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唐宋诗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
C.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2)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高考古诗二轮复习
• 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 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李白
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冲淡清幽, 李商隐的典丽精工,杜牧的俊爽洒脱,苏轼的豪 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等。答题时可以结合
诗句相机行事。
有时根据诗歌的类别也可以明确风格,如山水
高考古诗“二轮”复习
一、古诗复习的困境
• 1,花费力气不见效; • 2,战战兢兢总担心;
• 3,无所适从终束手; • 4,见题做题恒被动。
二、古诗鉴赏的难点
• 1,无法读懂遑鉴赏; • 2,题型不熟凭想象;
• 3,答题规范不清楚; • 4,知识未了迷方向。
三、古诗复习的出路
• • • •
1,调整心态是关键; 2,各种题型心了然; 3,熟悉知识应万变, 4,答题规范记心间。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在对全诗整体感 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 造意境的。(3)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 与景的关系。(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从“情”和“景” 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 3,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
3,解答提示:语言风格型即评析诗词的语言 风格或艺术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 词运用的巧妙,语言风格的相关术语, 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炼传神、凝练沉郁、八木三分、炼字精巧、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 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二学位 古文复习资料 唐宋
“初唐第一首好诗”是指(王绩)的(《野望》)李白飘逸豪放杜甫沉郁顿挫李商隐凄艳浑融(范仲淹)在词创作上承盛唐边塞诗派下启宋代豪放词派。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中老杜指(周邦彦)北宋后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李廌)、(陈师道)“新乐府”概念的形成,则始于(李绅)的(《乐府新题》二十首)。
白居易,把新乐府的创作推向高潮,白氏的(《新乐府》)五十首,成为这一新诗潮的代表作。
中唐文学的代表诗人群体是“大历十才子”,这种提法最早出自姚合的《极玄集》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把作诗比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认为“感情”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条件.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朝(元稹)(《莺莺传》).唐传奇的名称来源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中兴四大家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宋诗四大家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肖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时称“宫体”。
后来国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五)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五)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古诗词阅读。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
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
“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宛在水中央”将实景与想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的痴情。
B.全诗通过“苍苍”“萋萋”“采采”几个叠词,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气氛。
C.整首诗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伊人”之路的艰险与漫长,强调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完整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完整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陈师道)(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陈师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侍读苏尚书①【宋】陈师道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余枚叟②,在处儿童说细侯③。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④。
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
【注】①苏尚书:苏轼。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任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为礼部尚书。
②枚叟:西汉辞赋家枚乘。
③细侯:郭伋的字,据《后汉书》记载,郭伋为官颇有德政。
④壶头:今湖南沅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出了自己两年来都想回京却一直未能如愿的遗憾。
B.诗人在颔联说自己和苏轼离别之后,还能听到对苏轼为百姓实事的赞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C.颈联说治理国家需要老成之人,有报效国家的胸怀但是也不用一定要到壶头,牺牲自己。
D.诗人想象苏轼在朝廷的工作状态,也希望他记得往日的心志,回归清波白鸥的生活。
2.诗歌有劝谏的意味,作为晚辈的陈师道对苏尚书的劝谏颇为高妙,请赏析其劝谏的高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答晁以道陈师道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
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孰知范叔①寒如此,未觉严公②有故情。
【注】①范叔:范雎,字叔。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家贫无以自资。
”这里是自喻。
②严公:指唐代剑南节度使严武,曾给予杜甫很多帮助。
这里代指晁以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与故人相聚之刻,诗人眼前的景象都明亮起来,切题目中酬答之意。
B.“转走”二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奔波的艰苦,“仍糊口”则写出他生活的清贫。
C.第四句写自己虽与故友分居相邻两地,却仍能靠书信互相表达心声。
D.颈联用反问句说自己不为时名,也包含着对自己“十年作吏”而无所成就的自嘲。
4.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泛淮陈师道①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组织鉴赏题答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 描写了两个 具体场景, 与其他各联 直抒胸臆的 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 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6分)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咏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物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言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志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抓住诗歌 形象, 判定题材 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诗人的形象) • 景象、物象(前:自然风景;后:专咏之物) • 意象(一般指寄托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再读全诗 (手法、 典故、情 感倾向)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高三语文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1)A(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分析】(1)A项,分析有误。
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
“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
“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不分版本古诗歌阅读分类练“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总分值: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过蛮洞[注]宋之问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注] 本诗作于宋之问贬任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参军时。
(1)这首诗的首联所绘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5分)答:(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1)壮阔奇丽。
首联描写山岭重叠缭绕、溪水绵延横斜的壮丽景色,为下文进一步写过蛮洞所见的瑰丽景象作铺垫。
(2)被贬无人怜的怨苦悲叹;偏处荒外的孤寂失落;独赏异景的自我慰藉。
(每点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边疆事务。
(2)用比照(反衬)手法。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比照。
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曲江对酒①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专题复习】——述杜甫叙事诗的特点试论述杜甫叙事诗的特点。
