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d07c7d7fd5360cba1adb7b.png)
《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航空和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2.编组站根据主要车场配列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横列式、及。
铁路编组站图型,习惯上称为“几级几场”。
是车站内纵向排列的车场数; 是全站的主要车场总数。
3.起讫点调查的工作步骤:(1)建立调查机构(2)物质准备(3)(4)人员训练(5)(6)(7)实地调查。
4.交通分配要在抽象的交通网络上进行,分配结果包括、、自行车交通流量等。
5.根据运输网同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地域组合的关系,将组成全国综合运输网的各种交通线路,按照以下功能结构进行建设:(1);(2)开发线路;(3)给养线路;(4);(5)企业线路(或叫专用铁道与专用线)6.通常按照实用、合理、简便及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将公路通行能力分成以下3种:(l) ;(2) ;(3) 。
7.居民出行的起讫点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的方法有:、。
6.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四级:、、和支路。
9.根据公路的作用及使用性质,可划分为: 、、、乡级公路(乡道)以及专用公路。
根据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则分为五个等级: 、、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
10.起讫点调查中核查评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互相核对法。
11.根据自行车交通的基本特性、自行车在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原则以及提高通行能力等方面的考虑,提出交叉口上自行车的通行空间优化设计方法,分别为:右转弯专用车道;;;自行车横道;。
12.港口按其用途划分,一般可分为,渔港,军港等。
港口的水域包括,与锚地。
13.中间站的主要作业有:①;②③;④本站作业车的摘挂作业和向货场、专用线取送车辆的调车作业。
⑤客货运量较大的中间站,还有始发、终到客货列车的作业。
14.公路几何设计包括: 、、、视距和交叉。
15.机动车道路段上单车道宽度应根据其上行驶车辆的车型和设计车速来确定,一般最大宽度不宜超过米,最小宽度不宜低于米;对于靠近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人行道的机动车道,其外侧应有不低于米宽的安全距离。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9441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c.png)
交通需求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将交通需求分为两类:本源性交通需求派性交通需求交通的作用:经济作用社会作用交通上述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搏”和引导”前者体现了其基础性,后者体现了其先导性.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的前提:1规划主体的存在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在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必要性的认识5规划作业投入资源的存在,即作业本身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
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交通规划的构成要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按规规相标时期盼美:近1年短期交通规3-5年中期交通规划5-10年远/长期交通规划10-20年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没写)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待物流动调查,机动加0调查,断面交通通调查交通需求量预则: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交通调查定义: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风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交通调查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条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交通调查变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量定义: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交通量调查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车速:指车辆在单后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地点车速可采用人工测量法区间车速调查:片4照法、限车法.五年代去流动车测建法和机械测量法区间车速调查:牌照法.跟车法.五轮仪法.流动车测速法交通密度调查:出入量法.地面摄影观测法航空摄影观测法延误定义: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以辆计路段行车延误调查:跟车法、输入输出法,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调查出行起点: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间的出行.OD调查分三类:居民OD调查.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交通小区划纷分原则: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 4.分区的过程中要先虑道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交通运输工程学重点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工程学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f19664a6c30c2258019e54.png)
1 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答: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6.信息管理系统2 现代化运输业有哪几种运输方式构成?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铁路适合大宗、笨重的中远程运输;要求准时到过的远程客货运输;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中远程运输。
特点有1.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
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
3.运输量比较大。
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
5.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6.初期投资大。
公路适合少量货物的短途运输;短途客运;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短途运输。
特点有: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
4、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5、运行持续性较差据。
6、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据水运适合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特点有:1、通航能力不受限制。
2、运量大,成本低。
3、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航空适合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大城市和国际的快速客运;报刊、邮件运输等。
特点有:1 .高速直达性高速直达性。
2 .安全性高。
3 .经济特性良好。
航空运输的成本及运价均高4 .包装要求低。
5 .受气候条件限制。
管道适合大宗流体货物运输。
特点有:1、运量大。
不同于车、船等其他运输方式,输油管道可以连续运行。
2、建设投资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少,受地理条件限制少。
的限制,3、由于埋于地下,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4、管道输送流体能源,主要依靠每60~70千米设置的增压站提供压力能,设备运行比较简单,易于就地自动化和进行集中遥控。
5、沿线不产生噪声,有利于环境保护。
6、漏失污染少。
