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糖元的含量()2、肝糖元和肌糖元是以葡萄糖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3、肌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这个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4、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而血糖不可以合成肝糖元()5、进入肌肉中的葡萄糖又合成肌糖元()6、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7、ATP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能释放高能量()8、ATP——CP系统是在无氧情况下提供人体直接能源的系统()9、人体运动时,每分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持续时间呈正比()10、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由糖提供的()11、肌糖元只能由血糖生成,而不能分解成血糖()12、脑组织所需能量的来源全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13、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肌肉活动所消耗()14、血浆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枢纽()15、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食物的热价()16、基础代谢率随年增长逐渐降低,20岁以后保持恒定,老年阶段又降低()17、A TP是直接能源而糖、脂肪,蛋白质等则是间接能源()二、名词解释题:1、新陈代谢2、基础代谢3、呼吸商4、食物的热价5、氧热价6、血糖7、有氧代谢8、无氧代谢9、ATP—CP系统10、乳酸能系统11、有氧供能系统三、选择填空题:1、新陈代谢包括()。

A、能量代谢B、物质代谢C、气体代谢2、肌糖元的生理功能是肌肉活动的()A、修补材料B、直接能源C、能量来源3、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A、多糖B、双糖C、单糖4、补充糖的时间应在赛前()或()为宜A、2小时B、1小时C、30分钟D、15分钟5、对蛋白质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垂体前叶F、垂体后叶6、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重体前叶F、垂体后叶7、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A、高B、低C、恒定8、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合成()9、与血液相比较,汗液的特点是()A、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B、葡萄糖的浓度几乎为0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D、蛋白质浓度为0E、脂类浓度相等10、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A、0.93、0.73和0.81B、1、0.7和0.8C、1、0.76和0.8511、机体代谢率反映()的全部过程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C、A和B12、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与()交换A、O2C、能量D、水13、在肌肉细胞中,ATP最大浓度约为()mmol,这足以维持骨骼肌进行最大收缩达()A、0.05B、5C、1014、()与体表面积有着比例关系,而这些因素与机体的能量代谢也有密切关系A、呼吸频率B、肺活量C、心输出量D、血流速度E、吸氧量15、氧热价以()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最高A、糖B、脂肪C、蛋白质16、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A、持续时间B、强度C、时间与强度17、人体摄入()食物后,在体内额外增加30%的热量,从而起特殊动力作用A、脂肪B、糖C、蛋白质18、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A、升高19、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通气量B、V o2maxC、无氧阀D、最大心输出量20、衡量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血乳酸B、V o2maxC、无氧阀D、ATP—CP含量21、肌糖元贮备高量的人表明他们()能力较强A、有氧供能B、无氧酵解C、ATP—CP供能22、代谢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引起的A、增多B、降低C、兴奋D、抑制23、通常将()称为呼吸商A、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B、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四、简答题:1、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生理意义2、简述ATP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3、简述乳酸的去向4、简要说明评定有氧供能能力及无氧供能能力的指标5、简述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6、何谓能量节省化7、简要说明音求产热量的原理,测定能力代谢的基本方法五、问答题:1、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恒定的?2、糖在体内有何主要作用?3、试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4、试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的比较是以__________条件下每单位__________的能量代谢来表示的。

2.直接测热法是测量机体一定时间内______(摄取/发散)的热量,是较_____(难/易)完成的。

3.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基础代谢率测定可以反应甲状腺机能。

()2.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而言。

()3.就动物的基础代谢而言,个体越小,它的代谢也越低。

()4.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5.体温概念是指家畜直肠温度。

()6.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这说明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是一致的。

