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修谱牒叙事中世系文本类型与观念阐释-最新年文档
谱牒文化丨现今修谱面临的实际问题
![谱牒文化丨现今修谱面临的实际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6f8ad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6.png)
谱牒文化丨现今修谱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国新一轮的修谱,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
虽然是自发式的民间修谱,但发展迅速,已遍及各省市,并少数民族,无论大姓或小姓,都参与热潮中,真可谓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坦白地讲,此次修谱是民间性的,又是自发式的,无人管理,自然没有统一标准,难免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此,既要正视,又要关爱,还要有组织有步骤,加以必要的引导。
为之我们从大批各式各样族谱和大量文论中,找出有待改进的问题,现归纳如下:1、名称不规范现观族谱,名称很不规范,其表现是:要么千篇一律,均标《某氏族谱》、《某氏宗谱》;要么在市县内,仅几个支派联合修的族谱,却冠上“通谱”、“统谱”名称,表与里不协调;还有标上不常用的名称,或名称很长等等。
给收藏、阅读与编辑带来困难,有经验者,应将区划或里籍冠在谱名之时,或冠以堂号和几修等内容。
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修次;《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陇西李氏宗谱》,有地望、姓氏。
像这类取名方式,在家谱中并不常见,应当将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比较适宜。
2、体例随意性大阅读新修族谱,不难发现,其族谱体例’随编修者的理论水平而定,自然体例完备与否,亦随编修的自身学识而决定其高低。
无论史识高者低者’当前体例有三个共相:一是完全沿裘了旧式体例,不是说旧式体例不用,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毕竟族谱体例起源于宋代,距今千有余载,社会已越三个时代,科学极大进步,经济突飞猛进,人口急剧增长,族谱门类已相应增加很大,若纯粹釆用旧体例,特别是“世系”,旧体例明显不适合;二是变招图新,虽有变化,不知从何处下手,想当然地在旧体例基础上,保留一些,删除一些,增添一些,虽曰体例,却不伦不类;三是对所编写的全部内容,不分门类,不分层次,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在纲目编制上一味横呈条目,犹显臃肿繁多,易于造成“开卷了然,闭卷茫了”的感觉。
如是等等,虽曰体例,却令有识者喷饭,让无识者厌然,给谱学蒙上尘垢。
修 谱 琐 谈(修改版)
![修 谱 琐 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7006dc26fff705cc170a5a.png)
修谱琐谈谢五八谱,是指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以一定的形式编辑起来的书籍。
这里的“谱”专指家谱。
家谱又叫家乘、族谱、宗谱、谱牒等。
家谱是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是以姓氏血缘为单位编就的特殊“史记”,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
它记录着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无始无终过程。
因此,家谱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而修谱则是中国人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少数国家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2007年第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篇封面文章,标题是:《姓氏:中国最珍贵的遗产》。
文章说:中国有汉姓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4329个,三字以上姓1615个,东南西北中,油盐柴米酱醋茶等都是姓。
尽管中国历史上仅汉人用过的姓氏就有一万多个,但宋代编的、现在还在流传的一本姓氏书的书名只叫《百家姓》,不叫《千家姓》或《万家姓》。
尽管它实际收入的姓氏有500多个,但名称还是以“百”为单位。
可见留存下来的古姓氏并不多了。
据现代人统计,现在还有人在使用的姓氏有3000个左右。
一个几千年前的古老姓氏,经过朝代更替、战争、杀戳、灭族、疾病、瘟疫、洪涝、干旱、地震等人为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大批量人员死亡,以及被别姓兼并而能够遗存下来,已是十分不易了。
能繁衍成为姓中大族,那简直就是个奇迹。
(谢姓在当代的人口统计中稳居第24位,那是了不起的祖上功德)。
而这么多的姓氏,无论现在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要寻找到它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轨迹,只有靠从寻找它的家谱入手。
因为人是会一批批、一代代地死去的,“死无对证”了之后,只有从白纸黑字中寻找蛛丝马迹。
这样一来,不论我们研究国史,民族史,姓氏史抑或地方史,家谱就有了其他史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所以,自从发明以姓氏为单位修谱以来,各个姓氏不论人数多寡,都非常重视修谱,并将它作为血脉延续的命根流传。
各朝名代也十分鼓励修谱,在早期还由政府为各姓修家谱,称为“官修家谱”。
但从1949年后,由于社会变革的原因,政府把姓氏组织与族谱视为“封建”的东西予以否定,大陆上基本停止了修谱活动。
谱牒知识(1)
![谱牒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ef58cd3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3.png)
谱牒知识(1)1、什么是人的号?谱书中在人丁名后常又称谓号某。
