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肺通气的技能指标测定意义和评定方法。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抑制活动:可兴奋组织由活体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的活动。

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

适应性: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体液调节: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前馈控制系统:是受控部分的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监测装置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第二章肌肉三联管: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亦称三联体。

静息电位: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外+)。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以传播的电位变化。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离子学说:(1) 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3) K+在浓度差推动下外流的结果→内 -外+.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横桥的带动下,向暗带中央(M线)滑行的结果。

最后肌节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总结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ADP
收缩
ATP
肌肉
舒张
乳酸
乳酸
糖酵解与乳酸形成
能量转换 高能
Hale Waihona Puke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糖原
肌细胞
丙酮酸 膜传送
乳酸
无氧
肝 葡萄糖
有氧代谢
工作和非工作的
肌肉、其他组织


二氧化碳、水
乳酸的清除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
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 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 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 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 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
CONTENTS
01Part One 糖代谢
人体的糖储备及其供能形式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运动与补糖
食物
单糖
氧化分解
血糖 葡萄糖
肝糖原
肌糖原
单糖分子含有许多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 丙酮等有机溶剂 。 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含有5个碳原子的 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含6个碳原子的单糖。
糖的动态平衡示意图 双糖: 由两个连接成一起的单糖组成的糖类 。 麦芽糖、
物质与能量代谢
——三大供能系统
讲师:Lucy
01 Part One 糖
CONTENTS
02 Part Two 脂肪
03 Part Three 蛋白质
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人体主要供 能物质 ( 70% ) 、 最经济的能 源(耗氧少)
蛋白质
维持机体的 生长发育、 组织的更新
修复
脂肪
防止散热 保护脏器
补糖时间与补糖量
运动与补糖
低聚糖:人工合成糖渗透压低,分子量大于葡萄糖。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答:收缩形式:(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1 2 3
合理营养补充
通过饮食和营养补剂调整能源物质摄入,增加体 内能源物质储备,提高运动耐力和爆发力。
有针对性训练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提高运动员相应能量代谢途径的供能能力和效率 。
科学恢复手段
运动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促进能源物质 恢复和消除疲劳,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 的竞技状态。
运动项目举例
100米冲刺、举重、跳高、跳远 等。
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
能量来源
主要依赖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进行供能, 持续提供稳定的能量。
代谢特点
有氧代谢为主,乳酸堆积适中,运动后恢复相对 较慢。
运动项目举例
400米跑、游泳、自行车、长跑等。
不同项目间差异比较
供能系统差异
01
不同运动项目对三大供能系统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能量代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常用实验技术介绍
气体代谢分析技术
通过收集和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了解能量代谢过程中氧 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技术
通过采集和分析血液样本,了解运动过程中血糖、血脂、血乳酸等 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肌肉活检技术
通过取肌肉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了 解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 谢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途径 • 不同运动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 能量代谢与运动表现关系 • 营养补充与能量代谢调控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机内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各自的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之类的中介产物。

主要供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2)、乳酸能系统:功能总量教磷酸原系统多、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物质—乳酸,主要供应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输出项目如:400米、100米游泳等;(3)、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

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得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对急性运动种能量代谢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有氧代谢系统对运2动能量需求的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在短时大强度运动运动时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判断)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准备活动的意义: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强。

反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温度升高能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兴奋性和收缩性;(2)、a、一定的刺激强度;b、持续一定的时间;c、一定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4、动作电位:当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3)、不衰减性和相对疲劳性;(4)、绝缘性。

6、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

是肌肉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

7、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的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注:第一部分:小题(名词解释、判断等)第二部分:大题(简答论述)适用于考人教版的考生运动性免疫抑制:指在大负荷运动后,由于过度负荷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现象。

林加尔德现象:反射性地呼吸加深,加快,由于深吸气,肺内压骤减,此时被挤压的静脉内压力也下降,但回心血还来不及马上使心脏充盈,因此收缩压运动后即刻下降。

运动效果: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和良好的反应。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应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达到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负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刺激:能引起可兴奋部分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第一章骨骼肌机能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

