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电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电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商市场日益繁荣。

然而,在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假冒伪劣商品销售、侵犯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电商假冒伪劣商品销售案为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品牌手机壳,收到商品后发现与描述不符,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在联系卖家退换货时,卖家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承担责任。

消费者遂向电商平台投诉,并请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经调查,发现该卖家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均为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

三、法律分析1. 侵权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在本案中,卖家销售的假冒品牌手机壳,与品牌方注册商标相同,侵犯了品牌方的商标权。

2. 电商平台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审查,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存在监管失职的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在本案中,消费者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时,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电商平台承担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卖家侵犯品牌方商标权,判决卖家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品牌方经济损失。

同时,电商平台因监管失职,被判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要求电商平台承担赔偿责任的要求,法院未予支持,但要求电商平台加强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电子商务法律的经典案例(3篇)

电子商务法律的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

然而,电子商务领域也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其中,商品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淘宝网作为我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曾因“假一赔十”的承诺引发了一场经典的法律纠纷。

二、案情简介2013年,消费者李某在淘宝网购买了一款标价为1000元的品牌手表。

收货后,李某发现手表并非正品,遂以“假一赔十”为由,要求淘宝网及卖家赔偿10000元。

淘宝网在核实情况后,支持李某的诉求,要求卖家赔偿10000元。

然而,卖家认为手表并非假货,拒绝赔偿。

双方协商无果后,李某将淘宝网及卖家诉至法院。

三、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就手表的真伪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卖家提供了购买手表的发票、保修卡等证据,证明手表为正品。

而李某则提供了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证明手表为假冒伪劣产品。

法院认为,淘宝网作为交易平台,有义务对平台上的商品进行监管,确保商品质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4条的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法院判决:1. 淘宝网作为交易平台,未能充分履行监管义务,对李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 卖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手表为正品,法院认定手表为假冒伪劣产品。

3. 淘宝网及卖家共同赔偿李某10000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电子商务法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涉及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纠纷,体现了电子商务领域法律问题的复杂性。

2. 案件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反映了电子商务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电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电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我国某电商平台上的某品牌商家推出了一款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

商家在商品详情页上详细介绍了该食品的成分、功效、使用方法等信息,并配有大量用户好评截图。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该食品后并未达到预期的减肥效果,反而出现了不良反应。

消费者发现该食品的宣传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遂向电商平台投诉。

电商平台在核实情况后,对商家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商家赔偿消费者损失。

二、争议焦点1.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2.电商平台是否履行了审查义务?3.消费者损失如何赔偿?三、案例分析1.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在本案中,商家在商品详情页上宣传该食品具有减肥功效,但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具有减肥功效。

消费者在使用该食品后并未达到预期的减肥效果,反而出现了不良反应。

因此,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2.电商平台是否履行了审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其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作出真实、准确、完整的说明,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电商平台作为商品销售的平台,有义务对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进行审查。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及时对商家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商家赔偿消费者损失。

这表明电商平台履行了审查义务。

3.消费者损失如何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使用该食品而受到人身损害,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商家作为食品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电商平台履行了审查义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资料讲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商务法作为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通过几个经典案例来探讨电子商务法的应用和相关问题。

案例一:售假问题2019年,小明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只名牌手表,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然而,当他收到手表后,发现它是个假货。

小明投诉到电商平台,要求退款并追究卖家的责任。

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商平台对售卖假货负有一定的责任。

首先,平台应当对卖家的资质进行核实审核,确保其销售的商品的合法性。

其次,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退款要求。

最后,对于违法售卖假货的卖家,平台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封号、限制销售等。

在本案例中,平台应当退还小明的购物款项,并对卖家进行相应的处罚。

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子商务法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平台和商家进行交易。

案例二:侵犯知识产权问题2020年,一家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多个售卖盗版图书的店铺。

这些店铺在未经版权方的许可下,销售了大量的盗版书籍,对正版出版社和作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版权方对电商平台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商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得故意或者过失地帮助在线店铺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平台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实施版权监测、设立举报通道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

在本案例中,电商平台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盗版图书的店铺,并与版权方协商赔偿事宜。

