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火山
【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们好处,也会带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水槽、小玻璃瓶、线绳、红墨水、冷水、热水、三脚架。
教师准备: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视频激趣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火山喷发的视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引导学生提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是怎样爆发的?火山爆发与么有关?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火山的成因)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思考:1.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
2.火山喷发物中有什么?它们是从那里喷发出来的?
3.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记录下来。
活动(二):研究火山的成因,做模拟实验。
1.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
2.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
3.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悬吊着放入水槽里的冷水中。
根据实验认真填写下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 我们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土豆泥时看到番茄酱像岩浆样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
讨论:这和火山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像岩浆从地壳内部喷发出来,土豆泥被加热后温度高压力大,岩浆也是所以从地壳内部喷出。
预设2. 我们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悬吊着放入水槽里的冷水中时红墨水自
下而上升上去,像岩浆从地壳中自下而上流出来。
联想: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预设3.我们还可以用啤酒做实验,还可以用雪碧做实验。
让学生课下或回家完成,只说想象过程。
学生的发现:火山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的温度压力有关。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火山的形成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总结概括。
通过同学们的猜想实验,我们发现: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
烧熔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谈话:火山带给人们的是好处还是坏处,我们就来说一说。
2.学生从两方面发表意见。
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污染空气。
火山喷发也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产;喷发后会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3.可以搜集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注意问题引入。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矛盾——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里讲述的是火山的一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容易上成教师全堂“灌输”课。
而我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后,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的喷发原理是什么?火山有什么好处?等等。
学生有了明确的探究目标后,再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研究、整理、应用,学生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关链接】
火山喷发可在短期内给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它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
然而火山喷发后,它能提供丰富的土地、热能和许多种矿产资源,还能提供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