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答辩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从农民工看未来大学生就业
第一.大学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将长期 面临“就业难”的困局。
2010年 15335万
2009年
14533万
630万 611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就业
大学生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关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评价分析自我
大学生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关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文本
通过试行新生 代农民工城 镇落户制度, 加快推进城 镇化建设。
文本
加强对相关法律 制度的完善、落 实和监管,加大 维护新生代农民 工劳动经济权益 的力度。
文本
大力提高农民工 的社会政治地位 ,加强对新生代 农民工的人文关 怀。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给大学生就业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都属于就业率低下的庞大群体。 • 都是80后,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成长
经历。 • 都处于比较恶劣的生存状态,处于被边
《进城农民基本情况》课件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 题,探索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农 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城市融入水平。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推动城 乡教育公平,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质量。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农民工的 基本权益。
深化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研 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 城市化健康发展。
消费需求增加
进城农民在城市生活和工 作,增加了城市的消费需 求,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 的发展。
劳动力资源丰富
进城农民为城市提供了丰 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 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 业升级。
经济增长动力
进城农民在城市创业和就 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 重要动力之一。
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
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 增加,进城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缓解了 城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进城农民生活状况
总结词
进城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详细描述
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限制,进城农民在城市中的 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居住在拥挤、设施简陋的 出租屋或棚户区内,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此外,进城农 民在城市生活中还面临着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文化融 入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 活质量,也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和融入。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农民工进城已成为城市化进程 中的重要现象,对城市经济发 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就业、住 房、子女教育等多重问题,需 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
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课件
领取待遇
经审核确认后,农民 工可按照政策规定领 取相应的社会保险待 遇和福利待遇。
异地就医和报销流程
01
02
03
04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农民工在异地就医前,需先办 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以便享 受跨地区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选择定点医院
在备案地选择具备跨地区就医 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院就医
。
持卡就医
农民工需持社会保障卡到选定 的定点医院就医,并遵守当地
法律援助渠道获取
法律援助机构
农民工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或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这些机构会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 代理仲裁或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
申请条件
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符合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案情条件。一般来说,农民工需要提供经济困难证明和与本案相关的 证据材料。
申请流程
农民工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申 请后会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
农民工权益保护前景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 有效保障。
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加入工会等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维权能 力。
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能力
学习法律知识
农民工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己 的权利和义务。
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 农民工权益保护概述 • 劳动合同与工资保障 • 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 •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PPT课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的生生活环境吗? 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1、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及特点?
(1) 行业: 建筑、商业、保洁、餐饮、
保安等 (2)特点:
a 环境:脏 累 险 重 苦 差 b 时间:长。 c 收入:低
2、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
• 每年两会上有好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从不同 的侧面关注着农民工问题
课后拓展
1、调查研究: 就我们身边的某一现象进行认真调查,
如学生买零食问题;学生早恋问题;校园暴 力问题;留守少年的心理问题等;期中考试 前各小组写出一份调查材料。 2、预习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4、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影 响?
对城市有利的影响主要有:
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城市收入;
促进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等。
对城市不利的影响主要有:
人口密度大,对城市环境压力大; 对城市治安管理造成负担等。
5、农民工面临怎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呢?谈谈你的看法。
•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政策 的力度
经济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 文化教育: 个人动机和需要等:
3、农民工对家乡(农村)发展 和建设的影响?
对农村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带来了市场信息和先进的技术; 思想开放﹑创新精神。
对农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农村社会矛盾突出,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 人等。
农民工的生生活环境吗? 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1、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及特点?
(1) 行业: 建筑、商业、保洁、餐饮、
保安等 (2)特点:
a 环境:脏 累 险 重 苦 差 b 时间:长。 c 收入:低
2、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
• 每年两会上有好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从不同 的侧面关注着农民工问题
课后拓展
1、调查研究: 就我们身边的某一现象进行认真调查,
如学生买零食问题;学生早恋问题;校园暴 力问题;留守少年的心理问题等;期中考试 前各小组写出一份调查材料。 2、预习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4、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影 响?
