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w = CT / ( K p C p + 1)
KT CT RT = K P CP + 1
除非在颗粒物上有机物转化的速率大于水中的转化速 率,吸着的净效应是降低有机物从水中消失的总速率。
稳态时的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水体内,当有机物的总消失速率RL 是RT,稀释速率RD和输出速率Ro之和,当总消失 速率RL和输入速率Ri时,有机毒物就达到了稳态 浓度.
来自百度文库
有机物的消失速率
有机物由于各种转化过程和挥发过程消失的总 速率(RT)是各消失速率( Ri )的总和。
RT = ∑ Ri = c ∑( K i • Εi )
Ki—第i过程的速率常数; Ei —对于第i过程在动力学上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参数(例 如,水体pH,光强,细菌总数等)
吸着的影响
当有机物浓度很低时,其在水与颗粒物(沉积物 或生物群)之间的分配,往往可用分配系数 (Kp)来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浓度(Cw)就可 表达为:
溶 解 氧 污水排放点 河流BOD=L0 D0 Dc
饱和溶解氧浓度ρs
氧垂曲线
极限溶解氧: K1 L0 K1 xc ρc = ρs − exp(− ) K2 u K1 L0 K1 xc Dc = exp(− ) K2 u
DO
复氧曲线
耗氧曲线
xc 溶解氧氧垂曲线
距离x
2.Thomas模型(忽略离散作用)
在S—P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固悬浮物的沉淀 和上浮引起的BOD的变化速率(K3L0),则:
二、湖泊富营养化模型
目前常采用的有多元相关模型、输入输出模型、富 营养化预测模型和扩散模型。 前三种模型实际上只能预测未来湖泊水质的平均发 展趋势,而扩散模型可反映湖泊水质的空间变化, 预测污水人湖口附近局部水域可能出现的严重污染 程度。 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湖泊的污染特征和基础资料等情 况选用相应模型。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节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污染物在水环 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各种模型,大体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简单的氧平衡模型阶段、形态 模型阶段和多介质环境结合生态模型阶段。
一、氧平衡模型
1.Streeter—Phelps模型(S—P模型) 假定河流的自净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反 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先发生氧化反应,消耗水 体中的氧,其速率与其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 度成正比 大气中的氧不断进入水体,其速率与水中的氧 亏值成正比.
根据质量守衡原理,S-P模型为:
S-P氧垂曲线
极限距离: xc = (ρ − ρ )( K 2 − K1 ) K u ]} ln{ 2 [1− s 0 K 2 − K1 K1 L0 K1
RI = RL = RT + RD + Ro
有机物的稳态浓度为:
CT = ( RI − Ro − RD )( K p C p + 1) / KT
P262-263 习题
28、29、31、32、33
预测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1. Vollenweider公式
2. Dillon公式
3. 合田健公式
4. OECD公式
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有机污染物在水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形态过程 迁移过程 转化过程 生物累积过程
用公式叙述归趋模型,可分为三各步 骤:
1. 计算有机物因挥发和转化而从水环境中消失的 速率; 2. 吸着过程对有机物消失过程的影响; 3. 对于一个被研究的水生生态系统、考虑有机物 的输入、稀释及最终从系统中输出的速率,从 而计算在系统中的浓度和半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