()7.汗腺持续而少量地分泌汗液,称为不显汗蒸发。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多填不得分)1.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每小时耗氧量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2.糖类的呼吸商为()A.0.71B.0.80C.0.82D.0.95E.1.003.动物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 )A.太阳能B.机械能C.饲料蕴藏的化学能D.电能E.化学能4.间接测热法测量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A.释放出的能量B.所做的功C.CO2产量、耗O2量及尿氮D.消耗的能量E.总的散热量5.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皮下脂肪增多B.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被毛加厚E.有效辐射面积减小6.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E.生长素7.动物能量代谢水平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个体大小B.性别年龄C.营养状态D.环境温度E.肌肉活动8.一般情况下,提供机体所需能量60%~70%的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E.无机盐9.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10.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为()A.精神紧张B.环境温度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肌肉活动E.性别年龄11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 ( )A.脂肪B.纤维素C.无机盐D.蛋白质E.糖类四、名词解释(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举例)1.能量代谢——2.呼吸商——3.基础代谢——4.体温—5.等热范围——6.冷驯化——7.气候适应——五、问答题1. 简述哺乳动物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判断指标、消除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如何调节和适应运动需求,以及兴奋剂对内分泌的影响
第九章 感觉机能
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在运动中的应用
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反射、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如何控制和协调运动行为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运动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章节
重点概念/知识点
简要描述
第一章 绪论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理解生物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稳态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
骨骼肌作为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生理机能对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第三章 血液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血液在运动中的运输、调节和适应功能
第四章 循环机能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血压
循环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第五章呼吸机能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
呼吸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第六章 物质与பைடு நூலகம்量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
运动中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机制
第七章 肾脏机能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和适应,特别是与运动性蛋白尿和血尿相关的机制

能量代谢和体温复习题

能量代谢和体温复习题

能量代谢和体温复习题能量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过程,它涉及到能量的获取、转化和利用。

体温调节则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生理机制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复习题: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描述能量代谢的定义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 解释基础代谢率(BMR)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能量的来源:- 列举生物体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 解释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 能量的转化过程:- 描述细胞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 阐述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生成和利用机制。

4. 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描述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及其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

- 列举体温调节的主要途径,包括产热和散热机制。

5. 体温调节的神经和激素控制:- 解释体温调节中大脑和下丘脑的作用。

- 描述激素如何参与体温的调节过程。

6. 体温异常情况下的生理反应:- 描述体温过高或过低时,生物体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

- 列举几种常见的体温异常情况,如发热、中暑和低体温症。

7.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阐述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

- 讨论在极端环境下,生物体如何通过调整能量代谢来维持体温。

8. 能量代谢异常的疾病:- 列举几种与能量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 描述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9. 体温调节异常的疾病:- 列举几种体温调节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体温症等。

- 描述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10.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实验研究方法:- 描述几种常用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实验研究方法。

- 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复习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基本概念、过程、机制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健康中的作用。

同时,这些题目也有助于学生准备相关的考试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生理学》复习题 能量代谢与体温(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 能量代谢与体温(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名词解释1.体温2.基础代谢3.温热性出汗4.行为性体温调节5.体温调定点6.蒸发散热7.能量代谢8.食物的热价9.食物的氧热价 10.呼吸商11.非蛋白呼吸商12.基础代谢率二、填空题1.体温通常是指_____.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1. 什么是物质代谢?什么是能量代谢?⼆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物质代谢:研究各种⽣理活性物质(如糖、蛋⽩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的分解和新分⼦的合成;能量代谢: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命活动对能量的利⽤。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过程的两个⽅⾯,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切组织和细胞中进⾏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

3.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RQ):指⽣物体在同⼀时间内,释放⼆氧化碳与吸收氧⽓的体积之⽐或摩尔数之⽐,即指呼吸作⽤所释放的CO2 和吸收的O2 的分⼦⽐。

4. ⾃养型⽣物:为能够利⽤⽆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类型,⼜分为光合⾃养——绿⾊植物,和化能⾃养——硝化细菌等。

5. 异养型⽣物:不能⾃⼰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养⽣物制造的有机物⽣存。

6. 简述活体内实验及其意义。

答:1)⽤整体⽣物材料或⾼等动物离体器官或微⽣物细胞群体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内实验,⽤“in vivo”表⽰。

