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医角度看疾病的产生与对治
佛家对疾病的解释
佛家对疾病的解释
一、病因观
佛家认为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因素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的环境和社会因素。
其中,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业力、习气、烦恼等;外在的因素则主要包括环境中的污染、病毒、细菌等。
二、病相观
佛家认为疾病是一种现象,是身体内部不平衡的表现。
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由于气血不畅、阴阳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使气血畅通,阴阳调和。
三、治疗方法
佛家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身心来达到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身: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生活习
惯。
2. 调息:调整呼吸,使气息平和顺畅。
3. 调心:减少内心的压力和烦恼,保持平和的心态。
4.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
度饮酒。
5.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佛家认为疾病是由于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治疗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佛医道医养生治病方法(二)
(二)练命部分大周天练习
地上练法 天上练法
(二)练命部分
快速聚集能量的三种密法
气能的快速聚集密法:
1、虚态的宇宙之炁的快速聚集密 法 2、实态场气的采聚密法
(二)练命部分
特音能量的快速聚集方法
(二)练命部分
冷热能量的快速聚集密法
(1)热能快速采聚方法 (2)快速采聚“冷能”的方法
佛医道医养生治病方法(二)
11月29日, 2011年
中山
(一)佛医道医修身功底
• 以性命双修为纲
以修性为主,修命为辅。
(一)佛医道医修身功底 “修性”的主体性:
《丹经》上说: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 不住亦徒然。
《道乡集》:未炼还丹先炼心,此心不 炼难成真。
(一)佛医道医修身功底 修命的辅助性:
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六字诀治病法
3、呼字,治脾病法
单臂上举。如右手上举,过头向左弯身,右 手从左边自上而下去摸左脚,身体向左弯 下去,然后起立。接着,左手上举过头,方 式和刚才一样。上举手的时候,吸气。手 自上而下的时候,呼气,吐音“呼”字。 脾属土,可以练四季之末的18天。脾有病 而消化不良,发出气酸臭,都可以用“呼 ”字来治疗。
六字是:两足站立,分开如肩宽,双 手高举过头。然后,迈开左脚,用左 脚尖点地,向前走一步,挺胸,双手 向后一扬呼气,发“呬”字音。肺属 金,季节属秋,在秋季多练,可以清 洗肺经淤热。发热咳嗽,都可以用“ 呬”字功治疗。
六字诀治病法
5、吹字,治肾病法
做法:双脚并拢,双手交叉托天,向 上举上头顶,然后,双手再够地。弯 腰够地后,双手放开,蹲下去,双手 抱膝,默念“吹”字,不发出声,只 要自己能听见就行。肾属水,季节属 冬。肾主肠经,冬季多练“吹”字以 固肾。
佛 医
佛医佛教医学,是以古印度“医方明”为基础,以佛学理论为指导,吸取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体系。
佛医讲求“内外兼修”、“身心并治”,以治心为内在目标,以治身为外在目标。
●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博大精神理论,打造了佛医理论的精髓——病由心生,病从心灭。
●佛医强调“预防医学”,佛菩萨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在“因”上把病排除了,就防止了疾病的开花结果,酿成苦果。
佛医“治未病”的理论要比中医完善、彻底。
●佛医和中医都认为,疾病可以依靠人体自身的愈合功能治好,佛医有“物药”、“法药”之分,物药治身,法药治心,佛医通过“心药”来使人自愈。
●佛力加持,通过法事法会,获得法界力量的支持,得到诸菩萨的加持、庇佑,从而消除业障、离苦得乐。
佛医与五行观●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是故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只有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人才能生存,违背四季的阴阳变化人就会死亡;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人体就能正常工作,违背四季的阴阳变化,人体就会功能紊乱,所以,治病首先要了解天地规律,只有懂得、顺应了天地规律,将其活用于调理、养生上,才能达到治本之功、保健之源。
