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李斯(秦朝丞相)
修驰道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 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 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 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李斯 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 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 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 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秦朝丞相)
秦朝丞相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05 个人作品
目录
02 主要成就 04 轶事典故 06 争议
目录
07 墓地和故居
09 后世纪念
08 史书记载 010 影视形象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法家。
)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 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 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 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 书,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 秦二世二年(前,不久,与项羽、刘邦战于雍丘,大败, 被义军斩于雍丘。
李斯个人概况
中文名:李斯
别名:李通古
国籍:秦国
民族:华夏族(汉族)
出生地:今河南驻马店上蔡西南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80年(壬子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08年
信仰:法家思想
个人背景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
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和相关制度、创立小篆,书法和散文成就突出
代表作品:《谏逐客书》、《会稽刻石》、《琅琊刻石》等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和被赵高所逼把胡亥推上了皇位,后被赵高所害。
《会稽刻石》。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李斯年幼,家贫如洗,常以草为席,以土为灶。
然其志向远大,夙兴夜寐,勤学苦读。
尝游学于齐国,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荀子见李斯聪慧过人,遂授以帝王之策。
及长,李斯游历四方,广结豪杰。
时秦昭王在位,李斯闻其贤明,遂赴秦求职。
昭王见李斯才智过人,拜为客卿。
李斯感激涕零,誓死效忠,遂辅佐昭王,推行法治,使秦国国力大增。
昭王崩,始皇继位。
李斯因功被封为丞相,辅佐始皇,制定秦律,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使秦国更加强大。
始皇欲并吞天下,李斯献策,主张远交近攻,遂使秦国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李斯辅佐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定法制,使天下大治。
然始皇暴政,民不聊生。
李斯劝谏无果,遂与赵高、李斯合谋,废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帝。
胡亥即位,赵高专权,李斯因直言进谏,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
李斯临刑之际,犹念国事,乃作《谏逐客书》一篇,以抒胸臆。
书中云:“臣闻明主不因一己之私,而废天下之公。
今陛下逐客,非所以示天下也。
臣恐天下从此轻秦,而重六国矣。
”李斯临终之际,叹曰:“吾本布衣,起于草莽,终为秦相,辅佐明君,何其幸哉!然吾忠心耿耿,反遭奸臣陷害,命丧黄泉,此乃天意也。
”李斯一生,历经风雨,忠心耿耿,辅佐两代君主,使秦国强盛一时。
然其身死之后,秦朝亦因暴政而亡。
后人评曰:“李斯才智过人,辅佐始皇,功勋卓著。
然其身死之后,秦朝亦因暴政而亡。
可谓功过参半,亦是一代英豪。
”李斯虽死,其事迹流传千古,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其《谏逐客书》一文,更成为后世传颂千古的佳作。
李斯之才智、忠诚、坚毅,皆为人所称道。
然亦有人批评其过于迎合君主,缺乏独立人格。
无论如何,李斯均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其生平事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李斯和韩非
李斯和韩非李斯和韩非,这对中国历史上的两位重要思想家,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法家学派,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公务员)原名李举,字稚有,是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中担任过秦国的宰相,并且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成为了秦朝的宰相。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法家学说的人,他的思想被称为“李斯之法”。
李斯的法家学说认为,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建立稳定的法制。
他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应该成为统治的基础,倡导用法律约束人民的行为,实行严苛的刑罚和奖励机制。
他提出了“三贼论”和“三章法”等重要法律思想,并且强调,法律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分贵贱,实行一视同仁的原则。
在经济方面,李斯主张实行农业发展,提倡高额税收,加强财政控制,并引入行政管理体系,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
他们的思想为秦国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韩非(公务员)原名韩非子,字少文,也生活在战国末期。
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李斯齐名,被誉为战国法家的两大泰斗。
韩非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民的行为。
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合法性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提出了“法治”的理念,并且强调了权威和约束力。
与李斯不同的是,韩非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教育,他提出了“以法劝善”的思想,主张通过法律的力量来引导人民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调节社会秩序。
他还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并且倡导国王应该掌握真实权力,同时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确保治理的质量。
李斯和韩非的思想都奠定了法家学说的基础,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在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之后的历史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然而,李斯和韩非的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他们的思想过于强调法律的严苛性和约束力,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于李斯的故事
