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重点1. 摆的定义和特点;2.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难点1. 理解摆的周期性;2.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1.4 教学准备1. 教具:摆钟、摆锤、计时器等;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摆锤和计时器。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摆钟,引发学生对摆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介绍摆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摆的周期性;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摆锤和计时器进行观察和实验;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数据;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摆的周期性;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摆的特点和周期性。
第二章:摆的长度与周期2.1 教学目标1. 了解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2 教学重点1. 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2.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3.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难点1. 理解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2.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4 教学准备1. 教具:摆钟、摆锤、计时器、测量工具等;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摆锤、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5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2. 讲解:介绍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解释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摆的长度;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测量摆的长度并记录数据;5. 数据分析: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6.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摆的长度与周期的关系,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摆的速度与周期6.1 教学目标1. 了解摆的速度与周期的关系;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摆的研究》 教案 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和原理2. 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3. 实验设计与操作4. 数据分析与结论5. 应用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原理、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摆的原理、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摆的原理和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摆的原理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摆的原理和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摆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摆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提出、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摆的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内容的PPT,辅助教学。
2. 实验器材:准备摆的相关实验器材,如摆锤、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3.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摆的研究历史和相关学术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摆的应用案例和最新研究动态。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摆的原理和周期与摆长的关系,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摆的研究》 教案 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摆的振动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及分类2. 摆的振动规律3. 摆的周期与频率4. 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5. 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振动规律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摆的应用2. 教学难点:摆的振动原理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来探究摆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摆的振动过程和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摆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钟表、摆钟等生活中的摆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摆的原理和特点。
2. 理论知识:介绍摆的定义、分类和振动规律,讲解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摆的振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探讨摆的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总结摆的原理、振动规律和应用领域,强调摆在不刻的振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摆的原理、振动规律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操作能力。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课本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摆锤、计时器、测量工具等3. 多媒体课件:摆的原理、振动过程、应用实例等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资料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需2课时2. 教学计划:第1课时:讲解摆的原理、振动规律,进行实验探究第2课时:小组讨论、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学生对摆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摆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原理和特点2. 摆的节奏和韵律3. 摆的设计和创作4. 摆的展示和评价5.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摆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摆的原理和特点,讲解摆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初步理解摆的基本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摆,并观察其节奏和韵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摆的特点和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摆的设计。
5. 创作: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改进自己的摆设计,并进行创作。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摆作品,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创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各种摆的图片2. 实验材料:摆的实验器材3. 教学视频:有关摆的实验和演示视频4. 评价表:用于学生互相评价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摆的研究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
2. 教学过程:在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对摆的设计和创作仍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创作。
3.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运用较为充分,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材料的使用仍存在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
4. 学生反馈:学生对摆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互相评价的方式不太适应。
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摆研究教学设计(共6篇)
摆研究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展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展分析^p 。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可以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方案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比照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p 和推理比照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实验准备: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老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
〔大屏幕播放视频〕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
〔进展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2〕摆的等时性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摆的振动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和特点2. 摆的振动规律3. 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4. 摆的实际应用5. 创新摆的设计与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摆的振动规律、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摆的实际应用。
难点:创新摆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摆的原理和特点。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摆的振动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摆的实际应用。
4.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5.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创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摆的振动规律。
2. 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摆长、摆重下的振动周期,分析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3. 分析:讲解摆的实际应用,如摆钟、摆锤等,引导学生运用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新元素的摆,进行展示和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摆的原理、振动规律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摆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摆的研究1. 摆的定义和特点2. 摆的振动规律摆长、摆重与振动周期3. 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4. 摆的实际应用5. 创新摆的设计与制作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兴趣?3. 实验操作是否安全、易于理解?4. 是否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5.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6. 如何在后续教学中巩固所学知识?7.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8. 如何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摆的原理、振动规律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方面的表现。