对城市有利的影响主要有:
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城市收入;
促进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等。
对城市不利的影响主要有:
人口密度大,对城市环境压力大; 对城市治安管理造成负担等。
5、农民工面临怎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呢?谈谈你的看法。
•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政策 的力度
经济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 文化教育: 个人动机和需要等:
3、农民工对家乡(农村)发展 和建设的影响?
对农村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带来了市场信息和先进的技术; 思想开放﹑创新精神。
对农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农村社会矛盾突出,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 人等。
三农问题ppt课件
4
•
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
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
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
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
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
问津。这不仅严重地阻碍
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
不利有“三农问题”的解
决。因此,从建立城市农
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
意义以及具体制度的设计
方面,对城市农民工这个
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
• (2)统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建立经济困 难家庭学生的专项基金。
• (3)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四教统筹”的农民工子女特色教育体系。
• (4)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办学校参与农民工子女教 育
• (5)根据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发展特点,建立涵盖农 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23
解决农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 减税 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 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 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 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 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 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 公司负责销售。
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
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
用。
精选版课件ppt
19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 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 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 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 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就业难与用工荒》课件
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 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的 技能水平,满足企业的需求。
CHAPTER 03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关联性分 析
就业难对用工荒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当经济增速放缓时,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进一步加剧用工荒问题。
促进人才培养
用工荒可以促使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 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
产业结构调整
用工荒可能会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调整 ,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缓解就业难问 题。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互动关系
相互影响
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就业难会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合适的 工作,进而加剧用工荒问题;另一方面,用工荒也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促使其调整招聘策 略和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个人应积极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增加 就业机会和渠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用工荒现象分析
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
工资待遇偏低
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工资待遇 偏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工作环境不佳
部分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缺乏劳动 保护措施,导致农民工不愿意从事 相关工作。
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导致他 们缺乏安全感。
企业用工荒的原因
CHAPTER 04
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对策 建议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 于就业的政策,如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增加就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 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的 技能水平,满足企业的需求。
CHAPTER 03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关联性分 析
就业难对用工荒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当经济增速放缓时,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进一步加剧用工荒问题。
促进人才培养
用工荒可以促使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 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
产业结构调整
用工荒可能会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调整 ,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缓解就业难问 题。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互动关系
相互影响
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就业难会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合适的 工作,进而加剧用工荒问题;另一方面,用工荒也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促使其调整招聘策 略和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个人应积极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增加 就业机会和渠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用工荒现象分析
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
工资待遇偏低
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工资待遇 偏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工作环境不佳
部分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缺乏劳动 保护措施,导致农民工不愿意从事 相关工作。
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导致他 们缺乏安全感。
企业用工荒的原因
CHAPTER 04
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对策 建议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 于就业的政策,如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增加就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件(共40张PPT)
其人口规模比日本总人口还多。
讨论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为什么要告别家乡来到 城市呢?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动机 与原因又是什么?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人均耕地源自1.24亩人均耕地 0.74亩