3 简述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及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4cc0f5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6.png)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是指以城市交通发展为目标,制定综合、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知识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是建立在交通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
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道路网设计;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环保与安全评价;政策与规章制度等。
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1)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私人轿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等。
2)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方法,包括出行方式分析、出行时间分布分析、出行空间分布分析、微观调查和宏观统计方法等。
3)道路网设计,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网组成与网络优化等。
4)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等。
5)环保与安全评价,包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交通事故预防等。
2.制定过程制定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范围、制定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评价和修订规划等几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范围,包括交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研究区域范围、数据采集等。
2)制定总体规划,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城市交通概念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结构等。
3)编制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专项规划等。
4)评价和修订规划,包括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规划修订等。
3.实践案例交通规划的实践案例主要有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城市周边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疏港规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的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动态因素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09a27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9.png)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运输规划》课程复习资料⼀、填空题:1.按规划⽬标时期分类,交通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区有住宅楼和办公楼各⼀栋,住宅楼125户住宅,办公楼⾯积1.5万平⽅⽶。
根据调查获得⾼峰时间内住宅楼的出⾏发⽣率为4⼈次/户,⾼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吸引率为0.2⼈次/平⽅⽶,则该⼩区⾼峰时间内的出⾏发⽣量为______⼈次,出⾏吸引量为______⼈次。
3.为了获得“⼈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选择⽅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进⾏的意愿调查成为____。
4.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般为中央组团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交通规划⼀般认为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络分析评价等内容。
6.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层次分析法⼀般分为三层,它们是______、______和⽅案层。
8.______指车辆在道路某⼀区间内的⾏驶距离和⾏驶时间的⽐值。
9.______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的从⼀地向另⼀地移动的过程。
10.可以⽤来预测交通⽅式划分率有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指连接个各个⼩区形⼼的直线,代表了⼩区之间的出⾏,其宽度通常根据出⾏数⼤⼩⽽定。
12.在OD表中每⼀⾏之和表⽰该⼩区的______;每⼀列之和表⽰该⼩区的______。
13.Logit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______(填独⽴或相关)。
14.______交通流分布能更够更好地反映⽹络的拥挤性。
15.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______为对象、以______⽬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型。
16.OD调查主要分为 3 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17.影响交通⽅式划分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5种即可)。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培训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8fee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6.png)
交通事故处理
讲解交通事故的现 场处理、责任认定 和赔偿程序。
交通安全概述
阐述交通安全的定 义、意义和影响因 素。
交通安全法规
概述交通安全法规 的体系结构、主要 内容和实施要求。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探讨交通安全宣传 教育的目标、内容 和方法。
04
CATALOGUE
交通运输技术
交通工具技术
汽车技术
航空运输技术
运输市场管理
运输市场概述
阐述运输市场的定义、特点、 分类和作用。
运输市场供需分析
分析运输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 况,探讨市场失衡的原因和解 决方法。
运输价格管理
介绍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影 响因素和调控措施。
运输合同管理
讲解运输合同的类型、内容、 签订和执行等要求。
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介绍交通安全管理 的组织机构、职责 和权限。
交通运输规划与 管理培训资料
汇报人:XX 2024-01-23
contents
目录
• 交通运输概述 • 交通运输规划 • 交通运输管理 • 交通运输技术 • 交通运输经济 • 交通运输环境 • 交通运输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运输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 人员与物资的空间位移,以实现 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公路等,降低 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07
CATALOGUE
交通运输未来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
自动驾驶技术
通过高精度地图、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车 辆自主导航和驾驶。
车路协同技术
运输系统规划复习
![运输系统规划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8a4fb80bceb19e8b8f6ba7c.png)
1、交通运输规划: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整体的战略部署。
2、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运输生产和生活体系。
3、交通规划的意义:a.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根本措施b.是获得交通运输工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c.交通运输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重要途径d.可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e.更好的完善土地使用规划,保护自然环境。