教科版科学五下3.6《摆的研究》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6《摆的研究》教案一. 教材分析《摆的研究》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探究摆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摆的等时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摆的定义和特点2.摆的等时性实验3.摆的周期与摆长关系4.应用摆的等时性原理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在摆的研究方面,可能对摆的等时性原理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理解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摆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摆的等时性原理。
2.学会用摆长和周期描述摆的运动,掌握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摆的定义和特点,摆的等时性实验,摆的周期与摆长关系。
2.难点:摆的等时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摆的等时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摆的性质。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摆锤、计时器、刻度尺、细线、桌子等。
2.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者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镜、声音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摆的研究。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摆的定义和特点,呈现摆的等时性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摆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摆长下的周期,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分析数据,讨论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摆的等时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摆锤等。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合集10篇)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合集10篇)摆的研究教学设计第1篇本课以用摆做实验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对比实验。
结合单元目标和教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概念: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课难点: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
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
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摆的研究》教学实录5篇
《摆的研究》教学实录5篇《摆的研究》是一堂典型的科学实验探究课,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摆钟出发,发现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推测,必须通过多次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摆的研究》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摆的研究》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p 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析^p 整理实验数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摆角等因素无关。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生情况分析^p :影响摆的快慢在现实中有几个因素:摆长、摆重、摆角。
影响摆的快慢谁来决定?学生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秋千、钟摆等有一定的了解,由这些东西引开去,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会有丰厚的收获,成功的欢乐不在于鲜花和掌声,而在于每一次艰辛的努力和付出。
在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你去探究,你会有所发现。
教学准备:师:学生看时计数的技能撑握、各组研究摆的套材、研究记录表、演示用的摆生:计时手表一块、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1、首先出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摆,并让它动起来。
师:这是一种什么运动方式? 生:摆动。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什么物体像它一样运动。
钟表、秋千等。
二、玩摆(7分钟)5、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了解摆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摆的设计与布置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教学准备:- 课程教材: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 展示材料:不同类型的摆样品、摆的图片和插图- 教具:彩色纸、剪刀、胶棒、颜色笔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摆样品,引起学生对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摆的特点。
2. 介绍摆的概念:简单介绍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平衡、稳定等。
3. 分类与识别: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摆的特点将样品进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标准。
4. 设计与创作: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摆样品。
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创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5. 展示与评价: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摆,并由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共同改进设计。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摆的研究过程和经验,并让他们思考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学生对摆的分类和识别是否准确和清晰。
- 学生在设计与制作摆样品时的创意和表现。
- 学生在小组展示和评价环节中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造力,可以组织以下扩展活动:- 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画廊,观察并研究不同摆的设计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摆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与学生分享摆设计的经验和创作故事。
- 组织学生参加摆设计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以上为《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摆的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摆的概念,掌握摆的组成部分和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摆的概念,掌握摆的组成部分和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摆的概念、组成部分和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摆的运动。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摆吗?摆是怎样运动的?引出课题:《摆的研究》2. 讲授新课讲解摆的概念:摆是一种可以来回摆动的装置。
讲解摆的组成部分:摆线、摆锤和支架。
讲解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摆线的长度、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
3.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假设。
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的关系。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学生分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摆的概念、组成部分和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制作一个摆,观察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摆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摆的概念,掌握摆的组成部分和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摆的研究说课稿(通用5篇)
摆的研究说课稿(通用5篇)摆的研究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的研究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摆的研究说课稿1一、说课标、教材《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全套教材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构建的,构建的基础是活动。
各学段教材的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而五年级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摆的研究》是《时间》单元的一课。
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在《机械摆钟》里对于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而本节课则针对什么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展开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获取科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发现关于摆的科学规律。
基于我们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我能探究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2、我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我能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学习重点:我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学习难点:在对比实验中,我会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将在课前作如下充分的准备:教具使用:铁架台、长短不同的线绳、钩码等。
无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表述上,我们都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给学生“我能行”的积极的暗示。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摆的振动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和特点2. 摆的振动原理3. 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4. 实验操作:制作摆并观察其振动现象5. 数据分析:探讨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振动原理,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振动周期的计算,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摆的振动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摆的教具、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 教学课件:摆的振动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摆,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摆的定义和特点。
