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合集下载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作者:————————————————————————————————日期:ﻩ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王伟迪13124157理科基础班)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

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

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

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

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1)儒学成就: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解读 新思潮的意义(胡适)

解读 新思潮的意义(胡适)

解读<<新思潮的意义>>在读完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之后,我发现我感触良多.在新思潮众说纷纭的大环境下,胡先生给出了一个新思潮的明确的定义,这不但使人耳目一新,也使得当时的人们对新思潮这一新生事物有了完整的认识.同时胡先生也对新思潮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而这也对以后的思想运动提供了一个可以依照的模板.胡先生认为新思潮运动是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为核心,通过“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些方法来组建一个新的文化标准和道德制度.并对新思潮运动的前期作了总结对新思潮的将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胡先生给出的第一个要点是研究问题,其所指的问题是与大多数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详细的列出了研究问题可以产生的好处: (1)研究社会人生切要的问题,最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2)因为问题关切人生,故最容易引起反对。

但反对是该欢迎的,因为反对便是兴趣的表示,况且反对的讨论不但给我们许多不要钱的广告,还可使我们得讨论的益处,使真理格外分明:(3)因为问题是逼人的活问题,故容易使人觉悟,容易得人信从;(4)因为从研究问题里面输入的学理,最容易消除平常人对于学理的抗拒力,最容易使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学理的影响;(5)因为研究问题可以不知不觉的养成一班研究的、评判的、独立思想的革新人才。

也只有研究这样的问题才能取得实际性的结果,这才是新文化运动的成绩。

也是胡适先生对那几年新思潮运动的总结.而在此胡适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把全副精力贯注到研究问题上去;把一切学理不看作天经地义,但看作研究问题的参考材料;把一切学理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种种切要问题上去;在研究问题上面做输入学理的工夫;用研究问题的工夫来提倡研究问题的态度,来养成研究问题的人才。

所以说胡适先生对新思潮的解释和希望.归根到底就是两点:培养新型人才和解决实质性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于人民的生活和利益,这也是胡适先生的思想精华所在.然后就是是整理国故, 整理国故可以理清中国的历史文化脉络,重构文化。

胡适与五四

胡适与五四

与此同时,该文对五四运动也提出批评。文章认为,以罢课为武器进行斗争,对敌人毫无损害,对学生却有三大危害:第一,在学生运动中,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却躲在人群中呐喊,从而助长了依赖群众的懦夫心理。第二,罢课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养成逃课的习惯。第三,经过这场运动,有些人可能养成盲目从众的行为模式。
由于蔡元培当时是主张中国参战的,因此当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兴致最高”。
于是他约请教授们在天安门组织了演讲大会,“第一次借机会把北京大学的使命扩大到研究学术的范围以外。”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北京大学就走上了干涉政治的路”。这样一来,就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学生运动的关系,大体上梳理清楚了。
诚邀全国以及海内外各高校有识之士加盟共建!!!
这里将是半国精英的摇篮!!!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1947年五四运动28周年之际,胡适为《大公报》写了纪念五四的“星期论文”。我注意到,胡适每当论及五四运动,都要提到孙中山的一段议论,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这段议论是孙中山在1920年1月给海外同志写信时提到的。当时距五四运动虽然只有八个月,但是在涉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段文字不长,也容易理解,故照录于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胡适正陪同杜威先生在上海访问,同行的还有杜威的学生、北京大学教务长蒋梦麟先生。当时他们对北京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两天后才通过报纸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的时候,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文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这篇文章由胡适起草,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五四运动的初步反思。
在张奚若影响下,胡适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他说:“张先生所谓‘个人主义’,其实就是‘自由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他指出:个人主义有两种,一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为我主义”,即假个人主义;二是有独立思想、只认真理不计利害的“个性主义”,即真正的个人主义。胡适还说:“……一些人嘲笑这种个人主义,笑它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过时思想。这种人根本就不懂得维多利亚时代是多么光华灿烂的一个伟大时代。马克斯(马克思)、恩格尔(恩格斯),都生死在这个时代里,都是这个时代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产儿。他们都是终身为自由奋斗的人。我们去维多利亚时代还老远哩。我们如何配嘲笑维多利亚时代呢!”