关于李斯的故事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李斯的故事,欢迎阅读。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
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
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
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
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
家争鸣”。
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
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
秦王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
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1。
秦朝丞相李斯是谁
秦朝丞相李斯是谁李斯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为秦的统一以及统一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有秦朝丞相李斯资料,欢迎参阅。
秦朝丞相李斯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0年,字同古,他是战国末期的出国人,年轻的时候做过郡里的小官,后来拜著名的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业有成有就去了秦国。
他劝说亲王嬴政想要成就大的功业就必须灭掉六国,嬴政让他担任了长史,之后他建议秦王派人带着重金去各国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
之后在公元前237年,秦王驱逐六国的士子,李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蚊子阻止嬴政这一行为,结果被采纳了,这篇文章就是《谏逐客书》,后来他又担任了秦国的廷尉。
可以说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秦国统一后,他被任命为第一任丞相,他制定一系列严苛的刑法,还帮助秦王嬴政制定相关礼仪,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设立郡县制,加强和秦始皇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死后,他和赵高合谋害死公子扶苏,把少子胡亥推上帝位,也就是秦二世。
最后他被赵高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被腰斩而死,族人也跟着遭殃了。
李斯不但在政治上有突出贡献,是秦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他还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作品一直流传至今,这些作品文学功底深厚,叙事和说理手法精炼准确,被后人称赞应模仿。
此外他还是当时的书法家,创造了小篆字体。
造型优美,线条明快,并被汉朝延用。
李斯书法成绩从古至今人们可能都不会忘记秦朝丞相李斯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为秦的统一以及统一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人们可能会忽视的一点是,他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文学功底深厚,叙事和说理紧密结合。
书法方面更是成就斐然,可以算是先秦到秦汉时期书法第一人,在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李斯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吧。
秦统一之前,六国是各有各的文字的,彼此之间互不相通,人们也是很难认识别国文字。
于是在秦统一之后,李斯删繁就简,创造出了一套简单好认,字体优美的文字,叫做小篆也叫秦篆,之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人物 李斯
名言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宽容、和谐)
我的看法
欲望就是这样的东西:你越得到它就越感到不足,你越失去它就越感到知足。李斯这一生,可谓是被自己的欲望給吞噬了。在政治权利富贵中的那种奢靡的置而伤害许许多多的人。一个人,如果要靠着算计着伤害他人过日子,那他必是无能力站在这个位置,最终也会被人算计伤害。李斯原本就是个悲剧的人物,他的法家精神最终被欲望吞没,而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是造就他功过各半的人生的一个推力。到底是“老鼠哲学”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应用作文类型(词条)
欲望、才华、人生、目标、能力、野心、故事、人生观价值观、结果和过程、宽容(李斯的名言)、猎人、社会时代、害人终害己、历史兴亡与个人命运、把握、容忍谦让
人物
李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人物生平介绍及个人功绩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四族。
秦朝著名宰相李斯
秦朝著名宰相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0 年-公元前208 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为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 年)李斯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 年),李斯任廷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升任丞相。
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
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
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
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
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
胡亥即位后,赵高为郎中令,法令严酷,宗室公子将闾兄弟、公子12 人、公主10 人都被处死、连坐族诛无数。
公子高想出奔,又怕逃亡后,赵高将他一族全部处死。
于是牺牲自己,请命为始皇殉葬,埋葬在骊山之麓,二世皇帝和赵高非常高兴,赐十万钱厚葬。
【文学常识】李斯简介
李斯书法
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 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不仅为李斯所撰, 且为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 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 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 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 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பைடு நூலகம்。
李斯书法
李斯书法
秦泰山刻石
•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 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 •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 斯篆书。 •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 存10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 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
评价李斯
李斯不仅能理政、精书法,也善文章, 鲁迅称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 不见人犬之忧。
• 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
在所自处耳!”
