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刘生鹏-建设化工专业核心精品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艺术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方兴、汤军、吕杰锋、郑刚强、黄雪飞、徐进波、王双全戴福祥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方兴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60 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汤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50 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吕杰锋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00 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郑刚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73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黄雪飞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30 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徐进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王双全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戴福祥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0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培养理念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的目标,“国际化+前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师+工程师”双师型卓越人才的定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途径。
(2)专业方向与特色创新:提出了结合特色行业与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信息、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和学科,构建了由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3个方向组成的集成化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行业化的专业特色。
(3)教学平台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工业设计卓越人才教学体系,从培养方案、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科研保障、产学研和国际合作等八个维度进行教学链优化。
(4)培养方法创新:运用“引导+自主+交互”及数字化、网络化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采取Workshop、在线课程、企业课堂、国际化课程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国际导向,前沿驱动”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并产生大批成果;通过建设“校、院、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办“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方式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与国外大学学分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制度化的中外毕业设计联展、引入国际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
1. 申请表:填写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格,包括项目名称、申报人信息、申报类别等基本信息。
2. 申报说明: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成果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
3. 项目执行计划:列出项目的详细执行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和资源等。
4. 教学教材或工具书:提供教学教材或工具书,包括教学大纲、讲义、试卷、教学PPT等。
5. 学生作品或实践报告:提供学生的作品或实践报告,展示项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学评估和反馈:提供对项目进行的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的数据和分析报告,说明项目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7. 教师资料:提供申报人的个人简历、教育经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等相关资料,证明申报人具备相关能力和经验。
8. 支撑材料:提供其他支撑材料,如项目的奖励证书、相关证明文件、合作单位的支持信函等。
9. 申报人签字:申报人需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一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在实际申报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尊敬的xx领导:我谨代表我校xxx,向贵单位推荐我校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xxx》,申报人为xxx。
该项目自xxxx年起,在我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具有较高的申报价值。
一、申报项目的依托与背景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积极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
在我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以“xxx”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申报项目的主要成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输出机制。
在项目申报书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我校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包括xxx等。
(二)突破性教学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在申报书中将详细描述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并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评估。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评台。
我们将提供学生的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的安排和管理,以及学生实际参与度的数据材料。
三、申报项目的创新点在申报书中,我们将综合展示项目的创新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
四、项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贡献在项目申报书中,我们将综合展示该项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我校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五、结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总结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努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期待能够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到我们的教学成果和探索工作。
谢谢!谨呈申报单位:xx学校年月日我校xxx项目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该项目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为我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工科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周新民傅剑刘红丽李向舜徐华中梁青张清勇罗璠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周新民副教授自动化学院329 总体方案设计与基地建设傅剑副教授自动化学院656 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实施刘红丽副教授自动化学院500 教学改革与校企联合培养实施李向舜副教授自动化学院320 实践平台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徐华中教授自动化学院450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教学梁青助理研究员自动化学院- 人才需求信息采集与总结分析张清勇高级实验师自动化学院280 校内实践教学与科技活动指导罗璠讲师自动化学院310 校企联合培养实施与科技活动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以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需求和工业4.0技术体系为基础,提出以传感检测、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程序设计、执行器、广义对象、系统互联、工业4.0典型对象为主线重构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专业特色。
2)以学校主导、公司实施、品牌参与的“学校•公司•品牌”运行模式,把握校企合作基础,汇集社会精英资源,校企联合建设工程教育基地。
3)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主线实施教学改革。
校内阶段,课内教学改革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校企联合培养阶段,以工程设计训练、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五大环节浓缩自动化工程师培养过程,贯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本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4)融合传感、控制、机器人、通信、图像处理、监控、信息管理等技术,构建以工业4.0自动化实验平台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专业教学体系和基于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开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一)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找准专业培养定位,重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2023年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第一部分:评估和探讨1. 2023年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的意义和重要性2023年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权威认可,申报表则是评选过程中的重要材料。
