解还不全面,也没有长远的工作打算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再次,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矛盾。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起工作、生活在城市中,在双方友好相处的主流下,还存在着摩擦和冲突。

最后,思想过于传统,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愿与外人交流,更希望周围都是熟人、亲戚朋友这样的生活环境,这也就使得部分农村居民更愿生活在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养老保障方面。

农村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人口的养老得不到保障,依靠土地来养老远远不够,农村地区的社区服务不全面。

农村人口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实现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以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一、现状1.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包括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尤其是收入差距,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迅速发展,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网络、水电、道路、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3.城乡劳动力流动不畅城市的人才吸纳能力比较强,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不足,很多劳动力需要到城市上班,但当地政策、户口、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许多不便之处。

二、问题1.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比较缓慢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现实考虑,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比较缓慢。

2.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相对有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

3.城乡居民对于城乡一体化的认识比较淡漠城乡居民对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思维僵化、局部保护;对于力量来源分析不足、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差异等问题,也给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三、对策1.加强政策引领,推进城乡一体化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引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确保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

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收入,促进形成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3.开展大力度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进步、生活共同富裕。

为了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进行相关规划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现状分析、问题研究、发展思路、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实施路径、目标评估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旨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1.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城乡一体化是指城镇和农村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补齐城乡发展差距等,对于构建现代化、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减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明显。

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问题研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如土地流转问题、资源环境矛盾、农村留守人口和空巢老人问题等。

同时,也要关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

4.发展思路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注重协同发展,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交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资源要素的平等流动。

5.规划目标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需要明确目标。

包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6.重点任务规划中也要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如推进农地确权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7.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保障。

相关政策应当注重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等。

8.实施路径要确保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明确合理的实施路径。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的共享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三、现状分析1. 城乡发展差距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这种差距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2. 城乡资源互补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性。

城市地区拥有较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而农村地区则拥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通过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城乡之间的互惠互利。

3. 城乡交通建设交通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当前,我国城乡交通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网络不畅通等。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城乡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

4. 城乡教育发展教育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足。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问题分析1. 资金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较少。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政策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协调。

但目前存在政策不协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 人才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解决人才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山东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山东省以农业大省的特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撑,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东省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农村地区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渐健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山东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山东省城乡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到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发展趋势1.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山东省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协调。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旨在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本文将从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三个方面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深入研究。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但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就业机会受限,大量农民工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城市人口剧增且农民工处于较为困难的处境。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市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投入和稳定供给,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有一定的欠缺,暴露出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1.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上,农业所占比例过大,而二三产业则发展滞后。

2.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存在障碍。

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3.乡村规划滞后。

许多乡村未完成规划编制,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4.产业优势不明显。

二、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导致整体产业结构不优。

5.城乡发展差距大。

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才、高科技和优质服务,而农村则面临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6.制度因素。

城乡分割导致的不公平政策和措施,如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1.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集群。

