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复到胡适: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承与调适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INTELLIGENCE························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

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

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

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

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崛起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崛起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崛起自由主义思潮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想,自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陆续传入中国,不仅在上世纪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其中,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起源归功于多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在此,我重点介绍几位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标签: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含义(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内涵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哲学自由主义。

所谓政治自由主义,就是指全体社会的全体公民都拥有政治生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所谓经济自由主义,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对市场经济较少的干预和控制;所谓社会自由主义,关注社会正义,对社会弱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所谓哲学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宣扬个人之上的观点。

(二)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特征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四大特征:个体主义、平等主义、普同主义、淑世主义。

所谓个体主义,即是宣扬个人独立性格和个人之上,主张发挥个人自由平等的天性。

所谓平等主义,即是每个人生而平等,平等的享有各项权利。

所谓普同主义,即是能够应用于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和理解;所谓淑世主义,即是在世界发展过程中介于悲与喜、恶与善的之间的人生哲学,对待事情既不悲观也不乐观的态度。

(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近代自由主义的四大特征之一个人主义就是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他的基本原则就在于自由、平等和民主。

这三个基本名词是近代自由主义最基本的内涵和特征。

二、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分类(一)中国古典式自由主义中国古典式自由主义又被称为中国传统自由主义,起源于国内。

以严复和梁启超为主要代表,二者受休谟、洛克、亚当斯密和孟德斯鸠的影响最大,古典自由主义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嚴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观念和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自由主义思潮的新大门。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

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

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

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

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

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

“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

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

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

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

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灵的自由为立足点,专注于人性展示和审美创造的文学创作现象及相关的文学理论。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代朴 学 的 治学 风 气 , 因而 梁启 超 称赞 道 :绩 溪 诸 胡之后 有 胡 适 者 , “
文 学评 论
论五 四前 后 胡适 自由主 义思想
巴俊 玲
( 州 师 范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4 郑 河 5 04)
摘要 :作 为 中国现代 自由主 义代 言人 , 胡适 立 足人 的 自由, 以 激进 的批 判 态度 开拓 新 文化 运 动 。力 图在 思 想文 艺 上替 中国政 治
轩 然大 波 。 时代 之文 学有 一 时代之 精神 。 一 僵死 的 文学下掩 盖 着僵 死 的 国人灵 魂 。 学 的 自由实 则是人 的 自由 。 有 自由 的个 人 组成 文 唯
的社会 , 自由主义理想才有生存的土壤。“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最
大幸 运 , 于没 有一 个独 裁 而强硬 的政 府 。” 在 目因而 , 以宽容 闻 名 的 胡 适得 以 “ 新估 定 一切 价值 ”将 矛 头直 指传 统文 化 的专 制禁 锢 , 重 , 呼 吁 个性 自由 , 放妇 女 , 解 封建 孝 道 , 现 出激 进 的文 化批 判 解 瓦 呈 态度 。 11 9 8年 6月 l 5日,新 青 年》 第 4卷 第 6 推 出 “ 卜生 专 《 号 易 号 ”刊 登胡 适 的《 卜 , 易 生主 义 》“ 为 中国 自由主 义知识 分 子 与封 ,成
来 。 请看 分 晓吧 1 你们
2五四大 潮中的文化激进主义 .
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是 中国现 代 知识 分 子 的 “ 世 纪 ”在 这 场 影 创 . 响深 远 的文 艺复 兴运 动 中 , 适始 终 是学 术思 想界 关 注 的焦点 。 胡 正 如唐 德 刚所 言 ,胡 适 是近 代 中 国没 有枪 杆 子作 后 盾而 思 想 言论 能 风靡 一 时 , 意识 形态 上 能颠 倒 众 生 的思想 家 。 五四 前后 期 , 在 胡适 在 文化 和政 治 间 的行 为方 式 , 示 出他 对 自身 使命 的选择 , 显 也留给 后人 对其 自由主 义 知识 分子 身份 的 无尽 争议 。 回 国初 期 , 躇 满志 的胡 适 明确 主 张 “ 十 年 不谈 政 治 。 十 踌 二 二 年 不 干政 治 ”潜 心学 术 。 思想 文化 上造 新 因。胡适 的 自由主 义理 , 从 念中 。 自由不仅 仅 是政 治 宽容 的气 氛 , 重要 的是 成 为维 系人 与社 更 会 . 与人之 间 关系 的心 理共 同体 。而暴 力革命 作 为激进 的政 治手 人 段 , 法形 成 民主 力量 , 无 法使 自由的理 念 深入 人心 。在 留 学 日 无 更 记 中 。 适 明确 表 示 “ 胡 不赞 成 不成 熟 的革命 ”他 积极 参 与新 文化 运 , 动 , 目的在 于在 思 想文 艺上 替 中国政 治建 筑一个 革新 的基 础 。 其 这

