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源最短路径

合集下载

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¾ 规律:当按长度增序生成从源s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径时,则当前正 在生成的最短路径上除终点外,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均已生成
¾ 例子:当求0到2的最短路径时,则该路径<0,3,2>上顶点0,3的最短路
径在此前已生成
2
§7.6.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约定 从源s到终点v的最短路径简称为v的最短路径,SP(v) s到v的最短路径长度简称为v的最短距离,SD(v) 红点集S:最短距离已确定的顶点集合 白点集V-S:最短距离尚未确定的顶点集合
6
1
§7.6.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例子
10 10
1
0
0 100 100
30 4
∞2
3 30
10 10
1
50
60 2
0 0 100
100 30 4
3 30
10 10
1
50 2
0 0
30
4 90
60
20 3 30
0
10 0
10 1
30
10
4 60
50 2 20 3 30
10 0 1 30 50 10
2 20
100
4 60 3
最短距离:红色 估计距离:白色 依次求出的最短距离为: 1) D[0]=0 2) D[1]=10,调整顶点2 3) D[3]=30,调整顶点2,4 4) D[2]=50,调整顶点4 5) D[4]=60
¾ 最短路径树: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实线)总是一棵以源点为根的树,称之
为最短路径树。
算法思想- Dijkstra(1972图灵奖得主) 基于上述观察 初始化:仅已知源s的最短距离SD(s)=0,故红点集S={s}; 扩充红点集:算法的每一步均是在当前白点集中选一最短距离最小的白点 来扩充红点集,以保证算法是按长度增序来产生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结束:当前白点集空或仅剩下最短距离为∞的白点为止。注:若s到某白 点的路径不存在,可假设该白点的最短路径是一条长度为∞的虚拟路径。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摘要:1.BFS 单源最短路径的定义2.BFS 算法的基本思想3.BFS 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4.BFS 算法的优点和缺点5.BFS 算法的应用实例正文:一、BFS 单源最短路径的定义BFS(Breadth-First Search,广度优先搜索)单源最短路径是指从某个起始节点开始,以最短的路径到达目标节点的一种搜索算法。

这种算法适用于寻找无权图中的单源最短路径,也可用于解决带权图中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二、BFS 算法的基本思想BFS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起始节点开始,沿着当前未被访问过的节点进行搜索,逐层访问相邻节点,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访问完所有节点。

BFS 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每次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进行扩展,这样可以保证找到的路径是最短的。

三、BFS 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创建一个队列(Queue),将起始节点加入队列。

2.当队列非空时,重复以下步骤:a.从队列中取出一个节点,将其标记为已访问。

b.遍历该节点的所有邻接节点,如果邻接节点未被访问且满足条件(例如在带权图中,邻接节点的距离不超过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距离),则将该邻接节点加入队列,并标记为已访问。

3.如果目标节点被访问,则算法结束并返回找到的路径;否则,队列为空,说明不存在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

四、BFS 算法的优点和缺点BFS 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易于实现,适合用于寻找单源最短路径。

缺点是空间复杂度较高,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访问过的节点,对于大型图来说,空间消耗可能较大。

此外,BFS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 表示节点数,E 表示边数,较慢于Dijkstra 算法等其他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五、BFS 算法的应用实例BFS 算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网络爬虫、病毒传播、地图导航等。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

bfs单源最短路径过程摘要:一、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的介绍1.概念解释2.基本思想二、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的具体步骤1.构建初始队列2.遍历邻接矩阵3.更新最短路径三、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的应用1.举例说明2.实际应用场景四、总结1.优点2.缺点3.与其他算法的比较正文: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是一种用于寻找无权图中从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源节点开始,逐层向外扩展,将距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不断加入到队列中,直到队列为空或者所有节点都被遍历到。

具体来说,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构建一个初始队列,将源节点放入队列中。

然后,遍历邻接矩阵,取出队首节点,将其从队列中移除,并将该节点的所有邻接节点加入队列中。

同时,更新这些邻接节点的最短路径。

接下来,继续遍历邻接矩阵,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队列为空或者所有节点都被遍历到。

最后,更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得到从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比如网络路由、基因测序、社交网络分析等。

以网络路由为例,我们可以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看作图中的节点,每条边看作图中的边,源节点则是需要发送数据包的源地址,通过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可以找到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

总结来说,bfs 单源最短路径过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算法,其优点是时间复杂度为O(|V|+|E|),空间复杂度为O(|V|),且可以处理大规模的图。

缺点是对于有向图和存在负权边的图,该算法可能无法正确求解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化算法

