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湖北省黄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豁口刘洪文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
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
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
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
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
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
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
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
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
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
老赵头心里明白,咬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向岸边延伸。
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
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
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雪诗试题及答案
雪诗试题及答案1. 雪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A. 春日花开B. 夏日炎炎C. 秋日丰收D. 冬日雪景答案:D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舟”和“独钓”分别代表了什么?A. 孤独与寂寞B. 热闹与喧嚣C. 繁华与忙碌D. 宁静与和谐答案:A3. 雪诗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春日赏花B. 夏日纳凉C. 秋日收获D. 冬夜归家答案:D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比喻了什么?A. 春天的花朵B. 冬天的雪花C. 秋天的果实D. 夏日的云彩答案:B5. 雪诗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念家乡B. 赞美自然C. 抒发壮志D. 感慨时光答案:B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胡天”指的是哪里?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东海答案:B7. 雪诗中“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述了什么场景?A. 狩猎B. 战争C. 旅行D. 农耕答案:B8.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的“梅”和“雪”分别象征着什么?A. 纯洁与坚韧B. 热情与冷漠C. 富贵与贫穷D. 智慧与愚昧答案:A9.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中的“万花纷谢”指的是什么?A. 春天的花朵凋谢B. 夏天的雷雨C. 秋天的落叶D. 冬天的雪花飘落答案:D10. “雪诗”中“寒梅点缀琼枝腻”中的“琼枝”是什么意思?A. 玉制的树枝B. 雪覆盖的树枝C. 冰雕的树枝D. 金属制的树枝答案:B。
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1. 千家诗的作者古人,是谁?答案:陆游2. 杜甫的诗《登高》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答案:春天的忧虑与苦闷3. 下面哪位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答案:杜甫4. 百家姓的作者是谁?答案:谢灵运5. 以下哪篇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a) 《长恨歌》b) 《钱塘湖春行》c) 《滕王阁序》d) 《江南逢李龟年》答案:d) 《江南逢李龟年》6. 请根据下面的《钱塘湖春行》片段,回答问题。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段诗描绘了什么场景?答案:归乡的艰难与困苦7. 下面哪位诗人是北宋时期的作家?答案:李清照8. 以下哪篇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送元二使安西》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答案: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9. 鲁迅的散文作品《药》中,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鲁迅在医院见到的社会现象10. 请根据下面《春晓》的内容,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答案:春天清晨的生机与变化11. 下面哪一篇是苏轼的作品?a)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 《静夜思》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夜泊牛渚怀古》答案: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2. 孟浩然的作品《春晓》与《登鹳雀楼》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案:自然界的美与人生的短暂13. 以下哪一篇是王维的作品?a) 《绝句》b) 《饮酒》c) 《悯农》d) 《早发白帝城》答案:d) 《早发白帝城》14. 以下哪一篇是白居易的作品?a) 《春望》b) 《乌衣巷》c) 《秋夜寄邱员外》d) 《回乡偶书》答案:d) 《回乡偶书》15. 下面哪位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答案:李白以上是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
篇一: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二: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三: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 .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颔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天鹅布封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
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
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波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 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 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 分) 【小题 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 。
(不少于 2 联)(2 分) 答案【小题 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 ④客 居【小题 1】 D【小题 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 一样痴的人呢! 【小题 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 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 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柴门闻犬吠,1/5风雪夜归人。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1704-全国-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及答案
