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杠杆、轮轴等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发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滑轮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以上实验器材。
3.课件:滑轮的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结合动画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机械》的第二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理解它们的实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实验和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能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机械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它们的工作原理。
2.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滑轮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PPT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定滑轮和动滑轮》。
利用PPT中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的内部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挪动而挪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挪动而挪动。
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滑轮及支架、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认识了两种简单机械:杠杆和轮轴。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认识滑轮1.让学生仔细观察滑轮,它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滑轮。
三、探究滑轮用力的方向1.探究一: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钩码模拟的重物提升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钩码模拟重物〕2.学生操作3.小组展示4.比较两个不同的装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不同;装置不同,一个滑轮不动,一个滑轮随着物体上下挪动〕。
5.老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及用力方向我们将这个只能转动不能随着物体上下挪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把这个可以随着物体上下挪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老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这两个装置一个是向上拉物体的,一个向下拉物体的。
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不借助滑轮的话,要把物体提上来,我们力的方向是向哪里的?〔向上〕谁让力的方向向下了,是哪一个滑轮?〔定滑轮〕本来我们提升物体是向上的,使用了定滑轮,使我们力的方向向哪里?〔下〕改变了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终究有哪些区别。
四、探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刚刚我们探究了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怎样呢?你们用这两种装置提升重物,拉力的大小,感觉有什么不同?拉的时候,谁比较轻松。
1.设计实验:如何知道那种滑轮省力谁能给咱们讲一下,终究怎样做,便能比较出到底是定滑轮用力小还是动滑轮用力小。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习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学习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学法指导】分组实验【知识链接】1.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和动滑轮。
2.三种杠杆各自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国庆升旗画面)升旗的时候,我们的国旗手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国庆天安门升旗仪式,在庄严、宏大的场面中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科学概念。
)二、对子交流前面我们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对于定滑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三、分组实验(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能改变用力方向)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重视证据的收集,并分析处理,既是对前几课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加以巩固,也是一种提高。
另外,有意识的增加了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为后面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做一个铺垫。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2、师:那么我们自己来组装一个动滑轮,小组活动。
3、师:那么动滑轮有些什么特点呢?研究动滑轮时,各组学生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动手操作。
4、学生动手操作
(1)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展示升旗资料,启发学生对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以实验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定滑轮的研究】
4.定滑轮是个()。
5.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来帮助搬运。
二、选择题
1.像旗杆顶部的简单机械是()
A.轮轴
B.定滑轮
C.动滑轮
D.杠杆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
B.可以靠定滑轮来提升重物
C.测力计能够测量滑轮的省力情况
D.升旗时使用的是定滑轮
3.下列应用了动滑轮的是()
B、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挂有物体的那部分绳子会向上移动。
C、说明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3、师提问:
(1)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
(2)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
4、学生继续动手实验,填表。
5、师总结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研究】
(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资料,以达到开阔眼界,感受神奇的目的。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滑轮的实质,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以及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滑轮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2.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滑轮?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滑轮,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5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 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它们的区别。
2.能够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计算物体的力、重量及变速和变向。
3.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滑轮原理进行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图像化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滑轮原理和实际应用。
3.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定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定滑轮的基本原理;3.定滑轮的应用:计算力和重量;4.定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二节:动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动滑轮的基本原理;3.动滑轮的应用:计算速度和方向;4.动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三节:综合实践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综合应用实例;2.根据实例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3.分享实践心得,展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评价1.采用小组PBL评价方法,以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应用实例为评价标准;2.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和见解,以创新思维为辅助评价因素;3.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关资料总结本教案通过PBL教学法、图像化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全面地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通过实例综合合作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造力和创造意识。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
2. 绳子、重物等实验材料。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滑轮知识,如简易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定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固定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动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可以移动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2. 提问: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3. 让学生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如升旗、吊车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分析数据,探讨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能有效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在使用时能省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杠杆、轮轴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滑轮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和特点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能正确使用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绳子、钩码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滑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滑轮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外观。
然后通过PPT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让学生对滑轮有更深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工作过程,体会滑轮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心得,分享自己对滑轮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
2. 绳子。
3.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5.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拓展: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滑轮的认识。
2. 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
3.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
用什么装置升国旗?
预设:滑轮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 熟悉的现象引 发学生思考,激 发探究兴趣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2.学生认真观看同学演示
预设:力的方向的特点
向相反
3.学生回答问题 2.组织学生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同
预设:可以省力、不可以省力、 学升旗时向哪个方向用力,说明
较
己动手实验,验
程
案。
5.学生动手实验,完成实验记 证假设,培养学
5.出示材料,结合材料进一步明确
录单
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出示视频,
引导学生认识挂了钩码后平衡了 记录数据。 6.总结定滑轮的作用:定滑轮不能 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 猜测
实验 记录
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吗?
左边钩码 右边钩码 个数/个 个数/个
验方案。 4. 小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让学生自己设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
计实验方案,操
案。
问题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吗? 作探究,培养合
猜测
4.出示材料,结合材料进一步明确
直 接 提 升 重 用 动 滑 轮 提 作我们探的究、分析总
物用的力/N 升 重 物 用 的 结发的现 素养。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播放视频, 实验
机械的作用。本课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旗杆顶部的滑轮,第二部分是会移动的滑轮。在课堂上
学生将经历猜测——制定方案——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
也将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定滑
轮和动滑轮,但是学生不留心观察也难以发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定滑轮与动滑轮
【教材简析】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在本单
元的前面几课学习中,孩子们已经认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
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方法研究定
滑轮与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同时,本课也为后续的学习《滑轮组》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
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可以用铁架台做支架,把定滑轮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
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帜就会随着绳子
上升。
这里强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
初步认识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用铁架
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
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请注意滑轮受到的摩
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
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这种随重物移动的
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参照研究定滑轮的实验进行,如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
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的学习过程,对机械的
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历,知道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机械是否可以省力,为
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校里每周都要进行升旗仪式,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是由于定滑轮
的位置较高,真正看清的孩子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常组合在一起使用,因
而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及其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自制的红旗,1个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3分钟)
观看图片:学校升旗仪式。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指出旗杆顶部有个帮助升旗用的机械装置——滑轮。
(展示局部放大的照片)
二、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预设14分钟)
1.我们也来做一名旗手,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一起来观察、体验升旗的过程。
2.分组活动:模拟升旗
3.你观察到了什么?旗杆顶部的轮子是怎么运动的?
揭示: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4.让旗手再次拉动线绳,让学生观察升旗的过程。
提出问题: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是怎样运动的。
(揭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做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作简单交流,设计一个有关“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研究方案,形成一个共同的实验计划。
如:用铁架台做支架,安装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
学生开展实验,注意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并在小组内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
交流“关于定滑轮是否省力”实验的结果及发现。
小结形成共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省力。
三、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预设18分钟)
1.出示图片(吊车吊运重物的情境),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2.模拟组装一个动滑轮。
3.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预测
设计实验验证(复习测力计及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汇报交流,整理数据。
4.小结:动滑轮可以省力。
5.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预设5分钟)
1.想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如果我想要一个既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的滑轮,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5.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省力
【活动记录单】
1.定滑轮是否省力活动记录单
2.动滑轮是否省力活动记录单
【作业设计】
1.下列能省力的滑轮是( ),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2.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3.仔细观察下图,使用了定滑轮的是(),使用了动滑轮的是()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
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