通过对该申报表的撰写和提交,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展现其在教学方面的优秀成果和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2. 申报表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在申报表中,需要全面评估教学工作的质量和特色,包括教学成果、教学管理及改革探索等方面。
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全面考量,深入挖掘教学的亮点和创新,展现出独特的教学成果和特色。
需要体现出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估和深度分析,以及对未来教学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展望。
3.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在撰写申报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先从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成绩开始,逐步展开对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及未来规划的分析和探讨,使得申报表的内容更加有层次、有条理,便于评委和相关专家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的情况。
第二部分:文章内容和个人观点在申报表中,个人观点和理解的体现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要准确呈现教学成果和特色,更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深入分析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也需要对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展望和思考,增强申报表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性内容在撰写申报表时,要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客观评价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展望未来,明确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可以使申报表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有助于评委和相关专家全面了解学校或机构的教学状况和发展动向。
结尾:在2023年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主题,体现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展现出教学工作的优秀成果和特色,为学校和教育机构赢得更多的荣誉和认可。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实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实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完成单位:长江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林小云 王振奇 何幼斌 龚文平 肖传桃 尹太举李少华 江 山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林小云教授 长江大学 489学时 负责人,立项,全面建设 王振奇 教授 长江大学 490学时 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 何幼斌 教授 长江大学 470学时 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 龚文平 教授 长江大学 480学时 教学管理、实践基地建设 肖传桃 教授 长江大学 512学时 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 尹太举 教授 长江大学 454学时 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建方案 李少华 教授 长江大学 468学时 专业认证、培养方案改革 江 山 副教授 长江大学 342学时 专业认证、师资队伍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以适应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实施了“1+2+1”应用型人才、“3+1”卓越工程师、“2+1+X”拔尖创新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专业特色及工程属性,优化了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与训练,注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自然科学、基础及专业、工程实践和人文四类课程模块及理论、实践、创新三个专业课程层次。
(3)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校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及资源共享等,完善了多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实训平台,形成以油气资源勘查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通过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推动海外留学和聘任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融入式”、“衔接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和多种方式的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教学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化学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化学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以下是化学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的一种书写格式)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某某大学化学学院申报人:XXX一、申报背景与意义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化学教育的改革,化学教学成果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次申报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化学教学成果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申报内容及创新点1. 申报目标与范围: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涵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的实验教学和优质的教材,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实践能力。
2. 主要创新点:(1)教学模式创新:引入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创新:设计了系列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3)教材创新: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化学教材,内容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具有知识体系完备、难易适中以及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成果说明1. 教学效果评价:经过一年的实施,该教学成果在学生中间获得了广泛好评。
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明显增强。
同时,教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 教学成果展示:为了充分展示本教学成果的效果,我们提供了以下材料:(1)学生成绩的统计数据和学生评价的调查表(2)实验教学记录和学生报告的选取(3)教材选取的部分章节及教材评价四、成果推广与应用前景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首先,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国化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其次,通过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五、各项资源的投入情况1. 人力资源投入:本次教学成果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辅导,共投入了10名专业教师参与。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报表格刘清堂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理论及总结实践创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课成就奖申请简表介绍学校〔盖印〕:华中师范大学成就科类:教育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就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达成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成就主要达成人:刘清堂、赵呈领、杨琳、王忠华、蒋玲姓名专业技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术职称在该成就中肩负的工作教课工作量刘清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顶层设计,主持“信息技410术与课程整合〞国家精选共享课程赵呈领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课程系统建350设,教材建设杨琳讲课老师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主讲教师,教材主要参加者,数字资源的设320计与开发,教课研究。
王忠华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多校网络同步讲堂主讲教师,系列教材主编,数335字资源设计与开发,成就推行。
蒋玲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学习模式研320究,教师培训,成就推行。
一、成就主要创新点以培育师范生的信息化教课核心能力为目标,睁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课创新研究,主要创新点有:〔1〕建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理论和内容系统以信息化教课能力培育为目标,提出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建立了切合师范生睁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系统,建设了6门课程教材。
〔2〕创办了合适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育的研究学习环境建成10门数字课程,17个教课工具。
典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家级精选资源共享课程、云平台下“信息技术教育〞精选课程,以及学科事例库。