这个案例对于加强电商平台的版权保护工作,维护知识产权权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例三:用户隐私保护问题2018年,某社交媒体平台被曝光存在大规模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

该平台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商业化利用。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1. 案例一:虚假宣传罚款案1.1 案情描述:公司A在其电商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虚假宣传广告,声称其产品能够治疗某种疾病。

消费者购买了该产品,但并未见效。

消费者因为虚假宣传感到被欺骗,并要求公司A退款并赔偿。

1.2 法律问题:- 虚假宣传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公司A应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1.3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公司A的虚假宣传构成欺诈行为,裁定公司A退款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2. 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2.1 案情描述:公司B在其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一款外观与公司C的产品极为相似的产品,公司C认为公司B侵犯了其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并诉诸法律。

2.2 法律问题:- 公司B的产品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 公司C是否可以获得赔偿?2.3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公司B的产品构成了对公司C外观设计的侵权,裁定公司B赔偿公司C损失。

3. 案例三: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3.1 案情描述:用户D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侵犯了个人隐私的文章,被涉事个人E发现后诉诸法律要求删除该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失。

3.2 法律问题:- 用户D是否应承担网络侵权责任?- 涉事个人E能否获得赔偿?3.3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用户D的行为构成了网络侵权责任,并判决用户D删除文章并赔偿涉事个人E精神损失。

4. 案例四:电商平台售假罚款案4.1 案情描述:电商平台F上有商家G销售了一批假冒名牌产品,被知名品牌H发现后向平台F投诉,要求平台F关闭商家G店铺并赔偿损失。

4.2 法律问题:- 电商平台F是否应承担售假责任?- 知名品牌H能否获得赔偿?4.3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电商平台F未能尽到合理的管理义务,被判处罚款并赔偿知名品牌H损失。

5. 案例五: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案5.1 案情描述:公司I在其电商平台上发生了一起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事件,涉及大量用户的隐私泄露给第三方,引起用户J的关注,并要求公司I承担相应责任。

近年电子商务法律案例(3篇)

近年电子商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者王先生在一家店铺购买了某品牌手机。

收到手机后,王先生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屏幕出现了裂纹。

王先生立即与店铺客服联系,要求退货。

然而,店铺客服以“商品已拆封,不支持退货”为由拒绝退货。

王先生遂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

二、案件焦点1. 商品质量问题是否构成退货条件?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介入处理?三、案例分析1. 商品质量问题是否构成退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换货或者修理。

”在本案中,王先生购买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符合退货条件。

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介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当及时处理。

”在本案中,店铺客服以“商品已拆封,不支持退货”为由拒绝退货,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因此,电商平台应当介入处理。

四、案件处理结果电商平台在接到王先生的投诉后,经调查核实,确认店铺存在违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电商平台对店铺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店铺退还王先生的购物款。

同时,电商平台对王先生表示歉意,并承诺加强平台监管,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王先生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五、启示与建议1. 电子商务从业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商品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2. 电商平台应加强自身监管,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

3.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查看商品信息,保留购物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4. 消费者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近年来电子商务法律案例频发,为广大电子商务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电商典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电商典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文以某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为例,分析电商领域中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我国某知名电商平台(以下简称“A平台”)发现另一电商平台(以下简称“B平台”)在其网站上擅自使用A平台的商标、图片等宣传材料,且在商品描述、价格等方面与A平台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A平台认为B平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B平台是否构成对A平台商标权的侵犯?2. B平台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3. 若B平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法院判决1. 关于商标侵权问题法院认为,A平台拥有注册商标专用权,B平台在其网站上擅自使用A平台的商标、图片等宣传材料,构成对A平台商标权的侵犯。

2. 关于不正当竞争问题法院认为,B平台在商品描述、价格等方面与A平台存在高度相似之处,误导消费者,损害了A平台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3. 关于法律责任法院判决B平台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A平台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

五、案例分析1. 商标侵权本案中,B平台未经A平台许可,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侵犯了A平台的商标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因此,B平台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2. 不正当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案中,B平台在商品描述、价格等方面与A平台存在高度相似之处,误导消费者,损害了A平台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电子商务_法律案例(3篇)