人均耕地 0.67亩
四川省
河南省 安 徽 省
湖南省
问题研究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农民身份的工人,是农业户口的 ,户籍身份是农民,但是从事二、三 产业劳动,从企业中取得工资收入, 以此生活的人。
伴随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 动,由于认识及相关政策措施严重 滞后,农民工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容 忽视的问题。
讨论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请各小组讨论分析,并归纳农民工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业共性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收入低,待遇低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
有发生。 工作环境差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 安全事故频繁 工作时间长
实践证明,亿万农民工已成为推进城乡统筹的主力军 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小组整理农民工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一、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2、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一户8打0年工中代,国:带制农动造业一人村口占70%
3、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外住出宅2一0、0人食0,年品致:供富农应一业、家人交口通占工4具0%
讨论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为什么要告别家乡来到 城市呢?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动机 与原因又是什么?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人均耕地源自1.24亩人均耕地 0.74亩
人均耕地 0.67亩
四川省
河南省 安 徽 省
湖南省
问题研究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农民工
------农民身份的工人,是农业户口的 ,户籍身份是农民,但是从事二、三 产业劳动,从企业中取得工资收入, 以此生活的人。
伴随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 动,由于认识及相关政策措施严重 滞后,农民工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容 忽视的问题。
讨论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请各小组讨论分析,并归纳农民工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业共性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收入低,待遇低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
有发生。 工作环境差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 安全事故频繁 工作时间长
实践证明,亿万农民工已成为推进城乡统筹的主力军 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小组整理农民工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一、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2、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一户8打0年工中代,国:带制农动造业一人村口占70%
3、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外住出宅2一0、0人食0,年品致:供富农应一业、家人交口通占工4具0%
2020年逐条详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PPT课件(内容完整)
第一章节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适用本条例
➢ 本条例所称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
➢ 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
5、对于农民工的含义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来的。 农民工,又称民工,简言之是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即其农民身份还未能得以转换而又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 群体。"农民工"一方面具有农民的身份属性,另一方面从事的工作却是产业劳动。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就是指户籍为农业户口来 城镇务工的居民。 然而现在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推出,户籍制度已经改革,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 各地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之别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上述所称的农民工 群体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本条例所适用的群体发生了变化。因为农村居民这个概念很宽泛,一线城市也存在农村来的居 民。 可见,如何适用本条例将存在一定争议。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条的影响很大,搞不好高管也可能是农民工哦,而且本 条例的保护力度从明文规定来分析部分内容要强于《劳动合同法》。
2020年逐条详解保 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劳动法律师解读)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意义
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产业 工人的主体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拖 欠农民工工资是伴随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历史现象。解决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 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 民工工资问题。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 足额获得工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责任、 细化重点领域治理措施、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对保障农民工工资 支付作了规定。
新型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精品PPT课件
• 农民工市民化:指农民工逐步向市民 转化的过程。它不仅是指农民工由农 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
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 更 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 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 向城市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真正
10
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为什么谈论农民工市民化?
• 边缘群体 • 我们的态度:忽视、歧视/救世主 • 人文关怀? 精神关怀? 制度设计! • 制度设计的角度
规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
• 核心:“人的城镇化”
• 增进人的幸福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落脚点 • 推进新型城镇化,难点也在“人的城镇化” • 城市的土地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城市里的人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城 镇化
“以物为本“发展观 VS “以人为本”发4展观
半城镇化
农村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 完全成为城市居民(市民)的现象
所谓的“内卷化”,是指农民工认为自己不应该是农村人,但 他们又不被城市人所认可,他们只能被认同于“农民工”这个 特殊的流动群体。
13
继承性 边缘化
工作性质 边缘化
社会心态 边缘化
农民工 生存状态
边缘化
居住分布 边缘化
经济地位 边缘化
社会地位 边缘化
14
农民工问题:矛盾的焦点
• 1.农民工问题: 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制度的 集中体现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如下特征:
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
新型城市化 ——农民工市民化
1
SCHEMA
• 概念界定 • 农民工与农民工市民化
2
城市化
•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引起的社会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以及整个 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
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 更 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 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 向城市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真正
10
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为什么谈论农民工市民化?