谈谈胡适新试革命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

谈谈胡适新试革命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

他指斥“律诗真乃小道尔”,公开反对旧诗词的滥调套语和呆板生硬,反对用典对仗,主张废止格律,提倡用俗语俗字写今日社会的情状。

胡适所追求的,就是要在中国掀起一场“诗体的大解放”运动,而其目的就是要“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的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文学的可能性。

”可以说,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文学由白话文的推广普及以及新诗的创作的风行而呈现出勃勃生机,胡适的文学主张基本实现了,可是胡适的目标不仅在此,在《新青年》上论及“新思潮的意义时”,胡适把文化革新分解为四个步骤:1.“研究问题”、2.“输入学理”、3.“整理国故”、4.“再造文明”。

他希望构建一个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机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问题的研究开始,吸收西方科学理论以佐研究,在认真整理“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基础上,“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误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15最后才能创造一个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而又能兼收并蓄世界先进科学理论为我所用以完善自身的新文明。

这是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中国文化设计的发展道路,也是他这期间最主要的学术成就。

胡适发表的《谈新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篇新诗理论方面的文章。

文章肯定了当时新诗的成绩,肯定了“诗体解放后诗的内容的进步”,对新旧诗的比较、新诗的音节、新诗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甚至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浅入浅出,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阐理有余而抒情不足;有些诗平铺直叙,节奏感不强,几近分行的散文。

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他的才情似不近诗,这就使他的新诗创作与他的诗论倡导不相平衡。

【好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

【好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12.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突出的贡献是(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确定了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C.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确定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
13.胡适曾在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当时这场“评判的”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成立,1919年-1927年开天辟地,不正确,故A符合题意;1927—1937年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B正确,排除;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开始,故C正确,排除;1945—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对峙,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统治,故D正确,排除。故此题选A。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A符合题意;红军长征胜利是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故B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C排除;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排除。故选A。
9.D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解析】
【分析】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被那无数吃惯孔流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摘要: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对传统价值颠覆的运动。

伟大人物的产生是必然的,忽视的毕生事业成就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更新和变革,所以胡适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之父”,他是第一个在这一运动中留下诸多文化的人。

二是在中国传播自由主义的真谛,胡适认为它是“世界文化的真谛”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

胡适这一生,特别是晚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

关键字:胡适·五四运动·自由主义·新思潮胡适并非最先表述现代自由意识的思想家在这个思想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他只是一个环节,却不可替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

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陶。

在杜威·罗素等国际知名思想家的影响下,胡适也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

这一观念的抉择即暗示了胡适思想发展内容的世界性眼光和强烈的自我开放意识。

又决定了胡适与中国实际社会背景的巨大冲突。

“我读了这篇呈文,方才知道我们中华民国居然还有什么《褒扬条例》,于是我把那些条例寻来一看,只见第一条九种可褒扬的行谊的第二款便是“妇女烈节贞操可以风世者”,第七款是“著述书籍制造器用,与学术技艺或发明或改良之功者,”第九款是“年逾百岁者。

”一个人偶然活到了一百岁,居然也可以与学术技艺上的著作发明享受同等的褒扬!这已是不伦不类可笑狠了。

“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封建文化思想对女性的迫害,其次才会想到胡适的思想开放性。

而就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的中国现状,封建制度依旧占主导,妇女依然受到严重的压迫,而胡适就这样发表了一片抨击中国现状的文章。

更加强烈的反映出他思想的开放性,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实在五四前后,也是因为胡适的影响,女子裹脚的传统也慢慢地被废除。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思想”股市上,陈寅恪、吴宓、顾准和胡适这些人物在自由主义的“题材”下被炒爆了,他们被戏剧化和轶事化。

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已经成为了流行一时、人云亦云的门面话,这边厢思想家们纷纷出来论证自己第一个发现了顾准或者陈寅恪,正如那边厢文学界的“后主们”为“后新时期”的发明权而挥老拳。

然而,谁又真的去读他们的书,谁又真的在乎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他们思想的脉络和语境(context)呢?这些在现代思想和文化史上似乎怎么也走不到一块的歧路一样的人物在死后是怎样被接轨到自由主义的通往天堂的大路上(因为据一位新权威主义的发言人说,所有自由的大路都是通往天堂)就更是我等所不能理解的机密了。

正如唐德刚所说的,“以前的娱乐场中有句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就‘看胡适’(Hu Shih watching)这宗娱乐项目来说,它和‘看梅兰芳’实在是大同小异”。