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演变及其思想特征

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演变及其思想特征
但是, 自由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结合是不 可能成功的, 而且是非常危险的。以自由为强国的一 个工具, 而以个人自由为富强的一种手段, 这不但是 对自由主义的背离, 而且是很容易导致反自由主义
的结论的。正是出于国家强盛优先的考虑, 严复在翻 译《群己权界论》之前, 就已经翻译了《天演论》, 引进 了反自由主义的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达尔文 主义由于警示了中国“亡国灭种”的厄运而在中国深 得人心。这当然不是说自由主义不能促进国家强盛, 自由主义不是激进主义, 它追求的是渐进改革 (如胡 适鼓吹的“点滴改良”) , 而中国由于积贫积弱已久, 人们更期望的是一蹴而就 (如李大钊所说的“根本解 决”)。所以, 当苏联模式——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和经 济上的高度干预 —— 似乎能够迅速地实现国家强盛 这一目标时, 自由主义就被轻易地放弃了。 毕竟, 在 近代中国的许多自由主义者看来, 自由只是手段, 强 国才是目的; 手段当然必须服从于目的的需要。
136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3 期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首先, 儒家传统并不是全无 价值的, 而西方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的, 胡适 等人对于两者的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 其次, 即使儒 家传统真的如胡适等人所说的那么糟糕, 而西方文明 也真的如胡适等人所描绘的那么美好, 要实现“全盘 西化”也是不可能的。 儒家传统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 根深叶茂, 基础深厚, 试图彻底摧毁这一传统 是不可能的。自由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和鼓吹西 化的结果, 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 的冲突, 削弱了当时的社会对自由主义的认同感, 加 大了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阻力。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 虽然中国儒家传统与自由主 义思想的内在冲突, 确实造成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水 土不服, 但是, 儒家传统与自由主义的融合也不是完 全没有可能的, 儒家文化圈的自由化、民主化成就已 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 以胡适为代表的第二代自由 主义者却采取了一种不明智的策略: 他们不是在儒家 传统中寻求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契合点, 而是企图 在摧毁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自由主义, 这就注定了

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背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严复

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背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严复

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背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严复-论文网论文摘要:在历史上,中国社会曾进行过两次根本性变革,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农耕封建化的变迁;另一次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工业近代化的变迁。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改造自然)、生产关系(改造社会)和生产认识(改造自身)矛盾运动。

史学界多从社会变迁背后的思想文化(思潮)角度去解释,但未能抓住百年近代社会变迁的思潮主流,从而很难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做出满意的回答。

本人认为近代中国大致经历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思潮,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全盘西化)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新)思潮三个前后递进的阶段。

近代化、民族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强制性)改革、开放是当时代最强音。

论文关键词:中体西用思潮,全盘西化思潮,综合创新思潮,严复,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言:18401949年晚清民国时期,学术界渐趋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显然学术界认同一种外因决定论,即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动力是西方的侵略,正是由于西方的侵略,中国顺应当时代全球近代化的潮流,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学习,对内改革(改良、革命),整个近代化过程就是一个逐步开放、西学东渐,逐步改革、近代化的民族化过程,改革开放成为当时代社会的最强音。

由于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封建农耕专制、儒学独尊的社会,西方未能如愿以偿把中国变成完全的殖民地,也未能完全将中国文化西方化。

相应地中国也未能建立一个和西方同一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中国封建农耕社会的顽固和超常的稳定性,也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同化、包容、消化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是其明证。

政治上表现为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取代地主阶级专政;经济上表现为资本农耕的结合取代封建农耕;文化上表现为儒学和基督教的结合取代儒学独尊地位,现代新儒家就是明证。

当然这远不能概括其全部,其实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1920 年 8 月 1 日,胡适联名蒋梦麟、陶履恭、王征、张祖训、李 大钊、高一涵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争自由的宣言》,指出没有肯 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近年来军阀政党的 横行,便是缺乏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表现。 该宣言直接向北洋政府 要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书信秘密自由。 这意味着 胡适跨出书斋, 代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站到议政、 干政的政治前 台。
1915 年 9 月, 留学美国的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杜 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奠定了其自由主义思想理论基础。 杜威的自由 主义意味着,把科学的思想习惯运用到社会事物之中。 胡适师从杜
威的实证思维术,将其归结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提倡怀 疑,反对武断,反对教条主义,反对迷信。20 世纪初期自由主义思想 中,民主政治、言论自由、和平渐进的改革、容忍反对党,对胡适的 影响最为深远。
五四落潮后,胡适屡屡落败,究其根本,自由主义政治需要在 充满理性和秩序的社会环境下实施。 而当时的中国社会混乱无序, 缺乏共同的价值标准。 林贤治认为,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 分子,“首先关心的并不是人的境遇和自由选择, 而是关心中国应 当 如 何 使 国 家--其 实 就 是 政 府--对 它 与 个 人 的 合 法 (契 约 )关 系 实行控制和干预;正是为此,确认宪政的价值,通过修宪而把个人
1.自由主义思想渊源
安徽绩溪是一个有着自身经济、文化特色的地区,它赋予了胡 适深层的集体无意识心理。 作为大学者朱熹的出生地,宋明理学自 然而然地成为徽州人的信条。 闻名天下的徽商注重进取、开拓、团 结,也形成了保守的乡党观念。 这种徽州特有的文化心理,贯穿了 胡适一生的轨迹, 他在性格机制上时常呈现出的激进与保守矛盾 统一现象。 “在其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下最基本的因素便是‘徽州 学派’的基本治学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怀疑,敢于推翻旧籍。 ” [1] 胡适早年受到严格的旧学教育,饱学古典文献,身上明显体现出清 代朴学的治学风气,因而梁启超称赞道:“绩溪诸胡之后有胡适者, 亦用清儒之方法治学,有正统派遗风。 ”[2]