4、交通运输规划的性质:科学性、约束性、指导性、不确定因素5、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物尽其用6、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邻里单位,扩大街坊,立体交通,树枝状道路系统,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的理论7、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决定着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
5种城市布局模式:充分发展小汽车模式、限制市中心发展的模式、保持强大的市中心模式、节约模式、限制交通模式。
‚交通运输对城市布局起反馈作用。
8、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业的线路、枢纽、港站、运输工具、装卸机具等硬件部分和交通运输业的经营组织、管理、信息等软件部分及交通运输的对象系统——客、货流系统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从构成上包括:运输对象系统、载运工具系统、路网系统、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生产组织系统;从技术经济性角度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系统) 9、运送速度:客货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小时被运送的公里数。
运送速度=(计算期客、货运输距离)/(同期客、货在途时间)10、技术速度:运输工具纯运行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公里数。
11、运输成本:运输部门完成一定运输生产任务的费用支出。
劳动生产率=计算期完成的运输工作量/该种运输方式的全部从业人员数12、交通区位:交通现象在地理上的高发场所。
区位观察角度:区位是某种经济地理现象在地里上的高发地区。
操作角度:为达到特定经济目标,要把研究的经济地理项目设置在能达到目标的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位置上。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e8f0c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5.png)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交通的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位移。
伴随着思维意识的位移可以实现以下两种价值:1.位移的本身价值 2.位移的结果有价值交通需求的分类1.经济学分类:本源性和派生性 2.交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类: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1.需求要素2.供给要素3.市场要素需求要素分为1.位移的意识决定主题2.位移的对象供给要素分为1.交通工具2.交通网络3.运行系统4.运营系统市场要素分为交通市场的调节系统进行交通规划前我们要学习以下几种文件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3.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分类:旅客和货物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和公路规划和铁路规划和港湾规划和空港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和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短期交通规划3-5 中期交通规划5-10 长期交通规划10-20 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交通调查:可分为1.居民出行调查2.货物流动调查3.机动车OD调查4.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法):第一阶段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二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1.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什么关系?互为因果关系2.微观互动:该循环过程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但该过程是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的,可达性下降,土地利用边际效益亦随之下降,该地区的土地开发将会受到限制。
3.城市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43小类。
8大类:黄R居住用地、粉~红(其中体育场绿)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深红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褐色M工业用地、紫色W 物流仓储用地、灰色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深蓝U公共设施用地、亮绿G绿地与广场用地(RABMWSUG)(黄粉红褐紫灰蓝绿)4.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宏观上源和流交通与土地利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①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doc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ed0218875f0e7cd1842536a6.png)
1.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一般属性:1.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2.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3.相关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
4.阶层性: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表述不同层次结构,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
5.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统中的。
6.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变化。
思想或观点:1.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3.多种方法综合作用的观点;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2.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2.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3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意义:1.目标:系统的总目标,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2.替代方案: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劣,能进行对比的方案。
3.指标: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
4.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5.评价标准:综合反映指标(费用效益比、性能周期比、费用周期比)。
6.决策: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内部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系统分析程序中各环节的关系:过程: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关系:明确问题是为了分析环境对系统的要求,目标选择为了建立价值或评价体系,为实现预期目标,需拟定采取的策略和应选择的方案;为了分析方案的预期效果,需建立模型,系统优化可以从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决策就是做选择,最后需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期末复习资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期末复习资](https://img.taocdn.com/s3/m/a639852fcaaedd3382c4d309.p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1、交通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2、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3、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通过能力大,占地少,投资省,速度慢,风险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冬季河道或港口冰冻时即需停航,海上风暴也会影响正常航行。
)适宜类型:1)在运输长大笨重货物时,水上运输更具突出优点。
对过重过长的大重件货物,铁路、公路无法承运,而水上运输都可以完成。
2)对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水路运输则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输成本低,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少,环境污染小。