电子商务_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日益繁荣。

然而,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案涉及某网络购物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某品牌公司(以下简称“品牌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二、案情简介2018年,品牌公司发现平台上有大量假冒其注册商标的商品在销售。

经调查,品牌公司发现这些假冒商品均来自同一卖家。

于是,品牌公司向平台发出了侵权警告,要求平台立即删除侵权商品,并停止销售。

然而,平台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侵权商品仍然在平台上销售。

2019年,品牌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赔偿其经济损失。

三、争议焦点1. 平台是否构成侵权?2. 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连带侵权责任?四、法院判决1. 平台构成侵权。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本案中,平台上的卖家在销售假冒品牌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侵犯了品牌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而平台作为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者,对平台上的商品销售负有监管义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权行为,构成侵权。

2. 平台应当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平台在收到品牌公司的侵权警告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故应当与卖家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五、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平台与卖家共同赔偿品牌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六、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电子商务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责任。

本案中,平台作为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者,对平台上的商品销售负有监管义务。

在发现侵权行为后,平台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否则将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电商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电商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在电商行业的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以某电商平台上假冒商品纠纷案为例,分析电商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简介2018年,消费者王某在某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品牌手机壳,收货后发现手机壳与商品描述不符,存在质量问题。

经过一番调查,王某发现该手机壳并非正品,而是假冒伪劣商品。

王某遂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赔。

电商平台在核实情况后,认定卖家存在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但拒绝承担全部责任。

王某无奈之下,将卖家和电商平台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1. 卖家是否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等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其销售的商品质量承担保证责任。

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案例分析1. 卖家是否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证据,手机壳与商品描述不符,存在质量问题,且经调查确认并非正品。

因此,卖家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

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电商平台应当对其销售的商品质量承担保证责任。

本案中,电商平台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卖家销售假冒商品,且在核实情况后,仍拒绝承担全部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电商立法主要解决目前出现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虚拟财产保护、支付等问题。

同时对于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也要有法可依,提高电商行业准入门槛,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案例一:滴滴提供专车服务行政处罚案(互联网专车第一案)2015年1月7日,使用滴滴专车软件在济南西站送客的陈某,被市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运营,罚款2万元。

因不服处罚决定,陈某向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市客管中心撤销处罚。

2015年3月30日,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此案,于4月15日开庭。

这是全国首例因提供专车服务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也被称为“专车第一案”。

案件审理后,滴滴公司表示,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了济南专车第一案的相关情况,暂无法对于案件本身做任何评论,希望法律能给予公正合理的裁决。

这起案件的核心问题是滴滴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是否合法,所有关注这起诉讼的人关心的都是滴滴专车的合法性问题。

■案例二:阿里巴巴侵犯知识产权案(著作权侵权案)2014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经济参考报社诉中国雅虎网的经营者北京阿里巴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作出一审宣判,认为阿里巴巴公司侵权事实成立,判决其赔偿经济参考报相应经济损失5000元。

法院审理查明,经济参考报社对《畸形消费产业之颓》等4篇涉案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

被告阿里巴巴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其主办的中国雅虎网上转载涉案作品,侵犯了经济参考报社所享权力,应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侵权责任。

阿里巴巴公司称其对涉案作品使用系合理使用的抗辩,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案例三:当当网网购进口巧克力无中文说明诉讼获赔7万元案67岁的老人杨某在当当网上买了东邮贸易有限公司的一批进口巧克力,一共花了3万多元,但这些巧克力从说明、保质期、生产日期到配料表等标签,均没有任何中文说明。

电子商务法律纠纷案例(3篇)

电子商务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消费者张女士在某知名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款价值2000元的智能手表。

在收到货物后,张女士发现手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手表显示屏出现异常,频繁出现闪烁和黑屏现象,影响了正常使用。

张女士立即与商家联系,要求退货或更换新机。

然而,商家以手表使用过为由拒绝退货或更换,并声称产品说明书上已明确标注“非质量问题不予退换货”。

张女士认为商家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遂向平台客服投诉。

平台客服经核实后,认为商家的解释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商家给予张女士退货处理。