浅析五四前后胡适思想的转变及原因

浅析五四前后胡适思想的转变及原因
光迪 、 叔 永 等 一批 思 想 趋 于 保 守 的 朋 友“ ” 任 逼 出来 的 。梅 光 迪 等 人 认为 中
辩 护 。 而 , 适 回 国 后 并 没 有 继 续 关注 时 政 , 是举 起 了“ 学 革 命 ” 然 胡 而 文 的旗 文化 断裂 , 因而各种主的政治走 向产 生了重要影响 , 而研 究其转 变的原因 , 能够 使我们更加
深刻地 体会五 四运动在人 们思想上产生 的巨大震动及人们思 想转变 的艰
难挣扎

二、 胡适思想转 变的原 因
经过 五 四 爱 国 学 生 运 动 , 适 的思 想 , 其 是 对 政 治 的 态 度 来 了~ 个 胡 尤
三 是 以实 验 主 义 来 抵 制各 种 外 来 思 潮 , 尤其 是 马克 思 主 义 。胡 适 曾 在
《 我的歧路》 一文中说道 :那时, “ 正是安福 部极盛的时代 , 上海的分赃和 会 还不 曾散伙 。新文化运动摧毁 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体系 , 造成 了一个 时代 的 名 目繁多 的主义 , 有些人只知道名字, 不知其意义。 四是 就胡适 自身而 言, 他本是个热衷政 治的人 , 做学 问只不过是“ 替
关键 词 : 四 前 后 胡 适 思 想 转 变 原 因 五
新文化运动 , 浙 以昭 青年》 创刊为标志 。 到五 四时期 , 经过这场“ 文学革
命 ”的洗 礼,中国思想 文化 界的知 识分子 的精神 已达到高度亢奋 的状态 。
治分 歧也愈加清晰 :9 2年 5月 , 12 他更 另起 炉灶 , 创办 《 力》 努 周报 , 《 与 新
青年 》 期 志 同道 合 的 同人 们 从 此 完 全 分 手 。婷} 十 分 关 注 政 治 问 题 。6 时 力》

胡适自由主义的逻辑结构(胡鹏)

胡适自由主义的逻辑结构(胡鹏)

胡适自由主义的逻辑结构哲学系2012级外国哲学硕士胡鹏 1201211373[摘要]胡适的自由主义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胡适自由主义的逻辑结构,指出胡适的自由主义在逻辑上由三部分构成,即自由主义的基础是健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实践是民主法治与容忍反对者;自由主义的社会进步观是渐进的社会改良。

通过对胡适自由主义逻辑结构的揭示,分析胡适自由主义的内涵,指出胡适思想具有某种政治理想主义,以此对胡适的自由主义作出评价。

[关键词]胡适自由主义逻辑结构个人主义宽容近代以降,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社会思潮被中国知识分子从西方引入。

自严复翻译西学,倡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①开始,自由主义首先以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形态展示在国人面前,成为晚清“器物变革”转向“制度变革”的重要思想来源。

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的提倡和宣传下,自由主义的着力点转向开启民智、培育新人的思想启蒙方面,使得自由主义在当时中国的思想争鸣中大放异彩,现代“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思潮”②。

本文试图从胡适的自由主义入手,分析胡适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再基于他这种逻辑结构指出胡适思想中的某种“政治理想主义”,文章重点分析自由主义的内涵并对此做出简要的评论。

一、胡适自由主义的内在逻辑在胡适卷帙浩繁的书稿中,他详细论述自由主义的学术著作其实并不是很多,在这一点上胡适并不像西方的一些自由主义理论家那样出版过大部头的自由主义理论专著,他关于自由主义的论述更常见于演讲、散文和政治时评甚至是诗歌中,这或许与他推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学术志趣有关。

但我们仍然有理由把胡适归为自由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这不仅现在看是如此,在当时也同样是这样。

这是因为在胡适的整个思想中,他对自由的思考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自由始终是他的出发点和目标。

