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
长治山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探
6《华北国土资源》资源共享年第期ZIYUAN G ONGXIANG文章编号:1672-7487(2010)02-0006-03长治山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探12引言盆地边界断裂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太行山区形成了榆社-武乡、黎城、长治、涉县、林州等山间盆地,它们均受太行山断裂新生代以来再活动的控制,发育在太行山断裂的两侧,构成盆岭构造地貌。
盆地与两侧高原山地间均以大的张性或张扭性正断层为边界,以其强烈的差异性垂直升降运动,控制着盆地下陷与两侧高原山地的隆起。
其中尤以长治山间盆地特征较为明显。
长治山间盆地位于太行山西部太行山断裂的西侧,盆地东侧以长治断裂与太行山基岩山地分界,SW 侧叠加在中生代沁水板拗之上,北侧以候堡断裂与沁水板拗分界。
山间盆地边界受NE 、NNE 向两组构造控制,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NE 、NEE 向断裂(图1)。
以继承性断裂活动和地壳间歇性抬升为主导运动形式,造就了两侧山体整体隆升遭受剥蚀和盆地下陷接受沉积以及完整的冲洪积体系,长治山间盆地的下沉幅度约300m ,中新世以来的最大沉积厚度为210m 。
总体是在强烈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NW-SE 方向的拉张盆地。
相对于大同、晋中、临汾等山西各大盆地而言,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研究较少,笔者等于2005—2008年在长治地区开展1∶25万长治市幅区调时,通过实地调查与盆地内钻孔资料的收集等多种手段,对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认长治山间盆地的形成主要受中生代太行山断裂新生代以来的再活动控制,盆地两侧边界受NE 、NNE 向两组构造控制,盆地内部NE 、N EE 向断裂较发育,这些断裂的主断裂面均向盆地中心倾斜,倾角较陡,一般在70°~80°左右。
长治山间盆地的边界断裂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以继承性和新生性为特征,对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地震、钻孔和重、磁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这些盆地边界断裂,对现代地震的发生和地热、水资源、固体矿产蕴藏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预警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_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分布规律与面积汇总_陈霞玉
中图分类号:P58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493 (2014) 04-0507-13
Distribution Summary of Cenozoic Basal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CHEN Xiayu, CHEN Lihui*, CHEN Yang, ZENG Gang, LIU Jianqiang
2 统计方法及应用
本次研究对中国中—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 统计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首先依据中国地形存 在阶梯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中国中部和中国东 部两大类,然后依据地理区域将中国东部和中国 中部进一步细分。在地质年代上,依据 IUGS 国际 地质年代表 2013 版将新生代火山岩分为三个纪, 其中古近纪与新近纪的年龄分界为 23.0 Ma,新近 纪与第四纪的年龄分界为 2.588 Ma。 2.1 统计方法
本文中进行面积统计选取的素材包括 GeoMapApp 应 用 软 件 中 附 带 的 地 质 图 East Asia Bedrock Age and Rock Types(CCOP)(以下简称地 质图 A) 和地貌图,以及中亚各国的地质图 Atlas of geological maps of Central Asia and adjacent areas (以下简称地质图 B)。其中 GeoMapApp 附带的地质 图 A 和地貌图均采用墨卡托投影绘制,因此导出后 即可完全重合。由于地质图 A 的范围为中国东北、 东部及南部地区,缺少中国中部的内蒙古地区, 因此选择了地质图 B 中的中国中部内蒙古地区进行 相应补充。为了满足计算和观察精度,我们首先 通过 GeoMapApp 应用软件,将其附带的地质图 A 和地貌图进行等比例的放大 (本文采用的放大倍 数为 32 倍),并通过 Photoshop 软件,将上述放大 的中国中-东部地区不同区域的地质图 A 和地貌图 分别进行无缝拼接,从而获得高精度的中国中-东 部地区地质图和地貌图各一张。由于地质图 B 为赤 平投影图,与地质图 A 和地貌图采用的墨卡托投影 存在差异 (图 2),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Photoshop 软 件将地质图 B 进行分割,并将每一个分割的小单元 进行软件变形,使其与地质图 A 和地貌图的经纬度 相对应。为了控制误差,本文中地质图 B 的经纬度 分割跨度为 1°。最后,根据经纬度将上述地质图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4. 有较多的与地幔沟通的新、老通道。 5. 东部及青藏高原在中地壳 ( 20 km 左右) 普遍存在 Vp
低速层。
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成矿具有四类成矿动力学机制:
1. 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俯冲及陆-陆碰撞成矿动力学机制; 2. 陆内古构造带重新活动和新构造活动成矿动力学机制; 3. 大陆岩石圈内地幔物质及热能上侵活动成矿动力学机
中新生代大陆内构造-成矿分为以下各类:
一. 东部大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成矿带有:
1.大陆边缘新生代弧-陆碰撞构造-成矿带 (台湾中央山脉、 海岸山脉成矿带);
2.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构造-成矿带 (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油、气、煤及海岸砂矿);
3.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Cu、Pb、Zn、Au、 Ag、U 和非金属矿)。
• 我国中新生代大陆基本地质环境是:
全球构造简图
(示中国东部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任纪舜等, 1990)
1. 有较大洋地区为厚的地壳和岩石圈:
大洋 地 壳 厚 度 (km) 10 岩石圈底界 (km) 60
东部 30-35
70