适宜类型:1)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2)运送经常的、稳定的大宗货物;3)中长货物距离货物运输以及城市间旅客运输。
在中国,铁路主要承担大宗货物和旅客的中长距离运输,在总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中分别占40%左右。
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性强;对运量大小有很强的适应性;短距时,运输速度明显高于铁路。
缺点:长途运输时存在诸多缺陷,汽车运输费率高于铁路和水路;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大;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有一定的机动性;缺点:载运能力小,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
4、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网的含义综合运输体系:是五种运输方式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形成统一的综合运输过程。
综合运输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国家和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的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运输网是运输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在空间分布、通过能力和技术装备体现了整个运输系统的状况与水平,在运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运输线路的分类?骨干线路——铁路主要干线和沿海以及长江干流开发线路——骨干线路向边疆地区和新开发区的延长给养线路——铁路、公路、大河的支流或人工运河腹地线路——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工矿区内部的交通线,一般为三级以下公路和小河航线企业线路(或叫专用铁道与专用线)——工矿企业内部生产服务的交通线6、运输枢纽的含义和功能是什么?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运输规划复习题
![运输规划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c42e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6.png)
运输规划复习题运输规划复习题运输规划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交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些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运输规划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未来交通需求的估计和预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历史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交通模型等。
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分析过去的交通量和出行模式来推测未来的需求趋势。
问卷调查则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出行意向和偏好。
交通模型则是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的模型,通过输入一系列参数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2. 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设计是指在已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结构。
在设计交通网络时,需要考虑到道路、铁路、水路等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和衔接,以及各个交通节点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容量和效率等因素。
3. 交通模式选择交通模式选择是指在给定交通需求和交通网络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来满足需求。
不同的交通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公路运输适用于短途、小批量的货物运输,而铁路运输适用于长途、大批量的货物运输。
在进行交通模式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环境影响等因素。
4. 路网优化路网优化是指在已知交通需求和交通网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路网结构和交通流量分配来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率和容量。
常用的路网优化方法包括交通信号优化、道路扩建和交通流量调控等。
交通信号优化可以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的时长和配时来减少交通拥堵。
道路扩建则是通过增加道路的数量和容量来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交通流量调控则是通过限制或引导交通流量来平衡交通网络的供需关系。
5. 环境影响评价运输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到交通需求和效率,还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运输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评估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包括生态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等。
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bf35df7f1922791688e8ae.png)
二、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A、土地利用——土地使用、使用类型、利用强度 L 、 B、运输供应——运输方式、运行特性 T 、 C、交通——乘客数、车辆数 Q 、
D1 D2 q
2、 供应函数
A、 供应函数:在交通运输设施上的交通量同由该交通量 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费用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 B、 交通运输设施供应函数:
S1
P
S2
P2 P1
q
q1
3、 需求—供应函数平衡
P
S
P1
D
q
q1
二、需求模型 三、需求预测
经验判断法; 趋势推测法; 需求模型法。
§2-4 规划方案评价
3、各步骤的内容和要求
① 调查和采集现状数据 ② 确认问题,制定目标和政策 ③ 体制和财务分析 ④ 供应分析 ⑤ 需求分析 ⑥ 对未来运输需求的预测 ⑦ 方案制定、分析和评价 ⑧ 编制文件和报告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
一、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的基本关系
土地利用 出行发生 交通运输 可达性
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Q = f (T , L )
§2-3 需求分析与预测
一、需求分析
1、 需求函数
A、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设施的使用要求。 用运输量、交通量度量 B、 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① 使用者特性 ② 交通运输设施特性
P
C、 交通运输需求函数: P2
P1
q4 q3 q2 q1
一、经验判断法 二、经济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知识点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11475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8.png)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知识点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1、交通战略规划——是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年限在20年以上。
解决的问题有: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远景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远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货运输设施的选址及用地规模实施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2、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研究整个网络上各种线路、枢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的投建顺序,期限在5~20年。