加大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关键词:中国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对策Actualit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in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rural-urba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as imbued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to be studied.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actuality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China; act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城乡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1]。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城乡关系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即我国的城乡关系能否达到一体化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围绕上述问题,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关于城乡一体化认识的研究;二是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三是关于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相关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丰富和深化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现结合大量相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1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1.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测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 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40 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总产值186 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总产值171 005亿元,增长9.5%。1.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1.3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城镇作为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起生产要素流动的通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契合点,它既是广大农村通往城市的桥头堡,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厦”基石。小城镇不但是支撑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0%提高到2009年的45.68%,小城镇发展正在进入持续飞跃发展的新时期。1.4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正逐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是通过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工农、城乡的协调均衡发展。其背景是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时代。根据这一战略思路,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发布多个文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原有的体制性障碍更加突出[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转向消除体制性障碍问题。这既是现实战略选择,也表明国家着眼于从制度上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政策和行为提升到制度层面。这一制度将是对传统“以农立国”和近代以来城乡二元发展制度的历史性超越,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过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水平还很低,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合理,农村总体生产要素缺乏生产要素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农民。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要素增加了,且处于流动状态。但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极小,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其积极效果是解放了农民,农民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不仅洗脚上岸,离乡离土,而且跨省出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人群。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两大生产要素只是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且这种流动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流动的,如低廉的农民工待遇和土地。这种单向和低廉的要素流动必然造成农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即农村发展需要的要素严重短缺。不仅农村自有的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而且农村市场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更是十分紧缺。在“农民进城”的同时没有实现城市“资本下乡”,甚至农村金融也进城了,如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中国城市银行。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却在1985年达到最低值,为1.86,直到现在均呈扩大趋势,自2002年开始,其比值已经超过了3(图1)。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上升至5 919元,增加了3 666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 280元上升至19 109元,增加了12 829元,增幅为农村的3.5倍。到2010年,城乡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4 027元上升至13 190元。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势前景不容乐观。2.3城市化水平偏低造成城市吸纳能力不强、带动力不足城乡一体化推进是建立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的,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80%,发展中国家为55%~60%;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5.7%。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25~35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也相差10~15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城市化过程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产业结构又正处于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现象日益突出,加之每年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不断涌入就业市场,城市失业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城市和产业人口集聚功能还不强,继续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限,持续大量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一定困难。2.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城乡基础教育非均等化。城乡居民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市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地方管理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更加不足。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8年,全国有8 500万文盲和半文盲,其中75%分布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数占全国的84%,但其基础教育经费仅占全国的55%。尽管我国目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的义务教育无论是在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等软件方面,都远远不及城市义务教育水平。第二,城乡公共医疗卫生非均等化。由于政府对农村和城市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农村医疗卫生的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城市。从人均水平看,2007年城镇每千人口拥有的病床位数约为9.10张,而每千农业人口病床位数仅为0.85张,全国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为2.83张。尽管自2003年“非典”暴发后,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的职能,但是政府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和实施还远远不够,上级政府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农村地区不仅卫生资源分布、总量及人均方面不及城市,而且医疗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普遍存在着医疗设施差,医务人员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问题。第三,城乡社会保障非均等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在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因其身份条件、居住地、户口等不同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拥有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数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内容少,水平低,保障力度较小。总体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非均等化。农村地区在电力、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例如,农村电网简陋,时常断电;交通不方便,有些村庄不通公路;农田机电灌溉面积不足30%,许多农村没有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休闲场所。甚至有些偏远山区仍未实现通邮、通车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3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3.1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产业集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进行合理流动,形成农村的实力和水平与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农民进城”的同时推动了“资本下乡”,让农民能够获得生产生活需要的资金。其次要实现要素的平等流动,尽量减少征地,推动土地要素的资产化和资本化,使农民能够从土地、山林、草原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再次是对要素向农村流动给予特殊支持。如近年来选派“大学生村官”,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并加以制度化。3.2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身份制,构筑公民身份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是分不开的,建立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消除体制障碍,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国民待遇(当然户籍的开放会给政府很大的财政压力,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二是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农村多数居民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这一文化知识结构与实现农村现代化是不一致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必然导致农村居民就业困难,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阻碍。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个人致富的角度看,农村居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制和就业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客观上需要制定一系列平等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才能保障其合法权益,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3.3积极推进城市化水平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应把中心城市或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发达区域优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的聚集中心和市场引力中心,产生城市聚集效应和效益,为城市化发展创造条件;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内涵提升和经济边界的扩张,通过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化率来支持新一轮经济发展。另外,在突出地区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对具备发展条件的大中城市进行扶持,为大中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应当放开城市发展规模的限制,充分考虑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4]。3.4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以产业差别为基础的城乡差距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与工业相比,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因此相对落后,城乡因此发展不均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世界发达国家都给予农业以特殊支持。日本、韩国实行的是“高农价”,欧洲美国实行的是“高补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由权,但从农业产业特性考虑给予农业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却相对不足。农业发展因此缺乏后劲。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却是农业弱国。发达国家尽管农业比例不大,但农业产业却较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根据农业产业特性,通过补贴稳定农民,通过投入做强农业。这种补贴和投入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现代工业国家保持城乡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3.5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农业税费废除后,国家实行公共财政,强调公平赋税、强化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全民。由此开启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这一体制意味着农民不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特殊人群,更是同样生活在共和国的平等国民。。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剖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剖析