中部 40-55 200
青藏高原 68 150
2. 有复杂的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由多时代的地质体缝合、 拼接、碰撞、叠覆所构成,表现出多层结构。
N
Cu Au、Ag
Au 大理 Au
Sb
பைடு நூலகம்
Pb、Au 楚雄
临沧
Au 墨江
0 80 160 km 个旧
思茅
陆 内 变
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及其作品
以上是按照“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娱乐片”这样三个部分来描述中国(大陆)电影在9O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的。但也应当看到:90年代以来,这三部分电影之间的“边界”,在实际的创作情形中有时并非是泾渭分明、一目了然的。首先,这三部分电影,在本身的内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艺术片实际上又具有商业片的某种特征,而有些娱乐片也同样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周晓文导演的《最后的疯狂》和《疯狂的代价》,一般认为是娱乐片,但它们又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说它们是艺术片也未尝不可。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和《炮打双灯》,既是娱乐片,同时也融合了艺术片的许多因素。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早期的新生代电影导演近年来也开始向主流电影转变,管虎执导了主旋律电视剧《黑洞》,娄烨也导演了反映地下党的《紫蝴蝶》,张元重拍了京剧片《江姐》。这似乎预示着新生代要经历和第五代相似的转型,从边缘逐渐走向主流。
九十年代末至今,一批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和国际电影界获得好评,如张扬的《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李虹的《伴你高飞》,以及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陆川的《寻枪》等等。其中张扬、霍建起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有的作品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成绩。
这些影片明显减少了反主流电影的倾向,叙事流畅完整,注重演员的表现,画面精美,情绪情感的表达趋向平和内敛,同时较为巧妙地运用世界新潮的电影手法,在视听语言和叙事之间努力寻找一种平衡,因此更能为观众认可接受。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创作题材、艺术手法还是制片发行上均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商业娱乐片,也有艺术探索片,延续了新生代的探索,同时试图建立新的电影创作模式。
如果说纪实风格是新生代对他们所体验的世界的还原,那么感觉化电影风格则是对他们在世界中的体验的还原。新生代大多在都市中成长,对生存并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体验,却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现代文明和西方电影的熏染。他们大多数人所焦虑的是自由的冲动与无处可逃的失落之间的难以调和,是物质的诱惑与心灵的向往之间的艰难选择。因而,他们的电影并不关怀身外的世界,而是经意和不经意地还原着他们自己的都市体验和成长记忆,与此同时很在意自我身份的影像表达。从一开始张元的《北京杂种》到后来管虎的《头发乱了》、娄烨的《周末情人》,直到李欣的《谈情说爱》、阿年的《城市爱情》,新生代在影片中用迷离的色彩、跳动的结构、摇滚的节奏、传记化的题材、情绪化的人物,来还原他们自己在都市的喧哗与骚动中所感受到的相当个人化的希冀、沉醉和来去无归的生存体验和光怪陆离的都市浮华。摇滚乐成为这部分边缘人的标志,象征着青春期的叛逆、痛苦和挣扎;而毒品作为一种符号的一再使用实际上显露出新生代情绪高度沉浸于其中的个人感受——迷狂、虚无、禁忌,极端状态下的生命体验。
中生代地质特点
中生代地质特点中生代,又称“新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约从6500万年前到现在,占据地质历史漫长时期的1/5左右。
中生代拥有许多特殊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世界,也影响了今天的世界。
因此,让我们来探究一番中生代的地质特点。
首先,中生代的地质发展特点是大规模的古生物灭绝与块状岩石的出现。
六千五百多万年前,中生代发生的极端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古生物灭绝,从而改变了地质格局。
大量的火山灰和浆液岩石堆积,把原有的古生代岩石掩埋,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其次,中生代因大量的新生物出现而成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六千五百多万年前,新的生物出现在新的环境下,其中许多物种的繁衍使得中生代的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
这些物种的演变产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不同物种,使中生代发生了迅速的演化变化,形成了今天的世界生物格局。
此外,中生代的地质特征还体现在地质结构中。
五千多万年前,整个地球表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火山活动发生,构造发生变化,导致大量新的板块出现,以及大规模的山脉形成。
这些山脉主要是坐落于地球最年轻的部分,且由新的岩浆构成。
中生代的构造活动也导致大量海底火山活动,这些活动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在这些岩石中也发现了许多矿物。
最后,中生代也对我们的气候形态产生了影响。
五千多万年前,由于持续的活动,使得整个地球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
此外,还有大量的植物记录了这段时期地球表层的植被格局,以及野生动物在这段时期的分布。
总之,中生代地质特征非常复杂,它影响了近代地质发展的方向。
另外,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环境,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只有了解中生代的地质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地质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当今地球的环境问题。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
积约 1 0 k 。大 部分 地 区已相继 部署 后续 0 万 m。