〔3〕睁开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元学习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研究了翻转讲堂、网络研修与讲堂商讨混淆式主题学习和Case-based商讨式学习等教与学模式,并推行应用到实践教课过程中;获取3项省优异学士论文。
〔4〕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式的教与学行为精确剖析方法利用学习剖析技术,研究讲堂教课行为、讲堂教课及时应答互动、教与学反省等精确剖析方法,为教与学质量提高供给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尊敬的评委:我在此荣幸地向您提交我校的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
以下将详细列出各个奖项的申报情况,以及申报项目的概述和具体成果。
感谢您的审阅。
一、优秀课程奖申报项目1.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培养》负责人:李老师概述: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运用创造性学习方法开启创新的大门。
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创新精神。
主要成果:近五年内,该课程培养了300余名学生,并在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广泛好评。
2. 课程名称:《国际化商务交流》负责人:王老师概述: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敏感度。
通过模拟商务交流、案例研讨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主要成果:该课程已开设多年,每年有近百名学生选修。
学生参与并成功完成的国际商务项目得到了行业内企业的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升。
二、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1. 项目名称:《STEM教育推广项目》负责人:张老师概述:本项目致力于推广STE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
通过组织创新实验课程、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主要成果:近年来,该项目在学校内外开展了多场科技展览和科学竞赛。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多个奖项,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
学生在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2. 项目名称:《文化节庆活动项目》负责人:陈老师概述:该项目以文化节庆为主线,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主要成果:多年来,该项目每年举办多场文化节庆活动。
学生的参与度高,活动内容多样化。
通过参与文化节庆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教育改革与实验奖申报项目1. 项目名称:《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建设》负责人:刘老师概述:该项目旨在建设一个智慧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工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化学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化学尊敬的教务处领导:我写此申报书是为了申请教学成果奖,以表彰我在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贡献。
以下是我所申报的教学成果的详细内容。
一、申报人基本信息姓名:XXX职称:讲师所在学院:化学学院二、教学成果概述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致力于化学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以下是我所申报的教学成果的具体内容。
1. 教学方法创新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我结合现代化学实验室的资源和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
2. 教学资源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我积极开展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我编写了一本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需求精心设计的化学教材,并与学校出版社合作出版。
该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易于理解,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3. 教学成果评价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成效,我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该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反馈、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以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三、教学成果影响通过以上的教学创新和改进措施,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性教学和实验设计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他们在实验室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增强,这对他们在化学专业的深造和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通过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地激发,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学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大大增强,这在毕业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成果总结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进工作,我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我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成果评价得到了有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1. 项目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填写申报项目的正式名称)
- 项目类型:(填写项目类型,如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等)- 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负责人的姓名及职称)
- 所在单位:(填写项目所在单位的名称及地址)
- 联系(填写项目负责人的联系电话)
- 项目参与人员:(填写项目参与人员的姓名及职称)
2. 项目背景和目标
(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说明项目开展的原因及预期达
成的目标)
3. 项目内容和实施过程
(详细描述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改革的具体
措施、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等)
4. 项目成果及影响
(列举项目的主要成果和影响,包括课程改革的效果、教学模式创新的效果等,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证据支持)
5. 项目评价与总结
(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项目的优势、不足以及改进方向等)
6. 附件清单
(列出所有与申报项目相关的附件材料,如照片、调查问卷、学生反馈等)
以上是《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的基本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与合作!。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江汉大学 成果科类:化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江汉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胡思前、刘继延、王亚珍、彭望明、汪海平、王亮、李艾华、谭芳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胡思前 教授(二级) 江汉大学 400 项目的设计,执行与总结,总负责。
刘继延 教 授 江汉大学 240 协调,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王亚珍 教 授 江汉大学 350 实践教学改革,毕业论文模式研究等。
彭望明 副教授 江汉大学 270 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教学管理研究。
汪海平 副教授 江汉大学 280 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毕业论文模式研究等。
王 亮 副教授 江汉大学 395 开放性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研究。
李艾华 讲 师 江汉大学 300 本科生基础实验研究,技能培训。
谭 芳 高级实验师 江汉大学 135 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培训,开放性实验研究。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教育理念创新立足于行业发展趋势、社会真正需求、学生实际水平,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优化课程体系为主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及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实践创新(两手抓,两个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提倡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