商家不服,认为自己的解释并无不妥,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商家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2.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3. 平台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下列责任:(一)退货;(二)更换;(三)修理;(四)赔偿损失;……”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8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不得拒绝消费者依法提出的合理要求。

”四、案例分析1. 商家是否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提供的商品应当符合质量要求。

在本案中,消费者张女士购买的手表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5篇)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5篇)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5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5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问卷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概述(一)课程的重要性课程是对各种典型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讨论,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

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以分为已解决问题案例、待解决问题案例和设想问题案例[1]。

课程重要性表现在:通过合适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同学对电子商务理论学问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力量有机结合;通过老师和同学对案例的争论,发散思维,激发同学的灵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2];与此同时,本课程教学也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目前的教学状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反应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要求。

重讲授少熬炼。

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偏重讲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同学爱好的方法较少。

这种教学模式既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又限制了同学的思想空间,不利于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3]。

教材内容更新不准时。

电子商务案例的涉及多个相关学问领域,难以总结概括,因此电子商务的案例总结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实际进展,再加上作为教材,从教材的编写到出版使用,时间周期较长,而电子商务的进展速度较快,这样更加使得教材的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实际进展[4]。

教学内容重点不清楚。

面对一个案例,把握不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分不清重点学习的是商务还是技术或者是管理。

这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同学对学问的把握。

另外教学考核形式单一,过于注意卷面成果,这与素养的培育和实践力量熬炼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

案例较为片面。

教材中基本都是胜利案例,经典失败案例几乎没有。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同学的对比和思索。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调查讨论为了解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所在学校该门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下就详细的调查状况做出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269份,回收率为100%。

电商热点法律案例分析(3篇)

电商热点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某电商平台虚假宣传案为例,分析电商热点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消费者王某在某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宣称具有减肥功效的保健食品。

在收到商品后,王某发现该产品并非保健食品,而是普通食品,且产品包装上的宣传语与实际不符。

王某遂向该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款并赔偿损失。

电商平台在收到投诉后,未对王某的要求给予合理处理,导致王某将该平台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 电商平台是否应对商品虚假宣传承担责任?2.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电商平台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电商平台是否应对商品虚假宣传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更换、修理或者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作为商品销售平台,对其所销售的商品负有审核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在明知商品虚假宣传的情况下,仍予以销售,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电商平台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因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退还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费用;(2)赔偿消费者因此遭受的损失;(3)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还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对消费者进行赔礼道歉;(2)在媒体上公开道歉;(3)消除影响,恢复消费者名誉。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十大典型法律案例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现代商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许多法律纠纷和争议。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领域十大典型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和挑战。

1. 亚马逊与发布商品的法律责任在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上发布商品的责任成为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法律问题。

亚马逊被控对于销售不合格产品和侵权商品承担责任。

法院判决认为亚马逊应对其平台上的商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以减少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2. Uber与员工劳动权益争议Uber作为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出行服务平台,其员工的劳动权益问题备受关注。

一些Uber司机声称自己是公司的员工而不是独立承包商,要求享受与员工相同的权益保护。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认定Uber司机为独立承包商,而非公司的员工。

3. Taobao与知识产权侵权指控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长期以来都受到知识产权侵权的指控。

一些商家在淘宝上销售侵权商品,给正版品牌造成了损失。

淘宝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加强与权利人的合作。

4. eBay与在线竞拍的法律责任eBay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竞拍平台之一。

然而,该平台也面临着信用诈骗和交易纠纷的风险。

eBay在这些情况下应对买家和卖家的纠纷进行调解,同时采取措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rbnb与城市规章法规冲突rbnb作为一家提供住宿分享服务的公司,其模式与许多城市的规章政策不符。

一些城市对于民宿出租进行限制,要求民宿业主遵守相关规定。

rbnb与城市政府展开了多轮辩论,最终达成了一些妥协,并对一些地区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6. 网易与个人信息保护的争议在电子商务领域,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网易作为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经常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和盗用的指责。

网易加强了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并采取了技术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1. 摘要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ommerce)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急剧发展,并且成为了全球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也不断出台和完善,以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法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 案例一:《亚马逊诉中通快递合同纠纷案》2.1 案例背景亚马逊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的平台。