新 、东部 偏 老 的趋 势 ;含 矿 层 位 则 为 西 部 偏 老 、东部 偏 新 的趋 势 ,西 部 以 中下 侏 罗 统 为 主 ,中东 部 以下 白垩统 、上 白垩统 、古 近系为 主 _ 。这种 规律 与古 气候演 化有 密切 关 系E 5 ] 。 成矿模 式 研究取 得重 要进 展 ,建 立 了多种
抬升破坏亚型、构造断褶保存亚型E 。从最近 探明的蒙其古尔和东胜铀矿床的情况看 ,前景
广 阔 ,有较 多盆 地具 有很大 的找 矿空 间 。 努和廷 矿床 的成 因研究 和资 源储量 估算 评 价方 面有新 的 突破 。20 0 5年 以来 ,转 变 思 路 , 突破 古河道 或滨 湖古河 道及 层 间氧化作 用 和潜 水氧 化作用 的认识 ,认 为可 能是 湖相环 境下 与
矿远景区,为落实新的铀矿产地发挥了重要作
用 。 目前 应用 较 为普遍 有效 的是对 区域 地质 条 件 和成矿 条件 进行 调查研 究 与分 析 ,运 用 大地 构造 、水 文地 质 、古气 候 、铀 源 、岩相 古地 理
( 砂体 ) 、新构造运动、区域性还原作用等评价 准则进行综合对比的一般性预测评价模式,此
3阶段 ( 0 6 2 1 ) 2 0 ~ 0 0年 ,有新 开辟 调查 的 盆
吉林延吉盆地群 、黑龙江三江盆地等 。
1 3 1: 5 0 . 2 00 0铀 资 源 区域 评 价 和 航 空物 探
测量
1: 5 0 2 00 0铀 资 源 区 域 评 价 ( 相 当 钻 带
地 ,如 柴达 木盆 地 、焉耆 盆地 ,也 有在 前两个 阶段工 作 的基础 上对 重点 远景 区段 开展 深入 调 查 ,如 巴音 戈壁 塔木 素地 区 、二连 盆地 中东 部
松辽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及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松辽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及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钟延秋;马文娟【摘要】The north Songliao Basin have experienced two major tectonic movements, I. E. Yanshanian movement and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Yanshan tectonic movement is relatively strong during which major oil-bearing basins and contemporary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formed.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was relatively weak within the basin but also played role in control,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rmation of uranium deposit. Studies show that uranium ore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basin should target to Early Cretaceous Quantouformation, Lat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Yaojia formation, Nenjiangformtion, then Late Cretaceous Sifangtai formation, Oligocene Yianformation and to the western slope and paleo-uplifts in central and northeast of the north Songliao basin. In the west slope and northeast uplifts exploration is concentrated on the interformation oxidation z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and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occurring in paleo-river beds and in windows in reversed stratigraphic units in the central uplifts.%松辽盆地北部历经燕山、喜山两期重要的构造运动.燕山期构造运动较为强烈,是松辽盆地北部一些含油气构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时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在松辽盆地内部表现相对较弱,但对铀矿的形成仍然具有控制、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找矿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泉头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其次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渐新统依安组.砂岩型铀矿找矿重点区域为西部斜坡区、古中央隆起带和东北隆起区.西斜坡和东北隆起区以寻找层间氧化带型及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为主,中央隆起带应注重由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地区.【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6页(P411-416)【关键词】砂岩型铀矿;铀成矿条件;反转构造;找矿方向;松辽盆地【作者】钟延秋;马文娟【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619.140 引言松辽盆地为NNE向的菱形盆地,面积26×104 km2,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和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属于天山—兴安岭海西褶皱带的一部分,由3个复背斜和2个复向斜组成[1]。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 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 地球形成----------------------------------------------------------------------------------------------------------------------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PPT精品文档
-
K1m 8 0 1 灰 -
褐红 -
垩
生 系
灰-
-
杂-
红-
K1L 1 2 9 9
-
杂灰
--
灰紫
-
-
褐红 -
K1h 8 3 6
-
紫红 -
界
K1s 1 8 8 灰 紫
J1a 1 1 7
红
-
侏
J2Z 7 3 . 5 灰 -
-
罗
-
系
J 2y 3 9 0 灰 -
--
三 叠
灰 --
| J 3 y 7 0 6
-
-
小松山地区中新世 晚期以来最大可达 19.8mm/100a.