2)活体内实验结果代表⽣物体在正常⽣理条件下,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较接近⽣物体的实际。

7. 活体外实验:⽤从⽣物体分离出来的组织切⽚,组织匀浆或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器及细胞抽提物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外实验,⽤“in vitro”表⽰。

8. 简述代谢途径的探讨⽅法答:1)代谢平衡实验;2)代谢障碍实验(代谢途径阻断实验);3)使⽤抗代谢物;4)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5)测定特征性酶;6)核磁共振波谱法。

9. 简述糖的⽣理功能答:1)作为⽣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复习题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复习题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复习题1.消化:①机械消化,指消化道肌肉收缩运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充分混合,并向前推进的过程②化学消化: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过程。

2.胃肠道的运动形式与生理意义:①胃紧张性收缩,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保持胃肠内一定的压力,也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②蠕动,将胃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并研磨混合食物③容受性舒张,使胃容纳和贮存食物,而胃内压不升高④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化学消化,还能增加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机会,利于吸收。

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运动是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

排空顺序的快慢: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的时间约为4~6小时。

3.唾液成分及作用:99%为水,还有唾液淀粉酶、粘蛋白、溶菌酶及少量的Na+、K+、Cl-等。

作用①舒润和溶解食物②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盐酸所组成。

盐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

作用为①激活蛋白酶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消化蛋白质转氨基酸)③有杀菌作用④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⑤进入小肠后,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粘液:胃粘液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分泌。

粘液能与胃粘液膜分泌的HCO3-结合在一起,结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PH此时上升。

胰液: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小导导管壁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碱性液。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被肠致活酶(肠激活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

胰液含消化酶全面,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

胰液的作用:①碳酸氢盐②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③胰脂肪酶④胰淀粉酶4.胆汁的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由胆囊贮存和排放。

主要含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多种无机盐。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其中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微生物的代谢练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的代谢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填空1.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它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就成了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2.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有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无氧呼吸;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发酵。

3.糖酵解是生物体内将G氧化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主要有EMP途径、HMP途径、ED 途径、和磷酸解酮酶途径四种途径。

4.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生成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的主要中间产物,第二阶段为氧化还原阶段,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丙酮酸,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5.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三分子CO2六分子NADPH;且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力和间代谢产物。

6.ED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最后生成两分子丙酮酸、ATP,一分子NADH和NADPH。

7.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包括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和醌及其化合物。

8.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不同。

9.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MP途径,产物为乳酸,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D途径,产物为乳酸、酒精和CO2。

10.异养微生物的能量ATP和还原力均来自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11.乳酸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根据产物不同,乳酸发酵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三种类型。

12.硝化细菌和硫细菌是通过电子逆呼吸链传递来生成还原力。

13.光合色素可分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三种类型,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在光合作用中有两种作用是作为叶绿素所催化的光氧化反应的猝灭剂以保护光和机构不受光氧化损伤和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起辅助作用。

6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6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6.001] 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

A.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6.002] 糖元储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