不论是在他的教育思想、社会理论中,还是在他的政治主张中,自由主义始终是他坚持的立场和评判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标准。

近现代自由主义

近现代自由主义

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演变的认识及评价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

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

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

一、近现代自由主义的传播与发展(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19世纪末期,中国近代改良派所主张的变法维新思想是出现在封建社会上层的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时代思潮,它反映和代表着正开始形成的社会新兴势力即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思想主张。

中国改良派自由主义思想家大都是封建官吏,直接与封建统治体系和官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思想的根本原则就是在不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用和缓渐进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腐朽落后的面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和侵略。

1、康有为开启了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先声康有为是这一时期改良派的核心人物。

他在政治方面提出开国会,改立宪,定法律制度,地方设民政分局,允许人民上书谈论政事,反对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等思想主张。

他特别看重通过制定资本主义法律来改革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康有为从历史进化到婚姻自主,从立宪民主到个人自由,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变法维新主张,来为其改良派的现实政治活动服务。

他对尊卑贵贱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尖锐批判,对使人不得自由的君主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充分肯定,开启了西方近代自由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先声。

2、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严复首次较为全面地将英国传统的经验论自由主义介绍到中国,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国输入自由主义的第一人。

1903年,严复的译作《群己权界论》出版,他在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翻译介绍的同时,还结合了中国现实对其进行了改造、发挥、损益,从而形成了严复本人的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谈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浅谈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不认得个人 的利害” 。胡适关 于健全 的 仅是技术现代化 , 从胡适先生的早年 留学美 国的经历来 理 , 一个 国家 能否实 现现代 个 人 主 义 的 论述 , 集 中到 一 点 , 就是强调个 说, 当时西方 自由主义已经悄然生起 , 西方 化, 关键 的一 点就 在于能 否实现人 的现 代 人 的主 体 性 和 自主 性 。 化、 能 否 实 现 人 的解 放 。从 根 本 上 说 , 社 会 学术界的观点是 : 自由主 义是 由现代 性带 第二 , 重 视 个 性 与 自由 的 关 系 。胡 适 现代 化 的最 终 目 的 还 是 为 了 人 , 为 了进 一 来的一 系 列 论 述 , 其 思 想 源 头 可 追 溯 至 认为 , “ 发展人 的个性 , 须 有两个 条件 。第 步满 足人 的物 质文化需 要 , 离开 了这个 目 1 6 —1 7世纪 的宗教 改 革 。不 过作 为一 种 须使个 人有 自由意 志; 第 二、 须 使个 人 的 , 自觉 理 论 , 在 1 8世 纪 末 1 9世 纪 初 自 由 主 社 会 发 展 就 失 去 了起 码 的意 义 。
感悟 到 它 的 当代 意 义 。
关键词 : 胡适 ; 自由主 义 ; 思想; 当代 中 国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2 3 . 1 6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C N4 3 一l O 2 7 / F( 2 0 1 3 ) 0 2 —1 6 2

第一 , 提倡“ 健全 的个 人主 义” 。胡 适 点 。人的 自由的真 正实现 , 其实 就是人 的 所 谓 的健 全 的 个 人 主 义 , 要 表 达 的思 想 正 解放 。人的解放包 括两个 方面 的内容 : 一
那个社会所缺 少的 东西, 自由对于每 个人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思想”股市上,陈寅恪、吴宓、顾准和胡适这些人物在自由主义的“题材”下被炒爆了,他们被戏剧化和轶事化。

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已经成为了流行一时、人云亦云的门面话,这边厢思想家们纷纷出来论证自己第一个发现了顾准或者陈寅恪,正如那边厢文学界的“后主们”为“后新时期”的发明权而挥老拳。

然而,谁又真的去读他们的书,谁又真的在乎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他们思想的脉络和语境(context)呢?这些在现代思想和文化史上似乎怎么也走不到一块的歧路一样的人物在死后是怎样被接轨到自由主义的通往天堂的大路上(因为据一位新权威主义的发言人说,所有自由的大路都是通往天堂)就更是我等所不能理解的机密了。

正如唐德刚所说的,“以前的娱乐场中有句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就‘看胡适’(HuShihwatching)这宗娱乐项目来说,它和‘看梅兰芳’实在是大同小异”。

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位路标性的人物。

现代—modern,用30年代上海的俗话说,就是“摩登”。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论‘摩登’则天下之摩登莫摩登于‘我的朋友胡适之’者矣!”然而,同时代张天翼小说《从空虚到充实》(《荆野先生》)里的人物则以为,modern应该译作“矛盾”。

信然!胡的“知己”(我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中胡为蒋效死这个意思)蒋介石称颂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正好说明了他人格上的modern(矛盾)。

