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9放飞蜻蜓_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下《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下《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下《 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表达次序。

4、初步感觉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认识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利动物的情感。

教课重、难点: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教课过程:一、看图导入1、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同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示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爱,想捉几个好好赏识一下呢,不事以后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风趣的故事,(读题 )。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既然那么喜爱,为何捉了又要放掉它呢?(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经过方才的朗诵,就开始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能解决的?(一 )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2.为何孩子们又急不可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 )(评论,同学们就读了一遍课文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继续读下去,必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哪些人愿意来为我们读课文的 ?)(二 )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捉蜻蜓”)2.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谆谆教导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一个如何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祥”认读、理解 )我们身旁还有哪些慈祥的人呢?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出示“七嘴八舌、抢着”)A 、请三名学生模拟回答,评论中理解“众说纷纭、抢着”。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优秀12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优秀12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优秀12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篇一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

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

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

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篇二教材解读: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19放飞蜻蜓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教案)19放飞蜻蜓说课稿

19放飞蜻蜓说课稿三年级语文教案一、说教材《放飞蜻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二、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一一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3.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⑴出示表格。

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⑵理解据说”一词。

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⑶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4.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⑴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⑶交流体会: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苏教三年级下册第六组-19课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苏教三年级下册第六组-19课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学习方法: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学法阅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学案一、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读准生字读音,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意思,会给生字组词、造句;3、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4、培养良好的阅读感悟和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方法阅读理解法、资料查阅法、合作探究法(三)阅读感悟1、初读课文,根据生字的注音,读准每一个生字的读音。

如:jié jué gěng shāng héng zhěng juē孑孓田埂商量平衡整齐一撅一撅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你写不好的字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两遍2、再读课文,将文中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一读课后的生字,然后在文中把它圈出来。

能准确地读下面的词语。

陶行知翠贞蜻蜓孑孓蚊子田埂池塘手掌结构慈爱抚摸掌握保持平衡一撅一撅的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结合课文内容认真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孑孓七嘴八舌慈爱成千上万4、快速通读课文后,整理归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它是分为()个部分来写的,每部分用三个字拟一个小标题。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就和孩子们(),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的故事。

(四)自学测试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ting chítáng wén zi shǒu zhǎng( ) ( ) ( ) ( )shāng liang zhěng qífǔmō ping héng( ) ( ) ( ) ( )2、辨字组词塘()蚊()陶()构()糖()纹()掏()钩()(五)我的疑问(提出你不懂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一、开课。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及反思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放飞蜻蜓》课文原文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点点头。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放飞蜻蜓》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苏教版语文3下《放飞蜻蜓》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语文3下《放飞蜻蜓》教学参考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参考资料
蜻蜓
蜻蜓的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许多蜻蜓科拥有与学名相关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鹰眼(Aeshnidae科)、瓣(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

其他与分类学和事实无关的众多名称传统上一直用于蜻蜓,例如叮马蜻蜓。

在美国南方,蜻蜓亦称为「蛇医」,因为人们迷信,蜻蜓能让生病的蛇恢复健康。

「魔鬼补衣针」一词源自蜻蜓会缝住儿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别是行为不检的儿童。

事实上,蜻蜓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调动思维。

“昆虫我来猜”:1.身子细又小,傍晚出去吵,见人用针刺,吸饱血就跑。

2.头戴红帽子,身穿绿袍子,走路哼曲子,停下捋胡子。

3.像子不是子,却是小蚊子。

4.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蛱蝶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这些昆虫都和我们刚接触的一篇课文有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四只昆虫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

1. 出示课题,齐读:放飞蜻蜓。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我们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捉是起因,谈是经过,放是结果。

这三个部分,写得最具体的是——谈蜻蜓。

打开课本,浏览2至10小节,概括地说说这部分主要谈了蜻蜓的哪些内容?(板书:食物、尾巴、眼睛)三、了解蜻蜓,习得语言。

1.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认真地、自由地朗读2-6小节。

(1)这段话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想把它读好不容易,咱们必须关注什么?(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提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动作、神态、语气等)(2)老师已经将这些提示语标注出来,你们认真地读读这些提示语,想一想这些句子该怎么读?(3)指名分角色读。

谁来评价一下,读得怎样?(4)再分角色读。

你看,想要读好对话,我们就要借助提示语。

这段对话,其实陶先生就想和孩子们谈蜻蜓的食物,告诉孩子们一句话——改成陈述句。

2.抓住关键词,揣摩语言。

那么陶先生又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论蜻蜓的其他特点的呢?下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7-10小节,画出描写蜻蜓的句子,想想语句表现了蜻蜓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的?(1)“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写了蜻蜓的什么?读两个词,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什么?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这样普普通通的两个词,把蜻蜓写的特别漂亮,可爱,有活力。