所谓号,古释为:“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
”《夏官大司马》载:“家以号名。
”又注:“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
”一般意义上,人的号,即名以外的美称或自称。
2、什么是人的派号?谱书中派号,为族丁最主要的称谓。
它的重要性在于派号是已身在本族世系辈份的定位。
如某某的派号为“延才” ,“延” 即为派位。
-般族丁均有派号,派号在谱的编俢中起到了世系序次准确明了的作用,也可作其在本族中亲疏的人际交流及辈分位次的依据和称呼。
3、什么是人的字?谱中派号后又称字某,是人名或派号外的又一称谓,所谓“幼名、冠字”,即自岀生后取其名又冠字。
《礼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
”这就是说至二十岁成人时行冠礼加字。
《仪礼士冠礼》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
字的意义是名外的美称或尊称,现代人称为名字,实际是名与字的合称。
4、什么是谥号?《礼檀弓》曰:“死谥,周道也。
”《疏》注:“具易谥之制,实始于周也。
”又“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周则死后别立谥。
”所谓谥号,是由周代所制,对上层社会人物亡后按其生前业绩、品行给予评定而追加的称号。
其“谥法” 是:帝王之谥,由礼官议定;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
至东汉时,开始岀现私谥,即民间仿效私为,到宋代更为盛行。
不过谱中谥号虽有但不多见。
5、什么为代?代,《庄子·逍遥游》释:“又世也。
”代可释为世,代原意为更替,承而代之。
《家语》曰:“古之王者易代改号。
”后将代引申为人生育的新-辈,父子为两代,子为第二代,子又生子,称为第三代,在谱中称为代,实为一脉传承的代(辈)次。
6、什么为世?《维摩经》曰:“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谓世。
”即人之别为世,上下之代为世别。
如父子为两世,子为二世,又如“五世同堂” ,即某公有子、孙、曾孙、玄孙五世同堂生活在世。
世,在谱牒中以作数量词定其辈别。
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多习惯于称代,通俗易懂,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
源流世系资料编写说明
![源流世系资料编写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e5f6c21eff9aef8941e068a.png)
文端公长子世泽公世系四十世 其麟四十一世 有贵四十二世 天祥 生于清光绪壬寅年十月二十六,公元 卒于公元一九,,公曾于河头上设馆教学。
习经史,晓堪舆。
重家风,常围炉教益于子源流世系资料编写说明世系源流是指以本支系的上至始祖下到在世之人的脉络为线条的关联信息资料,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世别(代数)、名、字、号、官衔功名、生卒年、月、日、时、主要生平、婚娶、葬地(包括形状,经纬度)、配偶生卒年、月、日、时、封号、生育子女及女适嫁、配偶葬地(包括形状,经纬度)等要素。
近、当代社会人员已经不存在封号、谥号,无需再记录。
为了帮助各支系填写流源资料,特作如下说明:1、 世别 世别以元亮公为一世祖,馈(贵)三公为三十世祖,世字辈为三十六世祖。
2、 字、号 有就填写,无就不填写。
3、 官衔、功名 功名古人才有,今人只需填写职务(如科级、军人应有职务、军衔)、职称(主任医师、小教初、中级,中教初、中级。
事业编制的填写办事员、助师、初、中、高级)即可。
其余人员的资质等级(如会计师、工程师、一级电工等)。
4、 生卒年月日时 生卒年月日以公元纪年带干支纪年。
如:公元二0一六年(丙申)五月八日。
又如公元二0一六年(乙未)一月八日。
腊月三十以前为乙未,正月初一以后为丙申。
其他年份如此类推。
5、 主要生平 简单记录本人的经历,品德及其对他的评价。
6、 婚娶 主要有:妣###,#地#人之女,生子女情况,生卒年、月、日,葬地。
详见范列。
7、 葬地(包括形状,经纬度)详见范列。
经纬度确定方法是用智能手机下应用软件指南针,到现地就可读数。
单位是度、分、秒。
如105。
55’88”(读着:105度55分88秒)。
七家湾祠堂续修谱书编辑委员会二0一六年五月八日孙。
性秉之直,奉真理。
文革受辱,身心俱毁。
葬鹦哥庐阳鹦鹉回头形,东经一百零四 度四十一分五十一秒,北纬二十七度零六分三十七秒。
妣赫章上街夏永宏之女,生于,卒于,葬鹦哥庐一百零四度四十一分二十五秒,北纬二十七度零六分五十三秒。
家谱世系表中的文字记述及修辞用语规范
![家谱世系表中的文字记述及修辞用语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e5ba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9.png)
家谱世系表中的文字记述及修辞用语规范1、世系(文字记述)谱的页眉应根据本页中所记内容标明居住地所属房派 (参照吊线图眉标),并在眉标底部加一横线。
个别宗亲外迁异地或所居地址于页眉左上角地址不符时,应在该谱世系栏里注其居地。
打印时第几页不打格,不加框线。
2、文字编排格式参照本编委会所附样稿。
打印稿为16开即A4(29.6X21CM)纸,每页世系文字记述谱40行(不含页眉),每行40个宇(页面边距:左2.5CM、或2.OCM,上2.5CM,T2.OCM)。
文字规定:上谱人名用5号宋体加粗,正文用五号宋体字,眉标、世序标识用小四号宋体(或加粗)字。
每跨一代的文字记述前应将“缵公世序”和本地开基祖“XX公世序”列在页面中间。
3、时间的记述,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采用“朝代+帝号+年次(括注公元)+干支+月份、日期、时辰”,如“明隆庆二年(1568)戊辰三月二十二日巳时”;1911年以后至1949年可采用民国纪年,并括注公元;1949年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用汉字记叙。
阿拉伯字前加署“公元”字样。
介绍生、殁年时应将时间列在前,“生”、“殁”字样列在后,如“公元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巳时生,公元二00三年八月十日未时殁”。
1949年以前,原稿中仅有干支的时间应括注公元。
时间记述应仔细推敲并加以纠正,不能出现“哥哥比弟弟小”或者“十来岁就生小孩”或“一百多岁才生子”或者“先死亡后出生”等错误记述。
不能掌握具体时间的,不能写“XX”年间生(殁)或“X年吉月、吉日生(殁)等,而应书“生(殁)年末详(或失考)”、应注意干支中个别字的区别,如“戊”与“戌”,“己”与“巳”,“未”与“末”等不能错用。