以主讲教师为主体,将“协同学习”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并由此激发创新思维;创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积累了与药明康德、武汉天植、鼎龙化学等多家企业单位等开展专业合作的有效经验。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本成果针对传统化学专业(又称化学教育)教育发展初期人才培养体系过多参考和借鉴全日制师范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的培养模式,与学生实际水平及社会真正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问题,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定位、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实践教学活动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多视角开展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请表格大学数学教案深耕、精研及拓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课成就奖申请简表介绍学校〔盖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就科类:理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就名称:大学数学教课内容研究与创新性教课实践达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就主要达成人:李志明李雄伟肖海军李星付丽华边家文刘智慧近三年年姓名专业技所在单位均教课工在该成就中肩负的工作术职称作量李志明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66学时高等数学课程教课内容研究李雄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52学时线性代数课程教课内容研究肖海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86学时大学生数学比赛指导与研究李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78学时大学数学信息化教课研究付丽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56学时数学建模比赛指导与研究边家文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72学时概率统计课程教课内容研究刘智慧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98学时大学数学教课方法与理论研究一、成就主要创新点〔400字之内〕深度研究大学数学的教课内容,成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和构造系统,概括方法,总结原理,提炼思想,阐释精神。
在教课中浸透数学思想和文化,解说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的自然性与合理性,使教课过程充满研究性和启迪性,指引学生重视原创性思想活动。
运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教课空间,有利于广阔学生选择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网络教课切合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转换和特色,有利于增强教课的过程管理,为教课质量评论供给参照依照。
将数学建模比赛和数学比赛作为大学数学惯例教课活动的有利增补,发现和培育了一批优异学子,进一步展开了他们的思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带动了全校更多学生喜爱数学,热爱学习。
从多方面促使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课改革,为提升课程教课质量研究出了新的思路和门路。
-1-二、成就主要内容概括〔1000字之内〕〔1〕深入研究大学数学教课内容深刻思虑大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构造系统,以经典教材为本源,宽泛参阅创新性教教事例,推测实践。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教学类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教学类尊敬的教学评审委员会:首先,我代表xxx学院提交本次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以展示我们在教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和卓越表现。
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奖属于教学类别,是对我院教师团队辛勤努力和持续创新的认可和肯定。
一、申报单位概况我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府,拥有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能力出色的教师队伍。
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奖是我院多年来教学实践和创新工作的综合体现。
二、教学项目简介1. 项目名称:创新实践课程——“社区调研与社会实践”本项目旨在通过社区调研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项目采用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结合典型社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 项目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三、教学成果及创新点在“社区调研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显著的成果和创新点: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强化社区联系:与多个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社区合作伙伴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和资源,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强化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了多个社会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参与社区调研、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多元评估方式:采用多元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社会反馈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反馈良好: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面谈,得出了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评价。
化学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化学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旨在探索创新化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背景与意义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力和应用能力不够强。
因此,本项目意在通过引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突破传统化学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果。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目标与内容1. 项目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追求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项目内容:(1)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2)实践操作的加强: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加深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项目实施计划1. 研究和策划阶段(xx年xx月-xx年xx月):(1)调研分析:了解学生对化学教育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
(2)制定教学改革方案:结合调研结果,制定适合本校的化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2. 教学实施阶段(xx年xx月-xx年xx月):(1)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通过培训师资、研发教学资源等方式,推广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协同创优 培养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师 教授
武汉大学法 冯 果 博士生导
学院 师 教 授博 武汉大学法 何其生 士生导师 学院
王树义 教 授博 武汉大学法 士生导师 学院 教 授博 武汉大学法
祝捷 士生导师 学院
160.5 142 252 61 558
全面负责本科人才培养,利用高端研究平台,设计和运行协同 创优,国际化人才培养。
1.负责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2.承担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项目运作; 3.构建应用型和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稳固实习基地与建
(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除双语教学、中外联合授课以外,重点组织学生参加国际 比赛和到国际组织实习。
(四)科学有效的学分评价机制。除课程和海外交流学分外,设置竞赛类学分。即经过双 倍学时集训并在国际竞赛中获得一定奖项者,可以兑换相应课程学分。
(五)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经费上,利用社会捐赠对全英文课程和国际比赛进行大幅度倾 斜。制度பைடு நூலகம்,对于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院在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优先认定。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 字以内)
(一)成果简介 法学作为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要密切联合现实需求,向国际化、复合型方向发展。依托 国家高端智库、“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协同创优 培养国际化卓 越法律人才”目标并进行实践和创新。 1.明确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武大 2011 年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贯通中国 法律和外国法律,熟悉国际条约与惯例,掌握欧美法思维形式和工作技能,能够有效参与国际 事务的法律人才。 2.设立四个特色班并制定培养方案。多年来推行中法、中德法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效果 良好;并开拓英语法学涉外法律人才试验班以及哈萨克斯坦国际联合培养班。 3.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欧美 10 余所高校合作,开展“3+1”本科联合培养和 “3+1+1”本硕联合培养。自 2014 年与哈萨克斯坦开始联合培养“国际法(法学)本科”。 4.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专业比赛。自 2012 年起持续资助、组织武大代表队参加 Jessup 国 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国际商会 模拟调解比赛,成绩突出,成效显著。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多层次协同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能力。利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首批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所等多个高端平台,由权威专家在武大法学院开设学科前沿课 程,融合传统二级学科课程,并与外语、经管、外交、历史等相关学科,构建多学科交融的新型 课程体系,将协同创新研究成果及时引进本科课堂,引导学生培养时代精神和法律创新能力。 2.重点支持参与国际竞赛,着力提高学生处理国际法律事务能力,多次获得亚洲高校在多 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学院选拔优秀师生,组队集训并拨款资助参与国际竞赛,Jessup 国际 法模拟法庭比赛中,2014 年武大法学院代表中国进入 1/8 决赛,获得全球最佳书状第 6 名,取 得该赛事大陆高校代表队的历史最佳成绩;2015 年队员武泓屹获得“全球百强最佳陈述人”奖 项。