中通快递则是中国领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此案是因为中通快递在配送亚马逊的商品时出现问题,亚马逊对此提起诉讼。

2.2 案件争议亚马逊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中通快递应当按时、按约定的方式配送商品。

然而在实际配送中,中通快递未能按时配送,导致亚马逊的买家无法按时收到商品,给亚马逊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损害。

亚马逊要求中通快递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3 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履行: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违约责任:中通快递存在违约行为,应该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证据认定:亚马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中通快递的违约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审查合同条款:通过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约定。

收集证据:亚马逊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客户投诉、商品配送记录等证据,证明中通快递的违约行为。

调解和协商:双方可以通过调解和协商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诉诸法律途径。

3. 案例二:《Uber诉滴滴合同纠纷案》3.1 案例背景Uber和滴滴出行是两个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案是因为Uber指控滴滴出行侵犯其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严重的合同纠纷案件。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小明(3篇)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小明(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小明,一名普通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某品牌手机。

在收到手机后,小明发现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在与卖家沟通无果后,小明决定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件焦点1. 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2. 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3. 如何界定产品质量问题?三、案例分析1. 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作为平台方,对商品质量负有监管责任。

若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允许其销售,则应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在本案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2. 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与卖家协商:首先与卖家沟通,说明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或换货。

(2)投诉平台:若与卖家协商无果,可以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

(3)申请仲裁:在电商平台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仲裁。

(4)提起诉讼:在仲裁或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如何界定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指商品在性能、安全、卫生等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在本案中,小明购买的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四、判决结果在经过调查取证后,人民法院认定电商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允许其销售,存在一定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判决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小明购买手机所花费的费用,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五篇范例)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五篇范例)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是将商业或行政(31)完全归纳法:根据某类事务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汇款也有时间上的限制。

事务处理按照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具有某种属性,概括出该类事务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17.简述企业间网络交易的流转程式:企业内部数据库信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电子传输方法。

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方法息分析处理,信息发布平台买卖合作招标信息。

CA(2)买方控制性营销策略: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旨在(32)独立服务器:用户服务器从Internet接入到维护管理认证中心商业信息认证,信息交流平台签订平台电子合把市场势力和价值转移到买方的市场策略。

完全由自己操作。

同,电子支付结算,物流配送,信息反馈。

(3)域名:由个人企业或组织申请的网站只用的互联网的(33)B2C: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向各个网络18.简述电子商务案例的综合分析法有哪些:电子商务案互联网标识,并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品质进行曾诺和提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模式。

例发的只能够和分析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类;科学逻辑思供信息交换或交易的虚拟地址。

1.简要说明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的工作流程:安全电维方法,与案例有关的各专门学科的方法,逻辑思维方(4)ISDO: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或综合子交易协议SET的工作流程分为:消费者向在线商店提法有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辨证逻辑思维方法。

业务数字网的简称,是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以综合数交订单,在线商店做出应答,消费者选择付款方式,确认19.简述目前网络广告发布的主要形式:广告主直接寻求字电话为基础发展而成,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订单,消费者对订单和付款指令进行数字签名在线商店网络服务商作为合作伙伴,传统的广告代理商成立网络并支持一切语音数字图像传真等广泛业务。

电子商务法律纠纷案例(3篇)

电子商务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21年6月,消费者张女士在一家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名为“梦幻美肤霜”的面霜产品。

张女士在收到商品后,发现产品包装破损,且有明显的异味。

经过仔细观察,张女士发现面霜表面有絮状物,疑似变质。

张女士认为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遂与卖家联系,要求退款或更换商品。

卖家在接到张女士的投诉后,表示愿意退款,但拒绝更换商品。

卖家解释称,由于商品已经开封使用,无法证明是质量问题,因此只能退款。

张女士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卖家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义务,遂将卖家和电商平台告上法庭。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质量问题:张女士认为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卖家和电商平台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2. 商品退换货问题:卖家拒绝更换商品,仅同意退款,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3. 电商平台的责任:电商平台作为平台方,是否应该对商品质量承担连带责任?三、法院审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首先对商品质量进行了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梦幻美肤霜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皮肤刺激。