4、世系谱对某人的文字记述顺序为:“XX长(次)子XX字、号、讳。
XX年X月X日X时生,事迹简介,XX年X月X日X时殁,葬X 地。
批(配)名讳,XX年X月X日X时生,何地何人之女,事迹简介,XX年X月X日X时殁、葬X地。
子几:……;女儿:……。
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
![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5d5f8b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7.png)
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
翟屯建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祠堂、族谱、族田是近世家族制度的三项标志.明中叶,近世家族制度形成以后,宗族设立谱局修谱成为纂修族谱的主要形式,但也还存在个人撰写家谱的现象.设立谱局修谱为公修族谱,个人撰写家谱为私撰家谱.本文主要从规模、篇幅与流传形式,体例与内容,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对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翟屯建
【作者单位】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安徽,黄山,2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浅析撰修家谱目的 [J], 牛玉瑛;;
2.徽州家谱史料价值探微——以《潭渡孝里黄氏族谱》为例 [J], 操宇晴
3.徽州家谱编修特点及其徽商特征——以《西关章氏族谱》为例 [J], 姚硕
4.徽州家谱编修特点及其徽商特征——以《西关章氏族谱》为例 [J], 姚硕;
5.族谱撰修与移民叙事
——以民国《云阳涂氏族谱》为例 [J], 廖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谱牒文化探讨
![谱牒文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36efc0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d.png)
谱牒文化探讨谱牒是随着家族制度而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书籍文献,科学地说,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是中国人民尊重祖先的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可谓史界瑰宝。
”谱牒具有记载乡村史、宗族史、家世史、名胜民俗等史料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方官僚保护门阀的工具。
关于中国谱牒的产生过程,一般认为,殷代已有一些简单的世系表,是家谱的雏型;较为完备、成熟的谱牒形成于西周。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够维持和发展。
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这就是谱牒。
谱牒是有文字以来,始终伴随着家族组织的一种文献,是家族组织的构成条件之一。
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庭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传播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家谱记载的内容又可反映当时的一些重要事件及经历,往往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属珍贵的人文资料。
它对研究中国的人文发展,及其构成有着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今天,炎黄子孙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华侨超过5500万。
每年大批华人华侨不辞艰辛,来到中国祭祀祖先。
中国人的这种寻根问祖情结,不能不说与延续数千年的家谱有关,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近数十年中,因族内人员迁移频繁,往往联络疏远。
几十年家谱形成的记载,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一旦中断,则无法补救。
续修和衔接即将中断的家谱,实为当代人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大事。
为什么要续修家谱?仰望星空,叩问大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被誉为“人生三大终极问题”,自古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和宗教界,至今还有很多人在苦苦求索、百思不解。
私修谱牒叙事研究的可行性
![私修谱牒叙事研究的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391600f5fab069dc50220182.png)
私修谱牒叙事研究的可行性[摘要] 私修谱牒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修谱牒的叙事性分析是历史叙事学在研究方向上一个重要的转型,在私修谱牒叙事分析研究较少的情况下,本文对“私修谱牒叙事”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通过私修谱牒与历史的错位与衔接阐释其叙事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私修谱牒叙事;历史叙事;意识形态;主观性;客观性近年来,谱牒的叙事研究逐渐兴起,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学者更关注官修谱牒的叙事研究,如对《春秋》、《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的叙事研究。