A. 肝脏B. 腺体C. 脑组织D. 肌肉E. 结缔组织[6.003] 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储存起来()。

A. 肝糖元B. 肌糖元C. 脂肪D. 蛋白质E. 组织脂质[6.004] 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时,最终分解为()。

A. 丙酮酸B. 乙酰乙酸C. 乳酸D. γ-氨基丁酸E. 6-磷酸葡萄糖[6.005] 在肝脏中,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的糖元()。

A. 储存量大B. 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C. 是肝糖元储存的主要形式D. 是机体能源不足时主要能量来源之一E. 以上都不对[6.006] 下列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糖的比例最大B. 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C. 肝糖元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 肌糖元作为能源储备,有应急的功用E. 等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时,糖释放的能量最多[6.007]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ADPB. ATPC. 脂肪酸D. 磷酸肌酸E. 葡萄糖[6.008] 正常动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 完全静息时B. 睡眠时C. 外界温度为20℃时D. 室温为18~25℃时E. 进食12小时以后[6.009] 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 与身长成正比B. 与体重成正比C.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D. 与身长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E. 与上述诸因素都无关[6.010] 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A.神经系统参与
B.植物神经系统参与
C.躯体神经系统参与
D.内分泌系统参与
E.内脏系统参与
[6.058]下列在机体内关于热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量
B.热能维持机体体温)。C.化学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D.机械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E.热能可再利用做功
[6.059]直接测热法测量()。
A.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
[6.019]基础代谢率测定最重要的意义是反应甲状腺机能。
[6.020]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所致。
[6.021]骨骼肌的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6.022]碱中毒可使呼吸商增大。
[6.023]当气温等于或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6.024]丘脑下部前区的热敏神经元可能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
D.与年龄有关
E.与性别有关
[6.011]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
A.糖尿病
B.细胞增多症
C.白血病
D.甲状腺机能亢进
E.以上都不是
[6.012]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转化为体热的是()。A.血液流动
B.胃液分泌
C.神经传导
D.激素分泌
E.肌肉作功
[6.013]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因素()。
B. 0.80
C. 0.82
D. 0.95
E. 1.00
[6.042]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ATP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通常饲料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E.磷酸肌酸
[6.043]体内绝大多数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生殖。

2.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的产生可传布的动作单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3.生殖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是错的4.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是错的。

5.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通过体内调控机制实现的是对的。

6.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钾离子平衡电位。

7.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迅速大量外流。

8.横桥上具有ATP酶。

9.肌肉收缩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

10.将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与收缩过程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三联管。

1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离子是钙离子(Ca2+)。

12.从高处跳下时,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做离心收缩13.体操中的“十字支撑”“直角支撑”和武术中的站桩,参加工作的肌肉做等长收缩。

14.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应提高相对爆发力。

15.每一个终池和来自两侧的横小管构成的复合体,称为三联管结构是错的。

16.慢肌纤维不易疲劳与其氧化能力有关是对的。

17.投掷运动员对绝对爆发力的要求对相对爆发力的要求是对的。

18.健康成人的细胞比容约为37%~50%。

19.内环境稳态是指红细胞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0.血浆中最为重要的缓冲对是碳酸氢钠/碳酸。

21.血浆晶体渗透主要来自钠离子和cl-2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23.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24.血浆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25.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体重的6%~7%。

26.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不变或减少的现象。

27.血浆中的NaHCO3和H2CO3液这一缓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20:1。

28.通常把细胞内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是错的。

29.全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是错的。

第六章代谢总论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六章代谢总论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六章代谢总论第七章糖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能量代谢3、、自由能4、高能化合物5、糖酵解6、糖酵解途径(EMP)7、糖的有氧氧化8、三羧酸循环(TCA)9、磷酸戊糖途径10、糖的异生作用二、填空题1、糖类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和。

2、糖酵解途径是在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4、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这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三羧酸循环是从草酰乙酸和结合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又返回草酰乙酸的过程。

6、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8、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9、在磷酸戊糖途径中,7-磷酸景天庚酮糖与________________在转醛醇酶作用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

10、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11、酶催化与ATP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其逆反应是由酶催化的。

12、动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糖的贮存形式是_________。

13、一次三羧酸循环共有次脱氢反应和次底物磷酸化反应。

14、组成丙酮酸脱H酶系的三种酶分别是、和,五种辅酶分别是、、、和。

15、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

16、催化糖酵解途径中消耗ATP的反应的酶是和。

17、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为型,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18、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2023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六章考点与例题

2023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六章考点与例题

2023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六章考点与例题2023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六章考点与例题为帮忙考生们更好、更有预备地复习公卫助理医师考试,以下是百分网我搜寻整理的关于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六章考点与例题,供参考练习,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能量代谢(一)影晌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的能量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变。

1.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2.环境温度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过高或过低均能增加能量代谢。

3. 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机体在进食后一一段时间内(1~8 h)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

4.精神活动精神紧急时可使不随便肌紧急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和某些激素分泌(如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增多。