1704-全国-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杂文《春末闲谈》谈论的主要问题是()(1分)A:家庭伦理B:社会文化C:妇女问题D:儿童教育2、散文《白马湖之冬》中体现出来的作家情绪是()(1分)A:哀伤忧郁B:处事泰然C:孤寂的绝望D:乐观开朗3、散文《吃瓜子》对国人嗑瓜子技能的娴熟所持的态度是()(1分)A:嘲讽B:认同C:赞美D:冷漠4、作品《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文体是()(1分)A:诗化小说B:报告文学C:闲适小品文D:话剧5、话剧《上海屋檐下》的结构方式是()(1分)A:陡转式B:蛛网式C:横截面式D:明暗双线式6、话剧《屈原》中逼迫太卜郑詹尹送毒酒给屈原喝的人物形象是()(1分) A:张仪B:上官靳尚C:南后D:宋玉7、评剧《花为媒》和京剧《三打陶三春》的作者是()(1分)A:吴祖光B:贺敬之C:路翎D:田间8、话剧《升官图》为了避免国民党当局的刁难,作者有意设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分) A:民国初年B:抗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清朝末年9、诗歌《采莲曲》描绘了采莲少女的劳动场景,诗人由此表达的情感是()(1分)A:向往平和宁静的生活B:直面冷酷的人生C:向往热闹喧嚣的生活D:向往火热的战斗人生10、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辛笛诗歌创作“思想知觉化”特色的是()(1分)A:“人民呵,/在辽阔的大地之上,/巨人似的,/雄伟地站起”B:“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C:“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1、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的“志”指的是()(1分)A:《语丝》B:《论语》C:《小说月报》D:《新青年》12、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描绘湖光海景的艺术特点是()(1分)A:严肃的说教色彩B:浓郁的抒情色彩C:犀利的批判意味D:幽默的讽刺意味13、下列选项,体现了鲁迅绝望而又决然反抗精神的意象是()(1分)A:死火B:雷峰塔C:细腰蜂D:老马14、“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雪夜归(15分)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
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
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
她绕着墙走过去。
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
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
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
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
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她也不叫他失望。
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
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
但她却怕极了。
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
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
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⑥她觉得很冷。
风雪夜归人阅读理解
风雪夜归人阅读理解风雪夜归人①一个腊月飞雪的黄昏,我带儿子回老家,车子在马路上行使,透过窗子可以看见辽阔原野上被白雪覆盖的房屋和村庄,还有孤独的大树在冷风中惆怅。
②坐在身旁的儿子兴奋地说,真是太美了,他想到雪原上去——在那儿开心地奔跑、打雪仗儿、用谷粒捕鸟……我听了说,30年前,我曾经在那片雪原之上走了一夜,那时的雪原没有公路,完全是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
儿子疑惑地望着我。
③于是我告诉他,30年前也是一个腊月飞雪的黄昏,少年的我从一所中专学校放假回家,因为车子在下午5点就到达了终点站,我必须走50公里小路的那片雪原后,才能回到家中。
如果我花2元钱在停车的县城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往家赶,完全就可以不走那片令人恐惧的雪原夜路。
可是因为囊中羞涩,又想赶快回家见到重病在床的父亲,就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包裹拔腿上路了。
④那一夜我在雪原上走迷路了,弯曲泥泞的小路,飞雪阴冷的寒气,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风声,一切让我痛苦而又后悔不已。
我想,如果我有钱就会住在饭馆里,就会吃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饺子,喝腊月里驱逐寒气的甜姜汤,然后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然入梦。
可是走在雪原上的我,只有高一脚低一脚的蹒跚脚步,只有腊月归家的迫切愿望和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恐慌心灵。
我不敢哭出声来,因为怕引来狼和其他什么动物。
我也不敢大声呼喊,虽然呼喊可以壮胆热身,可是我怕喊声也会招惹雪原之上的杀机和灾难。
⑤终于我再也走不动了,在一间无人的破庙里歇下脚,屋外的院落里有一枝腊梅正开出花儿——馨香四溢。
我搂紧身上包裹,因为包裹里装着带回家给父亲吃的茶叶、米酒、笋干、腊肉……这是我从一学期的生活费里节省下来的钱买的。
那时我每月的菜饭票只有11元,每餐只吃5分钱一小碗的萝卜或冬瓜,有时连1角钱一碗的青菜也舍不得吃,更不用说买鱼吃肉了。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父亲见到我带给他的“年货”时,内心会感到欣慰无比。
⑥我在旧庙的草堆上睡熟了。
当我冻醒之后,全身发热高烧,我立刻吓得起身在屋里跑步,并力图让身体恢复正常……欣喜的是第二天凌晨很快到来了,我立刻背着包衷坚定地重新出发...⑦今天,我与儿子又走在腊月回家的飞雪原野之上——如今有了宽阔的马路,还有轻松奔驰的豪华轿车,儿子是不会有我经历的那一段人生艰难感受的。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①芙蓉山:地名。
②苍山:青山。
③白屋:贫家的住所。
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④犬吠:狗叫。
⑤夜归:夜晚归来[译文]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
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阅读训练及答案](1)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白贫)(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日暮苍山远)(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时间顺序)(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白屋风雪夜)[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满山的灯笼火把①我的父母长年在野外工作。
