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建筑力学是建筑类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杆件结构(或构件)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基本要求模块一静力学基础(一)绪论初步了解建筑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力和平衡的概念;(2)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3)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5)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

2.能力培养要求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熟练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模块二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平面特殊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悉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3)了解力偶及其性质;(4)掌握平面特殊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1)能熟练进行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问题。

(二)平面一般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熟悉力的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模块三基本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变形)计算(一)轴向拉抻和压缩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抻与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2)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求内力及轴力图绘制方法;(3)了解强度概念,掌握构件横截面正应力计算及应力分布规律;(4)掌握应力、应变关系及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1)具有轴力计算并绘制轴力图的能力;(2)具有轴向拉抻和压缩构件的应力计算能力;(3)具有轴向拉抻与压缩构件的变形计算能力。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建筑力学》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本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建筑力学》的任务是:教授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与静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杆件及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分析方法;关于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计算及构件应力、应变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对常见结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内力与变形计算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对结构的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2、教学要求了解建筑力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建筑力学各部分的内容、了解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篇、静力学第二章刚体静力分析基础1、教学内容2—1 力与力偶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对点之矩3)力偶的概念和性质2—2 约束与约束反力1)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2)工程中常见的约束与约束反力2—3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教学要求(1)理解力、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的概念及静力学的四个公理,合力矩定理、刚体的概念;掌握平面力偶系合成的计算。

(2)了解约束的概念及荷载的分类;了解作用在构件上荷载的计算方法;掌握常见工程中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第三章平面力系1、教学内容3—1 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1)力的平移定理2)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主矢与主矩的计算4)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的进一步分析3—2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2)平面力系的几种特殊情形3)静定与超静定问题4)物体系的平衡问题2、教学要求(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的内容;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概念及计算,掌握合力的投影定理;(2)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概念;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和简化结果分析。

(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及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常见物体支座反力的求法。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力学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32学分:4适用专业:建筑学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的计算。

通过学习《建筑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1.教学内容(简要概括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1.1 建筑力学的使命1.2 建筑力学的任务1.3 建筑力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4 怎样欣赏建筑力学这门学科2.重点与难点重点:无难点:无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建筑三要素和建筑力学的使命,建筑力学的任务以及建筑力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对建筑力学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2章静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简要概括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2.1力的概念2.2静力学的定律和原理2.3力系的分类和简化2.4静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2.5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2.6本章小结2.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任意一点的简化3.课程教学要求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力偶及力偶矩矢、力的平移定理以及一般力系的简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矩关系定理,会进行一般力系的简化计算,并能对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进行求解。

第3章建筑结构的类型和结构计算简图1.教学内容(简要概括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3.1常见建筑结构的类型3.2结构计算简图3.3结构受力分析图3.4本章小结2.重点与难点重点:约束的简化、结构受力分析图的绘制难点:结构受力分析图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的分类、结构的计算简图、建筑荷载的简化和计算、约束的简化和约束力以及结构受力分析图的绘制。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pdf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pdf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建筑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大专建筑类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为今后直接应用于设计、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课题和课时分配表序号课题名称课时课时分配讲授实验实训、习题课参观、现场教学测验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2 22 静力平衡 2 23 支座反力 2 24 材料力学概论 1 15 轴向拉伸和压缩7 5 26 剪切 2 27 扭转 4 2 28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2 29 梁的弯曲12 10 210 应力状态 2 211 强度理论 2 212 组合变形 4 2 213 压杆稳定 4 2 214 动荷载 2 215 结构力学概论 2 216 结构的几何组成 4 2 217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8 818 结构位移计算 6 6 219 力法8 6 220 位移法8 621 力矩分配法 6 622 影响线 4 423 极限荷载 2 224 合计96 80 6 10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建筑力学(上)课题一绪论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筑力学的内容简介、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静力平衡力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系的分类及特征。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区别,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矩、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课题三支座反力支座的类型,各种支反力的求解方法。

课题四材料力学概论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性质和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课题五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轴力和轴力图;内力、截面法;应力、正应力、剪应力。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研究结构受力及结构承载能力的课程, 是建筑施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撑握对一般构件及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能力。

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材料强度指标的能力,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高技专业。

本课程共计134课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等到学科的基础。

所以该课程须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建筑施工专业专业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学习对物体受力分析与静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杆件及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分析方法的学习;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计算及构件应力、应变的方法。

为该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结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又可靠同时又经济合理提供设计理论依据。