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位路标性的人物。

现代―modern,用30年代上海的俗话说,就是“摩登”。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论‘摩登’则天下之摩登莫摩登于‘我的朋友胡适之’者矣!”然而,同时代张天翼小说《从空虚到充实》(《荆野先生》)里的人物则以为,modern应该译作“矛盾”。

信然!胡的“知己”(我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中胡为蒋效死这个意思)蒋介石称颂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正好说明了他人格上的modern(矛盾)。

20世纪90年代在西亚有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在中国则有原教旨的自由主义。

在这原教旨主义的自由主义谱系里,通常被中国的自由主义奉为祖宗的胡适也是旁逸斜出,而非正宗了,因此只能重新从哈耶克出发,接上亚当·斯密的秘宗香火。

我偶然翻阅《鲁迅全集》,有一篇厨川百村的《说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与当今原教旨主义的诠释略有不同。

然而,一则译者是鲁迅,二则作者非英美人,因此他“与其完成自由主义的哲学,倒不如编纂自由主义的历史,要有效得多”的观点,我知道是作不得数的。

浅析五四时期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

浅析五四时期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

浅析“五四”时期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摘要:五四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的时期,外来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曾对早期新文化运动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胡适及其改良主义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通过介绍“五四”时期胡适的改良主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五四”时期胡适改良主义一、引言纵观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以改良主义者著称,其主张点滴改良,反对“根本解决”,主张人类社会逐渐演进,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这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二、胡适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1910年,胡适考上官费生的名额赶赴美国求学。

在这里他受到美国基督教会组织人士和基督教家庭的影响,对基督教的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对《圣经》的学习中发现其与中国老子不平道义的相同之处,并从中吸收和容纳了其不抵抗的教义来坚定自己年幼时树立的不抵抗信仰,这表明了他反对暴力。

1909年,英国著名思想家诺曼﹒安吉尔出版了《大幻觉》一书,它是新和平主义的代表作,并对胡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以前认为不抵抗主义是在强与弱的对决中,弱因无力与强对抗,为了生存就得不抵抗。

而新和平主义都认为不论对立双方的强与弱,只要发生冲突甚至暴力都会削弱各自的实力,这对于双方都没有益处,倒不如双方联合起来去对付共同的敌人。

同时新和平主义还主张反对暴力,战争更具有“现代化”和“科学性”,这与胡适主张有吻合之处。

在学习安吉尔著作的同时,胡适开始对当时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文章感兴趣。

实用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唯心主义,但胡适对杜威的实验主义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和接受的。

胡适常说:“实验主义注重具体事实与问题”1,故不承认根本的解决。

他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的进步,进步有智慧的指导,步步有自动的实验-才是真进化。

实验主义哲学原理使胡适在既反对暴力革命又希望落后的中国能够富强起来的矛盾中找到新的出路,即用温和点滴的改良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8分。

1.世界文化遗产应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离不开对遗址重要价值的总结概括。

下列项中,能体现其价值的关键词有( )A. 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化材料最丰富B. 黄河中游地区彩陶文化史前时期C. 长江中下游稻作文化母系氏族公社D. 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中国5000年文明史2.如图为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大盂鼎,该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鼎内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训诰盂之事,还记载了赐予孟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 )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中国成文法的出现C. 西周的政治制度D.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

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C. 强化了儒学独尊D. 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4.《元史•食货志》记载了至正十年(1350年)后的经济状况:“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元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铜钱被销毁重铸成器皿 B. 元朝政府滥印纸钞C. 游牧民族南下破坏农业经济D.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5.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

由此可知( )A. 英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中国B. 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使访华C. 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D. 中英两国的文明分野端倪已现7.以下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

浅谈胡适的思想

浅谈胡适的思想

哲学·文学·宪政——浅谈胡适的思想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间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中国近代史。

而在各种人物中,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胡适折射出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在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保持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他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尤其在哲学、文学和宪政方面的成就虽历经数载但光焰不熄。

一、哲学胡适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

胡适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这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在长篇论文《说儒》中,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礼,穿的是殷衣冠”;周灭殷后,“他们负背着保存入国文化的遗风”“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逢衣博带的文绉绉的样子,还指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和生观”;孔子是殷民族“悬记”而生的“救世主”,“他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孔子不是“儒”的创造者,而是儒学的中兴者。

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教育和仁政,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

胡适“大胆假说”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论证不够充分,不过他假设“儒”在殷时代就有了被后来的甲骨文研究判为事实。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新思潮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结果。

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胡适《新思潮的意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章)素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胡适《新思潮的意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章)素材