前人较少涉及私修谱牒的叙事研究,私修谱牒的叙事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倘若此种研究方法和模式是可行的,那么,私修谱牒叙事的概念究竟该如何界定?并且,其在中国历史叙事文化格局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这些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私修谱牒叙事自20世纪70年代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与《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问世以来,历史叙事成为现实。
论者在《元历史》中指出,“在该理论中,我将历史作品视为叙事性散文话语形式中的一种言辞结构”。
[1]其表明了海登·怀特的立场,即将历史作为一种言辞结构,并且是叙事性的,这样,传统历史与文学的明显界限在这里已经取消了,同时历史叙事也取得了独立性。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出现,标志着历史叙事成为一门新型的叙事学学科。
谱牒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记述具有血缘宗族之间世系关系的一种载体。
既然要对私修谱牒进行历史叙事分析,就有必要厘清谱牒、私修谱牒与私修谱牒叙事这三个概念的传承。
(一)谱牒起源与谱牒来源中国谱牒的起源时间有多种说法,比较重要的有五种说法,一是母系氏族起源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杨冬荃,其文《中国家谱起源研究》利用商代甲骨文、金文中的世系记载,以及文字产生以前的结绳家谱与口传家谱记载内容,通过社会学与民俗学的调查,证实了母系家谱的存在,最终认定“人类家谱的最早起源应该是母系社会的母系家谱”。
《谱牒学通论》序言(四)
![《谱牒学通论》序言(四)](https://img.taocdn.com/s3/m/4e0e90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c.png)
《谱牒学通论》序言(四)长期以来对于谱牒的价值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谱学的研究也很少有人问津,特别是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把这一类东西一律视为封建性糟粕而加以全盘否定。
十年浩劫之中,这类著作更是首当其冲地遭到焚毁,因而幸存者已经为数不多了,应当及早地加以抢救、整理和研究。
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对祖国文化遗产整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就会越发感到谱牒著作的重要性,它本来就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决不能因为它具有封建性而全部予以抛弃。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谱学的价值,历来各个阶级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尽管各自都肯定其地位和价值,但出发点却并不相同。
正如郑樵所指出的:“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1]这就点出了隋唐以前谱学的两大作用。
到了唐代,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第一条作用起了变化,它成了新掌权者用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统治、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政治斗争工具。
五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谱学的发展及其作用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就说明,谱学的发展,在每个不同阶段,不仅内容有别,而且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特点。
因而后来一些有远见的历史学家,也就纷纷提出把它看作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视为重要的地方文献。
邵晋涵就说:“家修谱牒,能使体例精覈,未始不列于著作之林,而世家之谱,更有裨于掌故。
”[2]可见他对家谱一类著作是何等的重视。
因为在他看来,“家之有谱,固与国有史、州有志而并重也”。
他的好友章学诚并直接把谱牒看作史学的支流,他说:“余惟谱历之学,仿于《周官》,所以奠系属、分经纬。
太史公集《尚书》、《世纪》,为《三代世表》,其遗法也。
魏晋以还,家谱图牒,与状述传志,相为经纬,盖亦史部支流,用备一家之书而已。
”[3]又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4]这都是从理论上来论述,家乘谱牒,也都属于史的范围。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https://img.taocdn.com/s3/m/d4440b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因为家谱族谱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身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历代都重视家谱族谱的编修。
唐代以前,家谱族谱的政治作用比较明显,选官、婚姻、人际交往都离不开它。
为了保证家谱族谱的权威性,家谱族谱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谱局」保存,以备必要时查验。
宋代以后,家谱族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旅成员,教育家族后人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
除了皇帝的家谱族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族谱均由私人修撰,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直至清代,政府才对家谱族谱中的行文和格式作出一些规定。
在清代,满族人家谱族谱尚具有一些政治作用,旗人袭爵、做官都需要出示得到官方承认的家谱族谱作为证明。
与唐代不同的是,旗人的家谱族谱是由家族自己纂修,自行保存,需用时只要送交官府查验就行了。