• 边缘群体 • 我们的态度:忽视、歧视/救世主 • 人文关怀? 精神关怀? 制度设计! • 制度设计的角度
规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
• 核心:“人的城镇化”
• 增进人的幸福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落脚点 • 推进新型城镇化,难点也在“人的城镇化” • 城市的土地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城市里的人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城 镇化
“以物为本“发展观 VS “以人为本”发4展观
半城镇化
农村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 完全成为城市居民(市民)的现象
所谓的“内卷化”,是指农民工认为自己不应该是农村人,但 他们又不被城市人所认可,他们只能被认同于“农民工”这个 特殊的流动群体。
13
继承性 边缘化
工作性质 边缘化
社会心态 边缘化
农民工 生存状态
边缘化
居住分布 边缘化
经济地位 边缘化
社会地位 边缘化
14
农民工问题:矛盾的焦点
• 1.农民工问题: 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制度的 集中体现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如下特征:
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
新型城市化 ——农民工市民化
1
SCHEMA
• 概念界定 • 农民工与农民工市民化
2
城市化
•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引起的社会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以及整个 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
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课件
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 建议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 •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 农民工问题的未来展望 • 案例研究
01 农民工现状分析
农民工的规模与分布
农民工数量庞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 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 要力量。
分布广泛
农民工分布在各行各业,尤其在 建筑、制造、服务业等领域较为 集中。
社会稳定风险
农民工问题如果长期存在, 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威胁。
农民工问题的未来趋势
1 2 3
农民工问题将长期存在 由于城乡差距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民工问 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农民工问题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 工问题将呈现多元化趋势,涉及更多领域和层面。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上学 面临入学难、户籍限制等 问题,影响教育公平。
心理压力大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工作 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心 理压力,缺乏心理疏导和 关爱。
02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
制度因素
户籍制度限制
传统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保 障,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
案例二
某企业通过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和福利待遇,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 率。
案例三
某地区通过推广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 争力,有效缓解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农民工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地区因农民工讨薪问题引发了大规 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社会的不稳 定和混乱。
加强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投入, 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 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目录
CONTENTS
•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 •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 农民工问题的未来展望 • 案例研究
01 农民工现状分析
农民工的规模与分布
农民工数量庞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 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 要力量。
分布广泛
农民工分布在各行各业,尤其在 建筑、制造、服务业等领域较为 集中。
社会稳定风险
农民工问题如果长期存在, 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威胁。
农民工问题的未来趋势
1 2 3
农民工问题将长期存在 由于城乡差距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民工问 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农民工问题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 工问题将呈现多元化趋势,涉及更多领域和层面。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上学 面临入学难、户籍限制等 问题,影响教育公平。
心理压力大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工作 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心 理压力,缺乏心理疏导和 关爱。
02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
制度因素
户籍制度限制
传统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保 障,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
案例二
某企业通过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和福利待遇,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 率。
案例三
某地区通过推广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 争力,有效缓解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农民工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地区因农民工讨薪问题引发了大规 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社会的不稳 定和混乱。
加强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投入, 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 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农问题 PPT课件
2、三农问题的症结:人口与土 地的矛盾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由来已久。中国秦汉到隋唐之间, 我国的人口规模通常在6000万左右,南宋时期突破1
亿。引进早稻:一是人口规模扩大;二是对长江 流域江河湖泊的围垦。 耕地仅剩14.2亿亩,人口规模达到13亿,人平 耕地只有1.2亩-湖南为0.86亩。 人地矛盾引发就业不充分,收入提不高 。
小增长:2001-2006年
增长阶段:2007-2010
(1)2007:9.5%、2008年:8.1% (2)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 去年(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 增长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 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还加大了综合扶贫投入,财政 专项扶贫资金安排372.86亿元,增长18.7%。深入推进村级 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 助机制,补助248亿元。
二、“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哪些?