随后,法院针对争议焦点进行了以下审理:1. 商品质量问题:根据鉴定结果,法院认定梦幻美肤霜存在质量问题,卖家和电商平台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商品退换货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七日内,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有权要求退货或更换。

卖家仅同意退款,拒绝更换商品,不符合法律规定。

3. 电商平台的责任:法院认为,电商平台作为平台方,对商品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若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电商平台有义务协助消费者维权。

四、法院判决根据审理结果,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 卖家退还张女士货款,并赔偿张女士因购买该商品所遭受的损失;2. 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与卖家共同赔偿张女士损失;3. 电商平台加强对平台上商品质量的监管,确保消费者权益。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商务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发展,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一系列法律与法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法律与法规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某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收到货物后发现与商家描述严重不符,存在质量问题且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消费者联系商家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以各种理由拒绝,声称商品已拆封,影响二次销售,不予退换。

在这个案例中,商家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除非商品性质不适合退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无法在购买前亲自检验商品,因此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来确保其合法权益。

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是不合理的,因为消费者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描述和质量要求时有拆封的必要。

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一家电商企业未经授权,擅自销售某知名品牌的假冒商品。

该品牌拥有方发现后,向电商平台投诉并要求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然而,电商平台在接到投诉后的一段时间内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侵权商品仍在平台上大量销售,给品牌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案例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商平台的责任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销售假冒商品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电商平台作为网络交易的提供者,也有义务对平台上的商品进行监管,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如果电商平台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导致侵权行为持续发生,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这就要求电商平台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及时处理侵权投诉,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网络合同纠纷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未仔细阅读平台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直接点击同意。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以几个电子商务法律案例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探讨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虚假广告引发的纠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发布虚假广告。

例如,商家可能夸大产品的性能或品质,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种虚假广告行为可能误导消费者,并导致消费者产生投诉和维权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商家提起诉讼。

根据该法律,商家发布虚假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并要求其停止虚假广告行为。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经营者也应当对商家发布的广告进行审核,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然而,虚假广告纠纷的解决并不容易。

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商家的虚假广告行为,并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而商家可能会提出辩护,称其广告是真实的,或者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广告中的夸大言辞成为可能。

因此,要解决这类纠纷,需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在购物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并尽快向电子商务平台或相关机构投诉。

案例二: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侵权行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一些商家可能未经著作权人授权,擅自销售他人的作品,从而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益。

例如,某商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一本畅销书的电子版,但该商家并未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这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著作权人可以依据《著作权法》对商家提起诉讼,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应当尽到审核责任,确保商家所销售的商品没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未能履行审核义务,著作权人还可以要求电子商务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然而,这类侵权案件的处理相对复杂。

首先,著作权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商家销售的商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

其次,商家可能会提出一些辩护理由,例如声称购买了合法授权的电子版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韩某有一天在网上浏览,发现一辆二手帕萨特汽车起拍价只有10元人民币,他想可能是网站在搞什么促销活动,就参加了竞拍。

几轮下来他成功了,成交价是116元。

网站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确认,并给他发来了电子合同。

韩某根据网站提供的电话,跟卖主联系,卖主是一家卖二手车的汽车经销公司,也收到了网站发来的那份电子合同,但是该公司坚决不同意交车,理由是这份合同无效,因为第一,汽车的底拍价是10万元而不是10元,在网站上显示的10元底拍价是由于其工作人员输入失误造成的;第二,他们认为116元就把车卖了,这样一个合同是不公平的。

韩某的手上有三份证据:一份是网络公司给他发来的电子确认书,第二份是电子合同,另外还有一份整个交易过程的证据。

经多次交涉无果,韩某最后只好把汽车经销公司告到法院。

结合所提供的案例分析下列问题:(1)这个网上竞拍的电子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5分)(2)本案反映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存在哪些问题?(5分)参考答案:(1)这个网上竞拍的电子合同是有效的(2分);其原因如下:合同主体合格,韩某与汽车经销公司均为完全能力行为人;(1分)合同订立程序完整有效,要约与承诺的意思表示一致;(1分)合同内容合法;(1分)有充分的电子证据;(1分)(2)本案反映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存在如下问题:无统一的电子商务基本法;电子代理人规定不明确;无电子错误的法律规定;电子交易法律不配套;其它法律要修改以适应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注(2)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四点及以上给满分4分)2.2004年1月,杨先生结识了女孩韩某。