我们一起来读。

想看看这些漂亮的蜻蜓吗?PPT出示图片。

可是这只蜻蜓,这时候正在哪里——被陶先生捏在手里。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9、放飞蜻蜓》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9、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材地位】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本次微课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19 、齐(板书:蜻蜓)二、进入(一)捉蜻蜓1、课文一开始就像我们介绍了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试想一下,孩子们捉住蜻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指答】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老师感觉到你的快乐了?谁在来试试看?你的笑容感染了我。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份快乐中。

(二)放蜻蜓1、通过上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故事的开头是捉蜻蜓,也知道故事的结尾是——放蜻蜓?只有翠贞一个人同意放蜻蜓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点红:异口同声】大家不约而同的发出同一种声音,这就叫做“异口同声”【指读】字正腔圆。

你也来,声音非常响亮,我们一起来。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句子中有两个“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指答】是啊,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像放飞蜻蜓了。

让我们也一起加入他们。

齐【齐读】(三)谈蜻蜓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10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陶行知先生的讲解中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蜻蜓呢?(课件2:蜻蜓是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学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学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学实录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学实录范文师: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生:第一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

生:第二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小朋友们。

生;第三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蜻蜓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想一想,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生自主阅读课文,师深入指导。

)师:把你的收获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生同桌交流)组织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

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生:它的眼睛很大。

师:是呀,大约占了头的一半。

生:眼睛里有很多小亮点。

师:原来蜻蜓的一只眼睛里面就有许多只小眼睛,所以说它的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师:这么奇特的眼睛本领可大啦!它能――生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让同学们来补充的。

谁来为我们补充介绍蜻蜓眼睛的作用。

生:它的眼睛能看到九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

生:蜻蜓的眼睛能看到千米之外飞行的.同类。

……师:蜻蜓的眼睛这么奇特,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表现出蜻蜓眼睛的特点。

(指导感情朗读)师:继续交流,你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蜻蜓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师(出示图片)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生: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能通过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堂实录建湖县其次试验小学殷萍课前播放图片: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彩缤纷〔五彩缤纷、色调斑斓〕的蜻蜓。

师1:五彩缤纷说出了蜻蜓的颜色美。

还有谁想说的?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飘舞。

生3:我看到了蜻蜓在点水。

师4:蜻蜓姿态万千,真美!生5:成双成对的蜻蜓在飞,它们特别欢乐。

师3: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教师看出你们已经喜爱上这群小精灵了。

好,带着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们起先上课吧!教学流程: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9课,读放飞蜻蜓师:上节课,我们相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1: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最终放飞蜻蜓的事。

【相机板书:捉rarr;谈rarr;放】师引说:陶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他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最终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陶先生可是一个大教育家,他经常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

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走进陶先生的课堂。

二、品读体验师:孩子们,轻轻翻开课本儿!别急,教师这儿有个学习提示,谁来读一读?在学习课文时,大家可以用笔将自己的发觉画一画,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好了,起先吧!生:自读课文。

师生沟通师:点击出示(26),师:孩子们,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说说看!生:我知道了蜻蜓不吃露水师: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生:陶先生说:还是翠贞说的对,说明其他人不对。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师:还有谁想说?生:蜻蜓吃虫子,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师: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

那蜻蜓一个小时能吃多少害虫,你们知道吗?生: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

师:蜻蜓可是个捕虫小能手呢。

苍蝇和蚊子会传播疾病,可是我们的敌人啊!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挚友?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

那读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预设1:生:七嘴八舌什么意思?点击七嘴八舌,有人知道吗?生: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9放飞蜻蜓苏教版一、导入:师:同学们,看着我们班这一群聪明又可爱的孩子,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交朋友吗?好朋友之间可是互相了解的哦!作为你们的好朋友,我想知道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并告诉我原因,愿意吗?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放飞蜻蜓”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谁捉了蜻蜓?谁放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孩子们,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好吗?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面,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老师想检查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想请几位同学读课文。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好,谁愿意读读!师:谁来告诉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孩子在捉蜻蜓,陶行知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评价:1、能把长课文读短,你非常了不起。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不错。

二.新授课文,聚焦“放飞”。

(一)学习2—6自然段。

师: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们课文第一小节。

读完问:咦,谁来说说陶行知会想些什么呢?师:那陶先生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2---6小节。

生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师:陶先生是怎么说的?生交流出示语句: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指名读。