三联管结构:每个横小官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全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膜所处静息电位时,内外膜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分布的电位变化。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与运动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与运动

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 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概念 磷酸原系统是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
量系统。也称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反应: ATP
ADP+Pi+能 (供能2S)
PCr + ADP
C + ATP
特点: ①不需O2 ②输出功率最高 ③贮量少,供能时间约7.5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
A.ATP, B. PCr, C.乳酸, D.都不是。
6、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 )。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每h产热量为4.99×60=299.53(KJ) 24h产热量为299.53×24=7188(KJ)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能量代谢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 2.精神活动的影响:平静地思考问题时增加不超
过4%,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情 绪激动时,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蛋白质产热量增加30%,
分 标 准 的
运 动 时 间
表为
100
100
有氧氧化系统
ATP-PCr系统
ATP
供 分应


糖酵解系统
②③

运动时间
(二)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1.明白运 动项目所 需的主要 供能系统
2.训练中着 重发展起主 要作用的供 能系统
3.制定合理 的训练计划, 选择相应的 运动练习方 法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肝糖元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供给肝细胞生理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其主要的功能是在磷酸酶 的作用下,重新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 血糖的正常浓度.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第二节 能量代谢
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 吸循环神经活动,肌肉活动等都 要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1克 糖或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 能释放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出 9千卡的热量.一般说来,分解代 谢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合成代谢 则是吸能过程.通常把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 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主要功用是构成新的组织蛋白, 另一方面旧的组织蛋白又不断分解最后产 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的最终产物排 出体外,那么体内蛋白质(合成占优势) 还是消减(分解占优势),要解答这得从 氮平衡来得出结果.
什么是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 要是蛋白质)蛋白氮.
而且蛋白质分子中的含氮量约为16%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联考运动生理学习题简单和答案

联考运动生理学习题简单和答案

绪论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四、简答题: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性,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条件是什么?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不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ATP稳态:在氧气浓度较低或利用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细胞的ATP来源首先在磷酸激酶催化下迅速将C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及其他物质参加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合成大量ATP。

CP + ADP→C(肌酸)+ATP3、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食物停留时间长、内容物多为已消化的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食物吸收面积达大、管壁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5、机体能量的利用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7、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27)8、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28)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3、兴奋性:是指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4、产生兴奋三个基本条件:一定刺激强度、持续一定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阈值: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的本质: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7、静息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膜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镶嵌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层分子交替排列。

2.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5.钠泵: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性质,是Na+—K+依赖ATP酶。

活化的钠泵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转动物质,不断地将Na+泵出细胞,同时又将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衡分布,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6.受体:受体是细胞拥有的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与配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引发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其位于细胞的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

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 TP分子之中,以保证A 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1.A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 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ß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力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2、三种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胃仅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7: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8:、肌肉ATP含量:6 mol/kg 湿肌。

A TP最大的输出率:11.2 m mol/kg/s 磷酸原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糖酵解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9:简述糖的补充与糖的储备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短时间运动不需要补糖,而长于1h的运动可适量补充糖。

因为短时间运动时体内血糖仍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可能出现血糖下降,此时补糖是有意义的。

通过补糖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及时补充运动时的大量消耗。

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和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时间变化率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4: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明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5: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6:神经冲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性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④绝缘性7: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至少包括: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兴奋-收缩耦联③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9: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后负荷作用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速度大致成反比关系。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代谢内在的相互关系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代谢内在的相互关系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代谢内在的相互关系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身体机能和代谢的影响的学科。

运动和代谢是内在密不可分的,很多运动能够通过调节代谢来提高身体机能。

在运动中,身体的能量需要从脂肪和糖类中提取,同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酸碱度和温度也需要得以维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运动和代谢内在的相互关系。

一、运动和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身体在运动中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其主要来源是糖类和脂肪。

在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中,糖类会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而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脂肪则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同时,在无氧运动中,如短跑或举重等,身体会利用体内糖类进行能量供应。

因此,不同类型的运动会有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二、运动和乳酸代谢运动强度增加时,身体产生的乳酸数量也会增加。

