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王》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前置性补偿】1.杨绛原名杨季康。
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2.字词积累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新知探究】一.新知探究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简洁地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试作概括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二、局部探究: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为什么要详写?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4、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三、拓展提升1、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一、探究目标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极“左”思潮在中国泛滥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一、预习案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读。
伛攥惶恐滞笨塌败荒僻骷髅抄写几遍2解词:荒僻:塌败:取缔:凑合:滞笨:愧怍:3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4.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二学习案1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a、文章的线索是什么?b、文中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c、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为什么?d、文中人物哪个方面最使你感动?三课堂巩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愧怍()攥()滞()笨翳()骷髅()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荒pì()②取dì()③tā()败④huáng()恐3.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一)语段点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的善良。
唤起人间真情,培养爱心。
【学习重点】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的善良。
唤起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爱心。
【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参考资料,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这是一写人叙事的散文,学习这样的文章不妨从文章的事件入手或从人物的描写入手,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再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
3.散文学习重在对语言的品味。
语言品味须细读课文,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联系与文章相关的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品出言中之意以及言外之意,才能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读出自己的深厚感悟。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关于“组织起来”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组织起来”是什么意思?按当时的“理论”,单干是资本主义;只有组织起“合作社”之类,并建立党的组织,才是社会主义。
这个政策,极大地伤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防碍了经济的发展,并助长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2.关于“干校”:“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体下放“劳动改造”的场所,一般在偏远的农村。
3.“文革”时期的钱钟书夫妇。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难点(1)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2)体会作者杨绛的善良。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 1911 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 1984 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2、解释下列词语。
(1)塌败:(2)取缔:(3)滞笨:(4)愧怍: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文中写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的生活状况。
五、合作探究1、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2、老王的“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一家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4、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六、精读品析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身体的僵直和瘦弱。
2、文中语言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赏析。
比如:“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这句话简洁明了,体现了老王的善良和朴实。
七、拓展延伸1、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请你观察并描述一个这样的人物,表达你对他(她)的关注和同情。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文本简介:《老王》是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精品。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答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应该集中在用《老王》比较亲切,而且显得与作者很熟悉,用《王老》的话就显得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交往,不符合作者原意。
设计说明:改写题目入题,轻松自然,降低了课文的沉闷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从学识上讲,老王与杨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与下面的环节接轨。
二、温故知新: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试着让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王》,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愧怍呢?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 老王(导学案)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7.拓展阅读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老王》导学案完美版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2、解词滞笨愧怍补充3、作家作品4、背景介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并收集课文的相关信息(1)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3)追忆老王,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4)走近老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老王》导学案
9.《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镶嵌、愧怍”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3、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习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学习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进而培养学生爱心。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翳( ) 滞笨( ) 攥着() 惶恐( )镶嵌( )( ) 荒僻( ) 取缔()侮辱( ) 愧怍(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伛:________ ②取缔:_________③塌败:_______ ④愧怍:⑤滞笨:_______3、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来组织材料。
5、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读过之后你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一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否美好!生活中你们又是怎样与人相处的?请位同学来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老王。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读完这篇文章,请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读完全文,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和作者一家人共同的品质,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二)了解老王。
《老王》导学案
9.老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作者平等的观念,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自学互助的内容。
课堂活动要求:A倾听无声 B讨论小声 C发言大声 D质疑有声【导入新课】小故事大道理讲新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于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要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
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这时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如纸,免疫功能降至最低点,且情绪十分低落,不善与人交谈。
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话是:“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有没注意到探险家说的那句话,“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呼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人交往首先要真情实意,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并在相处中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预习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展示一、作者简介杨绛,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二、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老王》导学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老王》导学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学习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学习内容及流程:一、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明确字音和词义:伛( ) 荒僻( ) 攥( ) 塌败( ) 取缔(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惶恐( )取缔:扶病:伛:阅读1—4段,思考老王的“苦”表现在:首先看看他,生活艰苦职业:,说明他。
身体:,说明他。
居所:,说明他。
再来看看他,精神凄苦姓名:,说明他。
家庭情况:,说明他。
(2)、研讨老王之“善”(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填下表)事件老王的品质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3)、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问题一:老王之所以在离世前的一天还抱病来到作者家里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说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老王至死不忘。
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问题二、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关爱够了没有?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三、我的收获1、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力所能及去帮助周围的“老王”2、我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老王》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 ) 荒僻( ) 攥( )塌败( ) 取缔( ) 骷髅( )滞笨( ) 愧怍( ) 惶恐( )翳( ) 镶( )嵌( ) 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吴_烨。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导学案
10 《老王》学案教师寄语: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学习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取缔()滞()笨眼翳()骷髅()()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思想共鸣—怀念老王(教师寄语: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共鸣!)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迁移延伸—关注“老王”(教师寄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品味语言: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
《老王》导学案(学生).