20世纪90年代在西亚有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在中国则有原教旨的自由主义。

在这原教旨主义的自由主义谱系里,通常被中国的自由主义奉为祖宗的胡适也是旁逸斜出,而非正宗了,因此只能重新从哈耶克出发,接上亚当·斯密的秘宗香火。

我偶然翻阅《鲁迅全集》,有一篇厨川百村的《说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与当今原教旨主义的诠释略有不同。

然而,一则译者是鲁迅,二则作者非英美人,因此他“与其完成自由主义的哲学,倒不如编纂自由主义的历史,要有效得多”的观点,我知道是作不得数的。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谱系探究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谱系探究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谱系探究武民强,孙增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自由主义肇始于西方,清朝末年随着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一起,也进入到了中国。

自由主义由严复、梁启超传入中国,历经几十年发展,最终在殷海光手里集大成。

通过以人物为线索,厘清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脉络,分析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最终给予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准确历史定位。

关键词:自由主义;严复;胡适;殷海光中图分类号:K3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2)10-0136-04收稿日期:2012-08-20作者简介:武民强(1980-),河南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孙增德(1982-),山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历史纵横】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2年10月(第10期,总第186期)Oct.,2012(No.10,General No.186)近代中国,欧风美雨弛而东,自由主义思潮随着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一起,也进入到了中国。

自由主义曾经在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终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成熟和中国的特殊国情,自由主义在中国渐渐失去了影响力。

一、自由主义的含义及由来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制定了第一套根基于自由政府概念上的宪法,尤其规定了政府应该在人民的支持下进行管理。

在法国大革命中较温和的资产阶级者也试图建立一个根基于自由概念上的政府。

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1776)一书中则阐述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自由主义的“Liberales ”最早出现在1812年的西班牙,当时西班牙自由党用这个词来标榜他们促进立宪政府的决心。

1816年英国的托利党人则首先用带有蔑视的口吻使用“自由主义”一词来贬低对手。

1822年,英国文学家和诗人拜伦和雪莱等创办了名为《自由主义》的杂志,但影响甚微。

直到19世纪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才被广泛应用。

虽然“自由主义”一词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到19世纪将近中叶才被广泛接纳,但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人类思想和理论,则有更长的历史。

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

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

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作者:沈红梅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16期摘要:19世纪末,严复把自由的概念引入中国,他认为自由是使人的德智体三者结合,是国家富强的手段。

受严复自由思想的启蒙及在欧洲留学期间受以德国为主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熏陶,蔡元培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开拓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的道路,他成为这一派教育思想的最具代表性人物。

关键词:严复蔡元培近代高等教育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1.理论依据自由是古老的,但自由主义却是西方近代的产物。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英国思想家柏林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做法已成为讨论自由理念的经典性分析框架。

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限于……”,它所针对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限度内,某一个主体,可以或应当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①所以,消极自由所确定的是个人拥有不受他人控制的范围。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只有消极自由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自由,因为消极自由意味着受保障的私人领域的存在,意味着个人自由与政府权力的划分,就是要在“公域”与“私域”之间划出一条界限,在私域内,个体行为不受干涉。

积极自由是“可以自由地去从事……”,由于其绝对性而只能存在于人的精神领域,不可能进入实践领域。

伴随着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也输入中国,只是在具体观点上还是表现形态上都发生了延伸和变异。

鉴于教育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学生、教师和学校层次不同的主体,教育管理中就要处理好几种基本矛盾: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间的矛盾;对老师的管理与老师权利的维护间的矛盾;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机构的管理与教育机构争取“免于受限”的自由权利间的矛盾。

2.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想的先声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最系统而深刻地鼓吹自由思想的启蒙思想家。

1985年他陆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著名政论文,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等主张。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摘要:自由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以后,虽然曾经一度高涨,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客观上近代中国没有自由主义发展的稳定政治环境,没有现实的经济、阶级和社会基础;主观上自由主义自身缺乏系统的理论思考和传统文化的支撑。

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自由主义未能在近代中国发展起来,最终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自由主义失败原因19世纪末,严复将自由主义传播到中国开始,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存在了五十年左右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结束。

在这期间,纵然有早期启蒙者倡导自由主义思潮,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进行了政治实践,但是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近代中国不具备政治、经济、阶级和社会等现实条件的因素,又有主观上自由主义者理论建构和传统融合的不足,主客观原因交织在一起致使自由主义没有在近代中国存在更久。

一、近代中国不具备自由主义发展的稳定客观条件纵观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自由主义的发展是需要稳定的客观社会环境沃土的,只有在健康有序的社会大环境下,才能将自由主义通过渐进式改革得以实现。

然而,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确是一波三折。

(一)不稳定的政治环境近代中国第三代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殷海光说:“近五十年来一波接着一波的大动乱,来不及培养出自由的花果。

日本军人疯狂武力侵略中国,使得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住境受到了黄河泛滥似的灾害,遑论自由?”自严复从西方带来自由主义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中。