乳酸是身体代谢糖类时的产物,主要在肌肉内产生,当肌肉中的乳酸无法得到及时消耗时,其浓度会逐渐增加,导致乳酸蓄积,进而引发肌肉疲劳。

因此,提高身体耐力也需要对乳酸代谢有所了解,比如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饮食控制。

三、运动和酸碱度调节运动时,肌肉中的能量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

为了维持身体内部的酸碱平衡,身体会对这些代谢产物进行处理和排泄,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量。

因此,在不同的锻炼强度下采用适当的锻炼方式,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酸碱度,同时减少肌肉疲劳。

四、运动和代谢率代谢率是餐后身体对能量的消耗速率。

运动能够显著影响代谢率,使得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

因此,持续的锻炼可以提高代谢率,从而帮助身体更好地消耗体内的脂肪。

而且,锻炼后的身体代谢率还会持续增加一段时间,即使人已经停止活动。

总之,运动和代谢是内在密不可分的,运动对身体代谢影响深远。

为了充分利用身体的代谢特点,以减少疲劳和提高身体资源运用,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运动效果更好。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糖元的含量()2、肝糖元和肌糖元是以葡萄糖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3、肌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这个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4、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而血糖不可以合成肝糖元()5、进入肌肉中的葡萄糖又合成肌糖元()6、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7、ATP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能释放高能量()8、ATP——CP系统是在无氧情况下提供人体直接能源的系统()9、人体运动时,每分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持续时间呈正比()10、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由糖提供的()11、肌糖元只能由血糖生成,而不能分解成血糖()12、脑组织所需能量的来源全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13、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肌肉活动所消耗()14、血浆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枢纽()15、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食物的热价()16、基础代谢率随年增长逐渐降低,20岁以后保持恒定,老年阶段又降低()17、A TP是直接能源而糖、脂肪,蛋白质等则是间接能源()二、名词解释题:1、新陈代谢2、基础代谢3、呼吸商4、食物的热价5、氧热价6、血糖7、有氧代谢8、无氧代谢9、ATP—CP系统10、乳酸能系统11、有氧供能系统三、选择填空题:1、新陈代谢包括()。