9.《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镶嵌、愧怍”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3、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习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学习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进而培养学生爱心。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对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我们越是要关爱他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绛是怎样善待老王的。
【合作探究一】一、作者,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将饮茶》《我们仨》等,长篇小说《》。
二、字词音伛( ) 荒僻( ) 攥( ) 塌败( ) 取缔(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惶恐( ) 镶( )嵌( )【合作探究二】三.直击人物老王的职业:;老王的身体状况:;老王的家庭环境:。
由此看来,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1-4自然段说明老王是一个人;5-22自然段说明老王是一个的人。
【合作探究三】四、.研讨老王之“苦”(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孤苦无依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生理缺陷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干校劳动改造,被批斗。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字词绛翳伛攥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二、整体感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
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思考: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个词语概括。
(不幸、善良)(提示:从基本情况,谋生手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⑵、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生活艰苦不幸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心境凄苦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会读“镶嵌、攥着”等8个重点字词,品读课文,提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质疑等方式,学习本文选择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自查工具书,勾画文中精彩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本文的批注不少于5处,力争把握文章主旨。
2.A层能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本文选择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并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题目;B层能熟读课文,透过文章细致朴实的描写,把握文章主旨;C层会写会读“镶嵌、攥着”等8个重点字词,能够概括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题目。
3.时间:20分钟完成课本预习勾画,25分钟完成导学案题目。
【资料链接】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著名作品有《我们仁》,《澡堂》。
其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
写作背景:《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统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预习案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完成下列检测。
偃(yu) 荒僻(pi) 攥(zuan ) 塌败(ta) 取缔(di)骷髅(k。
16u) 滞笨(zhi) 愧作(zuO ) 惶恐(hudng)2.速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用一句话回答以下的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疑难】探究案探究点一:研讨老王的“苦”与“善”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几件事充分体现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探究点三:品读赏析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拓展提升: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假如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记者,清你用文字记录他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并用你的镜头拍下感人的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要有图片和文字的综合记录,可用U盘保存上交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调动学生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
3、感悟平民生活的艰辛,体会普通人性格中的光彩,学会关爱不幸者。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第一课时一、【预习·交流】(一)作家及背景介绍1、作家作品: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1]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2.文题解读:“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份低微,以瞪三轮车谋生。
作者以“老王”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
3、背景介绍: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二)字词过关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蹬(dēng)镶嵌(xiāng)(qiàn)取缔(dì ) 塌(tā)败伛( yǔ) 惶恐( huáng)( kǒng) 荒僻( pì) 滞(zh ì)笨骷髅(kū)(lóu) 愧怍( kuì)(zuò) 攥(zuàn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塌败:塌陷破败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惶恐:恐惧不安失群落伍: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二、【自学·合作】整体感知: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和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性格。