从众所周知的《马关条约》开始,帝国主义加剧了侵略的速度和划分势力范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再到辛亥革命之后的军阀混战局面,之后又经历北伐、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这样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政治时局下,自由主义的渐进式改革难以保障顺利实现,以个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也不得不服从于建立独立统一国家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注定难以存活下去。

近代思想史上的主义崇拜:严复与胡适的思考及其启示

近代思想史上的主义崇拜:严复与胡适的思考及其启示

近代思想史上的主义崇拜:严复与胡适的思考及其启示作者:萧功秦来源:儒家中国/detail.asp?nid=1398作者简介:萧功秦,男,西历一九四六年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湖南衡阳。

一九六五年高中毕业,一九七八年通过自学考取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九八一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

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有《中国的大转型》、《儒家文化的困境》、《历史拒绝浪漫:新保守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内容提要:严复经验主义的政治观的思想贡献在于,他比同时代人更早地认识到那种以抽象的理念与主义为社会蓝图与口号的、力求整体性地解决社会变革问题的主义,将会导致对现存秩序的人为的摧毁与破坏,并带来事与愿违的历史后果。

他还认识到,只有在尊重现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前提下,渐进地求得新机制在旧机体内的生长,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与现代化。

早在本世纪初,当他的同时代人还对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就从学理上,把握了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的实质,并对唯理主义的社会政治观的僭妄性进行了相当具有说服力的批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严复可以说是中国政治现实主义思想家中的先行者。

..严复思想的悲剧性在于,他生活在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秩序正在走向解体的时代。

严复对唯理主义的政治解决方式的危险性作出"超前"的警告,这在当时是远不能为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所能理解的,又由于严复的文章风格过于艰深,这就使严复的相关思想在当时和以后的影响,都远不如胡适的同类文章。

于是,学理根坻较为肤浅的胡适,却以他那通俗易懂的杂感式的文字风光一时。

而严复更为深刻厚实的分析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研究与发掘严复在这一方面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政治思潮史中的抽象化"“主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义崇拜"..自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政治心态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崇尚某种抽象的中心象征符号,并以这种符号与理念作为一劳永逸地、整体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处方。

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读西方学者关于严复、胡适的两本传记

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读西方学者关于严复、胡适的两本传记

作者: 周文彬
作者机构: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57-61页
主题词: 自由主义;中国;严复;胡适;民主革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摘要: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

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

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

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2013-10-21 09:06 来源:日报X大华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种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舶来品,也曾在中国社会传播、流行,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但是由于它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从根本上指导解决中国问题而最终未能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自由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舶来品,自传入中国起,大致经历过三个开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传入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严复和梁启超。

严复被称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之父,正是通过他的翻译和介绍,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才真正传入中国。

早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和?救亡决论?等文中,就宣传介绍过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其根源就在于“人人得以自由,国国得以自由〞,“以自由为体,以XX为用〞。

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先后翻译和出版了?原富?、?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等西方名著。

这些名著中,严复译介了西方的自由经济思想、XX与法制思想,传播了逻辑知识,宣传了科学思维。

尤其是?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一书,直译为?论自由?,它是自由主义的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后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梁启超的?新民说?,主X个性解放,反对奴隶思想,提倡“我之自由〞,“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我有心思,我理我穷,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其于古人也,吾时而师之,时而友之,时而敌之,无容心焉,以公理为衡而已。

〞〔?新民说·论自由?〕被人称为是“第三等级的人权宣言书〞。

第二个时期是五四时期。

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开场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活泼于中国的思想文化舞台上,并借助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领域向教育、新闻、文学、艺术、学术、政治等各个领域拓展。

比方,在教育方面,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X教授治校,推广“启发式〞、“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在学术研究方面,主X学术独立,要求思想自由,反对政治干预学术;在文学艺术方面,揭露和鞭挞封建专制主义与愚昧主义〔如“启蒙主题文学〞〕,主X大胆地表现和X扬个性;在新闻出版方面,主X新闻出版自由,反对稿件送审和报刊书籍检查制度;在政治方面,发表?争自由的宣言?,发起人权运动;等等。

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思潮

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思潮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44特邀主持人:俞政俞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

197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先后从事晚清清流党研究、中法战争史研究、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等。

1984年与导师王(解放后第一部 严复传 的作者,又是 严复集 的主编,联名出版 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 严复 ,1991年以来专门从事严复研究。

迄今已发表史学论文近70篇,其它文章近40篇。

其中,关于严复的论文有28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有10篇。

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编书籍五种。

四次获得苏州市政府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获得江苏省教委颁发的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获得江苏省历史学会颁发的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代表作为 何如璋传 (1991年)、 严复著译研究 (2003年)。

专题研讨: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思潮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主持人的话2004年1月8日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150周年诞辰,本刊在此发表一组论文,评述他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作为对先贤的诚挚纪念。

近代中国是社会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十分激烈。

作为一位大思想家,严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黄顺力先生把严复放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长过程中去考察。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