贺兰山隆升速率图
银川地堑发育时限 从始新世以来发生强烈拉张沉降, 新生界总厚度可达8400m. 始新世-渐新世为10.8mm/100a, 中新世为10.0mm/100a, 上新世为51.8mm/100a, 第四纪为61.5mm/100a.
表明T3贺兰山地区处于拉 张伸展环境。
贺兰山隆升时限 据裂变径迹分析表明,贺兰山隆升时间主要集中在
3-4个阶段: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55Ma(E2)
贺兰山在始新世 以来的隆升速率大于 晚侏罗世-始新世早 期的隆升速率。
汝箕沟地区渐新世 晚期以来的隆升速率 可达7.92mm/100a,
贺兰山: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
六盘山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隆升时限
构造特征上,六盘山弧形冲断体 系主体构造走向自西向东由NW并 逐渐向NS向过渡,整体呈反“S”形, 向南收敛,以弧形束状展布为其鲜 明特点。
串讲 (中-新生代及华北寒武纪-二叠纪)——地史学课件PPT
位。
二、构造演化特征
中新生代是全球构造运动相对比较活跃的时期。 晚古生代时期形成的联合泛大陆从三叠纪中期开始 解体。泛大陆的解体导致了的新洋盆形成和老洋盆 的衰退,全球大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深刻的改 变。环古太平洋和环古特提斯洋边缘,由于板块的 俯冲和碰撞,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造山带。
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开始,中国东部地区的 新华夏构造体系开始形成。
新华夏构造体系: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北北东 向排列的三组隆起带和沉降带。其成因可能与欧亚板块 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挤压有关。
侏罗纪时期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一线以东为构造-岩浆活 动强烈的地区,以西为大型的稳定内陆盆(四川和鄂尔多 斯盆地)。
中新生代总结
一、生物界演化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陆生植物“三足鼎 立”,并行发展的局面。
1、脊椎动物:
中生代:
爬行类极度繁盛,向地球表面的各种生态空间辐 射演化,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脊椎动物类群。
陆地以恐龙占主导地位,空中有翼龙、喙嘴龙等, 海洋中有鱼龙和海龙类。
生物界演化
哺乳动物虽然与恐龙同时出现,但处于次要地位。 中生代晚期鸟类开始出现并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鱼类除在海洋中持续繁荣外,也在淡水环境中获得
的红色膏盐断陷盆地 ▪ 强烈凹陷的海泛河湖盆地 ▪ 准平原游移河湖盆地
新近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强烈的断陷作用基本停止,但地 壳大范围上升和下降,使沉积盆地范围普遍扩大。沉积类 型与古近纪差别不大,但出现土状堆积类型—“三趾马红 土”
干旱气候带随时间逐渐由南向北推移
白垩纪:
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西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川
中新生代鄂尔多斯聚煤盆地沉积演化与后期改造
东 北 部 地 区 普遍 缺失 晚 白垩 世 的沉 积 地 层 记 录 , 造 成 下 白 垩 统及 其 并 的 克 拉通 内 . 界周 缘 地 区 受 到 强 烈 的后 期 改造 , 现 出 周 缘 断 裂 、 边 显 褶 下 伏地 层 遭 受不 同程 度 的 隆升 剥 蚀 , 中生 代 鄂 尔 多斯 盆地 消 亡并 进 是 皱 构 造 普 遍 发 育 的高 强 度 变 形 ; 此 相 对 盆 地 内部 稳 定 , 种 构 造 的 与 各 入 后 期 改 造 过 程 的 重 要 构造 转 折 期 。 新 生 代 则 形 成 了环 绕 鄂 尔 多 斯 在 复杂性及 规模均较周缘 地区弱 , 变形强度 次f 郑孟林等 ,0 6。所 以对 20) 盆 地 的 周 缘 拉 张 断 陷 盆 地 一 北 缘 河 套 盆 地 、 缘 渭 河 盆 地 、 南 宁南 南 西 盆 地 构 造 的 研 究 都 主 要 集 中 在 盆 地 的 周 缘 地 区 , 盆 地 内部 的研 究 则 对 盆地 、 缘银川盆地 , 。 西 等 主 要 集 中在 基 底 、 积 、 化 和 地 层 的不 整 合 及 其 与 油 气 藏 形 成 的关 沉 演 鄂 尔 多斯 盆 地 晚 白 垩世 的构 造 隆 升 一 剥蚀 作 用 在 进 入 新 生 代后 并 系 等 方 面 。 目前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 地 内 部 后 期 除 了 整 体 抬 升 剥 蚀 改 造 盆 没 有 结 束 。 太 平 洋 板 块 近 W— N 向俯 冲挤 压 、 马 拉 雅 碰 撞 造 山 受 E、 W 喜 以 外 其 他 构 造 活 动 均 比 较 微 弱 , 是 随着 物 探 勘 探 技 术 的进 步 和 勘 探 但 以 及 青 藏 高原 隆 升 的 远程 构 造 影 响 , 尔 多 斯 盆 地 进 入 了多 旋 回 的 抬 鄂 资 料 的 丰 富 及 其 品 质 的 提 高 , 地 内 部 复 杂 的 构 造 活 动 特 征 正 逐 渐 被 盆 升 改 造 过 程 。2 0 0 8年 , 国璋 在 地 球 科 学 与 环 境 学 报 上 发 表 的 《 尔 郑 鄂 揭 示 , 地 内 部 在 中新 生代 的 构 造 活 动也 越 来越 引 起 研 究 人 员 的关 注 盆 多 斯 盆 地 一 高原 转 型期 区域 动 力 学 背 景 》 文 中对 鄂 尔 多斯 在新 生 代 一