新思潮的意义■ 胡适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一)近来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解释“新思潮”的文章。

我读了这几篇文章,觉得他们所举出的新思潮的性质,或太琐碎,或太扰统,不能算作新思潮运动的真确解释,也不能指出新思潮的将来趋势。

即如包世杰先生的“新思潮是什么”一篇长文,列举新思潮的内容,何尝不详细?但是他究竟不曾使我们明白那种种新思潮的共同意义是什么。

比较最简单的解释要算我的朋友阿独秀先生所举出的新青年两大罪案,其实就是新思潮的两大罪案,一是拥护德莫克拉西先生(民治主义),一是拥护赛因斯先生(科学)。

陈先生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这话虽然很简明,但是还嫌太扰统了一点。

假使有人问:“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国粹和旧文学是同德赛两位先生反对的。

”又问:“何以凡同德两位先生反对的东西都该反对呢?”这个问题可就不是几句拢统简单的话所能回答的了。

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

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

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

仔细说来,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3)对于社会上湖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dtion of all Valuss)的时代。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

从前的人说妇女的脚越小越美。

现在我们不但不认小脚为“美”,简直说这是“惨无人道”了。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

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

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

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

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

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主干地位。

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核心部分实在是儒学,对于这一点新文化运动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破的一方面下力较多,而对承继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在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

陈独秀受法国文化影响极大,《新青年》的外文名称就是用的法文。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对青年的六大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胡适

胡适

政治倾向上的错误很明显:1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胡适长期主张不抵抗主义“世界主义者”,反对“狭隘的国家主义”,应树立所谓“万国之上尤有人类在”的“世界的国家主义”。

又倾心与不抵抗主义,将西方的这种理论同我国先秦道家的“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想比附。

1915年1月,日本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在交涉过程中,胡适始终是“和平主义者”。

杨向奎先生回忆说:“他当然受到同学们的批判,但他并不会改,仍然坚持己见”。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为此派来调查团,提出把东三省提交国际共管,国民党表示可以接受,而胡适也表示欢迎。

次年在《独立评论》第5期上发表《论对日外交》一文,再次反映了他一贯主张的“和平主义”和不抵抗。

“当国家处在存亡的关头,他仍然主张不抵抗,不用兵,好像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

但当1936年…双十二‟事变后,蒋介石在西安被扣,他却一反平日和平主义的理论,破口大骂,在给张学良的电文中骂他是罪人,并宣布拥护政府下的讨伐令。

这些举动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封建官僚的后裔,始终站在两翼中的右半边。

1937年抗日战争打起来,不是蒋介石要打,是日本不许他再谈…和‟,于是胡先生也说…和比战难‟!。

2他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的道路,主张渐进改良胡适与陈独秀等共同编辑《新青年》,他主张在《新青年》上不谈政治,只谈文化,这是针对李大钊提倡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于是引起李大钊的反驳,而胡适则坚持己见,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说些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蕴涵了是拥护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是赞成革命还是反对革命这样的本质问题。

在北洋军阀时期,胡适曾与蔡元培等人开会讨论,提出“好人政府”即宪政政府,要求南北议和,写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作为公开宣言。

“这篇宣言,可能是中外古今政治宣言中最没有分量的一份,当时的封建军阀看也不看,理也不理,这种向恶势力斗争的方法,等于堂吉诃德向风车挑战了当时国民党元老张难先曾经写信给蔡元培和胡适之,批评他们的政治主张,张说,…公等此种主张是偏颇的,是狭隘的,是苟且的,是糊涂的,是违反真正民意的,是袒护有枪阶级的,是造成异日大战的,是污辱吾国最高学府的。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位于齐国临淄的一所高等学府,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

在这里可能争辩的问题有①人性善恶之辩②“义”“利”之辩③“心”“理”之辩④万物本原之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汉儒政治思想时说:“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一、圣人受命。

二、天降符瑞。

三、推德定制。

四、封禅告成功。

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提出以上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传习录》中有言:“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

”由此可见,作者主张A.春秋一统,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正心诚意C.理在心中,心外无理 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4.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

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A.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C.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D.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

”这是因为宋代①造纸术传入阿拉伯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特别强调“不知天文则不知节令,不知节令则必失农业”。

以下著作体现了这一认识的是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授时历》 D.《天工开物》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民国时期的_国学热_思潮述论_范国强