宋代以前纂修的家谱族谱,因年代久远,现在已基本亡佚,无从考察其纂修情况,我们只能从前人记录中略为了解一些。
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族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我们从中可以对明清时代的家谱族谱纂修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家谱族谱格式中国家谱族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族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族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族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族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之欧阳治创编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之欧阳治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d9adffae7fd5360cba1adbe9.png)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修谱发言稿
![修谱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79b9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1.png)
修谱发言稿第一篇:修谱发言稿各位宗亲: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龚氏源于黄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
至今已历四千多年。
纵观龚氏,数千年来以耕读为本,以仁义传家,名人雅士历代层出不穷,近现代以来由于社会变迁,等历史原因龚氏大宗谱所修不全,有些支脉脱节,以至有祖难辨。
这次非常荣幸,在宗族的帮助下追本溯源,我们顺利的找到我这支脉的承袭。
这对我这支脉意义很大。
我们族谱修订是为了敬祖强族,追本溯源,光前裕后。
明人伦,别长幼。
追念先辈美德,继承祖宗遗训。
为社会贡献力量,也为我们龚氏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宗亲们:今天隆重的颁谱大典,是地域割舍不断的同宗同源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会聚于此。
这是龚氏家族凝聚力的最好体现。
今后我们应该将这种血脉亲情更好的融入到龚氏大家庭之中。
构建和谐美满的龚氏家园。
最后祝各位先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华夏龚氏家风源远,福泽绵长!谢谢!篇二:开谱庆典会讲话稿开谱庆典会讲话稿横岭下村理事长熊端生各位贵客、各位老华、各位父老伯叔、兄弟姐妹们,大家新年好!我代表我个人及全家向各位拜年,祝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横岭下熊家已在73年前修过一次谱,那年与朱村两个族,可是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缴去烧毁了,从此失了谱,连五代以上的祖宗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祖宗来自丰城井冈。
今年3月份,贵溪制谱公司发起修谱,我们热烈响应。
据说贵溪南北两乡有34个熊姓村桩。
最近十几年来,各自分别认族或依片就片地把谱修成了,只剩下我们周坊四熊,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邀请黄源、叶源、朱村共四村。
因为各村都有修谱的心愿,所以一谈就成。
事情决定之后,我们即刻派了四个人带着谱师去丰城寻祖宗。
经过两天,运气好,寻到了根,印了老谱回来。
通过寻根认祖,我们才知道横岭下是丰城第三十世龙公,大约在康熙年间迁来横岭下,至今有370年的历史,是第15代人了。
家谱叙事话语特征研究——以河洛地区若干家谱为例
![家谱叙事话语特征研究——以河洛地区若干家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f64751b307e87101f696e9.png)
的关 系主要 是 一种 转 义关 系 。 修 撰者 在 编纂 时 , 以 自身 的意识 形态 影 响着 叙 事文本 , 赋 予本 宗族 有
关 事 件 的思 想 以不 同的 情感 价 值 , 他 们 所反 映 的 不仅 仅 是 指示 的事 物 或事 件 , 更 重 要 的是 要 让 本
宗 族成 员 回想 起事 物 所指 涉 的形 象或 事件 所 隐含 的意 义 . 因此 家 谱 文本具 有 较 多 的叙 事 比喻性 话
家 谱叙 事 话 语 特 征研 究 , 以河 洛地 区 若 干家 谱 为 例
6 0
家谱叙事话语特征研究
以河 洛地 区若 干 家谱 为例
王 忠田
( 郑 州成 功 财经 学 院科研 处 , 河南 巩义 , 4 5 1 2 0 0 )
[ 摘 要1 家谱 叙 事是 历 史叙 事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其 话语 是 以 直 义 为 主 , 转 义 为 辅 相 结 合 的 话语 形 态 。 直 义话 语 直 陈
志、 传、 文共六 种 叙 事体 例 。其 中史包 括 谱 序 、 姓 氏源 流 、 宗 族播 迁 等 ; 表 主要包 括 世 系 、 世 传等 ; 图 包 括 祖先 像 、 祠 堂图、 祭 祀 器物 图 、 住宅图、 播迁图 、 坟茔 图 、 书 院 图等 ; 志包 括祠 堂 志 、 讲堂志 、 碑记
作者简介 : 王 忠 田( 1 9 8 3 一 ) , 男, 汉族 , 黑 龙 江 黑河 人 , 文学 硕 士 , 研 究方 向 : 文艺学 , 民俗学。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 2 0 1 3年 国家社科 基金项 目“ 河洛 地区名 人家谱 收集 、 整理与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1 3 B T Q 0 3 8 ) 阶段性研究
家谱后记精品文档
![家谱后记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e4d41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家谱后记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