“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与活动构造”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2019年7月地 球 学 报 Jul. 2019第40卷 第4期: 507-509Acta Geoscientica SinicaVol.40No.4: 507-509收稿日期: 2019-05-12; 改回日期: 2019-05-21; 网络首发日期: 2019-06-19。
责任编辑: 闫立娟。
作者简介: 刘晓春, 男, 1962年生。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方面的研究。
“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与活动构造”专辑特邀主编寄语刘晓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Guest Editor’s Preface to the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Deformation and Active Tectonics”LIU Xiao-chun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doi: 10.3975/cagsb.2019.051401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壳缩短变形往往集中在大陆边缘的狭长的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
随着研究的深入, 地质学家发现, 陆缘板块俯冲或碰撞的远程应力可以传播很远, 到大陆内部, 并在大陆内部形成宽广的变形带。
所以, 当代地球科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在远离俯冲边界的大陆内部, 地壳是如何变形的?陆缘的板块碰撞和汇聚作用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成为现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
早中三叠世, 华北与华南地块碰撞拼合, 奠定了我国大陆大地构造的雏形格局。
中晚侏罗世, 受控于古太平洋、新特提斯和蒙古—鄂霍茨克三大构造域的洋壳俯冲和板块汇聚碰撞作用, 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东亚大陆内部, 地壳发生广泛缩短和加厚, 陆内变形表现为大规模逆冲-褶皱构造的形成和古老造山带的复活, 在造山带两侧形成新的前陆构造带, 形成了多方向的陆内变形带和环形褶皱山系。
中新生代大事纪
中新生代大事纪一.中生代1.三叠纪(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是岩石圈板块发展演化趋于形成近代构架模式的时代,也是岩石圈板块从联合走向分裂、漂移、逐步完成近代海陆分布格局的时代。
<1>世界:老阿尔卑斯运动又称太平洋运动。
<2>中国:印支运动,中国和亚洲的主要部分已全部固结<3>重庆:大巴山断褶带不断向南扩大(2)海陆变迁<1>世界:三叠纪晚期开始,位于南极周围的冈瓦纳超级大古陆逐步分裂为几个大陆。
<2>中国:三叠初期,中国华南地区仍然为海水所占据,形成南海北陆的形势。
三叠中、晚期,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形成印支褶皱带,互相对接在一起。
向西又与<3>重庆:海洋覆盖(3)生物演化<1>世界:裸子植物繁盛。
爬行动物时代。
晚三叠世发现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过渡类型。
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更替现象。
腕足类在古生代末及三叠纪初趋于衰落,但从中三叠世开始激增。
<2>中国:银杏(4)岩浆运动<1>世界: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
环太平洋内生金属成矿物带形成<2>中国:三叠纪末期,在秦岭、川西、长江下游、藏北等地区,都有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
(5)气候<1>世界:三叠纪初气候比较干燥,以后由炎热向温湿转化,气候分带明显。
在赤道两侧各有一条宽阔的干旱带,在高纬地带和北极区,存在有潮湿地带。
(6)矿产<2>中国:川东、鄂西中三叠统(巴东组)和四川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砂页岩中含有铜砂岩。
在南方晚三叠世是重要的聚煤期。
四川盆油气田,含油气层位为海相下、中三叠统。
云南上三叠统含盐。
石膏产于四川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或巴东组中)2.侏罗纪(1)构造运动<1>世界:燕山运动。
(2)海陆变迁<1>世界:大陆分裂趋势进一步增强,北美洲和非洲已经分裂、漂移,出现北大西洋洋壳海盆。
太古界、元古界、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
「地質學家」根據在地層中所發現化石族群的不同,將地球 歷史分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每一 代再細分為若干「紀」。
每一地質年代的地層裡都有其代表性的化石族群,地質年代不是依時 間的長短來區分,而是依化石族群的發生出現與滅絕消失來區分的,所以 它們的時間長度是不均等的。