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②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
傍晚,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
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
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打着赤脚抄近路回家。
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脚下一滑,坠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A.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③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④雨渐渐小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⑤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⑥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B.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⑦当乡亲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1.【内容梳理】在“我”的眼中,灯笼火把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一线→()→()→()2.【品读句子】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画线句子A是对“我”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
这句话体现了“我”的哪些心情?在语段右侧方框内作批注。
(2)画线句子B体现了乡亲们寻找“我”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的。
3.【阅读感悟】当读到第⑦段时,状状用批注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疑问,请你解答。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
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
”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
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
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
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2022.11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12分)1.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窗棂(líng)筵席(yán)稍逊(sùn)鸠占鹊巢(què)B.教诲(huì)轻觑(qū)飘逸(yì)自吹自擂(léi)C.濡养(rú)歧路(qí)恪守(kè)矫揉造作(jiǎo)D.恣睢(sui)栈桥(zhàn)掺杂(cān)彬彬有礼(bī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阔绰走头无路无缘无故根深蒂固B.褴褛置之不理郑重奇事不言而喻C.拮据断章取意持之以恒腐草为萤D.桑梓歇斯底里箪食壶浆思贤若渴3.下面选文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它无需唤醒,它一直都在。
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______了我们的血脉,______着我们的容貌,______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A.融入塑造淬炼B.融入淬炼塑造C.塑造淬炼融入D.塑造融入淬炼4.选出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C.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5.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理解作者思想和诗歌背后文化意蕴的关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娃娃回家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雪山,“叮咚”,一个水娃娃从山上跳了下来。
水娃娃顺着山往下跑,她看见了一条欢快的小溪流。
小鹿喜欢在水里洗澡,想请水娃娃留下来。
小鹿说:“我给你红花,我给你绿草……”水娃娃回答说:“谢谢你,可是我想念我的海洋妈妈!”水娃娃继续向前跑,她看见一条宁静的河流。
青蛙喜欢在河里游泳,想请水娃娃留下来。
青蛙说:“我给你荷叶,我给你柳梢……”水娃娃回答说:“谢谢你,可是我想念我的海洋妈妈!”水娃娃继续向前跑,她看见了一个美丽的湖泊。
青鱼喜欢在水里划水,想请水娃娃留下来。
青鱼说:“我给你卵石,我给你水泡……”水娃娃回答说:“谢谢你,可是我想念我的海洋妈妈!”水娃娃跑呀跑,跑呀跑,终于回到了海洋妈妈的怀抱。
(1)“叮咚”是表示________的词,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水娃娃路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最终到了________。
以上横线上填的字的部首都是________。
(3)水娃娃遇到了这些朋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请把这些朋友说的话用“________”画出来。
(4)想一想:水娃娃还可能经过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仿照短文的写法写一写。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妈妈太阳是世上万物的母亲。
她,为了看望自己的儿女,从东海出来,走了整整一天,现在,又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看,她正举着红头巾向儿女们告别。
这红头巾映红了水,也映红了村边的树林。
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着:“太阳妈妈,再见。
太阳妈妈,晚安。
”路旁的向日葵,依依不舍地望着那在晚风中飘动的红头巾,不知道在想什么。
(1)句子中表示“非常留恋,不愿离开”的意思的成语是________。
(2)文章想象丰富,把太阳想象成________,把世上万物想象成________,把晚霞想象成________。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3的副本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不怕挤。
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
像壳里的仁,各自各。
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
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
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千万里以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
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窗帘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①,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
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
②,天空就不会那么单调枯燥。
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
距离增添了神秘。