农民的生存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农民收入增长停滞 城乡差距扩大 社会稳定的根基受到浸蚀 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途径复杂化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系统性的大机会没有了,市场机会是时刻存
在的 推进城镇化进程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资源、人口、市场、基础、联系 农民自身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会农民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实施农村人口
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
三、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
1、严格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4、加大对村官的监管力度。 5、精简机构和官员。减轻农民负担 6、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7、市场开放、区域协调、国内优先,扩大内需。 8、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工讨薪难问题》课件
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监管机制不健全
政府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监管机制不 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 。
政策执行不力
政府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存在不力或偏 差,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 效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用工形式多样
建筑行业用工形式多样,包括临时工、包工头等,这些用工形式往往缺乏规范的 管理和保障。
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02
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
有效的震慑力。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03
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其合法权益得
到及时维护。
强化政府监管
01
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02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部分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或者合同内容不完整、不明确, 导致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法律法规滞后
当前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社 会发展的步伐,对一些新兴的用 工形式和权益问题缺乏明确的规 定。
执法不力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关执 法部门在处理农民工讨薪问题时 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导致执法 力度不够。
02
提高农民工法律意 识
加强农民工法律知识普及教育, 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03
建立农民工工会组 织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成立工会组织 ,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维护 自身权益。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01
完善《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
律法规,明确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地位。
农民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课件ppt
15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三、现场安全管理及事故处理
(二)安全事故处理
1).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事故发生后, 当事人或现场人员
报告
部门负责人
报告
公司领导
16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14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事故处理
(一)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点
1、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督 2、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脚
手架、洞口、临边、安全网架设、施工用电 安全管理 3、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4、改善作业环境 5、推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哈尔滨华联商厦施工现场火灾 消防设施配备齐全 定期检修、检测各种消防设 施 不在现场吸烟 油漆、稀料安全存放 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严重火灾打119报警
11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7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2、高空坠落
做好临边防护 高空作业时要戴
安全带! 不乱动安全设施 防护设施损坏要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三、现场安全管理及事故处理
(二)安全事故处理
1).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事故发生后, 当事人或现场人员
报告
部门负责人
报告
公司领导
16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14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事故处理
(一)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点
1、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督 2、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脚
手架、洞口、临边、安全网架设、施工用电 安全管理 3、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4、改善作业环境 5、推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哈尔滨华联商厦施工现场火灾 消防设施配备齐全 定期检修、检测各种消防设 施 不在现场吸烟 油漆、稀料安全存放 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严重火灾打119报警
11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7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2、高空坠落
做好临边防护 高空作业时要戴
安全带! 不乱动安全设施 防护设施损坏要
《乡土中国》PPT课件完美版
02
CATALOGUE
乡土社会特点分析
地理环境对乡土社会影响
01
02
03
自然环境
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 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直接 影响,进而塑造乡土社会 的经济基础。
资源分布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状况 决定了乡土社会的产业结 构和发展方向,影响社会 关系和文化传统。
地理位置
乡土社会的地理位置对其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互动 以及自身发展轨迹产生深 远影响。
乡土中国的家族制度具有鲜明 的特点,如家族意识强烈、家
族势力庞大等。
新型乡土中国构建路径探讨
传承与创新
在保持乡土文化特色的 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
机结合。
法治与德治
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同 时发挥德治的作用,提 高乡土社会的治理水平
。
城乡融合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 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结与展望:构建新型乡土中 国
本书主要观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乡土本色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
色。
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注重传统和习俗的维持,而非
法律的强制。
血缘与地缘
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是两 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的 生活和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家族制度
和规模化经营。