(三)深化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1.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2.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
3.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改革 土地征用制度
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 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
深化城乡流通体制改革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 求的商品自由流动、市场公 平竞争、企业依法经营、政 府科学管理的现代流通体制。
(三)、有利于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四、发展城乡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问题 (二)社会保障问题 (三)现有城镇化水平低 (四)环境保护问题 (五)区域经济协调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一)思想意识问题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1、个体意识加强,共建意识不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主体意识加强 ,资源共享意识、基础设施的共建意识有所淡化
(二)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户籍问题:
现行的户籍制度硬性地把 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 造成了城乡分割,强化了中国 的二元结构。
(三)现有城镇化水平低
1、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 2、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重视不够 3、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 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很好地与城 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
(四)环境保护问题
河流污染严重 农村农业、生活垃圾
城乡结合部 三不管的“城中村”
(五)区域经济协调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经济不发达地区
自然村落大小不等, 分散布局,浪费大量的 土地资源,肢解规整的 地块,制约农业集约化 经营,阻碍农业现代化 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难度
2、缺少长远打算,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干部群众把城乡一体化理解成简单的业务性工作。部分基 层干部对城乡一体化认识不够全面,缺乏一种长远的工作规划和 打算。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学有、发明家、医学家凭着自己的勤奋,取得巨大的成就。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1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1、人口状况xx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xx;(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

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1)耕地资源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

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

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xx村"swot"分析在了解了xx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1)交通便利。

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

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

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近年来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目标,旨在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协调一体。

下面将针对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其次,城乡社会一体化的进展。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关注经济
层面的融合,也注重社会层面的统一、为了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山东省
政府推动城乡居民的互动交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基本公
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待遇等。

在这些努力下,山东省城乡社
会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交流也更加紧密,农民进城务工的比例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对农村的投资和消费也在增加。

综上所述,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济、社会和
生态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

山东省政
府应继续加大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投入力度,加强政策的推进力度,进一
步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一体,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上的融合发展,寻求城乡间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本文将探讨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展望。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城乡关系理论:城乡一体化着眼于城乡关系的优化和协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关系理论强调城乡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2.农村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农村发展理论倡导以农村为中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3.可持续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协调,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城乡一体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3.城乡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通过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城乡人口的均衡发展。

4.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机构覆盖范围,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

三、城乡一体化的未来展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1.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2.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城乡一体化的难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3.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区域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性和互动性,是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协调的重要途径。

然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农民转移就业困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城市的就业机会受限,未能全部吸收农民工,致使大量农民在家乡务农难以维持生计,而又向城市里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就导致了城市人口剧增,且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处于较为困难的处境中。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这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这种收入差距的增大,助长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也是不同的。

城市中的道路、桥梁、电力、通讯、供水等基本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投入和稳定供给,但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有一定的欠缺,暴露出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1、经济上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格局城市与农村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最突出问题。

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发展更加快速,而在分配方面,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种现象在过渡期变得更加突出。

2、农村难以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农村居民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观念和狭隘的领域,因此农村居民参与城市政治活动的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薄弱。

而且,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差异,也使得这一方面更加困难和复杂。

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农业仍有大量的农民务农,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模式多以小规模、家庭经济为主。

在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受传统的生产方式所限,农民的收入水平过低,致使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也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困难和复杂。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
三、 推进城 乡经济社会 发展 一体 化 的着力 点
度 ,加大补贴农 民力度 ,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是 一项复 杂的社会系统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 大县 财政奖励 工程 ,需要认真研究和解 决一 系列矛盾和 问题 ,既要立足 当 政 策 ,完 善农 产 品加 工 业发 展税 收 支持 政 策 。特 别 是 加 大 对 产粮 大县财政补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 目扶持力度 。 前 ,又要着眼长远 。


城 乡经济 社会 发 展 一体 化 的 内涵
3 乡规划 的差距 。改革开 放以来 ,我 国城市规化 比较 . 城
几个方面 : 是城 乡规 划一 体化 。即要统 筹土地利 用和城 乡规划 , 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 ,农 F保护 ,产业聚集 ,村落分布 , 日

城 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 化涵 义深刻 ,内容主 要包括以下 到位 ,而农村发展几乎处 于散乱的无规划状态 。现 在 ,我们 到处可以看到城市宽 阔的道路 ,整洁 的街道 ,以及亮丽的建 筑群 ,而农村则是另 一番景象 。难怪有人 说 ,中国的城市象 欧洲 ,而中国的农村象非洲 。 4城 乡公共 服 务的差距 。近年 来 ,随着 中央一 系列支农 . 惠农政策 的贯彻 实施 ,农村社会事业 有了较快发展 ,公共服
生态涵养 等空间布局 ,使农 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 到地区乃至
全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 划中。 二是产 业布局一体 化。即要统筹城 乡产 业发 展 ,优化农 务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 。但 由于长 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 欠 业产 业结构 ,重点发展农村 服务业和 乡镇企 业 ,引导生产 要 帐太多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 大差距 ,城市部分公共服 素向农村流动 ,将农村产业 与城市产业 的发 展统筹考虑 ,使 务过度 ,而农村严重不足 。 5 乡就业和社会 保障 的差距 。从就业 来看 ,当前 ,农 . 城 城乡产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城乡一体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城乡一体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探讨其在国际上的特点和挑战。