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
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迷离惝恍,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
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个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
毋宁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③,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
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答案:①而一扇挂着窗帘的窗户②而有了云霞的掩饰③如果你不屑挂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中的“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和后文中的“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的相对关系,可以推测出此处应填写“而一扇挂着窗帘的窗户”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前文说“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并举了“白昼的阳光”的例子,与②处形成对应。
后文中说“天空就不会那么单调枯燥”,补写时应思考怎样才能让天空不单调枯燥,可推测出此处应填写“而有了云霞的掩饰”之类的内容。
③处,根据上下文可推测。
2.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段意,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古诗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练习附答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B. 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C. 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D. 此诗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3.赏析名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参考答案:1.D“空间”改为“时间”。
2.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 “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评点苏诗》卷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
”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
”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用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
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
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材料二阅读《荷塘月色》,我们感受到诗情画意。
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先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作者所写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
这样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娴熟而有个性的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屋舍》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屋舍》含答案(2023秋·上海·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屋舍傅菲①屋舍特别经得起破旧,像一个人,特别经得起衰老。
墙,是黄土墙。
瓦,是红土瓦。
四面黄土墙,前后各开一扇门,两个斜屋顶,便是一间河边的屋舍了。
一间屋舍可以住人三百年。
②红土瓦要经五十年以上的日晒雨淋,黏土烧制出来的红色才褪尽,成了黑瓦。
瓦楞上有了狗尾巴草,一根两根,竖起来,随风招摇。
瓦垄里,乌青的苔藓长了毛茸茸一层。
夏季,青苔卷曲,晒干了的玉米须一般,都以为它死了,可阵雨绕着村子跑了一圈,它又肿胀起来,黑须吸饱了水分,过了一夜,青黝黝的。
③谷雨时节,燕子衔来唾泥、草屑、脱落的鸟羽,在房梁下筑巢。
雏燕长出了黄喙,唧唧,唧唧,在窝里,不知疲倦地叫。
燕子飞进门口,巢里一下子探出四五只脑袋,张开喙争食。
有了燕子,屋舍像多了一群小孩,有了生机和气象。
燕子是家里长居的亲戚,假如家里突然有一年燕子不来,全家人都会落寞,猜想着,燕子怎么不来了呢?母亲对我讲,燕子来的时候,要飞过汪洋大海,再远再累,不畏路途千辛万苦,都会回到旧年的屋舍。
④做房子,是大事。
柱子、房梁和大门,用料都不能马虎。
下地基,竖大门,上梁,乔迁,都要挑选吉日。
⑤建一栋房子,需要准备几年,甚至几十年。
木料、石头、粮食、菜蔬、工具、劳力、钱银,都不可或缺。
积个十年二十年,准备得差不多了,看了风水,打了木桩,再请来石匠、木匠,下地基。
下地基,动土了,放鞭炮,上香,算是请土地神,请来亲友乡邻,吃一餐。
石匠必是老师傅,德技受人尊崇,腰扎红布条,挖第一铲土,泼洒一碗烧酒,喝唱:“福耶——天地吉祥,日吉西阳。
先请阴阳,再请鲁班。
请到鲁班先师,缔造万年华堂。
左边造起金银铺,右边造起囤谷仓。
”⑥墙是夯墙。
泥是黄泥,黏土,掺石灰,用铲搅拌,一畚箕一畚箕,倒在一个夹板里,用两头狼牙棒一样的木柞,夯。
一木柞,一木柞,双手抱着木柞夯。
夯了夹板,才知道什么是苦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测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共8分)《中国诗词大会》一期期节目,热潮汹涌,“文化自信”四个字更是被深深烙印..在每个观众的心间。
“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
”这正是《中国诗词大会》创立的(chūzhōng),也是节目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中国式浪漫”频频掀起大众热议。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等诗句,又一次拨动了每一个中国人最温柔的心弦..。
以中国的古典诗词来诠释这一场人类盛会,不但为比赛增添了艺术之美,而且向世界(zhāngxiǎn)了文化自信。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chūzhōng)②(zhāngxiǎ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烙印②心弦(3)文段中的“翩”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表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2分)(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辞”的三个义项。
文段中“川不辞盈”的“辞”意思是。
(填序号)(2分)①文辞;言辞。
②告别。
③躲避;推托。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 分)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
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
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传承古法,延续文化根脉②掌握精髓,坚持守正创新。
传承,既是要以艺立身,更是要以德树人。