师点拨:你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注意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会读得更传神。

课件点红:慈爱地抚摸师:谁来做做“抚摸”这个动作?生做。

师评价:多轻多柔啊!那同学们之间的抚摸是慈爱的抚摸吗?生:不是。

慈爱是用于长辈对晚辈的。

师:提到“慈爱”你想到哪些词呢?生:温柔、和善、慈祥、亲切、有耐心。

师:带着这样的理解,谁能像陶先生那样用慈爱、亲切的语气来问问翠贞?指名读。

师评价:多么慈爱的陶先生啊!指名2-3名读。

生齐读。

师:蜻蜓吃什么呢?文中的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师指名很多学生说。

师:课文中写道孩子们—(课件点红: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师:像你们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有顺序地回答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吗?生:不是。

师:那现在我来做陶先生问,你们做那群孩子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这时候可不能太谦让哦!生再次说。

师评: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多而杂乱地说,就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师:听了孩子们不同的回答,陶先生又是怎么做的?生交流师:他说的就是课文的第六小节,课件出示第六小节。

师:谁来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从陶先生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读师:听了陶先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蜻蜓吃什么了。

师:你们还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补充。

师评:它真是“捕虫能手”,一天能吃这么多的害虫,对我们人类真是好啊,所以说蜻蜓应该是我们的师:可是,陶先生是这么告诉孩子们的吗?生:不是,他说,“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课件出示)比较: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师:读一读,你觉得哪种说法好呢?为什么?生:第二种好。

师:是呀!大家都已经知道蜻蜓是益虫,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但陶先生为什么还要问问孩子们呢?生1:陶先生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答案。

(你真了解陶先生)生2:陶先生这样问很亲切。

(1-3名)师:你们体会得真好,陶行知和孩子们进行了朋友式的聊天,好一幅温馨的画面,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2—6小节,把这温馨的画面再现在眼前。

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谁想做陶行知?你来做翠贞,你来做男孩,全班同学做孩子们,老师读旁白。

好,轻轻地捧起书,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7---10小节。

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找一找,有什么疑问可以打个小问号?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阅读,孩子们又对蜻蜓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交流:生: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

(板书:尾巴)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生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师:你们瞧,蜻蜓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

——(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就能读懂这么多,那你们的小脑袋里又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吗?生:蜻蜓为什么要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呢?师:有小朋友知道吗?生:在产卵呢。

师:想看看吗?课件动画(蜻蜓点水)师:读读这段文字你会觉得更有趣。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

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生自由读补充的资料。

师:有条成语就来自于这个有趣的现象,谁知道?生:蜻蜓点水生齐读。

师:小脑袋瓜里还有什么小问号吗?生:蜻蜓为什么会吃尾巴?师:谁来读读书中是怎么说的?生读相关的语句。

师:“据说”是什么意思?生:听说。

师:听说的事,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那陶先生听说蜻蜓吃尾巴的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联系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理由。

生:不对。

师解释:(实际上是雄蜻蜓在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上去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到。

)师:让我们也学着陶先生的样子来介绍介绍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十小节,生齐读第10节师:陶先生只介绍了这些知识吗?生: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儿有个省略号课件点击省略号变红。

师:你真细心,昨天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蜻蜓的资料,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谁也能学着陶先生的样子给翠贞他们讲些蜻蜓的知识呢?生补充。

生1:蜻蜓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

师:——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师: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生2: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师——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生3: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

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

师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师:我们班的孩子真能干,搜集了这么多有关蜻蜓的知识。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

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知道老师为什么最喜欢蜻蜓这种动物了吗?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生:……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

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此时,陶先生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生交流:陶先生用商量的口吻----师:你把商量的口吻读得多好啊!课件:商量的口吻变红生再读。

师:多么和蔼的陶先生啊!指名2-3名读师:说着,他把蜻蜓(引读)——生读师:陶先生为什么把蜻蜓还给孩子们,而不自己放呢?生交流(1--2)师评价:一个商量,一个还给,陶先生多么尊重孩子们啊!孩子们纷纷说:引读??师:在陶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师:从“纷纷”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生:孩子们都同意放了蜻蜓。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的读读这句话?指多名同学读.生齐读。

师评: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急切放飞的心情。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教师提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先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

4、小组代表交流:“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名2、3人读)“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

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

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

(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陶行知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

小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他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注视着快乐飞行的蜻蜓,此时此刻,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

课件:音乐响起蜻蜓说是啊,是该感谢这群保护益虫的好孩子。

孩子们说保护益虫确实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和动物好好相处。

教师总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