二、探究摆的振动原理(15分钟)1. 讲解摆的振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摆的周期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摆的振动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操作:制作摆并观察其振动现象(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摆。
2. 引导学生观察摆的振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四、数据分析:探讨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摆的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摆的振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数据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摆的振动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摆的振动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和特点2. 摆的振动规律3. 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振动规律,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摆的振动规律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摆钟、摆锤、计时器、测量工具。
2. 学具:每组一个摆钟、一个摆锤、计时器、测量工具。
教案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摆钟,引导学生观察摆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摆是什么吗?摆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摆的定义和特点。
二、探究摆的振动规律1. 教师提出问题:“摆的振动有什么规律呢?”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假设。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摆的振动现象,并记录数据。
4. 学生分析数据,总结摆的振动规律。
三、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假设。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改变摆的长度、质量等条件,观察摆的周期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摆的振动规律和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2. 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实验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摆的振动规律和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摆的振动规律和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摆的研究》 教案 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摆的原理和特点,知道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原理和特点2. 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3. 实验操作:制作并测试摆4. 数据分析:观察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原理和特点,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2.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并测试摆,观察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摆的实例,如摆钟、摆锤等,引起学生对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并测试摆,观察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摆的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学生对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的掌握,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能正确解释摆的原理和特点,能准确描述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正确分析数据,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实验》2. 实验器材:摆锤,摆线,计时器,测量尺。
3. 辅助工具:黑板,PPT,视频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摆的原理和特点,摆的振动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实验操作;第二课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进行拓展讨论。
《摆的研究》 教案 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摆的周期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让学生掌握摆的振动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及特点2. 摆的周期性3. 摆的振动规律4. 摆的应用5. 实验操作:测量摆的周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定义、特点、周期性、振动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摆的振动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摆的性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摆的周期性。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摆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钟表、摆钟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摆的定义及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摆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摆的周期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摆的振动规律。
5. 知识拓展:讲解摆的振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摆的周期性和振动规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摆的应用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摆的应用领域。
分析摆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内容: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钟表、航海、物理实验等。
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摆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案例中摆的性能对应用效果的影响。
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摆的应用。
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摆的特点和周期性,引出摆的应用案例。
案例展示:展示不同领域中摆的应用实例,如摆钟、航海用的摆钟等。
《摆的研究》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二、出示学习目标: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第60-61页“用摆做实验”部分内容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小结。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七、板书设计:摆的研究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长度??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实验验证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的达到了。
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从数据中发现规律。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发言积极,发言面较广,能围饶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懂得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假设的熏陶,思维的严密性1.2.响控制到最小。
我的感受是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相当重要,不同的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会有所不同。
这也许是对教师要求的科学素养之一吧。
3.积极引导,公平评价。
本堂课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还很差,但通过老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4.注重学生科学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强调学生要注意分工与合作,明确了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在最后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及特点2. 摆的种类和应用3. 摆的周期与频率4. 生活中的摆现象5. 科学实验:制作并测试摆的周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应用;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摆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摆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讲解摆的周期与频率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摆现象,如摆钟、摆杆等,让学生了解摆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制作摆,并进行周期测试,让学生亲身感受摆的规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并报告一种摆的应用及其原理。
7. 板书设计:摆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摆的种类与应用种类:……应用:……摆的周期与频率周期:……频率:……实验:制作并测试摆的周期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讲解摆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应用,使学生了解了摆的基本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摆现象。
4. 不足之处: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仍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摆的周期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帮助学生掌握摆的振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及特点2. 摆的周期性3. 摆的振动规律4. 摆的应用5. 实验操作:探究摆的周期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定义、特点、周期性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摆的振动规律的探究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摆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摆的定义及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摆的周期性和振动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摆的周期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摆的振动规律。
5. 总结拓展:介绍摆的应用,如摆钟、摆锤等。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摆动装置,观察其振动规律。