故宫古钟表修复师王津说③“要是从这代人就开始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干呢④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1)在文中对应序号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适合的一项是(2分)( )A. , 。
: ”。
B. 、; : ? ”C. , ; , ”。
D. 、。
: ?”(2)可以替换画横线句子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如果⋯⋯就⋯⋯B. 不仅……而且……C.要么……要么……D. 只有……才……(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段中第一句的句子主干是“传承是桥”。
马亚伟《风雪夜归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5分)风雪夜归人马亚伟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
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
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
”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
”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
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
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
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
“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
“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
”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
“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
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
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
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
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
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
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
”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
2021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9 古诗二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远——( ) 白——( )2. 给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宿.芙蓉山( ) ①房子 ②住,借宿 逢.雪( ) ①遇上 ②每次 白屋..( ) ①白色的屋子 ②茅草屋 3. 把诗句和意思连一连。
天寒白屋贫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类文阅读—20 雾在哪里雾在哪里山雾像群贪玩的孩子,大清早就喜欢在山谷里奔跑,一会儿从山下跑到山上,一会儿又钻进了密林。
它们是在追逐嬉闹,还是在林中捉迷藏?太阳公公起床了,露出了红红的笑脸膛儿。
渐渐地,山雾不见了。
它们是跑累了,悄悄地到林中歇息,还是躲进草丛,变成了晶莹的小露珠,偷偷地望着过路的孩子微笑呢?1.填一填。
()的笑脸()的露珠()地歇息()地望着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3.按要求写句子。
(1)山雾像贪玩的孩子。
看图仿写比喻句:(2)一会儿...从山下跑到山上,一会儿...又钻进了密林。
(用加点词写句子)4.从哪里看出山雾像群贪玩的孩子?用“”画出来。
雾在哪里1.红红晶莹悄悄偷偷2.太阳公公起床了,露出了红红的笑脸膛儿。
3.示例:(1)天上的星星像一盏盏明灯。
(2)海洋馆里的海豚一会儿腾空飞起,一会儿钻入水中。
4.大清早就喜欢在山谷里奔跑,一会儿从山下跑到山上,一会儿又钻进了密林。
假如风有颜色假如风有颜色,我希望它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红色。
夏天,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人们大汗淋漓。
这时,一阵蓝色的风摆动着宽阔的翅膀,翩然而至,它吹拂着大地,顿时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冬天,漫天雪花,大地像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人们觉得很冷。
这时,一阵红色的风吹过,房子变成红色的,树也变成红色的,不但很暖和,而且很漂亮。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美丽——()2.为什么希望风是蓝色的?用“”画出文中有关句子。
3. 为什么希望风是红色的?用“”画出文中有关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二: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三: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 .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颔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天鹅布封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
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
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波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藏到灯芯草丛里,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欢喜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
古人描写的那些和鸣锵锵的天鹅,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
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
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
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告别。
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
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歌。
这个传说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根本不愿意怀疑它。
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
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
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文章画线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中,(1)“天生的美质”指什么?(2)“自由的美德”指什么?试以简洁的语言回答。
(4分)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内容,谈谈作者对天鹅的歌声有何评价。