古代中医从天地五行规律中提炼其精髓用以归纳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佛法对于生病的解释
佛法并没有对生病做出解释,生病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然而,佛教中强调了修行和内在的平静与和谐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此外,佛教中也强调了慈悲和善念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信仰和观念的解释,并不能代替医学专业人士的建议。
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医疗帮助,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莲师的疾病观
莲师的疾病观
原文——
净除身体疾病痛苦的障碍,有五个要点:疾病所住的基础、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生起的环境、疾病成熟的结果,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疾病所住的基础):疾病是随眠于阿赖耶中,以习气的形式安住于脉和五大之中。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由无明和我执所累积的恶业而生。
三、(疾病生起的环境):疾病是由烦恼妄念风息或是鬼神等影响而生起。
四、(疾病成熟的结果):即是以热寒痰痛和肿胀为主的四百零四种病。
五、(治疗疾病的方法):俱生无明的疾病主要在“因”,遍计无明的疾病则主要在“缘”。
评论——
业力习气,深藏在潜意识里。
由此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和思维惯性。
如果跟随这个惯性分析,会驱动身体的腺体流动,从而引起器官的能量变化。
特别是癌症的成因。
改变疾病有三种方法:
1、灵的角度
清理阿拉耶识的坏的习气种子,种下好的习气种子;
2、心的角度
斩断坏的思维迷妄之恋
3、身的角度
通过健身、站桩等运动,强迫身体的磁场改变。
从而引发器官能量的变化。
身心灵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
佛家医学学说简介2013
《佛家医学有三大理论基础:1、阴阳学说2、附体学说3、魂魄学说理解了以上三种理论就能理介《佛医》所以能治疗中西医所不能治愈的奇症怪症,疑难杂症。
尤其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在中西医认为终身难愈,之症在《佛医》特殊治疗中往往发生奇效。
所谓“因果病”“宿业病”皆非中西医之所能奏效,《佛医》之兴起,将为无数神经精神疾病介除烦恼,创世界医药之新篇章。
戴氏的理论基础(一)阴阳学说:世界一切物质,有阴有阳,有阳有阴。
不可偏废。
不可执其一而不认其另一。
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转归以及摄生,无不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
所以治病和保健的机理亦必然要寓于阴阳变化之中。
戴医师在四十年临床治疗中发现某些疑难杂症和严重病症往往有“阴性物质”寓寄于病灶之内,如能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则疾病得以治愈,否则单靠吃药打针甚至手术也无济于事。
(二)附体学说:“寄生现象”存在于整个生物界。
无论动物,植物包括人类都存在寄生现象,寄生是客观存生的现实,是无可臵疑的客观现实,不容否认。
寄生于病人体内的附体同样也是无可臵疑的客观现实。
如果怀疑、否认这个事实往往会耽误病机,殆误生命。
戴亚杰学贯中西,运用中西医药结合,再结合西藏密宗陀罗尼妙法,从四十多年临床诊治经验中发现附体,谴废附体。
往往获得事半功倍之奇效。
(三)魂魄学说:每个人都有三魂六魄,这也是真正的事实,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哲学文明都证明魂魄的存在。
中国道家学说和修持尤其证明魂魄的真实性。
戴医师以中国古典哲学与长期临床相结合,总结出魂魄的得失与人体生命机体的关系,魂魄所致心理和精神系统疾病可分为四期:1、心神不定:小儿多动症,神经衰弱2、魂不守舍:老年痴呆症初期,严重神经官能症3、失魂落魄:精神分裂症4、魂飞魄散:惊恐死亡或植物人。
中医与佛学
中医与佛学2013级中医内科专业20130079 杨小静摘要:中医学是在多学科基础上融会贯通的独特理论体系,佛学东渐必然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试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治疗学﹑中医药物学与习俗、中外医学交流、中医养生思想以及佛教戒律对中医医德规范的影响。