—李斯的人生观
• 贵贱穷通,“在所自处”
李斯生平
二、师荀子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 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 今万乘方争时, 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 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 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李斯生平
四、从长史到客卿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 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李斯生平
五、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二世二年(208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 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的经典小故事
李斯的经典小故事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李斯的故事,希望你喜欢!辅佐赢政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
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
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秦王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
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
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
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
”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
李斯是怎么死的
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不但是个有名的政治家而且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是秦国顶尖的文学家,此外他的书法更是闻名天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斯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斯是怎么死的当时秦始皇知道自己长生不死的梦想破灭即将归天,就下诏让长公子扶苏回咸阳,但诏令还没有发出去,他就死了。
此时赵高找到李斯,向他说明了扶苏如果继位,他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不如立公子胡亥为帝。
因为当时秦始皇的玉玺是由李斯掌管的,所以他们发布矫诏,害死了公子扶苏以及大蒙恬,让胡亥继位做了二世皇帝。
胡亥当上皇帝以后昏庸而且残暴,连续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杀死了自己二十多个兄弟和十几个姐妹,对于朝中掌握大权的大臣也是一个不放过,时间秦国上下人心惶惶。
赵高接着又怂恿秦二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等宫殿,死于徭役的人民不计其数,天下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此时的李斯虽然明白自己曾经的做法是错的,但也是无可奈何。
后来赵高又诬陷李斯和他的儿子密谋造反,李斯锒铛入狱,在严刑拷打之下被迫承认造反。
最后李斯死于他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脸上被刺字,割掉了鼻子,砍了双脚;最后在咸阳被腰斩了。
他的家人亲戚也被连坐,被杀了三族。
用自食其果这个成语形容李斯的死再也合适不过了,尝到了自己制定的严苛刑法;秦王朝第一任丞相李斯也就这样冤枉悲惨了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斯是什么人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0年,字同古,他是战国末期的出国人,年轻的时候做过郡里的小官,后来拜著名的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业有成有就去了秦国。
他劝说亲王嬴政想要成就大的功业就必须灭掉六国,嬴政让他担任了长史,之后他建议秦王派人带着重金去各国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
之后在公元前237年,秦王驱逐六国的士子,李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蚊子阻止嬴政这一行为,结果被采纳了,这篇文章就是《谏逐客书》,后来他又担任了秦国的廷尉。
可以说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秦国统一后,他被任命为第一任丞相,他制定一系列严苛的刑法,还帮助秦王嬴政制定相关礼仪,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设立郡县制,加强和秦始皇的中央集权。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李斯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文学家,他的故事和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1. 李斯与同僚争功相传,李斯在秦朝担任宰相时,与同僚王翦一起谋划攻打六国。
在战争中,王翦取得了胜利,而李斯则因为没有得到更多的赞誉和功封而倍感失落。
2. 李斯智救秦始皇李斯还是秦朝的文学家,他曾经写下《吕氏春秋》这本书,被秦始皇所赞赏,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威胁。
秦始皇听说李斯的才华后,想要将他任命为宰相,但李斯担心这样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3. 李斯谏逐客在秦朝时期,因为统治的需要,许多有才华的人都被排挤出朝廷,而李斯也就是其中之一。
李斯曾经向秦始皇建议,将那些被逐出朝廷的人放回原地,让他们继续为国家效力,但秦始皇并不听从他的建议。
4. 李斯与韩非子的故事李斯与韩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韩非子是李斯的学生,李斯曾在秦国担任宰相时向秦始皇推荐韩非子,但最终秦始皇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韩非子在秦国的影响力很大,他的思想和理论对秦国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李斯与鸟书相传,李斯在秦朝的时候,曾经得到了一本鸟书。
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天文和地理的,但李斯并不相信这本书的真实可靠性。
他认为这本书是某些人为了宣传自己的妖言惑众而编造出来的。