一、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和背景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减少、消除差别,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它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促进城乡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利用。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国际比较1. 欧洲的城乡一体化在欧洲,城乡一体化强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欧洲的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农村对城市的供应。

此外,欧洲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和鼓励农村创业等,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 美国的城乡一体化美国的城乡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

美国的农村地区资源丰富,保留了大量自然生态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吸引了大量城市人口。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美国采取了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3.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通常与农村发展和农民问题紧密相关。

这些国家倾向于通过增加农村投资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同时,发展中国家还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技能和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挑战1. 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中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农村地区。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

因此,中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着消除城乡差距和实现共同发展的挑战。

2. 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农村地区的土地、水资源被城市严重侵占,农村环境恶化,农民失去了生计和生活保障。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至关重要。

3. 农民工问题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城乡一体化并非简单地将城市和乡村进行物理上的连接,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意味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在农村地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此外,要加强城乡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社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和衔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社保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救助等制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灵魂。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旨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种种难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拥有众多机遇和潜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一、现状分析当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城市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逐渐与城市接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城市也在积极开展农村产业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

城乡关系日益紧密,城乡经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为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城乡一体化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首先,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再次,农村劳动力空心化问题突出,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此外,土地问题、环境问题等也给城乡一体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二、问题分析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利用不均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限制,城市和农村资源利用存在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资金、科技和人才资源,而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和技术落后的困境。

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产业结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城市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

3. 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医疗、教育等领域存在明显的差距。

农村居民往往要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和交通费用,并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城市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目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对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差距;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

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摆脱了极度贫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基本上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迈进的基础。

但由于多种原因,起点很低的农民生活水平一直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持续、稳步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分艰难。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全年的系列国民经济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
长8.5%。

可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确确实实在继续扩大。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凭借现代生产力,防止大面积范围内群众饮水困难这样的灾难发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国农村人口密度比城市小得多,获得水源的条件并不比城市差。

同样大旱,为什么受灾最重的偏偏是农村的农民?直接原因摆在那里,就是农村严重缺乏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供应的水利设施。

西南大旱也许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持续长期地加大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
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滞后,既远远落后于城市,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我国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也实行向城市偏斜的政策。

财政将大量公共卫生资源、公共教育资源投向了城市,农村获得的公共财政资源很少。

公共卫生资源集中投向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投向农村的资源也主要投在县和乡镇、村几乎没有。

在大中城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一应俱全,而在农村目前除了正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唯一比较完善的是“五保户”救助,还有到年底乡干部、村干部到村里的穷人家里,一次性给他们一袋面或者二三百块钱。

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更谈不上,只在个别发达地区才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安排。

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途径
1.完善国家的农业政策。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各地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投资,实现优势农业资源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合理配置。

2.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首先,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质。

国家应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扭转长期以来大多由农民承担基础教育经费的状况,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名副其实。

其次,着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在选拔干部时应把文化、技术等素质作为重要依据,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

1.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
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

鉴于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3.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

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的首位。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

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加大对产粮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大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
际问题入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宣传组织工作,发动农民兴建农村公共事业。

农民的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如有许多公共事业的建设是农民迫切需要,政府急,但有些农民却不着急。

为此,要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疏通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觉悟,让农民认清形势,理解发展公共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愿集资兴办农村公共事业。

2.培育激励机制。

政府机关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去“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改变农村中小学师资、医务人员、农村技术人员等匮乏现状。

总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需要始终注意:统筹城乡发展不等于实行城乡完全相同的制度,不等于要实现城乡的同等或同步发展,更不等于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盲目要求城乡同等发展,苛求城乡实行完全相同的制度,只会束缚城乡两个层面的发展。

但要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政策,一定会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2020年)[Z].北京:农业科学出版社,2009:161.
[2]王再兴.构建农村社会和谐[J].理论视野,2006,(1).
[3]包宗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C]//张晓山,李小云,等.转型中的农村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3.
[4]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曾业松.新农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