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谱后记【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家谱后记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家谱后记主要说明这次家谱编纂的经过、内容、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也可提出通过这次家谱编纂引人深思的看法,让后人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篇2】家谱后记后记该记录哪些内容写后记的人,不一定非要对你族过往修谱过程有所了解,但一定要对此次整个修谱过程全面了解。
就是从修谱开始启动之时到整个修谱过程结束都清楚,才能准确记录,并且有感而发。
这点非常重要。
了解了整个过程后,你才能知道修谱过程中做过哪些事,其中有哪些艰辛、哪些曲折、哪些事让你久久难忘、哪些人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哪些东西让你愤慨,哪些感想让你觉得应该留给子孙。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901f5552ea551810a687ef.png)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家谱序言40篇范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陈氏家谱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私修谱牒叙事中传记故事化特征及其情节编排——以河洛地区若干私修谱牒为例
![私修谱牒叙事中传记故事化特征及其情节编排——以河洛地区若干私修谱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e6c317ff00bed5b9f31d4f.png)
的选 择 方 式 。 修 撰 者 在 编 纂 传 记 人 物 时 带 有 历 史评 价 的普遍 性 , 这 也 促 成 了私 修 谱 牒 中人 物 传
牒 中 的人 物 传 记 则 是 这 一 形 式 的重 要 体 现者 。 本章 结合 历史叙 事学 , 从 传 记 人 物 生 平 故 事 化 主 的观性与 必然性 人手 , 对 私 修 谱 牒 中 的人 物 传 记 模式 进行 叙事 分析 , 试 图 总 结 出私 修 谱 牒 人 物 传
记类 型 呈现 的必然 性 , 修 撰 者 进 一 步 通 过 意 识 形
多 。在 谱 牒 叙 事 的 研 究 中 , 人 物 传 记 占有 重 要 的 地位 , 且 以其 生 平 故 事 化 的形 式 出 现 , 是 真 实 性 与 虚 构 性 的 综 合 体 。 但 诸 多 官 修 谱 牒 的 研 究 者
谱牒 的客 观 性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在 研 究 谱 牒
时; 谱 牒 修撰 者 与历 史 学家 一 样 , 在 编 纂 时 曾 孜
孜 以求 的 目标 是 如 实 直 书 , 追 求 其 客 观 性 。2 0 世 纪 以来 , 随着年 鉴学派 新历史 学派 的 出现 , 历 史 著 作 中 存 在 历 史 学 家 的 主 观 性 这 一 观 点 得 到 诸 多研 究者 的认 同 , 黑 格 尔 在 《历 史 哲 学 》中 指 出: “ 在 我 们 德 国语 言文 字 里 , 历史 这 一 名 词 联
记情 节结 构 的编排模式 。
一
、
传记 人物 生平故事 化的主 观性 与必然 性
上古金文谱牒及其叙事艺术
![上古金文谱牒及其叙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c1f4de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f.png)
上古金文谱牒及其叙事艺术
俞林波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6)006
【摘要】上古金文谱牒是用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之上的记载宗族发展的史书,其产生与中国古人追求个人与家族不朽的心理意识和维护家族生存、利益的现实需要紧密关联.商朝前期青铜器有铭文者甚少,有铭文者,也多以几字为限,商朝末年的铭文最长者不超过50字.周朝青铜器大量出现字数较多的铭文,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到对某家历代祖先生平事迹的记录,为探讨上古金文谱牒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上古金文谱牒的叙事艺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传记处于主体地位,二是叙事时间隐晦朦胧.运用醒目的人物叙事和隐晦的时间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将一家的辉煌世系表现出来,形成一种隐形结构将世系谱暗含于对一代代祖先丰功伟绩的歌颂记叙之中.这种把人物传记放在主体地位的叙事特点,对后世传记散文具有启示意义.
【总页数】5页(P163-167)
【作者】俞林波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私修谱牒叙事中世系文本类型与观念阐释--以河洛地区若干私修谱牒为例
2.私修谱牒叙事中传记故事化特征及其情节编排--以河洛地区若干私修谱牒为例
3.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r——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4.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5.金文玉部字考释和上古玉文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谱牒文化丨解禁家谱共襄宗事
![谱牒文化丨解禁家谱共襄宗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119fe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谱牒文化丨解禁家谱共襄宗事宗事,包括宗亲、宗族、宗会、宗谱四个层面,也可以称之为姓氏四宗文化事业,涉及地域宽,历史跨度长,有待去做事项很多,需要本姓家门,同心同德,协力配合,才能做好,做出实际成果来。