这一见解敏锐地抓住了事情的本质,突出了严复在思潮转型过程中的重大推进作用。

问题在于,当严复引进西学之时,社会上流行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文化观。

这种观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接纳西学,却把西学看作中学的辅助,如不予以纠正,西学就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王岗峰先生实事求是地指出,尽管在严复之前已经有人对中体西用!论产生了怀疑,但是批判得最深刻、最彻底而且最有说服力的,却是西学第一人!严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慧峰俞祖华新华文摘2011年第4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始由严复等人开启、中经胡适等人拓展的自由主义思潮,以自身的独特话语表达着寻求国家富强与追求现代性的诉求,虽始终未能成为引领中国社会走向的主导性思想,但它却以鲜明的思想个性与顽强的生命张力在现代中国思想图谱中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并以不同方式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严复、胡适与殷海光分别是近代自由主义思潮中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自由主义者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之间思想的传承与调适标示着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而又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思想历程。

这里以严复、胡适为代表,分析从第一代到第二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由思想的演进格局。

一、个体与群体:对西学与传统不尽一致的沟通二、严复与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均主要来源于西方,但也均从传统文化的基线出发对自由主义与本土资源进行了沟通。

西方文化是多元的,西方自由主义有着不同的传统,有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不同发展脉络。

严复所引介的主要是洛克、斯密等人的古典自由主义,而胡适的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多半是来自新自由主义者、他的老师杜威。

由于严、胡两氏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别,他们据以解读西方现代性的视角包括进入其视野的自由主义知识背景不尽一致,因而两氏对A由主义的移植与解读有着明显的个性风格与阶段性特征。

西方文化重个体.中国文化重群体,这是包括严复、胡适在内的多位先哲均认可的中西比较框架。

大致来讲,严复较多关注了“个体与群”这对矛盾中的群体一端,胡适则比较倾向、认同西方文化的个体本位传统。

也就是说,至少从“个体与群”这一角度,相对于前辈严复、梁启超等人,胡适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更具有西方色彩。

严复对传统文化有过激烈批判的言辞,但他对重视群体、伦理本位、社稷为先的文化传统还是认同的,并据以对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体本位作出某种程度的调适。

他把密尔的《论自由》翻译成《群己权界论》,强调“必明乎己与群之权界,而后自繇之说乃可用耳”,“人得自繇,而必以他人之自繇为界”,凸显了个体自由不得侵犯他人自由与群体自由的意蕴。

他将“自由”作了“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的区分,并认为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国群自由”急于“小己自由”。

他说:“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可见,传统文化的群体意识深深制约着他对自由的理解。

他提倡个体自由,其着眼点是在国群自由,是在国家富强。

他对个体自由的倡导是与其对国家富强的关注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他相信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本源,因而也是中国实现富强的根本途径,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作为达到富强的手段而受到推崇。

他指出:“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

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

”他希望向西方异质文化借取个体自由这一能够增强个性活力、发挥每个民族成员的内在潜力,从而实现国家富强的刺激因素。

群体优先、伦理本位、社稷为重,这种本土意识是严复引介与传播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前提。

相对于严复以群体意识折衷个体本位的颇具东方化色彩并倚重国群自由的解读,胡适强调得更多的是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因此更忠实、更接近于西方原版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

胡适大力宣扬“为我主义”、“健全的个人主义”、“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

1918年,胡适发表《易b生主义》—文,他借着阐述易卜生主义,向青年一代呼唤个体本位、个性解放,他引述易卜生主张充分发展个性的话语:“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

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

”胡适称这种“救出自己”的“为我主义”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

谈到个体自由的价值,严复所突出的是自由对于国家富强的意义,而胡适则强调了自由对于个性发展与人格尊严的重要性,指出没有个体自由就没有社会国家的健全。

胡适也借本土资源诠释自由主义,但显然其重心是在“个体与群”的个体一端,也就是从本土资源中选择比较偏重于个体自由的因素,如他指出:“孟轲说‘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易卜生所说‘救出自己’的意思。

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

这就与严复以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群体意识调适、修正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有着鲜明的区别。

严复、胡适同为近代中国倡导自由主义思潮的先驱,同时他们作为自由主义者也都有着深厚、强烈的对于国家富强与民族前途的关怀。

但他们对个体自由与国群自由、个体本位与国家富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思考。

胡适曾大声疾呼:“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这里胡适不以为然并加以针锋相对的“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的说法,恰恰是严复、梁启超等人以不同形式加以表述过的。

严复曾经表示:“自不佞言,今之所急者,非自由也,而在人人减损自由,而以利国善群为职志。

”在严复的心目中,民族和国家是第一位的,提倡个体自由是因其为实现民族救亡、国家富强的有效途径,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则要牺牲个体自由去服从国家和民族,他还强调了个体自由与国家社会冲突的危险。