在杜甫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而杜甫则在诗中大量运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
可以说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了高度成熟,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催典型的艺术概括。
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
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相似的遭遇,而‚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
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分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
第二,杜甫的诗叙事,常融入强烈的抒情。
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的,例如《羌村三首》,记回鄜州省家事,写重逢如何悲喜交集,写与家人、邻里如何在这悲喜中相见,那种悲哀、同情、无可奈何,都交错在一起。
可以说,杜甫将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
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长篇如此,短篇也如此,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杜甫的诗歌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自,并顾全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这类作品很多,如《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子的独白,使我们读起来,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第四,采用俗语。
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
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
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
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杜甫用的是‚唤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却用的是‚叫妇开大瓶‛,‚叫妇‛这一俗语,便显示了田父的本色。
第五,杜甫的诗叙事。
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如《北征》叙从凤翔行在往郫州省家的一路所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前此的叙事诗,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断,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并且故事性被冲淡了,而生活色彩则得到极大的加强,《兵车行》、《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诗无不如此。
【诗歌专题复习】——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生动深广、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至德元年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
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
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
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它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如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玄宗沉湎声色的情景。
杜甫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
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
如《无家别》写道故乡荒凉,老母病死,归来无家,而只得再次从军,令人不忍卒读。
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之下,为之动情。
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却与战乱灾难息息相关,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则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可以说,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杜甫的创造。
【诗歌专题复习】——杜甫(重要名词解释)诗圣:诗中之圣.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称誉。
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影响。
宋人谓杜甫‚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为‚诗之集大成者‛,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清代王士祯谓杜甫作‚圣语‛,后遂有‚诗圣‛之称。
诗史: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的称誉。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他饱尝了那个时代的苦难,目睹和体验了唐帝国由盛到衰急剧变化的严酷现实,因而他的诗歌把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
在‚安史之乱‛中,他与千千万万民众一样流离失所,他的诗如‚三吏‛、‚三别‛、《春望》等。
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变化的广阔画面。
被誉为‚诗史‛。
诗史的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杜甫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
《新唐书》本传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于青不少衰。
世号诗史。
‛三吏三别:是对杜甫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
中唐时期,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
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
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颂了广大的人民。
‚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通篇都是人物的独自。
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顶点。
【诗歌专题复习】——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简答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四、唯美倾向。
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诗歌专题复习】——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简答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首先,他常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51个带‚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可以说,韩愈有意识地以文为诗,追求‚非诗之诗‛。
其次,韩愈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
如其《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浞用其韵》,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
有些诗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韩愈常进行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
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诗歌专题复习】——韩孟诗派(重要名词解释)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
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动怨愤郁躁的情绪。
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他们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以文为诗‛,对宋诗影响深远。
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李贺等人。
孟诗韩笔: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奇崛险怪方面,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的诗风有近似之处,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
又因韩愈以散文著称,孟郊以诗名世,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
唐人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
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郊寒岛瘦:是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称谓。
孟郊一生困顿,贫寒凄苦,其诗也常道穷愁凄凉;贾岛的诗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
因二人诗歌都清峭瘦硬,好做苦语,故有此称。
苏轼便曾经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诗歌专题复习】——元白诗派(重要名词解释)张王乐府: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二人是好友,又都以写新乐府著称,世称‚张王乐府‛。
张王乐府有许多共同特点:一是在古题、新题参用方面极相似;二是艺术上都好用七言歌行,并在诗的结尾两句用重笔来突出主题;三是语言也都通俗明快,凝炼精悍。
在扭转大历风调,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俗之路的过程中,张籍、王建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自居易为代表的涛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元和体(长庆体):是指唐代诗人自居易、元稹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所形成的涛风。
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作品,也称元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