重点解决:中长期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城市公交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公交场站设施的分布及用地等大运量轨道交通可行性分析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3、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几年(1~5年)要动工的项目的具体方案规划。
包括:现状交通网络评估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排序)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建设资金筹措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出行(计量单位):交通元(人、货、车)由始点到终点为完成某种目的的一次移动,单位:出行数(Trip);出行三个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一名上班族一天的移动示例早晨,从家到公司上班。
(1)下午,去客户那里会谈。
(2)会谈完毕后,返回公司。
(3)傍晚下班后,与同伴去喝酒。
(4)晚上,回家。
(5)不作为出行的移动:同一建筑物内的移动在宿舍、公寓等同一建筑物内的移动不作为出行。
在同一楼内,向其他办公室、地下餐厅等处的移动不作为出行。
另外,复合住宅(两层以上的住宅,1楼用作办公室、商店等多种用途)中从3楼去1楼买东西的移动也不算作出行。
同一单位内的移动同一工厂内从厂房到仓库、从仓库到办公室等移动不作为出行。
学校内从一处到另一处上课的移动也不算作出行。
住宅新村、小区内从一栋楼向另一栋楼移动要作为出行。
交通运输系统复习资料(1)
![交通运输系统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c53cbe1abed5b9f3f90f1c45.png)
交通运输系统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从技术层面看,可以把交通管理的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四类。
2.交通场站的生产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方面。
3.___________是运输对象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
4.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一般采用______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段采用____级服务水平。
5.运输企业设计运输产品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
我们把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称为______________。
6.公共交通换乘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7.在安排运载工具的运用计划时,主要考虑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运用指标。
8.运输能力储备实际上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运输系统的可靠性,使运输系统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9.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常见的高速客运输送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在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各种方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线路交通管理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货物列车的编组内容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进行描述。
12.目前,在我国出租汽车运输中广泛采用的营运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13.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线路交通管理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安排运载工具的运用计划时,应该主要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的运用指标。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复习资料.doc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2eb538f46527d3250ce015.png)
第一章1.交通运输规划:在一定地区范|节|内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它以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为指导,以区域内的口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现有的技术经济结构为依据,考虑地区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工农业、能源和城镇等物质要索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目标、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交通运输网络,使交通运输系统能与国民经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获得戢佳的经济效益、补•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戢有利的交通运输环境。
2.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义:(1)交通运输规划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根木措施;(2)交通运输规划是获得交通运输I•.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3)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管理走向规范化的乘要途径;(4)交通运输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5)制定交通运输规划可以更好地完善土地使用规划,保护自然环境。
3.交通运输规划的原则:(1)综合运输,协调发展;(2)结合实际,量力而行;(3)科学规划,讲究效益;(4)系统分析,整体优化;(5)立足未来,适当超前。
4.现代城市规划理论:①邻里单位②扩大街坊③立体交通④树枝状道路运输系统⑤有机疏散理论⑥卫星城一新城理论中的道路系统规划⑦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的理论。
5.城市布局模式:充分发展小汽车模式,限制市中心区发展模式,保持强人的市中心的模式,节约模式,限制交通模式。
6.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基本关系:(1)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决定着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
(2)交通运输对城市布局的反馈作用:交通运输的发展将引起用地结构的变化,决泄城市结构的要素有四个,即地理特征、相对可达性、建设控制和动态作用。
除地理特征外,其余三个要素中,有两项与交通运输有关。
以相对可达性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对可达性,是一个地方的可达性与另一个地方可达性相比较而得出来的。
2022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100分
![2022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30c2224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9.png)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1.《“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重点强调了“一突出三强化”,下列选项不属于“一突出三强化”的是()。
A.突出一体融合衔接B.强化补齐设施短板C.强化智能绿色发展D.强化低碳发展基础用户答案:[D] 得分:5.002.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主体主要包括各层级交通运输领域综合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
A.法规B.市场C.行业D.行政用户答案:[C] 得分:5.003.党的()报告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A.十九大B.十八大C.十六大D.十七大用户答案:[A] 得分:5.004.《“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市场,建立以()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A.制衡B.民主C.惩戒D.信用用户答案:[D] 得分:5.005.《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A.2030B.2025C.2035D.2050用户答案:[C] 得分:5.006.坚持党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要素支撑和督促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