关键词:中医佛学文化佛教佛学诞生于印度,汉哀帝时经西域传入中土,魏晋以后,佛学广为流传,被中国固有的文化吸收与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佛学东渐必然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佛学传入中土,首先给中医界带来了佛教医学,佛教医学源于印度医学。
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印度医学已成规模,公元前一千年,是印度古代医学的全盛时期,医学典籍为《梨俱吠陀》、《阿阇婆吠陀》、《阿输吠陀》。
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佛学加以接受、沿袭、运用,并注入佛教教义。
内科的《逻阇迦集》、外科的《妙闻集》。
儿科的《迦叶波集》,就是佛教全盛时期的医学代表作[1]。
佛教医学传入中国,逐渐被运用。
隋唐时期最甚,隋唐史志经籍中载有《龙树菩萨药方》4卷、《龙树菩萨和香法》2卷、《龙树菩萨养性方》1卷、《婆罗门诸仙药方》20卷、《婆罗门药方》5卷、《西域婆罗仙人法》3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23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4卷、《乾陀利治鬼方》10卷、《新录乾陀利治鬼方》4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3卷、《耆婆八十四门》1卷、《龙树咒法》1卷、《龙树眼论》1卷。
[2]以上诸书大抵无存,仅见其目。
而佛学中现存最多的医籍收录在《大藏经》中。
《大藏经》中专论医理或涉及医理的经书约四百部,蕴藏著丰富的医药学知识,汇集了生理解剖、药物、临证治疗、摄生保健、心理咒禁等多方面内容,博异丰盈,独具特色。
1 佛学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影响僧医对中医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四大学说。
印度医学原来提倡三原质说,认为人体由“气”(位于脚与脐之间),“胆”(位于脐与心之间),“谈”(位于心与头之间)等三种原质学说。
佛医养生与调理
佛医养生与调理(释延琳)佛教自从释迦牟尼佛创教起就很重视众生的生命和健康,并制定了许多符合现代卫生观念的清规戒律。
以保证弟子和信徒健康的修行,到达智慧的彼岸。
佛祖释迦牟尼亦称大医王,其在世时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开示了包括药师法门在内的佛教医疗体系,帮助众生解除病苦,成为弘扬佛法的重要工具。
佛教医学是佛教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东方医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是真正标本兼治的医学。
佛门医学养生理论是建立在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相统一的医学模式上的,现代医学发展与之有共通之处。
佛教将四大说和因果报应教义引入医学来说明疾病的种类、病因和病理。
关于疾病的分类,佛医认为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身病,一类是心病。
心病是指由“贪、嗔、痴”而引发的诸多烦恼,导致心理失衡而致疾。
身病即由于一身四大不调导致的病苦,敦煌卷子《救诸众生苦难经》开列有十种常见病死即属此类,包括疠病死、天行病死、卒病死、肿病死、产生死、患腹死、血痈死、风黄病死、水痢病死、眼病死。
这十种死病就是当时佛医认为难治易死的十种常见病。
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四大无常,朽坏体脉”造成的。
《佛说停厨经》云:“诸物万计,辛苦勤求。
纵得其食,大小便利,九孔常流,食啖他身,递相煞害。
后不难四大无常,朽坏体脉,沉诸恶道。
”佛法认为一切物体包括人体在内都是由四大即地、水、风、火四种元素构成,四大失调则导致疾患。
《五王经》云:“人由四大和合而成,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
”佛教用四大说来阐释身病产生的机理,为佛门防治身病提供了基本思路,即从调合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入手来防病养生,这是佛医养生思想的一大特色。
佛教还从因果报应及根(生理)、识(心理)、尘(社会环境)三缘和合的教义出发,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有先世作孽和现世失调两大原因。
前一种称作先世行业病,即由于先世不修善行,作恶害生,从而得到报,故今世多病。
后一种称作现世失调病,即所谓现世饮食失调、冷暖末防、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病魔侵身。
佛法对疾病的认识
[转] 佛法对疾病的认识和治愈方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西医探索生命的方法或者叫医治生命的方法,主要用两种学问:一种叫物理学,一种叫化学。
基础理论就是细胞化学。