六、教学反思2.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小组讨论法的组织有待改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内容:在介绍摆的应用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摆的广泛用途。
4. 教学改进: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摆的振动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摆的定义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小学白志华关键词:摆,快慢,摆线长短教学背景《摆的研究》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中“用摆计时的钟”和“测量摆的快慢”两课内容。
本课的重点定位于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依据实际,期望学生在课中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体验精确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的精确与否直接导致实验结果的科学。
因而,本课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也就是让学生尝试着能精确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因素来做好摆的研究中的公平实验,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浸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让实证意识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来诠释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同时,也是对传统自然课《摆》的一种借鉴和超越。
教材分析单元教材本单元主题是关于“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使学生在研究“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单元的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间在流逝”,主要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第二——五课,“太阳钟”、“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和“机械摆钟”,分别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晷、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第六——八课,“摆的研究”、“做一个钟摆”和“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则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行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
所以本单元“时间的测量”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其实,本单元前五课是了解认识一些计时工具,并知道他们的一些发展史,后3课则是研究制作具体的计时工具,而“摆的研究”则是后面这一部分的起始课或基础课,是为后面的制作打基础的。
课时教材本课是研究摆,学生对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如秋千、拳击沙袋等,其次,前一课了解的钟摆和自制单摆,学生对摆的运动特点,摆的各部分名称(支架、摆线、摆锤、摆幅)以及操作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课开始前我还是对学生进行了摆的操作的回顾,一则让他们明白本课中摆的操作要求,二则进一步了解一下他们对摆操作的掌握情况,其次是通过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
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
几幅卡通画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
图中一个小男孩说:好像跟摆绳长有关,男孩提出这个观点,说明他是经过观察的。
因为学生制作的摆摆锤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摆线的长度是有差异的。
图中的一位小女孩说: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吧。
这个观点也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原有认知的。
边上一位男孩说:与摆的幅度也有关系的。
也代表了一些学生的想法。
但图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据以前的观测,摆幅大小对摆的速度影响不大,一则,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学的看法,一则表示他把上一节课观察到的现象与这节课联系了起来,是思维发展比较超前学生的代表。
在“机械钟摆”中,学生观察了不同摆幅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所以这位学生就提出了“与摆幅没有多大关系”的观点。
也有一位同学提出:我们还是做实验观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争论最终都要靠实验来验证。
第二部分是用摆做实验,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哪个是变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变量,对无关因素我们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
在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摆绳和摆幅,这里我也让学生明白,控制不变量,是在我们实验的环境下力所能及的尽可能的控制不变量,还有如摆动的方向,摆锤的大小(介绍摆锤的选择),每一次人不要凑得太近,最好同一个人控制摆锤的摆动等。
摆锤的轻重,书本上是用一倍、二倍、三倍重来表示摆锤的轻重变化的,因为在这里只要摆锤轻重变化明显,就能说明问题,所以我把它改成较轻、较重、更重。
第二个问题是“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次数”。
因为有前一个实验作基础,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较简单。
但这个实验有两次学生自己操作改变摆线长短,这样,对学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在实验中是让他们根据铁架台的高度,自己设计好摆线的长度,也是对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的一次锻炼。
学生在做完以上两个实验后,进行的是对这两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用了三个递进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的重量有关吗?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三个问题其实学生通过实验是不难得出结论的,关键是对学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思考,就不难得出结论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同一个摆中,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
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摆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难点:制作15秒内振动规定次数的摆,发现摆振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三、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四、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螺母四个。
2.每个小组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教师准备:秒表7只,铁架台7个,简易的纸板量角器7个,摆绳长短不一,摆锤(螺母)28个。
教学过程:一、认识摆(3分钟)1、复习引入。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很多物体的运动,你能说出大屏幕上的物体是怎样的运动吗?生:移动、摆动、滚动、转动、振动。
2、出示摆。
演示师:这是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生:摆动。
师:把具有这种运动方式的都可统称为摆。
板书:摆的研究二、玩摆(7分钟)3、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一个最简单的摆可以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摆线、摆锤、支架。
4、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师:大家先组装好,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生:(自由玩)拉直、自然松手。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1线要轻轻拉直。
2线小锤跟量角器要在同一平面。
3自然松手。
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
5、再玩一次,学会操作摆。
6、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师:下面你们想怎么玩?比快慢就是比什么?次数怎么算?想知道这个摆次数怎办?时间要统一吗?生:次数。
师:怎样算一次?生:来回算一次师:请一位学生帮忙计时,谁来看表?开始计时时给我们一个信号说“开始”,操作的人就松手,大家一起数摆动的次数,直到计时的同学生说“停”为止。
师:一次记录结果准确吗?(和学生做第二第三次)师:15秒摆的次数最终怎么算?生:算数据出现多的;求平均数;师:都可以,我们统一算数据出现多的那个数作为结果。
三、研究摆(20分钟)7、对比,提出问题。
师:你们的摆15秒内多少次呢?下面各个小组分分工,谁操作,谁看表,谁数数,谁记录。
数一次。
生:数、记录15秒摆的次数。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同样是15秒,摆的摆动次数为什么不一样?师:板书: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8、提出假设。
师:你认为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生:我认为跟摆线有关;摆锤轻重有关;摆角大小有关;9、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10、生:讨论。
交流。
师:指导。
(1)研究摆线长短的,让线变短可能绕的方法短到原来一半,效果明显些。
(2)研究摆锤轻重的可以在摆锤上加螺母,原来有的可以去掉来改变重量,对比要明显些。
(3)研究摆角大小的,可以选取30度和60度;或45度和90度。
师:把研究记录表能填的先填好。
11、展开研究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
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
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自主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1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
听的所有小组做评委,我们要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生:(实物投影)汇报。
(板书:摆线越长,摆越慢。
摆线越短,摆越快。
与摆锤、摆角无关)13、学生评出最佳研究小组。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4、反思学习过程。
师:通过今天研究摆,你学会了什么?还产生了哪些想法?举例。
师:你还见到过这样运动的物体?生:钟、秋千……1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有一位小朋友,在荡秋千时,发现秋千摆动的太快,有些迷糊。
你能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说说为什么?生:能。
把秋千两边的绳放长一些就可以了。
因为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摆线越长,摆动的越慢。
师:如果让你设计一只10秒摆10次的摆,你怎么办?生:慢慢试。
16、(1)出示两个简易摆。
(摆线长相同,摆锤长度不同)(2)分组实验:取同摆角同时实验。
(3)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让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摆长不是摆线的长度。
)[板书]摆的研究推测结论摆角大小大快小慢无关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线长快有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线短慢摆线越短摆摆的越快摆锤轻重轻快无关重慢【反思】科学课与自然课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本质。
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才能还科学本质以真面目。
也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方向,是所有实践于科学教育一线教师的共识。
在以控制变量实验为主要方法的科学课中,只有做到实验的精确性,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