(二)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正常值为l5%。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上升或降低。

二、体温(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1.概念体温是指身体内部或深部的平均温度。

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口腔温度最低。

2.范围体温的生理波动:波动范围1℃。

(二)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

1.产热宁静时机体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约占总热量的56%;劳动或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约占总产热量的90%;进食、环境温度和精神活动等均可影响产热。

2.散热主要部位是皮肤,其次是肺、肾等。

机体散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辐射:即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向外界散热。

散热量与皮肤温度和四周环境的温差以及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呈正变。

(2)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较冷物体。

临床上用冰袋、冰帽等为高热病人降温即利用此原理。

(3)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上述三种方式散热的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生理复习文档

生理复习文档

1.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2. 感受器:在人和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3. 氧亏4. 赛前状态5.超量恢复1,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各种感受器都能把各种感受到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刺激能量转换成在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随意运动行为。

3,赛前状态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赛前状态。

4,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有氧工作的能力。

5,心搏峰“心搏峰”是指每搏输出量达到峰值的心率水平。

1“第二次呼吸” 是指在“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的感觉会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2,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3,强度法则是指在机体功能状态相对恒定时,其功能反应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刺激强度。

即强度大小的刺激反应小,或条件反射建立慢;在生理范围内较强的刺激引起反应大,或条件反射建立快。

4,视野单眼固定不动注视正前方,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5,运动动力定型是指在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按一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交替发生,形成一定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

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B )A 外呼吸B 肺换气C 组织换气D 肺通气2,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B )A 潮气量 *呼吸频率B 功能余气量 *呼吸频率C 余气量 *呼吸频率D 无效腔容量 * 呼吸频率3,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 A )A 窦房结B 房室结C 结间束D 浦肯野氏纤维4,运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 D )A 先增加,后减少B 不变C 增加D 减少5,体适能概念源自于( D )A 中国B 英国C 日本D 美国6,( B )型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 生效率高、抗疲劳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考试复习第六章物质与能力代谢第一节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

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运动和训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能量来源。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用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蕴藏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及运动的能源。

因此,糖类、脂肪、蛋白质又被称为三大能源物质。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每天从糖类获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70%,糖在氧化时所需要的O₂,少于脂防和蛋白质,因而成为人体最经济的能源。

例如,各器官、肌肉、大脑的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首先要由糖供应。

人类合理膳食的总热量约有20%~30%由脂肪供给。

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用在于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修复。

例如,人体的肠黏膜上皮细胞约每36小时就脱落更新,红细胞约每120天更新一次,更新时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

糖类可与脂类构成糖脂,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这些复合物是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血浆球蛋白(抗体)、许多酶及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

此外,脂肪还具有防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体液是细胞进行代谢的内部环境,其主要成分是水及各种无机盐。

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均通过水来进行。

水具有维持物质代谢的作用。

水的蒸发热大,比热大,可以调节体温,使人体不致因代谢产热而发生体温的明显变化。

水在体内还具有润滑的作用,如关节腔滑液、胸膜腔、腹膜腔浆液等均有此作用。

无机盐的生理功用包括: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容量、渗透压及电中性;维持神经、肉的膜电位,与维持神经肌肉细胞正常兴奋性和肌肉收缩有关,使机体具有接受环境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参与血液缓冲对的构成,与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有关;此外,无机盐参与人体体质构成,通过生物酶的调节作用,影响物质代谢过程等。

3.维生素的生理功用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B 族维生素)参与某些辅酶的组成、某些重要化学基团的转运及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健全和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调节钙磷代谢、促进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作为抗氧化剂等重要的功效。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称为消化。

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黏膜,进人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1.消化消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咀嚼、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最终把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此种方式称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另一种消化方式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此种消化方式称化学性消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又表现有自己的特点。