代表生物: 古生代-動物:魚類 三葉蟲 植物:蘚苔植物 蕨類
中生代-動物:爬蟲類 恐龍 原始鳥類(應 該不太算是鳥類) 始祖鳥
植物:裸子植物
新生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動物:哺乳類 長毛象 真正鳥類(目 前看到的鳥類{剛出現時比現在 身體還大})
植物:被子植物=顯花植物=開花植物
河南省中新生代盆地铀成矿规律及远景预测
河南省中新生代盆地铀成矿规律及远景预测作者:温道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5期温道军(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文章简要介绍河南省中新生代含铀地层,指出盆地由两大构造体系控制,分析了盆地放射性异常成因建造类型、矿化层位、找矿标志、基本特征,确定了八个具有找矿远景的盆地。
关键词:盆地成矿规律远景预测中图分类号: 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b)-0222-01河南省盆地类型较多,分布广泛,中新生代盆地58个,占全省总面积的51%,其中大于100 km2的盆地28个。
经过前人工作,在盆地已发现了16个异常点(带)、铀矿点,因此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异常点、带的矿化特征,找出成矿规律,研究盆地的共性特征,划出成矿远景区。
1 区域地质1.1 地层河南省古生代地层分布在秦岭、熊耳山、大别山、桐柏山、太行山、嵩山等,主要为变质片麻岩、片岩、火山岩、石英岩、碳质板岩、灰岩、砂岩等。
这些古生代地层中都发现铀矿化,如在舞阳震旦纪中世含赤铁矿砾岩,栾川、鲁山寒武纪大石河组炭板岩、灰岩,砂岩,宝丰石炭纪煤层都发现铀矿化、铀矿点(床),这是盆地铀源之一。
河南省中生代地层不同地区有分布:(1)三叠纪下世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及暗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其上部透镜状泥灰岩;中世主要岩性为黄绿色中粒砂岩、紫红色粉砂岩、泥岩;上世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铝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如马柿坪盆地煤和泥灰岩中发现异常。
(2)侏罗纪下世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在留山盆地砂岩、泥沙岩中发现异常;中世主要岩性为黄绿色砂岩、细砂岩及页岩;上世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凝灰岩、及砂砾岩。
(3)白垩纪下世主要岩性为紫红色块状砾岩、棕黄色石英砂岩、泥质砂岩;上世主要岩性为浅红色火山角砾岩及角砾凝灰岩,含珍珠岩矿层,这一层位放射性强度偏高,有航测异常显示。
河南省新生代地层在大部分地区广泛发育:(1)古近纪主要岩性为紫红色角砾岩、砂岩,上部覆盖灰绿色细砂岩、泥灰岩、泥质页岩等,在已发现的铀矿异常中,古近纪居多,是寻找铀矿床的目的层之一。
中新生代岩层特征
中新生代岩层特征
中新生代岩层特征包括:
1. 厚度:中新生代岩层一般比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层厚度较小。
2. 岩性:其中新生代岩层岩性较为复杂,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多种类型。
3. 沉积岩:中新生代沉积岩以碎屑岩为主,如砂岩、泥岩和砾岩等。
其中新生代陆相相对丰富,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等。
4. 火山岩:中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喷发产物,如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5. 强烈的构造活动: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活跃,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形成了许多地壳形态特征,如断裂、褶皱、火山喷发等。
6. 孕育丰富的矿产资源:中新生代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总的来说,中新生代岩层特征多样,受到构造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这些特征对研究地质演化、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生双壳类繁盛(取代腕足类):如T
Pseudoclaraia(假克氏蛤)
1+2的
菊石类:T1简单齿菊石型缝合线,如:Ophicearas(蛇菊石) J菊石型缝合线,如:Hongkongites(香港菊石) K缝合线趋于简单,如Nipponites(日本菊石)
菊石和箭石(C-E2)绝灭 牙形石三叠纪繁盛,T末绝灭
蕨 类
恐龙 蛋 化 石
马门溪龙
青岛龙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与恐龙灭绝
陆生脊椎动物—鸟类起源及龙鸟之争
J3 德国Archaeopteryx(始祖鸟)
爬行类特征:具 (锐利)牙、具(翼)爪、 爬行类特点的骨骼构造 鸟类特点:羽毛
K1 孔子鸟类群 (中国鸟(Sinornis),华夏鸟Cathayornis),
三、中国中新生代地史