6. 李斯与焚书坑儒在秦朝时期,因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许多儒家思想和经典被烧毁,而李斯认为这些书籍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他向秦始皇建议,应该保留这些书籍,以便国家能够更好地治理。
但秦始皇并不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了焚书坑儒的事件。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和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了李斯的才华和智慧。
关于吕氏春秋李斯的文学常识
关于吕氏春秋李斯的文学常识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逝世,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
李斯是秦国的丞相,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可见.李斯是非常有才华的,而且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和巩固秦朝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李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谓一代名相。
然而李斯在秦始皇死后却晚节不保,屈服于赵高和胡亥的淫威,最终落了个腰斩而死的下场。
李斯,出身于下层,年轻时做过管理文书的小官。
李斯进取心强,政治上也很有抱负。
有一次,他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粪便,又时常受到人和狗的惊扰。
而谷仓里的老鼠,吃的是粮食,住的是宽敞的库房,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恫吓。
“仓鼠”和“厕鼠”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使李斯联想到,人的尊卑贵贱也完全是由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于是他就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以后,李斯审时度势,认为当时除秦国外其余六国都软弱无能,无法满足他建功立业、成为人上人的欲望.准备去投奔西方的秦国。
临行时他对荀子说的一番话颇有意思。
他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可放过’。
如今天下纷争,正是我们这样的人建功立业的时候。
现在秦王想吞并天下,称帝而治,这正是平民百姓和象我这样的人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身处卑贱的地位却不谋划博取功名,这就象鸟儿和鹿对肉食不感兴趣一样不可理喻!人是一定要力争出头的,所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卑贱,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潦倒。
长时间过穷困贫贱的生活,不慕红尘,耻于言利,自甘平淡无为,这不是知识分子的愿望。
所以我准备到西方去游说秦王。
”由此可见,李斯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
李斯到秦国以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继位。
李斯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后来又被任命为郎。
郎是国王的侍卫。
李斯利用职务之便,给秦王赢政上了《论统一书》。
在书里,李斯回顾了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深刻地指出,各诸侯国被迫服从秦国,就象秦国的郡县服从中央一样,凭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这是“万世之一时”的良机。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李斯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
他的故事和典故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割席分坐:李斯年轻时结识了一个叫做席豫的朋友,两人关系很好。
但是,后来李斯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席豫却因为没有跟随李斯而受到了冷落。
于是,席豫便和李斯割席分坐,表示不再与李斯交往。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的交友原则,即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不能因为地位和权势的变化而疏远。
2. 鲍鱼之肆:李斯曾经在一个鲍鱼店工作过,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环境太差,不适合自己读书学习。
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鲍鱼店,继续追求自己的政治梦想。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对于学习和改变的坚持,也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不起眼的地方和工作。
3.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政策,其中包括焚书坑儒。
在这场运动中,大量的书籍被烧毁,知识分子也被迫害。
李斯作为秦始皇的丞相,强烈反对焚书坑儒的做法,他认为知识是宝贵的财富,应该保护和支持。
4. 指鹿为马:有一天,秦始皇在朝廷上拿出了一只鹿,问众人这是不是一匹好马。
李斯和其他官员都分不清鹿和马的区别,只好随声附和。
但是,秦始皇却坚定地认为这只鹿是一匹好马,并因此得到了李斯的支持。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对于权力和权威的敬畏,也暗示了李斯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思想和贡献
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典故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断改变自己,尊重知识和权威,以及在权力和权威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中国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故事。
以下是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李斯与秦始皇李斯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的《谏逐客书》,这封信是他在秦始皇准备亲征匈奴时写给他的,内容极为直接而坦率,他谏言秦始皇不要追求长生不老,而应该顾及国家的安危,建立稳定的政权。
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秦始皇还是感激地保存了这封信,证明这位政治家的胆识和才华。