以家谱而言,各地各支现存的卷本,在祖源记述上大都不太清哳、不太完整。
要想弄清源头,弥补缺憾,光靠一地一支之力,闭门造车,难于实现。
需要家门们,破除家谱不示外的旧观念,解禁家谱史料,表明本支本谱差什么、缺什么,请求其他家门予以协助解决。
笔者二O一五年在南漳童姓宗谱仿真续本序文中说过,姓氏宗谱在家规戒律中禁止外传,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童家营一九二三年版童氏宗谱,过去亦不向外界展示。
如此情形,妨碍着探源寻根、读牒研史诸项姓氏文化传承工作。
各地各支童氏宗谱,犹如一盘盘美食佳肴,大家都把它端出来,放到百家宴席的大桌上,让众人观看、品赏、辨别、考究,才好知晓各道菜肴的来历,叫上各家菜肴的名目,体验各色菜肴的韵味。
倘若继续把自家的谱本锁在抽屉或小木箱中,视为绝密文件,不让外人知晓。
这种做法,也不见得有效果。
在科技、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差不多整个人类文明的记录内容,都上网上线了。
网络已到了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地步。
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活灵活现地建立在网络虚拟空间。
官方机构的许多封存文件,逐渐解密,供大众查阅。
近近是无密可保、无密可保了。
在上述网间平台中,不乏姓氏文化的顶目。
宗谱亦不例外。
前几天,山西太原马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马格先生告诉笔者,他办了个存古斋,专门收藏家谱、方志、个人回忆录等文化物品。
他并说,山西省社科院家谱中心收藏有不少童姓家谱。
童姓宗谱在各省级文化机关或馆所均有收藏。
知晓了这些信息、状态,就没有必要对本姓网群中亮史料、哂家谱大惊小怪,甚至否定责难了。
可以说,封存家谱,谱不外传的旧态己是过去时。
更何况互相晒家谙,是为了丰富、完善各地各支的家谱。
动机目的是好的,並无谋利图私之意。
童氏二O一五年在湖北立会时,起草宗会章程时,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阻力,专设笫十四条:版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修谱牒叙事中世系文本类型与观念阐释
宗族世系是私修谱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结构框架在众多叙事体例中最为庞大。
洛阳《范氏家谱》共515页,仅忠宣房世系图这一部分从151页至461页,占据了这一私修谱牒篇幅的近四分之三。
纵观河洛地区比较著名的私修谱牒,如《白居易家谱》、《邵氏家谱》、《程子宗谱》、《张氏家谱》、《王氏家谱》、《魏氏家谱》等,其世系占据私修谱牒的篇幅都近四分之三;有些普通私修谱牒,如《薛氏家谱》、《潘氏家谱》、《周氏宗谱》、《聂氏族谱》等,其世系占据私修谱牒的五分之四,乃至更多。
可见世系在私修谱牒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其重要性也是别的体例不可相提并论的,从篇幅内容上讲,将宗族世系纳入宏观体例范畴一点不为过;从叙事策略上讲,世系文本结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整体意义,在深层次上,将宗族世系纳入私修谱牒叙事的宏观体例也是必要的。
宗族世系既是私修谱牒显著特色,也是区别正史与方志最为主要的依据。
从历史叙事学入手,明确私修谱牒叙事文本类型,并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对私修谱牒宗族世系叙事文本进行观念阐释。
一、宗族世系的文本类型
一个宗族若要被别个宗族或社会认可,则需要一个能被社会认同的宗族史来确立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宗族史的构建,世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本宗族成员提供了一个可以证明其在
本宗族中的身份和地位的可能,进而,宗族史可以通过连续的本宗族世系文本得以基本呈现。
一切传达意义的客体都是文本,私修谱牒也不例外,每套私修谱牒宗族世系无不具有一定意义,宗族世系文本的基本结构在叙事分析中成为开放的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结构和意义一样,是文本的基本属性。
私修谱牒中世系文本存在多重意义,要想对宗族世系做出准确把握,就要真正的准确理解文本;同时,宗族世系的宏观结构,就是要把握世系文本整体意义的深层结构,世系文本的框架结构内涵丰富,要想体现其内涵的无限丰富性,分析宗族世系文本的类型是十分必要的步骤之一。
法国叙事学大师罗兰?巴尔特从阅读的角度将文本划分为:可读文本与写作文本两大类。
可读文本是一种可按照严格限制、规约和编码来阅读的文本;而写作文本是一种无限多义、炫耀般的多元以及完全开放的文本。
国内叙事学专家张开焱从叙事文本的构成角度分析,认为:“物质文化的影响是明显的……我们把叙事文本分为语言、图画、意义三个层面,在我们看来,每一时代的物质文化状态及人们对它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叙事文本的诸层面的构成。
”[1]而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根据语言的三种句型限定了三种话语,并认为:“任何地方都承认有陈述、疑问和祈使这三种说法,尽管它们都以谓语为基础,但却按照句法、语法具体特征的不同而区分开来。
其实这三种句型只不过是反映了人们通过话语向对话者说话和行动的三种基本行为。
或是希望
把所知之事告诉对话者,或是想从对话者那里获得某些信息,或打算给对方一个命令。
”[2]从而形成了陈述文本、疑问文本和祈使文本。
然而对于私修谱牒中的宗族世系而言,其文本类型的叙事分析就是深入挖掘河洛地区众多私修谱牒世系中的共同结构,这也是私修谱牒宗族世系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模式。
这样的普遍性和结构模式既存在着能够容纳和确证其他话语的权威性话语,也存在能使意义和谐统一的结构类型。
因此,笔者通过叙事分析,私修谱牒中的世系叙事话语基本以陈述性文本呈现,修撰者总是企图通过一个隐含读者传达世系传承这一过程,且世系中直系之外均有旁系,甚至是以直系为主旁系为辅的世系排列,直系与旁系并非私修谱牒世系的分类标准,因此,私修谱牒叙事中的世系文本类型基本是以陈述式文本呈现的,在这一前提下,进而可细化为四种主要类型: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无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无序间断旁陈述式文本。