影响中国中新生代地史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受全球泛大陆解体控制): (1)印度板块的北漂直至与亚洲大陆碰撞,特提斯海的逐渐消失。 (2)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 具体表现在中国的中新生代地史上是: (1)受印度板块的北漂直至与亚洲大陆碰撞,特提斯海的逐渐消失的影响。 三叠纪时: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海向欧亚大陆俯冲消亡,造成 中国西部:北方陆相山间、山前盆地的形成与发育(准噶尔、吐鲁番、河西走 廊);中三叠世晚至晚三叠世末,秦岭-巴彦咯拉-松潘海槽褶皱升起,形成 印支褶皱山系。 侏罗纪、白垩纪至第三纪早期:受特提斯洋的影响,西部大型盆地发育,陆相 沼泽含煤沉积,河湖相沉积发育;古地中海占据西南广大地区直至第三纪早期 古地中海仍与我国塔里木海湾和喜马拉雅海湾沟通。 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中国古地理面貌与现代接近。西北区的几个大型盆地继续 下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在始新世末碰撞以后,特提斯海从中国西南退出, 青藏地区不断上升,最终形成了中国第一台阶,世界最高的高原河世界最高的 山峰。
(三)中国白垩纪古地理
白垩纪总的古地理轮廓和侏罗纪相似。故地中海仍占据着我国西 南广大地区。
海陆分布:
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
古地中海占据我国西南广大地区。
构造格局:
早白垩纪中期以后,我国东部发生重要地壳运动,运动结果,使大 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西侧的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先后上升转 变为剥蚀区;东侧显著下陷,开始形成松辽、华北、淮北、江汉等大型 盆地。东部沿海一带火山活动渐趋减弱,形成一系列小型盆地,喷发活 动有向东转移之势。
菊石 缝 合 线 类 型
侏罗纪、白 垩纪箭石(内 壳亚纲)
侏罗纪箭石
淡水湖生生物组合
(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 时代 J3
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
恐龙向现生鸟类的过渡
热河生物群集锦
货币虫 d=16mm
马 的 演 化
灵长目分类
人类的(加速)演化
二、全球中新生代地史特点
泛大陆:中、新生代,泛大陆解体。各大陆块按一定方 向漂移,最终形成现在世界各大陆的分布格局。 泛大洋:泛大洋包括太平洋和特提斯海,白垩纪后期到 新生代早期(100-50Ma)大西洋形成,特提斯海则 逐渐关闭。中、新生代,在大陆分裂、漂移,大洋形成、 收缩和关闭过程中,世界上形成两个巨大活动带,即阿 尔卑斯—喜马拉雅活动带(特提斯活动带)和环太平洋 活动带。经过一系列构造活动,形成一些中、新生代褶 皱带。形成现今四大洋。
恐龙:是一种陆生爬行动物,出现于中、晚三叠
世,繁盛于J、K,在当时陆地生态领域占统治地 位,白垩纪末期,它与海中蛇颈龙和沧龙类以及
天空中飞龙类一起遭受灾难性集群绝灭的厄运,
结束了统治地球陆地1亿多年的恐龙时代。
鸟类:欧洲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鸟化石,
介于鸟类和爬行类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兼具羽
毛、前爪、牙齿的特征。
构造格局: 第四纪地壳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强烈的断块 式升降运动。西部地区以上升为主,青藏高原 强烈隆起,成为高耸的世界屋脊,西北区的大 山系也更加高峻。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期间以下 降为主。经过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最后“加 工”,我国西南东低,三级台阶式的地势起伏 特点最终形成。
(一)中国三叠纪古地理
中国三叠纪时古地理特点是:“南海北陆” 三叠纪开始时: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使天山-北山-兴安 -蒙古地槽、昆仑山地槽褶皱升起,形成我国三叠纪南海北陆 的古地理特点。 三叠纪期间:在北方古陆上,存在明显的地势分异,内陆盆地 发育,包括吐鲁番、河西走廊等山间盆地和陕甘宁、准格尔等 大型内陆盆地。早、中三叠世早期,盆地内发育红色砂泥岩、 砾岩,中三叠世后期和晚三叠世,则发育含煤、含油岩系。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以浅海为主,晚三叠世逐渐上升, 浅海逐渐变为陆地,中国西南部是活动性较强的深海槽,包括 西秦岭、巴彦咯拉-松潘、三江-滇西、雅鲁藏布等海槽、三 叠纪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大部褶皱升起,形成褶皱山系。 三叠纪结束时:印支运动引起中国南方普遍海退和印支褶皱带 的形成,古中国大陆形成。侏罗纪起,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 环境。
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白垩纪是生物界大发展的重要时代之一,各个
生态领域的生物都非常繁盛。但是,白垩纪末期, 大量生物突然绝灭。具体表现是菊石和固着蛤全部 消失;箭石经短暂的衰落后,随即灭绝;有孔虫、 海胆、珊瑚和一些超微生物的旧属种绝迹而为新的
属种取代,侏罗—白垩纪盛极一时的恐龙到白垩纪
末期也突然消声匿迹。据统计,晚白垩纪各类生物 近3000个属,到第三纪初只剩一半左右,属的灭绝 率达52%,种的灭绝率达90%以上。
接受巨厚的沉积;西北区的几个大型内陆盆地仍在继续下 沉。