二、李斯与司马错李斯和司马错是秦朝时期著名的一对政治对手。
李斯秉持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厉和统治权威的绝对,而司马错则主张以德治国。
他们之间的争论相当激烈,最终李斯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权谋在秦朝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法家与儒家的政治斗争,也展现了李斯的智慧和胆识。
三、李斯的墨家兼容政策李斯在秦朝时,采取了一种兼容政策,特别是对待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学派,提倡爱、兼爱、无害等思想,与法家的强权统治有所不同。
李斯尊重墨家的著作,保护他们的学说,与他们展开了对话和辩论,取长补短,形成了数十年的辩论传统。
这种兼容政策体现了李斯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宽容和求同存异的智慧。
他的这一举动也为秦朝政权的稳定和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
四、李斯的杂学传世李斯除了其法家思想外,他还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非常关注。
他游学多地,见识广博,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多种学说都有所涉猎。
他集结这些学说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杂学思想体系,并且编纂了文集,后人称之为《李斯杂著》或《李斯杭桥讲学》。
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学者影响深远,成为古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李斯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华,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五、李斯与秦始皇的朝贺之争据记载,李斯在得知秦始皇要求朝贺他的坟墓时,他意识到这会影响秦始皇把他的功绩长久地铭记在心中。
李斯的故事有哪些
李斯的故事有哪些李斯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秦始皇嬴政的左右臂膀,为秦朝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斯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斯的故事李斯原是楚国人,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吏,但是他不甘平庸,拜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以后就去了秦国。
后来李斯结交了吕不韦,深的重视,经引荐,有机会见到了秦王嬴政,而后一直辅佐秦王,直到完成帝国的统一,官拜相国。
秦朝统一后,李斯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全国禁止使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小篆作为统一的书体。
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再到金文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文字各不相同,这一时期汉字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
因此秦朝统一后,急需要一种官方的文字使得全国上下统一,李斯便奉秦始皇的命令制作这种标准的字,这就是小篆。
李斯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亲自写下了《仓颉篇》七章,作为学习的课本,供人临摹。
此后不久,李斯又采用了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官员创作的另外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的曲折回环,形成新的一种书体,这就是隶书。
后来隶书就作为官方的正式书体,开始于秦朝,兴盛于汉朝。
直到魏晋时期被楷书所替代。
李斯的功劳,身在千秋,福泽万代。
李斯的生平故事李斯自幼博览群书,有着远大的抱负,在他刚刚做一个小官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他以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来到官吏们用的厕所,发现里面的老鼠在吃很脏的东西,而且它们一看到别人进进出出就得拼命逃窜,看起来十分落魄。
他又来到了粮仓,里面环境舒适,里面的老鼠放心的吃着粮食,看见人来了不慌不忙的离开。
看到这样的场景,李斯感悟到一个道理:人和老鼠一样,环境和平台都很重要,大丈夫应该努力拼搏,不能安于现状,苟延残喘,这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学”。
李斯告别了父亲、妻子,向荀子学习了“帝王之术”,分析各国的形势后,决定为秦国效力,李斯到了秦国后,很快的就见到了秦王,秦王对李斯的见解十分的欣赏,但韩国怕秦国势力强大,吞并韩国,决定派人到秦国游说他们修建水渠,消耗他们的国力,牵制他们侵略,事情败露后,秦王决定驱逐来客,李斯又上书了《谏逐客书》,深的秦王赏识,于是从此在秦国站稳了脚步。
李斯的历史故事
李斯的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帮助秦皇统一天下、使国家繁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又与贪官谋逆。
历史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斯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斯的历史故事李斯自幼博览群书,有着远大的抱负,在他刚刚做一个小官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他以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来到官吏们用的厕所,发现里面的老鼠在吃很脏的东西,而且它们一看到别人进进出出就得拼命逃窜,看起来十分落魄。
他又来到了粮仓,里面环境舒适,里面的老鼠放心的吃着粮食,看见人来了不慌不忙的离开。
看到这样的场景,李斯感悟到一个道理:人和老鼠一样,环境和平台都很重要,大丈夫应该努力拼搏,不能安于现状,苟延残喘,这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学”。
李斯告别了父亲、妻子,向荀子学习了“帝王之术”,分析各国的形势后,决定为秦国效力,李斯到了秦国后,很快的就见到了秦王,秦王对李斯的见解十分的欣赏,但韩国怕秦国势力强大,吞并韩国,决定派人到秦国游说他们修建水渠,消耗他们的国力,牵制他们侵略,事情败露后,秦王决定驱逐来客,李斯又上书了《谏逐客书》,深的秦王赏识,于是从此在秦国站稳了脚步。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被封为了宰相,他为始皇出谋划策,提供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李斯的故事仍然还有很多都在被世代流传。