同年8月27日,韩某发短信给杨先生,向他借钱应急,短信中说:“我需要5000,刚回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汇到我卡里”。

杨先生随即将钱汇给了韩某。

一个多星期后,杨先生再次收到韩某的短信,又借给韩某6000元。

因都是短信来往,二次汇款杨先生都没有索要借据。

此后,因韩某一直没提过借款的事,而且又再次向杨先生借款,杨先生产生了警惕,于是向韩某催要。

但一直索要未果,于是起诉至海淀法院,要求韩某归还其11000元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二张。

但韩某却称这是杨先生归还以前欠她的欠款。

为此,在庭审中,杨先生在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中,除了提供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外,还提交了自己使用的号码为"1391166XXXX"的飞利浦移动电话一部,其中记载了部分短信息内容。

如:2004年8月27日15:05,那就借点资金援助吧。

2004年8月27日15:13,你怎么这么实在!我需要五千,这个数不大也不小,另外我昨天刚回北京做了个眼睛手术,现在根本出不了门口,见人都没法见,你要是资助就得汇到我卡里!等韩某发来的18条短信内容。

后经法官核实,杨先生提供的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拨打后接听者是韩某本人。

而韩某本人也承认,自己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使用这个手机号码。

(1)从此案法官判决中可以看出,法官引用了《电子签名法》中的规定,您认为在此案中,手机短信是否能作为证据?(5分)(2)如何来确定短信的法律效力?(5分)参考答案:1、能作为法律效力。

(5分)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还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法、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据此,杨某通过手机发出为李薛借款提供担保的短信息,完全符合合同书面形式的特征。

只要杨某保留了陈某发给他的手机短信息证据,该短信息就具有法律效力,杨某就可以依此向法院起诉。

(5分)2、.您认为在此案中,手机短信是否能作为证据答:我认为此案中杨先生的手机短信可以作为曾借给韩女士11000元的证据。

因为短信内容显示的时间和所述的事情经过与杨先生所做的描述相符,况且韩女士之前也承认该手机号为她自己所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电子签名法》第7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

2.如何来确定短信的法律效力答:由于手机短信的易修改、易编辑的特性,同时,受网络、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其容易出错,因此短信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其具有证据证明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其被审查的主要方面。

所以,当事人在利用手机短信证据时,对证据可采性的判断需要满足三个标准,即相关性、可靠性和正当性。

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来确定短信作为证据的法律效力:1、要有证据证明该手机号码确属对方所有,且不存在被别人错发短信的情况。

2、要证明所用手机收件箱中短信应属只读文件,不能修改。

否则证据效力将大打折扣甚至丧失。

3、短信是间接证据,因此当事人要尽量多的提供对自己有利的其他证据,使之彼此印证。

所有证据保持一致,形成完整、有效、严密的证据链,就比较容易达到证明事实存在的效果。

4、可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请求人民法院以勘验、制作笔录等方式将短信内容固定下来。

为避免手机短信灭失,故在提起诉讼后,便可立即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5、诉前可以进行公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请公证机关对手机短信予以公证。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

因此,为防止手机短信灭失,在收到手机短信后、提起诉讼前,便可将手机短信进行公证,这份公证所具有的证据效力远远大于短信本身。

6、要注意取证手段的合法性和取证环节的完整性,即证据的收集方式或程序等要合法,使证据的形成不存在瑕疵。

3.这个案子的意义答:在目前运用的电子证据中,短信要作为证据是可采信的,但是效力的确定非常困难,也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

原因如下:一是法院没有权利从通讯商处调阅短信内容,二是由于手机号码没有实名制度,短信清单只能证明某个号码发出了短信,但不能证明该短信是某个特定人发送的。

在此案例中,法院经审核将杨先生提供的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并批准了其诉讼请求,表现了电子数据证据在法律中运用的突破性与大胆的创新尝试,也说明了短信证据得到肯定在以后类似纠纷案件中的应用。