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
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善良”。
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老王要报答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详写。
这件事表现出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因为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所以要详写。
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
除了正面对老王进行描写外,作者还写了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种描写方法是什么描写方法呢?——侧面描写。
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3、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4、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看到作者如此关心一个有残疾的车夫,你有什么感受?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
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
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爱不够。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四、【语言品析】⑴“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镶嵌”写出了老王的消瘦与不灵活,几乎一动不动,没有一点活力。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样描写老王,对其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老王心地善良忠厚,在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关心作者夫妇,作者杨绛对老王的状况所作的描述真实可感,作者要读者关注的是一个劳动者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虽然用了可怕的夸张的语言描绘他的形象,但是更能突出人物的品格光辉。
⑶如何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的含义?①在人情冷漠、物质匮乏的年代,老王不顾重病给“我”送来的鸡蛋,数量的确非常多,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②作者这样说不仅体现了老王忠厚善良的品质,也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感激之情。
⑷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含义?“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的人”指老王。
“我”对老王感到愧怍,原因有三:①“我”是坐车的,而老王是拉车的,“我”从这个世界获得的要比老王多。
②老王给“我”送香油送鸡蛋,是希望“我”能把他当成平等的朋友相待,但是“我”曲解了他的心意,只是同情怜悯他,执意付钱给他。
③“我”对老王关心太少,甚至连他去世都不知道。
“我”对老王的“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体现出“我”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悲悯。
[课后阅读]给友善一个应答查一路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
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站着。
我坐在后排观察她,一开始她为做了好事而快乐,还有一份因被人关注而产生的羞怯。
渐渐地,她似乎有了什么心事,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
果然,在她将要下车的那一站,她碰了碰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的心为之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三站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
为什么?”旁边的人都笑了。
唯独那个被让座的人不笑,眼神直直的,仿佛未听明白,无动于衷。
我对他顿时没有一点好感。
像这样的人社会上有很多,无论别人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是眼神直直的,没有一点感觉。
对友善没有一点应有的回应,对得到帮助没有一点应有的感激,在他们心灵的行囊里,仿佛没有“谢谢”二字。
小女孩并不是在等待一种回报。
她在等一种回音或者回应,来解答她心里的疑问。
我想,她的心中是有一个疑问悬而未决的——这个伯伯怎么啦?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或许她的老师教过她,受到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声“谢谢”。
而眼前这个伯伯,怎么连微笑都不会呢?小女孩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春风来了,没有一朵花响应而开,没有一棵草破土而出,春天又在哪里呢?这个“春天”,小女孩一定找不到。
一位朋友资助一名学生读完大学,直至参加工作。
其实他也不富裕,妻子没有工作,额外的收入只是他的一点稿费。
后来,他跟我说,这件事真是让他有点心寒。
我开始时误解了他,一句话直通他的内心,我问:“你难道想要他的什么回报?”“回报?”他淡淡一笑,“需要什么回报呢?只是需要一个答案。
这么多年,他没有给我发过一条短信,哪怕只是一个字,也能从这个字去揣测他心里的感受。
我心里总是有个疑问:这个孩子怎么啦?是不是因为接受了帮助变得格外敏感,所以刻意回避我。
可他怎么就不考虑我的感受呢?这是为什么?我心里一直很纳闷。
我需要的不是回报,而是一个答案。
”友善的言与行,无疑是美好的,犹如一声呼喊,它同样需要回应。
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的赠予,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仔细想来,美好的存在,均拜他人所赐。
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友善:每天早晨,工人们送来新鲜的牛奶和晨报,面点师提供热气腾腾的早餐,打开电视机,主持人送来远方的新闻……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惬意和温馨。
不要让这个世界心存疑虑,不要让友善者的心变得冰冷和疲惫。
颔首致意,微笑并且感恩一一这就是我们能给予友善最起码的应答。
1.文中围绕“给友善-个应答”叙述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一位并不富裕的朋友资助一名学生读完大学直至参加工作,被资助者却连一条短信也没发过,朋友感觉有点心寒。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神态描写。
“眼神直直的”写出了被让座者面如小女孩的责问和在众人的笑声中无动于衷的神情,揭示了社会上不懂感恩的人的麻木。
3.作者认为友善“需要回应”,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 同意。
对别人友善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基本的文明礼仪,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如果像那位伯伯那样对小女孩的让座无动于衷,友善者会感到心寒,长此以往,社会上互助互爱的良好风尚就不能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