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2015 年武大获得香港赛区口头辩论赛 16 强。国际刑 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中,2014、2015 年武大连续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国际刑事法庭审判竞赛(英 文)全国团体一等奖。 3.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和全英文课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近五年连续开设 28 门全英文课程,并与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签订实习协议。鼓励学生出国交流, 2010 年至 2015 年,武大法学院本科生出境交流学习共计 298 人次,有效提升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优秀的双语表 达能力。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pdf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教学成果报告成果名称: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改革与实践成果完成人姓名:杨保俊 张大伟 魏凤玉 崔鹏 王百年 韩效钊 陈天云 于少明 杨则恒 张先龙 徐超 孙敏 朱玉蓉成果完成单位名称:合肥工业大学2014 年 02 月26日教学成果报告——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改革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一、成果背景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积极推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
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着眼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这样一个工学专业尤其如此,化工及其相关行业对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成果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紧跟化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教学成果的主要内容1、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专业以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贯穿“做中学”的理念、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构建并完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本专业紧跟化工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对国内化工企业和化工行业研究机构的考察和咨询,总结和分析目前国内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素质,以及能够不断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对国内传统化工类高校(华东理工大学)、综合性工科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科特点以及本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确立本专业面向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较强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开阔,能在化工、石油化工、环保、材料、能源、轻工、医药、冶金等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研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建设化工专业核心精品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完成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刘生鹏 丁一刚 孙国锋 熊芸 覃远航 高友智 余响林 闫志国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刘生鹏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650 项目负责人,负责课题规划与实施丁一刚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460 项目指导,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等孙国锋 讲师 武汉工程大学 450 项目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等
熊芸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420 项目实施,指导学科竞赛等
覃远航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550 项目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等高友智 讲师 武汉工程大学 160 项目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论文等余响林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420 项目实施,指导学科竞赛,论文等闫志国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450 项目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等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依托核心精品课程开放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工程教育培养体系
依托核心精品课程开放平台的资源建设,通过典型案例教学校企“协同教育”、“开放式学习”、“多元化教学”的立体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多元工程素质。
2、构建“三实二设一创”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将专业基本理论贯穿于“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创新实践”的“三实二设一创”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创新型工程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1、成果简介
以“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化工原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核心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三实二设一创”实践教学体系为纽带,构建立体化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国同类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解决的教学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工程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学生动手能
力的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偏弱,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马上适应工厂或公司的岗位要求,动手能力不足,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依托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系统化、立体化、工程化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三实二设一创”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的工程化实践教学路径,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研究的方法
采用矩阵关联分析法找出问题节点、反向设计法创新培养体系、全生命周期法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研究的内容
(1)建设核心精品课程资源,打造课程教学开放共享平台。
通过“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从石油到iPhone4”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化工原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分离工程”和“化工热力学”校级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为学生开放式提供学习资源与共享交流平台。
(2)构建立体化化工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化工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协同教育”、“开放式学习”、“多元化教学”的立体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多元工程素质。
(3)实施“三实二设一创”工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构建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三实二设一创”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将基本理论贯穿于“三实二设一创”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专业平台
本专业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精品课程共享平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学反应工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原理”、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从石油到iPhone4”、校级精品课程“化工分离工程”和“化工热力学”。
3、教研项目与教学成果
主持省级教研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20篇,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奖2项、教学改革成果奖3项。
4、教材建设及获奖
出版教材与专著13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一等奖3项。
5、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近年来,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位论文25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全国性奖励11项;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省级奖励18项。
6、成果推广与会议交流
承办“第一届全国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及学科发展研讨会”等全国性教学会议,派遣近30人次参加了其他全国性化工专业教学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报告,推广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成果。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