所以很多绝症病人都用过两个方法,一个叫放疗,一个叫化疗。
放疗是物理学,化疗是化学。
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就是汽车零件坏了,它不会自己变好,必须换。
但是我们人体很奇怪,用刀把手划一个口,不用管它,它会自己恢复。
所以人体跟机器最大的区别,它有自愈能力。
这就是奇迹。
人体既然有自愈的能力,这么精密,怎么仅仅用机器的维修方法来维修人体呢?你们说这种方法先进还是不先进?疾病的分类:第一个从生命层次来分类:身病、心病、灵病;第二个从致病因素来分类:环境、人为、魔障现存医学体系分类:西医、中医、巫医、佛法佛法独特的治疗原理:病由业起,业由心生影响免疫系统的四大因素:遗传、信仰(信念)、情绪、风水。
由于遗传不能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在信仰情绪和风水上下功夫。
尤其通过信仰,用宇宙与人体本有的能量来迅速激活免疫系统,最大提升免疫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如果从生命的结构层次来说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物质构造的身体。
第二个是作为我们思维活动的一个机构,我们把它称为心理。
第三个呢,就是比心理活动还要深层的,就是灵魂。
在今天的科学里面讲叫潜意识。
潜意识是不能被认知,不能被感觉的,但是科学已经认可它的存在。
我们佛教里面所说一个人造了很多“业”,善业、恶业、无记业,它放在哪里呢?就放在那个灵魂里。
灵魂就好像我们电脑里面的一个硬盘。
比如说当我们电脑里面放了很多信息,没去打开它时,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同样我们过去生、今生,放了很多的善恶在我们的灵魂里面。
我们的命运就是由这个灵魂里面的善恶无形地操纵而来。
我们很多人以为所做的都过去了、所说的它已过去了、所想的它也过去了。
过去没有呢?统统都放在灵魂里面。
用佛教的专业术语,统统都放在阿赖耶识里面。
阿赖耶识是一个仓库,把所有我们人生经历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味,吃到的味,说出的话,心里想的,凡是我们人生的一切造作,全部都留下一个信息储存在这个阿赖耶识。
西医看病理,藏医看因果,出家的他参悟疾病原由
西医看病理,藏医看因果,出家的他参悟疾病原由作者:周慧心出生在台湾高雄的温骐一直都很想修行,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随着一名僧人到了北印度出家,期间他除了学习语言、佛法外,还接触了藏医、藏药,让他对人有病的原因有了自己的认识。
温骐介绍说:“大学毕业后几年,我就去了北印度出家,那是我人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学习佛法,或是找到人生的解答。
北印度非常贫穷,但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他解释说,北印度地区环境非常恶劣,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放下所有的欲望与执着,专心修行。
他认为没有了欲望和执着,人从内心感到快乐。
出家─还俗─创业温骐出家5年后,由于母亲生病,便还俗回到家乡。
3年前,他接触到不丹的“喜来芝”(Shilajit)。
他知道喜来芝是药师佛留给末世的最后一份礼物,它对人体健康有奇效。
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得到健康的身体,因此在台湾设立了一间公司——台湾喜来芝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推广有机产品,以及恢复传统的生活方式。
药师佛的最后礼物喜来芝在喜马拉雅山脉流传数千年。
喜来芝梵语为高山的征服者。
喜来芝在喜马拉雅山脉流传数千年,梵语为高山的征服者,尼泊尔语为大自然的恩赐,中译成喜来芝。
经典中记载,它是药师佛的许诺,在末法时期救助世人的神秘物质。
印度传统“阿育吠陀”(印度传统医学),在一千年前就把它当成长生基础,藏医更视其为祛除一切虚弱的灵药。
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圣山,是因为其纯净与灵性,其中隐藏着众多修行的人。
喜来芝是喜马拉雅山的怀中之宝,更被世人认为是喜马拉雅山的奇迹。
喜来芝的形成可追溯到数千万年之前,印亚板块相撞后,形成了喜马拉雅山。
当时有非常多海洋和陆地的草本植物被压在山脉内,在高压冰冷的岩壁中经过数千万年分解,成为一种天然黑色脂状物,在夏天,天气较炎热时才会从山壁夹缝中渗出来。
喜来芝是喜马拉雅山的怀中之宝。
喜来芝被世人认为是喜马拉雅山的奇迹。
根据印度《阿育吠陀》经文记载,喜来芝已被人类使用三千年之久,并给予仙丹灵药般的高度评价,称它为“虚弱的驱逐者与力量的来源”、老人的“长寿之源”,也有“众神的花蜜”之名;藏医四部医典里也明文记载,其起源为药师佛为帮助末法时代的众生而发愿加持之物。
佛教如何看待生病与治病
佛教如何看待生病与治病我们在讲席中曾经多次的报告,众生的病苦是属於业障。
病苦真正的根源不外乎三类:第一类是饮食不调。