民国时期的_国学热_思潮述论_范国强

顾颉刚先生和傅斯年先生所分别领导的“古 与之背道相驰,南辕北辙。当然,我们无意贬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
史辩”运动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研究工作, 低陈独秀、李大钊诸先生对新文化运动所作 国历史学发展主流,国学一词亦绝于史迹。经
其诸般努力和诸多学术成果的出现更是将 的诸多努力与主观价值追求,其学术行为的 过建国初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那些熟
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 态。这种背离,导致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文化 段编撰通史的目的,则如钱穆先生在其《国
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 经验及理论,一代一代地发生某种断裂,甚至 史大纲·引论》中所言“:然中国最近,乃为其
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 造成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记忆的丧失”[12]。 国民最缺乏国史知识之国家……故爱之切。
始正式在形式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 权力。而为了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女子中小学 教育也开始实行男女同校。女学生在中小学 阶段的课程设置、经费来源、升学资格等都开 始和男学生保持一致。这些都为近代后中国 女性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推动。
够高的女性,她们的薪资也不高。女学生仍旧 参考文献 [1]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为‘国学’。‘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
从我们今天来看,这种历史文化记忆的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
他是一个中立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国 丧失或者说对国学的背弃与疏离最早以辛亥 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广,对其民族,必
故’包含‘国粹’;但它又包含‘国渣’。我们若 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表现最为明显。此阶 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
侠”的女革命家秋瑾。她在学成回国后,在浙 妻良母的范畴之中,未能跳出固有的藩篱。女 育场域中女性权力的获取和博弈还需要漫长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一个时代人的苦闷和激情 “众荷喧哗”与“一枝独秀”

管窥二篇:胡适对当下的意义
两个人的评断
我的总结

当下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处境?看看胡适。 如何做学问?看看胡适。 问题重要还是主义重要?看看胡适。 怎样培养世界性眼光?看看胡适。 ××重要吗?看看胡适。 我该不该提出质疑?看看胡适。
一种态度(批判的态度) derive from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显性来源) 清代考据学:《尚书》既伪,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怀疑一 切?(隐形来源)


观《胡适文存》,适之颇喜尼氏与叔本华之哲学,又自 著研究清代之考据学。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阐发和运用学理(输入)

1919.8.31 《每日评论》 《四论问题与主义》 (1)输入学说时应该注意那发生这种学说的时势情形 (2)输入学说时应该注意“论主”的生平事实和他所受 的学术影响 (3)输入学说时应该注意每种学说所已经发生的效果

菲利普· 锡德尼(Philip Sidney):《爱星者与星星》 (Astrophel and Stella) 约翰· 邓恩(John Donne):《去吧,去抓住一颗流星》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斯多克芒主义”
管窥一篇:五四文学思潮


两个先生——赛先生

杜威与实用主义 杜威(John Dewey,1559一1952) 是美国古典实用主义的一位重要代 表和集大成者,也是对中国抱有深 厚感情的西方哲学家。正值五四运 动轰轰烈烈展开之际,杜威来华讲 学,宣讲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 中国居住两年有余。

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中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墨子崇天志、主明鬼;而老子则彻底抛弃了在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谨小慎微和墨子的勉力维续,罕言鬼神。

此材料主要说明( )A.墨家思想迷信色彩浓厚 B.儒家思想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C.儒道墨三家思想完全冲突 D.先秦诸子具有理性精神2.先秦有思想家主张:“礼起子何也?曰:人生雨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敏制礼义以分之……,是礼之所起也。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人性本善,施行仁政C.施政用“仁义”和“王道”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3.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4.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5.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6.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

专题06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解析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6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解析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6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一、单选题1.(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三模)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在观察国际局势后指出:“(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并提出“采西学之善法。

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

”这种认识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主张B.摆脱了夷夏观念的束缚C.意在学习西方近代法律体系D.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答案】A【详解】根据“采西学之善法。

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

”可得出其强调要学习西方的具体实用的方法,而不是表现的器物,这超越了“中体西用”只学习技术的主张,故A项正确;”摆脱了“的说法不能体现,揍他B;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排除C;洋务运动已经兴起,排除D。

2.(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其他模拟)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称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西学”。

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

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西文化融合发展B.传统文化逐渐遭到摒弃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答案】C【详解】夷学——西学——新学——对晚清西方文化称谓变化,不仅仅是表面称谓的变更,还反映出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日益深入,时人对西方文化从抗拒到接纳、再到向往的心理历程,故选C;材料强调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无法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B;对西方文化称谓的变化,不能说明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排除D。