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医疗保障不健全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滞后,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公共服务不均等
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享受不到与城市居 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走进农民工”专题研究-PPT课件
上升,为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提
高企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城市 的发展进程。城市的各个角落无不凝聚着农 民工的汗水和智慧。
三、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 象。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作出了很 多贡献,城市越来越离不开他们的存 在;另一方面,农民工却没有享受到 与贡献对等的权利,任何时候都被冠 以“农民工”的称呼 。
“走进农民工”
专题研究
•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期,中国 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逐步带领全 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首先要归 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忍的“中国工 人(Chinese worker)” 。 ——美国《时代》周刊语
•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 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 业的人员 。
劳动权益也是农民 工面临的难题
据全国总工会在广东的调查, 2009年,农民工 的劳 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 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 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 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 差,这一比例只有47.3%。
维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近年来 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中央 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不断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但是在推动GDP的“指挥棒”下, 一些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的不正当行为, 给维权造成了困难,以至于某些地区如 福建厦门,出现了从“老乡会”逐渐演 变而来的“民间工会”,靠老乡之间帮 忙来维权,维权中出现一些极端案例近 年来也不罕见。
第二,助推了全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他们含辛茹苦、紧衣缩食,在相当恶劣的 环境中辛苦劳作,才盖起了城市一片片住 宅小区,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加快了 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进城务工农民通过多 年的劳动和原始积累,在城市购买自己的 住房,支持了城市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为 城市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5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 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 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 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 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者的关系生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病人外貌神经性厌食症正确地看待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扶沟县职业教育中心 许红凯
1
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
关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教育 健康情绪教育 人际关系教育
28
与人争论的技巧
1.双方都要明确争论的是同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无意义价值的问题不要去争论。双方言论所涉及 的问题不同,各执一题也无法争论。 2.用善意的态度来争论 在善意的争论中能围绕问题焦点,遵循一定规则 把话讲出来;恶意的争吵就如同在泥潭中争斗,争论的 问题往往被搁置一边,只为争吵而争吵。 3.要清楚地陈诉自己的意见 在被对方反对时也能平静的地把自己的意见说一 遍。气鼓鼓的说不出话是放弃了争论的权利,用于争论 不相关的话攻击对方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19
回避法 回避法即回避,躲开,不接触导致精 神刺激的因素,摆脱心理困境。例如夫妻争 吵,勃然大怒,你可主动脱离现场,赶快去 上班,此为客观回避法。亦可采取主观回避 法,在愁闷痛苦之时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 动手去干有意义的事。 “一心不可二用”, 也就回避了心理上的困境。
20
幽默法 是对解脱心理困境极为有利的策略。英国首 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进行一半时,台下有人大 喊“狗屎,垃圾”,指责他的演说内容。但这 位政治家却以微笑又装糊涂,接着讲“狗屎?垃 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这个社 会问题。”他不仅没陷入难堪的困境,反而赢 得一片喝彩。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当 事业或生活受到挫折时,幽默的行为和语言, 常使你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保持,心理平衡。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 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 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 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 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者的关系生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病人外貌神经性厌食症正确地看待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扶沟县职业教育中心 许红凯
1
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
关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教育 健康情绪教育 人际关系教育
28
与人争论的技巧
1.双方都要明确争论的是同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无意义价值的问题不要去争论。双方言论所涉及 的问题不同,各执一题也无法争论。 2.用善意的态度来争论 在善意的争论中能围绕问题焦点,遵循一定规则 把话讲出来;恶意的争吵就如同在泥潭中争斗,争论的 问题往往被搁置一边,只为争吵而争吵。 3.要清楚地陈诉自己的意见 在被对方反对时也能平静的地把自己的意见说一 遍。气鼓鼓的说不出话是放弃了争论的权利,用于争论 不相关的话攻击对方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19
回避法 回避法即回避,躲开,不接触导致精 神刺激的因素,摆脱心理困境。例如夫妻争 吵,勃然大怒,你可主动脱离现场,赶快去 上班,此为客观回避法。亦可采取主观回避 法,在愁闷痛苦之时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 动手去干有意义的事。 “一心不可二用”, 也就回避了心理上的困境。
20
幽默法 是对解脱心理困境极为有利的策略。英国首 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进行一半时,台下有人大 喊“狗屎,垃圾”,指责他的演说内容。但这 位政治家却以微笑又装糊涂,接着讲“狗屎?垃 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这个社 会问题。”他不仅没陷入难堪的困境,反而赢 得一片喝彩。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当 事业或生活受到挫折时,幽默的行为和语言, 常使你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保持,心理平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另一种是中国特殊的有着“农业户口”的“非农居民”论。这种 观点把具有农业或农村户籍的人在非农领域或城镇生活与就业看 作是“农民工”。
根据这种定义,“农民工”现象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 特殊现象。这是一种狭义的“农民工”定义。我国政府对“农民工” 的定义目前属于这种解释。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四讲 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一、何谓“农民工”?