包括:①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②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环境内,仍能保持进行节律性收缩;③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以维持消化道的形状和位置,并使消化道管腔保持一定的基础张力,产生平滑肌的收缩活动;④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从而使消化道能够容纳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⑤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2)消化液的作用消化液主要由各种消化酶、离子和水组成。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接近,以利于吸收;②改变消化道内的pH值,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④分泌黏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以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造成消化道损伤。

(3)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简述消化过程由口腔开始,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停留的时间不同、各部位产生的消化液成分与量以及各部位机械运动程度不同,造成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程度差异颇大。

口腔内消化: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被磨碎,由唾液湿润,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从吞咽开始至食团入胃所需的时间,与食物的性状及人体体位有关。

由于食物在内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仅有少量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胃内消化:食物入胃后,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运动的机械性消化的共同作用。

胃液的pH 值为0.9~1.5,具有较强的酸性,不仅可以激活胃蛋白酶,而且在进入小肠后能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胃液中完成化学性消化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酸。

胃蛋白酸的作用是蛋白质消化的初级阶段,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消化胶原蛋白,将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和少量多肽。

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是进食。

食物入胃后约5分钟,胃即开始蠕动,以利于食物与胃液混合,协助化学性消化过程。

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防类最慢。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食糜受到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及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实物经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基本完成。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具有很强消化能力的消化液,呈碱性。

胰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碳酸氢盐,可以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并提供各种消化酶的最适宜pH值环境。

消化酶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大基本营养物质,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包括胆盐、胆色素等。

胆盐能乳化脂肪,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肠一肝循环。

小肠液为一种弱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大量的小肠液可以进一步中和胃酸,稀释消化产物,降低其渗透压,有利于吸收过程。

真正由小肠分泌的酶主要是肠激活酶,具有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活性胰蛋白质,促进蛋白质消化的作用。

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及蠕动三种形式。

小肠的紧张性收缩能加速内容物的混合及转运;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即分节运动,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小肠的蠕动有助于将其的内容物向大肠推送。

大肠内消化: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贮存场所。

大肠液中的黏液蛋白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润滑粪便的作用。

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通过大肠的机械运动被向肛门方向推送,最终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体外。

2.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吸收的部位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对物质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明显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的时间,口腔及食道不具有吸收能力。

胃黏膜无绒毛,且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只能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一般认为,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Na+及Cl-。

(2)小肠吸收的特点环形皱襞、绒毛及微绒毛共同作用使得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此外,绒毛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以及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利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有利条件均有助于小肠的吸收作用。

(3)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不经消化被小肠直接吸收入血。

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形式,但有机铁和高铁都不易被吸收,须还原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

亚铁的吸收速度比相同量的高铁要快2~5倍。

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

因此,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补充铁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态C。

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

脂肪的消化产物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能被吸收入毛细淋巴管或是直接进入门静脉。

此外,有些未经消化的天然蛋白质或蛋白质分解的中间产物,也可被小肠黏膜吸收,但其量极小。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机能的影响肌肉运动可以产生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的效应,导致胃肠道血流量明显减少,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量下降;运动应激亦可致胃肠道机械运动减弱,使消化能力受到抑制。

为了解决运动与消化机能的矛盾,一定要注意运动与进餐之间的间隔时间。

饱餐后,胃肠道需要血液量较多,此时立即运动,将会影响消化,甚至可能因食物滞留造成胃膨胀,出现腹痛、恶心及呕吐等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剧烈运动结束后,亦应经过适当休息,待胃肠道供血量基本恢复后再进餐,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一)糖代谢——糖类是人体基本的供能物质 1.人体的糖贮备及其供能形式人体储备的糖类物质主要是由食物获得的糖原及葡萄糖。

人体所需能量的70%左右是由食物中的糖类物质所提供。

食物中的糖大多是多糖或双糖,经消化道分解成单糖并被吸收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1)糖原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较高。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又是中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

糖原储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大强度耐力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的标志。

饥饿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

肝糖原可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人体各组织细胞都能有效地进行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人体的主要分解途径有两条:在不需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酵解和在耗氧情况下进行有氧氧化。

(1)糖酵解糖在人体组织中,不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