有序与无序是指本宗族宗世系中的世序是否明确规定宗族成员的出生先后次序;间断与连续是指本宗族世系从始祖始至修撰者时期是否具有连续性。
1.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大多修撰者在编撰宗族世系时,对世序有着明确的规定,既标明世代,又标明次序,并且在叙述自始祖始至修撰者时期无断代痕迹。
这里无断代痕迹,并不表明这一宗族世系是完全真实的,在这一世系空间内存在虚构成分,在后边宗族世系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中会涉及,此不赘述。
如:《范
氏家谱》世系中世系世代清楚,始祖自黄帝始,至范履冰共历经一百零九世后,又以范履冰唐范氏分房始祖,起一世,且同字辈者平列,长幼自右而左排列。
①修撰者重点叙述了忠宣房这一分支,在叙述过程中采用先总序后分序的形式,以忠宣房一支为主,采用顺序的形式,且在以范履冰为一世时,又采用插叙,插入唐范履冰前的名人传记。
2.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世系文本修撰者通过与本宗族成员的对话,希望将本宗族的历史以世系的形式传承下来,这类文本世序明确,但传承有断代。
如:《白居易家谱》世系宗族同辈成员世序清晰,以长、次、三分先后。
始祖始于百里奚,以白居易为一世祖,但从百里奚至白居易②,叙述简单,略述传承过程,但无翔实世代,时续时断。
3.无序连续陈述式文本:这类世系陈述式文本,只是简单列出世序,没有固定排序,但世代非常严谨,没有间断,具有从始祖至修撰者时期清楚的排列。
如:《孙氏族谱》世系中的世代次序并未分明,以始祖明朝孙兴祖为第一世,至九世分四门,其谱牒按照门类分四卷,至今均传至二十三世,且世系传承无间断。
③
4.无序间断陈述式文本这类世系陈述式文本,只是简单列出世序与世代,且世代之间有衔接断层状况。
如:《洛宁张村白氏家族历代家谱》世系对于本宗族同辈成员,没有世序排列,不知谁为兄,谁又为弟,且从十八代白文炳始,十八代前无从记载,
从二十七代始,又分四门,但这一私修谱牒仅载有一、二和四门。
④ 二、宗族世系叙事观念阐释
私修谱牒宗族世系的叙事观念是根据一套潜在的规则系统
构成,非某一修撰者个人独特创造。
宗族世系的叙事观念是针对宗族世系文本中的两大板块而言,一是世系整体,二是世系内部。
世系整体指本宗族世系连缀系列,记述本宗族主要成员在谱牒世系中结成联络点,从整体上把握世系的完整性;世系内部指本宗族世代要点阐释,记述本宗族成员的婚配、嫁娶、旁系、世序、事迹等概况。
从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无序连续陈述式文本和无序间断旁陈述式文本这四类文本中的这
两大板块做叙事分析,主要涉及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一)世系中的叙事结构
这里的叙事结构指世系文本组合,叙事结构自修撰者开始编纂世系始祖开始,到写完最后一位本宗族成员世序结束,这要从整体上把握世系的叙事结构。
纵观河洛地区的私修谱牒,世系文本的叙事结构可从功能人物与定居地来划分。
功能人物序列:始祖――始迁祖――迁祖(1、2、3等)――定祖(1、2、3等)――迁祖(1、2、3、4、5、6、等)――定祖(1、2、3、4、5、6、等)………
定居地序列:祖居地――播迁(1、2、3等)――定居地(1、
2、3等)――播迁(1、2、
3、
4、
5、6等)――定居地(1、2、
3、4、5、6等)……
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无序连续陈述式文本和无序间断旁陈述式文本这四类文本与功能人物序列和
定居地序列关系如图所示。
■
(二)世系中的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
宗族世系文本的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既要从整体把握世系,也要从内部分析世代。
叙事时间在世系文字中流转的速度有快有慢,叙事时间的不同,体现了修撰者对特殊人物或事件的价值大小高低的不同判断,这样,往往比公开的说明更能直接的反映修撰者的重视程度。
分析世系连缀系列与世代要点阐释的叙事时间,主要从文字与图示来分析,文字方面,叙事时间流转速度不是等同的,宗族重要成员的叙事时间较长,其成员对宗族越有影响,其叙事时间就越长;一般成员的叙事时间较短,且一般成员叙事时间与其在现实中存在时间成反比。
如:《河南程氏正宗世谱》世系文本中世代传记较多,其叙事时间相对别家较慢,重要宗族成员详尽介绍,一般成员也有介绍:“颐:字正叔,号伊川,谥曰:正。
宋崇正殿说书,宋封伊阳伯,元封洛国公,明授翰林院立经博士,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五年七月进儒为贤,夫人苏氏,宋崇宁三年二月于陆浑之阳寿七十五岁,生于明道二年,卒于大观元年,葬伊阙,配苏氏,封君附葬先茔北,次录曹县谱。
”⑤讲述了程颐字、号、谥号、官职、婚配、生卒、葬地等,其在世系中占据102个字,叙事时间较长,而一般成员仅有名,1或2
个字,叙事时间要短得多。
在一般宗族成员中,因私修谱牒世系中会记载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非自然死亡要比自然死亡的叙事时间相对较长。
图示方面,私修谱牒世系中世序之间的连接方式,常用的图示符号有“―”、“……”、“→”、“□―□”等,世代之间由这些图示符号相互连接,无论断代与否,无论现实中生存的长短,其叙事时间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说: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比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的叙事时间短,世代中现实生存年龄长短与图示文本的叙事时间成反比。
叙事视角的不同,有利于对世系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世系连缀系列大多以年代、世代或本宗族成员为主人公,而世代要点阐释大多以本宗族成员为主人公。
作为叙述者的修撰者在编纂世系时以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分析宗族史,隐含着重要的意识形态。
这些世系的事实内容着重点在内容层面,其潜含的意识形态着重点在表达的实质层面。
在世代要点阐释中,修撰者以第三人称出现,记述该世系成员的事迹,最主要的是该成员的基本概况,但其内容的隐含意义无不包含了时代所独有的意识形态,这些要从修撰者在编纂时所运用的语言中寻找。
综上所述,共时性向度与历时性向度的分析是世系叙事文本结构类型进行划分的重要依据,叙事观念阐释是私修谱牒世系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