(五)中国第四纪古地理 第四纪海侵: 从所获有孔虫、介形虫(海生)资料分析,我 国东部沿海各省,在第四纪时曾有过多次海侵,海侵 的特点是”南弱北强,早弱晚强”。 如在古渤海区之内,以华北平原为代表共发生六 次短暂海侵;即早更新世晚期的渤海海进,中更新世 晚期的海兴海进,晚更新世的黄骅海进、白洋淀海进, 沦州海进和全新世的天津海进。 又如长江中下游,早更新世有江镇海进,中更新 世有邓镇海进、西郊海进,晚更新世有曹家波海进等。 南海一带,目前仅西沙群岛有资料,该处第四纪 多珊瑚灰岩、珊瑚贝壳碎屑灰岩,全新世晚期有鸟粪 堆积。
始新世晚期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使西部海水退出。
晚第三纪:
海陆分布:我国古地理面貌越来越与现代相近。
台湾地区曾几次露出海面,在现今的西海岸区形成 滨海沼泽含煤沉积,广东雷琼地区下陷,使海南岛与我国 大陆脱离。 构造格局:青藏高原地区在不断上升,喜马拉雅山在第三
纪后期明显上升。我国东部几个大型盆地仍在继续下沉,
(四)中国第三纪古地理
第三纪早期: 海陆分布:我国古地理的轮廓基本上是白垩纪末期的继续 和发展。在西部地区仍然有与古地中海沟通的喜马拉雅海 和塔里木海湾,但它们的范围与白垩纪晚期相比已有 改变。 构造格局:我国西部现存的几个大型盆地继续下沉接受沉 积;东部中生代的几个大型盆地,如陕甘宁盆地、四川盆 地和松辽盆地全部转变为古陆剥蚀区。在华北地区,东西 两侧上升,中部下沉,终于形成了巨大的华北盆地;苏北 和江汉两大盆地仍然继承着前期的沉积条件。
第四纪
新生代
第三纪
晚第三纪(新近纪) 早第三纪(古近纪) 白垩纪
中生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一、中新生代生物界
1、中生代的生物界 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和海 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中生代为裸子 植物的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
2、新生代的生物界 哺乳动物的勃兴和被子植物的繁荣
陆生脊椎动物的发展和恐龙时代: (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一统天下;晚古生代:无 脊椎、鱼类、两栖类的共同繁荣) 至中生代,尤其是J、k,陆生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已 经在地球上陆、海、空生态领域占统治地位。
(二)中国侏罗纪古地理
三叠纪结束时,印支运动引起中国南方普遍海退和印 支褶皱带的形成,古中国大陆形成。 海陆分布: 侏罗纪起,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 古地中海占据我国西南广大地区。 构造格局: 东部地区三叠纪前以秦岭-大别山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 理格局三叠纪末结束。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东缘之间 的斜向俯冲,导致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地区的 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与此线以西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 鲜明对照,呈现了地壳构造活动性东西分异新格局。
(2)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 三叠世时:环太平洋构造带影响开始出现,中国东部(三叠纪晚期起)由长期 南北分异向东西分异转变。北方陆相开始形成彼此隔离的盆地,吕梁山以西为 大型陕甘宁盆地,以东为一些小型盆地;晚三叠世开始,吉林、黑龙江含煤地 层中出现中生代最早的中酸性火山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间挤压作用 的反映。 侏罗纪时:古太平洋与古亚洲板块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大兴安岭-太行山- 武陵山一线东侧地域的强烈构造-岩浆活动,本带早中期发育含煤沉积,晚期 为红层沉积,沉积盆地的发育是晚三叠世的延续。 白垩纪时: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中国东部早白垩世中期后发生了重要的 构造运动,造成白垩纪中晚期起:吕梁山、雪峰山以西的大型稳定盆地陕甘宁 盆地、四川盆地萎缩,先后上升转变为剥蚀区;以东形成了北北东向松辽、华 北、江汉等盆地;白垩纪东部沿海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并有向东转移之趋势。 第三纪早期:东部中生代的几个大型盆地(陕甘宁、四川、松辽)转变为古陆 剥蚀区,华北地区两侧上升,中部下沉,终于形成了巨大的华北盆地。 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东部几个大型盆地仍在继续下沉,接受巨厚的沉积,而早 第三纪的一些小型盆地(抚顺)相继升起,又有一些新的小盆地形成;台湾地 区曾几次露出海面,广东雷琼地区下陷,海南岛与我国大陆脱离。
朝阳鸟(Chaoyangia),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10cm+))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征:十分退化的牙齿,胸骨比始祖 鸟发育,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真正 的鸟类的祖先,而始祖鸟只是鸟类 演化的一个旁支
始祖鸟
娇 小 辽孔 西子 鸟鸟 8 类 厘群 米中 左的 右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