A.党员B.榜样C.试点D.干部用户答案:[C] 得分:5.007.《“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业务分业经营。
A.国际B.竞争性C.金融D.邮递用户答案:[B] 得分:5.008.《“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统筹考虑运输需求和效益,合理规划建设铁路项目,严控()平行线路建设。
A.普速公路B.普速铁路C.高速铁路D.高速公路用户答案:[C] 得分:5.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其具体内容包括()。
A.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B.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C.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D.强化一体融合衔接E.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用户答案:[ABCDE] 得分:5.002.《“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其具体内容包括()。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54bd834376baf1ffc4fad96.png)
交通设施及服务能力调查
交通设施和服务能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区域 内交通系统的供应状况,即系统的容量和服务水平。 就道路交通而言,要收集下列一些基础数据: ① 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总长度、总面积、密度、 面积率、各级道路比重、质量等),如表6-1; ② 路段状况统计(长度、面积、线形、等级,车道划分、 分隔设施、路面质量,侧向、竖向净空等),如表6-2 所示。 ③ 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路线长度、经过区域、设 站情况、车辆情况、服务人员等)。如表6-4所示。
交通分析
交通预测
设施布置
评价
人口经济指标
状况分析
需求预测
评价结果
出行
用地 交通系统状况 环境
构成分析
用地结构分析 交通经济、环境分析
社会经济、用地发展
评价体系
实施排序
城市交通规划的新思路
构建具有层次序列的道路网络 人车分离或人车共存,以人为本 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比例 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开发 城市环境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交通管理规划 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综合
模型标定方法是数学上的最小二乘法:
n XY X Y n X 2 ( X ) 2
( Y ) / n ( X ) / n
最后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ˆ ˆ Y X
6-3-3 交通分布预测
①
交通分布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 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而形成交通量的增长,来推 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 预测方法已有很多,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 现状OD表来推算将来的OD表,这叫“增长率”法, 常见的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法、福雷特法 等数种 。 另一类是从现在的OD表选出一个重力模型,把这 个重力模型作为推将来OD表的基础,这叫“重力 模型”法。 另外还有线性回归法、介入机会法等多种方法。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8686c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2.png)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1.城市客运系统开展概述(1) 客运交通模式类型答:客运交通模式,是指客运交通方式构成的状态。
每个城市依据主导交通方式及其与辅助交通方式的关系,形成独特的客运交通模式。
客运交通模式类型分为:①以私人小汽车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②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以地面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库里蒂巴;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XX;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③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客运交通模式。
(2)客运交通开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规律答:客运交通开展的外部关系:①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对交通的影响:单位面积上的交通发生量增大;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出现“顶峰更高,低谷不低〞的状况;客运交通运能的增长和新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的建立远远跟不上运量的增长,交通紧X状况日趋严重,整个城市失去平衡与和谐;〕②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具体分为城市的人口布局、就岗位布局、经济产业布局、土地功能布局、交通形式构造等;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X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开展。
〕③城市用地构造〔城市的用地构造包括城市各类用地比例和用地分布构造,与城市公共交通有着密切关系。
合理的用地构造有利于客运交通系统的开展,而客运交通系统的开展将促进用地构造的调整。
〕④城市经济开展〔城市经济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既是产生交通需求的始点,又是促进交通供给的动力。
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客运交通的开展,而兴旺的客运交通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大城市交通的开展与城市开展的人口密度、布局形态、用地构造和经济开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开展中的各个因素促进或制约着客运交通的开展;客运交通也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必须在城市各种环境中不断进步,从而促进城市的腾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道路网的使用者都知道网络的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的路径时,网络会达到这样的一种平衡状态,每对OD点之间各条被利用的路径的走行时间都相等而且是最小的走行时间,而没有被利用的路径的走行时间都大于或等于这个最小大的走行时间。
5、交通分配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1)获取好的网络数据,例如总的机动车道流量,总的公共汽车服务收入
3、交通运输规划的任务:(1)模拟及分析规划地区经济活动及有关交通运输活动的现状,了解交通运输问题的症结;(2)预测国民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3)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互相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并考虑各种限制条件;(4)制定先进的交通运输规划,提供经济、可行的实施方案。
4、交通运输规划的意义:(1)交通运输规划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根本措施;(2)交通运输规划的获得交通运输工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3)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重要途径;(4)交通运输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5)制定交通运输规划可以更好地完善土地使用规划,保护自然环境。
貌。(5)一般不应打破行政区规划(6)倒茶所要求的数据因交通运输规划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4、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成组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每个样本单元具有同等的被选中的机会。
分层随即抽样:首先被调查者分成互不重叠的样本单元,称之为层,然后从每个层中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
第六章
1、什么是出行分布量?