3.(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其他模拟)1906年,梁启超指出,中国民智未开,必须通过渐进的道路实现民主政治,在教育普及之前必须经过开明专制的过渡期:国体是君主或共和并不重要,只要是民主政体即可。

这种认识A.反映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B.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C.调和了立宪派与革命派的矛盾D.指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答案】A【详解】梁启超认为中国人民智未开,因此应当采取开明专制,只要是民主政体即可,而开明专制往往指的是君主立宪,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A正确;1906年维新变法已经结束,排除B;梁启超依然主张采取渐进式的立宪道路,这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采取暴力手段的革命道路有别,因此其认识不能调和两个派别之间的矛盾,排除C;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排除D。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文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文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文档自由主义之于胡适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可说是在他留美十年间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在杜威、罗素等国际学界泰斗的影响下形成的。

1917年7月,胡适由美返沪。

“五四”前后,以胡适为核心而形成的胡适学派人群成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

这些人以办杂志为主要方式大力宣传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论述其“自由”思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中国的问题不能谋求一次性的“根本解决”,只有一点一滴的渐进改良才是可行之道;发出“一个国家拯救须始于自我的拯救”的呐喊,强调铸造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国民。

在20、30十年代的中国,胡适与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起将自由主义由空泛的思想文化启蒙推向具体的政治舆论监督,对北平军阀政府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前后相继的统治履行了以边缘姿态严格监督的责任1、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之主要内容1.>文化自由主义:实现自由主义宪政之基础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首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

这个时期,胡适大都是以“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异语同义词的,个人主义可说是胡适自由思想的核心。

他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介绍也是文化层面的,因此将其称为“文化自由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1健全的个人主义对于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这样表述“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可说就是是直接来自于“易卜生主义”,主要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个性、才能,“救出自己”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胡适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五四时期“救国”意识的表现。

1.2思想与言论自由胡适文化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一直所强调的学术独立与思想言论自由,这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始终贯穿他终身的言论与行为。

胡适号召人们去积极争取自己的言论自由,认为只要能积极争取言论自由,便一定能得到言论自由。

1.3充分实现世界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看完胡适先生的新思潮的意义,我的感触颇深,胡适能在如此纷乱的环境中给出新思潮的定义,并且从新思潮的精神、新思潮的手段和新思潮的将来趋势等多方面阐述新思潮的意义。

他认为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

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与输入学理,新思潮的将来趋势是注重人生社会的切要问题,应该于研究问题中做介绍学理的事业。

文中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胡适认为,新思潮就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尽管新思潮运动中有许多诸如孔教的讨论、文学的评论、贞操的讨论、礼教的讨论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旧的评判,重新估定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

我想批判的精神也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欠缺的,而胡适在当时那个年代就能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不得不让我由衷感到佩服。

胡适对于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的关系。

胡适认为研究问题的人,势不能专就问题本身讨论,不能不从那问题的意义上着想;但是问题引申到意义上去,便不能不靠许多学理做参考比较的材料,故学理的输入往往可以帮助问题的研究。

而且他还提出,在研究问题里面做点输入学理的事业,或用学理来解释问题的意义,或从学理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来输入学理,能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刚收学理的影响。

我想这种在研究问题中输入学理的方法远比单单输入学理来达到输入学理的目的来的更有效,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所需要的:理论联系实际。

学理仅仅只是知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变成一种自身的能力。

胡适已经给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能把全副精力贯注到研究问题
上去;能把一切学理不看作天经地义,但看作研究问题的参考材料,能把一切学理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种种切要问题上去;能在研究问题上面做输入学理的工夫;能用研究问题的工夫来提倡研究问题的态度,来养成研究问题的人才。

胡适对于调和的介绍,我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他说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

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

这就是调和。

社会上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跟随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大部分人认为对的,那么他们也这么认为,大部分人批判的,好吧,那就一定是错的。

就算是这样也不是最难以接受的,最难以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们往往还不能坚定地跟随而是像墙头草一样。

这样就引出了胡适另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他认为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我们现在也正是需要这种整理国故的方法来系统地处理我们五千年的成果,从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总而言之,我认为,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在现代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不管从思想、方法上都能给予我们知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缺少批判的精神缺少整理的概念,盲目随从,这些从胡适的这篇文章中都能或多或少得到启发,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但是我真的获益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