(5分)文章通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刻画天鹅?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第二段以工细之笔描绘天鹅的航行英姿,如在眼前;第四段中通过对比“野天鹅”与“我们的鸣禽”的叫声,凸现了前者的特点。
b、作者心中有爱,笔端含情,不仅描摹了天鹅“天生的美质”,更表屯它“自由的美德”,使全文情景交融,情理交汇。
c、本文结尾一节情文并茂,天鹅的临终绝唱哀婉凄怆,深沉动人,曾经打动了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者,也成了文学艺术史上传诵不绝的佳话。
d、作者先虚后实写,形神结合、细腻生动地刻画了美丽而又温和的天鹅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天鹅的礼赞之情。
e、文章两次引用神话传说,巧妙点染,使天鹅不同凡俗的形象有所附丽,焕然生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李汉荣我理解,所谓写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盈着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
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诗意和美感,在每一个人的天性和情感里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人,活在天地间,活在万物的怀抱中,活在无限苍茫神秘的宇宙中,也活在文化和历史中,活在对已知事物的感受中,也活在对未知领域的想象中,活在对生的感恩对爱的感动里,有时也活在对死的遐想中。
哲人说:活出意义来。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想,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当然,人活着,还有责任、义务、道德和事业。
但我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感到诗意和美感的时刻,那些令我们陶醉、沉浸、升华的时刻,那些让我们变得纯洁、高尚、美好的事物,常常让我们感到活着的珍贵和可爱,每每在这时候,我们会感到活着的意味和意义。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不是在物质的追逐和满足中能够获得的。
人,不过一百来斤的重量,在无穷宇宙面前无疑极其渺小,对物质的享用终归有限,而且,人在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刻,并不是人“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能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发现了生存的诗意和美感。
诗意何处寻?美感何处寻?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里的“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妨把无边的大自然叫做“外宇宙”,把无边的内心叫做“内宇宙”。
诗意和审美,即来自人的“内宇宙”和“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
我凝视静夜的星空,星空也凝视我,星空也进入了我的内心,有限的我与无限的宇宙星空融为一体,我常常被一种“无限感”所震撼,这个时刻,我感到我与万物同在。
与永恒同在,我的内心变得澄明浩瀚无际无涯。
我的一本诗集《驶向星空》就记录了我的这些体验。
我常常漫步于山间、田野、林中、水畔,有时就静坐在溪水边或仰躺在树林里,看白云倒映于水面,耐心地洗涤着它们各种样式的衣衫,我的心也变得清洁透明;我从瀑布的声浪里感受到一种壮烈的情怀;我从野画眉、布谷鸟的叫声里学到一种说话和写作的方式。
这就是:率真和自然。
我喜爱一切鸟,我觉得鸟语是值得推广的“世界语”;我爱青山,尤其是雨后的青山。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两句词说出了我对青山的感觉。
他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我爱白雪,我爱虹,我爱夜空中的月亮,我爱蜻蜒和蝴蝶,它们是花和草的知音和伴侣,它们款款的影子,出没在大自然,也出没在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我爱动物,牛马羊狗猫松鼠,世上没有卑*的动物,你仔细注视,会发现它们的体态神情是那样美那样和谐,而它们目光中的忧郁和感伤,又令人同情,我常常痴想着,它们能与我交流一点什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命运的看法;我爱一切植物,植物以它们无尽的绿色和果实美化了这个世界,也喂养了这个世界,我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界的散文和诗歌(包括《山中访友》等等),当我写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时候,内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和感恩,一片落叶也会在我笔下呈现它亲切细密的脉纹,我像是看到了大自然的隐秘手相,甚至,一片雪,一声虫鸣。
一阵雨打玻璃的声音,都会在我心底溅起情感的涟漪,我总是努力用语言挽留这些微妙的、深切的、诗意的时刻。
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深深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写作就是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诉说和万物诉说。
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的动人的表情和语调,就这样,(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每当这时候,我感动,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语文学习》2005年第2期).根据文意,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4分)(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文中作者说“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人们会“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
这里的“悲剧美”指的是什么?(请分条简答)(6分).结合全文看,作者认为“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6分).作者在文中说,“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26.“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答:27.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6分)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送郑侍御谪闽中⑴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
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⑶大都:大概。
27.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8.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篇四: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五: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风雪中的生命救援,2015年江门边检站官兵图片,风雪夜中的一盏灯阅读答案,2015生命安全与救援作业,风雪夜归人话剧视频,生命安全与救援答案风雪中的生命救援时间:2016年01月07日05:19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原标题:风雪中的生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