究竟目前学界与政府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流动人口”论。即把“农民工”的
特点主要看做是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与非农之间具有流动性的原农 村居民。
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工”就是指居住在农村或农民家庭身份 出身的人流动到非农领域或城镇去就业或生活,但这种就业或生 活又处于不稳定或缺乏长期稳定预期的流动状态,通常在城镇或 非农领域处于难以生活或失业状态下又会流回农村或农业领域。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 的 “城市人”。为城市与社区服务,但不被接纳为市民,无法享 受与市民同样的权利,形成一个 有“边缘人”属性的独特的社会 阶层。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二、“农民工”现象
关于“农民工”现象出现的时间,有“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 开放以后”两种说法。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二种说法是“改革开放以后”说
陆学艺认为,“农民工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 初伴随乡镇企 业的兴起而出现的,而“农民工问题”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因农民 工体制改革 滞后而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后,放松了对农民身份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 经历了从不流动到流动、从小规模流动到大规模流动的独特过程。 80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过程已经开始。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大规模“农民工”浪潮的兴起
(一)总体情况: 建国以来的农民工浪潮有四次,分别是“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大跃进”期间(1958~1960年)、80年代 (1984~1988年)与90年代以来(1992年以来)。 前三次缺乏可持续性,一再被强行中断,只有第四次具有连 续性。
第一种说法认为始于土改完成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 1952年政府开始限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1952年7月政务院全 国劳动就业会议通过《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 制定了《关于解 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方针和办法(草案)》。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指出,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目前是 在无组织无计划地盲目地向城市流动着”,办法是“大力说服农民” 留在农村,就地吸收转化。1952~1958年,政府每年都发布有 关限制和制止农民工“盲目流动”的文件。
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 见》认为,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 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 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厉以宁也认为,“农民工”就是职业为工人、 户口却是农民的人。由于城乡二元体制(20世纪 50年代后期建立)的原因,这些人没有享受到改 革开放的成果。
(五)子女就学难,家庭教育缺失。
(六)定居性迁移难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
(一)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三)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四)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流动性大,未来趋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决定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应该着重抓紧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 并积极探索城镇养老、医疗保险与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的衔接方 式与渠道,赋予农民工自主选择权,解决他们养老、医疗问题。
其二,与90年代初期连续三年的农产品卖难有关,农产品卖 难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农民就要寻找农业外的就业机会以增加收 入;
其三,是乡镇企业吸纳非农就业能力大幅度下降。 视频2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农民工问题
(一)工资水平偏低。 (二)整体素质不高,就业难。 (三)超时工作,业余生活单调。 (四)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保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的这一定义还涵盖一些已经或曾经 在异地流动,拟在城镇生活或非农领域就业,但 暂时还未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的“准农民工”。这 是一种广义的“农民工”定义。根据这种定义,“农 民工”现象就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与必然现象。 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再批评过的“盲流”看作“农民 工”身份起源的人,通常属于这一定义。
4.温铁军则认为,农民工流动是从1992年以 后真正开始的。
农民工“进城打工潮”在90年代形成的三个原 因是:其一,政府放开了计划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制 度,1992年取消凭票供应,农民进城打工可直接 用货币购买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这是1992年突然 出现4000多万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必要条件;
4农民工问题分1953年初,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城市就业机会 增加,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与工矿区。各地劳动部门纷纷告急。
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 指示》,禁止企业自行招收农民为工人,政府与单位不得为农民 流动开具介绍证件,动员农民还乡。
4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2.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掀起“大跃进”高潮以后,由于 劳动力招收调配权层层下放,企业大量增加职工,大批农民进城 做工。
1961年以后,这些原为农民的新职工大部分被动员回乡务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3.1984~1988年,允许农民工自带口粮进入 小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开始迅速增长, 年均达1100万人。
另一种是中国特殊的有着“农业户口”的“非农居民”论。这种 观点把具有农业或农村户籍的人在非农领域或城镇生活与就业看 作是“农民工”。
根据这种定义,“农民工”现象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 特殊现象。这是一种狭义的“农民工”定义。我国政府对“农民工” 的定义目前属于这种解释。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四讲 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一、何谓“农民工”?