李斯统一文字的故事李斯原是楚国人,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吏,但是他不甘平庸,拜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以后就去了秦国。
后来李斯结交了吕不韦,深的重视,经引荐,有机会见到了秦王嬴政,而后一直辅佐秦王,直到完成帝国的统一,官拜相国。
秦朝统一后,李斯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全国禁止使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小篆作为统一的书体。
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再到金文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文字各不相同,这一时期汉字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
李斯入秦文言文翻译
李斯学成,思归楚,然见楚地风俗鄙陋,政治腐败,百姓疾苦,心忧之。
一日,荀子谓李斯曰:“子之才,吾知其必能治国安民。
然楚地非子所能施展抱负之地,吾闻秦王政明察秋毫,贤能之士多被其用。
吾劝子往秦,或许能一展所长。
”李斯闻言,心中一动,遂决意入秦。
李斯遂辞别荀子,西行至秦。
初至秦,李斯以门客身份投靠于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见李斯风度翩翩,谈吐不凡,心中暗喜,留李斯于府中,以为宾客。
李斯在吕不韦府中,得以近距离观察秦国政治,见秦国法制严明,赏罚分明,不禁心向往之。
时秦王政闻李斯之名,欲见其面,遂召李斯入宫。
李斯入宫,拜见秦王政,政见其风度,问曰:“子自楚来,有何见闻?”李斯对曰:“臣闻秦地广土众,大王贤明,法制严整,天下莫不向往。
臣愿效犬马之劳,为大王出谋划策,以辅佐大王成就霸业。
”秦王政闻言大悦,遂拜李斯为客卿,赐予食禄。
李斯于是投身于秦国政治,日夜思索,以求为秦国谋福。
李斯深知秦国富强之基在于法制,于是向秦王政进言:“大王,臣闻天下之所以乱,皆因法制不立。
臣请大王整饬法制,以法治国,则国无不治矣。
”秦王政从之,遂任李斯为法吏,命其制定律法。
李斯于是广集天下贤才,编纂《法经》六篇,以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李斯之法治,使秦国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斯在秦,不仅制定律法,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为秦王政出谋划策。
秦王政欲并吞六国,李斯献策曰:“大王,六国虽强,然皆可逐个击破。
臣请大王先取韩、赵、魏,再攻楚、燕、齐,必能统一天下。
”秦王政从李斯之策,遂兴兵伐韩。
韩王不敢战,献地请和。
李斯又劝秦王政,先攻赵、魏,再取楚、燕、齐。
秦王政依计而行,果如李斯所料,六国相继败亡,秦国一统天下。
李斯因功被封为丞相,位极人臣。
然李斯虽居高位,却不忘初心,勤勉为国。
秦国百姓感其恩德,皆称颂不已。
李斯入秦,从一介布衣,至位极人臣,实乃因其才智过人,忠诚为国。
其一生,可称之为“智取天下,忠心报国”之典范。
后世之人,皆以李斯为楷模,效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
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
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李斯告别了老师,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次,他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
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
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 李斯的见解是正确的,秦王还听取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接受其贿赂),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对于六国,他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
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
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
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
”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这时,即将被杀的郑国也向秦王进言:韩国让秦国大兴水利建设工程,当初的目的是消耗秦国实力,但水渠修成之后,对秦国也是有利的。
尽管兴修水利,减轻了秦国对东方各国的压力,让韩国多存在几年,但修好渠却“为秦建万代之功”。
秦王觉得郑国的话有道理,决定不杀郑国,让他继续领导修完水渠,这就是后来闻名于史的郑国渠,它对发展繁荣秦国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经过这一次反复,秦国仍旧坚持招揽和重用外来客卿的传统,这些外来的客卿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取消逐客令不久,魏国大梁人尉缭也来到了秦国。
当时的形势是,秦王已经除掉内部的反对派吕不韦等,大权进一步集中,积极向外扩张,东方各国都个个自危。
尉缭向秦王建议说:当前,以秦国的力量消灭东方各国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如果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合纵抗秦,结果就很难说了。
因此,不要吝惜财物,向各国掌权的“豪臣”行贿,破坏他们的联合,只用三十万金,就可以达到兼并各个诸侯国的目的。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谋,在同各国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不少次是用此策而取得胜利的。
当然,秦国的反间计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正如李斯所讲:“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国坚持接纳、使用客卿的政策,对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迅速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秦始皇时代的客卿就有:茅焦、尉缭、李斯等。
李斯的《谏逐客书》,对秦网罗天下人才是有功绩的。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由于秦始皇的赏识,李斯不仅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沾光。
李斯的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掌握了一定的军政大权,其他子女也都与帝室结了婚姻关系。
有一次,李由回到咸阳,李斯摆设家宴,百官都来赴宴祝酒。