胡适则强调了个体自由与国家自由的一致性,凸显了个体自由的独立性、本位性,但偏向于提倡个人奋斗,因而与主流自由主义的个体本位仍有一定距离。

胡适反对将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对立起来,他不仅不赞成为国家自由牺牲个人自由的说法,而且强调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前途。

这样一来,从严复到胡适,在“个体与群”的问题上,从着重于国家富强到重视发展个性,从强调个人自由是国家富强的工具到坚持个人自由是国家自由的前提,从要求牺牲个体自由换取国群自由到呼唤从争取个体自由入手争取国家自由,着重点发生了从国群到个体的位移。

二、民主宪政:“不可期之以骤”与“幼稚园的政治”严复、胡适都向往、推崇自由与民主,期望中国最终走向民主宪政之路并由此给国家带来统_、稳定与富强。

他们对中国实现自由与民主的艰巨性、长期性也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渐进主义,反对急进而骤变的革命,赞同渐进而温和的改革。

他们都以进化论作为主张社会渐进变革的依据。

严复指出:人类社会“其演进也,有迟速之异,而无超跃之时。

故公例曰:万化有渐而无顿”。

胡适以严复引介的进化史观言渐变:“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大教训:就是教我们明了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的演变,或是人为的选择,都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

”严复对变法的必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但他又主张要充分考虑制约变革的各种因素如国民程度、世俗人心、内外压力等。

他一再强调应循乎自然实行渐进变革而避免骤变暴变,指出“变法当以徐而不可骤”,坚信“国家法制之变也,必以渐而无顿”,应该循序渐进,任天演自然,“不宜以人力强为变迁”,认为如操之过急、急躁冒进则会贻害无穷。

他认为变法不是要全部抛弃现有的东西,不是要“尽去吾国之旧,以谋西人之新”。

他一直坚持政治进程应兼顾革新与稳定双重目标,主张要避免因变革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他指出:“改革之倾,破坏非难也,号召新力亦非难,难在乎平亭古法旧俗,知何者当革,不革则进步难图;又知何者当因,不因则由变得乱。

”胡适也对温和渐进的改革情有独钟,明确表示自由主义应该有“和平改革”的含义。

1919年,他在所写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里说:“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20世纪40年代末,他在《自由主义》的讲演中将“和平的渐进的改革”与自由、民主、容忍并称为自由主义的四个意义。

他说:“有许多没有忍耐心的年轻人也许听了不满意,他们要‘彻底改革’,不要那一点一滴的立法,他们要暴力革命,不要和平演进。

我要很诚恳的指出,近代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很清楚地指示我们,凡主张彻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没有一个不走上绝对专制的路,这是很自然的,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权可以铲除一切反对党,消灭一切阻力,也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治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用最残酷的方法做到他们认为根本改革的目的。

他们不承认他们的见解会有错误,他们也不能承认反对的人也会有值得考虑的理由,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异己,也绝对不能容许自由的思想与言论。

所以我很坦白地说,自由主义为了尊重自由与容忍,当然反对暴力革命,与暴力革命必然引起来的暴力专制政治。

”严、胡两氏都主张渐进的自由主义,但他们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两位先驱者对关于自由、民主与宪政的问题的思考还是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区别。

严、胡两氏对自由与民主关系的认识就不尽一致。

严复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归结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在其看来,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西方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核心;与民主相比较,自由更具有基础性、本位性,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只是自由的外在表现形式,自由才是民主政治的内在实质。

胡适很重视自由,同时也推崇民主政治对于保障个体自由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西方的自由主义者“觉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必须操在多数人民的手里”,才“贡献”、“创制”和“发明”了代议制、宪法、无记名投票等民主手段。

胡适对民主、自由有过这样的解释:“基本权利是自由,多数人的统治是民主,而多数人的政权能够尊重少数人的基本权利才是自由主义的精髓。

”他的老师杜威曾说过:英国重自由,法国重平等,美国则自由与民主并重。

分别留学于英国与美国的严、胡两氏大体也有重自由与自由民主并重之别。

从严复强调自由为体、自由为先、自由为本,到胡适以自由与民主并重甚至更彰显民主,到五四一代凸显“民主”而相对遮蔽自由,这既反映了社会的演变,也是先驱者对政治进程的不同思考所致。

如何确立自由秩序?如何实现民主宪政?均坚持政治渐进主义的严、胡两氏仍然有着不同的考量。

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与一种全新的治理制度,严复对A由与民主是很推崇的。

他说:“民主者,治制之极盛也。

使五洲而有郅治之一日,其民主乎。

”但他反对将民主宪政作为即时目标,反对遽行民主,主张先通过国民自由思想的启蒙与自治能力的培养使民力民智民德达到必要程度再在将来迈向民主宪政,而在此之前还要以君主立宪作为过渡。

在《辟韩》一文中,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然而,他话锋一转,接着表示:“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

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

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他认为民主政治意味着民众完全的自治,“乃治制之极盛”,“虽然,其制有至难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