3.2001 年 6 月 20 日,王某在某网站订购了一项数码相片冲洗服务,委托该网站将自己数码相机内的相片进行冲洗,支付方式为网上电子支付。

王某选择了该网站指定的建行网上银行安全支付方式支付了全部款项 103.5 元,操作结束后屏幕显示交易成功。

事后王某在建设银行打印的对账单也表明当日在其银行账户确实发生了该笔款项的支出。

根据该网站交易规则,建行网上划款为实时,该网站应在客户支付款项到账后 36 小时内向客户提供服务。

然而王一直未能如愿。

8 月 14 日,王某为此纠纷与一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并支付了律师费。

16 日,该网站向王某表示同意提供服务,由于此时原告已发生了律师费用,故原告要求该网站承担其损失即已发生的律师费用,但遭到该网站拒绝。

试分析:(1)本案中数码冲印服务合同是否成立 ? 为什么 ?(2)被告是否应该承担原告支付的律师费 ?参考答案:服务合同有效;(2分)因为:双方交易主体具有行为能力(1分);合同内容无歧义(1分);要约邀请具有(1分);被告应承担律师费(2分),根据我国《电子合同法》依法成立的合同,无其他不可抗力毁约的需要承担责任,其中包含律师费用。

(3分)4.1998年3月被广东某制衣厂抢注其英文商标KELON 作为域名的科龙集团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该制衣厂的抢注行为属于恶意侵权行为,令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法院裁定该制衣厂注册KELON 域名行为属于非法。

这是我国第一例域名纠纷案。

该制衣厂自知理亏已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出申请要求,注销其注册的 域名,并交回了注册证书。

参考答案:域名是IP地址形象化的一种形式,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

此案例属于域名抢注(1分);域名注册必须和自己产品有关,为企业营销所用。

否则闲置的域名为抢注。

(2分)建立域名是资源的观念;健全域名相关法律;规范域名抢注的界定;及早注册自己企业域名;技术保障;(每一条1分)。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22004年1月,杨先生结识了女孩韩某。

同年8月27日,韩某发短信给杨先生,向他借钱应急,短信中说:“我需要5000,刚回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汇到我卡里”。

杨先生随即将钱汇给了韩某。

一个多星期后,杨先生再次收到韩某的短信,又借给韩某6000元。

因都是短信来往,二次汇款杨先生都没有索要借据。

此后,因韩某一直没提过借款的事,而且又再次向杨先生借款,杨先生产生了警惕,于是向韩某催要。

但一直索要未果,于是起诉至海淀法院,要求韩某归还其11000元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二张。

但韩某却称这是杨先生归还以前欠她的欠款。

为此,在庭审中,杨先生在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中,除了提供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外,还提交了自己使用的号码为"1391166XXXX"的飞利浦移动电话一部,其中记载了部分短信息内容。

如:2004年8月27日15:05,那就借点资金援助吧。

2004年8月27日15:13,你怎么这么实在!我需要五千,这个数不大也不小,另外我昨天刚回北京做了个眼睛手术,现在根本出不了门口,见人都没法见,你要是资助就得汇到我卡里!等韩某发来的18条短信内容。

后经法官核实,杨先生提供的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拨打后接听者是韩某本人。

而韩某本人也承认,自己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使用这个手机号码。

法庭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仲的关于承认的相关规定,"1391173XXXX"的移动电话号码是否由韩女士使用,韩女士在第一次庭审中明确表示承认,在第二次法庭辩论终结前韩女士委托代理人撤回承认,但其变更意思表示未经杨先生同意,亦未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原告杨先生对该手机号码是否为被告所使用不再承担举证责任,而应由被告对该手机其没有使用过承担举证责任,而被告未能提供相关证据,故法院确认该号码系韩女士使用。

依据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的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移动电话短信息即符合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

同时移动电话短信息能够有效的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经本院对杨先生提供的移动电话短信息生成、储存、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审查,可以认定该移动电话短信息内容作为证据的真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