在这种热烈的酒席上,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师荀卿告诫他的“物忌太盛”这句话,感慨地说:“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
但是,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由此可见,李斯并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
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宠爱的小儿子胡亥等一同前往。
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
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
在北归之时,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钜鹿县东南)。
秦始皇死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
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这时,中车府令赵高也正在进行阴谋活动,他曾是胡亥的老师,极力想让胡亥称帝,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
唯一需要注意拉拢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设法争取李斯也同意胡亥上台。
赵高口才极好,善于雄辩,与李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赵高说:“皇帝临死前,曾召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
决定由谁来继位;全由胡亥和我来决定了,你认为如何?”这是探听的口气。
李斯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
”反映出李斯对赵高的不满。
但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
于是,赵高乘机又说:扶苏刚毅面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情。
赵高接着又威胁说,现在天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李斯的命运也全都攥在我们的手里。
李斯见形势不妙,就只好听从赵高的调遣了。
胡亥、赵高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杀。
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还是服毒而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忍的统治。
李斯与胡亥、赵高的结合,是为了互相利用,所以后来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昏庸无能的胡亥,当然要高明得多。
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规劝胡亥。
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
贤人有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
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
李斯在上书中说:贤主若能厉行“督责之术”,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
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
李斯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
”就是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
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
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实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
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
在上书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
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
此后,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
在李斯、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胡亥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为。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地从关中征发人民去打仗,给人民造成极大的负担,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
当时全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
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李斯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
其文上承战国荀卿,下启西汉邹阳、枚乘,不仅布局谋篇构思严密,而且设喻说理纵横驰骋,既重质实,又饶文采,往往文质互生,在寂寥的秦代文坛上一枝独秀。
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时而排比,时而对偶,时而设问,既严密整饬,又灵动多变;既词采富丽,具观赏美,又抑扬铿锵,具音节美,有明显的辞赋化倾向。
此谏书呈上后,立即打动了雄才大略同时也刚戾自专的秦王嬴政,遂取消逐客令,对以后顺利实现秦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谏逐客书》可以说是语言运用艺术的直接实用性与审美价值高度统一的力作,历来为人们所宝重。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曾赞誉:……李斯之止逐客,并烦(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谏逐客书》作于秦统一之前,故而表现为文采斐然的战国纵横家风韵;但秦统一之后,李斯以丞相身份,作为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法家刑名之学文化专制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其文风也一改富丽华美而为简质峭刻。
这从秦二世时所作《论督责书》、《言赵高书》中即可看出。
然而当他受赵高陷害,自觉面临生命之危时,为自己辩诬之作的《狱中上书》,虽不为富赡华美,但全篇皆用反语宣泄受诬陷获罪的满腔怨愤,感情激荡,表现出了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