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化算法

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化算法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之一,涉及在给定图中找到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导航系统中的路线规划、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传输等。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许多优化算法被提出和应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给定图中,从一个固定的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经典的解决方法包括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贝尔曼-福特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通过确定与起始节点距离最短的节点来逐步扩展最短路径树。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距离数组,将起始节点距离设为0,其他节点距离设为无穷大。

2) 选择当前距离最短的节点,并标记为已访问。

3) 更新与该节点相邻节点的距离,若经过当前节点到相邻节点的距离更短,则更新距离数组。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

最后,距离数组中记录的即为从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贝尔曼-福特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通过不断地松弛边来逐步得到最短路径。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距离数组,将起始节点距离设为0,其他节点距离设为无穷大。

2) 依次对所有边进行松弛操作,即更新边的端点节点的距离。

3) 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边都被松弛完毕。

4) 判断是否存在负环路,若存在则说明无最短路径;若不存在,则距离数组中记录的即为从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2. 全局最短路径问题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给定图中,找到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弗洛伊德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解决方法,通过动态规划的思想逐步求解。

弗洛伊德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距离矩阵,将所有节点之间的距离设为无穷大。

2) 根据已知的边信息更新距离矩阵,即将已知路径的距离设为对应的实际距离。

3) 对于每一对节点,考虑经过中转节点的路径是否更短,若更短则更新距离矩阵。

4) 重复步骤3,直到距离矩阵不再变化。

最后,距离矩阵中记录的即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c语言

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c语言

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c语言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之一,指的是在图中给定一个起始节点,求出该节点到其余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其中,Dijkstra 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有向图或无向图中找到起始节点到其余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本文将逐步介绍Dijkstra算法的思想、原理以及C语言实现。

一、Dijkstra算法的思想和原理Dijkstra算法的思想基于贪心算法,通过逐步扩展当前已知路径长度最短的节点来逐步构建最短路径。

算法维护一个集合S,初始时集合S只包含起始节点。

然后,选择起始节点到集合S之外的节点的路径中长度最小的节点加入到集合S中,并更新其他节点的路径长度。

具体来说,算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设置起始节点的路径长度为0,其他节点的路径长度为无穷大。

2. 选择最小节点:从集合S之外的节点中选择当前路径长度最短的节点加入到集合S中。

3. 更新路径长度:对于新加入的节点,更新与其相邻节点的路径长度(即加入新节点后的路径长度可能更小)。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集合S包含所有节点。

二、Dijkstra算法的C语言实现下面我们将逐步讲解如何用C语言实现Dijkstra算法。

1. 数据结构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数据结构来表示图。

我们可以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表示图。

这里,我们选择使用邻接矩阵的方式来表示权重。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图的边权重,以及一个一维数组来表示起始节点到各个节点的路径长度。

c#define MAX_NODES 100int graph[MAX_NODES][MAX_NODES];int dist[MAX_NODES];2. 初始化在使用Dijkstra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初始化,包括路径长度、边权重等信息。

cvoid initialize(int start_node, int num_nodes) {for (int i = 0; i < num_nodes; i++) {dist[i] = INT_MAX; 将所有节点的路径长度初始化为无穷大}dist[start_node] = 0; 起始节点到自身的路径长度为0初始化边权重for (int i = 0; i < num_nodes; i++) {for (int j = 0; j < num_nodes; j++) {if (i == j) {graph[i][j] = 0; 自身到自身的边权重为0} else {graph[i][j] = INT_MAX; 其他边权重初始化为无穷大}}}}3. 主要算法接下来是Dijkstra算法的主要逻辑。

单源次短路径

单源次短路径

单源次短路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单源最短路径的定义
2.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3.单源最短路径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单源最短路径的定义
在图论中,单源最短路径是指从指定的源节点到图中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这里的最短路径是指路径长度最短,即经过的边数最少。

对于有向图来说,单源最短路径可能存在多个,而对于无向图来说,单源最短路径是唯一的。

二、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求解单源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是 Dijkstra 算法和 Floyd 算法。

1.Dijkstra 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每次选择距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进行扩展,直到到达目标节点。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将源节点到当前已扩展节点的距离与源节点到其他未扩展节点的距离进行比较,选出距离最近的节点进行扩展。

扩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已扩展的节点的距离更新为新扩展的节点的距离。

2.Floyd 算法
Floyd 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通过计算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来确定最短路径。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每个节点 i,我们尝试将其他所有节点作为中间节点,看看是否能够从源节点到达该节点,如果能够到达,我们就更新该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