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所以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能不留意。
现在的饮食要说卫生已经相当困难,肉里面带的病菌很多,你要是真正了解状况,谁敢吃?我在台湾,同修们告诉我:餵猪的饲料都是化学饲料。
现在科学进步,听说还有基因饲料,六个月这只猪就长得又肥又大,就可以宰杀了。
鸡的饲料也是特殊化学制品,六个星期,这只鸡就可杀可卖了。
这些畜生肉都含有病毒,所以人吃了会生许多奇怪的病。
我们吃素是否较好一点?也好不了太多。
蔬菜里面有农药,种菜的人自己不吃,他卖给别人吃;他自己吃的菜,是另外种一小块没有农药的。
所以我们看到菜色很新鲜、很漂亮、很好看,都不是正常的。
米也有毒素,听说掺著滑石粉,所以看起来很好看。
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讲:「现代人很可怜,三餐食毒。
」我们三餐都在服毒,你要想身体不生病都不容易。
都市的自来饮用水,水里面也有化学东西,再过几年恐怕连空气都有毒,这种日子不好过。
这些是属於生理病,这种病医生可以帮忙、药物可以帮忙。
医药只能治生理病,不能治心理病。
这一类的病,你看医生,医生给你处方、诊断,你的病就会好了。
我曾说过,是不是医生把你的病治好?不是,是自己的信心把病治好的。
大夫给病人看病,要看这个病人对大夫有没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心,好治,百分之九十是我们的信心把病治好,大夫只是缘而已,占的比率不重。
过去我在美国德州遇到一位医生,我跟他谈这些话,他点头承认。
第二种是冤业病。
这不是生理病,是冤家债主附身,这个事情很麻烦。
现在中国外国都很多,搞得你神魂颠倒神经不正常,很痛苦。
这些多半都走向精神病院,现在医生讲「精神分裂」,这个是冤家债主找上身。
佛门里大家拜的「慈悲三昧水忏」,这是讲唐朝悟达国师过去生中冤家债主附身,凡是这类的病,在佛门里面可以做超度,「超度」是什麼?调解、和解。
他要是接受就会离开,你的病就好了,他要是不接受就很麻烦,但绝大多数都会接受调解,这个很难得。
佛教医疗救助
佛教医疗救助中国古代佛教的医疗救济慈善事业非常兴盛,佛教慈善机构有佛教僧人设置,也有朝廷设立的慈善机构,并甄选德才兼备且名望甚高的僧尼管理。
佛陀被视为大医王,依其教说,可疗众生诸病,因此自古以来,佛寺不仅是出家人潜心修行的净地,亦是身心机能发生障碍时用于疗养的重要处所。
唐代,佛教僧人开始在佛教寺院中设置“疠人坊”,故名思议,“疠人坊”专门收容治疗“疠人”。
“疠人”是麻风病人,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的疾病,为不治之绝症。
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没有救治的方法和药物,而僧医为病人“吮脓洗濯,无所不为”,体现了僧人群体慈悲怜悯的奉献精神。
“(洪)昉于陕城中,于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
”寺庙在“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坊”,从侧面体现佛教在当时的极大发展,拥有田产建造病坊,救助病人。
唐代,在长安和洛阳开始设立悲田坊,用来社会救治,“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至于安庇,各有司存。
”悲田坊是唐代佛教慈善机构的名称,来源于佛教慈善思想“悲田”,宋代叶庭珪认为“悲田。
供父母曰恩田;供佛僧曰敬田;供贫病曰悲田;总名曰福田。
”社会救济、救治病人是悲田坊的一大目的。
至此,佛教医学通过设立慈善机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论是下层民众,还是统治阶级,都得到了僧医良好的救治。
两宋时期,对外战争延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等因素,致使宋代疫病时常发生。
在韩毅《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一书中指出北宋皇帝十分重视防疫工作,对大疫之流行都有安置救护和收容治疗。
黄敏枝于《宋代佛教各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论述了佛教与医疗的关系,认为其乃中国佛教体现大乘精神的社会救济事业之一环,且约略论及僧人为人医疗而有医僧之名,并举出寺院开设药局、为人医疗的实例。
宋代的“福田院”同样是由佛教寺院主办,在佛教寺院中修建救治场所,由寺庙收养救治,并由僧人进行救治和管理。
僧人本着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从事治病利人的慈善事业,最为体现佛教慈悲的教义。
佛家养生治病最好方法
佛家养生治病最好方法佛家养生之禅定的治病方法以禅定治病需要根据人们的病情,以及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治疗,其中以下十个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10个条件为:1、信:确信按正确方法修禅,必能治我此病,这是能见效的先决条件。
2、用:实修禅定。
3、勤:须于每日早晚专精修禅,每次以身上出微汗为度。