A、能量代谢B、物质代谢C、气体代谢2、肌糖元的生理功能是肌肉活动的()A、修补材料B、直接能源C、能量来源3、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A、多糖B、双糖C、单糖4、补充糖的时间应在赛前()或()为宜A、2小时B、1小时C、30分钟D、15分钟5、对蛋白质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垂体前叶F、垂体后叶6、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重体前叶F、垂体后叶7、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A、高B、低C、恒定8、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合成()9、与血液相比较,汗液的特点是()A、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B、葡萄糖的浓度几乎为0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D、蛋白质浓度为0E、脂类浓度相等10、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A、0.93、0.73和0.81B、1、0.7和0.8C、1、0.76和0.8511、机体代谢率反映()的全部过程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C、A和B12、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与()交换A、O2C、能量D、水13、在肌肉细胞中,ATP最大浓度约为()mmol,这足以维持骨骼肌进行最大收缩达()A、0.05B、5C、1014、()与体表面积有着比例关系,而这些因素与机体的能量代谢也有密切关系A、呼吸频率B、肺活量C、心输出量D、血流速度E、吸氧量15、氧热价以()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最高A、糖B、脂肪C、蛋白质16、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A、持续时间B、强度C、时间与强度17、人体摄入()食物后,在体内额外增加30%的热量,从而起特殊动力作用A、脂肪B、糖C、蛋白质18、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A、升高19、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通气量B、V o2maxC、无氧阀D、最大心输出量20、衡量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血乳酸B、V o2maxC、无氧阀D、ATP—CP含量21、肌糖元贮备高量的人表明他们()能力较强A、有氧供能B、无氧酵解C、ATP—CP供能22、代谢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引起的A、增多B、降低C、兴奋D、抑制23、通常将()称为呼吸商A、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B、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四、简答题:1、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生理意义2、简述ATP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3、简述乳酸的去向4、简要说明评定有氧供能能力及无氧供能能力的指标5、简述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6、何谓能量节省化7、简要说明音求产热量的原理,测定能力代谢的基本方法五、问答题:1、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恒定的?2、糖在体内有何主要作用?3、试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4、试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有伴随着能 量的转变,体内物质的合成可以储 存能量,而使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 则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又供合 成代谢的需要.合成与分解是矛盾 的两个方面,没有合成就没有分解, 合成为分解的前提,分解又为合成 创造条件.
总之,物质代谢过程中成千上万的 矛盾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相互转化, 这是物质代谢的主要特征.
(3)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循环进一 步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 量能量,这是有氧氧化释放能量的主 要阶段.
乙酰辅酶A怎样参加三羧循环呢?它 首先与革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 经一系列酶的作用.脱氢和脱羧生成a-酮 戊二酸,它在酶的作用下,再脱氢脱羧生 成革酰乙酸,又可与新乙酰辅酶A结合生 成柠檬酸,这是一个循环过程.由于这循 环的第一个生成物质是具有三个羧基的柠 檬酸,所以称这个循环为三羧循环或柠檬 酸循环.
运动生理学
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本章导读
第一节 物质代谢 第二节 能量代谢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不断从外界 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经过 一系列化学变化转变为人体自身的组织成分(同 化作用是合成过程)另一方面人体内原有组织成 分有不断氧化分解,转变为代谢的最终产物.如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异化作用主要分解过程) 从而完成组织更新.这种从摄食带排泄,以体内 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B.氧充足的情况下糖元和葡 萄糖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糖的无氧酵解(无氧氧化)
2.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主要分三个阶 段)
(1)葡萄糖或糖元分解成丙酮酸, 在氧气供给充足时,丙酮酸不生成H U而继续氧化分解.
(2)丙酮酸氧化(脱氢)脱酸生成 乙酰辅酶A.
在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下,丙酮酸 经氧化脱羧反应,脱掉二氧化碳和两 H,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是 一种极活泼是物质,可以参加很多代 谢反应,在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 互联系的途径中处于枢纽地位.乙酰 辅酶A下一步的氧化的经历三羧循环 氧化.
(四)血糖
1.血糖的浓度.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 其中几乎全是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常用 来了解糖代谢情况的指标,变动在80- 120毫克%范围内,全身各组织细胞可 以随时从血液获取其所需的葡萄糖.血糖 浓度高于120毫克%称为高血糖,低于 70毫克%称为低血糖.神经组织特别是 大脑
皮质的能量几乎全靠糖代谢供给,但 神经组织内糖元贮存很少,糖的来源 靠血糖供给,因此,血糖浓度过低可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肝糖元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供给肝细胞生理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其主要的功能是在磷酸酶 的作用下,重新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 血糖的正常浓度.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注:乙酰辅酶A性质活泼,很容易参加代 谢,它不仅是糖代谢产出的中间产物,也 是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所以三 羧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的综 合机构.然而推动这一循环的顺利进行, 却要靠正常的糖代谢来保证,我们知道乙 酰辅酶A要进入三羧循环,首先要和革酰 乙酸结合,故革酰乙酸的浓度就决定了三 羧循环的速度.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浓度高 低取决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当血糖 浓度高于120-180毫克%时, 超过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可由尿 排出.
3.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浓度的恒 定,主要是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激素 调节来维持的,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 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前者血糖降低, 后者使血糖升高.
(二)糖元的合成分解与异生
A.糖元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合成的一种多 糖,是体内糖的一种贮存形式,由葡萄糖合成糖 元过程,称为糖元的生成作用.
糖元生成作用主要是肝脏和肌肉中进行,肝 脏内合成的糖元称为肝糖元.肌肉中合成的糖元 称为称为肌糖元,神经组织特别是脑细胞虽然也 能合成糖元但储存很少.
B.此外,肝脏还能利用甘油,丙氨酸,乳 酸等非糖物质合成肝糖元,这叫糖元的异生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