三、单源最短路径的应用实例
单源最短路径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
1.最短路径导航:在导航系统中,我们需要从起点到终点规划出一条最短路径,以便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

2.物流配送:在物流配送中,我们需要从仓库到各个配送点规划出一条最短路径,以便为顾客提供最快的配送服务。

从 v0 到各终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

从 v0 到各终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

在图论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所经过的路径中,有一条路径的长度最短,这个最短路径称为最短路径。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从起始点到各终点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从 v0 到各终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

1. 单源最短路径在图论中,单源最短路径指的是求解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 v0 到图中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常见的解决方法有 Dijkstra 算法和Bellman-Ford 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通过不断扩展已经找到的最短路径来逐步求解出所有点的最短路径。

而 Bellman-Ford 算法则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通过不断更新距离数组来逐步求解出所有点的最短路径。

通过这两种算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出从 v0 到各终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

2. 多源最短路径除了单源最短路径外,有时我们还需要求解图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这就是多源最短路径问题。

常见的解决方法有 Floyd-Warshall 算法和 Johnson 算法。

Floyd-Warshall 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通过不断更新距离矩阵来逐步求解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而 Johnson 算法则是一种优化算法,它通过重新赋权和Dijkstra 算法来求解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通过这两种算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及长度。

3. 应用实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最短路径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交通规划中,我们需要求解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最短路径及长度,以便合理规划交通路线。

在网络通信中,我们需要求解出从一个网络节点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以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人工智能中,我们需要求解出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最短路径及长度,以便优化决策过程。

通过对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单源最短路径及其优化

单源最短路径及其优化

单源最短路径及其优化介绍在图论中,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加权有向图中,找到从一个固定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比如路网规划、网络路由等。

本文将介绍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常见算法以及优化策略,包括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和SPFA算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之一。

它采用贪心策略,从起点开始,逐步扩展路径,直到到达目标顶点或者所有顶点都被遍历。

算法步骤1.初始化距离数组dist,将起点到自身的距离设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设为无穷大。

2.选择一个未访问的顶点u,使得dist[u]最小。

3.标记顶点u为已访问。

4.遍历顶点u的所有邻接顶点v,更新dist[v]的值,如果dist[u]+weight(u,v)<dist[v],则更新dist[v]为dist[u]+weight(u, v)。

5.重复步骤2-4,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或者找到目标顶点。

优化策略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是顶点的数量。

当图规模较大时,算法的效率会较低。

为了优化Dijkstra算法,可以使用以下策略:1.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来存储未访问的顶点,每次选择dist最小的顶点进行扩展。

这样可以将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V+E)logV),其中E是边的数量。

2.使用稀疏图优化策略,即当图的边数相对于顶点数较少时,可以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图,减少空间开销。

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另一种常见算法。

相比于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可以处理含有负权边的图。

算法步骤1.初始化距离数组dist,将起点到自身的距离设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设为无穷大。

2.重复V-1次以下步骤:–遍历图的所有边,对每条边(u, v),如果dist[u]+weight(u,v)<dist[v],则更新dist[v]为dist[u]+weight(u, v)。

bfs单源最短路径

bfs单源最短路径

bfs单源最短路径BFS单源最短路径BFS(Breadth First Search)是一种图的遍历算法,用于寻找图中从起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是一种广度优先的搜索算法,通过逐层遍历,从起点开始向外扩展,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完所有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BFS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原理BFS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原理是基于图的遍历和队列的数据结构。

它从起点开始,将起点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

然后,不断从队列中取出节点,并将其未访问的邻居节点加入队列,并标记为已访问。

这样,每一层的节点都会被逐个访问,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完所有节点。

为了记录每个节点的访问状态和路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两个数组来实现。

一个是visited数组,用于记录节点是否已经访问过;另一个是distance数组,用于记录节点到起点的路径长度。

初始时,visited数组中所有元素都设置为未访问,distance数组中所有元素都设置为无穷大。

起点的visited值为已访问,distance值为0。

在BFS过程中,每当访问一个节点时,我们将其邻居节点的visited值设置为已访问,并将其distance值更新为当前节点的distance值加1。

二、应用BFS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迷宫寻路:BFS算法可以用于解决迷宫寻路问题。

将迷宫中的每个格子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通过BFS算法找到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2. 社交网络:BFS算法可以用于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分析。

将每个人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通过BFS算法找到自己到目标用户的最短路径。

3. 网络路由:BFS算法可以用于计算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将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通过BFS算法找到起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4. 单词变换:BFS算法可以用于单词变换问题。