究竟目前学界与政府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流动人口”论。即把“农民工”的
特点主要看做是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与非农之间具有流动性的原农 村居民。
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工”就是指居住在农村或农民家庭身份 出身的人流动到非农领域或城镇去就业或生活,但这种就业或生 活又处于不稳定或缺乏长期稳定预期的流动状态,通常在城镇或 非农领域处于难以生活或失业状态下又会流回农村或农业领域。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 的 “城市人”。为城市与社区服务,但不被接纳为市民,无法享 受与市民同样的权利,形成一个 有“边缘人”属性的独特的社会 阶层。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二、“农民工”现象
关于“农民工”现象出现的时间,有“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 开放以后”两种说法。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二种说法是“改革开放以后”说
陆学艺认为,“农民工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 初伴随乡镇企 业的兴起而出现的,而“农民工问题”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因农民 工体制改革 滞后而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后,放松了对农民身份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 经历了从不流动到流动、从小规模流动到大规模流动的独特过程。 80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过程已经开始。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大规模“农民工”浪潮的兴起
(一)总体情况: 建国以来的农民工浪潮有四次,分别是“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大跃进”期间(1958~1960年)、80年代 (1984~1988年)与90年代以来(1992年以来)。 前三次缺乏可持续性,一再被强行中断,只有第四次具有连 续性。
第一种说法认为始于土改完成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 1952年政府开始限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1952年7月政务院全 国劳动就业会议通过《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 制定了《关于解 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方针和办法(草案)》。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指出,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目前是 在无组织无计划地盲目地向城市流动着”,办法是“大力说服农民” 留在农村,就地吸收转化。1952~1958年,政府每年都发布有 关限制和制止农民工“盲目流动”的文件。
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 见》认为,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 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 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厉以宁也认为,“农民工”就是职业为工人、 户口却是农民的人。由于城乡二元体制(20世纪 50年代后期建立)的原因,这些人没有享受到改 革开放的成果。
(五)子女就学难,家庭教育缺失。
(六)定居性迁移难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
(一)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三)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四)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流动性大,未来趋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决定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应该着重抓紧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 并积极探索城镇养老、医疗保险与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的衔接方 式与渠道,赋予农民工自主选择权,解决他们养老、医疗问题。
其二,与90年代初期连续三年的农产品卖难有关,农产品卖 难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农民就要寻找农业外的就业机会以增加收 入;
其三,是乡镇企业吸纳非农就业能力大幅度下降。 视频2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农民工问题
(一)工资水平偏低。 (二)整体素质不高,就业难。 (三)超时工作,业余生活单调。 (四)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保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的这一定义还涵盖一些已经或曾经 在异地流动,拟在城镇生活或非农领域就业,但 暂时还未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的“准农民工”。这 是一种广义的“农民工”定义。根据这种定义,“农 民工”现象就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与必然现象。 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再批评过的“盲流”看作“农民 工”身份起源的人,通常属于这一定义。
4.温铁军则认为,农民工流动是从1992年以 后真正开始的。
农民工“进城打工潮”在90年代形成的三个原 因是:其一,政府放开了计划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制 度,1992年取消凭票供应,农民进城打工可直接 用货币购买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这是1992年突然 出现4000多万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必要条件;
4农民工问题分1953年初,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城市就业机会 增加,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与工矿区。各地劳动部门纷纷告急。
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 指示》,禁止企业自行招收农民为工人,政府与单位不得为农民 流动开具介绍证件,动员农民还乡。
4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2.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掀起“大跃进”高潮以后,由于 劳动力招收调配权层层下放,企业大量增加职工,大批农民进城 做工。
1961年以后,这些原为农民的新职工大部分被动员回乡务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3.1984~1988年,允许农民工自带口粮进入 小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开始迅速增长, 年均达1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