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
2、增长函数有几种?增长函数法怎样应用?
(1)常增长率法A统一增长率B出行产生及吸引增长率(2)平均增长率法(3)底特律法(4)福莱特法 具体课本105
第七章
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广义:指在综合运输中的5种基本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道、管道)之间的选择
路面状况调查:路面结构、路基材料与结构、使用时间与道路铺面状况
7、运输站场调查包括什么内容?
调查现有设施的容量和利用程度,趋势分析和未来市场预测
第四章
1、为什么要进行人口预测?
1)直观上,人口的流动是客流量的构成基础。
2)间接的,人口数量是小区生产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人口对货物的流动方向及数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五章
1、出行: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单行移动
2、出行按目的分为:(1)工作出行 (2)教育出行 (3)购物出行 (4)社会活动出行 (5)其他出行
按出行者类型分为:(1收入水平 (2)轿车(自行车)拥有数量 (3)家庭成员数量及结构。
3、客运出行产生的影响因素:(1)收入 (2)轿车(自行车)拥有数量 (3)家庭成员结构 (4)家庭成员数量 (5)土地价值 (6)居民密度 (7)可达性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运管二班
第一章
1、交通运输规划的概念:交通运输规划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交通运输规划的分类:(重点是前两个)(1)按规划区域空间范围划分:国土交通运输规划,地区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运输规划;(2)按规划期长短划分:长期交通运输规划,中、短期交通运输规划;(3)按涉及的运输方式规划:道路交通运输规划,铁路交通运输规划,水路交通运输规划,航空交通运输规划,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4)按运输对象划分:货物运输规划,旅客运输规划。
定量预测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趋势曲线模式预测法、随机时间序列预测法、马尔可夫预测法、判别分析预测法
7、指数平滑法中系数α有哪些作用?取值的原则是什么?
答:平滑法中系数α的选择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重要问题,一般根据实际数据序列的特点和经验来考虑。如果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比较稳定应取较小的α值(如0.02--0.05),使各观察值在现实指数平滑值中具有大小接近的权数,是较早的观察值亦能充分反映于指数平滑值中。如果时间序列具有迅速明显的变动倾向时,则
4、类别分析法的思路:(1)有关各种家庭横向分类(2)把每个家庭定位到相应的横向类别(3)对其所分的每一类,计算其平均出行产生率(4)计算各分区的出行发生。
5、回归分析方法的内容:回归分析是分析现象之间联系形态和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对于交通发生和因素间的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比较好的突降就是通过回归分析法加以研究。
(3)现状分析阶段
(4)预测和模型分析:1)交通运输规划的基础模型;2)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模型;3)交通分布模型;4)运输方式选择模型;5)网络分配模型
(5)方案设计与评价
(6)规划评审与鉴定
9、城市布局模式:充分发展小汽车模式,限制市中心区发展模式,保持强大的市中心的模式,节约模式,限制交通模式。
第二章
1、交通区位:是指交通现象在地理上的高发场所。
交通区位线:根据本体特征构成交通网络格局的原理线称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
2、交通区位线的特点:(1)交通区位线只是一条大概率发生交通的原理线,其中不包含任何工程实物的内容;(2)交通区位线是由一些联系相邻节点的直线构成的折线来表示的;(3)交通区位线只是一天地理上高发的交通运输线的“座位线”;(4)在交通区位线上建设哪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线,线路的等级如何都是可以变化的;(5)交通区位线、交通线的不变性比较:交通线是交通区位线的实际表现形式。
原则:(1)规划区域内有直接影响的交通区划分应较小,规划区域外有间接影响的交通区划分应较大,离规划区域越远的交通区域划分应较大。(2)交通矛盾突出的地方,交通划分应较小。(3)一个交通区只有一个集聚中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划区域内有铁道或者河流等天然分隔带,应将把它们分隔在那些交通区一分为二。(4)交通区域内应该具有均匀一致的社会经济特性,地形、地
第三章
1、什么是交通调查,调查对象是什么?