将每个单词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通过BFS算法找到起始单词到目标单词的最短路径,每次只能变换一个字母。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最短路径问题是离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应用广泛,包括交通路线规划、网络优化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最短路径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初中最短路径问题的七种类型。

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从一个确定的源点出发,求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或贝尔曼-福特算法来求解。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算法,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寻找最短路径的基本方法。

2. 多源最短路径问题多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求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佛洛依德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实践佛洛依德算法,掌握多源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

3. 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无向无权图中,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了解和掌握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存在负权边,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实践贝尔曼-福特算法,理解和应用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

5. 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存在负权环,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改进版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改进版,解决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

6. 具有边权和顶点权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边权和顶点权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除了边权之外,还考虑了顶点的权重,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约翰逊算法来解决。

单源点最短路径

单源点最短路径

单源点最短路径
单源点最短路径是指从给定的一个源点出发,到图中的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常用的解决单源点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有:
1. Dijkstra算法:用于求带权有向图的单源点最短路径。

该算
法从起始点出发,逐步找到距离起始点最近的顶点,然后以该顶点为中转点,更新其他顶点到起始点的距离。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为顶点数。

2. Bellman-Ford算法:用于求带权有向图的单源点最短路径,
允许存在负权边。

该算法通过对所有边进行V-1次松弛操作,逐步逼近最短路径。

如果存在负权环,则顶点间的最短路径将无法确定。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为顶点数,E为边数。

3. Floyd-Warshall算法:用于求带权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对之间
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利用中间顶点的集合进行递推。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3),其中V为顶点数。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解决单源点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常见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和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 algorithm)。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算法的实现原理和特点。

1.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带权重图的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维护一个集合S,初始时包含源节点,不断地向集合S中加入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直到所有节点都加入了集合S。

在每次加入节点的过程中,更新源节点到集合S中每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步骤如下:1)初始化源节点的最短距离为0,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为无穷大。

2)将源节点加入集合S。

3)对于源节点的每个邻居节点,更新从源节点到邻居节点的最短距离。

如果更新后的距离更短,更新邻居节点的最短距离。

4)从集合S中选择一个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加入集合S,并重复步骤35)重复步骤4,直到所有节点都加入了集合S。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是节点的数量。

在稠密图中,即边的数量接近节点的数量平方时,迪杰斯特拉算法表现较好。

2.贝尔曼-福特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带有负权重边的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与迪杰斯特拉算法不同的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可以处理负权重边。

贝尔曼-福特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边进行松弛操作,不断地更新节点的最短距离,直到找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算法的步骤如下:1)初始化源节点的最短距离为0,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为无穷大。

2)对于边的数量-1次迭代,做以下操作:a)遍历所有边,对每条边(u,v),如果源节点u的最短距离加上边的权重w小于目标节点v的最短距离,则更新目标节点v的最短距离。

3)再进行一次遍历,如果仍然存在可以松弛的边,则说明存在负权重环。

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是节点的数量,E 是边的数量。

相较于迪杰斯特拉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更高,但是它可以处理带有负权重边的图。

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从图中的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两种经典的求解该问题的算法: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 算法。

1. Dijkstra算法:- 初始化:将源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创建一个集合S,记录已经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

- 重复以下步骤,直到集合S包含所有顶点:- 从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中选择距离源顶点最近的顶点u,并将其加入集合S。

- 对于与u相邻的顶点v,更新其距离为:min(distance[v], distance[u] + weight(u, v)),其中weight(u, v)表示边(u, v)的权值。

- 最终得到源顶点到图中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2. Bellman-Ford算法:- 初始化:将源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 重复以下步骤,执行V-1次(V为顶点数):- 遍历图中的所有边,对于每条边(u, v),更新顶点v的距离为:min(distance[v], distance[u] + weight(u, v))。

- 检查是否存在负权回路:再次遍历所有边,如果对于边(u, v),发现distance[v] > distance[u] + weight(u, v),则说明存在从源顶点可达的负权回路,无法确定最短路径;否则,最短路径已经确定。

Dijkstra算法适用于无负权边且图稠密的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V^2),也可以通过最小堆优化(时间复杂度为O((V+E)logV))。

Bellman-Ford算法适用于有负权边或存在负权回路的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VE)。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算法都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也可以使用其他如SPFA、Floyd-Warshall等算法求解,选择合适的算法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图的特性进行评估和选择。

最短路径12种类型例题

最短路径12种类型例题

最短路径12种类型例题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通常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路径。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本文将介绍12种最短路径类型的例题,并逐步解决它们。

1.单源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指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Dijkstra算法或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2.最短路径树最短路径树是从一个源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构成的一棵树。