4、恒: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5、别病:先须正确判断病因,识别病症。
6、方便: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治疗方法,可请现代医生用药物或请佛医给予治疗,不应死执一法。
7、久行不懈:坚持治疗,直到病除。
8、取舍:善于辨别损益,有效则行之,无效是止而不修。
9、善养护:除修禅外,还应善于保养,慎饮食,避寒热,不犯禁忌。
10、知遮障:不随便把坐禅中的境界和疗效向人宣说。
佛教的创立与僧人的日常生活健康、长寿,始终是人类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
为此,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出了许多的养生之道,其中,佛教和佛教徒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
不过,在谈论佛教的养生思想之前,应略为介绍一下佛教的创立与僧人的日常生活。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624年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其父王为他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他却不感兴趣,一味要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
相传他先后于都城四门见到人间生老病死的四种情形,还于田间看见人驱牛、鸟啄虫、鹰抓鸟这种种弱肉强食的景观,深感众生生命的脆弱、痛苦、无常与虚幻,于是毅然放弃王位继承,出家学道,甚至跑到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
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
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
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坐禅,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此后他游行于五印度传播佛教思想,建立教团,佛教由此创立。
在佛教教团中,佛教徒依性别和受戒的不同,分为出家的僧、尼二众和居家的男女二众,其中,僧、尼二众一般以寺院为单位,各自按照佛制的戒律和祖师们制定的清规组成规模不等的修行群体。
世尊开示各类病的有效对治方法
佛告长者。
人生世间。
横死有三:
有病不治为一横死。
治而不慎为二横死。
憍恣自用,不达逆顺为三横死。
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
当以明道随时安济。
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
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
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
德威神只福佑群生。
以大智慧消去阴盖。
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抂横。
戒慧清净世世常安。
长者闻佛说法。
心意疑结豁然云除(心中的困惑顿时消散)。
良毉(医)进疗,委(安)心道德。
四大安静,众患消除,如饮甘露。
中外怡怿,身安心定。
得须陀洹道。
宗室国人莫不敬奉
法句譬喻经多闻品第四
下面翻译一下:
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
(养生不当造成的病,借助医药调理)
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
(邪病,因果病,治疗要念佛,或念经或者念咒语或者持戒)
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
德威神只福佑群生。
以大智慧消去阴盖。
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抂横。
戒慧清净世世常安。
(消去阴盖也就是要超越生死须广修众善,积德济世,福泽众生)。
佛学探秘——身病与心病
其实我们很多业力导致疾病的原因也在这里,特别是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病灶,其实在我们的心性上仍然有一个相应的病灶。
他们之间相互影响。
我们一般通过念佛,忏悔,打坐,修炼,放下了执着,也就切断了两个病灶之间的通道,身体的病灶就自然消失了。
这一点不是假设,我们中医有内证的老师通过内证修炼已经证明。
我们人类从诞生就开始追求健康,通过养生,饮食,医疗等各种方法寻求健康,可是据最新统计中国目前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为什么一直都得不到真正的健康呢?因为我们在寻求健康的同时,在用更大的力量制造疾病。