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运输的规律。
调查对象:交通运输调查,与规划相关信息的专项调查
2、为什么要进行交通小区划分?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目的:(1)将区域交通需求的产一分生、吸引与区域的工农业产值、人口等社会经济指标联系。(2)将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流动用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图表现出来。(3)便于用交通分布理论来模拟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
3.地域无差异性假设的含义:所研究地域界限是封闭性的,域内为平面(或理想平原,其中无山河、沙漠等地貌现象),能无差异的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生产要素(含地上,地下资源)在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4.交通区位径线:交通区位径线包括交通区位纵线和交通区位横线。
5.影响交通区位线偏离的因素: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
应取较大的α值(如0.3--0.7),使新近数据对于现在的指数平滑值具有较大的价值,从而是新进变动趋势能强烈地反映在预测中。
8、指数平滑法怎样应用?答:p76--79
9、什么是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答:灰色系统预测法是针对社会经济系统中既有已知信息、又有未知信息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系统已知信息进行一定数学处理来预测系统发展趋势的,常用的是GM(1,1)模型。
6.区位概念:是对已客观存在的地理现象按地理空间的分布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划分。
7.纵横正交型的交通区位线网络主要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不高、节点城市经济容量不大,且节点高度散布的地区。或者说:适用于有众多经济容量小的节点,这些节点又散布在广大地区的地域。
8.交通区位射线划时按地域所处的层次中心节点有:国家层次:首都;省会层次:省会;地市层次:地市;县乡层次:县城。
(1)规划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组建成立交通运输规划领导小组和交通运输规划工作机构,建立交通运输规划的联系协调网络,组织规划人员研究本次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目的,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规划区的政策和要求,同时深入细致地研究技术路线,确定参加本次规划工作人员的人选;2)技术准备
(2)调查和数据处理阶段
2、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曲线人口预测模型:a、线性增长模型 b、指数增长模型 c、罗吉斯曲线预测模型
2)人口预测的参数变动模型:a、单区域群体增长模型 b、参数变化的群体生存模式 c、分性别年龄的生存率变化模型 d、群体生存模型的参数分析 e、计算实例及结果分析
3、指数增长模型的内容是什么?怎么使用?
3、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运输设施特性有哪些?
一、可量化因素的影响 (1)与运行时间有关的因素(2)与费用有关的因素(3)停放车辆的可行性和停车费用的因素 二、质化因素的影响 (1)舒适性和方便性(2)可靠性和规律性(3)安全性
第八章
1、交通分配的概念是什么?
答:交通分配就是已知各校区之间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分布,具体地确定他们所选用的线路,把各小区之间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分布量具体地分配到各条线路上去的过程。
人口增长是以人口基数本身为基数的指数增长。P59--60
4、罗吉斯曲线预测模型的内容是什么?P60--62
5、四步骤模型分哪四步?分别是什么?
(1)交通发生和吸引模型
(2)运输需求分布模型
(3)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4)交通分配模型
6、经济预测方法有哪几类,定性预测方法有有哪几类?
答:两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2、什么是路段?什么是路径?
答: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称作路段。
路径:交通网络上任意一对OD点之间,从产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联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对OD点之间的路径。
3、什么是交通阻抗?
答:交通阻抗是指交通网络上路段或路径之间的运行距离、时间、费用、舒适度,或这些因素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