使用Dijkstra算法或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3.多源最短路径多源最短路径指从所有源点到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Floyd-Warshall算法来解决。

4.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指从一个点出发,到达另一个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Johnson算法来解决。

5.负权边的最短路径负权边的最短路径指当图中存在负权边时,求取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6.负权环的最短路径负权环的最短路径指当图中存在负权环时,求取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7.非全源点的最短路径非全源点的最短路径指从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到集合T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Dijkstra算法和A*算法来解决。

8.带优先级的最短路径带优先级的最短路径指在一张具有边权和点权的图中,到达终点时要满足某些特殊条件,如使路径上没有超过限定时间的边。

使用A*算法来解决。

9.带障碍的最短路径带障碍的最短路径指在一张具有障碍物的图中,找到穿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

使用A*算法来解决。

10.可走斜向的最短路径可走斜向的最短路径指在一个八方向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使用A*算法来解决。

11.带环的最短路径带环的最短路径指在一个含有环的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12.非最短路径非最短路径是指除最短路径以外的路径。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单源最短路径算法:1. 介绍: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节点出发,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求出在一个有向图中从该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把有向图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来解决,各个子问题在组合解决方案时,子问题体现出来的更小的子问题有其更小的解,有的解可能是最优的。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既可以解决简单的有向图问题,也可以解决更复杂的有向图问题,如多边权图、有向网络等。

2. 定义与基本概念: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图(Graph)、边(Edge)、节点(Vertex)、权重(Weight)。

图是一种数据结构,它由若干节点和关联的边组成,是可以表达复杂数据关系的抽象数据类型;边是表示从一个节点指向另一个节点的连接;节点是图的基本单位,表示在图的一个位置;权重是一个网络中每条边所具有的值得,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需要消耗的时间。

3. 核心思想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寻找与每个节点有已知最短路径的前驱节点,来求出一条最优路径。

该算法以最初的节点作为起点,为每个节点设定两个值:起点到该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以及最短路径上的前驱节点。

根据该节点的前驱节点的信息,再到前驱节点求解最短路径,从而得到从起点到该节点的最短路径,从而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4. 常见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一般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法、广度优先搜索法、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等。

深度优先搜索法是从搜索起点出发,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叶子节点,再回到上一层,回溯,继续前进,直到遍历完整棵树为止。

广度优先搜索法是按照深度从上到下遍历,当搜索某一层节点,再搜索它们的所有子节点,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节点,然后再逐步回溯,直到遍历完整棵树。

Dijkstra算法又被称为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求出从源点到任何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该算法采用贪心策略,不断地更新未求出的点的最短路径,最终能够求出从源点到其他的所有点的最短路径。

1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1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dist[j]=E.length+c[E.i][j]; prev[j]=E.i; // 加入活结点优先队列 MinHeapNode<Type> N; N.i=j; N.length=dist[j]; H.Insert(N);} try {H.DeleteMin(E);} // 取下一扩展结点 catch (OutOfBounds) {break;} // 优先队列空 }}
顶点i和j间有边,且此路 径长小于原先从源点到j 的路径长
11
单源最短路径
总结: 分支限界法,通过目标函数和约 束条件减少无效操作,尽早发现剪枝 点。适用于解决满足约束条件的解中 找出是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大或最小的 解。 所以单源最短路径很适合用分支限界 法解决~~
12134Fra bibliotekh6
8
单源最短路径
a
s b 3 c 4 f 5 k m 6 l 10 12 h 6
当前最短路程为4,将其扩展 即走aeq,aek; 计算最短路程为5,注意:当 前结点不小于已找到的最短路 程,剪枝:不再扩展 继续,最短路程为5, 将其扩展,即bgm,bgl; 计算最短路径为5.满足剪枝条 件,剪枝。
1
2
单源最短路径
给定带权有向图G =(V,E),其中每条 边的权是非负实数。另外,还给定V中的 一个顶点,称为源。现在要计算从源到所 有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长度。这里路的长 度是指路上各边权之和。这个问题通常称 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3
从s点出发到t点,如何找到最短路径
d7 a2 b3 e2 f9 g2 c4 h2 q i5 j3 k3 l5 m1
下图是用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解有向图G的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产生的解空间树的剪枝情况。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这篇文章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它们分别使用了贪心法和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该问题。

一、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法的算法,以其发明者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的名字命名。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逐步扩展已知最短路径集合,直到找到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为止。

算法步骤如下:1.初始化距离数组,将起始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限大。

2.将起始节点的距离设置为0。

3.对于与起始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更新距离数组的值为起始节点到这些节点的距离。