使学生具有一定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如下的知识和具备以下能力:(一)应掌握如下的知识1.熟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进行力矩、力偶的计算;2.熟悉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及平衡条件、能熟练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结构的反力;3. 熟悉内力、应力、应变、变形、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4.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5. 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内力, 并正确画出内力图;6. 能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横截面上的应力, 熟练地进行杆件强度验算及截面设计;能对复杂变形情况下的构件作强度验算;7. 能熟练地进行惯性矩的计算;8.能进行压杆稳定性的校核;9. 掌握平面杆系几何组成的基本规律, 能对一般的平面杆件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10. 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绘制梁和简单刚架的内力图,了解桁架和三铰拱的力学特性;11. 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原理, 能用图乘法计算梁和简单平面刚架的位移;12. 掌握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能用力法计算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二、课程性质:1.研读对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监理三年制中职类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建筑力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工程建筑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奠定基础,对于它的学习,要用到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力与平衡的关系,能够对杆件及结构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通过对《建筑力学》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简化实际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工程结构中的一般力学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结合实践进行启发式、引导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做习题是《建筑力学》很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有代表性的习题。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不同结构的内力计算问题,根据重点和难点安排一定的习题课,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力学原理和定理,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152学时,其中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56学时,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96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学期:第一章—第八章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力和平衡的概念第二节静力学基本公理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反力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第五节结构的计算简图及分析[教学要求]理解力、约束与约束反力的定义,及静力学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了解结构的计算简图的简化。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教学要求]理解力的多边形法则,及力的合成及平衡结果;掌握力在轴上投影及建立平衡方程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力矩[教学内容]第一节力对点之矩第二节合力矩定理第三节力偶及其基本性质第四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教学要求]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及其基本性质,合力矩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的求解。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力学计算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杆系结构的受力特点,掌握构件和结构的强度、刚度计算理论和方法,并对现代工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分析方法有所了解,为后续教学环节和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能了解建筑力学研究对象、基本假设、结构分类,熟悉静力学公理、约束及反力、受力图的基本原理,熟悉平面、空间力系的简化合成及平衡条件,熟悉内力与内力图绘制和应力与变形计算,掌握利用以上原理进行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能力,并应用强度原则和刚度原则设计校核简单结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项目1 从建筑物到结构计算简图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以及相关的荷载、结构、构件(杆件)等基本概念;理解平衡的概念;了解结构承载能力由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3个方面共同确定,进一步理解建筑力学任务主要体现在强度、刚度、稳定性3个问题上;理解根据结构计算简图作力学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初步认识从建筑实物到结构图示,再到结构计算简图的某些做法。

教学重点:工程中各种构件的形状教学难点:对结构进行计算时,微小变形的含义。

1.1建筑力学的任务1.1.1结构与构件1.1.2结构(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1.2建筑力学的基本假设1.2.1变形固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假设1.2.2结构及构件的微小变形假设1.3结构计算简图1.3.1结构的计算简图1.3.2结构简化的内容1.3.3示例项目2 从结构计算简图到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力、力系概念,领会静力学基本原理;理解力矩、力偶概念;掌握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表示法和它们的力学意义;能够根据结构计算简图,绘制结构整体和指定部分的受力图。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参考学时:96学时)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参考学时:96学时)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terials of building课程编码:总学时:96 实验学时: 6 学分:6适用对象:给水排水、建筑学等近土类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建筑力学是给水排水、建筑学等专业土建类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工程结构中各杆件进行受力分析;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设计能力,同时通过验证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科研和创新能力;4、掌握常见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

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进一步深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授课学时:1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力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了解荷载的分类,理解平面结构的支座及反力、结构的计算简图的概念,掌握杆系结构类型,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杆件变形的形式。

1-1 建筑力学的任务。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

1-3 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4 杆件的几何特性与基本变形形式。

重点: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难点:第2章:力、力矩、力偶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力的要素和力的性质,熟练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

2-1 力的性质2-2 力矩;2-3 力偶。

重点:力矩,力偶的概念难点:力偶的平移,合成。

第3章: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平行力系的概念和合成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3-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2 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3 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重点: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大专建筑类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为今后直接应用于设计、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第一部分建筑力学(上)
课题一绪论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筑力学的内容简介、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静力平衡
力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系的分类及特征。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区别,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矩、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课题三支座反力
支座的类型,各种支反力的求解方法。

课题四材料力学概论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性质和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课题五轴向拉伸和压缩
课题九梁的弯曲
弯曲变形的分类;梁的计算简图的典型形式.
直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一弯矩和剪力,内力正负号规定;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作简单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区段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矩形截面与工字形截面梁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介绍,常用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公式;梁的剪切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课题十应力状态
梁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简介。

梁变形的概念;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课题十一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的应用.
课题十二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概念;斜弯曲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原理;偏心压缩(拉伸)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偏压杆的截面核心。

课题十三压杆稳定
平衡的三种形式,失稳破坏;压杆的稳定与不稳定平衡;临界力,细长杆临界力计算的欧拉公式(不推导);杆端约束对临界力的影响,长度系数、计算长度;临界压力,长细比;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超过比例极限时临界应力计算的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

压杆的稳定验算;稳定校核的折减系数法,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课题十四动荷载
.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未知量的确定及基本结构;位移法典型方程;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对称性的利用。

课题二十一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转动刚度,分配弯矩、传递弯矩。

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计算;对称性的利用。

课题二十二影响线
影响线的概念;用静力法作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利用影响线确定荷载最不利位置;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和内力包络图;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结构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课题二十三极限荷载
了解极限荷载的基本概念
四、实践教学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名称
1.WE-3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
2.1-5-2拉力试验机
3.K-50型扭转试验机
4.
6.
1.
2.
3.
支座反力
4.
5.
6.
7.
8.
9.
10.
1.
2.
3.
4.排架等
5.了解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能用这些方法计算常用的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征及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6.能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结点无侧移刚架。

7.了解影响线和弯矩包络图的概念,掌握结构的最不利荷载组合的分析方法。

8.了解极限荷载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