我们的身体受到各种不健康甚至有毒饮食的伤害,而制造疾病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心对贪嗔痴的执着会扰乱我们脏腑的功能。
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确定了”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的医学模式,而现在我们几乎只剩下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中《灵兰秘典论》是专讲心的重要性,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可见心的重要性。
此篇中说的”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恍惚之数“就是心理的活动,它刚发端时并不明显,只有一些细微的动静和变化,我们并不能完全感知,其实这里面就有了贪嗔痴的微细的治病因子。
这些细微的动静和变化持续不断的发生,就可以成倍的放大,最终影响到人的形体,产生脏腑功能失调下降甚至器质病变。
而《灵兰秘典论》的大义未被后人重视,后世医家治病重在用药,调节情志的方法很少,时有利用五脏七情的生克去用药,而未从根本上去治心。
我们的心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而致病,而这种不良情绪随着我们的认知往往会成为一种不良习惯,慢慢的就变成了我们的习性,这种不良的习性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意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的潜意识,所以当习性中的不良情绪作为治病因子伤害我们的脏腑时,我们多不能完全感知也难以控制。
佛医道医诊病治病方法课件
人的气感分四种类型,有极敏感型 、敏感型、不敏感型、迟钝型。极 敏感型在人群中约占10%,这种类 型的人往往神经系统比较敏感;敏 感型的在人群中约占40%左右;不 敏感型亦占40%;迟钝型占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研究生命奥秘的六把金钥匙
生物仪器说
"请师父疗法"就是将先人 或当代人的生物波接收过来 ,放大。这完全是五官以外 的另外一套系统在起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研究生命奥秘的六把金钥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医务人才的培养
• 需要掌握基本的西医常识
• 需要一定时期的修身功底 (三修一化行)
• 析例与师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道医佛医诊病治病方法
答疑交流时间
谢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佛Hale Waihona Puke 、道医的 面对面诊病方法 看光诊病法
(1)现场练习
(2)光色判断
(3)其它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面对面诊病方法
手感诊病法 (1)手感能力现场练习 (2)什么是五臟健康的气感 (3)其它应用
研究生命奥秘的六把金钥匙?生物全息能理论人的信息是一种生物全息能信息它的每个信息元中不仅包含着这个生物体的全部信号和遗传密码而且包含着它的全部能量能力功能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佛医角度看疾病的产生与对治
近年来,佛教医学在社会上炒得比较热,但因为是民间课题,没有标准可言,所以说法不一。
根据佛教教义和一些大德开示,结合本人的实践和观察,在此从佛医角度对疾病的分类和病因作一分析,以便为对症施治、身心两治提供帮助。
疾病的产生与分类
人类的疾病,从根本上讲是因果业力所致,是业因依因缘而产生的果报。
业因分无漏和有漏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善不恶),也有内因外因、主次之分、前世与现世业之分,皆可引发疾病。
有人把所有的疾病统称为业障病(业力引起障碍致病),理论上是对的,但大多数信众理解成了所有疾病是恶业所致,部份人过份执着于忏悔而产生烦恼种种,却是错误的。
所以本文我们不采用“业障病”一词。
针对疾病现象,我们也可以从身、心、业缘三个方面辨别病因和分类:
身病:生理性疾病。
一是因人体生物规律变化导致的疾病。
如自然衰老、外感病毒、环境影响、过度疲劳、不良饮食习惯等引起体内四大不调(或称五行阴阳不平衡)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多属
无记业病。
二是无漏善业可能引起身病,如上师为众生带业而示现病相、为改恶习而守戒导致身体短暂不适、初次闭关身体调整出现病相等。
三是心因性疾病产生的生理现象,其业因由心病性质决定。
心因性疾病
因心理执着等原因,导致体内四大不调(或称五行阴阳不平衡),而产生生理上疾病,这种因不健康心理引起的疾病称为心因性疾病。
这类疾病多是由贪嗔痴三毒引起的恶业病,与前世业力今世习气有关。
也有有漏善业和无记业引起的,如灾难中过度担忧寺院安危而生病、受惊吓引起心理恐慌、盼子心切忧郁成疾等。
业缘病:
业缘引起的疾病,即因前世现世已逝去的怨亲债主、鬼道、阿修罗道、天人道众生与患者之间的因缘业力导致的疾病。
六道之外的天人、成就者,对轮回已无贪恋,所以是不会产生负能量引发人体产生疾病的。
这种业力一般作用在人体的薄弱部位致病,因为人的薄弱环节能量比较低,阴人产生的负能量信息在这些地方才呆得住。
也有整体作用的,患者一般体质较弱,多有精神不正常症状。
有业缘病的部位或人的整体阴寒之气较重,能量场较暗,一般手感都能探测得到。
业缘病也分善、恶、无记业缘三种:
恶缘报疾病居多,如被恶杀众生讨债索命、不孝子被逝去长者所扰、掘他人坟墓被鬼神缠身等。
末法时代杀生、不孝、无德之人太多,所以果报在所难免。
善缘报也有引起疾病的,主要看业力深浅。
如逝者过度牵挂子孙、逝者报恩等可使患者致病,这种情况多因逝者生前执着、双方业力较深引起,这些逝者也多属鬼道众生,因其自身能量低,其负能量信息作用于患者而起反作用。
无记业缘引起疾病是少数,如夜间路过阴寒之地、坟地而被偶遇阴人相随,这种患者一般体质较弱或神经较为敏感。
不良风水之地也可能使人产生身病或无记业缘病。
业缘病里面,民间流传的“阴人附体”实际是很少的,多数都是业缘负能量信息所致。
就好比我们祈请上师三宝能感觉到正能量加持一样,阴人惦记着患者、其负能量作用于患者而起反作用,也是一种能量传递。
真正的“附体”通常会导致患者精神失常,如非生理性癔症、精神病,巫婆神汉在其本人失忆出神时,多数都是被“附体”了。
不过,这些“附体”其实并不可怕,若非恶报害人,有些是有因缘期限要走的,比如民间有些巫婆神汉,出神几年就不灵了,只能靠自己经验了,就是这原因。
未有证得真实病因,盲目宣扬“附体”,实为迷信之说!关于堕胎,
分现世报和来世报,不能一概而论,现世报中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忏悔超度是必须的,但因缘有时也是无奈的。
在此不多阐述。
如何对治
总的来说,疾病的产生离不开因果业力,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病皆是缘分。
佛医对治疾病,应从身、心、业缘三方面着手治疗:身病当以医药治疗、健康养生、加强修行锻炼提高自愈能力为主要手段;心因性疾病和业缘病,则应在医药治疗的同时,分析原因,让患者及时反省,行善止恶,劝导患者积极学佛修行,祈请上师三宝加持、依戒发心、精勤实修,并采用忏悔、供养师三宝、超度、放生、行善布施、降伏等方式,以达到心身两治,及早解除违缘、脱离病苦的目的。
对佛医人员自身而言,则应从因上起修,踏实精进,提高修行境界,在实修中从因果、因缘、空性三方面加以预防和对治,减少自身病苦机率;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正知正见和对治疾病技能;安住于菩提心中,自度度他,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轮回,共证菩提。
关于如何通过实修诀窍来对治疾病、提高修证能力和利他能力,有缘另行交流。
祝吉祥圆满!阿弥陀佛!
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痛经、月经推迟、月经
过少、月经提前、月经过多、、崩漏、闭经、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阴道炎、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女性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缺乳、断乳、产后风、妇科、乳腺癌、坐月子、月经、经期保养、小腹突出男科: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鞘膜积液、男科五官科:鼻息肉、口臭、口腔溃疡、声带小结、打呼噜、咽炎、中耳炎、眼病、鼻炎呼吸系统:肺炎、感冒、咳嗽、慢性结肠炎消化系统:胃炎、胃病、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腹泻、肝病、肝癌、肝腹水、痔疮、支气管炎泌尿系统: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炎循环系统:高血脂、低血压、冠心病、心血管、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神经系统: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耳鸣、耳聋、癫痫运动系统: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四肢麻木、偏瘫、类风湿、骨折、痛风、腰间盘突出、腿疼、腰痛皮肤病:皮肤病、痘痘、儿科:小儿发烧、小儿遗尿、小儿厌食、小儿腹泻、夜啼、小儿推拿、小儿常识、小儿食积、腮腺炎、性早熟、疳积、美容:白发、脱发、丰胸、美容保健:补肾食疗、强腰锻炼、养肝、解酒、食物属性、补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湿气、便秘日常:手脚、牙痛、打嗝、中成药、背疼
其他:癌症、辩证、背诊、面诊、舌诊、青筋、经络、汗诊、目诊、指甲、(找病因)治百病:打坐、拉筋、滚背、刮痧、拍打、拔罐、敲胆经、揉地筋、醋泡蛋、灸腹、姜、
点穴、偏方、艾灸、高抬腿.[输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