4.选择距离数组中值最小且未访问过的节点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

5.更新从起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经过未访问过的节点的距离,并更新距离数组中的值。

6.重复步骤4和5,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或者无法再找到更短的路径。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为图中节点的数量。

使用优先队列或堆数据结构可以将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V+E)logV)。

二、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的算法,它以其发明者Richard Bellman和Leslie Ford的名字命名。

与Dijkstra算法不同的是,Bellman-Ford算法可以处理含有负权边的图。

算法步骤如下:1.初始化距离数组,将起始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限大。

2.将起始节点的距离设置为0。

3.对于每条边,更新距离数组的值为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距离。

4.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节点的距离不再改变。

5.检查是否存在负权回路,如果存在,说明不存在最短路径。

Bellman-For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为图中节点的数量,E为图中边的数量。

总结: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两种常用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算法一、概述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有向带权图中,给定一个起点,求出该起点到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例如地图导航、网络路由等。

二、算法分类1.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

该算法使用了贪心策略,每次选取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未访问节点作为下一个节点,并更新其周围节点的距离值。

该算法适用于没有负权边的情况。

2. 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另一种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

该算法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通过对所有边进行松弛操作来更新每个节点的距离值。

该算法适用于存在负权边但不存在负权环的情况。

3. SPFA算法SPFA(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算法是一种基于Bellman-Ford思想和队列优化技巧的改进型算法。

SPFA在处理稀疏图时比Bellman-Ford更快,并且可以处理存在负权边但不存在负权环的情况。

4. 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是解决全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

该算法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通过对每对节点之间进行松弛操作来更新它们之间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适用于存在负权边但不存在负权环的情况。

三、算法实现1.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可以使用堆优化来提高效率。

以下是使用堆优化的Dijkstra算法实现:```pythonimport heapqdef dijkstra(graph, start):# 初始化距离字典和堆dist = {node: float('inf') for node in graph}dist[start] = 0heap = [(0, start)]while heap:# 取出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distance, node) = heapq.heappop(heap)# 更新周围节点的距离值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node].items():new_distance = dist[node] + weightif new_distance < dist[neighbor]:dist[neighbor] = new_distanceheapq.heappush(heap, (new_distance, neighbor))return dist```2. 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需要进行多次松弛操作来更新每个节点的距离值,以下是Bellman-Ford算法实现:```pythondef bellman_ford(graph, start):# 初始化距离字典dist = {node: float('inf') for node in graph}dist[start] = 0# 进行n-1轮松弛操作for i in range(len(graph) - 1):for node in graph: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node].items(): new_distance = dist[node] + weightif new_distance < dist[neighbor]:dist[neighbor] = new_distance# 检查是否存在负权环for node in graph: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node].items():if dist[node] + weight < dist[neighbor]:raise ValueError('Negative cycle detected')return dist```3. SPFA算法SPFA算法使用队列来存储需要更新的节点,并使用一个标记数组来记录每个节点是否在队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I 用贪心算法求解贪心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算法,通常以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以迭代的方式作出相继的贪心选择,每作一次贪心选择就将所求问题简化为规模更小的子问题。

一般具有2个重要的性质:贪心选择性质和最优子结构性质。

一、问题描述与分析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经典问题,给定带权有向图G =(V,E),其中每条边的权是非负实数。

另外,还给定V中的一个顶点,称为源。

现在要计算从源到所有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长度。

这里路的长度是指路上各边权之和。

这个问题通常称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过程:运用Dijkstra算法来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具备贪心选择性质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计算复杂性二、算法设计(或算法步骤)用贪心算法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1.算法思想:设置顶点集合S并不断地作贪心选择来扩充这个集合。

一个顶点属于集合S当且仅当从源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已知。

初始时,S中仅含有源。

设u是G的某一个顶点,把从源到u且中间只经过S中顶点的路称为从源到u的特殊路径,并用数组dist记录当前每个顶点所对应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

Dijkstra算法每次从V-S中取出具有最短特殊路长度的顶点u,将u添加到S中,同时对数组dist作必要的修改。

一旦S包含了所有V中顶点,dist就记录了从源到所有其他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2.算法步骤:(1) 用带权的邻接矩阵c来表示带权有向图, c[i][j]表示弧<vi,vj>上的权值. 若<vi, vj>∉V,则置c[i][j]为∞。

设S为已知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它的初始状态为空集。

从源点v到图上其余各点vi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的初值为:dist[i]=c[v][i] vi∈V。

(2) 选择vj, 使得dist[j]=Min{dist[i] | vi∈V-S},vj就是长度最短的最短路径的终点。

令S=SU{j}。

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3) 修改从v到集合V-S上任一顶点vk如果dist[j]+c[j][k]< dist[k] 则修改dist[K]= dist[j]+c[j][k](4) 重复操作(2),(3)共n-1次.三、算法实现#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lib.h>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 1000000 //充当"无穷大"#define LEN sizeof(struct V_sub_S)#define N 5#define NULL 0int s; //输入的源点int D[N]; //记录最短路径int S[N]; //最短距离已确定的顶点集const int G[N][N] = { {0, 10, MAX, 30, 100},{MAX, 0, 50, MAX, MAX},{MAX, MAX, 0, MAX, 10},{MAX, MAX, 20, 0, 60},{MAX, MAX, MAX, MAX, 0} };typedef struct V_sub_S //V-S链表{int num;struct V_sub_S *next;};struct V_sub_S *create(){struct V_sub_S *head, *p1, *p2;int n = 0;head = NULL;p1 = (V_sub_S *)malloc(LEN);p1->num = s;head = p1;for(int i = 0; i < N+1; i ++){if(i != s){++ n;if(n == 1)head = p1;elsep2->next = p1;p2 = p1;p1 = (V_sub_S *)malloc(LEN);p1->num = i;p1->next = NULL;}}free(p1);return head;}struct V_sub_S *DelMin(V_sub_S *head, int i) //删除链表中值为i 的结点{V_sub_S *p1, *p2;p1 = head;while(i != p1->num && p1->next !=NULL){p2 = p1;p1 = p1->next;}p2->next = p1->next;return head;}void Dijkstra(V_sub_S *head, int s){struct V_sub_S *p;int min;S[0] = s;for(int i = 0; i < N; i ++){D[i] = G[s][i];}for(i = 1; i < N; i ++){p = head->next;min = p->num;while(p->next != NULL){if(D[p->num] > D[(p->next)->num])min = (p->next)->num;p = p->next;}S[i] = min;head = DelMin(head, min);p = head->next;while(p != NULL){if(D[p->num] > D[min] + G[min][p->num]){D[p->num] = D[min] + G[min][p->num];}p = p->next;}}}void Print(struct V_sub_S *head){struct V_sub_S *p;p = head->next;while(p != NULL){if(D[p->num] != MAX){cout << "D[" << p->num << "]: " << D[p->num] << endl;p = p->next;}else{cout << "D[" << p->num << "]: " << "∞" << endl;p = p->next;}}}int main(){struct V_sub_S *head;cout << "输入源点s (0到4之间): ";cin >> s;head = create();Dijkstra(head, s);head = create();Print(head);system("pause");return 0;}运行结果:四、算法分析(与改进)对于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带权有向图,如果用带权邻接矩阵表示这个图,那么Dijkstra算法的主循环体需要O(n)时间。

这个循环需要执行n-1次,所以完成循环需要O(n2)时间。

算法的其余部分所需要时间不超过O(n2)。

II 分支限界法求解分支限界法是一种经典的算法,求解目标则是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一个解,是在满足约束条件的解中找出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解。

一、问题描述与分析分析过程:在分支限界法中,每一个活结点只有一次机会成为扩展结点。

活结点一旦成为扩展结点,就一次性产生其所有儿子结点。

在这些儿子结点中,导致不可行解或导致非最优解的儿子结点被舍弃,其余儿子结点被加入活结点表中。

此后,从活结点表中取下一结点成为当前扩展结点,并重复上述结点扩展过程。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找到所需的解或活结点表为空时为止。

二、算法设计(或算法步骤)算法思想:分支限界法常以广度优先或以最小耗费(最大效益)优先的方式搜索问题的解空间树。

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用一极小堆来存储活结点表。

其优先级是结点所对应的当前路长。

三、算法实现#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 9999 //定义无穷大/***Graph类,用以存放有关图的所有信息*/class Graph{public://---------------------------//param int 初始节点编号//--------------------------void ShorestPaths(int);void ShowDist();Graph();private:int n; //图的节点个数int *prev; //存放顶点的前驱节点int **c; //存放图的邻接矩阵int *dist; //存放源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节点*/class MinHeapNode{friend Graph;public:int getI() {return i;}void setI(int ii){i = ii;}int getLength(){return length;}void setLength(int len){length = len;}private:int i; //顶点编号int length; //当前路长};/***最小堆*/class MinHeap{friend Graph;public:MinHeap();MinHeap(int);void DeleteMin(MinHeapNode &);void Insert(MinHeapNode);bool OutOfBounds();private:int length;MinHeapNode *node;};Graph::Graph(){int wi = 0;int yi = 0;cout<<"请输入图的节点个数:";cin>>n;cout<<"请输入图的邻接矩阵:(无穷大请以9999代替)" << endl;c = new int*[n+1];dist = new int[n+1];prev = new int[n+1];//------------------------------//初始化邻接矩阵//------------------------------for (wi = 0; wi <= n; wi++){c[wi] = new int[n+1];if (wi == 0){for (yi = 0; yi <= n; yi++){c[wi][yi] = 0;}}else{for (yi = 0; yi <= n; yi++){if (yi == 0){c[wi][yi] = 0;}else{cin >> c[wi][yi];}}}}//----------------------------------//初始化数组//----------------------------------for (wi = 0; wi <= n; wi++){dist[wi] = MAX;prev[wi] = 0;}}void Graph::ShowDist(){cout << "从源点到该节点的最短路径:" << endl;int i = 0;int temp = 0;for (i = 1; i <= n; i++){cout << "dist[" << i << "] = " << dist[i] << endl;}cout << "从源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 dist[n] << endl;cout << "其路径为:";temp = n;while(temp != 0){if (prev[temp] == 0){cout << (temp);}else{cout << (temp) << " <- ";}temp = prev[temp];}cout << endl;}void Graph::ShorestPaths(int v){MinHeap H(n); //最小堆MinHeapNode E; //扩展节点E.i = v;E.length = 0;dist[v] = 0;//搜索问题的解空间树while (true){int j = 0;for (j = 1; j <= n; j++){cout<<"c["<<E.i<<"]["<<j<<"]="<<c[E.i][j]<<endl;if ((c[E.i][j] != MAX) && (c[E.i][j] != 0)){//节点控制关系if (E.length + c[E.i][j] < dist[j]){dist[j] = E.length + c[E.i][j];prev[j] = E.i;//加入活结点优先队列//若节点为叶子节点,则不加入活结点队列if (j != n){MinHeapNode N;N.i = j;N.length = dist[j];H.Insert(N);}}else{H.DeleteMin(E);}}}if (H.OutOfBounds()){break;}cout<<"上一个扩展节点"<<E.i<<" "<<E.length<<endl;H.DeleteMin(E);cout<<"下一个扩展节点"<<E.i<<" "<<E.length<<endl;}}MinHeap::MinHeap(){length = 10;node = new MinHeapNode[length+1];for (int i = 0; i <= length; i++){node[i].setI(0);node[i].setLength(0);}}MinHeap::MinHeap(int n){length = n;node = new MinHeapNode[length+1];for (int i = 0; i <= length; i++){node[i].setI(0);node[i].setLength(0);}/***取下一个扩展结点,并删除此节点**算法实现其实是用下一个节点的信息替代现有节点的数据**首先在现有的节点中,找出length最短的节点**然后将此节点的数据替换原有的数据*/void MinHeap::DeleteMin(MinHeapNode &E){int i = 0;int j = 0;j = E.getI(); //用来删除原来的扩展节点node[j].setI(0); //置零node[j].setLength(0); //置零int temp = MAX;//-------------------------------------//选择可扩展节点中length域最小的可扩展节点//将所选择的扩展节点的数值替换原有的扩展节//点的值,最后在可扩展节点队列中删除原扩展//节点,删除方式为:所有域置零//-------------------------------------for (i = 1; i <= length; i++){if ((node[i].getLength() < temp) && (node[i].getLength() != 0)){E.setI(i);E.setLength(node[i].getLength());temp = node[i].getLength(); //temp中始终为最小值}}}/***加入最小堆**此处添加按节点编号添加,即对应的节点编号添加时**对应队列中相应的编号,即节点5则添加到队列中5号**位置*/void MinHeap::Insert(MinHeapNode N){node[N.getI()].setI(N.getI());node[N.getI()].setLength(N.getLength());}/***判断最小堆是否为空bool MinHeap::OutOfBounds(){int i = 0;bool flag = true;for (i = 1; i <= length; i++){if (node[i].getI() != 0){flag = false;}}return flag;}int main(){Graph graph;graph.ShorestPaths(1);graph.ShowDist();return 0;}/*输入节点数为5输入邻接矩阵为:{ 0 ,2 ,9999,1 ,49999,0 ,5 ,2 ,99999999,9999,2 ,5 ,99999999,9999,9999,0 ,29999,9999,9999,9999,0} */运行结果:四、算法分析(与改进)分支限界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 空间复杂度:O(n*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